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萬高速公路簡介_第1頁
利萬高速公路簡介_第2頁
利萬高速公路簡介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利萬高速公路簡介利萬高速,亦稱萬利高速,是連接湖北利川和重慶萬州兩地的跨省省級高速公路,滬渝高速、滬蓉高速兩條國家高速公路的連接線,全長全長96.09公里,利川境內42.06公里,萬州境內54.95公里(含萬州繞城高速公路東南段馬鞍石立交至火車東站17.05公里)。利川至萬州高速公路湖北段(簡稱利萬高速公路)起于利川市涼霧鄉旗桿村(彭家院子),接滬渝高速公路,經南坪鄉、謀道鎮,止于田家埡口(鄂渝省界),與規劃建設的利川至萬州高速公路重慶段相接,是滬渝、滬蓉高速公路的連接線。該項目已納入《湖北省骨架公路網規劃》和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交通專項規劃,是連接鄂渝邊區的又一快速通道,對完善區域綜合運輸網絡,改善湖北恩施與重慶萬州之間的交通狀況,加強鄂西與渝東北地區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推進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促進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0年1月12日,湖北省政府批準恩施州政府采用BOT方式籌資建設。2010年12月13日,湖北省政府批準省交投公司為本項目投資人。2011年5月13日,省交投公司與恩施州政府簽訂了利萬高速公路投資協議。

一、工程概況及建設規模

主線全長42.056公里,橋梁27座,隧道15座,橋隧比約為67.1%。互通式立交3處(利川西、涼霧、南坪),服務區1處(南坪),分離式立交4處。匝道收費站2處,主線收費站1處。投資概算總額為52.424億元,建設總工期為48個月。

二、主要技術標準

全線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整體式路基寬度24.5米,分離式路基寬度12.25米。橋涵設計汽車荷載等級為公路-I級;設計洪水頻率:特大橋為1/300,路基及大、中、小橋、涵洞為1/100;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g。利川市連接線設計速度60km/h,路基寬度20m的一級公路標準;南坪互通至謀道鎮連接線設計速度60km/h,路基寬度10m的二級公路標準。

三、項目特點及難點

(一)地質條件差,施工環境險。

項目為鄂西南褶皺山地,地質復雜,不良地質現象分布廣泛。受區域構造、地層巖性、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質條件影響,巖溶發育、巖堆、危巖體和潛在不穩定斜坡等現象嚴重。山高谷深,地形陡峭,施工場地狹窄,施工便道條件差,施工環境險,建設難度大。

(二)橋隧比重大,技術要求嚴。

項目設橋梁27座,隧道15座,橋隧比約為67.1%,其中齊岳山至終點約23.5公里,橋隧比例為93%。對設計、施工提出了很高的技術要求。重難點工程有:跨度為150M的磁洞溝大橋,長6530M的大莊特長隧道,長3388M、地質條件極為復雜的齊岳山隧道。

(三)連續下坡長,安全風險高。

受地形條件限制,路線自利川的南坪至萬州的趕場段,海拔高差約800M,連續下坡長度約36公里,平均縱坡約2.2%。必須創新設計、施工理念,確保長下坡行車安全。

(四)自然生態美,保護任務重。

“鄂西林海”、“華中藥庫”、“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已成為恩施名片。保護沿線生態環境,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重視和廣泛關注的問題。鑒于本項目特殊的自然環境和建設條件,對項目設計、施工、管理都提出了很高的環保要求。

四、重難點工程

本項目重難點工程主要有清江大橋、磁洞溝大橋、齊岳山隧道、大莊隧道。

1、清江大橋

橋址區位于利川市境內,橋梁起點接凹兒槽隧道出口,終點與茶園隧道進口相連,在涼霧鄉獅子村和李子村交界處跨越清江。橋址區屬構造剝蝕溶蝕低中山區,山頂高程1270-1300m不等,相對高差約200m,山體呈渾圓狀線性延伸,山勢陡峻,平均坡度約35°,河谷兩側坡度達到50°以上。山間河床狹窄,河谷寬約100m,局部基巖出露,兩端橋臺均位于斜坡上。橋址區出露地層主要為三疊系嘉陵江組(T1j)地層及局部第四系殘坡積物(Q4el+dl)

清江大橋主橋為65+120+65m的預應力混凝土懸澆箱梁連續剛構方案,主橋主跨為120m,邊跨65m,主墩采用箱型空心墩,墩頂與箱梁固結。前進與后退岸引橋采用1×30m與3×30m預應力混凝土T梁。

2、磁洞溝大橋

橋址區位于利川市境內,橋梁起點接磨盤山隧道出口,終點與桂花坪隧道進口相連,在謀道鎮萬里村梨樹坪跨越磁洞溝。橋址區屬構造剝蝕侵蝕低中山地形,山頂高程1220m左右,相對高差200m左右,山體呈尖棱狀線形延伸,山勢較陡,平均坡度約35°,局部可達45°以上。山間河床狹窄,寬約50m。植被較發育,局部基巖直接裸露,多數表層有殘積物覆蓋。附近有民居、農田及耕地。橋址區出露地層主要為三疊系上統須家河組(T3xj)砂巖、侏羅系珍珠沖組(J1z)細粒巖屑石英砂巖及第四系殘坡積物(Q4al+pl)。

磁洞溝大橋無通航要求,為適應地形條件,滿足跨越要求,磁洞溝大橋主橋為85+150+85m的預應力混凝土懸澆箱梁連續剛構,主橋墩采用箱型空心墩,墩頂與箱梁固結,主墩高度為123~130m。引橋上部結構采用40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T梁。

3、齊岳山隧道

齊岳山隧道為雙向四車道分離式隧道,位于湖北省利川市齊岳山。隧道長度約3382m(右幅計),隧道進、出口均采用臺階式洞門。下伏基巖為二疊系灰巖、硅質灰巖,夾煤層及頁巖及三疊系灰巖,局部夾薄層頁巖。隧道穿越齊岳山背斜。齊岳山背斜具兩翼不對稱,巖性以灰巖為主,間夾有頁巖及煤層,背斜核部出露地層為長興組中厚層狀灰巖,且兩翼在背斜核部以斷層接觸,系巖溶極發育地段。擬建隧址場區洞身發育著兩條斷層,斷層帶內主要表現為巖溶發育,有大型溶洞存在可能,對本隧道的建設影響較大。

4、大莊隧道

大莊隧道為雙向四車道分離式隧道,位于湖北省利川市謀道鎮上壩村。隧道長度6570m(右幅計),隧道進、出口均采用端墻式洞門。基巖為侏羅系中統沙溪廟組(J2s)紫紅色泥巖、長石砂巖及侏羅系中統下沙溪廟組(J2xs)石英砂巖。隧址區位于馬頭場復向斜南東翼,主要表現為單斜地層,巖層傾斜角度較緩;未見斷層穿越隧道區地層。隧道區主要不良地質體為危巖體及崩塌堆積體,其中對隧道影響較大的為隧道進出口上方的危巖體和崩塌堆積體。

五、互通式立體交叉

根據《工可報告》,結合沿線城鎮分布、路網規劃、交通流向分布及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在充分考慮被交道路等級、交通量分布,公路收費,以及地形、地質條件等因素后,本項目共設置互通式立交3處,即利川西樞紐互通、凉霧互通、南坪樞紐。

1、利川西樞紐互通

項目起點在涼霧鄉旗桿村十一組(彭家院子)與G50滬渝高速公路T形相交,設置樞紐互通,進行交通流轉換,進而溝通利川東、恩施、忠縣。恩施至重慶萬州方向為主方向,匝道設計速度為60km/h,按照分離式主線路基設計,路基寬度12.25m;重慶墊江至重慶萬州方案為次方向,匝道設計速度為40~50Km/h,路基寬度按照交通量及長度選取,分為8.5m和10.5m。

2、凉霧互通

涼霧互通位于利川市涼霧鄉旗桿村,擬推薦采用單喇叭互通方案,并設置利川連接線連通S326和利川繞城公路,連接利川城西片區和涼霧片區。連接線設計標準為一級公路,設計速度60km/h,路基寬度20m,長度約3.1km。

3、南坪互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