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0古詩詞賞析1.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題目。竹里館(唐)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下列對本詩的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是詩人晚年隱居時創作的一首五絕。一個“獨”字貫穿全詩,刻畫了一個高潔脫俗的隱者形象。B.全詩用字造句、寫景寫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來,就寫出了清幽的氛圍與淡泊的心態,達到“詩中有畫”的高超境界。C.“明月來相照”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象力。D.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竹林中彈奏、舒嘯之狀,表達了詩人因仕途坎坷而內心落寞、無限惆悵之情。2.木蘭詩(節選)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對上述節選部分有關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用夸張的手法描寫花木蘭翻山越嶺奔赴戰場的情景。B.“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從聽覺和視覺的角度描寫邊塞軍營的生活。C.“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實寫將軍拼死作戰、壯士十年后歸來的情景。D.“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中的數字“十二”與“百千”都是表示數量大。3.下面是對《逢入京使》(岑參)一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A.“故園”指的是在長安自己的家,“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B.“雙袖龍鐘淚不干”一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寫了詩人對親人無限思念而情不自禁流淚的神態。C.“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沒有紙筆,趕緊托入京使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達了思家的深情。D.全詩以平實的語言,抒寫報國與親情難以兩全,以及思念親人又不愿讓親人掛念的復雜情感。4.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小題。勸學詩(偶成)【宋】朱熹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下列關于本詩內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句“易老”“學難成”寫出了青春年華容易逝去,而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B.第二句“不可輕”表明我們要珍惜每一寸光陰,莫讓可貴的時光白白地溜走。C.三四句通過夢未醒、梧葉已落來比喻求學之難,告誡青年人要努力學習。D.本詩告訴我們青春易逝,學問難成,且珍惜這年少光陰,莫輕易錯過。5.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小題。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對這首古詩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詩中“折柳”指《折楊柳》,漢代樂府曲名,內容多敘離別之情。B.“暗”有斷續、隱約的含義,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地打動了許多聽眾,引起人們無限隱憂。C.“滿”字運用奪張的修辭手法,極寫夜之寧靜,笛之悠揚,反襯詩人內心聞笛后的孤寂心情。D.從體裁方面看,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詩中能揭示主旨的詩句是前兩句詩。竹里館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6.請從修辭手法角度賞析“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一句。7.中國古代文人常借助“竹”這一藝術形象,來表達自己的獨立人格。請說明“竹”這一藝術形象在詩中的作用。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晚春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8.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運用比喻、夸張手法,語言活潑生動有趣。如:草樹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論天下。B.這首詩詩人通過“草木”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不失時機的人生態度。C.“百般紅紫斗芳菲”句中“斗”字,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晚春時節花草樹木競相開花、爭妍斗艷的美麗景象。D.詩的前兩句寫出了晚春草木留春,萬紫千紅的特點。9.詩的三、四兩句意蘊深刻,為歷代傳誦。請對這兩句詩作賞析。閱讀下面《木蘭詩》節選,完成下面小題。木蘭詩(節選)①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②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10.下面對《木蘭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全詩緊扣“木蘭是女郎”來構思,寫得繁簡得當,極具匠心,兒女情與英雄氣相得益彰。B.“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中“十二”是確指,側面表現了木蘭卓越的軍事才能。C.“木蘭不用尚書郎”而愿“還故鄉”,體現了她對親人的思念和對家園生活的眷念。D.木蘭代父從軍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英勇無畏的愛國情懷及對和平生活的向往。11.文中寫木蘭與家人團聚,運用了什么修辭?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閱讀宋之問①的《渡漢江》,完成下面小題。嶺外②音書③斷,經終④復歷春。近鄉情便怯,不敢問來人。【注】①宋之問,唐代詩人。他的詩文辭華麗,自然流暢,對律詩定型頗有影響。②嶺外:五嶺以南的廣東省廣大地區,通常稱嶺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③書:信。④終:這里指年底。12.(1)前兩句中的“____”“____”兩個字分別從聯絡的斷絕、時間的久遠兩個角度表達了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13.一般人是“近鄉情更切,急欲問來人”,但本詩的后兩句不同,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復雜心理?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贈范曄詩陸凱折花逢驛使①,寄與隴頭人②。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注】①驛使:傳遞書信、文件的使者。②隴頭人,即隴山人,在北方的朋友,指范曄。隴山,在今陜西隴縣西北。14.賞析“折梅逢驛使”一句中的“逢”字的妙處。15.詩人“折梅寄友”,你從中感受到怎樣的情趣?木蘭詩(節選)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16.下列各項對畫線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唧唧”是嘆息的聲音。“唧唧復唧唧”表現木蘭在連續地嘆息。詩歌一開始這樣寫,給讀者留下了懸念,吸引讀者。B.“木蘭當戶織”一句,通過木蘭織布選擇的地點表現她心情的郁悶,她正是借對著門織布來觀賞外面的景象來排解心中的郁悶。C.這幾句詩用“不聞……惟聞……”相對比的句子,寫木蘭在織布時不自覺地停下了工作,發出了嘆息聲,表現了木蘭愁悶之深。D.詩的開頭反復表現木蘭的愁悶心情,表現木蘭面對的問題是很難解決的問題,但她最終下定決心替父從軍,更有利于塑造巾幗英雄的形象。17.“不聞爺娘喚女聲”一句點出了木蘭當時的處境和身份。請對此做簡要分析。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晚春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18.“百般紅紫斗芳菲”中的“斗”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有何妙處?19.請對“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這兩句詩作賞析。竹里館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20.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是詩人晚年隱居時創作的一首五絕。一個“獨”字貫穿全詩,刻面了一個高潔脫俗的隱士形象。B.全詩用字造句,寫景寫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來,寫出了清幽的氛圍淡泊的心態,達到了“詩中有畫”的高超境界。C.“明月來相照”運用擬人,把傾灑的著銀輝的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現了詩人新穎獨特的想象力。D.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竹林中彈奏、舒嘯之狀,表達了詩人因仕途坎坷而內心落寞無限惆悵之情。21.有人評價這首詩有“以聲寫靜”“以動村靜”的藝術特色,你贊同嗎?請選擇其中一個觀點簡述理由。題張十一旅舍三詠榴花①[唐]韓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精苔落絳英。【注釋】①張十一是詩人的一位朋友,詩人作此詩時張十一和他都被貶謫。22.詩歌首句點明時令,“明”一詞展現出五月石榴花開_____________的景象以及詩人_________的心情。23.有人將詩中的“可憐”理解為“可愛”,也有人理解為“可悲、可嘆”。你對此有什么看法?請結合詩意簡要說明。定林①所居【宋】王安石屋繞灣溪竹繞山,溪山卻在白云間。臨溪放艇依山坐,溪鳥山花共我閑。二月四日作②【宋】陸游早春風力已輕柔,瓦雪消殘玉半溝。飛蝶鳴鳩俱得意,東風應笑我閑愁。【注釋】①定林:指定林寺,位于鐘山下紫霞湖旁。王安石晚年曾卜居于寺旁。(卜居:指選擇地方居住。)②此詩作于淳熙八年(1181),作者落職,閑居家鄉。24.下列對兩首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別具有蜿蜒曲折、高峻的特點。B.《二月四日作》中作者通過輕柔之風、飛蝶鳴鳩和消殘之雪等景物來描寫早春的景色。C.“溪鳥山花共我閑”和韓愈《晚春》“草樹知春不久歸”兩句詩都運用了擬人手法。D.《二月四日作》中“飛蝶鳴鳩俱得意,東風應笑我閑愁”運用擬人手法,賦予蝴蝶、鳩鳥、東風以人的情感,全詩主要寫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25.雖然兩首詩都有“閑”字,但是詩人心境卻不一樣,請做具體分析。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26.賞析《春夜洛城聞笛》,詩中關于“笛”一詞,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人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洛城”表明詩人的故鄉是洛陽,“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B.詩歌起句即從笛聲落筆。詩人深夜難于成寐,忽而傳來的幾縷斷續的笛聲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C.詩中,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主體為客體。“暗”字為一句關鍵。D.因為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為何人,這里“暗”字有多重意蘊。可能是真實存在的笛聲,可能是詩人睡夢中的情景。27.詩中的“折柳”是什么意思?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28.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______________(人名)。29.“憑君傳語報平安”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各題。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30.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暗”字意為不知此笛為何人所吹、從何處而來,有斷續、隱約之意。B.第二句著意渲染笛聲仿佛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是詩人的理想世界。C.后兩句從他人反說詩人情懷,雖不言“我”,卻更見感觸之深。D.“折柳”,即《折楊柳》,漢代樂府曲名,內容多敘離別之情,易觸動羈旅之思。31.把詩歌第四句改成“我心自起故園情”好不好?請結合詩句,談談你的看法。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甲】晚春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乙】江南逢李龜年杜甫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32.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草樹知春不久歸”采用擬人手法,極言草木對春天即將到來的喜悅。B.“惟解漫天作雪飛”指沒有才情的楊花榆莢也都像雪花般紛紛地飄落。C.“尋常見”“幾度聞”指李龜年當年經常出入于岐王宅、崔九堂等地。D.“落花”寓意豐富,既有個人身世之悲,也有對繁華時代落幕的感慨。33.【甲】【乙】兩詩分別側重描寫暮春的什么景色?甲詩表達了韓愈怎樣的思想感情?閱讀詩詞,完成下面小題木蘭詩(節選)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通過東西南北的排比鋪寫,表現了木蘭購買戰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戰前的緊張氣氛。B.“旦辭爺娘去……”領起的一組句子,以重復的句式,寫木蘭行進的神速、征途之長、行軍之急。C.“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運用互文的手法,從正面描寫了戰爭的曠日持久和慘烈。D.結尾句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奔跑難辨雄雌的隱喻,表現了木蘭從軍未被發現是女兒身的謹慎、細心。35.“可汗問所欲”時,木蘭表達了什么心愿?請用自己的話概括。閱讀下面古詞,完成下面小題。浣溪沙·漁父[宋]蘇軾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36.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詞上片寫山光水色和田園風味,展示了特有的田園春光。B.下片勾畫出了一個典型的漁翁形象。C.上片從陸行的角度依次描寫山、水、洲的畫卷,靜中有動,動中有靜。D.“青箬笠”“綠蓑衣”與“細雨”色調相配,烘托出淡雅的垂釣圖。37.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專題10古詩詞賞析參考答案1.D【詳解】本題考查詩歌內容和情感的理解。D.“表達了詩人因仕途坎坷而內心落寞無限惆悵之情”有誤,這首詩描寫了清幽寧靜的美景,高雅絕俗的雅趣,抒發了詩人寧靜、淡泊、閑適的情懷;故選D。2.C【詳解】本題考查句子的理解和分析。C.“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一句的意思是:將士們身經百戰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多年得勝歸來。此句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寫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斗,有的戰死,有的歸來,寫出了戰爭曠日持久、殘酷。“百戰”“十年”都不是實數,是虛指,概言戰事頻繁,歲月漫長。因此選項“實寫將軍拼死作戰,壯士十年后歸來的情景”分析不當;故選C。3.B【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B.“雙袖龍鐘淚不干”一句運用了夸張而并非比喻的修辭手法;“雙袖龍鐘淚不干”,意思是說思鄉之淚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袖子都擦濕了,可眼淚就是止不住。這句詩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表現思念親人之情。故選B。4.C【詳解】本題考查詩歌的情感理解。C.三四句意思是:還沒從美麗的春色中一夢醒來,臺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里沙沙作響了。通過夢未醒、梧葉已落來比喻時間易逝,告誡青年人要努力學習。此項“比喻求學之難”說法有誤;故選C。5.D【詳解】本題考查詩歌賞析。D.“詩中能揭示主旨的詩句是前兩句詩”表述有誤。詩的第一句是猜測性的問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而打動了許許多多聽眾,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說笛聲由春風吹散,傳遍了洛陽城。這是詩人的想象,也是藝術的夸張。第三句說明春風傳來的笛聲,吹奏的是表現離情別緒的《折楊柳》,于是緊接一句說,哪個能不被引發思念故鄉家園的情感呢!故能揭示主旨的是后兩句。故選D。6.①運用了擬人修辭,②把“來相照”的明月當成知己,③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幽靜景象,富有想象力。
7.①竹與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靜謐、優美高雅的氛圍,②烘托詩中撫琴者特立獨行、豪放曠達的形象,③表達詩人醉心美好自然、厭棄紛雜俗世的志趣。【解析】6.本題考查詩歌語句賞析。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意思是: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這里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獨特的想象力。全詩的格調幽靜閑遠,仿佛詩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象全都融為一體了。7.本題考查意向鑒賞。這首詩內容為“獨自閑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里?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由標題“竹里館”,指輞川別墅勝景之一,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名。“幽篁”,指幽深的竹林。可知,“竹”是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夜色、明月共同營造出一種幽深靜謐的環境氛圍;烘托了撫琴者超然脫俗的形象,表達詩人醉心美好自然、摒棄紛雜俗世的道德情操。8.A9.運用擬人、比喻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無才思”的楊花榆莢,也都在紛紛飄落,如雪花般盡情飛舞。作者借此表達了要珍惜光陰、不失時機的人生態度。【解析】8.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A.這首詩運用擬人手法,語言生動有趣。如:草樹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論天下。故選A。9.本題考查詩句賞析。“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意為: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詩人全用擬人手法,集人與花于一體,不說人之惜春,而說草樹亦知春將不久,因而百花爭艷,各呈芳菲。湊熱鬧的還有樸素無華的楊花榆莢,像飛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飄舞。人言草木無情,詩偏說它們有知,能“知”能“解”還能“斗”,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象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這是此詩明白有趣之處,堪稱平中翻新,頗富奇趣。作者借此表達要珍惜光陰、不失時機的人生態度。10.B
11.運用了排比、互文的修辭手法,表現了木蘭(與親人團聚,恢復女兒裝扮的)喜悅心情。【解析】10.本題考查詩歌賞析。B.賞析不恰當。“策勛十二轉”意思是給木蘭記了很大的功勛,“十二”是虛指,而非“確指”。故選B。11.本題考查語段理解(或修辭手法和人物心情)。根據“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可知,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根據“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可知,表現了木蘭(與親人團聚,恢復女兒裝扮的)喜悅心情。12.斷
復
表達了作者貶居期間的孤寂、苦悶、失落等情緒。
13.表達作者因等待團聚過久,在團聚即將來臨之際,突發不祥、未知之感,生怕出現意外而團聚不得的復雜心理。【解析】12.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分析詩歌情感的能力。前兩句句意:流放嶺南與親人斷絕了音信,熬過了冬天又經歷一個新春。“斷”指詩人被貶嶺南,跟家人的聯系就中斷了,與家人隔絕,寂寞落魄之苦可想而知。“復”詩人被貶嶺南,一年又是一年,在荒無人跡的地方,詩人獨自忍受著思鄉之苦。詩人困居貶所時那種與世隔絕的孤獨處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難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歷歷可見,鮮明可觸。13.本題考查分析詩歌內容和情感的能力。“近鄉情便怯,不敢問來人”句意:越走近故鄉心里就越是膽怯,不敢打聽從家那邊過來的人。按照常情,這兩句似乎應該寫成“近鄉情更切,急欲問來人”,但作者筆下所寫的卻完全出乎常情。因為作者貶居嶺外,又長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訊,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時刻擔心家人的命運,怕他們由于自己的牽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音書斷”的時間越長,這種思念和擔心也越向兩極發展,形成既盼音書,又怕音書到來的矛盾心理狀態。這種矛盾心理,特別是渡過漢江,接近家鄉之后,有了進一步的戲劇性發展:原先的擔心、憂慮和模糊的不祥預感,此刻似乎馬上就會被路上所遇到的某個熟人所證實,變成活生生的殘酷現實;而長期來夢寐以求的與家人團聚的愿望則立即會被無情的現實所粉碎。因此,“情更切”變成了“情更怯”,“急欲問”變成了“不敢問”。這是在“嶺外音書斷”這種特殊情況下心理矛盾發展的必然。透過“情更怯”與“不敢問”,我們可以強烈感觸到詩人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所以,表達了詩人矛盾而又復雜的思鄉之苦。14.示例:“逢”是遇見、碰見的意思。“逢”字,看似不經意,實際表明詩人有心由驛使而聯想到友人,體現了對朋友的掛念,使全詩充滿著自然之趣。
15.示例:從中感受到詩人高潔高雅的生活情調以及對朋友的思念之情。【解析】14.考查詩歌煉字賞析。“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意思是:遇見北去的驛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帶花帶給身在隴頭的你。這兩句寫到了詩人與友人遠離千里,難以聚首,只能憑驛使來往互遞問候。“逢”是遇見、碰見的意思。“逢驛使”的“逢”字說明不期然而遇見了驛使,由驛使而聯想到友人,于是寄梅問候,體現了對朋友的殷殷掛念,使全詩充滿著天機自然之趣。15.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詩歌大意:遇見北去的驛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帶花帶給身在隴頭的你。江南沒有好東西可以表達我的情感,姑且送給你一枝報春的梅花以表春天的祝福。當作者陸凱懷念友人范曄的時候,為了表達高潔與純摯的感情,特地折取一枝梅花,托傳遞書物的信使帶給范曄,所謂隴頭人,因為范曄時在陜西長安,隴山在陜西隴縣,所以用隴頭人以代。不言而喻,陸凱折花遙贈之地是江南,江南的梅花是馳名于世的。隱居西湖的林逋有詠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正是江南梅花神韻的寫照。江南是文物之邦,物豐文萃,但陸凱認為別的禮物不足以表達他對范曄的情感,所以說江南沒有什么可貴的東西堪以相贈,唯有先春而至為報春訊的梅花是最適當的,因而遙遙千里,以寄思慕之情,而梅花也象征他們之間的崇高友誼。這首詩不過二十個字,卻包含無限的詩趣和感情。16.B
17.①借“不聞”點出木蘭替父從軍、奔赴戰場的處境;②借“喚女聲”點出木蘭的女子身份。(或:借木蘭對父母的依戀、思念,點出她替父從軍、奔赴戰場的處境和她的女子身份。)【解析】16.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與分析。B.“通過木蘭織布選擇的地點表現她心情的郁悶,她正是借著邊織布邊觀賞外面的景象來排解心中的郁悶”理解有誤。“木蘭當戶織”引出下文“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寫木蘭停機嘆息,無心織布。令人奇怪,從而道出木蘭的心事。故選B。17.本題考查詩句理解賞析。重點分析“處境和身份”。“不聞爺娘喚女聲”意思是:聽不見父母呼叫女兒的聲音。“不聞”寫出木蘭日行夜宿,離家越來越遠,點出她替父從軍、奔赴戰場的處境;“喚女聲”是呼喚女兒的聲音,“女”點出木蘭的女子身份。句子寫出了木蘭作為女子對父母的依戀、思念。18.擬人,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晚春時節花草樹木競相開花、爭妍斗艷的美麗景象。
19.運用擬人、比喻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樸素無華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隨風飄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達了要珍惜光陰、不失時機的人生態度。(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8.本題考查煉字。根據題目要求,從修辭的角度煉字。“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意為: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竟相爭妍斗艷。“斗”字意思是比賽爭勝,在這里寫出晚春時節,百花爭妍斗艷,因此可以看出詩人用“斗”字將百花人格化,賦予人的情感和動作,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艷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的美麗景象。19.本題考查詩句賞析。“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意為: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作者將“楊花榆莢”當作人來寫,并把它們比作“雪花”,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楊花榆莢”化作“雪花”隨風飄舞的情形,集人與花于一體,不說人之惜春,而說草樹亦知春將不久,因而百花爭艷,各呈芳菲。湊熱鬧的還有樸素無華的楊花榆莢,像飛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飄舞。人言草木無情,詩偏說它們有知,能“知”能“解“還能“斗”,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象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這是此詩明白有趣之處,堪稱平中翻新,頗富奇趣。作者借此表達要珍惜光陰、不失時機的人生態度。20.D
21.示例一:同意。詩人在寫月夜幽林的同時,又寫“彈琴”“長嘯”,以聲音襯托幽靜,即“以聲寫靜”。示例二:贊同。以動態“彈琴”“長嘯”來反襯靜態“幽篁”“深林”“明月”,“以動襯靜”烘托出一種更寧靜的氛圍。【解析】20.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與分析。D.“表達了詩人因仕途坎坷而內心落寞無限惆悵之情”有誤,這首詩描寫了清幽寧靜的美景,高雅絕俗的雅趣,抒發了詩人寧靜、淡泊、閑適的情懷。故選D。21.本題考查詩歌表現手法。首先表明自己的態度:贊同。再賞析這首詩所具有的“以聲寫靜、以動襯靜”的藝術特色。讀懂詩句是作答的基礎。“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獨自閑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弦,一邊又發出長長的嘯聲。以彈琴長嘯的聲音,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這是“以聲寫靜”。而“彈琴”長嘯又屬于“動”,渲染了一種幽靜、雅致的境界。這叫“以動襯靜”。22.
繁茂爛漫
愉悅
23.①喜愛之情(可愛):五月里石榴花開時,如火似霞,奪目耀眼,有的花已經結子,隱約枝頭,蒼苔斑駁,落英繽紛,可喜的是沒有車馬來踐踏、碾壓。表達了詩人對清幽環境的喜愛之情。②懷才不遇之情(可悲、可嘆):詩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以花開之美暗喻才華橫溢,以“可憐此地無車馬”暗喻才華不被賞識而無法施展,表達了對統治者不能慧眼識才俊而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解析】22.本題考查對重點詩句的理解掌握。這首詩開頭兩句意思是:五月如火的榴花映入眼簾格外鮮明,枝葉間時時可以看到初結的小果。點明了時令,寥寥數語就勾畫出了五月里石榴花開時的繁茂爛漫景象,尤其“照眼明”三字,生動傳神。詩人既寫了花,也寫了看花人的愉快心情。23.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感情的理解與掌握。后兩句意思是:可惜此地沒有達官貴人乘車馬來欣賞,艷艷的榴花只好在蒼苔上散落紛紛。可認為“可愛”。后兩句點明地點,這是生長在偏僻地方的石榴,沒人去攀折損害他的花枝,殷紅的石榴花繁多地落在青苔上,紅青相襯,畫面十分優美,使人覺得幾多可愛和惋惜。其實詩人正是愛其無游人來賞,愛其滿地“青苔”“絳英”,倘有人來賞,則車轍馬蹄踐踏得不堪了,還不如任其花開花落、果熟果爛,來得自然,表達了詩人對清幽環境的喜愛之情,同時委婉表達了詩人孤獨的心境。也可認為“可悲、可嘆”。后兩句抒發感想。作者并不直接來寫景,而是通過人的感覺,側面烘托出榴花的絢爛多姿。但花開得再美又能如何,還不是寂寞無聲落,詩人嘆息花開無人來賞,亦即暗喻朋友滿腹才華,卻被統治者貶謫于窮鄉僻壤,無法施展,“顛倒”二字更是有力批判了統治者的不識人才以及詩人和作者都懷才不遇的憤懣。所以可理解為“可悲、可嘆”。24.D
25.王安石《定林所居》中“閑”字寫出了詩人縱享山水的閑適自得之情;陸游《二月四日作》中“閑”字寫出了詩人因落職閑居而失意苦悶的愁緒。(意對即可)【解析】24.本題考查詩歌賞析。D.“全詩主要寫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錯誤。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飛蝶、鳴鳩、東風擬人化,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在輕柔的春風中蝴蝶起舞,鳩鳥鳴叫的忙碌和歡快,通過蝴蝶、鳴鳩、東風的得意來襯托“我”落職閑居后的失意苦悶。故選D。25.本題考查詩人情感。《定林所居》中,“臨溪放艇依山坐,溪鳥山花共我閑”意思是靠著溪水放下竹杖,靠著山坐著。溪水、鳥兒、山花和我一起悠閑。定林寺在鐘山下紫霞湖旁,王安石晚年曾卜居于寺旁。這首詩,消盡煙火氣,就像小溪一樣澄澈,像白云一樣悠閑,像山鳥一樣適意,像山花一樣自在。這些在詩中所描寫的景物,正是“臨溪放艇倚山坐”的主人公的心境的寫照,“閑”字表現了他的恬淡之趣和寧靜之美。《二月四日作》中,“飛蝶鳴鳩俱得意,東風應笑我閑愁”意思是飛舞的蝴蝶,鳴叫的鳩鳥應該在這個季節里快活起來了,而東風應該笑話我的閑愁。根據“得意”和“應笑”可知,把“飛蝶鳴鳩”和“東風”人格化,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根據“俱得意”“我閑愁”可知,把“飛蝶鳴鳩”與我進行了對比,運用的是對比修辭;根據“閑愁”,結合【注釋】“作者落職,閑居家鄉”,可知此時詩人因“落職閑居”而心中失意苦悶,這與“飛蝶鳴鳩”春風得意形成強烈反差,“閑”字更加突出了“我”的愁悶。26.B
27.①聽到《折楊柳》的曲調。(意思對即可)②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思念與眷戀之情和當年與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解析】26.本題考查內容理解。A.有誤。詩題“春夜洛城聞笛”意思是:詩人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聽到笛聲。“洛城”表明詩人的客居之地,不是詩人的故鄉;C.有誤。“誰家玉笛暗飛聲”意思是:是誰家的庭院,飛出幽隱的玉笛聲?寫笛聲主動地在夜晚飛入千家萬戶,變客體為主體;D.有誤。“暗”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門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故選B。27.本題考查作者情感。“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意思是:客居之夜聽到《折楊柳》的樂曲,誰又能不生出懷戀故鄉的深情?“折柳”指聽到的《折楊柳》曲調。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歸來也折柳。“柳”是“留”的諧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折楊柳》曲傷離惜別,其音哀怨幽咽。詩人由笛聲觸發自身的情思,于是有了“故園情”,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思念與眷戀和當年與友人的依依不舍。28.岑參
29.【示例】表達了詩人掛念親人而又不想讓親人擔心,報國與思親難以兩全的復雜情感。【解析】28.本題考查文學常識。《逢入京使》是唐代詩人岑參的詩作。此詩描寫了詩人遠涉邊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帶平安口信,以安慰懸望的家人的畫面。全詩語言樸實,不加雕琢,卻包含著兩大情懷:思鄉之情與渴望功名之情,一親情一豪情,交織相融,真摯自然,感人至深。29.本題考查作者情感。“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眼前的實際感受。詩人已經離開“故園”多日,正行進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東邊的家鄉長安城的漫漫長路,思念之情不禁襲上心頭,鄉愁難收。“故園”,指的是在長安的家。“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雙袖龍鐘淚不干”,意思是說思鄉之淚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兩支袖子都擦濕了,可眼淚就是止不住。這句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表現思念親人。“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于沒有紙筆的情形,展現了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畫面。兩人相遇,一個繼續西行,一個東歸長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長安,正好托故人帶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無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只好托故人帶個口信。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的,此時,心情是復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10.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習題
- 2025汽車零部件區域代理合同汽車零部件區域代理合同范本
- 建筑防水合作協議合同范本
- 版倉庫保管員雇傭合同
- 2025合同管理與招標投標
- 2025私營企業員工勞動合同模板
- 聯動汽車租賃合同簡約范本
- 2025招商代理服務合同(標準版)
- 2025物流企業貨車租賃合同范本
- 2025經紀人聘用勞動合同
-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 課件 項目1 了解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
- 2025年貴州水城文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甘肅省中考模擬英語試題(一)(含答案)
- 2025年網絡工程師職業技能測試卷:無線網絡部署與優化試題
- 2024年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所屬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真題
- 2025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三一模地理試卷(含答案)
- 建筑行業員工職業道德
- 江蘇省徐州市樹恩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題(含答案)
- 貨車合伙入股協議書
- 【亞洲清潔空氣中心】十年清潔空氣之路中國與世界同行
- 瀝青攪拌站應急預案與響應流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