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學二輪專項復習考點講解:有關無明顯現象反應的探究(原卷版)_第1頁
2025年中考化學二輪專項復習考點講解:有關無明顯現象反應的探究(原卷版)_第2頁
2025年中考化學二輪專項復習考點講解:有關無明顯現象反應的探究(原卷版)_第3頁
2025年中考化學二輪專項復習考點講解:有關無明顯現象反應的探究(原卷版)_第4頁
2025年中考化學二輪專項復習考點講解:有關無明顯現象反應的探究(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7有關無明顯現象反應的探究

J?理型I

TIXINGGUINA

【題型一】二氧化碳與水是否反應

[例題1](2023?錫山區校級二模)小明同學利用生活廢棄材料組裝了圖裝置進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

性質探究。己知a、d是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濕潤棉花,b、c是用紫色石蕊溶液浸過的干燥棉

花(夾持裝置已略)。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注射器

飲料瓶

A.制取二氧化碳時,飲料瓶應裝大理石,注射器用于添加濃鹽酸

B.實驗過程中,棉花變色情況是a、d變紅,且a的變色速度比d快

C.利用裝置可以知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可與水發生反應

D.若用該裝置制取氧氣,可以使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鎰

[例題2](2023?澄城縣模擬)某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已知:氣體X屬于稀

有氣體;裝置氣密性良好;錐形瓶中放入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紙花。具體步驟有:

①從a端通入二氧化碳;②從b端通入氣體X;③從分液漏斗中滴加適量水;④從a端通入

二氧化碳。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合理的是()

A.步驟①可觀察到紙花變紅

B.氣體X的密度大于二氧化碳的密度

C.步驟③的目的是驗證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變色

D.步驟④的現象說明二氧化碳顯酸性

[例題3](2023?海淀區校級三模)如圖所示,小組同學研究“C02與水的反應”。三頸瓶中充滿C02,

將注射器中的蒸儲水緩慢注入三頸瓶中,54s至100s,緩慢將注射器拉至原刻度處。實驗前測

得蒸儲水的pH為7,過程中用傳感器采集液體pH和相對壓強(將初始壓強設置為0)。下列說

法不正確的是()

A.實驗前需要檢查裝置氣密性

B.pH下降的原因是CO2和水反應生成了碳酸

C.壓強下降可以證明CO2與水的反應

D.100s后CO2繼續與水反應

1.目的:從有新物質生成的角度證明二氧化碳和水發生了反應。

2.設計本質:將新物質與原物質的性質對比。

3.方案選擇:①測溶液pH;②觀察指示劑顏色變化。

【題型二】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是否反應

[例題4](2024?深圳模擬)某小組用圖1的裝置探究CO2的化學性質。相同條件下,分別將等體積

的水、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注入集滿CO2的錐形瓶中,測得壓強隨時間的變化如圖2。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0?15s,壓強迅速上升是因為向錐形瓶中注入了液體

B.100s時,實驗c中錐形瓶內的CO2已經被完全吸收

C.實驗a中反應生成了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的物質

D.對比三組實驗,氫氧化鈉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最好

[例題5](2023?耀州區模擬)如圖進行實驗,關閉K,向盛滿CO2的U形管中注入足量NaOH溶

液,一段時間后,打開K并滴加足量稀鹽酸,實驗過程中觀察到氣球先變癟后變大。關于該實

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氣球變癟可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

B.滴加稀鹽酸后,U形管內混合液的pH逐漸減小

C.氣球變大是因為有二氧化碳產生

D.注入NaOH溶液后U形管內壓強減小

(1)加入鹽酸有氣泡冒出:2HC1+Na2co3=2NaCl+H2O+CO2T

(2)加入石灰水有沉淀產生:Ca(OH)2+Na2CO3=CaCO3;+2NaOH

(3)加入氯化鈣有沉淀產生:Na2CO3+CaCl2=CaCO31+2NaCl

【題型三】探究酸堿中和反應是否發生

[例題6](2024?西城區模擬)實驗小組用指示劑和傳感器研究稀鹽酸和稀NaOH溶液的反應。

稀鹽酸

滴有酚麟的

氫氧化鈉溶液

(1)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該現象能證明鹽酸和氫氧化鈉發生了化

學反應,理由是=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是O

(2)實驗中用傳感器測量溶液pH和溫度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可能放出熱量

B.60s時對應溶液中的溶質是NaCl

C.120s時向溶液中加入酚酉太,溶液不變色

D.180s時向溶液中加入Na2c03溶液,能證明稀鹽酸和稀NaOH溶液發生反應

[例題7](2024?碑林區校級一模)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混合沒有明顯現象,它們是否發生了反應

呢?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如圖甲所示實驗進行探究。他們在盛有一定量X溶液的燒杯中

放置pH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然后開啟電磁攪拌器,從滴定管中逐滴加入Y溶液;計算機顯

示兩種傳感器所得的數據曲線如圖乙和圖丙。

【實驗分析】

(1)寫出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O

(2)由圖乙可知,圖甲滴定管中的Y溶液是(選填“NaOH溶液”或“稀鹽

酸”)。

(3)關于圖乙、圖丙的說法正確的是(填字母)。

A.圖乙中c點表示的溶液中Na+和C「微粒數目相同

B.取圖丙中d點的溶液,加入碳酸鈉溶液,會產生氣泡

C.取圖乙a點的溶液,進行蒸發結晶,再將所得固體溶于水,測得溶液的pH=7,可以得出稀

鹽酸和NaOH溶液發生了反應

(4)圖丁是圖甲中NaOH溶液和稀鹽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則反應前的表示的微粒是

【拓展遷移】

(5)將40g、10%的NaOH溶液與40g、10%的稀鹽酸混合,充分反應后,滴入紫色石蕊溶液顯

色。

中和反應(以稀鹽酸和氫氧化鈉的反應為例)

實驗L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稀鹽酸,檢驗NaOH的消失

①滴加酸堿指示劑或測定溶液pH:判斷溶液的酸堿性變化

②加入可溶性銅鹽(或鎂鹽):觀察是否有沉淀

實驗2:稀鹽酸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檢驗稀鹽酸的消失

①加入活潑金屬或碳酸鹽:觀察是否有沉淀

②加入難溶性堿或金屬氧化物:觀察固體是否溶解

MoKaa

■TiZuLian

1.(2024?雁塔區校級二模)某小組設計了如圖的創新實驗,內層小試管和外層大試管底部分別放

有用石蕊溶液染過色的濾紙片,內層小試管壁上有一小孔。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干燥濾紙片不變色,說明CO2不能使石蕊變色

B.通入CO2后潤濕的濾紙片由紅色變紫色

C.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碳酸鈣難溶于水

D.蠟燭熄滅說明CO2不支持燃燒也不可燃

2.(2023?廬江縣模擬)如圖a、c為噴水的紫色石蕊試紙,b為干燥的紫色石蕊試紙。下列說法

正確的是()

A.b處先變紅,a、c處后變紅

B.a處先變紅,b處不變紅

C.此實驗無法證明CO2能與水反應

D.根據塑料瓶內現象與燒杯內現象都能證明C02密度比空氣大

3.(2023?阜陽模擬)如圖所示(干冰常溫下易升華),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從微觀角度,干冰是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B.干冰升華是物理變化

C.U形管內右端紅墨水液面升高

D.燒杯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4.(2023?宿豫區一模)某同學利用圖1裝置研究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過程,并用pH傳

感器和溫度傳感器測量反應過程中相關物理量的變化情況,得到圖2和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PH

圖1圖2圖3

A.圖2中b點所示溶液中的溶質是NaCl和NaOH

B.將圖2中d點所示溶液加熱蒸干所得固體為純凈物

C.圖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質量不斷增加

D.圖3中eff變化趨勢可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5.(2023?高新區二模)小莉同學用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對酸堿中和反應進行了如下探究,用

pH傳感器測得燒杯內溶液的pH變化圖象(如圖二),同時用溫度傳感器測得燒杯內溫度變化

圖象(如圖三),實驗過程中保溫良好,忽略熱量散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溫度/I

X

液;;

0102()304()5()6001()2()30405060

X溶液的質量/gX溶液的質量

圖一圖二圖三

A.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鹽酸中

B.據圖三說明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

C.圖二中的A點反應程度與圖三中的B點對應

D.C點對應溶液中溶質成分是NaCl和NaOH

6.(2023?成安縣一模)電導率是衡量溶液導電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條件下,電導率與離子

濃度(單位體積內的離子數)成正比,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電導率曲線如圖所示,以下分析不

正確的是()

NaOH溶液

A.電導率減小可能是由于溶液中離子數量逐漸減小

B.M點時NaOH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C.N點時溶液中的離子數大于P點

D.該實驗證明溶液中始終含有帶電的粒子

(2023?泰安二模)某興趣小組同學將pH傳感器分別插入三只盛有相同體積蒸儲水的燒杯中,

打開磁力攪拌器,同時采集數據,再向三只燒杯中同時分別加入適量的檸檬酸、氯化鈉、氫氧

化鈉三種固體。實驗數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①表示氫氧化鈉溶于水,說明OH-濃度越大pH越大

B.②表示氯化鈉溶于水,pH=7說明溶液中無自由移動離子

C.③表示檸檬酸溶于水,說明H+濃度越大pH越小

D.檸檬酸溶液和氫氧化鈉能發生中和反應

(2023?天寧區校級二模)實驗小組借助傳感器對稀NaOH溶液與稀鹽酸的反應進行研究。三

頸燒瓶中盛放溶液X,用恒壓漏斗勻速滴加另一種溶液,并用磁力投拌器不斷攪拌。實驗裝置

和測定結果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X溶液是稀NaOH溶液

B.0—40s溶液中H+數量不斷增加

C.60s時溶液中存在的離子有Na+、Cl\OH

D.M點時氫氧化鈉和鹽酸一定恰好完全反應

9.(2023?寶安區模擬)為探究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及溫度隨時間的變化

關系,小聰同學按圖甲連接好實驗裝置,往盛有一種溶液的燒杯中滴入另一種初始溫度相同的

溶液,同時用玻璃棒攪拌。圖乙是數字采集器和計算機實時顯示的數據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

是()

A.實驗開始時,燒杯中盛有的試劑是氫氧化鈉溶液

B.0?100秒時,溫度上升是因為該反應放熱

C.100秒時,溶液中只含有Na+、C「兩種微粒

D.150秒時,向溶液中加入氧化鐵粉末,溶液會變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