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潮州市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全卷共10頁,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1(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當下,人民群眾對食品的需求更加多元,食品安全也從數量安全、質量安全向營養、健康拓食物是每人每天都離不開的生活必需品,是人從事其他一切活動的能量基礎。①世界衛生組織曾將“健康”界定為“完全的身體、心理和社會福祉狀態”.而食品健康、安全恰恰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福祉緊密相關,健康、安全的食品將對人民健康和社會可持續發影響。現階段,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在“吃”上,就是更加發豐富食物品種,其范疇包括一切能夠滿足人類能產什么吃什么”向“需要什么生產什么”轉變,通過科技創新,優化食物品種和從吃飽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隨著中國人餐來上的食物不斷改變,與在變化。過去,我國膳食結構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膳食纖維含量豐富,但谷類食物物性食物攝入量偏少,奶類和水果較為缺乏。隨著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膳食結構逐漸轉變為畜肉類和油脂消費過多,而粗雜糧、薯類食物減少,這樣養問題。當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同時存在。例如,可見,吃與會吃是有本質區別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纖維,是人體每日需要均衡攝取的7種營養素。②現代營養學認為,人的營養狀況就像由7塊木板圍成的木桶,木桶容量相當于健康狀態,飲食提供的營養素決定了木板的高度,木桶容量取決于最短木板的高度。這些提醒我們,膳食結構的變化需要與之匹配的健康意識與健康素養。高三級語文試題第1頁(共10頁)食品多元化是高品質生活的必然要求。讓美味的食品更健康、讓健康的食品更美味,已成當下趨勢。而未來食品正是風味和健康雙導向的。風味是感性的宰受,健康是理性的追求。對食品工業企業來說,在食品制造向食品智造的轉型過程中,迫切需要培育符合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新質生產力,從而構建出食品工業產業設計健康功能產品、打造健康生產工廣、做好健康食品供應鏈,形成高品質、高價值、優服務的現代化可持續未來食品產業體系。食品創新是全方位的,這首先需要從制度層面形成共識,進一步制定完善健康食品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包括支持性和監管性政策等,引導全社會、全行業朝著健康食品方向發展。同時,著重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建立與健康食品體系相協調的食品監管體系,加大對食品生產、加工、銷售環節的監督力度,以保障消費者權益。相關部門還應提供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推動健康食品產業技術創新和發展。(摘編自景日澤《大食物觀,管“飽”更管“好”》)材料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決吃飯問題,不能光盯著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開,樹立大食物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樹立和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對于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具有重要意義。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我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糧食產業鏈供應鏈不確定風險增加,保障糧食安全對維護國家安全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只有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更好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樹立和踐行大食物觀,既向耕地要食物,也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有利于提升糧食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持續進步,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入實施,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營養需求日益多元化、全面化和均衡化。樹立和踐行大食物觀,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可以讓食物品種更加多元、膳食結構更加優化、百姓餐桌更加豐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的食物消費需求,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樹立和踐行大食物觀,是要將山水林田湖草沙作為一個緊密相連的生命共同體,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將食物來源從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但這不是無節制索取,而是在遵循自然規律基礎上、在保護生態環境前提下,合理利用草原、森林、海洋等自然資源,因地制宜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在保護生態的同時保障食品的質量與安全。高三級語文試題第2頁(共10頁)樹立和踐行大食物觀,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建設現代海洋牧場,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工船等深遠海養殖,培育壯大食用菌和藻類產業,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推進農業智能裝備、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促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突破資源環境稟賦的制約,拓展農業生產可能性邊界,開發“森林糧庫”“藍色糧倉”“草原糧倉”和“植物工廠”等,提升食物來源的(摘編自宋建曉、黃巧龍《樹立和踐行大食物觀》)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社會發展使國人從吃飽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食物生產方式也將由“生產什么吃什么”向“需要什么生產什么”轉變。B.木桶效應理論提醒我們膳食結構的變化需要與之匹配的健康意識與健康素養,我們最應該C.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糧食產業鏈供應鏈不確定風險增加,但是說中國糧食安全堅如磐石為時過早。D.大食物觀順應了我國居民食物消費結構的變化趨勢,在保障食物數量基礎上,人們更加重視食物的質量、營養等。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當下,食品安全從數量安全、質量安全向營養、健康拓展,傳統的飲食習慣、方式應當予以摒棄。B.打造健康食品供應鏈,形成高品質、高價值、優服務的食品產業體系,可以杜絕食品安全隱患。C.樹立和踐行大食物觀意味著要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推進農業智能裝備,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促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D.樹立和踐行大食物觀,就要想盡一切辦法,最大化將食物來源從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3.下列選項中,最符合材料二中所闡述的“樹立和踐行大食物觀”觀點的一項是(3分)A.大規模開墾森林和濕地,增加耕地,以提高糧食產量。B.鼓勵農民種植多樣化的作物,以適應市場需求和提高農業的抗風險能力。C.減少本國糧食生產,保留土地肥力,多進口糧食來滿足國內需求。D.全面禁止使用化肥和農藥,以確保農作物的自然和純凈。高三級語文試題第3頁(共10頁)4.材料一有兩處畫橫線的句子,請簡要分析其論證效果。(4分)5.兩則材料都提及“大食物觀”,但各有側重,請分析兩則材料在論述“大食物觀”上(6分)(二)現代文閱讀n(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一個村莊的半徑①一個村莊的半徑有多長?對蔣山人來說,從降生起,他們的人生就圍繞著這個原點慢慢展②蔣山在湘東北,是從洞庭湖平原進入山區的咽喉。往里走,是一個接一個的山間盆地,是連綿不絕的群山和莽莽蒼蒼的林地,進去后,似乎到了遙遠的天邊和世界的盡頭。往外走,則是漸漸開闊起來的平原和越來越喧囂的城鎮,當然還有機會與夢想。③在我的記憶中,蔣山的面積確實是很大的。它似乎像一個巨大的背景,襯托出我童年的虛空和渺小。我與小伙伴們翻山越嶺去找野果、扯筍子,忙碌了大半天,始終沒有走出牛角沖的地盤:我陪八十多歲的曾祖母,去她的娘家山棗坡,她顛著一雙小腳,顫顫巍巍地走了一上午,差點沒趕上中飯;我替班主任黃老師到楊泗廟代銷店買肥皂,跑去跑回,累成了一條狗,還是沒能在課間十五分鐘內完成任務。整個蔣山如同一個廣袤的王國,童年的我在這片疆域里縱情奔跑,但始終沒有越過它的邊界。④后來我像許多人一樣,從這里走到了城市。三十年了,每每想起蔣山,我依然覺得它的地域廣闊而且復雜,道路彎曲并且漫長。即使是駕車回鄉,眨眼就穿越整個村莊,我也并不認為它過于窄小,而是認為速度縮短了長度,科技改變了世界。⑤直到這次回家,我才驚訝地發現,蔣山的半徑居然是那么的短小!那天晚飯后散步,沿著門前的水泥路,下行至楊泗廟,又上行到關塘坳,再回到家門口,我覺得已經走了很遠,但拿起手機一看,天啊,怎么只有三千多步?按一步六十五厘米算,整個蔣山的長度,充其量不過一千二百米。而我們村莊的半徑,只有區區六百米!這太讓我意外了!我沒有想到,在我的心中縱橫了幾十年的那個廣表世界,居然只是一個彈丸之地。它是如此的狹隘和局促,而我卻一直以為它開闊且深長。⑥明明是一段很短的路程,為何會一直覺得它很長?想來想去也沒理出一個頭緒,只好膚淺地認為,孩童的眼界太小了,總是把事物無限放大,并深藏到記憶中,以致若干年后回想起來,仍是最初的印象。高三級語文試題第4頁(共10頁)⑦我想起了我的曾祖母。我不確定她年輕時有沒有走出過村莊,但她的晚年,沒有離開過這里半步。她去得最遠的地方,是她的娘家山棗坡,離我家充其量不超過一千米:她去得最多的地方,是菜園里和對門嶺,為的是去摘瓜萊、曬瓜菜,兩地距離家中都不過百來米。她活了將近九十歲,戰勝了貧窮、疾病甚至是時間,受到所有人的敬重。但現在看來,她的人生是多么的單薄和蒼白。她漫長的一生,其實只有可憐的六百米。⑧好在還有不少蔣山人拓展了生活的半徑。他們從這里出發,追趕著自己的理想,不屈不撓地向前進。他們有的外出經商,有的出門求學,有的當兵吃糧,有的尋找信仰……他們翻山越嶺,渡江過河,甚至是漂洋過海。走出去的一代又一代蔣山人,確實是延展了村莊的廣度、厚度和深度。在村莊里,大家熟知很多外村人深感陌生的東西。比如洞庭湖的各種船舶,蔣山人總是講得頭頭是道;比如北京四合院的構造與價位,蔣山人往往說得八九不離十;比如莫斯科的氣候和伏特加的特性,蔣山人誰都能道說一二……他們不停地行走,一方面拉長了自己的生活半徑,另一方面也擴大了村莊的文化半徑。⑨我又想起了曾祖母。她幾乎從來沒有離開過村莊,也沒有讀過書,但奇怪的是,她在村莊里有著至高無上的威信。很多人來找她拿主意、斷是非。我起先以為是因為她年紀大,別人尊重她,后來才發現更重要的原因是她比村里的任何人都懂得多,比一般人更明事理。原來每一個蔣山人出遠門回來,必定會第一時間來看望她,詳細向她報告所見所聞。她也總是充滿興趣地問這問那,不露痕跡地引導對方講出她想知道的事情,并默默地進行橫向對比,這些人似乎就是她的眼睛和腿腳.他們到達的地方.她也一個不落地到達了。我的曾祖母,是村莊里走得最慢最慢的人,但她這一生,卻又走得很遠很遠。⑩遠行的蔣山人,將村莊的半徑越拉越長,也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精彩和豐富。無數的事實讓蔣山人越來越相信行走,他們覺得一個人是否成功,與他離開故鄉的半徑大有關系。但不管走多遠,蔣山人始終記著連云山里的這個山溝溝。沒有一個人能走出對村莊的愛與牽掛,也沒有一個能掙脫村莊的文化牽引。無論生活在哪個城市的蔣山人,做起菜來肯定是蔣山味道,說起夢話肯定是蔣山方言,想起事情肯定是蔣山邏輯。而且走得越遠,內心與蔣山也就貼得越近。?我在蔣山只生活了十多年,離開已三十余年了,但閉上眼睛,這里的山水田園,卻依然清晰如昨。我的內心,無時無刻不在想念著它。在我的心底,長年隱藏著一條秘密通道,每當在城里感到疲憊和厭棄時,我就通過這秘道隨時潛回故鄉。走過千山萬水,這個半徑六百米的地方,依然是我的整個世界。?一個村莊的半徑有多長?我想只有等到終老的那一天,生命才會幫我交出準確的答卷。高三級語文試題第5頁(共10頁)6下州對原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文開頭對蔣山的介紹為后文寫蔣山人的遠行做鋪墊,突顯了蔣山人追趕理想,不屈不撓她向前進的精神。B.第⑤段大量運用數詞、強調了“我”通過雙腳丈量出蔣山之小后意外、震驚、難以置信的心情。C、曾祖母在村莊里有著至高無上的威信,是因為她比村里的任何人都懂得多,比一般人更明事理。D本文從“一個村莊的半徑有多長”始,到“一個村莊的半徑有多長”終,首尾呼應,章法嚴謹、引發讀者思考。7.對于文中第③段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3分)A.這段通過對“我”童年的三個生活場景的追憶,運用排比手法,突出強調現實中的蔣山地域廣袤這一特點。B.此處語言生動形象、風趣幽默,讀來讓人印象深刻,如“跑去跑回,累成了一條狗,還是沒能在課間十五分鐘內完成任務”。C.這段善用動詞,表現“我”童年的活動豐富,而實則活動的空間并不大。使得童年的印象與實際情形之間反差強烈。D.“我”童年在蔣山縱情奔跑,但始終沒有越過它的邊界,這樣寫也表達作者對蔣山的深深眷念。8結合文本,分析文中畫線的句子“我的曾祖母,是村莊里走得最慢最慢的人,但她這一生,卻又走得很遠很遠”的作用。(4分)9.有人認為:“作者筆下遠行的蔣山人,與《鄉土中國》鄉土社會基層百姓的生活相比,有沿襲也有突破。”請結合文本內容談談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項羽既定河北,率諸侯兵欲西入關。及章邯以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層吏卒,秦吏卒多怨。于是項羽乃使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余萬人新安城南,而獨與章邯、長史致。都尉翳入秦。已而項羽至函谷關,關門閉。聞沛公已定關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關。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韓生說項羽曰:“關中盤山帶河,四塞之地,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羽見秦宮室皆已燒殘破,又心思東歸,曰:“宣童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二月.羽自立為西楚霸王.而三分關中、王秦降將、以高三級語文試題第6頁(共10頁)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漢王笑謝曰:“吾寧斗智,不能斗力!”項王三令壯士出挑戰,漢有善騎射者樓煩輒射殺之。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樓王天下者,其資有三:有以德得之,有以力并之,有執者為何資耶?德非羽之所得言者矣,其于智、力之資又皆兩亡焉。彼項羽以百戰百勝之氣.蓋于一時,手裂天下以王豪杰而宰制之,自以天下莫能抗也。觀其山,據形便,俯首東瞰,臨制天下,保王業之固,所謂天險之勢,燔燒屠戮逞其暴,卒舉而遺之二三降虜,反而徒奪漢王之關中,則謂其得罪于區區之信義可也。如其有意于王而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下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如其有意A于王而奪之□是得口計也□惟其知回奪而不知國其有□此所以亡耳。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奴虜,把……當作奴隸和俘虜,與《屈原列傳》“同死生,輕去就”的“輕”用法相同。B.“卒舉而遺之二三降虜”與《種樹郭橐駝傳》“字而幼孩”的“而C.區區,指小、少,與《孔雀東南飛》中“何乃太區區”的“區區”意思不同。D.數,責備,列舉罪狀,與《鴻門宴》“范增數目項王”的“數”意思不同。高三級語文試題第7頁(共10頁)12.下列對文中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4分)(2)手裂天下以王豪杰而宰制之,自以天下莫能抗也。(4分)14.材料二認為項羽“其于智、力之資又皆兩亡焉”,材料一有哪些事實支持這一觀點?請簡要概括。(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李綱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抒發。請結合本詩內容簡要分析。(6分)高三級語文試題第8頁(共10頁)(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班會課上、張老師使用《勸學》"”兩句話,告誡學生如果不這樣描繪:“”。達情感,可謂“此處思念,彼處著墨”,如“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一種光榮,(甲),值得我們付出一切去捍衛,去戰斗。一個人只有把(乙),才掛了人生,其實每個人的生命中都免不了遇到B疑自己。懷疑自己還能不能做好,懷疑自己還該不該堅持。有句話說,沒有在深夜高三級語文試題第9頁(共10頁)式寫一組句子。要求:語意完整、使用比擬;比擬貼切、表達流暢。(5分)19.請在文中畫橫線標A、B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每處不超過16個字。(4分)保留。你的看法是什么?請簡要說明理由。(3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供文化支撐。那么,傳統文化會在更新與轉化的過程中逐漸消逝嗎?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高三級語文試題第10頁(共10頁)1潮州市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高三級教學質量檢測卷但并未否定所有傳統飲食習慣和方式。傳統飲食中也包含許多健康、合理的元素,需要傳承和發基礎上、在保護生態環境前提下"。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這與鼓勵農民理念相違背。C.多進口糧食可能會增加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影響國家糧食安全,與材料中提倡的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提升糧食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理念不符。D.全面禁止使用化肥和4.第①處,引用世界衛生組織關于健康的界定標準,由此引出對食品健康;安全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福祉緊密相關的推論,并展開證明,邏輯嚴謹,簡潔有力。第②處,運用比喻的論證方法,將人的營養狀況比成由(7塊木板圍成的木桶,形象地告訴我們;要注意七種營養素的平衡。(每點2分,其中,論證的內容或論證方法1分,論證效果1分。其它答案合理即可給異:①材料一分析了食品從滿足基本需求到關注營養和健康的創新的必要性;②材料二從政策角度,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話闡述了大食物觀在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發展中的角色。(答對“同"2分;答對“異”4分,其中每點2分,其它8.①(人物形象)表現祖母晚年雖未曾離開將山,但通過外出的蔣山人來了解外面世界,更新自己思想觀念,塑造了祖母不被空間限制、睿智的形象。②(結構)承接上文,對祖母一生生活經歷進行總結,又為下文寫蔣山人走出山溝溝,突破生活半徑的議論做鋪墊。③(主題)表達對祖母及與祖母一樣的思想開化,尋求突破的蔣山人的贊美之情。(每點2分,答出兩點得4分。)9.沿襲:蔣山人對故鄉的重視,與故鄉的親密關系,與鄉土社會中村民與村莊和土地密不可分的關系是一樣的。(3分)越走越遠,發展自己的事業,追求自己的理想。(3分)2的發展,從事各行各業,如讀書、經商、當兵……。在鄉土社會中,人們的思想更趨于保守;而蔣山人勇于闖蕩,敢于迎接變革,蔣山的村民更相信行走。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10.BDG【解析】原文斷句:如其有意于王而奪之,是得計也,惟其知奪而不知其有,此所以亡13.(1)功成名就了不回故鄉,就如同身穿錦繡華服在夜間行走,誰會知道這件事啊!02)親手割裂天下的土地來使英雄豪杰稱王進而控制他們,他自認為天下無人能同他抗衡了。(“王”,使……稱王點各1分,句意1分。)14.①坑殺投降的二十余萬秦兵,②拒絕韓生定都關中的建議,③楚漢對峙時欲與劉邦直接對決。(答對一點得2分,兩點得4分,三點5分。每一點答案以能涵蓋智、力之資兩方面皆亡為16.情以物遷:詩人在國家戰亂、自身被貶時登樓,美好的春景喚起他對春景的憐惜,也喚起他憂心國家、守護山河的愛國情。(3分)辭以情發:詩人筆下的春景處處含情,山溪也被花朵吸引,映照著桃李的姿容;蜂蝶多情,在花叢中翩翩起舞,表現詩人對眼前美景充滿憐惜和喜愛之情。(3分)03)示例一: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示例二: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示例三: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杜甫《月夜》)示例四: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18.參考答案:讓我們用汗水澆灌夢想,用努力雕琢青春。(每個對象2分(比擬貼切1分,語意連貫1分),句式1分,共5分。)【解析】考查仿用句式、正確使用比擬修辭方法的能力。從題干上看,題目要求有三點:一是規的句式,這就要求學生按照原句格式創作兩句祈使句;三是需要運用比擬的手法,此處的比擬具19.參考答案:A.一帆風順/無往不利B.狂風暴雨/艱難險阻(艱難困苦)(每個1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20.參考答案:序號①:“如果‘改為“即使(即便)”。序號②:也有勇氣收拾行囊再出發。(每句2分,其中指出不當的序號1分,修改正確1分。)21.參考答案:甲:那么國旗則代表著一種責任(使命)乙:個人的夢想和祖國的榮譽結合起來22.觀點一:同意去掉。“在”的存在使原句主觀點二:同意保留。原句是存現句,“在”的存在反而起強調作用。(看法1分,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323.作文審題分析一、材料解讀該作文題具有時代性與現實性,緊扣傳統文化的更新與轉化,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價值,并思考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定位與發展,符合新課標中強調的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化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命運,即傳統文化是否會在適應現代社會的過程中失去其本質和特色。這個如可以從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價值、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更新與轉化的路徑與策略等方面進行闡述體現對傳統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獨到見解。也可以通過分析傳統文化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和社會價值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在論證過程中,要注重論證的嚴密性和邏輯性。可以通過舉例、引用、對比等方法,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同時,也要注意反駁可能存在的反對意見,以增二、寫作要點1.理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考生需要認識到這個背景對傳統文化的影響,包括現代化、全球化、求;轉化則是指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與現代元素相結合,創造出新的文化形態。3.直接回應材料中的問題:考生需要就傳統文化是否會在更新與轉化的過程中消逝這一問題展開論述,可以持肯定、否定或辯證的觀點,但需要有充分的論據支持。對材料的內容解讀要準確全面,并扣緊時代背景、更新轉化問題展開論證。三、立意角度1.肯定角度:認為傳統文化在更新與轉化的過程中不會消逝,反而會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可以從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現代社會的多元化需求、文化創新的成功案例等方面展開論述。2.否定角度:認為傳統文化在更新與轉化的過程中可能會逐漸消逝。可以從現代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傳統文化的邊緣化、文化同質化的趨勢等方面展開論述。3.辯證角度:認為傳統文化在更新與轉化的過程中既有可能得到傳承和發展,也有可能面臨消逝的風險。可以從傳統文化的雙重性質(既有積極因素也有消極因素)、現代社會對傳統文化的復雜態度(既有尊重也有忽視)、文化創新的不確定性等方面展開論述。[參考譯文]材料一:項羽已經平定了黃河以北的地區,就想率領各路諸侯軍向西進入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農村房產交易合同
- 2025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合同(受讓方)
- 2025合作伙伴產品合同樣本
- 2025健身房加盟合同范本
- 2025年安全防護欄安裝合同
- 2025華能物流季度結服務合同
- 2025合同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
- 2025年土地租賃意向合同
- 2025【工程勞務合同】工程勞務合同
- 《原子與分子揭示了》課件
- 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知識講義Unit 1 section B (教師版)
- 拆除臨時用電施工方案
- (完整版)職業發展規劃培訓課件x
- 《榫卯結構分析》課件
- 2025年初中藝術考試 考點梳理 課件人音版八年級下冊 全部歌曲考點
- 小區物業消防安全實施方案
- 混凝土臺階工程施工方案
- 多元藝術融合創造性舞蹈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南京藝術學院
- 【八年級下冊歷史】單元測試 第一、二單元測試題
- 《微觀經濟學》試題及參考答案(三)
- 智能人行通道速、擺閘建筑施工安裝布線調試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