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 隔藥餅灸》_第1頁
《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 隔藥餅灸》_第2頁
《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 隔藥餅灸》_第3頁
《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 隔藥餅灸》_第4頁
《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 隔藥餅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ZY/TSATCM6-2015-BZ33

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隔藥餅灸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常用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隔藥餅灸的術語、定義、操作步驟與要求、操作方法、注意事

項和禁忌。

本標準適用于常用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隔藥餅灸的選擇和操作。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21709針灸技術操作規范

GB/T12346腧穴名稱與定位

3術語和定義

3.1調和劑

能將藥粉調和成有一定粘度以形成適當的形態和體積的物質。

3.2藥餅

中藥材加工后制成的餅狀物。

3.3隔藥餅灸

在艾絨制成的艾炷與穴位之間墊隔相應規格的中藥餅后施灸的一種治療方法。

注:改寫GB/T21709.5-2008,術語和定義3.1。

4操作方法

4.1施術前準備

4.1.1藥餅制作

4.1.1.1藥材

根據病癥,按配方選取中藥材,檢查藥材有無變質、霉變、潮濕等。

注:常用藥餅配方參見附錄C。

4.1.1.2藥粉制作

根據疾病或體質證型,選取配方,將配方藥材打粉,過100目篩,藥粉瓶裝或袋裝密封備用(注意藥粉的儲

存,以防變質)。

4.1.1.3藥餅制作

臨床使用前檢查藥粉有無變質、霉變等,取適量藥粉,按比例加入調和劑調和,手工或采用特制模具制成

藥餅。推薦使用調和劑為黃酒。制成大小、形狀、平整度等合適的藥餅,隔藥餅灸藥物調制過程中調制溶液與

01

ZY/TSATCM6-2015-BZ33

藥物以適當的比例調和,藥粉/黃酒1/1~1.5(g/ml)(中藥配方及溶劑的不同,藥粉與溶液比例稍有差異)。

4.1.1.4藥餅規格

藥餅直徑(cm):小2.5-3.0,中3.1-3.5,大3.6-4.0。

藥餅厚度(cm):0.7-0.9(溫度較易滲透且不易灼傷皮膚)。

注:藥餅要求新鮮配制,現制現用;每只藥餅使用一次。

4.1.2艾炷制備

4.1.2.1灸材選擇

選擇合適的艾絨,檢查艾絨有無霉變、潮濕,并適當處理成大小、形狀等合適的艾炷。

4.1.2.2艾炷制作

制作時,取艾絨適量置于左手掌心,抵住掌心,用右手拇、示、中及無名指捏實艾絨,即形成圓錐體艾炷,或

將艾絨放入規定規格的圓錐狀模具制成

4.1.2.3艾炷規格

艾炷底徑(cm):小2.0-2.5,中2.6-3.0,大3.1-3.5(與藥餅直徑相對應,約比藥餅直徑小0.5cm)。

艾柱高度(cm):小2.0-2.2,中2.3-2.5,大2.6-3。

艾柱重量(g):小0.7-1.1,中1.2-1.8,大1.9-2.5。

4.1.3輔助工具

打火機或火柴、線香等點火工具、治療盤、彎盤、鑷子、消毒棉簽、消毒棉球、消毒鑷子等輔助用具(具體根

據臨床操作需求準備)。

4.1.4穴位定位

穴位的定位應符合GB/T12346及GB/T13734的規定。

注:具體疾病選穴可根據臨床具體情況選取。

4.1.5體位選擇

根據艾灸的部位,選擇患者舒適、醫者便于操作的治療體位。

常用體位:仰臥位、側臥位、俯臥位、俯伏坐位、側伏坐位。

4.1.6環境

環境衛生要求應符合GB15982-2012醫院消毒衛生標準的規定,保持環境安靜,清潔衛生,避免污染,溫度

適宜。

4.1.7消毒

4.1.7.1部位消毒

施灸前應該對受術者施灸部位進行消毒,灸區消毒可用0.5%~1%碘伏的棉球在灸區部位由中心向外

做環行擦拭消毒。

4.1.7.2術者消毒

施術者雙手應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干凈,再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

4.2施術方式

將制作好備用的藥餅放在施灸部位,再把艾炷放在藥餅上,自艾炷頂端點燃艾炷。艾炷燃燒至施灸部位

皮膚潮紅,若受術者有灼痛感,將藥餅左右或上下移動。需刺激量輕者,在受術者有灼痛感時,即移去艾炷,或

更換另一艾炷續灸,直至灸足應灸的壯數。需刺激量重者,在受術者有灼痛感時,術者可隔藥餅灸稍許上提或

左右移動,待艾炷燃畢,再更換另一艾炷續灸,直至灸足應灸的壯數。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約為小號5-6分鐘,

02

ZY/TSATCM6-2015-BZ33

中號6-8分鐘,大號8-12分鐘(與艾炷重量、艾炷大小、艾炷制作松緊度和室內排煙設施等相關),燃燒結束到

患者溫熱感消失持續時間5-10min。艾炷燃燒結束到患者溫熱感消失后,結束本次操作。

4.3施術后處理

4.3.1施術后的正常反應

施灸后,施灸局部皮膚多有紅暈灼熱感,無需特殊處理,保持施灸部位潔凈,避免表皮潰瘍引發感染,灸感

多在灸后三小時內自行消失。

4.3.2施術的善后與處理

4.3.2.1若施灸過程中對表皮基底層以上的皮膚組織造成灼傷可發生水腫或水泡。如水泡直徑在1cm左右,

不需任何處理,待其自行吸收即可;如水泡較大,可用消毒針剪刺破或剪開泡皮放出水泡內容物,并剪去

泡皮,暴露被破壞的基底層,涂搽消炎膏藥以防止感染;若情況嚴重,請專科醫生協助處理。

4.3.2.2隔藥餅灸若傷及皮膚基底層,局部消炎抗感染處理;若傷及部位較深或情況嚴重,請外科醫生或燒

傷科醫生協助處理。

5注意事項

5.1熱證、陰虛發熱者辯證施灸。

5.2糖尿病患者、皮膚敏感者、皮膚感覺減退者慎用。

5.3注意受術者對溫熱刺激的接受程度,如感到燒灼,可將藥餅左右或上下移動,以防燙傷的發生。

5.4注意暈灸的發生。若發生暈灸后應立即停止施灸,使受術者頭低位平臥,注意保暖,輕者休息片刻,或

飲溫開水后即可恢復;重者可掐按人中、內關、足三里即可恢復;嚴重時按暈厥處理。

5.5受術者在精神緊張、大汗后、勞累后或饑餓時不適宜應用本療法。

6禁忌

6.1有精神疾患或者不能配合者。

6.2有猩紅熱、麻疹、丹毒、傳染性皮膚病患者等。

6.3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醉酒、大汗淋漓、情緒不穩者。

6.4艾草過敏者。

03

ZY/TSATCM6-2015-BZ33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隔藥餅灸治未病推薦方案

A1循證醫學推薦方案

A1.1預防心脾兩虛型慢性疲勞綜合征

操作方法:選取中脘、關元、氣海穴,將備好的大號藥餅放在施灸部位,再把對應規格的艾炷放在藥餅上,

自艾炷頂端點燃艾炷。艾炷燃燒至施灸部位皮膚潮紅,若受術者有灼痛感,將藥餅左右或上下移動,共灸3壯,

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為8-12分鐘。

療程:隔日1次,15次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2-3天。

『推薦』

推薦意見:隔藥餅灸預防心脾兩虛型慢性疲勞綜合征推薦以隔藥餅聯合背俞穴位埋線應用。

[GRADE1D]

解釋:本《規范》起草小組共納入現代相關文獻1篇[1]。古代文獻未見相關病種。現代文獻設計質量低。

經過專家意見共識,綜合利弊、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對本方案進行強推薦。

A1.2延緩衰老

操作方法:選取胸腹部穴位:膻中、中脘、神闕、關元穴或腰背部:大椎、脾俞、腎俞穴。將制作好的大號藥

餅放在施灸部位,再把對應規格的艾炷放在藥餅上,自艾炷頂端點燃艾炷。艾炷燃燒至施灸部位皮膚潮紅,若

受術者有灼痛感,將藥餅左右或上下移動,共灸3壯,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為8-12分鐘。

療程:隔日1次,前后兩組穴位交替使用,15次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2-3天。

『推薦』

推薦意見:隔藥餅灸延緩衰老推薦以任脈、督脈穴位、及背俞穴為主應用。[GRADE1D]

解釋:本《規范》起草小組共納入現代相關文獻5篇[2-6]。古代文獻未見相關病種。現代文獻設計質量低。

經過專家意見共識,綜合利弊、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對本方案進行強推薦。

A1.3預防哮喘發作

操作方法:選取雙側定喘、肺俞、膏肓。將制作好的中號藥餅放在施灸部位,再把對應規格的艾炷放在藥

餅上,自艾炷頂端點燃艾炷。艾炷燃燒至施灸部位皮膚潮紅,若受術者有灼痛感,將藥餅左右或上下移動,共

灸3壯,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為6-8分鐘。

療程:每年夏天初伏、中伏和末伏各1次,連續治療3年。

『推薦』

推薦意見:隔藥餅灸防治支氣管哮喘推薦遵循“冬病夏治”法應用隔藥餅灸。[GRADE1D]

解釋:本《規范》起草小組共納入現代相關文獻1篇[7]。古代文獻未見相關病種。現代文獻設計質量低。

經過專家意見共識,綜合利弊、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對本方案進行強推薦。

A1.4預防腸易激綜合征

04

ZY/TSATCM6-2015-BZ33

操作方法:選取雙側:天樞、上巨虛,將制作好的小號藥餅放在施灸部位,再把對應規格的艾炷放在藥餅

上,自艾炷頂端點燃艾炷。艾炷燃燒至施灸部位皮膚潮紅,若受術者有灼痛感,將藥餅左右或上下移動,共灸2

壯,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為5-6分鐘。

療程:隔日1次,10次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3天。

『推薦』

推薦意見:采用隔藥餅灸在緩解和消除慢性內臟痛方面具有良好的療效。

解釋:本《規范》起草小組共納入現代相關文獻1篇[8]。古代文獻未見相關病種。現代文獻設計質量比

較高。經過專家意見共識,綜合利弊、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對本方案進行強推薦。

A2專家共識推薦方案

A2.1預防哮喘發作

操作方法:取定喘、肺俞、心俞、膈俞,采用預防哮喘發作方,研末制成藥餅,將中號藥餅分別貼于上述穴

位,每次灸三壯,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為6-8分鐘。

療程:隔日1次,4周1個療程,療程間隔1周。

『推薦』

推薦意見:哮喘反復發作,采用此方法治療具有很好預防效果。[Delphi1IV]

解釋:經過專家意見共識,綜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對本方案進

行強推薦。

A2.2預防鼻炎發作

操作方法:取大椎、肺俞、膏肓,采用預防鼻炎發作方,研末制成藥餅,將中號藥餅分別貼于上述穴位,每次

灸三壯,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為6-8分鐘。

療程:每周2-3次,4周1個療程,療程間隔1周。

『推薦』

推薦意見:鼻炎患者在發作季節前可采用此方法預防鼻炎發作。[Delphi1IV]

解釋:經過專家意見共識,綜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對本方案進

行推薦。

A2.3預防感冒

操作方法:取大椎、風門、肺俞,采用預防感冒方,研末制成藥餅,將中號藥餅分別貼于上述穴位,每次灸三

壯,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為6-8分鐘。

療程:隔日1次,4周1個療程,療程間隔1周。

『推薦』

推薦意見:感冒反復發作,尤其是風寒型感冒,采用此方法治療具有很好預防效果。[Delphi1IV]

解釋:經過專家意見共識,綜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對本方案進

05

ZY/TSATCM6-2015-BZ33

行強推薦。

A2.4預防心血管疾病

操作方法:取至陽、內關、巨闕、隔俞,采用活血化瘀方,研末制成藥餅,將小號藥餅分別貼于上述穴位,每

次灸三壯。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為5-6分鐘。

療程:每日1次,3周1個療程,療程間隔1周。

『推薦』

推薦意見:本方法對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預防作用。[Delphi1IV]

解釋:經過專家意見共識,綜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對本方案進

行強推薦。

A2.5改善脾胃功能

操作方法:取中脘、神闕、天樞、關元、足三里,采用改善脾胃功能方,研末制成藥餅,將中號藥餅分別貼于

上述穴位,每次灸三壯,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為6-8分鐘。

療程:每周2-3次,4周1個療程,療程間隔1周。

『推薦』

推薦意見:脾胃功能虛弱者可采用本方法改善。[Delphi1IV]

解釋:經過專家意見共識,綜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對本方案進

行強推薦。

A2.6舉陽升陷

操作方法:取中脘、神闕、關元、氣海,采用預防胃下垂方,研末制成藥餅,將中號藥餅分別貼于上述穴位,

每次灸五壯。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為6-8分鐘。

療程:隔日1次,10次1個療程,療程間隔5天。

『推薦』

推薦意見:脾虛中氣下陷者可采用本方法預防胃下垂。[Delphi1IV]

解釋:經過專家意見共識,綜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對本方案進

行強推薦。

A2.7預防腸易激綜合癥發作

操作方法:取中脘、天樞、氣海、足三里、下巨虛,采用預防腸易激綜合征發作方,研末制成藥餅,將中號藥

餅分別貼于上述穴位,每次灸三壯。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為6-8分鐘。

療程:隔日1次,10次1個療程,療程間隔5天。

『推薦』

推薦意見:腸易激綜合征者可應用本方法預防發作。[Delphi1IV]

解釋:經過專家意見共識,綜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對本方案進

行強推薦。小號5-6分鐘,中號6-8分鐘,大號8-1分鐘。

A2.7預防高脂血癥

06

ZY/TSATCM6-2015-BZ33

操作方法:取心俞、肝俞、脾俞、巨闕、天樞、豐隆,采用預防高脂血癥方,研末制成藥餅,將小號藥餅分別貼

于上述穴位,每次灸三壯,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為5-6分鐘。

療程:每周2-3次,4周1個療程,療程間隔1周。

『推薦』

推薦意見:高脂血癥者可應用本方法預防。[Delphi2IV]

解釋:經過專家意見共識,綜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對本方案進

行強推薦。

A2.8延緩衰老

操作方法:取關元、足三里、腎俞等強壯穴,采用抗衰老方,研末制成藥餅,將小號藥餅分別貼于上述穴位,

每次灸艾炷三壯,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為5-6分鐘

療程:每周2-3次,4周1個療程,療程間隔1周。

『推薦』

推薦意見:此方法有較好養生保健作用,可延緩衰老。[Delphi2IV]

解釋:經過專家意見共識,綜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對本方案進

行推薦。

A2.9預防骨質疏松癥

操作方法:取大椎、大杼、脾俞、肝俞、腎俞、命門、關元等穴,采用預防骨質疏松方,研末制成藥餅,將中號

藥餅分別貼于上述穴位,每次灸艾炷三壯。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為6-8分鐘。

療程:隔日1次,10次1個療程,療程間隔5天。

『推薦』

推薦意見:此方法有較好的預防骨質疏松作用。[Delphi1IV]

解釋:經過專家意見共識,綜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對本方案進

行強推薦。

A2.10預防風寒濕痹復發

操作方法:取背部督脈腧穴,采用預防風寒濕痹發作方,研末制成藥餅,將大藥餅分別貼于上述穴位,每次

灸艾炷三壯,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為8-12分鐘。

療程:隔日1次,10次1個療程,療程間隔5天。

『推薦』

推薦意見:風寒濕痹反復發作應用此方法能較好的預防作用。[Delphi1IV]

解釋:經過專家意見共識,綜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對本方案進

行強推薦。

A2.11預防腰痛復發

操作方法:取腰部背腧穴及阿是穴,采用預防腰痛復發方,研末制成藥餅,將大號藥餅分別貼于上述穴位,

每次灸艾炷三壯,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為8-12分鐘。

07

ZY/TSATCM6-2015-BZ33

療程:每周2-3次,4周1個療程,療程間隔1周。

『推薦』

推薦意見:腰椎間盤突出者應用此方法能有效預防癥狀復發。[Delphi1IV]

解釋:經過專家意見共識,綜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對本方案進

行強推薦。

A2.12預防頸椎病復發

操作方法:取頸夾脊、大杼,采用預防頸椎病復發方,研末制成藥餅,將中號藥餅分別貼于上述穴位,每次

灸艾炷三壯,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為6-8分鐘。

療程:每周2-3次,4周1個療程,療程間隔1周。

『推薦』

推薦意見:頸椎病者可應用本方法預防發作。[Delphi1IV]

解釋:經過專家意見共識,綜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對本方案進

行強推薦。

A2.13預防上肢關節疼痛發作

操作方法:取上肢反復疼痛的阿是穴,采用預防上肢關節疼痛方,研末制成藥餅,將小號藥餅分別貼于上

述穴位,每次灸三壯。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為5-6分鐘。

療程:每周2-3次,4周1個療程,療程間隔1周。

『推薦』

推薦意見:上肢關節疼痛者應用此方法能有效預防發作。[Delphi1IV]

解釋:經過專家意見共識,綜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對本方案進

行強推薦。

A2.14預防足跟痛

操作方法:取足跟部阿是穴,采用預防足跟痛方,研末制成藥餅,將中號藥餅分別貼于上述穴位,每次灸三

壯,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為6-8分鐘。

療程:每周2-3次,4周1個療程,療程間隔1周。

『推薦』

推薦意見:足跟疼痛反復發作,采用此方法治療具有很好預防效果。[Delphi1IV]

解釋:經過專家意見共識,綜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對本方案進

行推薦。

A2.15預防原發性痛經發作

操作方法:取關元、中極、子宮、歸來、肝俞、腎俞等穴,采用預防原發性痛經發作方,研末制成藥餅,將中號

藥餅分別貼于上述穴位,每次灸三壯,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為6-8分鐘。

療程:隔日1次,10次1個療程,月經來潮前一周開始治療。

『推薦』

08

ZY/TSATCM6-2015-BZ33

推薦意見:原發性痛經患者,于月經前1周開始應用此方法,可預防痛經。[Delphi1IV]

解釋:經過專家意見共識,綜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對本方案進

行強推薦。

A2.16預防盆腔炎復發

操作方法:取關元、中極、脾俞、白環俞等穴,采用預防盆腔炎復發方,研末制成藥餅,將中號藥餅分別貼于

上述穴位,每次灸艾炷三壯,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為6-8分鐘

療程:每周2-3次,4周1個療程,療程間隔1周。

『推薦』

推薦意見:應用此方法能有效預防盆腔炎發作。[Delphi1IV]

解釋:經過專家意見共識,綜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對本方案進

行強推薦。

A2.17提高免疫力

操作方法:取肺俞、脾俞、腎俞,采用提高免疫力方,研末制成藥餅,將中號藥餅分別貼于上述穴位,每次灸

三壯,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為6-8分鐘。

療程:每周2-3次,4周1個療程,療程間隔1周。

『推薦』

推薦意見:免疫力低下者可應用此方法有效預防。[Delphi1IV]

解釋:經過專家意見共識,綜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對本方案進

行推薦。

A2.18預防貧血

操作方法:取膈俞、心俞、脾俞、腎俞等穴,采用預防貧血方,研末制成藥餅,將小號藥餅分別貼于上述穴

位,每次灸三壯,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為5-6分鐘。

療程:每周2-3次,4周1個療程,療程間隔1周。

『推薦』

推薦意見:貧血者可應用此方法有效預防。[Delphi2IV]

解釋:經過專家意見共識,綜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對本方案進

行強推薦。

A2.19改善慢性疲勞綜合癥

操作方法:取心俞、脾俞、肝俞、腎俞、足三里等穴,采用改善慢性疲勞綜合征方,研末制成藥餅,將小號藥

餅分別貼于上述穴位,每次灸艾炷三壯,一壯艾炷燃燒時間為5-6分鐘

療程:每周2-3次,4周1個療程,療程間隔1周。

『推薦』

推薦意見:慢性疲勞綜合癥者可采用本方法改善。[Delphi2IV]

解釋:經過專家意見共識,綜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對本方案進

行強推薦。

09

ZY/TSATCM6-2015-BZ33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不同體質人群隔藥餅灸操作

B1平和質

B1.1總體特征:陰陽氣血調和,以體態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等為主要特征。

B1.2形體特征:體形勻稱健壯。

B1.3常見表現:面色、膚色潤澤,頭發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鼻色明潤,嗅覺通利,唇色紅潤,不易疲

勞,精力充沛,耐受寒熱,睡眠良好,胃納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紅,苔薄白,脈和緩有力。

B1.4心理特征:性格隨和開朗。

B1.5發病傾向:平素患病較少。

B1.6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適應能力較強。

B1.7辨識方法:體質強壯,面色紅潤,精神良好,精力充沛。

B1.8藥物選擇:可選用功效相對溫和、平和的藥物,如:陳皮、山藥、白術、茯苓、生地黃、仲等。

B1.9隔藥餅灸操作:制作好所灸區域適合的藥餅、艾炷,置于灸區施灸。共灸2壯,每周灸1次,4周1個療

程,每個療程間隔1周。

B2陽虛質

B2.1總體特征: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征。

B2.2形體特征:肌肉松軟不實。

B2.3常見表現:平素畏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脈沉遲。

B2.4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靜、內向。

B2.5發病傾向:易患痰飲、腫脹、泄瀉等病;感邪易從寒化。

B2.6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風、寒、濕邪。

B2.7辨識方法:畏冷,手足發涼,喜熱飲食。

B2.8藥物選擇:可選補陽祛寒、溫養肝腎之品,如巴戟天、仙茅、肉蓯蓉、補骨脂、杜仲等。

B2.9隔藥餅灸操作:制作好所灸區域適合的藥餅、艾炷,置于灸區施灸。共灸3-4壯,每周灸3-4次,4周1

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1周。

B3陰虛質

B3.1總體特征:陰液虧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熱等虛熱表現為主要特征。

B3.2形體特征:體形偏瘦。

B3.3常見表現:手足心熱,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飲,大便干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B3.4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動,活潑。

B3.5發病傾向:易患虛勞、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從熱化。

B3.6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熱、燥邪。

B2.7辨識方法:手足心熱,口燥咽干,鼻干,皮膚干燥。喜冷飲,大便干燥

B3.8注意事項:不推薦使用隔藥餅灸操作。

B4氣虛質

B4.1總體特征:元氣不足,以疲乏、氣短、自汗等氣虛表現為主要特征。

10

ZY/TSATCM6-2015-BZ33

B4.2形體特征:肌肉松軟不實。

B4.3常見表現:平素語音低弱,氣短懶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脈弱。

B4.4心理特征:性格內向,不喜冒險。

B4.5發病傾向:易患感冒、內臟下垂等病;病后康復緩慢。

B4.6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耐受風、寒、暑、濕邪。

B4.7辨識方法:語音低弱,氣短懶言,易疲乏,易出汗,易感冒。

B4.8藥物選擇:可用甘溫補氣之品,如人參、山藥、黃芪等。

B4.9隔藥餅灸操作:制作好所灸區域適合的藥餅、艾炷,置于灸區施灸。共灸2-3壯,每周灸2-3次,4周1

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1周。

B5氣郁質

B5.1總體特征:氣機郁滯,以神情抑郁、憂慮脆弱等氣郁表現為主要特征。

B5.2形體特征:形體瘦者為多。

B5.3常見表現: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煩悶不樂,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B5.4心理特征:性格內向不穩定、敏感多慮。

B5.5發病傾向:易患臟躁、梅核氣、百合病及郁證等。

B5.6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不適應陰雨天氣。

B5.7辨識方法: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煩悶不樂,胸悶,噯氣,易失眠。

B5.8藥物選擇:可用行氣、理氣之品,如香附、烏藥、川楝子、小茴香、青皮、郁金等。

B5.9隔藥餅灸操作:制作好所灸區域適合的藥餅、艾炷,置于灸區施灸。共灸2-3壯,每周灸2-3次,4周1

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1周。

B6濕熱質

B6.1總體特征:濕熱內蘊,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黃膩等濕熱表現為主要特征。

B6.2形體特征:形體中等或偏瘦。

B6.3常見表現: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男性易陰

囊潮濕,女性易帶下增多,舌質偏紅,苔黃膩,脈滑數。

B6.4心理特征:容易心煩急躁。

B6.5發病傾向:易患瘡癤、黃疸、熱淋等病。

B6.6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夏末秋初濕熱氣候,濕重或氣溫偏高環境較難適應。

B6.7辨識方法: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男性易陰

囊潮濕,女性易帶下增多。

B6.8注意事項:不推薦使用隔藥餅灸操作。

B7血瘀質

B7.1總體特征:血行不暢,以膚色晦黯、舌質紫黯等血瘀表現為主要特征。

B7.2形體特征:胖瘦均見。

B7.3常見表現:膚色晦黯,色素沉著,容易出現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點,舌下絡脈紫黯或增粗,

脈澀。

B7.4心理特征:易煩,健忘。

B7.5發病傾向:易患癥瘕及痛證、血證等。

11

ZY/TSATCM6-2015-BZ33

B7.6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耐受寒邪。

B7.7辨識方法:膚色晦黯,色素沉著,容易出現瘀斑,口唇黯淡,舌下脈絡迂曲。

B7.8藥物選擇:可用當歸、川芎、懷牛膝、徐長卿、雞血藤、茺蔚子等。

B7.9隔藥餅灸操作:制作好所灸區域適合的藥餅、艾炷,置于灸區施灸。共灸2-3壯,每周灸2-3次,4周1

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1周。

B8痰濕質

B8.1總體特征:痰濕凝聚,以形體肥胖、腹部肥滿、口黏苔膩等痰濕表現為主要特征。

B8.2形體特征:體形肥胖,腹部肥滿松軟。

B8.3常見表現: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口干口苦,多汗且黏,胸悶,痰多,口黏膩或甜,喜食肥甘甜黏,大

便黏膩,小便短黃,苔膩,脈滑。

B8.4心理特征:性格偏溫和、穩重,多善于忍耐。

B8.5發病傾向:易患消渴、中風、胸痹等病。

B8.6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梅雨季節及濕重環境適應能力差。

B8.7辨識方法:面部皮膚油脂較多,胸悶,痰多,口黏膩或甜。

B8.8藥物選擇:可用溫燥化濕之品,如半夏、茯苓、澤瀉、瓜蔞、白術、車前子等。

B8.9隔藥餅灸操作:制作好所灸區域適合的藥餅、艾炷,置于灸區施灸。共灸2-3壯,每周灸2-3次,4周1

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1周。

B9特稟質

B9.1總體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過敏反應等為主要特征。

B9.2形體特征:過敏體質者一般無特殊;先天稟賦異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B9.3常見表現:過敏體質者常見哮喘、風團、咽癢、鼻塞、噴嚏等;患遺傳性疾病者有垂直遺傳、先天

性、家族性特征;患胎傳性疾病者具有母體影響胎兒個體生長發育及相關疾病特征。

B9.4心理特征:隨稟質不同情況各異。

B9.5發病傾向:過敏體質者易患哮喘、蕁麻疹、花粉癥及藥物過敏等。遺傳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

等;胎傳性疾病如五遲(立遲、行遲、發遲、齒遲和語遲)、五軟(頭軟、項軟、手足軟、肌肉軟、口

軟)、解顱、胎驚等。

B9.6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適應能力差,如過敏體質者對易致過敏季節適應能力差,易引發宿疾。

B9.7辨識方法:適應能力差,如過敏體質者對易致過敏季節適應能力差,易引發宿疾。

B9.8藥物調理:可辯證選用對癥藥物,如補氣類黃芪、黨參、白術、甘草;祛濕類茯苓、木瓜、蒼術等。

B9.9隔藥餅灸操作:制作好所灸區域適合的藥餅、艾炷,置于灸區施灸。共灸2-3壯,每周灸2-3次,4周1

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1周。

B9.10注意事項:皮膚敏感者禁用,有血液病者慎用。

12

ZY/TSATCM6-2015-BZ33

附錄C

(資料性附錄)

常用藥餅配方種類

C1按疾病名稱分類

C1.1呼吸系統:

C1.1.1預防哮喘發作方

生白芥子:(細辛、元胡):甘遂為100:35

C1.1.2預防鼻炎發作方

(白芥子、元胡、細辛、肉桂):(麝香、冰片)為100:3

C1.2循環系統

C1.2預防心血管疾病方

川芎:赤芍:丹參:(紅花、降香)為6:4:3:2

C1.3消化系統

C1.3.1改善脾胃功能方

(黃芪、川芎):(黨參、白術、陳皮):(干姜、白蔻仁):甘草為6:3:2:1

C1.3.2預防胃下垂方

(附子、肉桂、丁香、黨參、黃芪、白術):(香附、陳皮、麥芽、桑寄生、升麻)為2:1

C1.3.3預防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反復發作方

(附子、肉桂):(丹參、紅花、木香、黃連)為3:1

C1.4內分泌系統

C1.4.1預防高脂血癥方

丹參、山楂、郁金、大黃、澤瀉各等份

C1.4.2預防骨質疏松方

補骨脂、杜仲、黃芪、當歸、丹參各等份

C1.5免疫系統

C1.5.1預防風寒濕痹方

雷公藤、乳香、沒藥、元胡、細辛、威靈仙各等份

C1.6骨關節系統

C1.6.1預防頸、腰椎退行性病變方

(葛根、川芎、威靈仙、木瓜、肉桂):(川烏、草烏)為2:1

C1.6.2預防上肢軟組織疼痛方

(桑枝、桂枝、透骨草、威靈仙):(制川烏、細辛)為2:1

C1.6.3預防下肢軟組織疼痛方

獨活、桑寄生、杜仲、防風、牛膝、肉桂、生地黃、當歸、白芍、細辛各等份

C1.7其他類

C1.7.1預防原發性痛經發作方

(肉桂、吳茱萸、小茴香、赤芍):(炮姜、桃仁)為2:1

13

ZY/TSATCM6-2015-BZ33

C1.7.2月經不調方:

當歸、香附、肉桂、紅花、吳茱萸各等份

C1.7.3預防盆腔炎反復發作方

附子、丹參、川楝子、元胡、紅藤各等份

C1.7.4養生方

(當歸、白術、熟地、茯苓、白芍):(川芎、炙甘草、黨參)為2:1

C1.7.5改善慢性疲勞綜合癥方

黨參、肉桂、川芎、地黃、茯苓、白術、炙甘草、川芎、當歸、白芍藥各等份

注:括號內藥粉之間的重量比例均為1:1。

C2按藥物功效分類

C2.1溫里方

附子

C2.2活血化瘀方

丹參、赤芍、川芎、紅花、降香各等份

C2.3行氣止痛方

川烏、乳香、沒藥、川芎各等份

C2.4理氣平喘方

細辛、白芥子、甘遂、白果、地龍、黃芪、半夏、柴胡、元胡、川芎、補骨脂、五味子各等份

C2.5補中益氣方

黃芪:炙甘草:(黨參、橘皮、升麻、柴胡、白術):當歸為6:3:2:1

注:括號內藥粉之間的重量比例均為1:1。

14

ZY/TSATCM6-2015-BZ33

附錄D

(規范性附錄)

藥餅的不同制作方式

D1研末調和法

根據臨床需要選定配方,按配方取中藥飲片研成細末,過100目篩,藥粉用調和劑按比例調和,再用特制

的模子壓成薄餅。

D2研末混合法

根據臨床需要選定配方,按配方取中藥飲片研成細末,過100目篩,可選取大蒜、蔥白等與藥粉各取適量,混

合搗爛,用特制的模子壓成薄餅。

D3藥汁濃縮法

根據臨床需要選定配方,按配方取中藥飲片,加水適量煎煮兩次,去渣,再以文火濃縮成一定量,加入賦形

劑,用特制的模子壓成薄餅。

15

ZY/TSATCM6-2015-BZ33

附錄E

(規范性附錄)

藥餅和艾炷規格圖片

16

ZY/TSATCM6-2015-BZ33

參考文獻

[1]姜平.隔藥餅灸結合背俞穴埋線治療心脾兩虛型慢性疲勞綜合征的臨床觀察[D].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2015.

[2]王曉燕.隔藥餅灸延緩衰老86例[J].陜西中醫,2004,25(4):353-355.

[3]趙粹英,吳恒舉.隔藥餅灸延緩衰老的臨床和免疫學機理研究[J].中國針灸,1998(1):5-8.

[4]馬德香.隔藥餅灸延緩衰老的臨床觀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6(26)1433-1434.

[5]居賢水,丁菊英,蔣和鑫,等.隔藥餅灸延緩衰老的臨床觀察及機理初探[J].上海中醫藥雜

志,1992(8):29-31.

[6]路雪婧.電熱隔藥灸神闕穴延緩衰老的臨床研究--對老年人紅細胞免疫功能、自由基及臨床衰老癥

狀的影響[D].成都中醫藥大學,2000.

[7]宋明霞.隔藥餅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療支氣管哮喘62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2011(9):77-78.

[8]戚莉,李娜等.艾灸治療IBS臨床及其鎮痛效應的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25(12):2224-2227.

17

ZY/TSATCM6-2015-BZ33

索引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操作方法.......................................................................................................................................................................1

5注意事項.......................................................................................................................................................................3

6禁忌...............................................................................................................................................................................3

7附錄A隔藥餅灸治未病推薦方案...............................................................................................................................4

8循證醫學推薦方案.......................................................................................................................................................4

9專家共識推薦方案.......................................................................................................................................................5

10附錄B不同體質人群隔藥餅灸操作........................................................................................................................10

11平和質.......................................................................................................................................................................10

12陽虛質.......................................................................................................................................................................10

13陰虛質.......................................................................................................................................................................10

14氣虛質.......................................................................................................................................................................10

15氣郁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