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假肢學
內容目錄
前言頁數
0.導論1
2
1.0.下肢假肢學4
1.1.小腿截肢假肢學4
1.1.1概念、概況和定義4
1.1.2小腿假肢生物力學10
(殘肢的接受腔及假肢對線)
一小腿假肢測量表37
1.1.3.小腿假肢38
一技術的站立
1.2.大腿截肢假肢學53
1.2.1大腿假肢生物力學53
(大腿假肢的對線)
1.2.2.接受腔的形狀及系統80
1.2.2.1橫向橢圓形接受腔形狀80
尺寸表106
1.2:2.2縱向橢圓形接受腔形狀107
尺寸表119
1.2.3特殊接受腔技術121
1.2.3.HSNY一接受腔技術121
1.2.3.2擺動式接受腔126
1.2.3.3雙大腿截肢者的短假肢129
1.3假肢部件(單個零部件)133
1.3.1假腳134
1.3.1.1木腳134
1.3.1.2靜踝腳136
1.3.1.3定踝軟跟腳137
1.3.1.4儲能動踝腳138
1.3.1.5單軸腳139
1.3.1.6多軸腳140
1.3.1.7帶液壓控制的腳142
1.3.2假肢膝關節(單軸和多軸)144
1.3.2.1單軸膝關節”146
1.3.2.1.1自由膝關節146
1.3.2.1.2手動鎖的膝關節147
1.3.2.1.3摩擦制動鎖的膝關節148
1.3.2.1.4站立期控制膝關節148
1.3.2.1.5承重自鎖膝關節149
1.3.2.1.6擺動期膝關節151
1.3.2.1.7擺動期氣壓控制膝關節152
1.3.2.1.8擺動期液壓控制膝關節153
1.3.2.1.9擺動和站立控制膝關節154
1?3?2?1?10液壓擺動和站立控制裝置的膝關節154
1.3.3多軸膝關節156
1.4特殊零部件169
1.4.1帶自動復位軸性旋轉裝置170
1.4.2自動復位蝕性旋轉裝置170
1.4.3傳統式及骨骼式零部件170(2)
1.5部分足截肢假肢學172
1.5.1導論172
1.5.2包容175
1.5.3技術設計和假肢對線182
1.5.3.1長中足殘肢的裝配183
1.5.3.2短中足及長足跟殘肢的裝配185
1.5.3.3短足跟殘肢的裝配設計189
1.5.3.4非承重殘肢的裝配191
1.6賽姆和彼羅果夫截肢假肢學193
1.6.1導論193
1.6.2裝配和對線195
1.7膝離斷假肢學197
1.7.1導論197
1.7.2膝離斷假肢的關節199
1.7.3膝離斷假肢接受腔201
1.7.4坐、走、站206
1.8.儆關節離斷假肢210
1.8.1導論210
1.8.艙關節213
1.8.3.骨盆接受腔215
1.8.4.加拿大式膠離斷假肢的坐、站與行走218
第一章的參考文獻226
2.0病理步態.227
2.1導論227
2.2截肢者的步態228
第二章的文獻參考257
3.0上肢假肢學258
3.1.手臂和手的功能解剖及生物力學258
3.1.1.肩關節258
3.I.2.肘關節259
3.1.3.近側腕關節260
3.1.4.腕一掌關節260
3.1.5.指根關節261
3.1.6.手的抓握功能261
3.2.假肢系統概況266
3.2.1.裝飾性假肢266
3.2.2.功能性假肢269
3.2.2.1.功能性被動假肢269
3.2.2.2.自身力源假肢(主動)272
3.2.2.3.體夕力源假肢(主動)283
3.2.2.4.肌電假肢284
3.2.2.5.綜合性假肢287
上肢假肢測量表288
3.3.不同截肢高度的假肢學289
3.3.1.假指289
3.3.2.部分手假肢290
3.3.3.腕關節假肢294
3.3.4.前臂假肢297
3.3.5.肘離斷假肢302
3.3.6.上臂假肢305
3.3.7.肩離斷假肢311
第三章的文獻參考313
前百
假肢學和矯形學是矯形技術中的兩大重要的學科。它們肩負著肢體殘疾人的康復任務。
要達到很好的假肢及矯形器裝配,要求矯形技術員有經驗,要求他們受過良好的培訓并掌握
專業知識。
德國技術合作公司和聯邦矯形技術同業聯合會共同接受了這種挑戰,多年來聯邦矯形技
術專科學校不斷地培訓了許多德國專業人員,還培訓了許多國際性專業人員。通過GTZ一
培訓項目,在第三世界國家培訓了很多待培人員,并在聯邦矯形技術專科學校取得了最高的
矯形技術知識和能力。
本編的共同目的在于將
-高技能的康復措施
-熟練的專業人員
-優秀的培訓措施
向國內及國際推廣,并進一步作為職業培訓專業資料。
GTZ和聯邦矯形技術專科學校共同出版的眾多刊物中最典型的是:
”培i);I人員專用假肢學”
及
”培訓人員專用矯形學”
這兩本冊子不但囊括了基礎培訓的矯形技術主要內容,還包括了進行矯形技術進修及深造的
基礎理論。
我們感謝所有參與撰稿及提供圖片幫助的朋友們,并希望所有培訓及進修矯形技術的朋
友們在閱讀與學習中有所收獲。
Prlv、Doz、Dr、MedJ.科學、W、科諾赫聯邦矯形技衛生、人口、營養部門經理。術同業
聯合會主席
德國技術合作公司(GTZ)
0.導論
生物力學和假肢學的主題包括:一方面通過應用物理學原理,是可以實物化的;而另一
方面則更突出實踐操作人員及熟練工人的經驗,后者被稱為“靜止的知識”,很難實物化,
要想將“靜止的知識”轉換成一種能再生產的,可用文字表達的知識是具有一定難度的。
正因為如此,假肢學不光是一種純科學性的生物力學。
因此很多國際知名行家們通過集體努力,共同撰寫了這本書。
文章有一部分是在德國大眾專業雜志"矯形技術”的基礎上加工而來,”矯形技術“是“
0T”出版社為培訓目的而出版的。
本書的作者及合作者在文章最后的文獻目錄中已注明。
我們感謝出版社、作者們及合作者!
受GTZ(德國技術合作公司)一艾施伯恩及多特蒙特聯邦矯形技術學校之委托。
工程師W?凱平斯基.
二.下肢假肢學
二.小腿假肢學
二.概念、概況和定義
在矯形技術中,假肢是使截肢者重新獲得功能和正常外表形象的裝置
截肢平面分類如下:
足部截肢術:
a)前足截肢術
b)利斯弗朗氏關節離斷術(附面關節離斷術)
C)肖帕特氏關節離斷術(附橫關節離斷術)
d)賽姆氏截肢術和皮羅果夫氏截肢術
小腿截肢術(經過腹骨的):
e)腔骨遠端1/3位截肢術
f)腔骨中段1/3位截肢術
g)腔骨近端1/3位截肢術
關節離斷:
h)膝離斷
大腿截肢術(經股骨的):
i)大腿近端1/3處截肢
k)大腿中段1/3處截肢
懿關節離斷
1)髓離斷
較高的截肢面
m)半側骨盆切除術
n)半體切除術
根據不同的截肢平面,假肢可分為如下:
a)前足假肢
b)利斯弗朗氏假肢
d)賽姆和皮羅果夫假肢
e—g)小腿假肢
h)格里蒂氏假肢和膝離斷假肢
i-k)大腿假肢
1)髓離斷假肢
m)半側骨盆切除假肢
n)半體切除假肢
截肢原因
截肢原因可分為三類:
1沖咽(外傷性的)
a)工傷事故和車禍等
b)戰傷
C)其它的外傷性事故
2)疾病
a)惡性腫瘤(癌)
b)血循環障礙(動脈硬化,吸煙者的腿)
C)炎癥的(骨髓炎)
3)畸形
a)先天畸形
b)后天畸形(例如麻痹癥后遺癥)
假肢
隨著以下條件的影響而變化
-生理條件
-生物力學條件
-力學條件
生理條件
不僅需要對患者在一般狀態下進行生理條件的描述,而且也需要描述患者截肢后殘肢的
生理條件。
下列患者數據屬于影響一般假肢裝配的生理數據:
—年齡
-性別
內臟病的伴發癥(如心臟、循環、消化系統等等)運動器官的伴發疾病(如肌肉疾
病、骨疾病和關節疾病)
一精神狀態
-身體的一般狀態(可負荷性)
屬于對裝配有影響的殘肢的病理條件:
3)畸形
a)先天畸形
b)后天畸形(例如麻痹癥后遺癥)
制作假肢的原則
制作假肢的方法將在以后的章節中進一步闡述。必須遵守以下基本原則:
每一條假肢是在所謂的“三維空間”中對線的,并視三維對線坐標而定,人們是
在基準線和輔助設備(垂線儀、調節儀)的幫助下,
在a—p方向("前一后"方向)
在m—1方向(“內一外”方向)
在垂直方向(“上一下”方向)
對假肢進行對線的
-根據靜止力學和動力學的原則對假肢進行對線:就是說,魚際肌滾動所產生的關節
鏈,即踝關節、膝關節和有可能涉及的髓關節,一方面必須在靜力學上是安全的,另一方面
必須符合并促進行走時的關節動力學。
人們根據力學的基本原理和患者的個人需求對結構部分(組件)進行了相應的組合,
由此獲得了靜力學上關節的穩固和動力學上肢體進行之間的協調。
最佳的假肢對線要考慮到以下兩點。基本靜態對線(垂線儀、工作臺等)和動態對
線調整(試樣、行走分析)。
1-1-2小腿假肢的生物力學
(殘肢的接受腔和假肢的對線)
小腿殘肢分為承重部位,可少量承重部位和不承重部位。
小腿假肢的舒適性和功能基本上是充分考慮殘肢的不可承重和可承重部分來決定的,這
既適用于殘肢接受腔、也適用于假肢的正確生物力學對線。
不僅結構很差的假肢接受腔能引起作用力、旋轉力矩和壓力產生很大的合力,使困難明
顯增大而且對線很差時也能導致上述現象。
假肢學的生物力學是研究截肢后殘肢和假肢之間的作用,力一方面從接受腔口形中產
生,另一方面從假肢的對線中產生,生物力學還包括對假肢和地面之間的力的研窕。
從殘肢傳遞到假肢上(并且直到地面)的力,或是反過來從地面通過假肢傳遞
到殘肢上的力劃分如下:
-壓力(患者垂直負荷)
-張力(在擺動階段)
-彎曲力矩(內一外、前一后面)
-扭轉力矩(主要在關節上)
—切力力矩(圍繞垂直軸)
-接受腔的生物力學
-假肢對線的生物力學
接受腔的生物力學
假肢接受腔具有下述功能
-它能容納殘肢
-它能傳遞力(靜力和動力)
-它能傳遞運動
-它能使假肢和殘肢服貼
患者和假肢之間的所有力是在殘肢和接受腔的接觸面上傳遞的,即使這些力是自然靜態
的或自然動態的。從理論上說,可以把壓力(它是截肢者敏感的物理學和生理學的量)減少
數到最低限度,如果能把接受腔的表面增加到最大限度,這樣可在支撐面上形成一個最大值,
因為
力—F
壓力---三二百廠一;P----下----
一八面積”H
所以,通過增加面積可以使壓力減少到最低限度,這在某個范圍內,在假肢學中通用
的;用接觸面上的一般規律的壓力分配來獲得生理學上壓力分配的最佳效果。相反,假肢接
受腔中的壓力分配不是按照物理學的標準而是按照生理學的標準來進行的。
此外必須考慮到可承重部位和不可承重部位。
插圖2:不可承重的骨突出部
插圖2指出了不可承重的骨突出部,編號為1至8號,下面對此進行描述。
I號:股骨內踝的一條圓滑的,它只是在屈曲時能承重,并不會給正常方法帶來困難。它在承重狀態下,
也就是在站立時不凸出,因為截肢者經常是坐著,所以必須相應地考慮到這條邊。
2號:腔骨頭的內側粗隆,它一般沒有外側粗隆突出,對有些患者則必須考慮它。
3號:腔骨頭的外側粗隆,幾乎在所有患者身上都能明顯感覺到它,所以在接受腔中幾乎總是需要減除它
的負荷。
4號:腔骨頭的前側粗隆,它同時是股韌帶的止端。同可以承重的暝韌帶相反這個骨突出部是不能承重的。
5號:腔骨前緣用圣骨從橫截面上看是三樓形,必須減輕前緣負荷,不減內側面的負荷。
6號:殘肢末端的骨和肌肉,視截肢術而定,根據所覆蓋的軟組織,疤痕和可能的神經末稍的情況,殘肢
末端能否承重的,能否很好接觸,必須通過檢查殘肢和詢問患者來確定。減輕負荷的程度或是接觸
程度取決于各個殘肢的情況。
7號:跳骨小頭在每個小腿截肢者身上都能明顯觸摸到。必須消除它的負荷。
8號:在6號中所說的同樣適用于跳骨的遠側末端。
最好是在取石膏陰型時已對1—8號中所說的需減輕負荷的骨突出部加以急,最遲在修
石膏陽型時就應考慮此問題。
必須承重的點和面與必須免荷的骨的點和面相對應。
議
插圖3:殘肢的可承重面
插圖3表示在額狀面對殘肢要求作了說明
以下面是可承重的:
a.腔骨的整個內側面,更確切地說是從腔骨頭的下面直到殘肢末端的附
近。
b.腔骨和跳骨之間的整個骨間面(包括腔骨前側肌和腫側肌人從勝骨頭下
面直到腔眺骨的殘端附近。
C.韌帶,是可承重的,但是在腔骨頭或者在股骨上止端是不可承重的。P.T.B.假肢在
其承重功能上利用了股韌帶,然而最近有人指出,在膝伸展時,腹韌帶過多承重會導致接
受腔前后位移(接受腔向前移動),這樣必須考慮用承重面帶來的優點抵消接受腔可能帶
來的不利影響。
d.股骨內躲面應能承受側面的壓力。這個面從解剖學上講,主要不是用來承重,而是阻止
關節內的內一側的過度負荷。在近端部分,通過壓緊股骨躲能使接受腔懸吊在殘肢上。
e.上外側面對內側面起著必要的反支撐作用,并具有在d中相似的作用。
在圖中,胖腸肌一一比目魚肌的肌腹和胭窩未被描述,這兩部分(在生理學范圍內)是
可承重面。
在取石膏陰型時,通過相應的手法修正對承重面進行了處理,但在陽型上特別是在可壓
縮的肌肉面上必須相應減少承重面。
上述承重和兔荷面是一條小腿假肢接受腔的最基本的適合標準,受壓敏感部位越準確地
減輕負荷,同時可承重面越多地承重,殘肢和接受腔之間的“力的傳遞”就越準確,用假肢
行走也就越不會產生疼痛。
一般來說,接受腔橫截面呈三角形是比較合適的形狀,可以防止旋轉。如果始終按照上
述形狀,當殘肢為圓錐形時,則圓錐形受力的原則(斧頭可作一個例子)是力傳遞要素;殘
肢呈糙狀形時(在初次裝配時經常出現),當襯套必須按糙狀來做軟襯套,并且通過軟性接
受腔塑形,在接受腔中產生圓錐形的受力狀態。
插圖4:橫截面為三角形的接受腔的俯視圖
假肢對線的生物力學:
每條假肢的對線都應滿足靜力學和動力學的標準。
靜力學:
從靜力學原理來說,假肢應形成一個平衡狀態,就是說,從假肢傳遞到地面上的力是和
從地面傳遞到假肢上的力相等的,合力和合力矩恰好為零,這樣滿足了力的平衡的條件。
18
ZM—0和
ZF二0
在正常直立的狀態下,截肢者把其體重力的50%傳遞到假肢上(其余50%的力通過另
一只腿被傳遞到地面),并且所有出現的力和力矩的合力作用在支撐面內。
接受腔靜態對線準確,與假肢其它部分連結,腹部在雙腿站立期接受腔就不會
產生如下:
—傾斜力矩
—屈曲力矩
-旋轉力矩
-扭轉力矩
上述這些力不能企圖通過同樣大的反作用力來平衡,既不允許患者向前、向外或是向后
傾斜,有關關節(膝關節和髓關節)只許膝關節和髓關節上產生屈曲力矩,這和健腿有一定
區別。
患者僅通過非自然姿勢(假肢前移或后移、外移)或是肌力的消耗(膝和髓中是
髓的主動伸展)在假肢上是不可能達到平衡的,這樣假肢的靜態對線就不會正確。
截肢者是在雙腿站立時和雙腿均衡負荷時進行靜力學評定,有關結構部分組合靜力學一
些基本對線標準在本章最后闡明。
假肢的動態對線(動力學)
如前面所說明的,是通過進行截肢者站立的平衡研究。
假肢不僅是用于站立,而且要用于行走。
運動時所出現的力的研究要運用力學原理,一條“行走”假肢是處于運動中并出現運動
力,因此要用動力學的原理來處理。
接受腔對線(不觀察足)
接受腔對線有下列基本可能性:
中立垂直對線或偏離中立位的對線。
外展對線以一姿勢)
內收對線①一姿勢)
內旋
外旋
高度對線
接受腔對線的幾條標準:
如果患者在屈曲彎縮(伸展障礙),小腿接受腔的屈曲姿勢就總是會表示出來,屈曲角
度取決于屈曲攣縮的角度,接受腔的對線是這樣做的:即對線角度一直處在矯正限度上,屈
曲攣縮是可處理和改變的,這樣就能繼續隨著屈曲角度的改變來進行對線。
殘肢是自由活動的,這樣就能在約5”的屈曲姿勢下進行接受腔的基本對線,對線姿勢
是把殘肢的前側承重面從垂直姿勢轉到傾斜姿勢。致使承重方式從垂直的錐形壓迫轉化為平
面支撐。
殘肢越短,這樣做的作用就越大;從美容的角度考慮,短殘肢在對線時最好屈曲,因為
短殘肢不會造成殘肢末端的后凸。
殘肢越長,其接受腔越容易回到垂直中位,從力分配的角度來考慮也是可行的。小腿接
受腔絕對不能呈過伸展姿勢對線,否則,不符合小腿截肢者膝關節的功能解剖條件。
插圖5:在屈曲約5“時的接受腔對線
人們一直在討論接受腔的內收和外展對線,正常的膝關節不允許勝骨相對于股骨內收和
外展!這樣小腿接受腔的對線既不能內收也不能外展,而只根據殘肢的解剖學來進行。
短殘肢,特別是肌肉萎縮嚴重的,和正常垂線相比則處在呈明顯的外展姿勢,短小腿接
受腔實際是也是在這種姿勢下進行對線的(外展約5“)然而這不涉及到外展,而只是和生
理的對線姿勢相關,明顯內收的(較長的)殘肢同樣應和腿的縱軸形成的生理基本姿勢下進
行對線。
行走時步幅的寬窄改變了足組件和接受腔之間的對線,但沒改變小腿接受腔與殘肢之間
的狀態。
只要接受腔非常合適,就不用考慮接受腔中殘肢的內旋和外旋,并且也不會出現這種情
況,小腿接受腔通常(額狀面)明顯外旋,因為腹骨向外移動,并且和額狀面不平行,一般
情況下,接受腔的后內壁幾乎是平行的。
決定一條能較好坐下的小腿假肢的接受腔在基準面的旋轉位置,是殘肢條件,而不是由
矯形技術人確定的。
為使骨盆處于對稱水平狀態需進行高度對線,在例外情況下(如已固定的骨盆脊柱畸
形),允許k和1cm以內的兩腿不等長,因為在健全人身上也經常出現,并且也不一定需要
進行處理。
雙腿不等長不得超過1cm。
組件的動力學對線
步態周期是指一側的足跟著地經過站立相和擺動相直到該側的足跟再次著地。
為了便于檢查假肢對線和調整假肢,將持續不斷的步行過程分解成一些基本的力矩過
程,將從動力學上或是靜力學上進行分析。一般而言,人們較為忽視所的動力學上的中間階
段,這些基本的步行階段是:
-足跟著地
—站立中相
—足趾蹬離
當截肢者行走時,從前側、外側和后側來評價這二個階段。
不僅要進行水平行走分析,也應在斜面上分析行走,分析在三個行走階段這對線參數的
影響。
-足組件的前移
-足組件的后移
-足組件的內移
-足組件的外移
-足組件的躍屈
-足組件的背屈
-足組件的旋前
-足組件的旋后
-足組件的外旋
-足組件的內旋
十種對線調整是為了獲得最佳的動態對線,因為很難事先確定,所以借助調節儀在患者
身上進行最佳的對線是很有意義的,包括行走中所涉及的所有調整可能性。
此外,調節儀(arcs—Gardmer,Habermann),如骨骼式假肢的組件調節部分證明是有
效的,以后它則被從假肢中取出來。
動態對線調整過程除了要求所學的知識外,也需要矯形技術員的許多實踐經驗。
下面將介紹典型的基本對線方法,以及上面所提到的參量對步行各階段的影響。
組件的對線
小腿假肢的基本對線是依據空間三維垂線的原則,有必要定義對線基準線和對線平面。
對比大腿假肢學的對線(參看有關章節),德國的對線理論是以一條垂線為出發點,在
靜力學條件下,垂線要求符合從身體重心中產生的力作用線(但這不總是必然一致的!)
作為力作用線,它只在雙腿站立或在步態周期的站立中相時有意義;但它作為基準線還
是合適的,在基本對線時,假肢的組件在這條線上應對齊。
在垂線儀中(4個雙垂線),對線基準線是從所有垂線交點中的下列垂線的投影中產生
的,即:
-前面垂線(A一垂線)
-后面垂線。一垂線)
—內側垂線(M一垂線)
-外側垂線幾一垂線)
人們想象的基準線位于假肢的內部,因此用上面提到的假肢外面的4個垂線投影進行工
作和對線。
插圖5:鉛垂對線法
插圖6:四扇對線儀
作為假肢的對線工具四個測錘的對線投影:
將假肢放在對線儀中;用跟木塊調試跟高。
前側對線:
前側的測錘對稱地將下肢假肢包腹的部分分成內外兩半。測錘大部分近中間,因為腹骨
一般有些靠外側。接受腔相對于測錘結來說是內收還是外展,正如上所述,要取決于病人的
情況。
腳部分的測錘投影往往是經過假腳“大拇趾”的中間。
后側對線:
后側的測錘線將假肢在摑窩部分對稱分成內外兩部分,內收外展情況已說過了。
在基本對線中,后側垂線經過跟中部,在前后對線的同時;腳還需要進行其它的外旋或移動
改動的話,是很快就可以改的。
內側和外側對線:
內側(中間)及外側(遠側)的垂線將假肢在膜韌帶高處分成前后兩半。再高一點,在
腹骨中部,這條垂線將接受腔分成約2/3(前)比1/3(后如果用大腿支條的話決
定了關節轉動點的前后位置。
相對于垂線來說,接受腔是伸位還是屈位已確定了。
如果將足長分成平均三段,那么內外側垂線的投影正好落在中間一段。基礎對線給病人
盡可能地提供了穩定性,在基礎對線上,垂線落在腳的中段和后跟部中間的分界線上,前足
杠桿臂相當長,穩定膝關節的轉距相當大。
試樣時,許多截肢者需將假腳向后移,這雖然減少了膝關節的穩定,但其步態更符合生
理要求。
應根據患者確定膝關節穩定性以及有力的完全擺腿的步態。事先并沒有計劃,也無死的
對線規則。
根據所謂的“靜力學對線”(如在對線儀里或用其它輔助設備)假肢學還必須進行“動
態調整”。純靜力學對線的假肢也許在站立時很適用。
對于運動中的走、跑、跳、爬樓梯,上坡和下坡只有在動態調整后才適用。
插圖7:PTB一假肢的標準對線(靜力學)
動態調整及其對截肢者步態的影響
足部件的前移
—在足跟著地時:
后足杠桿臂縮短,站立中期時足滾動變小。這并不是足前移的原因;最好著地跟更軟!
—站立中期:
前一后足的杠桿長短影響并不大。足前移(足中三分之一部分歡站立中期沒有多大影響。
-滾動及趾蹬地時:
足部的前移意味著前足杠桿的延長。足滾動時間長,膝更穩定,滾動更困難。足前移越
明顯,趾蹬地越不可能,因為前足杠桿不能完成動力學的滾動過程。病人的重心在步態周期
中抬得很高,步子更慢且費力,對于老人這種措施可能適合,可以加強假肢側腿的站立穩定
性!
-擺動期:
前足杠桿的延長加大了擺動期假腳自由擺動的難度,
足部件的后移:
-作用于跟著地時:
后足杠桿延長到站立中期的足滾動時間更長。假腳著地很快膝穩定性減少,這
種缺點只有通過軟跟來補償。
—站立中期
前后足的杠桿長度影響不大,足的后移(足的中1/3部分)對站立中期也無多大影響。
-在滾動和趾蹬地期:
足部的后移意味著前足杠桿的縮短。足滾動時間變短,膝不穩定,方便了滾動過程。步
行周期中,病人的重心抬高,步態容易,速度快。這種措施適合那些總的情況很好,要求運
動的病人,不適合那些總的情況不好,肌肉控制假肢能力不行的病人(老年人)。
-擺動期:
前足杠桿的縮短方便了假腳在站立中期的自由擺動。
-跟著地:
足的中移使行走時兩足間距窄,跟著地時,假肢蹬地有力并且又從地面傳到跟部。
如果這個蹬力作用線在跟中部外側的話,就會形成使假肢傾斜的轉矩。這時形成的轉矩
試圖將假肢外傾。這樣會形成外側一遠側和內側一近側的壓力點。同時圍繞假肢長軸形成一
旋轉轉矩,這使足尖外旋,足部向中移,在患者跟著地時不利,從生理學方面看不利于骨組
織與關節!
一站立中期:
身體重心正好處在外側加速換向的前側。合力指向外側,如果將足部向中間移,則在中
間支撐點和外側的站立時矢量之間產生一轉矩,使病人向外傾或搖擺,病人只有通過假肢強
烈外展才能站立。
足部中移在站立中期不符合生理要求且消耗能量很大!
-滾動及趾蹬地期:
上述在滾動及趾蹬地時也適用。
-擺動期:
向內移受阻,足可自由擺動。
幾乎沒有可能將足從中立位置向內側移!
一足的外移
跟著地時:
足的外移使行走時步間距變寬,在跟著地時假肢著地力加大,力又從地面傳到足跟。如
果力的作用線在跟中部外側,形成使假肢傾斜的轉矩,轉矩試圖將假肢向內側傾,在中間一
遠側及外側一近側形成壓力點,外移比向內移稍好。
運動矢量的作用線向遠側傾斜,使足的外移比內移更符合力的比例關系。回
站立中期:回身體重。已移到前一外側的前面。只要指向內側,腳就會外移,作為頂住
外傾間穩定支撐點。如果加速折回到擺動腿的內側,會使步態中重心自然移動。Q也就是說:
足的外移(在美學限制范圍內)穩定了步態。它不但使愛運動的切行者和運動員的穩定,還
使體弱、走路不穩定的老年人穩定。回反對意見:用強烈外移想要達到“夫人式”的小步子
的希望不可能實現!過外移會導致殘肢壓痛。腳又回到原始位置,直到壓痛(由傾斜轉矩引
起對除。
一足滾動和趾蹬地時:司
在滾動中(跟離地后)重心加速,足沿擺動腿的內側方向,足的外移支撐了同個過程。
回
-擺動期:司
對擺動期沒有什么大的影響。Q
足部的路屈
-足跟著地:
陜屈跟著地時足的自然反應,對跟著地沒有什么壞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站立中期:
如果鞋跟補得很高,那么腳總是顧屈的,病人的前傾只有通過換鞋才能克服,路屈超過
了跟高,將在假腳的腳掌處壓縮足跟部(整個后腳和前腳)免荷,學部承重加大,以使地面
力量集中作用在前足杠桿的上的長度足夠長,反轉的轉矩已在站立中期達到某等級,這等級
一般只在滾動部分(在跟離地后)才實現。截肢者進行滾動動作花費的力氣很大,步態有時
不符合生理學,能量消耗大。
相反的足路屈會提高老弱病人的膝穩定性,這正如上所述是正確的,但不可
以過份,否則會導致膝關節的過伸。
-在滾動期和趾蹬地時:
同樣
-在擺動期:
假腳過度跌屈會使假肢的自由擺動變難。
足的背屈
-足跟著地:
跟很快著地,對于硬跟會很快產生一躍屈轉矩,有時會加快截肢者屈膝!
一站立中期:
足的背伸常常是因為鞋跟補得低,病人的后傾只有通過換鞋才能有好轉。
背伸超過跟高或者迫使掌離地,一般使假肢前傾,迫使病人加大屈膝,從而將對線線移
到前足部分,穩定膝的前足杠桿變短,加速的轉矩能在站立中期達到某等級,這等級一般應
在滾動期(足跟離地后)才出現。
步律加快,不符合生理學,而且消耗能量大。
-滾動和足趾蹬地:
如上所述。
----擺動期:
假腳過度背伸使假肢的自由擺動更便利。
假腳前旋:
如果截肢者走路嚴重內收,即在整個周期中都前旋。
一般不會有這種情況。
假腳后旋:
如果截肢者走路外展,即在整個周期中都會后旋。
假腳的旋轉:
如果健側腳的生理學的外旋和假腳的生理學外旋不一致,那么假腳有必要旋轉。
旋轉角度要根據美學的裝飾原則來調整,腳的外旋會加大支撐面。
注意:如果是圍繞踝部中間轉動點轉動的話,前腳的每一種旋轉會造成足跟的相反的旋
轉。
前足旋轉不能調節會導致足跟著地時的轉動錯誤,這常常出現在前足向外旋后,腳的外
旋轉動錯誤(足跟轉向內側)。
假腳離開地面后,殘肢將假肢轉到其正常位置。這導致“足跟沖擊”!
補救:足移向外側。
總結:
有關
-接受腔形狀
-接受腔的對線
-運動的對線調整
的描述表明,下肢假肢學的生物力學理想化是一個復雜的相互影響的參數領域。沒有“法定
的對線線”,只有一個可能,即在參考線的基礎上,通過修改及各種措施的結合一達到適合
個人的理想結果。
1-1-3小腿假肢一站立
在下肢假肢學里主要分兩個主要類型和許多分支。
第一類包括所謂的“傳統小腿假肢”。它是由邊側關節支條和一個大腿)(帶或不帶坐骨
位)構成的。
第二類包括所有的下肢假肢,它可以沒有大腿皮圍,在德語中它習慣被)“短假肢”,英
語中稱作“PTB”或“PTB牌上”,還有一個更好的概念是“功能假肢學”。因為對這類假肢
是考慮其功能性基礎。
“傳統小腿假肢學”根據所有的材料可再分為(如:木假肢,皮假肢,鋁假肢料假肢;
每種又分為帶或不帶坐骨位),現代的小腿假肢根據功能性的接受腔性形狀可分類成(如
PTB,PTS,KBM,PTK)。
傳統的小腿假肢學有著歷史的意義。如果有人需要傳統假肢,目前做這種接受腔也要
根據功能原理來做,目前采用大腿皮圍制成。
傳統假肢:
木制UKB:
木制下肢假肢的銃削(仿形銃削技術)要達到適配效果,以今天的準則看,太浪費時間
了,木制下肢假肢學不流行了。傳統的下肢假肢不包括膠韌帶,股骨或股骨牌,并不象目前
的接受腔要求很精確的技術。
因為沒有達到最佳功能的,包容殘肢的接觸式接受腔,需要大腿皮圍(和坐骨位)。大
部分力量在大腿皮圍里傳遞,這時假肢接受腔傳遞運動的功能大于傳遞力的功能。
在那些技術先進的地方,木下肢假肢現在已淘汰了,在技術落后的地方(如第三世界),
木假肢還有著一定的意義,每一位有責任意識的矯形技術工人在這種情況下要試著將木接受
腔根據當前通用的裝配方法進行制作,只要能成功地裝配,木頭也可以成為生產材料!
插圖8:木制UKB
鋁制UKB
鋁制假肢有個優點,堅固性高又很輕,在功能性假肢裝配上和木制假肢存在的困難(完
全是不同的手工技術!),鋁制小腿常裝有帶皮邊的內襯套,皮接受腔起著包容功能作用,外
面硬的鋁接受腔是傳遞重力的殼體,在這兒起承重作用的大腿皮圍也是不可少的部分。
在德國很少生產鋁制接受腔,目前外國也很少生產。在第三世界,有些國家證明它比有
機材料(木材和皮革)好,因為它在氣候影響下(高濕,高干)或蟲咬(蟻類)情況下更可
靠些。
對于鋁制假肢,并不是由所用材料,而是由功能性裝配決定假肢接受腔腔的質量,鋁制
假肢總能接受,因為它是根據殘肢裝配的需要而制作的。
插圖9:鋁制UKB
皮制UKB
歷史上的皮接受腔是用類似人體的結構呈錐形漏斗狀,根據石膏模型做成的,病人將通
過塞進去的氈墊來達到適配,氈墊會“自動”成型,承重支架是由側支條和半圓的鋁及鋼條
制成,但負荷功能還是由大腿皮圍來完成的。
目前截肢者不能接受這中假肢!
與上面相同,假肢的低質量是由不同的材料決定的,而是歷史的制作技術造成的。皮
革幾乎可以完全低報載羞高的石膏模型上,就上“真人”身上一樣。在搭接處,先多留點備
用的或軟皮子作為襯里縫上,對于假肢的外形可用二層美容批接受腔,或用其它材料作裝飾
套(泡沫),那些沒有現代材料地方,而氣候條件許可的話,可以使用“傳統的自然材料皮
革”,如果它是按生物力學原理成型的話,那么它將是一種有意義的選擇!
插圖11腿假肢中支條轉動點的真正位置
支條轉動中心太高:接受腔向后側傾斜(遠端壓迫);支條轉動中心太低:接受腔向前
面傾斜(后側壓迫);支條轉動中心太靠近后側:接受腔向遠端傾斜(殘肢滑出來);支條轉
動中心太靠近前側:接受腔向近端傾斜(殘肢被擠在接受腔內)。
(根據M()MSEN)
功能小腿假肢學(小腿假肢學):
PTB一假肢:
由FOORT和RADCLIFFE發明的腹韌帶承重假肢(PTB)是第一種假肢種假肢沒有
大面積的大腿皮圍承重,而是借助新的功能性接受腔構造原則制作獲得成功并通過許多假肢
得到證明。
1.1.2中講述的修型規則是基于FOORT和RADCLIFFFE的努力,對3今其它的小腿假
肢仍有效。
PTB假肢接受腔遵循這種功能性形狀原則,前后側比傳統接受腔高,它6要的原則是
用膠韌帶承重,接受腔用8字形或弧形窄環帶固定在膝關節上防U下滑,取消了關節和大
面積的皮圍,大腿肌肉由于伸展,不再受阻,血循環沒4礙。PTB假肢是由樹脂做成的,
帶或不帶軟接受腔,PTB假肢是所有功能性小。肢的先驅。
插圖12:PTB一假肢
KBM假肢
由KUHN明斯特研制包髏假肢(KBM)符合PTB假肢的原則,從內外側包住股骨踝,
從而將假肢固定在殘肢上,假肢內側的''耳子”作為小腿假肢的部件包住了內側的股骨踝,
即大腿的解剖結構,同時外側蹦就需一反頂力,近側的假肢邊象“鉗子”似地夾住關節,防
止了活塞運動及假肢滑脫,腹骨的下三分之一被包住了,這種假肢懸吊方法在當前國際上引
用“踝上包容”這個概念。
插圖13:KBM假肢(踝上)回
PTS假肢(牒上假肢FAJAK):
這種假肢的踝上懸吊和KBM假肢類似,區別是它全部包容了腹骨,承重回和四頭肌健
伸展角度不同,PTS假肢其原始的形狀包住了比所需面積更大的回面積,(腹骨不適合傳遞
負荷入這種類型的假肢在60年代得到發展,目前單純回種形式已很少了,今天的假肢是許
多型號的“綜合形式”。回
插圖14:PTS假肢(勝上)
PTK假肢(kegel/J'腿假肢根據kegel)
PTK假肢70年代末在上述幾種假肢接受腔形式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綜合形式。一方面
它符合PTB修改規則,并得到發展,另一方面它還包躲,它的前側一近側的形狀支撐住了
股四頭肌健。軟的內襯套包住了整個勝骨外部,硬接受腔在腹骨處被剪掉,內外側耳子要盡
量包住后側和前側。
插圖15:PTK假肢(勝上).
既楔:
為了進行內側近端踝懸吊,作兩個可取出的楔子,有以下幾種類型:“漢制(Hannover)
可調式髏懸吊”是可調式固定的內側邊開口的搭接結構。病人可斕自己的適配形式及感覺來
調整。
48插圖16:可調式聯懸吊裝置
法蘭克福的滾懸吊是用鋁合金或熱塑材料根據不同患者成型的踝楔,符合解剖學功能規
則,由于尖形狀封閉且美觀適合肌肉萎縮厲害的病人,這種楔子將套住導槽,插入接受腔,
在最末端位置處搭上,如有必要,可附加上一塑料栓并用墊扣扣住。
插圖17:法蘭克福踝懸吊
肌肉萎縮不嚴重的病人只要在軟內襯套的內近側加固就足夠了,在穿假肢時壓縮聚乙烯
泡沫材料,在寬大的膝關節通過窄的地方以后,材料可彈回到原始狀態,假肢的懸吊也是通
過內側股骨髏來完成的。
插圖18:軟接受腔的內側楔塊
軟接受腔
軟接受腔,是殘肢皮膚和肌肉良好的病人的小腿假肢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殘肢窄,這
種“自然墊子”在假肢完成后,直接穿入硬的接受腔中,每條小腿殘肢在對后都很敏感,并
且萎縮很慢,通過好久以后,骨凸才體現出來。
兩種殘肢穿軟接受腔都比穿硬接受腔要好,軟接受腔不能夠,且不應該平衡假肢形狀不
適的情況,它不可以作為工作不當時候的道歉!
軟接受腔的彈性墊能減緩殘肢和接受腔的沖擊力、剪切和旋轉運動,避免了殘肢受傷或
擦傷。
其材料可以用熱塑板材的5?7mm厚的聚乙烯帶微孔透氣板材,就象可成形的硅橡膠一
樣耐用,可用MOOS橡膠和Kembl橡膠呈條狀貼在彈性的已縫好的皮底上。
活動接受腔
附著接受腔:大腿假肢學軟接受腔技術也可在小腿假肢學中運用,根據目前的經驗,小
腿假肢接受腔壁不能太薄和過于靈活,因為側邊支撐框架容易產生壓痛,接受腔彈性越小,
它和傳統的帶軟接受腔的接受腔越相似。
插圖19:活動式小腿接受腔
用熱塑吸塑制成的塑料接受腔有彈性,擺脫過去的殘肢套,接觸式接受腔遠端用一閥門
鎖住,因此這小腿假肢也是真空輔助成型接受腔,如果太硬,這種材料要么就需要支撐框,
要么很少需要。我們期待著這種新的工藝的結果。。
1.2大腿截肢后的假肢學
1.2.1大腿假肢學的生物力學
大腿假肢要符合功能和美學的要求。功能要求體現在站立和行走的要求上,美的要求是
美學的需要功能的要求,同時也是美學的要求,因為它會影響到美觀,技術的方法可能使假
肢穿戴者無形的恢復,或者使其成為殘疾人。在假肢對線及尋找最佳方案的路程中如果有了
力學和生物力學的基礎,而且掌握了基本的對線原則和對線經驗就簡單多了。
力,力矢量及轉矩
力有大小和速度。單位是牛頓(N)。同時
1N=O.1KP
F=mXa同時:
F=力(N)
M=力(N)
A=加速度(ms2)
每種力都有大小和方向。數學上力可以用箭頭(矢量)來表示。根據協定,箭頭的長度
表示力的大小,箭頭的方向表示力的作用線,這樣的箭頭我們稱作力矢量,它的作用線是否
可以任意延長還有爭議。
如果力作用在一轉動系統上,那就是“轉力”,即所謂的轉矩,這可以王和其作用線距轉
動點的距離,其單位是牛頓米(Nm)。
M=FXr同時,
M=轉矩(Nm)
F=作用力(N)
R=轉動點和力的作用線之間的垂直距離,(杠桿長)(m)。
力和轉矩在假肢對線中有著決定性的意義,例如(插圖20):力矢量在膝關節軸前,通
過它的轉矩可以穩定膝;如果力矢量在膝軸后側,那么通過它的轉矩可使膝屈,在運動中(步
態周期中)無論是杠桿長還是短,臨時的加速和遲緩都在有節奏的改變。各零部件要裝得符
合力學規則,并能穩定膝,如果步態周期需要,然后就取消。
計算例子:
F。=400N(=一半體重的作用40kg)
R=15mm(軸后移)
M=FoXrM=400NX15/1000m=6Nm
為防止屈,可在兩腿轉矩為6Nm的時候將膝關節鎖上。
重點:
數學簡化地將所有身體因素集中在他的重心處,身體的每一加速(也有地面加速)是從
從重心出發的。
因為人的重心(插圖23)不是直接的,而是由兩根柱子,兩條腿支撐的,力的矢量
在重心處分成兩條等長的箭頭,它指向股骨頭的中間,力的矢量從那兒走向地面(如圖所示)。
插圖20:轉矩通過軸后移穩定膝
從股骨頭中心出來的力矢量是人腿中最終的靜力承重線,截肢者缺了其中一根支撐柱
子,將通過假肢來代替,截肢側再不是直接的骨性支撐,力矢量在起始處有了改動,質量如
何,可以通過平衡的嘗試來證明,矢量還不能具體化,因為所有的平衡系統都會影響測量,
這是系統的誤差。
最終力矢量的位置可以確定。靜力和動力平衡測試出的協調矢量叫“承重線”、“對線基
準線”或簡稱“基準線”。
重要的說明:基準線是根據既定原則任意選出的一條假肢對線的輔助線,在矯形技術中
有許多對線理論,同時還有許多不同的基準線,盡管它們不一致,但根據基準線放置零件可
以得出一致的對線效果。
如進行采用假肢靜力對線,必須了解所用的基準線和相應的零件放置方法!
平衡和靜力學
靜力學(來自拉丁語stare一停住)指的是力的平衡和靜態轉矩的系統,動力學(來自
希臘語dynamis=力)指的是系統中力及力矩和運動間的因果關系。
身體重心是人為了維持平衡的支撐點,舉個易理解的例子天平。如果將重物從支撐點開
始向兩邊平均分配,即天平是平衡的。那么力乘以力臂的值等于物質重量乘以杠桿的值(插
圖21)
插圖21.矢平裝置中的平衡
天平的例子便于介紹和理解委心的情況,尤其是因為講的是轉動系統,這時可以通過試
驗和視覺控制來看重心情況。
每個物體都有重心,它的位置取決于體內量因素的空間分配。如果潛水員鞋載著鉛的話,
可想而知,他的重心很低,因為質量的分配集中在他的腳部。如果一非洲女士頭頂水壺,可
想而知她的重心很高,因為她的質量的分配集中在頭部。
身體的站立穩定(靜力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七年級地理下冊 學會換算不同地點的時間教學設計 (新版)湘教版
- DB41∕T 1823-2019 郟縣紅牛飼養管理技術規程
- 施工組織設計與概預算人郝攀95課件
- (1.1.2)文學是社會意識形態二-朱松苗
- 施工組織設計與概預算人魏白87課件
- 20我們家的男子漢(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語文四年級下冊統編版
- 期中押題卷(一)(考試范圍:北師大版第1~3章)(解析版)
- 2025關于電子產品購銷合同
- 2017秋冀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第四單元第二章教學設計:4.2.1動物行為的特點
- 2025年天津市農產品買賣合同范本
- 河南省洛陽市強基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屆上海市奉賢區高三語文二模試卷作文題目解析及范文:達克效應
- 2024年新瓦斯檢查工國家考試題庫
- 河南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學業水平選擇性模擬考試(四)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一模)桂林市、來賓市2025屆高考第一次跨市聯合模擬考試地理試卷(含答案詳解)
- 飾品干貨知識培訓課件
- 2024-2030年中國高純銅行業發展監測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 2022城市道路照明設施養護維修服務規范
- GB 15578-2008電阻焊機的安全要求
- 拼音表(聲母、帶聲調的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
- 1冷鏈藥品管理交接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