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市地方標準DB
編號:DB11/T1526-2018
備案號:J14373-2018
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規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constructionof
diaphragmwall
2018-08-20發布2018-07-01實施
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
聯合發布
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DB11/T1526-2018
1總則
1.0.1為規范北京市行政區域內地下連續墻施工,做到技術先進,
經濟合理,安全可靠,環保節能,確保工程質量,制定本規程。
1.0.2本規程適用于北京市行政區域內地下連續墻施工與質量驗收。
1.0.3地下連續墻施工除應符合本規程外,應符合現行國家、行業
和北京市地方標準的有關規定。
1
DB11/T1526-2018
2術語
2.0.1地下連續墻DiaphragmWall
采用專用的成槽機械,沿深基坑或地下構筑物周邊開挖具有一
定寬度和深度的溝槽,并灌注鋼筋混凝土或插入鋼筋混凝土預制構
件,形成具有防滲、擋土或承重功能的連續地下墻體。
2.0.2臨時性地下連續墻TemporaryDiaphragmWall
在深基坑工程中,作為圍護結構,在施工期間起擋土、止水作
用的墻體。
2.0.3永久性地下連續墻PermanentDiaphragmWall
作為主體結構、防滲體系或基礎永久使用的墻體。
2.0.4導墻GuideWall
沿地下連續墻設計軸線兩側,澆筑與地下連續墻軸線平行、帶
有模槽的鋼筋混凝土墻體。導墻在成槽前修筑,主要為成槽起到定
位、導向作用,同時兼有擋土、支撐部分地面荷載和存蓄一定泥漿
等作用。
2.0.5單元槽段WallPanel
地下連續墻施工前,沿墻體長度方向、連續地將其劃分為若干
長度的施工段。這種施工段是地下連續墻施工的基本單元。在單元
槽段內一次澆筑混凝土所形成的墻體,稱為“幅”。
2.0.6刷槽BrushWall
地下連續墻成槽后,采用刷壁器等專用工具,對已澆注地下連
續墻端頭的土渣、泥皮等附著物進行清除的作業。
2.0.7清槽PanelTrenchCleaning
地下連續墻成槽后,清除槽底沉渣的工作稱為清槽。
2.0.8單元接頭PanelJoint
施工地下連續墻時,在墻體的縱向連接兩個相鄰單元槽段的部
分稱為單元接頭。根據受力特征,接頭可分為柔性接頭和剛性接頭。
2
DB11/T1526-2018
2.0.9圓形接頭CircularJoint
相鄰槽段間形狀為半圓的接頭。
2.0.10接頭管(箱)JointPipe(Box)
為使單元槽段形成地下連續墻設計需要的接頭形式,在混凝土
澆筑前,在接頭位置安裝的臨時鋼管(箱)。
2.0.11型鋼接頭SteelJoint
相鄰槽段采用工字鋼、十字鋼板、H型鋼等型鋼進行連接的接頭。
2.0.12銑接頭CutterJoint
利用銑槽機切削先行槽段接頭處混凝土而形成的接頭。
2.0.13預制混凝土接頭PrecastConcreteJoint
相鄰槽段采用預制混凝土構件進行連接的接頭。
2.0.14墻底注漿GroutingBehindWall-bottom
為提高地下連續墻底部抗滲、承載能力,在地下連續墻施工完
成后,采用在墻體底部埋管、對墻體底部壓注漿液進行增強的方法。
2.0.15泥漿Slurry
在成槽施工時起固壁、懸浮及攜渣等作用,膨潤土、處理劑或
粘土顆粒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懸浮液。
3
DB11/T1526-2018
3基本規定
3.0.1施工前,施工單位應組織相關人員參與圖紙會審,掌握設計
意圖與要求。針對單元接頭、鋼筋籠等細部結構進行深化設計。
3.0.2施工前應進行下列資料的調查、收集:
1施工現場的地形、地質、氣象和水文資料;
2施工影響范圍內地下管線、地面和地下建(構)筑物等相關
資料,并進行現場踏勘、核實;
3工程用地、建筑紅線、交通運輸情況等;
4給水、排水、通信、供電、動力等條件;
5工程材料、施工機械、主要設備和特種物資準備情況;
6測量基線和水準點資料;
7相鄰工程的相關情況。
3.0.3開工前,施工單位應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施工組
織設計、施工方案應按規定程序審批后執行,變更時應辦理變更手
續。
3.0.4地下連續墻施工前宜先進行成槽試驗,確定適宜的施工機械、
泥漿配比和施工工藝等。成槽設備應根據地下連續墻的厚度、深度、
單元槽段寬度和地質條件等因素選擇。
3.0.5工程主要原材料、半成品、構(配)件等產品,進入施工現
場時必須進行檢驗,檢查質量證明文件、性能檢驗報告、使用說明
書等,并按現行國家標準、北京市地方標準的有關規定進行復驗,
合格后方可使用。
3.0.6施工前,施工單位應確定工程質量控制的分部分項工程和檢
驗批。
3.0.7各分項工程應按照施工技術標準進行質量控制,施工完成后
應進行檢驗;相關各分項工程之間,應進行交接檢驗;所有隱蔽工
程應進行隱蔽驗收;未經檢驗或驗收不合格不得進行下道分項工程
4
DB11/T1526-2018
施工。
3.0.8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時,應按相關程序和
規定予以論證。
5
DB11/T1526-2018
4導墻
4.1導墻設計
4.1.1地下連續墻成槽前,應根據現場條件、地下連續墻類型和成
槽工藝對導墻進行專項設計,選用適用于地層條件的導墻形式,并
做好施工過程控制。
4.1.2導墻結構應滿足強度和穩定性要求,宜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
結構、預制鋼筋混凝土結構或鋼結構。
4.1.3導墻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厚度不應小于200mm,
埋深宜為1.5m~2.0m。導墻外側土應夯填密實。
4.1.4導墻應設置在密實的原狀土層中,遇到軟土、填土、空洞等
特殊地層時,應進行地基處理。
4.1.5導墻頂面宜高出現況地面100mm,且應保證泥漿液面高于地
下水位1m以上。導墻內墻面應垂直,內墻面凈距大于地下連續墻設
計厚度40mm~60mm。
4.1.6鋼結構導墻、預制鋼筋混凝土導墻宜制作成拼裝式,設計應
牢固可靠,各部位連接應方便現場拆裝。底部宜設置混凝土墊層。
4.2導墻施工
4.2.1導墻應按地下連續墻設計軸線位置放線開挖,開挖后基底宜
鋪筑C10混凝土墊層,厚度宜為30mm~50mm,墊層表面應平整。
4.2.2導墻分段施工時,施工縫的位置應與地下連續墻施工接頭位
置錯開。
4.2.3導墻混凝土應分層澆筑,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
后方可拆模,拆模時應保證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損傷。
4.2.4施工中如遇障礙物、軟土或雜填土等不良地層條件時,宜進
行換填或加固處理。
4.2.5預制鋼筋混凝土、鋼結構導墻的接縫應嚴密、不得漏漿。
6
DB11/T1526-2018
4.2.6現澆混凝土導墻拆模后或預制導墻安裝后,應在導墻內部及
時加設支撐。
7
DB11/T1526-2018
5泥漿
5.1泥漿配制
5.1.1泥漿應根據地層條件、地下水狀況、成槽工藝、技術指標等
因素進行配制,選擇適宜的漿液和材料。
5.1.2泥漿應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流變性能、穩定性能和抗水泥
污染性能,保證連續墻施工中槽壁的穩定性。
5.1.3泥漿材料的檢測項目,應符合設計要求和表5.1.3的規定。
表5.1.3泥漿材料檢測項目
泥漿種類
階段
膨潤土粘土高分子聚合物
鑒定泥漿比重、黏度、失水量、比重、黏度、含砂率、比重、黏度、溶解時間、
性能靜切力、塑性粘度膠體率、穩定性2h溶解率
比重、黏度、含砂率、膠體
確定泥漿比重、黏度、失水量、
率、穩定性、失水量、泥皮比重、黏度
配合比泥皮厚度、pH值
厚度、靜切力、pH值
比重、黏度、含砂量、比重、黏度、含砂量、
施工過程比重、黏度
pH值pH值
5.1.4泥漿宜經成槽試驗后確定適宜的配合比,泥漿性能應滿足施
工要求,并符合表5.1.4的規定。遇地層含鹽或受化學污染時,應配
制專用泥漿。
表5.1.4泥漿性能指標
新配制循環泥漿
泥漿性能檢驗方法
黏性土砂性土黏性土砂性土
泥漿
比重(g/cm3)1.03~1.101.03~1.101.05~1.21.05~1.2
比重秤
黏度(s)19~2530~3519~3025~40漏斗法
含砂率(%)<3<4<4<7洗砂瓶
pH值8~98~98~108~10pH試紙
膠體率>98%量筒法
失水量<30ml/30min失水量儀
泥皮厚度<1mm1mm~3mm失水量儀
8
DB11/T1526-2018
5.1.5泥漿的儲存量不宜低于成槽開挖土方體積的2倍。在易發生
滲漏的地層成槽時,宜增加泥漿的儲存量、提高黏度。
5.1.6新配制泥漿靜置時間宜大于24h,保證泥漿中各材料充分水化
后方可使用。
5.1.7槽孔達到設計深度,灌注混凝土前,應對槽段內泥漿進行置
換和凈化處理,對槽段泥漿進行檢測,泥漿應符合表5.1.7的規定。
檢測取樣點距離槽底宜為0.5m~1.0m,每單元槽段檢測不少于2處。
表5.1.7置換、凈化后泥漿指標
項目泥漿性能檢驗方法
黏性土≤1.15
比重(g/cm3)泥漿比重秤
砂性土≤1.20
黏度(s)20~30漏斗法
含砂率(%)≤7洗砂瓶
5.2泥漿處理及循環使用
5.2.1施工泥漿可經分離、凈化處理后回收循環使用,需循環使用
的泥漿宜根據施工實際情況補充膨潤土、黏性土或其他處理劑等材
料進行調制,經試驗合格后使用。
5.2.2廢棄泥漿、渣土應進行集中存放,運輸應采用密閉式罐裝車,
不得撒落、溢出或泄露,不得污染環境,并應符合環保部門相關要
求。
5.2.3施工現場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設置臨時排水系統,定期維護,
保證排水通暢;施工污水應采用沉淀、過濾等方法處理,保證排放
達到標準的規定。
9
DB11/T1526-2018
6成槽
6.1槽段劃分及抓槽
6.1.1單元槽段應綜合考慮地質條件、結構設計、周邊環境、機械
設備、施工工藝等因素進行劃分。
6.1.2地下連續墻的轉角處嚴禁設置槽段接頭。
6.1.3施工前宜進行成槽試驗,并根據試驗結果確定適宜的槽段長
度、成槽時間及抓斗的上下速度等施工參數。
6.1.4單元槽段宜進行間隔一個或多個槽段的跳幅施工。
6.1.5成槽機作業地面應平整、堅實。成槽宜采用液壓抓斗式成槽
機,進入密實砂卵石層或巖石層,可采用旋挖鉆機配合或選用雙輪
銑成槽施工方法。地下連續墻與主體結構外墻相結合作為永久結構
時,成槽施工應采用具有自動糾偏功能的設備,成槽機應具備垂直
度顯示儀表和糾偏裝置,成槽過程中應及時糾偏。
6.1.6成槽應采用泥漿護壁,泥漿面宜高于地下水位以上1m及導墻
底面以上0.5m;發現泥漿漏失應及時補漿,采取措施改善泥漿性能,
控制泥漿漏失,保持泥漿液面高度。
6.1.7槽段開挖過程中應加強槽壁穩定性檢查,如槽壁發生局部塌
方時應及時回填處理并重新成槽。
6.1.8槽段開挖完成,應及時檢查槽位、槽深、槽寬、槽壁垂直度
等,并做好記錄;驗收合格后進行清槽換漿。
6.1.9位于需要加固的特殊地層的槽段或鄰近建筑物保護要求較高
時,應按設計要求事先對槽壁進行加固。
6.2刷槽及清槽
6.2.1成槽完成后,應及時對相鄰單元槽段接頭進行刷槽,刷槽應
刷至槽底,將接頭混凝土表面附著的泥砂等雜物清除干凈;直至刷
槽器表面無泥為止。
10
DB11/T1526-2018
6.2.2清槽宜分階段進行。第一次清槽應在槽段開挖完成后靜置
30min~60min后進行,宜采用成槽機清除槽底泥砂,清槽深度不小于
成槽深度,并進行泥漿置換;第二次清槽宜在鋼筋籠安裝完成后進
行,宜采取泵吸法或氣舉法。
6.2.3清槽完成后均應進行沉渣厚度檢測。
11
DB11/T1526-2018
7接頭
7.1.1地下連續墻接頭構造應符合設計要求,其設置應符合下列規
定:
1連續墻接頭構造應滿足傳力和防水要求。
2宜盡量減少地下連續墻接頭數量。
3對于“Z”型、“T”型和“L”型幅段等特殊槽段,接頭位
置應考慮成槽設備尺寸、場地條件。
4便于制作與施工。
7.1.2接頭管(箱)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接頭管(箱)及連接件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以承受地
下連續墻混凝土澆筑過程的側向壓力,并防止在吊裝、混凝土澆筑、
起拔等施工過程中產生過大變形。
2接頭管(箱)進場后應檢查節間的連接是否牢固,接頭管(箱)
形狀與連續墻接頭形式是否匹配,是否有防止混凝土繞流措施。首
次使用接頭管,應事先在地面進行試組裝,檢查組裝是否符合設計
要求。
3接頭管(箱)宜高于導墻頂面1.5m~2.0m。
4接頭管(箱)的安裝應垂直、緩慢進行,平面位置偏差不得
大于100mm,垂直度應控制在1/300以內。
5起拔接頭管(箱)的時間需綜合考慮地層條件、混凝土初凝
時間、氣候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應在地下連續墻和接頭管(箱)底部
混凝土初凝后開始小幅度提升,在混凝土終凝前全部拔出。接頭管(箱)
起拔應垂直、勻速、緩慢、連續進行,且不得損壞接頭處的混凝土,
起拔頻率宜為30min一次,每次提升高度宜為50cm~100cm。
6接頭管(箱)起拔后,其空隙宜采用袋裝黏土或粉質粘土、
砂石料等填實。
7.1.3銑接頭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2
DB11/T1526-2018
1采用銑接頭的單元槽段鋼筋籠應設置限位塊,限位塊應設置
在鋼筋籠兩側,且宜采用PVC管,限位塊長度宜為300mm~500mm,
豎向間距應為3m~5m。
2導向插板應在混凝土澆筑前放置于預定位置,插板長度宜為
5m~6m。
3后續槽段開挖時,應將套銑部分混凝土銑削干凈,套銑部分
不宜小于300mm。
7.1.4工字鋼接頭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接頭工字鋼剛度、強度應滿足施工要求。工字鋼加工應平整、
直順,焊縫質量應經檢驗合格,對接焊縫表面平整、位置適宜。
2接頭工字鋼應與鋼筋籠焊接牢固。連續墻鋼筋籠伸入工字鋼
翼緣板長度不宜小于100mm。
工字鋼接頭焊接時,水平鋼筋與工字鋼應采用雙面滿焊搭接,
搭接長度不小于5d(d為焊接鋼筋直徑)。
3工字鋼下端應插入槽底,上端宜高出地下連續墻泛漿高度。
4工字鋼翼緣板與連續墻槽壁間宜設置防繞流板。
7.1.5十字鋼板接頭,下端應插至槽底,上端宜高出地下連續墻泛
漿高度,并宜與連續墻槽壁間設置防繞流板。
十字鋼板接頭焊接時,水平鋼筋與十字鋼板應采用雙面焊,搭
接長度不小于5d(d為焊接鋼筋直徑)。
7.1.6預制混凝土接頭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預制接頭吊點做法、位置和數量應經計算確定。
2預制接頭吊裝應分節、按次序進行,吊裝應按照接頭設計迎
土面、迎坑面的方向,不得反裝。
3預制接頭運輸、吊裝時,接頭混凝土強度應達到設計強度的
100%。
4應先進行預制接頭安裝,固定后,進行鋼筋籠吊裝。
7.1.7地下連續墻接頭止水處理措施應符合設計要求。
13
DB11/T1526-2018
8鋼筋籠制作及吊裝
8.1鋼筋籠制作
8.1.1鋼筋籠應根據單元槽段的劃分和地下連續墻墻體配筋設計圖
制作,并應設置縱向桁架、橫向桁架和剪刀撐等構造,以加強鋼筋
籠的整體剛度;鋼筋籠內設置的桁架應滿足吊裝的強度、剛度和整
體穩定性的要求。
8.1.2鋼筋籠制作平臺基底應平整堅實,排水暢通。
8.1.3鋼筋籠分節制作時,宜設置編號,安裝時應按編號順序連接。
分節制作的鋼筋籠應經試拼裝驗收合格后方可批量制作。
8.1.4制作鋼筋籠時應采取措施確保導管上下貫通、固定牢固。
8.1.5受力鋼筋接頭不宜設在受力較大處,鋼筋籠主筋內、外保護
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宜采用鋼制墊塊,墊塊與主筋焊接牢固。
主筋墊塊縱向間距宜為4.0m~5.0m,橫向每排不少于2塊。
8.1.6鋼筋籠內接駁器、預埋件、測斜管的安裝應符合設計要求,
安裝牢固、位置準確。預埋件應采取保護措施,接駁器外露面應包
扎嚴密。
8.1.7玻璃纖維鋼筋主筋、加強筋與普通鋼筋宜采用專用卡具連接
牢固。玻璃纖維鋼筋之間的搭接長度、以及玻璃纖維鋼筋與普通鋼
筋的搭接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8.2吊裝
8.2.1鋼筋籠宜采用整體吊裝方法,如必須進行分段吊裝時,接合
位置應避免在受力較大部位,且必須制定有可靠地保證措施,保證
鋼筋籠的整體性。
8.2.2選用的吊車應滿足吊裝高度及起重量的要求,主吊和副吊應
根據計算確定,并應對主副吊扁擔、主副吊鋼絲繩、吊具索具、吊
點進行驗算。
14
DB11/T1526-2018
8.2.3鋼筋籠吊點布置應根據設計圖紙和吊裝工藝經計算確定,并
應對鋼筋籠起吊的穩定性、剛度、強度進行安全驗算,吊點應焊接
牢固。
8.2.4鋼筋籠吊裝前應檢查吊具、鋼絲繩和素具的完好情況,并應
符合安全規范相關規定。
8.2.5鋼筋籠吊裝應進行試吊,符合要求后方可正式吊裝。
8.2.6鋼筋籠起吊時不得在地面上拖引,吊起后不得空中擺動,吊
車回轉半徑內無障礙物。
8.2.7鋼筋籠應在槽段清底后及時吊入,鋼筋籠吊裝的位置、方向、
垂直度、標高應符合設計要求。
8.2.8鋼筋籠吊放入槽時,不得強行沖擊入槽;鋼筋籠在入槽過程
中,嚴禁切割鋼筋籠。
8.2.9異型槽段鋼筋籠起吊前應對轉角處進行加強處理,并隨入槽
過程逐漸割除。
8.2.10鋼筋籠使用玻璃纖維鋼筋時,吊裝采取應相應的加固措施,
吊點不應設置在玻璃纖維鋼筋范圍內。
15
DB11/T1526-2018
9混凝土
9.1原材料性能要求
9.1.1地下連續墻混凝土抗壓強度和抗滲等級等指標應符合設計要
求。
9.1.2用于灌注地下連續墻的混凝土應具有良好的和易性、緩凝性,
初凝時間應滿足澆筑要求。混凝土坍落度宜為180mm~220mm。
9.1.3預制混凝土地下連續墻構件施工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和現行北京市地方
標準《預制混凝土構件質量檢驗標準》DB11/T968的規定。
9.2混凝土澆筑
9.2.1地下連續墻應采用導管法澆筑混凝土。導管宜采用直徑為
200mm~350mm的鋼管,導管內應放置隔水栓。管節拼接時,其接縫
應密封、牢固,導管使用前應試拼裝、試壓,試水壓力宜為0.6~
1.0MPa。
9.2.2槽段長度不大于6m時,混凝土宜采用兩根導管同時澆筑;槽
段長度大于6m時,混凝土宜采用三根導管同時澆筑。每根導管分擔
的澆筑面積應基本均等。鋼筋籠就位后應及時澆筑混凝土。
9.2.3導管水平布置間距不宜大于3m,距槽段兩側端部不宜大于
1.5m。導管下端距槽底宜為300mm~500mm。
9.2.4澆筑混凝土應符合下列規定:
1鋼筋籠吊放就位后應及時灌注混凝土,間隔不宜超過4h。
2混凝土初灌后,導管埋入混凝土內不宜小于2.0m。
3混凝土澆筑應均勻連續,間隔時間不應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
4槽內混凝土面上升速度宜控制在3m/h~5m/h;導管埋入混凝
土深度宜為2.0m~6.0m;在混凝土灌注過程中應定時測量槽內混凝
土面高度,及時調整不同導管間混凝土澆灌速度,保持槽內混凝土
16
DB11/T1526-2018
面高差小于500mm。
5每根導管分攤的澆筑面積應基本均等。
6澆筑混凝土的充盈系數應為1.0~1.2。
7地連墻混凝土灌注頂面宜高出設計墻頂標高至少300~500mm,
確保鑿除浮漿層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達到設計要求,并與冠梁澆筑
成整體。
17
DB11/T1526-2018
10墻底注漿
10.1注漿管的預埋
10.1.1注漿管應采用鋼管,其管徑、壁厚、長度和位置等應符合設
計要求;當設計未規定管徑和壁厚時,可采用管徑為25mm~50mm、
壁厚3mm的鋼管制作。
10.1.2注漿管不得有裂縫、孔洞、堵塞等缺陷。
10.1.3注漿管連接宜采用接頭絲扣或焊接連接方式,連接應牢固、
嚴密。
10.1.4注漿管宜高出地面或冠梁頂面不小于500mm,應有臨時封口
防護。注漿管應與鋼筋籠連接牢固,間距和排列方式應符合設計要
求。
10.1.5注漿閥采用具有逆止功能的單向閥,應能承受相應的靜水壓
力。
10.1.6注漿管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花管壓漿噴頭、管身應設置直徑不小于4mm的出漿孔,間
距宜為50mm,梅花形排列。花管應采用適宜的低強度材料密封;
2注漿管進入槽底深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10.1.7注漿管應安裝在鋼筋內側,與鋼筋籠主筋綁扎或焊接固定。
10.1.8鋼筋籠安裝過程中,應對注漿管做好成品保護措施,嚴禁強
力下放及轉動。
10.2墻底注漿施工
10.2.1注漿前,宜根據現場條件選擇有代表性的地點進行現場試驗,
根據試驗結果確定施工方案、漿液配比和注漿參數。
10.2.2注漿宜按照先深后淺的原則進行。
10.2.3注漿宜分次進行,并符合下列規定。
1初始注漿宜在連續墻成墻2d~3d后開始,嚴格控制注漿壓
18
DB11/T1526-2018
力、注漿量和注漿速度,注漿流量宜為30L/min~50L/min,最大注
漿流量不宜超過75L/min,初始注漿量宜為設計總量的80%。
2第二次注漿在初始注漿完成3h后進行,注漿壓力根據設計
要求和現場試驗確定,注漿流量宜為15L/min~30L/min,最大注漿
流量不宜超過50L/min。
終止注漿的控制:滿足下列條件之一即可終止注漿:
1)注漿總量和注漿壓力均達到設計要求;
2)注漿總量已達到設計值的80%,且注漿壓力已超過設計最大
值。
10.2.4注漿過程中,應按設計要求進行監測。
19
DB11/T1526-2018
11質量檢測
11.1成槽檢測
11.1.1地下連續墻作為永久結構使用時,應全部進行成槽質量檢測;
地下連續墻作為臨時結構使用時,成槽檢測數量可抽檢總槽段數的
20%。檢測內容應包括連續墻槽壁垂直度、槽寬、槽深、泥漿、沉渣
厚度。
11.1.2地下連續墻成槽質量宜采用超聲波反射法進行檢測,檢測內
容應包括連續墻槽壁垂直度、槽寬、槽深。超聲波儀器探頭宜對準
導墻中心軸線,探頭超聲波發射面應與導墻平行,每幅連續墻測點
數一般應不少于3處,測點需沿連續墻軸線均勻布置。
11.1.3地下連續墻成槽質量檢測應在第一次清槽、相鄰槽段接頭清
理完成,且槽內泥漿氣泡基本消散后進行。
11.1.4槽底沉渣厚度檢測應在地下連續墻第二次清槽完成、混凝土
灌注施工前進行。沉渣厚度檢測宜采用測錘法。每個單元槽段沉渣
厚度檢測應不少于3次,檢測點位應根據槽段長度均勻布置,3次檢
測結果的平均值作為最終檢測結果。
11.2地下連續墻混凝土質量檢測
11.2.1地下連續墻混凝土達到100%強度后,宜采用聲波透射法對
墻身混凝土質量進行檢測,判定墻身缺陷的位置、范圍和程度,并
應符合下列規定:
1實施聲波透射法檢測墻段數量不宜小于同等條件下總墻段
數量的20%,且不得少于3幅;對作為永久結構地連墻,應100%進
行聲波透射法對墻身混凝土質量進行檢測;
2每個檢測墻段預埋的聲測管數量不應少于4根,且宜布置在
墻身斷面的四邊中點處。
11.2.2聲測管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20
DB11/T1526-2018
1聲測管應沿地下連續墻墻身通長設置,并在混凝土澆筑前將
聲測管有效固定;
2聲測管應有足夠的徑向剛度,聲測管材料的溫度系數應與混
凝土接近;
3聲測管應下端封閉、上端加蓋、管內無異物;聲測管連接處
應平順過渡,管口應高出混凝土頂面100mm以上。
11.2.3當聲波透射法判定的墻身質量不合格時,應采用鉆芯法進行
驗證。
11.2.4地下連續墻作為地下主體結構時,其質量檢測尚應符合相關
標準的要求。
21
DB11/T1526-2018
12質量驗收
12.1一般規定
12.1.1地下連續墻工程質量檢驗與驗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
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中的相關規定。
12.1.2施工前,施工單位應會同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將地下連續墻
工程劃分為單位、分部、分項工程和檢驗批,作為施工質量檢驗、
驗收的基礎。對本規程表12.1.4中未含的分項工程和檢驗批,可由
建設單位組織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協商確定。
12.1.3單位工程的劃分應按下列原則確定:
1地下連續墻單獨作為防滲結構時應為一個單位工程;
2當施工合同文件僅包含地下連續墻時,可以將其劃為一個單
位工程;
3地下連續墻應與其他相關結構共同構成一個單位工程。
12.1.4地下連續墻工程的分部工程、分項工程、檢驗批的劃分應符
合表12.1.4的規定。
表12.1.4地下連續墻分部工程與相應的分項工程、檢驗批工程劃分表
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項工程檢驗批
導墻、成槽、鋼筋籠(制作、安裝)、
現場澆筑每幅為1個檢驗
地基與地下水下混凝土、冠梁
批;構件預制按每
基礎連續墻導墻、成槽、構件預制(模板與支架、
預制構件批制作塊
鋼筋、混凝土)、構件安裝、冠梁
導墻、成槽、鋼筋籠(制作、安裝)、
主體結構地下連續墻每幅為1個檢驗批
水下混凝土(預制混凝土)、冠梁
注:(1)地下連續墻混凝土結構分項工程檢驗批的抽樣檢驗數量,應按每個槽段進行
抽樣檢測。
(2)冠梁的檢查驗收應執行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4中的相關規定。
12.1.5檢驗批、分項工程、分部工程、單位工程表格的填寫應符合
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中的
22
DB11/T1526-2018
相關規定。
12.1.6在吊裝前應對鋼筋、槽孔進行隱蔽工程驗收,確認符合設計
要求,其內容包括:
1縱向受力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位置等;
2鋼筋的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接頭數量、接頭面積百分率等;
3箍筋、橫向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間距等;
4預埋件的規格、數量、位置等;
5槽壁形狀、尺寸、深度、垂直度、沉渣厚度和泥漿比重等。
12.2導墻
主控項目
12.2.1導墻的地基應堅實,其埋深應符合設計要求;預制導墻接頭
應連接牢固。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12.2.2模板安裝應穩定,支撐應牢固;模板及支架拆除時其混凝土
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及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
GB50666的規定。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查施工記錄。
12.2.3鋼筋的品種、級別、規格、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抽樣方式及數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
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的規定。
檢驗方法:查產品出廠合格證、性能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
12.2.4混凝土抗壓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取樣與試件留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
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的規定。
檢驗方法:查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報告。
23
DB11/T1526-2018
一般項目
12.2.5現澆混凝土導墻模板安裝的幾何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其安
裝允許偏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
范》GB50204的規定。
12.2.6導墻鋼筋安裝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其安裝允許偏差應符合
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的規
定。
12.2.7導墻外側填土應夯實,導墻不得有位移和變形。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查施工記錄。
12.2.8導墻采用鋼制結構時,驗收應滿足設計要求和現行國家標準
《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的規定。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查施工記錄。
12.2.9導墻的平面位置、幾何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未要求時
應符合表12.2.9導墻允許偏差的有關規定。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查施工記錄。
表12.2.9導墻允許偏差
檢驗頻率
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
范圍點數
1導墻平面位置±102用全站儀測量兩端
2頂面標高±103用水準儀測量兩端和中心
3墻體寬度0,+40每幅3鋼尺量測兩端和中心
4垂直度<1/300H(地下連3用鉛錘和鋼尺量測兩端和中心
續墻)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量測四角及
5墻面平整度≤55
中心
6內墻面凈距±103鋼尺量測兩端和中心
注:H表示導墻的深度。
24
DB11/T1526-2018
12.3成槽
主控項目
12.3.1地下連續墻清槽后泥漿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技術指
標的要求。
檢驗數量:單元槽段泥漿置換結束1h后,于槽底以上0.5m~1.0m
處取樣,每幅不應少于2處,且每處不少于3次。
檢驗方法:采用比重計、漏斗計、洗砂瓶和電子PH值計現場檢
測泥漿的比重、黏度、含砂率和PH值等性能指標。
12.3.2槽壁垂直度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永久結構槽壁
垂直度允許偏差為1/300;臨時結構槽壁垂直度允許偏差為1/200。
檢驗數量:當地下連續墻作為臨時結構時,槽壁垂直度檢測數
量不得小于同條件總槽段數的20%,且不應少于10幅,每幅不少于
2點;當地下連續墻作為主體結構時,應對每個槽段進行槽壁垂直度
檢測,每幅不少于2點。
檢驗方法:超聲波反射法或成槽機的檢測系統進行檢測。
12.3.3槽底沉渣厚度,對于永久結構,不應大于100mm;對于臨時
結構,不應大于200mm。
檢驗數量:100%檢驗,每幅抽取2點。
檢驗方法:重錘檢測或沉積物測定儀。
一般項目
12.3.4地下連續墻成槽的允許偏差、檢驗頻率及檢驗方法應符合表
12.3.4的規定。
表12.3.4地下連續墻成槽允許偏差
檢驗頻率
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
范圍點數
臨時結構0~+200每幅
1成槽深度2重錘檢測
永久結構0~+100(地下連續墻)
臨時結構0~+50按幅取20%
2成槽寬度2超聲波反射法
永久結構0~+30每幅(100%)
25
DB11/T1526-2018
12.4鋼筋籠制作和安裝
主控項目
12.4.1鋼筋籠中受力鋼筋的品種、級別、規格、數量等必須符合設
計要求,力學性能應符合有關產品標準的規定。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和質量證明文件、性能檢驗報告和
進場復驗報告,現場檢查、鋼尺量測。
12.4.2鋼筋接頭施工和外觀質量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鋼筋機械連
接通用技術規程》JGJ107、《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的有關規
定,接頭力學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及相關規定。地下連續墻與地下
室結構連接的接駁器(錐螺紋或直螺紋)應符合設計要求。鋼筋的
連接方式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接頭、接駁器等按規范要求進行抽樣檢驗。
檢查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外觀檢查記錄、接頭力學性能試
驗報告。
一般項目
12.4.3鋼筋籠制作平臺應采用型鋼制作,平整堅實。鋼筋制作平臺
的平整度應控制在20mm以內。分節制作的鋼筋籠制作時應試拼,
拼裝精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檢查驗收記錄。
12.4.4鋼筋表面不得有油漬、銹蝕等現象。鋼筋加工、綁扎和焊接
應符合設計要求,
鋼筋籠制作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2.4.4規定。
表12.4.4鋼筋籠制作允許偏差
檢驗頻率
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
范圍數量
1長度0,+100每幅鋼3鋼尺量,每幅鋼筋籠
2寬度0,+10筋籠3檢查上、中、下3處
26
DB11/T1526-2018
檢驗頻率
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
范圍數量
3保護層厚度0,+103
4主筋間距±10鋼尺量,任取一斷
面,連續量取間距,
5主筋排距±54
取平均值作為一點,
6分布筋間距±20每幅鋼筋籠上測4點
永久結構預埋件水平向±10
720%鋼尺量
中心位置垂直向±20
預埋鋼筋和接駁器中心
8±1020%鋼尺量
位置
9鋼筋籠彎曲度1/3001鋼尺量
12.4.5鋼筋籠主筋連接接頭應逐一驗收并做好標記,綁扎前清除鋼
筋表面銹、泥等污物;焊接接頭外觀應符合規定,焊接長度、高度
應符合規范的規定,無過燒、咬肉、夾渣、氣孔等現象。預埋件與
主筋應焊接牢固,預留鋼筋接頭、接駁器外露處應包扎嚴密。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檢查驗收記錄。
12.4.6鋼筋籠安裝允許偏差符合表12.4.6規定。
表12.4.6鋼筋籠安裝允許偏差
允許偏差檢驗頻率
序號項目檢驗方法
(mm)范圍數量
沿軸線永久結構±20
12
鋼筋籠安方向臨時結構±50
裝位置垂直軸線永久結構±20每幅鋼鋼尺量,每幅鋼筋
22
方向臨時結構±20筋籠籠檢查兩側各1處
鋼筋籠安永久結構±10
32
裝深度臨時結構±50
12.4.7地下連續墻接頭管(箱)應按照編碼順序安裝牢固,位置偏
差和垂直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十字鋼板接頭和工
字鋼接頭頂部偏差應小于20mm;接頭管(箱)的垂直度應小于1/300。
27
DB11/T1526-2018
預制接頭平整度應小于5mm,側向彎曲矢高不大于L/1000,且不大
于20mm,無裂縫和露筋現象,上下節端頭應平整無縫隙。
施工接頭端面刷洗干凈,鋼板光滑順平,無殘留繞流混凝土、
袋裝砂土或泥屑。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用超聲波探測方法檢測附著物和垂直度。
12.5混凝土
主控項目
12.5.1預拌混凝土進場時,其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預拌混凝
土》GB/T14902的規定。其凝結時間、稠度等應滿足施工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現場檢查。
12.5.2地下連續墻的混凝土中氯離子含量和堿總含量應符合現行
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和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檢查不應少于一次。
檢驗方法:檢查原材料試驗報告和氯離子、堿的總含量計算書。
12.5.3地下連續墻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抗滲等級等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對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樣與試件留置應符合標準
規定。抗壓強度試件每一槽段不應少于1組,且每50m3混凝土不應
少于1組;有抗滲要求時應留置抗滲試件,每500m3混凝土應留置
一組抗滲試件。
檢驗方法:檢查施工記錄,混凝土抗壓強度、抗滲等試驗報告。
12.5.4地下連續墻體應密實、均勻和完整。
檢查數量:地下連續墻實施聲波透射法檢測墻段數量不宜小于
同等條件下總墻段數量的20%,且不得少于3幅。每個檢測墻段的
預埋超聲波管數不應少于4個,且宜布置在墻身截面的四邊中點處。
檢驗方法:地下連續墻墻體混凝土質量應采用聲波透射法。
28
DB11/T1526-2018
一般項目
12.5.5地下連續墻墻面不得有混漿、夾泥、斷墻、露筋、孔洞等現
象。混凝土坍落度檢驗每幅槽段不應少于3次。
12.5.6永久性地下連續墻不應有滲漏、線流等現象,平均滲水量應
小于0.1L/m2/d。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12.5.7地下連續墻現澆結構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2.5.7的規定。
表12.5.7地下連續墻現澆結構允許偏差值
允許偏差檢驗頻率
序號項目檢驗方法
(mm)范圍數量
永久結構0,+302用尺量或用經緯
1平面位置
臨時結構±302儀檢查
永久結構<100用鋼尺量,為均勻
裸露墻面平黏性土層,若為松
22
整度臨時結構<150散、及易坍塌土層
由設計決定
永久結構1/300查灌注前澆筑記
3垂直度2錄,或查超聲波檢
每幅(地下
臨時結構1/200查記錄
連續墻)
4預留孔洞302用鋼尺量
水平向≤10
預埋預、永久結構2用鋼尺量
5留連接筋的垂直向≤20
位置臨時結構302用鋼尺量
6墻體厚度0,+502用鋼尺量
7墻體深度0,+2001查灌注前記錄
8相鄰槽段錯位<0.3%H2用鋼尺量
注:H為地連墻深度(mm)。
12.5.8地下連續墻預制墻板應一次澆筑,墻板的接頭(凸榫)不的
存在破損等缺陷。預制墻板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2.5.8規定。
29
DB11/T1526-2018
表12.5.8地下連續墻預制墻板允許偏差
檢驗頻率
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淘寶拍賣委托協議書
- 治理早婚早育協議書
- 直播行業合伙協議書
- 委托律師付款協議書
- 學位租憑協議書范本
- 物流賠償協議書范本
- 貨物欠款清賬協議書
- 水庫出租轉讓協議書
- 空調線路改造協議書
- 銷售人員保密協議書
- 新增值稅法的變化要點與實務要領
- 雷雨第四幕劇本由中門上不做聲地走進來雨衣上雨還在往下滴發鬢有些
- 廣東省五年一貫制考試英語真題
- 《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培訓結業考核試題附答案
- 初中綜合實踐課程標準
- 基于STC89C52單片機-紅外智能循跡小車
- 重慶森林工程林業項目營造林檢查驗收辦法(試行)
- 市政工程施工質量檢查表
- 懸臂模板多卡模板施工手冊
- 談文旅融合發展的深層意義
- 自考勞動法名詞解釋和論述歷年真題重要考點必須掌握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