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寇準傳文言文閱讀答案_第1頁
宋史·寇準傳文言文閱讀答案_第2頁
宋史·寇準傳文言文閱讀答案_第3頁
宋史·寇準傳文言文閱讀答案_第4頁
宋史·寇準傳文言文閱讀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宋史?寇準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宋史?寇準傳文言文閱讀答案「篇一」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

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

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

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馬說》

七年,入見,帝①從容問曰:“卿得良馬否?”飛日:“臣有二馬,日啖芻豆

數斗,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則不受。介②而馳,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奮迅。自午

至西,猶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

不求逞,致遠之材也。不幸相繼以死。今所乘者,日不過數升,而秣④不擇菜,飲

不擇泉,攬轡未安,踴踴疾驅,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斃然。此其其取易盈,好

逞易窮,鴛鈍之材也。”帝稱善,曰:“卿今議論極進。”

——節選自《宋史?岳飛傳》

注釋:①帝:宋高宗趙構,此次談話后就封岳飛為太尉。②介:備上鞍甲。③

褫(chi):脫去,卸下。④秣:喂食。

17.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4分)

(1)策之不以其道(2)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3)比行百里始奮迅(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1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4分)

(1)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2)然非精潔則不受

19.兩文都談馬,韓愈定下的千里馬本應“”才能展現“千里之能”;被岳飛

稱為“致遠之材”的良馬具有“”"”的特點。(用文中的語句填空)(3分)

20.韓愈和岳飛都是借論馬來表達對人才的看法,韓愈先從正面提出問題,然

后從展開議論,岳飛則通過闡述,他們都希望。(4分)

參考答案:

17.(么分)(1)鞭打,鞭策。(2)通曉,理解。(3)等到。(4)

流汗。(各1分)18.(4分)(1)章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

馬,’(2)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潔凈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各2分,意

思對即可)

19.(3分)食或盡粟?石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各1分)

20.(4分)反面(1分)正反對比(1分)優秀人才能夠被識別和重用(2

分)(意思對即可)三、《55分)

宋史?寇準傳文言文閱讀答案「篇二」

原文:

熙寧四年,安石欲變科舉,興學校,詔兩制、三館議。軾上議曰:

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責實。使君相有知人之明,朝廷有責實

之政,則胥史皂隸未嘗無人,而況于學校貢舉乎?雖因今之法,臣以為有余。使君

相不知人,朝廷不責實,貝!公卿侍從常患無人,而況學校貢舉乎?雖復古之制,臣

以為不足。夫時有可否,物有廢興,方其所安,雖暴君不能廢,及其既厭,雖圣人

不能復。故風俗之變,法制隨之,譬如江河之徙移,強而復之,則難為力。

慶歷固嘗立學矣,至于今日,惟有空名僅存。今將變今之禮,易今之俗,又當

發民力以治宮室,斂民財以食游士。百里之內,置官立師,獄訟聽于是,軍旅謀于

是,又簡不率教者屏之遠方,則無乃徒為紛亂,以患苦天下邪?若乃無大更革,而

望有益于時,則與慶歷之際何異?故臣謂今之學校,特可因仍舊制,使先王之舊

物,不廢于吾世足矣。至于貢舉之法,行之百年,治亂盛衰,初不由此。陛下視祖

宗之世,貢舉之法,與今為孰精?言語文章,與今為孰優?所得人才,與今為孰

多?天下之事,與今為孰辦?較此四者之長短,其議決矣。

今所欲變改不過數端:或曰鄉舉德行而略文詞,或曰專取策論而罷詩賦,或欲

兼采譽望而罷封彌,或欲經生不帖墨而考大義,此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愿陛

下留意于遠者、大者,區區之法何預焉。臣又切有私憂過計者。夫性命之說,自子

貢不得聞,而今之學者,恥不言性命,讀其文,浩然無當而不可窮;觀其貌,超然

無著而不可挹,此豈真能然哉!蓋中人之性,安于放血樂于誕耳。陛卜亦安用之?

(節選自《宋史蘇軾傳》)

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又當發民力以治宮室治:修建

B.又簡不率教者屏之遠方率;遵循

C.區區之法何預焉預:預備

I).安于放而樂于誕耳誕:怪誕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蘇軾反對改革學校和科舉的態度的一組是(3

分)

①得人之道,在于知人②百里之內,置官立師

③故臣謂今之學校,特可因仍舊制④使先王之舊物,不廢于吾世足矣

⑤愿陛下留意于遠者、大者,區區之法何預焉⑥夫性命之說,自子貢不得聞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I).??⑤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這封奏議中,蘇軾認為,獲得人才的途徑,在于注重實際地了解人,如

果朝廷能夠了解人,有注重實際的政策,即使沿用現在的辦法,也能獲得人才。

B.蘇軾認為慶歷立學,到現在也僅存空名,可當時卻耗費民力、民財,結果

只是制造紛亂,使天下人陷于愁苦之中。

C.蘇軾認為國家的治亂盛衰,根本不由實行了一百多年的科舉的辦法來決

定,只要因循舊制,使先王的舊制度不在我們這代廢去就夠r。

D.蘇軾認為現在關于變科舉,興學校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對于長遠重大的事情

沒有什么改變作用。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①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3分)

②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3分)

參考答案

1.A

2.D

3.B

4.(1)趙國曾五次對秦作戰,二敗而三勝。后來秦國兩次攻打趙國,李牧連

續打退了秦國的進攻。

(2)假如真的知道會這樣,即使讓我做高官厚祿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

離開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譯文】

熙寧四年,王安石想要改革科舉、興辦學校,皇帝下詔叫翰林學士和知制誥,

史館、昭文館和集賢院的官員商議。蘇軾上折發表議論說:

獲得人才的途徑,在于了解人;了解人的方法,在于注重實際。假使君主和宰

相有了解人的英明,朝廷有注重實際的政策,那么就是小吏衙役中也未嘗沒有人

才,何況學校和科舉呢?即使沿用現在的辦法,我以為人才還有余。如果君主和宰

相沒有知人之明,朝廷不求實,那么就是在公卿和侍從之臣中也會常常憂慮沒有人

才,又何況學校和科舉呢?即使恢復古代的制度,我以為還是不夠。至于時代有可

行與不可行,政事有隨時廢興的不同,正是合適的時候,即使是暴君也無法廢除,

等到不再適用時,即使時圣人也無法恢復。所以風俗的變化,法律制度就跟著改

變,好像江河的改道,強求復舊,就難以奏效了。

慶歷年間開始設立學校,到了今天,僅存空名。現在要改變當今的禮制,更改

當今的風俗,又要發動百姓來修建官府,收取百姓的財物來養活游學的士人。在方

圓百里之內,設官員立教師,刑獄之事在這里審判,軍事問題在這里討論,又要選

汰不服從教化的人驅逐到遠方去,那恐怕只是制造紛亂,來使天下人陷于愁苦吧?

至于不作大的’更改,而希望對現在有所裨益,那和慶歷時代有何不同?所以我認

為今天的學校,但可因循舊制,沿用先王的舊制度,不在我們這代廢去就夠了。至

于科舉的辦法,實行了一百年,國家的治亂和盛衰,根本不由此決定。陛下看祖宗

的時候,科舉的辦法,和今天的比起來哪一個更精?言語和文章,和今天比哪一個

更好?所得到的人才,和今天比哪一個更多?天下的事,和今天比哪一個處理得更

好?把這四點的優劣一比較,那爭論就可以解決了。

現在想要改變的不過是這幾點:有的說鄉試選拔人才注重德行而忽略文詞,有

的說專取策論而免試詩賦,有的想兼取名望而免去密封試卷,有的想使應試者免考

帖去部分經文默寫字句而考大義,這些都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請陛下留意在

長遠的、重大的事情上,這些區區的方法又何相干。我又實在有過于憂慮的方面。

那些關于人性天命的說法,從子貢開始就沒再聽說,而現在治學的人,以不說人性

天命為恥,讀他們的文章,大而無當不可追根問底;看這些人的相貌,更是高超卻

沒有顯著的特征加以斟酌,這難道真能如此嗎?大抵中等人的性情,安于放縱而喜

為怪誕而己。陛下又要怎樣使用他們呢?

宋史?寇準傳文言文閱讀答案「篇三」

李孝壽,字景山,李及之子。為開封府戶曹參軍。元符中,呂嘉問知府事,受

章悼、蔡卞指,鍛煉上書人,命孝壽攝司錄事,成其獄。徽宗即位,嘉問先已得

罪,孝壽亦削秩。蔡京為政,以為府推官,遷為開封尹。前此閭里亡賴子自斷截臂

腕托廢疾凌良民無所憚畏孝壽悉搜出之部付旁郡一切治理。京起蘇州章^獄,還孝

壽開封,使往即訊。至蘇丹,窮治鑄錢,逮系逾千數,方冬慘掠囚,墮指脫足不可

計,死則投于垣外。日夜鍛煉,疑未就,京猶嫌其緩,召使還。其后,蜒兄弟競用

此短竄。又知虢、兗二州。坐日與巡檢戲射致人死,除名。居無何,起知蘇州。政

和初,復為開封尹。

奉宸庫吏呂壽盜金,系獄而逃。孝壽盡執守兵,論為故縱,非任事之吏與不上

直者,亦以不即追掩繩之。凡配隸四十人,陰賂杖者使加重,六七人才出關而死。

帝聞之,命悉還余人。于是諫議大夫毛注論其殘忍苛虐,乞加譴,不聽。孝壽猶以

獄空上表賀。孝壽雖亡狀,亦時有可觀。有舉子為仆所凌,忿甚,具牒欲送府:同

舍生勸解,久乃釋。戲取牒效孝壽花書判云:“不勘窠,決杖二十。”仆明日持詣

府,告其主仿尹書判私用刑。孝壽即追至,備言本末,孝壽幡然曰:“所判正合我

意。”如數與仆杖,而謝舉子。時都下數千人,無一仆敢鑒者,時以此稱之。明

年,以疾,罷為龍圖閣學士、提舉醴泉觀。卒,贈正奉大夫。

(節選自《宋史?李孝壽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前此間里/亡賴子自斷截臂腕/托廢疾凌良民/無所憚畏孝壽/悉搜出之

部/付旁郡一切治理/

B.前此閭里/亡賴于自斷截臂腕/托廢疾凌良民/無所憚畏/孝壽悉搜出之

/部付旁郡/一切治理/

C.前此/閭里亡賴子/自斷截臂腕/托廢疾凌良民/無所憚畏/孝壽悉搜出之

部付/旁郡一切治理/

D.前此/閭里亡賴子自斷截臂腕/托廢疾凌良民/無所憚畏/孝壽悉搜出之/

部付旁郡/一切治理/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秩,既指官吏的俸祿,也可以指官吏的官階、品級。文中的“削秩”就是

降低官職,減少俸祿。

B.蹤,古代在人臉上刻字并涂墨之刑。“跋竄”,就是刺配,在犯人臉部刺

字并發配邊遠地方。

C.論,在刑按事務中指對逮捕的犯人判決罪行。文中李孝壽把所有守兵都以

故意縱容罪判處。

I).表;指封建時代稱臣子給君主的奏章。文中李拳壽因獄中無人而向朝廷表

奏慶賀。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孝壽因喜用酷刑、造成冤獄而兩次獲罪。第一次是在開封府為官時,第

二次是做虢州和兗州的知府之后。

B.李孝壽作為酷吏,深受蔡京的信任。蔡京在辦章挺案時,就將李孝壽召回

到開封,讓他前往蘇州審訊。

C.李孝壽審案殘忍苛虐。呂壽偷盜金銀,李孝壽使用酷刑牽連審訊眾多之

人,受到朝臣的指責。

D.李孝壽雖罪惡很多,但有時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他對一個仆人的懲處,

就受到當時人們的肯定。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有舉子為仆所凌,忿甚,具牒欲送府,同舍生勸蟀,久乃釋°

(2)時都下數千人,無一仆敢肆者,時以此稱之。

參考答案

4.D(原句標點為:前比,閭里亡賴子自斷截臂腕,壬廢疾凌良民,無所憚

畏。孝壽悉搜出之,部付旁郡,一切治理。)

5.A(“削秩”是指消除官職。)

6.A(第二次獲罪不是因為喜用酷刑,而是因為“日與巡檢戲射致人死”。)

7.(1)有一個舉子被仆人所欺侮,非常忿怒,寫了紙狀要投送開封府,同住的

生員勸解他,他很久才平息下來。(“為所凌”“牒”“同舍生”各1分,語意

2分)

(2)當時京城住了幾千應試的舉子,沒有一個仆人敢于放肆犯上的,當時的

人們都因此而稱道他(李孝壽)。(“都下”“肆”“稱”各1分,大意2分)

宋史?寇準傳文言文閱讀答案「篇四」

任布字應之,河南人。力學,家貧,嘗從人借書以讀。進士及第,補安肅軍判

官,輒刺問虜中事,上疏請飭邊備,仍奏河北利害。后契丹至澧淵,真宗識其名,

特改大理寺丞、知安陽縣。

入權三司鹽鐵判官,判度支勾院。京城東南有泉涌出,為筑祥源觀,男女徒跣

奔走瞻拜。布論之日:明朝不宜以神怪街愚俗。遂忤宰相意。又與徐爽、麻溫其試

開封府進士,而爽潛發封卷視之。降監鄧州稅,徙知宿州。

時越州守闕,寇準日:越州有職分印,歲入且厚,今爭者頗眾,非廉士莫可

予。乃徙布越州。有祖訟其孫者醉酒詈我,己而悔,日哭于庭曰:我老無子,賴此

孫以為命也。布聞之,貸其死,上書自幼,朝廷亦不之責。

寇準貶,布亦徙建州,累遷尚書職方員外郎。歲余,出為梓州路轉運使。富順

監鹽井,歲久鹵薄而課存,主者至破產,或粉子孫不能償。布奏除之。遷祠部郎

中,擢江、淮置制發運使。前使者多聚山海珍異之物以餉權要,布一切罷去。

召為三司度支副使,奉使契丹。還,拜右諫議大夫、知真定府。或欲省河北

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窺伺中國,備未可弛也。筑甬道屬源沱河,跨絕泥潦。未

兒,為龍圖閣直學士,徙溫州。黃德和誣劉平降賊,欲收平家,布力言平非降賊

者。復徙真定,未至,召為樞密副使。

布純約自守,及秉政,無所建明。子遜嘗上書,詆大臣及布皆為不才,御史魚

周詢因奏疏曰:布不才,其子能知之。乃以尚書工部侍郎罷知河陽。議者以周詢引

遜語逐其父,為不知體。皇祐間,詔陪祀明堂,稱疾不赴。

始,布歸洛中,作五知堂,謂知恩、知道、知命、知足、知幸也。卒,贈太子

太傅,謚恭惠。

(選自《宋史?任布傳》,有刪改)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拜,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疏請飭邊備飭:整頓,整治。

B.召為三司度支副使,奉使契丹奉:奉命。

C.或欲省河北兵省:減少。

D.黃德和誣劉平降賊,欲收平家收:收買。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嘗從人借書以讀②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B.①乃徙布越州②自比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C.①歲久鹵薄而課存②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D.①御史魚周詢因奏硫日②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任布愛民的一組是

①輒刺問虜中事②明朝不宜以神怪街愚俗

③布聞之,貸其死④布奏除之

⑤布力言平非降賊者⑥布歸洛中,作五知堂

A.①?@B.②③④C.③④⑤D.?@?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任布密切關注國家的邊境防御,他曾上書陳述河北的戰略利害關系并請求保

持戒備,后來契丹果然發兵浪淵,他也因此受到真宗關注。

B.任布認為京城東南有泉水涌出并非吉兆,反對朝廷以此愚弄百姓的'錯誤做

法,從而忤逆了宰相的意圖,又受考試作弊牽累而被降職。

C.任布曾經在富順監管鹽井,當時井鹽產量降低,課稅卻沒有減少,有的甚至

賣子賣孫也無法交足稅款,他上奏廢除了鹽稅。

D.魚周詢借任布的兒子詆毀大臣及任布都是庸才的機會,請求皇帝降了任布的

職,人們認為魚周詢的做法有失妥當。

13、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的劃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布聞之,貸其死,上書自劾,朝廷亦不之責。

(2)前使者多聚山海珍異之物以餉權要,布一切罷去。

(3)乃以尚書工部侍郎罷知河陽。

參考答案:

1.D

2.B

3.B

4.B

5.(4分)(1)任布聽說了這件事,寬免了他的死罪,并上書朝廷自我彈

劾,朝廷也沒有責罰他。(句子大意1分,加點要點各1分。)

(2)(3分)以前的使者多聚集山海珍異之物饋贈權貴和政要人物,任布到

任后將這一切都廢除了。(句子大意1分,加點要點各1分。)

(3)(3分)便從尚書工部侍郎任上被罷官做了河陽知府。(句子大意1

分,加點要點各1分。)

分析:

1.收:逮捕,查抄。

2.副詞,于是,就。A①連詞,表目的,可譯為來;②介詞,憑的身份。C①

連詞,表轉折;②連詞,表順承。D①介詞,趁著;②介詞,經由,通過。

3.①說的是任布刺探故情;⑤是說任布敢于主持正義;⑥說的是任布修建五

知堂,與愛民無關。

4.原文并未說明任布是否認為泉水涌出是吉兆。

宋史?寇準傳文言文閱讀答案「篇五」

1.D(養:養活)

2.B

3.D《論語》不是“六經”

4.A名聞四方是弱冠之時。強加因果。

5.(1)曾鞏請他吃飯并讓他穿戴齊整,借給他馬匹和隨從,用車運載獎賞的金

銀和絲織品跟隨著他,在匹方巡行夸耀。(飲食冠裳、假、輦、徇)

(2)曾鞏則事先分別處理好了大軍突然集結時的吃住問題,因此,軍隊離開

后,城鄉的百姓都不知道。

(3)曾鞏讓僧徒們共同推選主持,將推選的人記錄在冊,按次序補缺。(俾、推

擇、識、以次)

(4)他經過京城,神宗召見他,犒勞慰問十分寵幸,于是留下他在三班院當判

官。(闕、勞、遂)

宋史?寇準傳文言文閱讀答案「篇六」

錢易字希白。始,父保嗣吳越王,為人將胡進思所廢,而立其弟俶。俶歸朝,

群從悉補官,易與兄昆不見錄,遂刻志讀書。易年十七,舉進士,試崇政殿,三

篇,日未中而就。言者惡其輕俊,特罷之。然自此以才藻知名。太宗嘗與蘇易簡論

唐世文人,嘆時無李白。易簡曰:“今進士錢易,為歌詩殆不下白。”太宗驚喜

曰:“誠然,吾當白布衣召置翰林。”值盜起劍南,遂寢。真宗在東宮,圖山水

扇,會易作歌,賞愛之。

易再舉進士,就開封府試第二。自謂當第一,為有司所屈,乃上書言試《朽索

之馭六馬賦》,意涉譏諷。真宗惡其無行,降第三。明年,第二人中第,補濠州團

練推官。召試中書,改光祿寺丞、通判薪州。奏疏曰:“堯放四罪而不言殺彼四者

之兇尚惡言殺非堯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為虐近代以來,斷人手足,鉤背

烙筋,身見白骨而猶視息,四體分落乃方絕命。以此示人,非平世事也。今四方長

吏競為殘暴,婺州先斷賊手足,然后斬之以聞。壽州巡檢使磔賊于閽闌①之中,其

旁猶有盜物者。使嚴刑可誡于眾,則秦之天下無叛民矣。臣以謂非法之刑,非所以

助治,惟陛下除之。”帝嘉納其言。

景德中,舉賢良方正科,策入等,除秘書丞、通判信州。東封泰山,獻《殊祥

錄》,改太常博士、直集賢院。祀汾陰,幸亳州,命修《車駕所過圖經》,獻《宋

雅》一篇,遷尚書祠部員外郎。坐發國子監諸科非其人,降監潁州稅。數月,召

還。久之,判三司磨勘司。上言:“官物在籍,而三司移文匣正,或其數細微,輒

歷年不得報,徒擾州縣。自今官錢百、谷斗、帛二尺以下,非欺紿者除之.”真宗

雅眷詞臣,其典學誥命,皆躬自柬拔。擢知制誥、判登聞鼓院、糾察在京刑獄。累

遷左司郎中,為翰林學士,傣直未滿,卒。仁宗憐之,召其妻盛氏至禁中,賜以冠

帔。

(節選自《宋史錢易傳》,有刪改)

【注】①閭闌:街道。

10.下列對文中同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堯放四罪而不言/殺彼四者之兇/尚惡言殺/非堯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

皆非死/尚以為虐/

B.堯放四罪而不言殺/彼四者之兇/尚惡言殺/非堯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

皆非/死尚以為虐/

C.堯放四罪而不言/殺彼四者之兇/尚惡言殺/非堯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

皆非/死尚以為虐/

D.堯放四罪而不言殺/彼四者之兇/尚惡言殺/非堯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

皆非死/尚以為虐/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準確的一項是(3分)

A.翰林是皇帝的文學侍從官,始設于唐朝,一般從文學侍從中選拔優秀人才

充任,明清改從進士中選拔。

B.年號是中國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紀年的名號,一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所以

常常用年號來稱呼皇帝。文中的“景德”就是年號。

C.泰山,五岳之首,自秦始皇封禪泰山后,歷朝歷代帝王不斷在泰山封禪和

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廟塑神,刻石題字。

D.誥命,又稱誥書,是皇帝封贈官員的專用文書。所謂誥是以上告下的意

思,古代以大義諭眾叫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錢易自幼苦學,早年懷力不遇。首次參加科舉考求M,錢易雖,識卓越,

卻被特意淘汰;后被蘇易簡舉薦給太宗,又因盜起未被起用。

B.錢易剛正不阿,敢于陳述己見。他認為在第二次科舉中自己沒有獲得第一

名,是有關人員壓制所致,故上疏直言進諫,真宗對此非常反感。

C.錢易知古鑒今,奏請廢除酷刑。他認為當今各地酷刑之風太盛,如果一味

施行酷刑,將無法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真宗贊賞并采納了他的建議“

D.錢易頗具文采,勤于政務。他多次進獻文書,被皇帝提拔為文秘機要之

臣,負責起草詔書、查核案件等工作,后在任上連日值宿,不幸逝世。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使嚴刑可誡于眾,則秦之天下無叛民矣。臣以渭非法之刑,非所以助

治,惟陛下除之。

(2)官物在籍,而三司移文厘正,或其數細微,輒歷年不得報,徒擾州縣。

參考答案

10.D

11.B

12.B

13.(10分)(1)假使嚴刑可以警示民眾,那么秦朝就不會有造反的老百姓了。

我認為不合法的刑罰,不能用來輔助統治,望陛下廢除。(“使”“所以"各1

分,句意3分)

(2)官府財物登記在冊,而三可發文要求核實訂正的:有時所涉數目細小,總

是拖延多年無法上報,徒然干擾州縣治理。(“籍”“厘正”各1分,句意3分)

參考譯文

錢易,字希白。從前,其父錢保即位為吳越王,被大將胡進思廢,而改立錢保

的弟弟錢俶。錢俶歸降宋朝,其屬下都在宋朝做了它<只有錢易與其兄錢昆沒有被

錄用,于是他們即發奮讀書。

錢易十七歲時考中進士。參加崇文殿的考試時,三篇文章不到中午他就完成

了。言官覺得他很輕率,不穩重,故意不錄取他,然而從此以后他的才學就出了

名。宋太宗曾同蘇易簡一起討論唐代文人,太宗遺憾當也沒有產生像李白這樣的才

子,蘇易簡說:“當今進士錢易,創作的歌、詩大概不在李白之下。”太宗驚喜地

說“:如果真是這樣,我就把他從平民直接提升為翰林。”正碰上劍南盜賊興起,

這事就被擱下了。宋真宗當太子時,畫山水扇,碰上錢易作歌,覽后對他非常欣

贊。

錢易再次考進士,終于考取了,錄為開封府第二名。他自認為應當是第一,只

因被主考官壓制了才落得第二,于是上了一篇《朽索之駁六馬賦》議論考試,含有

譏諷味道。真宗很討厭他的這種品行,降他為第三名。一年后,以第二名中第,任

為濠州團練推官。被召到中書測試,改任光祿寺丞、靳州通判。錢易上書說“:堯

流放四大罪人而不處死,豈不是堯的仁厚達到了頂點嗎?古代的.肉刑有副、蒼、

瓊、刖,都不是死刑,但古人還認為太殘酷。近代以來,砍斷手腳,鉤背烙筋,使

犯人體無完膚,露出白骨,還不斷氣,四肢離開了身軀才斷氣。采用這樣的酷刑,

不是太平盛世之舉。目前,地方長官一個比一個殘暴,婺州官府,先砍斷犯人手

腳,然后斬首示眾。壽州巡檢使將犯人碎尸于牢房中,旁邊還住著盜賊。假使嚴刑

可以警示民眾,那么秦朝就不會有造反的老百姓了。我認為不合法的刑罰,不能幫

助統治,望陛下廢除。”皇上高興地采納了他的建議。

景德年間,參與賢良方正科考試合格,任秘書丞、信州通判。皇上東封泰山

時,他獻上《殊祥錄》,又改任太常博士、直集賢院。皇上祭祀汾陰,視察亳州,

命他編撰《車駕所過圖經》,獻上《宋雅》一篇,升任尚書祠部員外郎。因他主考

國子監諸科誤取不該錄用的人,降職監潁州稅,幾個月后召回京城。許久之后,任

判三司磨勘司。他上書說“:官府的財政收入都登記在冊,三司進行核對,有些數

目太細太小,幾年后還無法核實完上報,白白增加地方政府的煩惱。從今以后,官

府收支i百文餞、一斗谷、二尺帛以下的,只要不是假的就不必一一登錄了。”真

宗喜歡詩人,身邊掌管文秘機要的,他都要親自選拔。提升錢易為知制誥,判登聞

鼓院,糾察在京刑獄。官至左司郎中,為翰林學士。因連續兒天值班,未滿期就累

死了。仁宗憐惜他,召他妻子盛氏到宮中,賜給鳳冠霞披。

宋史?寇準傳文言文閱讀答案「篇七」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舉進士,對策集英殿。帝親

拔為第一。咸淳九年,起為湖南提刑,因見故相江萬里。萬里素奇天祥志節,語及

國事,愀然曰:吾老矣,觀天時人事當有變,吾閱人多矣,世道之責,其在君乎?

君其勉之。

十年,改知贛州。德佑初,江上報急,詔天下勤王。天祥捧詔涕泣,發郡中豪

杰,有眾萬人。事聞,以江西提刑安撫使召入衛。其友止之,天祥日:第國家養育

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

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盡以家寬為軍費。明年正月,

除知臨安府,尋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如軍中請和,與大元丞相伯顏抗論皋亭山。丞

相怒拘之,北至鎮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轉至高郵,泛海至溫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趨南嶺。天祥方飯五坡嶺,張弘范兵突至,天祥倉皇出

走,千戶王惟義前執之。至潮陽,見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

之,與俱入崖山,使為書招張世杰。天樣日: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

乎?索之固,乃以所書《過零丁洋》詩與之。崖山破,弘范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終不屈也,召入諭之日:汝何愿?天祥對曰:天祥受宋

恩,為宰相,安事二姓?愿賜之一死足矣。然猶不忍,遐麾之退。言者力贊從天祥

之請,從之。俄有詔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

南鄉拜而死。

數日,其妻歐陽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

孟日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節選自《宋史文天祥傳》)

宋史?寇準傳文言文閱讀答案「篇八」

文言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七年,帝①從容問曰:“卿得良馬否?”飛曰:“臣有二馬,日啖芻豆數斗,

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則不受。介②而馳,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奮迅,自午至西,

猶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致

遠之材也。不幸相繼以死。今所乘者,日不過數升,而秣④不擇粟,飲不擇泉,攬

轡未安,踴踴疾驅,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斃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窮,瀉

鈍之材也。”帝稱善,曰:“卿今議論極進。”

(選自《宋史?岳飛傳》)

[注]①帝:宋高宗趙構,此次談話后遂封岳飛為太尉。②介:備上鞍甲。③褫

(chi):脫去,卸下。④秣:喂食。

6.卜面各項中加點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執策而臨之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師表》)

B.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人不知而不慍(《論語》)

C.初不甚疾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D.帝稱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7.下面各項中加點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駢死于槽楊之間每假借于藏書之家(《送東陽馬生序》)

B.策之不以其道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C.駕鈍之材也悵恨久之(《陳涉世家》)

D.此其寡取易盈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8.下面四個選項中理解有誤的一項是()o

A.上面短文告訴人們要善于識別人才,選拔人才的道理。

B.上面短文告訴人們要善于任用人才,重視人才的道理。

C.上面短文告訴人們千里馬十分難得,要細心照料的道理。

D.上面短文告訴人們不要不識人才的道理。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126分)

注意事項:本部分共五個大題,有16個小題,共126分。

9.翻譯6分

(1)比行百里始奮迅C譯文:

(2)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譯文:

答案:

6.D7.B8.C.

9.(1)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奮力奔跑。(“比”“始”為評分點,“比”翻譯

為“等”;“始”翻譯為“才”,翻譯中有“開始”二字不得分,共3分)

(2)位高祿厚的人目光短淺,不能作長遠打算。(3分)

宋史?寇準傳文言文閱讀答案「篇九」

汪若海,字東叟,歙人.未弱冠,游京師,入太學。靖康元年,會金人侵擾,

朝廷下詔求知兵者,若海應詔。時已割河北地。其年冬,再犯京師,若海謂:“河

北國家重地,當用河北以攬天下之權,不可怯懦以自守,閉關養敵,坐受其敝。”

屬康王起兵相州乃上書樞密曹輔請立王為大元帥擁兵鎮撫河北以摘金人之后則京

城之圍自解。輔大喜,即以其書進欽宗,用為參謀,遣如康王所。宰相何執異

議,以道梗為辭,不果遣。

高宗既即位,朝廷以張浚宣撫川、陜,議未決。若海謂:“天下如常山蛇勢,

秦蜀為首,東南為尾,中原為脊。今以東南為首,安能起天下之脊?將圖恢復,必

在川陜。”乃往見浚,極談終日,浚大驚,辟以自隨,以親老辭。時節制江夏軍

馬李允文跋扈不用朝命,朝廷命招討使張俊屯江西,得若海道中,喜甚。謂曰:

“李允文懷反側,非君莫能開其自新。”若海即馳往,諭以成敗逆順,示以朝廷威

德,復談三策以動之,辭旨明暢。允文大感悟,即舉軍東下。若海復為書招其徒張

用、曾成、李宏、馬友同歸朝廷。用以其眾二十力解甲效順,惟成疑貳有他志,若

海移書費之。成怒,將殺若海,若海夜宿王林軍帳,以計得林軍印,遂奪其眾五千

人。翼日,成遂遁。

紹興九年,復三京,祗謁陵寢,事還。金人奄至,太尉劉錨甫至,眾不滿三

萬,遣入丐援于朝,無敢往者。若海毅然請行,具述鑄明方略,善用兵,以偏師濟

之,必有成功。朝廷從之金兵果敗去。未幾,丁內艱。服除,添差通判信州。秩

滿,遷湖北帥司參議。知道州,陛辭得對,上曰:“久不見卿,卿向安在?”授直

秘閣、知江州,丁父憂。時方經略中原,朝廷議起若海,而若海死矣。

若海豁達高亮,深沈有度,恥為世俗章句學,為文操紙筆立就,蹈厲風發。

《宋史汪若海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屬康王起兵相州/乃上書/樞密曹輔請立王為大元帥/擁兵鎮撫河北/以持金

人之后/則京城之圍自解

B.屬康王起兵相州/乃上書樞密曹輔/請立王為大元帥/擁兵鎮撫河北/以持金

人之后/則京城之圍自解

C.屬康王起兵相州/乃上書樞密曹輔/請立王為大元帥/擁兵鎮撫河北/以持金

人/之后/則京城之圍自解

D.屬康王起兵相州/乃上書/樞密曹輔請立王為大元帥/擁兵鎮撫河北/以持金

人/之后/則京城之圍自解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話語的相關內容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弱冠:占代男子20歲叫“弱”,此時行冠禮,以示成年。另外,孔子對年

齡的經典闡釋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

欲不逾矩”。

B.秩滿:秩,既指古代官吏的俸祿,如“官人益秩,庶人益祿”,也指古代

官職類別,如“委之常秩”,“貶秩三等”,而秩滿意為官吏任期屆滿。

C.三京:占代三座京城的合稱。宋以大名為北京,開封為東京,洛陽為西

京。

D.丁內艱:即丁母憂c亦稱丁家艱,指遭逢母親喪事。如《晉書周光傳》

“陶侃微時,丁艱,將葬,家中忽失而不知所在”。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金人再犯京師時,汪若海上書曹輔直言怯懦自守的弊端。曹輔非常賞識

他,任用他為參謀,并準備派他到康王麾下,后因宰相堅持不同意見,結果沒能實

現。

B.高宗即位后,派遣張浚宣撫川陜之地的結果始終沒有定下了。若海認為川

陜之地是恢復中原建立首都的重要之地。張浚看重他的才能,打算聘請他作為自己

的隨從。王若海推辭不就。

C.節制江夏軍馬李允文有反叛之心。在王若海的勸說后,李允文徹底感悟,

馬上率領軍隊向東而去,他的部署也全部歸順了朝廷。

D.若海平生豁達,有高風亮節,為人沉著持重有氣度。把寫流俗的章句看作

是可恥的事情。作文章拿起筆馬上就能寫成,動作利索,氣概豪邁。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用以其眾二十萬解甲效順,惟成疑貳有他志,若海移書費之。(5分)

(2)若海毅然請行,具述鑄明方略,善用兵,以偏師濟之,必有成功。(5

分)

參考答案

10.(3分)B【解析】“屬康王起兵相州”“乃上書樞密普輔”的主語同

為汪若海。屬康王起兵相外,乃上書樞密曹輔,請立王為大元帥,擁兵鎮撫河北,

以持金人之后,則京城之臣自解。

11.(3分)B【解析】“類別”應為“級別”。

12.(3分)C【解析】原文中說曹成多疑心存異志,并非全部歸順。

13.(10分)

(1)張用把他的二十萬人解除武裝,表示歸順,只有曹成懷有二心有其他的

打算,汪若海寫信斥責他。(5分,采分點:“二十萬”定語后置,解甲、效

順、疑貳,句意1分。)

(2)若海毅然請求前往,若海詳細介紹了劉鑄,說池懂得策略,善于用兵,

用軍隊從側面策應(協助)他,一定能夠成功。(5分,采分點:具、明、偏師、

濟,句意1分。)

【參考譯文】

汪若海。字東叟,歙地人。未滿二十歲時,就到京城去游學,進入太學。靖康

元年,恰逢金兵入侵騷擾,皇帝下詔書征召懂得軍事的人。汪若海前往應征。當時

宋朝已經割讓了黃河以北故土地給金人。那年冬天,金人再次侵犯京師。汪若海

說:“黃河以北是國家重要的地方,應當憑它來構成統攬天下之勢。不能膽怯懦弱

而只守住自己現有的地盤,關閉耍塞,讓敵人日益強大,等著遭受敵人的殺戮。”

恰逢康王在相州起兵,若海于是上書樞密使曹輔,請求立康王為大元帥,帶兵鎮守

安撫黃河以北,以此來拖住金兵的后方,那么京城的包圍自然就解除了,曹輔很高

興,就把他的奏章遞交給欽宗,任命他為參謀,并準備派到康王的麾下,宰相何堅

持不同意見,以道路不暢為借口,結果沒有差遣。

高宗即位后,打算用張浚去宣撫川陜之地,結果沒有定下來。汪若海說:“天

下就像常山的蛇形,秦蜀之地為蛇頭,東南之地為蛇尾,中原之地為蛇的脊梁,如

今卻以東南為首都,怎么能托起天下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