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語文分類復習:文言文閱讀《記承天寺夜游》_第1頁
2025年中考語文分類復習:文言文閱讀《記承天寺夜游》_第2頁
2025年中考語文分類復習:文言文閱讀《記承天寺夜游》_第3頁
2025年中考語文分類復習:文言文閱讀《記承天寺夜游》_第4頁
2025年中考語文分類復習:文言文閱讀《記承天寺夜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2文言文閱讀

11《記承天寺夜游》

1.(2023,湖南永州?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

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

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己卯上元①,予在僚州②,有老書生數人來過,目:"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步

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③夷④雜糅,屠沽⑤紛然。歸舍已三鼓矣。舍中掩關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

孰為得失?過⑥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⑦釣魚無得,更欲遠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

(蘇軾《書上元夜游》)

【注釋】①上元:農歷正月十五。②儲州:地名,現在屬于海南。③民:指漢族人。④夷:指當地少數

民族。⑤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⑥過:蘇軾的小兒子。⑦韓退之:唐朝文學家韓愈。

(1)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庭下如/積水空明B.蓋竹柏/影也

C.舍中/掩關熟睡D.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遂至承天寺號張懷民/號向所志B.予欣然從之/天子之怒,伏尸百萬

C.歸舍己三鼓矣/男有分,女有歸D.放杖加笑/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3)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與分析恰當的一項是()

A.【甲】文運用夸張的修辭,描繪了月光澄澈、竹影斑駁、幽靜迷人的月夜美景。

B.【乙】文寥寥數語就將人們帶回了千年前海南島的那個上元節之夜,韻味無窮。

C.【甲】【乙】兩文都是蘇軾被貶期間所作,都寫了蘇軾主動邀請友人月夜閑游之事。

D.【甲】文中"閑"字既有賞月的欣喜,也有自我排遣的達觀和些許自嘲;【乙】文中"笑"字暗含嘲笑韓

愈境遇不好,不得志之意。

(4)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②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2.(2023?四川成都?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西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

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塔。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

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襲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訕右臂支船,

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M——珠可歷歷數也。

(節選自魏學海《核舟記》)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舍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

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

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如有所謂語:告訴

B.佛印絕方彌勒類:像

C.卷無與為樂者念:想到

D.懷民亦未程寢:睡覺

(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中峨冠則多髯者為東坡足膚皴裂則不知

B.左臂掛念珠倚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相與步于中庭行者休于樹

D.何處無竹柏水仰■澹澹

(3)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A.他們兩膝緊靠之處,各自隱藏在翻卷起來的衣褶里。

B.那些兩膝緊靠之處,各自隱藏在手卷下邊的衣褶里。

C.那些緊靠著的兩膝,各自隱藏在翻卷起來的衣褶里。

D.他們緊靠著的兩膝,各自隱藏在手卷下邊的衣褶里。

(4)下列內容屬于兩文都寫到的一項是()

A.景色之美B.朋友之樂C.賞水之趣D.貶謫之苦

3.(2022?黑龍江齊齊哈爾?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

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

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予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墻之美而庇采橡之居,背湖山之觀而行桑

麻之野。始至之日,歲比不登①,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樂也,處之

期年而貌加豐,發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樂其風俗之淳,而其變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園圃,潔其

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補破敗,為茍完②之計。

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臺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

溫。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予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園蔬,取池魚,釀秫③酒,渝?脫粟而食之,日:“樂

哉!游乎!”

方是時,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日"超然",以見予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

(蘇軾《超然臺記》有刪改)

【注】①比:連續,連。登:莊稼成熟。②茍完:大致完備。③秫(shd):黏黃米,可釀酒。泛指有黏

性的谷物。④渝(yue):煮。

(1)請用"/"標出下面語句的朗讀停頓。(標注兩處)

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

(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語。

①畬無與為樂者容:

②弗與步于中庭相與:

③州訟充斥諛:

④壕園蔬擷: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苕交橫,蓋竹柏影也。

②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

(4)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甲】文中哪些內容可以印證【乙】文中"樂哉!游乎!"這句話?

(5)請談談對【甲】文中"閑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

4.(2022?廣西賀州?中考真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

民。懷民亦未寢,學生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

柏?華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①者如彼,而卒莫消②長也。蓋將自

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

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與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

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節選自蘇軾《前赤壁賦》)

【注釋】①盈虛:盈,指月圓;虛,指月缺。②消:消失。③造物者:自然界,原意指"天,

(1)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畬無與為樂者念:考慮,想到。

B.相與步于中庭相與:共同,一起。

C.俚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但:但是。

D.而卒莫消£也長:增長。

(2)下列句子中,加點字"之”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惟江上之清風

A.何陋之有(《陋室銘》)B.水陸草木之花(《愛蓮說》)

C.己而之細柳軍(《周亞夫軍細柳》)D.公與之乘(《曹列論戰》)

(3)下列對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如一篇短小的日記,有時間、地點、人物,先敘事,再寫景,最后以議論點題。

B.【甲】文蘇軾夜深不寐,欲尋人賞月為樂,就到承天寺找張懷民。一個"遂"字點出了二人趣味相投。

C.【乙】文的"逝者如斯"出自《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D.【甲】【乙】兩文記述的都是作者與友人于月夜沉浸在赤壁美好的景色之中,闡發一些人生體驗,

體現了作者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4)請把文言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石交橫,蓋竹柏影也。

②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5)【甲】【乙】兩文都是蘇軾寫于貶官黃州時期,都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

你得到的啟示。

5.(2022,江蘇連云港,統考中考真題)"曠達豪放蘇東坡”專題學習活動,老師選擇了蘇軾的三篇作品進行

專題閱讀,請完成下面小題。

【甲】

和董傳留別

粗縉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乙】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

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

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記承天寺夜游》)

【丙】

臣自穎移揚,過濠、壽、楚、河等州,所至麻麥如云。臣每屏去吏卒,本入村落。訪問父老,皆有憂

色,云:"豐年不如兇年。天災流行,民雖乏食,縮衣節口,猶可以生。若豐年舉催積欠,胥徒在門,枷棒

在身,則入戶求死不得。”言訖淚下,臣亦不覺流凈。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

臣聞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丕信甚言必令現之楚有甚翥。水旱殺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

乃甚于水旱。臣竊層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萬虎狼散在民間,百姓

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

(節選自《蘇軾文集》中華書局1986年版)

(1)下列對甲詩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蘇軾自夸身上雖穿著粗衣劣布,但因為飽讀詩書而氣質高雅。

B.頷聯“踏槐花"源自"槐花黃,舉子忙"俗語,指學子忙于春游活動。

C.頸聯寫董傳身處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

D.尾聯意為相信董傳定能金榜題名,春風得意,表達了對董傳的期許和祝愿。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①月色△戶

②未入村落

③臣亦不覺流浮

④臣竊度之

(3)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觀之殆有甚者

(4)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①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石交橫,蓋竹柏影也。

②天災流行,民雖乏食,縮衣節口,猶可以生。

(5)"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廣為傳誦,請你談談"氣"和"詩書"的關系。

(6)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請你結合乙、丙

兩文寫出對“樂天派"和"黎民百姓的好朋友”的理解。

參考答案

【答案】

1.(1)B(2)D(3)物我兩忘留戀徘徊,似在仙境

【解析】1.(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水中藻、芍交橫"中的"交"是"交錯"的意思。

A.交接;

B.交錯;

C.一齊,同時;

D.交往;

故選Bo

(2)本題考查概念的理解。

D."空虛的精神狀態”表述錯誤,文章表現了作者樂觀豁達的精神;

故選D。

(3)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

①結合"不覺人物兩忘,身在世外"句可知,產生了“物我兩忘"的世外之感。

②結合"今夕始獨為吾有,徘徊顧戀,不謂人世也"句可知,產生了“留戀徘徊,似在仙境”的感覺。

【答案】

2.(1)A(2)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3)示例:欣喜。找懷民賞月,懷民果然也沒有睡。似乎正在等著作者,確實有知音相見之欣喜。

(4)選文用竹柏影子給人造成的錯覺,側面表現月色的澄澈空明。鏈接材料通過月光下湖面的明亮澄澈、

湖堤柳枝倒映湖面的清晰可見,側面表現月色的清朗。

【解析】2.(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要根據具體的語境來分析辨別詞義。

A.欲:想要/想要/想要;

B.戶:門/人家,住戶/門;

C.念:考慮/想念/念頭;

D.尋:尋找/古代長度單位/尋求;

故選A。

(2)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

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重點詞有:但,只是;閑人,清閑的人;耳,語氣詞,相當于"罷了"。

(3)本題考查作者心理的分析。

蘇軾因月色入戶,欣然起行,但是沒有人和他共同游玩,于是想到和他同樣貶官到黃州的朋友張懷民。但

是張懷民住在承天寺,不知他是否已入睡。結果走到一看,"懷民亦未寢",于是"相與步于中庭”,共同賞月

談心。蘇軾與張懷民相同際遇,相似處境,"亦未”蘊含著作者的欣喜之情,因為懷民似乎與自己心有靈犀,

夜深不睡,好像正在等待作者的到訪一般,因此二人堪稱知音。

(4)本題考查文章寫法的分析。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沒有直接描寫月光,而是用"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薦交橫,蓋竹柏影也"

從側面描寫月光的澄澈,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將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積水,交錯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

影子,生動形象地寫出月光的皎潔空靈,清亮無比。

鏈接材料中,也沒有直接描寫月光,而是用"時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蕩,如鏡中復如畫中"

從側面描寫月光,正因為月光明亮、月色清朗,湖面上新堤柳枝的影子才能明亮澄澈,清晰可見,如明鏡

圖畫一般。

【點睛】參考譯文

鏈接材料

曾經和印持等諸位兄弟朋友,在喝酒后乘小船游覽,從西泠橋回來。當時初月剛剛升起,新修的大堤和

柳樹枝都倒影在湖面上,很是空曠,波光蕩漾,好像鏡子一般,又像是在畫中一般。

【答案】

3.(1)C(2)A(3)B

(4)①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②今晚月亮正美,夜色很好,先生您能和我一起

出去嗎?

【解析】3.(1)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構為

劃分依據,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中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

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構。

A.句意為: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句子中"庭下"是主語,故停頓為:庭下/如積水

空明;

B.句意為: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句子中"蓋"是句首發語詞,"竹柏影"是句子主體,故停頓為:蓋/竹柏

影也;

D.句意為:不知道走到海邊的人也未必能釣到大魚;句子中"不知走海者"是主語,"者"表示句中停頓,故停

頓為: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

故選Co

(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尋:動詞,尋找/動詞,尋找;

B.之:代詞,指代老書生/結構助詞,的;

C.歸:動詞,回去/名詞,歸宿;

D.而:助詞,表修飾/連詞,表轉折,但,去四

故選Ac

(3)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

A.有誤,根據"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橫,蓋竹柏影也"可知,這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夸張"表述

不正確;

C.有誤,根據乙文"有老書生數人來過,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可知,乙文中蘇軾是被邀請的一

方;

D.根據乙文"然亦笑韓退之釣魚無得,更欲遠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可知,蘇軾借韓愈的詩歌內容表

示不贊同他強求多得的做法,"嘲笑韓愈境遇不好,不得志之意”表述有誤;

故選Bo

(4)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翻譯。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

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①重點詞有:亦,也;相與,一起;

②重點詞有:良,美好的;嘉,美好的;一,一起;出,外出。

【點睛】參考譯文

【乙】己卯年上元之夜,我在僧州,有幾個老書生過來對我說:"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一起出去嗎?"

我很高興地跟從他們。步行到了城西,進入了僧舍,走過了小巷,看到漢族和少數民族的百姓聚居在一起,

賣肉的賣酒的多得很。回到家中已經三更了。家里的人閉門熟睡,已經響起了鼾聲。我放下拐杖,不禁笑

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蘇過(醒來)問我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韓退之釣魚沒

有釣到,還想要到更遠的地方釣魚,卻不知道走到海邊的人也未必能釣到大魚。

【答案】

4.(1)A(2)C(3)D(4)B

【解析】4.(1)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A.有誤,句意為:好像在說什么話似的。語:說話;

故選Ac

(2)考查一詞多義及用法的理解。

A.而:連詞,表并列/連詞,表轉折;

B.之:代詞,代指左膝/助詞,的;

C.于:均為介詞,在;

D.何:疑問代詞,哪里/副詞,何其,多么;

故選Co

(3)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

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

本句重點詞語:其,他們;兩膝相比者,互相靠近的兩膝(蘇東坡的左膝和黃庭堅的右膝);各隱卷底衣

褶中:各自隱蔽在手卷下邊的衣褶里(意思說,從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兩膝);

故選D。

(4)考查內容理解。《記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古文。文章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

實地記錄了作者被貶黃州的一個生活片段,也體現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以及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

同時表達了他壯志難酬的苦悶及自我排遣,表現了他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核舟記》是明朝文學家魏學

部創作的一篇說明文。此文細致地描寫了一件微雕工藝品一一"核舟"的形象,其構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

了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卓越成就,表達了作者對王叔遠精湛技術的贊美,以及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

與智慧的高度贊揚。

A.乙文"庭下如積水空明(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的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描寫景色之美,甲文未涉及"景色

之美”;

B.甲文"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

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是朋友一起出游共讀之樂;乙文"念無與為樂者,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是與朋友一起賞月漫步之樂;

C.“賞水之趣”兩文均未涉及;

D.乙文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是沒有人和自

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里面有多少貶低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兩人漫步中庭,又是

悠閑的。自比"閑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動形象的描繪,透露出作者

在貶低中雖感慨幽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甲文未涉及“貶謫之苦";

故選Bo

【點睛】參考譯文:

【乙】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準備脫衣入睡,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照進來,于是高興地

起身出門。考慮到沒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

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的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院中竹子和柏樹

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又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答案】

5.(1)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

(2)念:考慮,想到;相與:共同,一起;獄:訴訟事件(案件);擷:采摘(摘取)。(3)①庭

院中的月光如積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行交錯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吧。

②在園子的北面,靠著城墻筑起的高臺已經很舊了,稍加整修,讓它煥然一新。

(4)①蘇軾受到貶謫,在承天寺與友人一起漫步閑庭,愁緒得到排遣,感受到快樂。

②在蘇軾的眼中,欣賞月色(竹柏影)的美好,是快樂的。

(5)閑人:貶謫之人,無職無權,清閑無比;夜游賞月,悠游自如,富有閑情雅趣;含有自嘲自慰之意。

超然:一方面指弟弟為他游玩之地取名為"超然臺";另一方面指蘇軾被調任之后,還能修整花園,打掃庭院,

與朋友一起過著快樂的生活,是因為他有著樂觀豁達、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解析】5.(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

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本句句意為:我的

弟弟蘇轍字子由恰好在濟南做官,聽說了這件事,寫了一篇文章。"予弟子由"是主語,"適在濟南""聞而賦

之"兩個分句主語都是"予弟子由",故在"子由"后面和"濟南”后面斷開。故斷句為: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

賦之。

(2)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①句意:想到沒有(可以與我)共同游樂的人。念:考慮,想到。

②句意: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與:共同,一起。

③句意:案件也多得不勝數。獄:訴訟事件(案件)。

④句意:(我們)采摘園子里的蔬菜。擷:采摘(摘取)。

(3)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

①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橫:交錯縱橫;蓋:大概是。

②因,靠著,就是;為,建造;葺,修整;新,使......新。

(4)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

乙文中"樂哉!游乎!”的意思是:"多么快活的游樂啊!"由甲文"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可知,蘇軾夜

晚與友人張懷民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排遣心中的愁緒而感到快樂。由甲文"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存交

橫,蓋竹柏影也"可知,在蘇軾看來,庭院中充滿著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存菜

交橫錯雜,這樣的夜色美景讓人感到快樂。據此回答即可。

(5)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

甲文"閑人"一詞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

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是沒有人和自己

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里面蘊含著貶低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

閑的。作者直言自己是"閑人(貶謫之人)”,先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動形象的描繪,透露出作者

在貶低中雖感慨幽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達了作者對月光的愛慕,抒發了作者自解、

自矜、自嘲,對自然生活的向往與欣賞,和用與"閑人"相對的"忙人"(朝廷官員小人)的鄙夷與諷刺,表現

了作者曠達的心胸。

由乙文"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可知,一方面"超然"是指弟弟子由為蘇軾游玩之地

取名“超然臺"。由"臺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予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

園蔬,取池魚,釀秫酒,滴脫粟而食之,曰:‘樂哉!游乎!以見予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

可知,蘇軾在被調任的地方,與朋友采摘園子里的蔬菜,釣取池塘里的游魚,釀高粱酒,煮糙米,一起過

著自由快樂的生活,體現了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點睛】參考譯文:

【乙】我從杭州調移到密州任知州,放棄了乘船的舒適快樂,而承受坐車騎馬的勞累,放棄墻壁雕繪

的華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遠離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來到桑麻叢生的荒野。剛到之

時,連年收成不好,盜賊到處都有,案件也多不勝數,而廚房里空蕩無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饑,人們一定

都懷疑我會不快樂,可我在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體豐,頭發白的地方,也一天天變黑了。我既喜歡這里

風俗的淳樸,這里的官吏百姓也習慣了我的愚拙無能。于是,在這里修整花園菜圃,打掃干凈庭院屋宇,

砍伐安丘、高密的樹木,用來修補破敗的房屋,以便勉強度日。

在園子的北面,靠著城墻筑起的高臺已經很舊了,稍加整修,讓它煥然一新。我不時和大家一起登臺觀

覽,在那兒盡情游玩。這臺雖然高,但卻非常安穩,這臺上居室幽深,卻又明亮,夏涼冬暖。雨落雪飛的

早晨,風清月明的夜晚,我沒有不在那里的,朋友們也沒有不在這里跟隨著我的,我們采摘園子里的蔬菜,

釣取池塘里的游魚,釀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邊吃一面贊嘆:"多么快活的游樂啊!"

這個時候,我的弟弟蘇轍字子由恰好在濟南做官,聽說了這件事,寫了一篇文章,并且給這個臺子取名"超

然",以說明我之所以到哪兒都快樂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吧。

【答案】

6.(1)C(2)B(3)D

(4)①庭院中的月光如積水般清明澄激,仿佛有藻、存交錯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吧。

②這是自然界的無窮無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東西。

(5)表現了作者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啟示:我們應學習作者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敢于面對困難和挫折,

樂觀生活,積極進取。(點到“曠達樂觀""隨緣自適"或"積極進取""享受自然",能結合生活實際,言之有理

即可)

【解析】6.(1)C.句意: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但:只、僅僅;

故選C。

(2)例句句意:只有江上的清風。之:結構助詞,的;

A.句意:有什么簡陋的呢?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B.句意:水上,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之:結構助詞,的;

C.句意:不久文帝到達了細柳軍營。之:動詞,至U;

D.句意: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車。之:代詞,指曹劌;

故選Bo

(3)D.根據【甲】文"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相與步于中庭”可知,

甲文寫的是蘇軾與友人在承天寺庭院中欣賞月下美景;乙文寫的是蘇軾與友人乘舟游覽黃州城外赤鼻磯,

遙想八百多年前,三國時代孫權破曹軍的赤壁之戰,作《前赤壁賦》,表達對宇宙及人生的看法;而不是

到赤壁欣賞月景;

故選D。

(4)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

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①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橫:交錯縱橫;蓋:大概是;

②是:這;造物者:指大自然;藏:寶藏;共適:共同享受。

(5)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

甲文,《記承天寺夜游》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于是"欣然起

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是沒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里面蘊含著

貶低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閑的。先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動形象的描繪,

透露出作者在貶低中雖感慨幽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達了作者對月光的愛慕,抒發

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對自然生活的向往與欣賞,用與"忙人"(朝廷官員小人)相對的"閑人”來寫自己,

表現了對"忙人"的鄙夷與諷刺,表現了作者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乙文,寫作者欣賞美麗的月色,引發哲思:人類和萬物同樣是永久地存在;"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寫作者

沉醉于眼前的景色,未貶謫的苦悶悲涼,表現了作者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啟發我們:人生難免遇到挫折,我們應該積極面對,學習作者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勇于上下求索。

【點睛】【乙】參考譯文:

我(蘇軾)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流逝的就像這水,其實并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

月,終究又何嘗盈虧。可見,從事物變易的一面看來,天地間沒有一瞬間不發生變化;而從事物不變的一

面看來,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么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萬物各有自己的歸屬,

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送到耳邊便聽到

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被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自然界的無窮無

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東西。"

【答案】

7.(1)D

(2)①門②親自③眼淚④揣測,估量

(3)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觀之/殆有甚者

(4)①庭院的地面好像積滿了水,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苻菜交相錯雜,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②天災流行,百姓雖然缺少糧食,儉省吃穿用度,還可以活下去。

(5)"氣”指氣質或精神氣色,詩書可以培養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氣質,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6)①作者在寫作乙文時,是被貶黃州期間,正是人生失意之時,但文中無一處有悲凄可憐之態,反而隨

緣自適,"欣然"邀友賞月,透露出豁達樂觀的天性。②丙文中作者深入民間,體察民情,當百姓因苦于官

府催繳欠債難于活命而落淚時,"亦不覺流涕",并將情況如實上奏朝廷,以期朝廷能施仁政,解百姓之憂,

和“黎民百姓"憂戚與共,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解析】7.(1)A."蘇軾自夸"有誤。這兩句詩贊揚董傳雖然貧窮,但勤于讀書,因此精神氣質非同常人。

B."指學子忙于春游活動"有誤。"槐花黃,舉子忙"俗語,槐花落時,也就是舉子應試的時間了,后因稱參加

科舉考試為“踏槐花"。

C."董傳身處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有誤。頸聯寫董傳雖不能像孟郊那樣騎馬看

花,但卻有機會被那"選婿車"包圍,讓自己眼花繚亂。這兩句詩是蘇軾鼓勵董傳的話,有錢沒錢不是問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