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B版選擇性必修3地理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人教B版選擇性必修3地理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人教B版選擇性必修3地理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人教B版選擇性必修3地理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人教B版選擇性必修3地理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人教B版選擇性必修3地理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不屬于環境保護國際合作治理的環境問題的是:A.酸雨的治理B.生物多樣性的減少C.地震D.跨國河流污染2、(2018·天津卷)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為減緩全球變暖;發展低碳經濟是人類社會的必然選擇。讀圖文資料,回答下題。

循環經濟是低碳經濟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環經濟旨在生產過程中對物質資源循環高效利用,實現無害、減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許多循環經濟的模式。在下列經濟活動中,不屬于循環經濟的是A.B.C.D.3、全球氣候變化會對糧食生產產生較大影響,下列關于其影響正確的是()A.作物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B.旱澇災害減少C.土壤肥力普遍下降D.物種將會滅絕4、2009年我國政府提出;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實現該目標的有()

①推廣太陽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費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積

④提高單位GDP能耗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在《2015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中;IEA預計2040年油價將由目前的37美元/桶回漲到85美元/桶。下圖示意“2040年相對2014年世界不同能源技術成本的變化”,據此完成下題。

圖示油氣開采技術成本發生了明顯變化,對其直接影響程度最小的因素是()A.市場B.環境C.資源D.科技6、能源是現代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資源,作為清潔能源的風能具有重要的利用價值。下列與風能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A.風能屬于來自太陽輻射的能源B.風能是一種非可再生資源C.撒哈拉沙漠是風能開發最好的地區D.風能發電投入少,效益好7、批準《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國家應積極()A.推廣節能減排活動B.發展重工業C.治理環境污染D.減少SO2的排放8、讀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環示意圖,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①燃燒化石燃料②火山爆發③綠色植物被大量破壞④太陽活動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9、關于馬六甲海峽的敘述,正確的是()A.一側與地中海相連B.在馬來半島與澳大利亞大陸之間C.在國際航運中占重要地位D.位于兩個半島之間評卷人得分二、綜合題(共6題,共12分)10、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下圖為庫布齊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圖。

材料二庫布齊沙漠東北部分布著大面積的裸巖,這種巖石成巖程度低,沙粒較大,沙粒間膠結程度差,結構強度低,遇雨即潰,逢風即散。

材料三在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上,內蒙古庫布齊沙漠生態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關注。下圖為庫布齊沙漠生態治沙模式示意圖。

(1)裸巖對當地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影響有____、____。

(2)與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庫布齊沙漠治理的有利條件有____、____。

(3)庫布齊沙漠生態治沙模式的核心環節是____,該模式在促進當地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有____、____、____。

(4)適合當地開發利用的新能源是____、____。11、近年來世界石油價格持續攀升;能源問題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讀圖并結合已掌握地理知識,回答問題。

(1)目前我國能源消費構成與世界能源消費構成最顯著的差異是什么?

(2)1993年后;我國四種主要能源中,生產量已越來越不能滿足消費的是________。目前我國可以出口的能源產品主要是________。

(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四種主要能源中開發利用持續增長最明顯的是________。這種能源在我國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區,主要原因是什么?

(4)與世界部分國家相比;我國能源利用存在的首要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

(5)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能源利用率呈逐漸________趨勢。從建設和諧社會出發,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1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岸帶是陸地向海洋延伸的過渡地帶,是人類活動頻繁的區域。海岸線分為自然岸線和人工岸線。下圖反映1985~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研究區內大陸海岸線長度變化(單位:km)。。年份港口碼頭/建筑岸線養殖岸線基巖岸線砂質岸線生物岸線合計1985390.94361.41597.6582.1912.151444.341995476.73370.60594.0182.2512.041535.632000606.47261.80591.7476.5612.341548.912010643.50269.41586.3270.8712.881582.982018683.90270.69581.9270.9915.771623.27根據材料,概括該區域大陸海岸線長度的變化趨勢,并分析原因。13、家在吉林省白城市的小明同學利用暑假和父母進行了一次省內自駕游。旅游過程中;他被沿途美麗自然風光和特色美食所吸引,也為自己家鄉的變化而自豪。為了更好地向別人介紹吉林風光和特產,他查閱了很多資料(圖)。大家結合小明的資料,一起感受別樣的吉林。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部黑土區中心地帶,是全國重要商品糧基地,未利用鹽堿地面積廣。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的專家們就探索和實踐“以稻治堿”的土壤治理模式。現在白城市已經成為“中國弱堿地稻米之鄉”。

(1)從國家糧食安全的角度,說明白城市“以稻治堿”成功的意義。向海濕地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每年春秋季節都會有成千上萬的水鳥在此集結停歇,夏季還有大量的水鳥留在濕地繁殖。為保障濕地生態環境,從2004年起,經水利部門協調,上游水庫對向海濕地多次實施應急補水,達到了“引來活水潤綠洲,萬物復蘇生機旺”的效果。現在這里棲息的候鳥數量日益增加。

(2)從自然環境整體性的角度;說明向海濕地候鳥數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3)分析向海濕地有大量泥炭形成的自然條件。1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為緩解淡水資源短缺問題,以色列政府從2001年開始推行海水淡化計劃,鼓勵企業實行“電水聯產”模式,即企業在建設海水淡化廠時,興建以地中海豐富的天然氣為能源的發電廠,且并入國家電網(由進口煤炭發電支撐,成本較高)。目前地中海沿岸地區已建成5家這樣的海水淡化廠,每年生產的淡水相當于全國淡水用量的1/3,且被統一納入國家供水網絡優先利用,以色列政府于2022年啟動淡化水反注太巴列湖工程,打造淡水“蓄水庫”,以緩解最大水源地太巴列湖水位迅速下降的狀況。下圖示意以色列地中海沿岸地區海水淡化廠及供水網絡的分布。

(1)分析以色列開發天然氣資源的區位優勢;及開發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2)為了保護太巴列湖的生態環境和進一步緩解生產生活用水問題;有人提議增加更多的海水淡化廠。你是否同意,并說明理由。

(3)指出以色列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的方向。1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根據《海南省總體規劃》,整個海南省劃分為北、南、中、東、西、海洋等六個功能區。北部功能區定位為以生活,文化娛樂為核心;南部和東部功能區定位為熱帶濱海旅游度假功能區;西部功能區主要發展現代工業,重點發展石油化工,鋼鐵、造紙、橡膠制品、農產品加工等;中部功能區定位為山區生態功能保護區,主要保護原始森林植被生態系統;海洋功能區重點發展三沙海島旅游產業。按照該規劃,海口、澄邁、文昌將成為一體,以海口為中心,澄邁和文昌為衛星城,建設省會都市圈(都市圈是指以一個或多個中心城市為核心,以發達的聯系通道為依托,由核心城市及外圍社會經濟聯系密切的地區所構成的城市功能地域)。下圖示意海南島五大功能區及礦產資源分布。

(1)分析海南島東部和南部功能區發展觀光;休閑,度假旅游業的資源條件。

(2)海南島的石油化工;鋼鐵,水泥等工業集中分布在島嶼西部,解釋其布局的合理性。

(3)分析將海南島中部地區定位為生態功能保護區的主要原因。

(4)從都市圈的功能角度闡釋海南省省會都市圈建設的意義。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C【分析】【詳解】

由于大氣和河流及生物具有運動性特征,酸雨的治理、生物多樣性的減少、跨國河流污染都屬于全球性環境問題,在保護和治理方面,應當加強國際合作;而地震屬于地質災害,不屬于環境問題,故選C。2、B【分析】【詳解】

四選項中;ACD分別是人類生活廢棄物的高效利用或無害化生產,只有B選項是共享單車的使用方式,是綠色出行方式,沒有體現出廢棄物的循環利用,不屬于循環經濟,選B。

【點睛】共享單車是解決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問題,是一種低碳、綠色出行方式,不是循環經濟。3、A【分析】【詳解】

全球氣候變化會對糧食生產產生較大影響,全球氣候變化,即氣溫、降水的變化,作物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A對。旱澇災害可能增多,B錯。土壤肥力不會普遍下降,C錯。有些物種將會滅絕,不是所有的物種,D錯。4、B【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我國的能源問題。材料主要反映節能減排問題,故主要通過發展科技,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礦物燃料的使用,推廣新能源;故②應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重;錯誤;④應減低單位GDP的能耗,故錯誤。選B項。5、A【分析】【分析】

本題考查世界能源問題以及讀圖分析能力。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石油的開采成本主要來自于勘探過程中的成本;開發過程的成本、以及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油田不同,所埋藏的地質條件也不相同,因此在勘探的投資成本也不相同,因此地理環境會影響油氣的成本,B錯誤;資源的埋藏狀況和儲量大小等條件都會影響開采過程中的成本,C錯誤;技術發展水平越高,生產率就會越高高,從而會使生產成本降低,D錯誤;市場條件的變化會對石油的市場價格產生影響,但不會對開采成本產生影響,A正確。故選A。

【點睛】

新能源發電的快速崛起,與世界各國日益重視環境保護,倡導節能減排密切相關。風電、光伏作為最為清潔的能源,受到全球青睞,各國紛紛出臺了鼓勵新能源發展的措施,促進了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發展。6、A【分析】【詳解】

太陽輻射是促進地球上水;大氣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因此,風能屬于來自太陽輻射的能源,A正確。風能是可再生資源,B錯誤;撒哈拉沙漠主要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風能不豐富,C錯誤;風能分布分散,收集困難,風力發電投入較大,D錯誤。故答案選A。

【點睛】

影響風的因素有以下幾種:1、海陸位置(沿海地區風能資源較內地豐富);2、下墊面(粗糙程度,植被密集程度,地形)3、大氣環流,季風影響(某些地區距風源地較近或受某季風影響強烈);4、峽谷地形造成“狹管效應”(風在谷口吹入被擠壓使得等壓線密集風力變大);5、再者就是風帶(比如南極有強烈的極地東風)。7、A【分析】【分析】

【詳解】

氣候變化與人類砍伐森林及排放CO?等有關。因此緩解氣候變化應積極推廣節能減排活動;減少CO?的排放,積極植樹造林,A對。發展重工業會大大增加CO?的排放,B錯。治理環境污染只能是治標,節能減排才是治本,C錯。減少SO?的排放主要減少酸雨污染,而不是緩解氣候變化的主要措施,D錯。故選A。

【點睛】8、A【分析】【詳解】

讀圖可知,燃燒化石燃料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①正確;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會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如果破壞植被,會減少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吸收,③正確;火山爆發會釋放二氧化碳,但不是增加的主要原因,②錯誤;太陽活動不會產生二氧化碳,④錯誤,A正確,BCD錯誤;故選A。9、C【分析】【分析】

【詳解】

馬六甲海峽距離地中海較遠;A錯誤;在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B;D錯誤;連通太平洋和印度洋,在國際航運中占重要地位,C正確。故選C。

【點睛】

馬六甲海峽是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重要通道,連接了世界上人口非常多的三個大國:中國、印度與印度尼西亞。另外也是西亞到東亞的重要通道,經濟大國日本常稱馬六甲海峽是其“生命線”,實際上它不僅是日本的生命線,也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各國的生命線。二、綜合題(共6題,共12分)10、略

【分析】【分析】

考查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可持續發展。

【詳解】

(1)從圖中可以得出圖示地區降水少;氣候干燥,地表植被覆蓋少,風力大,巖石容易被風化侵蝕,成為沙漠形成的物質來源,易發沙塵暴,靠近河流就易產生水土流失。

(2)庫布齊沙漠靠東;我國降水從東向西減少,所以庫布齊沙漠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且圖中顯示,庫布齊沙漠離黃河近,引水灌溉方便。

(3)從材料三中可知;庫布齊沙漠生態治沙模式的核心環節是甘草種植,甘草種植可以保護土壤,土壤又可以生長牧草,牧草多了可以發展特色旅游。甘草種植可以促進當地經濟(制藥業;農牧業、旅游業)的發展帶動就業,消除貧困,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4)聯系當地自然條件分析;這個地區干旱少雨,光照強,適合發展太陽能,這個地區靠近冬季風源地適合當地開發利用的新能源風能。

【點睛】

土地荒漠化。

地球陸地表面極薄的一層物質,也就是土壤層,對于人類和陸生動植物生存極為關鍵。沒有這一層土質,地球上就不可能生長任何樹木、谷物,就不可能有森林或動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人類。荒漠化,就是指這一層土質的惡化,有機物質下降乃至消失,從而造成表面沙化或板結而成為不毛之地,包括沙漠和戈壁。根據地表形態特征和物質構成,荒漠化分為風蝕荒漠化、水蝕荒漠化、鹽漬化、凍融及石漠化。據權威資料顯示;目前全球沙化土壤正以每年5到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有10億以上的人;40%以上的陸地表面受到荒漠化的影響,荒漠化主要集中在干旱、半干旱地區。

造成荒漠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氣候等自然原因,如全球變暖;北半球日益嚴重的干旱半干旱化趨勢等。但是人類活動,如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破壞森林植被等,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地球上的荒漠化地區,大都是人類最貧困的地區。由于環境惡劣,并且缺乏資金和其他資源,貧困地區的人口被迫加劇開發原已超負荷的土地,如無限制放牧、砍伐森林、過度開墾等來維系生存,從而不斷加大土地的負載,形成荒漠化與貧困化的惡性循環。據了解,全球每年有上百萬的人,被迫因為荒漠化而走上命運難卜的遷徙之路。我國荒漠化面積大;分布廣、類型多;目前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超過262.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27.3%,其中沙化土地面積為168.9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西北、華北、東北13個省區市。

荒漠化及其引發的土地沙化被稱為“地球潰瘍癥”,危害表現在許多方面,已成為嚴重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環境問題。據統計,我國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40億元,相當于1996年西北五省區財政收入總和的3倍,平均每天損失近1.5億元。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共有1000萬公頃的耕地不同程度地沙化,造成糧食損失每年高達30多億公斤。在風沙危害嚴重的地區,許多農田因風沙毀種,糧食產量長期低而不穩,群眾形象地稱為“種一坡,拉一車,打一籮,蒸一鍋”。在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旗,30年間流沙壓埋房屋2200多間,近700戶村民被迫遷移他鄉。【解析】(1)巖石容易風化侵蝕,成為沙漠形成的物質來源;易發沙塵暴;沿河地帶易產生水土流失。

(2)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離黃河近,引水灌溉方便。

(3)甘草種植;促進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當地經濟(制藥業;農牧業、旅游業)的發展;帶動就業,消除貧困;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4)風能;太陽能11、略

【分析】【分析】

本題考查我國能源利用情況。

【詳解】

(1)根據圖中我國主要能源的生產量和消費量百分比;可以得出我國能源消耗仍以煤炭為主,而目前世界能源的消費構成中則以石油為主。

(2)從圖中可以看出1993年后;我國四種主要能源中,生產量滯后于消費量的是石油,而生產量大于消費量的是煤炭。

(3)從圖中可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四種主要能源中水能開發利用持續增長最明顯。依據我國自然地理概況,我國水資源主要分布在河網密布的西南地區,那里降水豐富,河流眾多,且徑流量大,落差很大。

(4)從圖中我國單位產值消耗能源量的變化;可以看出我國能源利用率太低,單位產值能耗很高。

(5)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能源利用率呈逐漸上升,解決能源利用問題的主要措施應該是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時大力開發新能源。【解析】(1)我國以煤炭為主;世界以石油為主。

(2)石油煤炭。

(3)水能西南降水豐富;河流徑流量大,落差大。

(4)利用率低(或單位產值能耗高)

(5)上升提高能源刺用率大力開發新能源12、略

【分析】【分析】

本題考查海岸帶的開發與保護,海洋空間資源的開發。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同時考查學生的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和人地協調觀的核心素養。

【詳解】

讀表中數據,港口碼頭(建筑岸線)長度在增長趨勢,基巖岸線和砂質岸線長度在減少的趨勢,人工岸線長度增加;自然岸線長度減少;岸線總長度增加。由材料“海岸帶是陸地向海洋延伸的過渡地帶,是人類活動頻繁的區域。海岸線分為自然岸線和人工岸線”可知,形成原因是人類活動比如填海造陸,建設人工島等使人工岸線增加;人類通過港口碼頭建設和建筑岸線等活動改造了自然岸線,使自然岸線減少;人工岸線增長量遠大于自然岸線減少量,使大陸海岸線總長度增加。

【點睛】【解析】變化趨勢:人工岸線長度增加;自然岸線長度減少;岸線總長度增加。

原因:人類活動使人工岸線增加;人類活動改造了自然岸線;人工岸線增長量遠大于自然岸線減少量。13、略

【分析】【分析】

本大題以白城市“以稻治堿”;向海濕地和明太魚加工基地為材料設置試題;設置三道小題,涉及國家糧食安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濕地的開發與保護等知識點,考查學生應用地理基本知識分析圖文材料的能力,培養地理實踐力、綜合思維等核心素養。

【詳解】

(1)材料中“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的專家們就探索和實踐“以稻治堿”的土壤治理模式”可以說明該模式投入了大量科技;人才;利于提高農業科技水平;鹽堿地的治理可以改善耕地質量,并增加耕地面積,從而提高糧食生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2)材料中“經水利部門協調;上游水庫對向海濕地多次實施應急補水”可知補充濕地水源,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可以擴大濕地面積,鳥類的棲息地增加;濕地物種變得豐富,可為鳥類提供豐富的食物,利于鳥類生存繁衍。

(3)向海濕地泥炭形成的有利條件是草原植被茂盛,為泥炭形成提供物質保障,原料豐富;當地緯度高,氣溫較低,微生物活動弱,泥炭分解不完全;當地有地下凍土阻隔,地表徑流難以下滲,地表積水多;三江平原地勢低平,排水不暢,且河流多凌汛,形成缺氧潮濕環境;三江平原湖沼廣布,泥炭出露少,分解少等。【解析】(1)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提高耕地質量;增加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

(2)引入水源;使濕地面積增加,棲息地面積擴大;鳥類的食物增加,生態環境改善,使鳥類數量增加。

(3)針葉林和草原等植被茂盛,為泥炭形成提供物質保障;氣溫較低,微生物活動弱,泥炭分解不完全;地下凍土阻隔,地表徑流難以下滲;地勢低平,排水不暢,且河流多凌汛,形成缺氧潮濕環境;湖沼廣布,泥炭出露少,分解少等14、略

【分析】【分析】

本題以以色列海水淡化為材料;涉及資源開發條件評價;區域可持續發展以及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識調用分析能力,體現了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以及地理實踐力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詳解】

(1)根據材料信息“興建以地中海豐富的天然氣為能源的發電廠”可知;該地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以色列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資金充足;根據材料信息“由進口煤炭發電支撐,成本較高”可知,利用天然氣發電的市場較大;政府政策給予大力的支持。

注意事項:開發天然氣是在海洋中進行;應盡量避免因海上作業不當導致的漏油;漏液等現象;應避免廢棄物處理不當,導致的廢棄物污染等,減少對海洋環境的污染;該地區國際爭端較多,盡量避免在國際爭端區施工作業。

(2)若同意;則分析海水淡化的必要性和好處。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該地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降水較少,水資源短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口的增多,導致淡水的需求量增加,進一步加劇了淡水的供應不足;以色列位于沿海地區,可用于淡化的海水資源豐富;沿海地區地勢平坦利于建廠;增建更多的海水淡化廠能夠增加淡水資源的供應,滿足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用水需求,能夠緩解區域水資源短缺狀況;可以借助原有的淡水輸送管道,減少重新修建淡水供應管道的成本;該地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能夠提供充足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建設海水淡化工廠,能夠為太巴列湖提供較大的生態補給水源,有利于緩解該區域的生態退化,促進生態修復;增建海水淡化廠還可以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促進當地居民就業,提高當地居民經濟收入等。

若不贊同;則分析海水淡化帶來的不利影響。海水淡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高濃度鹵水,如果直接排入海洋,會導致海洋生態系統受到影響,對地中海的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影響;海水淡化對于能源的需求量較大,增建海水淡化廠,會加劇能源消耗量;重復建設會加大資金的浪費,可通過投入更少的資金改善原有的海水淡化廠,提高淡化效率等。

(3)以色列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的方向主要有:填海造陸,增加土地面積;建設海上工廠、城市等;建設海上道路設施;建設人工島,開發旅游度假村;發展海洋牧場,增加海洋生產能力;建設海上鉆井和天然氣平臺,開發海洋礦產資源;加大海底資源的開發和探測力度;建設海底危化品儲存場所;治理海洋污染,修復海洋生態環境等。【解析】(1)優勢:儲量豐富;市場需求量大;政策扶持;資金充足;注意事項:避免海中作業不當;造成漏油及廢棄物處理不當,污染海洋環境;避免國際爭端。

(2)同意:以色列大部分位于熱帶沙漠氣候區,淡水資源短缺;隨著經濟的發展,淡水供給缺口將進一步擴大;位于沿海地區,便于建廠;海水儲量巨大,可持續轉化淡水;可以緩解區域用水困難,滿足居民生活和生產用水需要;與城市管網相連,減少傳統供水設施占用土地;建設海水淡化廠資金充足;太巴列湖水位下降迅速,增加海水淡化廠有利于加快太巴列湖生態修復速度;新的海水淡化廠的修建還可以擴大就業,促進經濟進一步發展。

不同意:會造成大量高濃度海水排入地中海;改變海洋生態系統平衡;海水淡化不徹底還會酸腐供水管道;海水淡化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更多的海水淡化廠的修建,對地中海的生態環境造成重大的破壞;重復建設會加大資金的投入,造成浪費,可以通過投入相對少的資金,加大已有海水淡化廠的淡水產出量,進而滿足生產生活需求。

(3)填海造陸;建海上城市、工廠;建造人工島;建跨海橋隧;建海上機場;建旅游度假村:提升港口運輸及輻射能力;發展海洋牧場;建造海上天然氣鉆井平臺;海洋生態修復與保護;治理近海污染;預防海洋災害;建海底天然氣儲備庫;海底傾廢和儲存場所;加大海底礦產資源的勘探和開采力度。15、略

【分析】【分析】

本題以海南省的五大功能區及礦產資源分布為材料;設置四個小題,考查學生對影響工業區位因素;生態保護的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詳解】

(1)海南島東部和南部功能區發展觀光;休閑,度假旅游業的資源條件,說明海南島有山;水、生物資源等,根據材料“南部和東部功能區定位為熱帶濱海旅游度假功能區;”說明,從海水角度:海南島四面環海,海水清澈,風景優美,海灘廣布;可以發展海濱浴場,為游客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靠近海洋,海洋比熱容大,夏季涼爽,冬季溫和,適合發展度假;從生物資源角度:有沿海防護林,海岸種植紅樹林、有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豐富;珍稀海洋生物眾多,適合游客觀賞;有獨特的民俗風情。

(2)可以從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原料;地價、燃料、交通、科技、市場、環境等分析;根據圖中信息,西部石油、煤炭資源豐富;靠近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