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2024)九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1頁
2025年人教版(2024)九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2頁
2025年人教版(2024)九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3頁
2025年人教版(2024)九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4頁
2025年人教版(2024)九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人教版(2024)九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969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他是一位反封建的斗士,他在作品中憤怒地寫道:“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這部作品是()A.《文學改良芻議》B.《狂人日記》C.《阿Q正傳》D.《孔乙己》2、二十世紀30年代以后,日本人曾大量移民中國東北,與之有關的歷史事件是()A.西安事變B.七·七事變C.南京大屠殺D.九一八事變3、右圖是某同學整理的歷史知識提綱;該知識是()

A.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B.北魏孝文帝改革C.戊戌變法D.日本明治維新4、“世間萬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這首詩寫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作者譚嗣同有感于國事而作.分析詩文,使作者感觸至深的是()A.《辛丑條約》簽訂B.鴉片洋貨的泛濫C.神圣疆土的割讓D.戊戌變法的失敗5、唐朝有一位詩人,被稱為“詩風壯浪縱恣,詩情一瀉千里,筆勢靈活矯健,充滿大膽夸張和奇特想象”。根據描述這位詩人應該是A.杜甫B.白居易C.杜牧D.李白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6、1990年,獲得獨立,標志著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徹底崩潰.7、在一次文物博覽會上;與會者參觀了鑄刻有甲骨文的西周毛公鼎和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

錯誤:____。

理由:____。8、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代表作《義勇軍進行曲》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斗志。

錯誤:____改正:____。9、東漢時,我國就對傳染病進行了系統的探究,張仲景寫了著名醫書《______》.故事“刮骨療毒”,展現了關羽的英雄氣概.倘若關羽遇到了華佗,用上華佗發明的麻醉藥劑______,痛苦定將大大減輕.10、下面是小華同學學習了日本歷史以后進行的總結;其中有五處錯誤,請指出并加以改正。

日本列島很早就有人居住;公元8世紀日本效仿中國隋唐制度進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原始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在進入近代以后,日本又學習西方進行了1861年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并很快又開始了對外侵略擴張。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參加了同盟國,是三個主要法西斯國家之一,給被侵略國家人民帶來了沉重災難。二戰后,在美國的扶植和自身的努力下,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到20世紀70年代初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一經濟強國。

(1)錯誤:____改正:____

(2)錯誤:____改正:____

(3)錯誤:____改正:____

(4)錯誤:____改正:____

(5)錯誤:____改正:____。11、閱讀以下材料判斷:

(新華社中原前線1947年8月28日電)劉伯承;鄧小平兩將軍所部反攻大軍;已經勝利到達大別山區。劉鄧大軍自橫渡黃河,殲滅蔣軍九個半旅以后,即按原定計劃,開始此一偉大的歷史壯舉。英勇南征。計于八月七日從魯西南鄆城、巨野間出發,排除前進途中一切困難,歷時二十一天,行程千余華里,橫跨隴海鐵路,涉越黃泛區域大軍所向蔣軍披靡沿途人民不堪蔣家暴政,一見解放大軍,莫不歡欣鼓舞,或申訴冤苦,或擔任向導,或搭橋撐船,予南征大軍以極大之鼓勵與幫助。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爭軍事文集》

以下表述是從上表信息得出的;請在括號內填對;違背了上表內容所表達的意思的,請在括號內填錯;是上表信息沒有涉及的,請在括號內填無。

(1)劉鄧大軍南征的直接目的是解放南京。(____)

(2)劉鄧大軍戰勝了蔣軍的阻撓和自然的障礙,勝利完成了南征壯舉。(____)

(3)解放大軍的南征得到了廣大人民的熱烈歡迎和大力支持。(____)

(4)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的戰略決戰取得決定性勝利。(____)

(5)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標志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結束。(____)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2、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中涌現的“黨的好干部”是焦裕祿。____(判斷對錯)13、清代著作《天工開物》,外國學者稱之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A.正確B.錯誤14、隋朝在中華帝國的正午時分高調登場,卻匆忙謝幕,在中國歷史上書寫了一段宛如曇花般脆弱短暫的璀璨輝煌說明了隋帝國的特征是短暫與輝煌.____(判斷對錯).15、1787年憲法使美國在政治體制上從一個松散的聯邦,過渡為邦聯制國家.____.16、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最終被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竊取了。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列舉題(共4題,共12分)17、舉出英國在印度進行殖民侵略的代表人物和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女英雄。18、舉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期間的兩次重要國際會議的名稱。19、(4分)一般說來,古代世界人類文明的交流大多以兩種基本方式展開,它們共同貫穿于人類歷史過程的始終,相互交織建構了不同文明的樂章。請回答:上文中提到的兩種基本方式是什么?請各舉一例說明。20、填圖:請填出圖中戰國七雄的名稱:

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F____,G____。評卷人得分五、其他(共5題,共20分)21、【題文】(9分)閱讀下列反映國際格局演變的相關材料;然后回答問題。

材料一。

巴黎和會“三巨頭”華盛頓會議。

材料二:“美國在世界上處于領導地位。凱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侖或其他任何一個偉大的領袖所擔負的責任;都不能同美國總統今天所擔負的責任相比擬。”

――1945年4月16日杜魯門總統的談話。

材料三:“世界新秩序有很多權力中心;每一個都獨立活動。美國僅僅是一個大國,還有可與美國匹敵的其他國家,如日本;歐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這樣,再過幾年還有中國,以及前蘇聯中的某些國家。”――1993年亨利·基辛格的談話。

請回答:

(1)通過材料一中兩次會議的召開;形成了怎樣的國際關系格局?(2分)

(2)材料二中拿破侖被稱為“偉大的領袖”;請結合所學知識舉一例說明。(2分)杜魯門的這段談話表明了美國有何企圖?(2分)

(3)根據材料三說明當今世界格局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1分)請簡述中國在當前世界格局中所處的地位。(2分)22、【題文】請仔細閱讀下列圖片;回答問題:計6分。

⑴寫出以上圖片中圖B;圖C各自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名稱以及共同作用。(3分)

⑵簡要敘述圖A中為解放農奴采取的措施。(任寫一點即可)(1分)

⑶圖B中日本使團訪問歐美國家的目的是什么?(1分)

⑷圖C中審閱的文件在當時有什么影響?(1分)23、【題文】近代以來;重視法制建設成為世界歷史發展的重要潮流,以下幾段文字選自近代幾部法令,閱讀后請回答問題:

材料一: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廢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執行;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征稅;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在和平時期維持常備軍;議會必須定期召開;議員的選舉不受國王的干涉。

材料二:人們生來是自由的;在權利上是平等的;自由;平等、安全、反抗壓迫是天賦的權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財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材料三:“我們以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義和權力;謹莊嚴宣告:這些聯合殖民地從此成為而且名正言順應當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它們解除對于英王的一切隸屬關系。而且它們與大不列顛王國之間的一切政治聯系也應從此完全廢止。”

材料四:憲法規定:這個國家是一個聯邦國家;實行總統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

材料五:這部法令是法國的;第一編是人法,第二編是物法,第三編是關于取得所有權的各種方法。這部法令是資產階級的第一部民法典,它對后來很多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產生了很大影響。很多國家在制定本國的民法典時是以這部法典為藍本或是作參考。

請回答:

⑴材料一這個法令使該國確立了什么政治體制?實行這一體制的國家在今天的世界上仍有很多;請你再舉出一個例子。(2分)

⑵材料二文獻出自哪國法令?為什么說它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2分)

⑶材料三中“這些殖民地”指什么?(1分)

⑷材料四“憲法”是指什么?材料五誰統治法國時期制定的?(2分)

⑸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以上五則法令有何共同之處?(1分)24、【題文】近代以來;資產階級民主思想不斷傳播,使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近代最早的資產階級思想解放潮流是什么?(2分)首先在哪一國家興起?(2分〕

(2)17一18世紀歐洲出現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是什么?(2分)在這一運動影響下,18世紀后半期發生了哪兩次資產階級革命?(4分)25、【題文】閱讀下列相關圖片;回答問題:

(1)圖1中“引領時代”的歷史人物是誰?(1分)他“引領時代”的發明是什么?(1分)

(2)圖2中“汽車之父”贊譽的是哪位歷史人物?他在交通工具動力方面的發明是什么?(2分)

(3)圖3中“網絡長椅”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2分)評卷人得分六、簡答題(共2題,共10分)26、中國的改革開放最早從農村開始;但農村改革的歷程卻并不是一帆風順,從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承包經營一直到目前的稅費改革.不管是哪次改革,既有其成功的經驗,也有其不足的教訓,對這些經驗和教訓進行總結和歸納,對于促進我們以后的整個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結合所學知識完成相關問題:

材料一仔細閱讀下列反映農村變化的兩幅圖片:

(1)分別寫出圖一;圖二農村改革的完成時間.

材料二1958年10月28日;山東范縣縣委書記作報告:“人人進入新樂園,吃喝穿用不要錢,雞鴨魚肉味道鮮,頓頓可吃四個盤人人都說天堂好,天堂不如新樂園!”

--中國律師網。

(2)材料二中農民向往的“新樂園”指的是哪一特定歷史時期?簡要分析它出現的原因和產生的影響.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3)材料三反映的這種經濟體制出現的歷史背景是什么?對我國農村經濟建設產生了什么影響?

材料四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1年中央財政對“三農”的實際投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比上年增加1839億元.農業全面豐收,糧食總產量實現了歷史罕中的“八連增”,連續5年超萬億斤,標志著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躍上新臺階.

(4)根據材料和你所了解的知識;列舉出近階段國家重視“三農”的重要舉措.要求至少答出兩點.

(5)從本題的探究我們可以得到什么樣的啟示?“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時期,請你為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一點切實可行的建議.27、材料分析題。

材料一:“109年(1840-1949)滄桑巨變;換了人間。北京天安門,曾在1900年見證了西方列強的野蠻;在1919年見證了中國人民的覺醒;1949年的秋天,它終于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共和國。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一代代中華兒女前赴后繼,在這崢嶸百年中經歷無數的艱難坎坷。他們的業績將永遠載入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史冊。”

--《復興之路》解說詞。

材料二:這九十年;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

這九十年;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領導我們創造性地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發展,實現了中國社會變革和歷史進步的巨大飛躍

--新華社社論。

材料三:在20世紀70年代末;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的時候,中國開始改革開放;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速度大大加快,中國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21世紀初,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中國入世全面融入經濟全球化潮流。在這三十年的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中國踩著歷史節奏,每一步都沒有落空。

請回答:

(1)結合材料一;回答“109年滄桑巨變”其開始和結束的標志各是什么?“1900年見證了西方列強的野蠻”和“1919年見證了中國人民的覺醒”的歷史事件分別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出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意義。

(3)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90年;是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90年。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經歷了艱難的探索,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兩次飛躍指的是什么?

(4)當今中國正朝著世界政治經濟大國邁進,即將邁上一個新臺階。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中國要邁上新臺階需要采取怎樣的對策?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B【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解析】【解答】根據材料“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可知,這是魯迅的《狂人日記》的內容.

故選B.2、D【分析】【解析】試題分析: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并嫁禍于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突然向駐守在沈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由于東北軍執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當晚日軍便攻占北大營,次日占領整個沈陽城。日軍繼續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28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父老成了亡國奴。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故選D項。考點:本題考查九一八事變。【解析】【答案】D3、D【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治維新的知識點.【解析】【解答】日本明治維新在政治上;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在經濟上,殖產興業,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在社會生活上,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故選D.4、C【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的相關知識點.【解析】【解答】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甲午中日戰爭的認識.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1895年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1896年《馬關條約》已簽訂.

故選C.5、D【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李白有關知識的準確識記。唐朝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期。生活在盛唐的李白;性格豪放。李白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由此分析,根據描述這位詩人應該是李白。故選D。

【解析】【答案】D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6、略

【分析】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的是歷史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二戰以后,如火如茶的民族解放運動席卷整個非洲大陸。到了七八十年代,非洲的民族獨立運動深入發展,1990年3月納米比亞的獨立,標志著非洲民族獨立浪潮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徹底崩潰。考點:人教版新課標九年級下冊·亞非拉國家的獨立和振興·非洲民族獨立運動浪潮【解析】【答案】納米比亞7、鑄刻有甲骨文的西周毛公鼎甲骨文是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關知識.【解析】【解答】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商朝甲骨文是我國發現最早的比較成熟的漢字,它已經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刻在西周毛公鼎等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

故答案為:

錯誤:鑄刻有甲骨文的西周毛公鼎.理由:甲骨文是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8、冼星海聶耳【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義勇軍進行曲.【解析】【解答】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華民族處在危亡關頭,聶耳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其卓越的音樂才能,創作了大量振奮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其《義勇軍進行曲》,極大地激發了中華民族的抗戰意志.

故答案為:

錯誤:冼星海;改正:聶耳.9、略

【分析】本題考查張仲景和華佗的相關漢字是。張仲景和華佗都生活在東漢末年;是我國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寫成《傷寒雜病論》一書,后世尊稱他為“醫圣”;華佗擅長外科手術,還制成麻醉藥劑麻沸散,大大減輕了病人的痛苦。故填:傷寒雜病論;麻沸散。

【解析】傷寒雜病論;麻沸散10、8世紀7世紀原始社會奴隸社會1861年改革明治維新同盟國軸心國集團資本主義世界第一資本主義世界第二【分析】【分析】(1)本題考查了日本大化改新的時間.

(2)本題考查了日本大化改新的影響.

(3)本題考查了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史實.

(4)本題考查了日本加入法西斯集團的史實.

(5)本題考查了二戰后日本經濟的發展.【解析】【解答】(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六七世紀的日本非常混亂,當時日本仍然處于奴隸制社會,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進行大化改新.

(2)大化改新參照中國隋唐制度;進行改革,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標志.

(3)日本明治維新;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使日本迅速崛起,擺脫了民族危機,并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4)20世紀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互相勾結起來,結成了侵略性的軍事政治集團--“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又稱軸心國集團,它的形成是對世界和平的嚴重威脅.

(5)二戰后;日本利用良好的國際國內環境,大力發展經濟,到了1968年,日本的經濟總量超過了西德,成為了資本主義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

故答案為:

(1)錯誤:8世紀;改正:7世紀.

(2)錯誤:原始社會;改正:奴隸社會.

(3)錯誤:1861年改革;改正:明治維新.

(4)錯誤:同盟國;改正:軸心國集團.

(5)錯誤:資本主義世界第一;改正:資本主義世界第二.11、錯對對無錯【分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目的。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在山東西南地區強渡黃河,向國民黨統治區發動大規模進攻,向大別山進軍,揭開全國性大進攻的序幕。其目的在于開辟敵后戰場,對國民黨軍隊行成震懾,為戰略反攻做準備。故本題錯誤。

(2)本題主要考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時的勝利進軍。劉鄧大軍勝利突破黃河天險;攻克鄆城;羊山集等地,共殲敵9個半旅,打開挺進大別山的道路。8月7日,劉鄧大軍從魯西南的金鄉至荷澤以南一線向南推進,越過隴海路,接著陸續跨過渦河、黃泛區、穎河、沙河,渡過淮河,到達大別山地區。故本題正確。

(3)本題主要考查人民群眾對解放戰爭的支持。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過程中;“沿途人民不堪蔣家暴政,一見解放大軍,莫不歡欣鼓舞,或申訴冤苦,或擔任向導,或搭橋撐船,予南征大軍以極大之鼓勵與幫助。”可見人民群眾對國民黨的痛恨,對解放軍的支持。挺進大別山后,劉鄧大軍建立30多個縣的人民政權,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故本題正確。

(4)本題主要考查戰略決戰的勝利。人民解放軍經過兩年的英勇奮戰;消滅了國民黨軍隊兩百多萬,國民黨軍主力收縮到沈陽;北平、徐州等戰略要地周圍,主力決戰的時機已經成就。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人民解放軍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中,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從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本題內容材料中未涉及,故畫圈。

(5)本題主要考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意義。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嚴重地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才標志著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之后,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故本題錯誤。

【點評】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內戰烽火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2、√【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黨的好干部”--焦裕祿.【解析】【解答】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焦裕祿在任中共河南省蘭考縣縣委書記時,蘭考縣遭受內澇;風沙、鹽堿三害,糧食產量降到歷史最低水平.他帶領全縣干部和群眾,同自然災害進行頑強斗爭,使蘭考貧困面貌大為改觀,他身患癌癥,仍然堅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稱頌他是“黨的好干部”.

故答案為:

√.13、×【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天工開物》的相關知識。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學家宋應星,深入到工農業生產現場,進行調查和探索,寫了一部《天工開物》,這部書后來被譯成多種外文,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表述錯誤,故選B。

【解析】B14、√【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隋朝滅亡的史實的識記.【解析】【解答】隋文帝時;政治清明,經濟繁榮,他的年號是開皇,史稱“開皇之治”;后期隋煬帝的暴虐無道,終于導致隋末農民大起義,618年隋朝滅亡,時間短暫,所以說隋帝國的特征是短暫與輝煌.

故答案為:

√.15、×【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美國1787年憲法的知識點.【解析】【解答】1787年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規定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1787年憲法標志著美國確立了三權分立的資本主義政治體制,使美國在政治體制上從獨立后松散的邦聯,過渡為聯邦制國家.

故答案為:

×.16、√【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結果.【解析】【解答】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失敗了,革命果實被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竊取,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

故答案為:√.四、列舉題(共4題,共12分)17、克萊武章西女王。

【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近代殖民地人民的抗爭的準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克萊武是英國在印度進行大肆掠奪和野蠻擴張的代表,章西女王是1857~1859年印度民。

族起義中的杰出女英雄;她領導起義軍英勇抗擊進犯的英國軍隊,章西失陷后,她率軍轉戰。

外地;誓死不屈,最后壯烈犧牲。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近代殖民地人民的抗爭的準確識記。18、華盛頓會議雅爾塔會議。

【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二戰期間的重要國際會議的知識。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了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德國敗局一定之時,為了解決戰后的重大問題,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首腦在雅爾塔舉行會議。【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二戰期間的重要國際會議的知識。19、略

【分析】本題主要考察古代世界文明交流與傳播的方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代世界東西方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發生,通過商人、使節、游歷者、文人學者的來往,各地文明發生了直接或者間接的傳播與交流,馬可波羅便是其中的代表,但和平交往并非是文明交流的唯一方式,在古代,戰爭和征服在帶來災難和痛苦的同時,也常常不自覺地充當了文明傳播與交流的工具,希波戰爭、亞歷山大東征、羅馬征服地中海以及蒙古西征,這一次次重大戰爭,導致不同區域間聯系的加強,出現了經濟、文化的大交流和大融合。所以古代文明交流傳播的方式主要是戰爭和和平交往兩種方式,在這里重點認識戰爭的兩面性。【解析】暴力沖撞,和平交流。(2分)暴力沖撞:希波戰爭,亞歷山大東征;和平交流:馬克波羅來華,阿拉伯數字的傳播。(2分)20、燕齊楚秦趙魏韓【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戰國七雄的史實.【解析】【解答】結合所學可知;戰國七雄中,最北面的是燕國,最南面的是楚國,最西面的是秦國,最東面的是齊國,中間是晉國分裂出北至南依次是趙國;魏國、韓國.

故答案為:

A燕,B齊,C楚,D秦,E趙,F魏,G韓.五、其他(共5題,共20分)21、略

【分析】【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世界國際格局的演變。材料一中兩次會議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的召開,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材料二中拿破侖被稱為“偉大的領袖”的原因:拿破侖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頒布了《法典》,樹立了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杜魯門的這段談話表明了美國稱霸世界的企圖。材料三說明當今世界格局呈現出多極化趨勢,中國在當前世界格局中所處的地位:處于“一超多強中”的“一強”。【解析】【答案】(1)凡爾賽——華盛頓體系(2分)

(2)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頒布了《法典》(任一點2分);稱霸世界(2分)

(3)多極化趨勢(1分);“一超多強中”的“一強”(2分)22、略

【分析】【解析】(1)根據圖片分析可以知道B是日本明治維新,C是美國南北戰爭,二者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2)本題寫出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內容即可,難度不大。(3)本題考查日本明治維新中的出使外國的目的是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發展近代工業。(4)美國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調動了黑人參軍的積極性,使戰爭形勢開始有利北方。本題考查學生基礎知識。【解析】【答案】計6分。

⑴B.日本明治維新C.美國南北戰爭(或美國內戰)(2分)

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1分)

⑵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1分,答對一項即可得分。)

⑶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發展近代工業。(1分)

⑷廣大黑人歡慶解放,踴躍報名參軍,北方軍隊因此獲得雄厚的兵源,戰爭形勢開始有利于北方。(1分)23、略

【分析】【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世界民主法制建設的史實。材料一的內容出自英國《權利法案》,該法令的頒布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在今天的世界上仍有很多,如日本、西班牙、瑞典、丹麥等國。材料二文獻出自法國的《人權宣言》,之所以說它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是因為它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體現了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思想。材料三出自《獨立宣言》,“這些殖民地”指北美13個殖民地。材料四“憲法”是指美國1787年憲法,該憲法確立了美國的聯邦總統制。材料五是指《民法典》,它是拿破侖統治法國時期制定的。以上五則法令的共同之處: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法令或者維護資產階級利益。【解析】【答案】計8分。

⑴君主立憲制(1分)日本;西班牙、瑞典、丹麥等國(答對其中一個即可得1分)

⑵法國(1分)因為它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體現了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思想。(1分)

⑶北美13個殖民地(1分)

⑷美國1787年憲法(1分)拿破侖(1分)

⑸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法令或者維護資產階級利益。(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24、略

【分析】【解析】(1)根據所學,最早的資產階級思想解放潮流是14世紀的文藝運動,首先在意大利興起。(2)第二次是啟蒙運動,在此指導下,18世紀后半期發生的是1775年爆發的美國獨立戰爭,和1789年法國大革命。此題難度不大。【解析】【答案】(l)文藝復興運動。(2分)意大利。(2分)

(2)啟蒙運動。(2分)____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4分)25、略

【分析】【解析】(1)根據圖片1可以知道是瓦特,他的發明是改良蒸汽機;(2)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發明汽車的是卡爾·本茨,其動力發明是內燃機。(3)和網絡有關的發明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本題難度不大。【解析】【答案】(1)瓦特(1分)改良蒸汽機(1分)(2)卡爾·本茨內燃機(2分)(3)第三次科技革命(2分)六、簡答題(共2題,共10分)26、略

【分析】【分析】(1)考查了農業合作化運動和土地改革運動的相關內容.

(2)考查了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內容.

(3)考查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關知識點.

(4)考查了近階段國家重視“三農”的重要舉措.

(5)考查了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建議.【解析】【解答】(1)圖一;圖二分別反映的是農業合作化運動和土地改革運動;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即指農業合作化運動.在人民民主專政條件下,通過合作化道路,把小農經濟逐步改造成為社會主義集體經濟,是中國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土地改革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徹底鏟除封建剝削制度的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一項基本任務.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就提出了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領導了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新中國成立前,占全國面積約三分之一的東北、華北等老解放區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完成的時間分別是1956年、1952年.

(2)材料二中農民向往的“新樂園”指的是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出現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原因:社會主義總路線提出,全國掀起“大躍進”高潮,“左”的錯誤的出現或寫出具體錯誤.影響:破壞了農村生產力,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困難.

(3)材料三反映的這種經濟體制出現的歷史背景是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國內社會動蕩,生產力始終沒有得到恢復.由于文革時期的土地制度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影響: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使農民逐步富裕起來.

(4)近階段國家重視“三農”的重要舉措:取消農業稅;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增加糧食補貼,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政策,在農村實行社保醫保,家電下鄉等等.

(5)從本題的探究我們可以得到的啟示:農業是國家之根本;所以黨和政府非常重視農業;農業政策的制訂一定要適合本國國情,要尊重客觀規律;要以發展農業生產,維護農民利益為出發點,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等等.為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一點切實可行的建議:大力普及農村業務教育,提高人口素質;發展綠色農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依靠科技進步發展現代農業;國家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等.

故答案為:

(1)1956年;1952年.

(2)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原因:社會主義總路線提出;全國掀起“大躍進”高潮,“左”的錯誤的出現或寫出具體錯誤.影響:破壞了農村生產力,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困難.

(3)歷史背景: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國內社會動蕩,生產力始終沒有得到恢復.由于文革時期的土地制度嚴重影響農業生產.

影響: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使農民逐步富裕起來.

(4)取消農業稅;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增加糧食補貼,重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