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_第1頁
新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_第2頁
新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_第3頁
新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_第4頁
新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第1課時)1.知道生活中有比萬大的數;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類推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知道數級、數位,掌握數位順序表。2.結合現實情境,利用數位順序表進一步體會“位值”的含義。3.在結合現實情境認識大數的過程中,體會大數的意義。教學重點: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億”。教學難點:體會“位值”的含義。教學準備:課件、計數器教學過程一、情境創設,揭示課題(一)讀一讀下面的信息2.師:這些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萬以內的數,對萬以內的數你都知道什么?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說,如:計數單位、數位、讀寫法、大小比較等。(二)點明課題(2)師: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比萬更大的數,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億以內的數?!驹O計意圖:通過第一組信息,喚醒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為學習新知做準備。通過比較兩組信息中的數,使學生知道生活中有比萬還大的數,而且這樣的數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體會學習大數的必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慷⑻骄啃轮ㄒ唬┱J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和“億”1.認識“十萬”(1)師:我們已經認識了計數單位“萬”,誰能在計數器上撥出10000?(2)師:如果再撥一顆珠子,是幾萬?(2萬)再撥下去呢……(3)師:9萬再加一萬是幾萬?萬位滿十,怎么辦?(萬位滿10,要向前一位進1)這里的一顆珠子表示多少?(十萬)(4)師:根據剛才撥珠的過程想一想,萬和十萬有什么關系?(10個一萬是十萬)(5)師:十萬有多大?(課件演示:小正方體由一→十→百→千→萬→十萬的變化過【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在計數器上一萬一萬地撥數,引導學生思考“萬位滿十怎么辦”,使學生自主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十萬”,并體會10個一萬是十萬。通過小正方體的累加過程,幫助學生感受十萬的大小,培養數感?!?.認識計數單位“百萬”“千萬”和“億”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兩人合作研究。(2)學生兩人一組研究。(3)匯報,學生可以繼續用計數器數,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最終得出: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3.歸納“十進關系”(1)師:一(個)、十、百、千、萬、……、億都是計數單位。(2)師:讀一讀(從10個一是十,到10個一千萬是一億)。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設計意圖:利用類比遷移規律,在認識了計數單位“十萬”后,由學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的計數單位“百萬”“千萬”和“億”,并把它們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歸納出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浚ǘ┱頂滴豁樞虮?,認識數位、數級,體會“位值”的含義1.認識數位(1)師: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計數單位?萬和千萬可以換下位置嗎?為什么?(2)師:在用數字表示數的時候,這些計數單位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3)說一說每個計數單位所對應的數位是什么。2.認識數級(1)讀一讀這些數位(有意識的領著學生四個一停頓你有什么發現?(2)師:我國習慣從右邊起,每四個數位分成一級,個位、十位、百位和千位就是個級,那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和千萬位呢?(萬級)億位在哪一級?(億級)3.體會“位值”的含義(1)師:北京有19612368人,在這個數中,有兩個6,這兩個6分別表示什么?(左(3)師:說說其他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4)師:這個數含有幾個數級?萬級上是幾?表示什么?個級上是幾?表示什么?【設計意圖:在整理數位順序表的過程中,認識數位、數級,并結合現實情境,體會相同的數所在的數位不同,表示的大小就不同,即“位值”的含義?!咳?、鞏固練習2.做一做第2題【設計意圖:做一做第1題,通過數數,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計數規律,第2題通過讓學生自己嘗試制作,加深學生對數位排列順序和數級劃分的認識。教材第8頁的兩道練習,鞏固學生對數位、計數單位和數級的認識。】四、感受一億的大?。?)計時體驗【設計意圖:與十萬相比,一億是個很大的數,學生不容易感受到。因此,分鐘的時間內畫點,并估算畫一億個點需要多長時間,引導學生感受一億的大小?!扛嗝赓M資源下載課件|視頻|試卷《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第2課時)1.掌握億以內數的讀法,能正確地按數級讀數。2.在探究的過程中,通過遷移掌握萬級的數的讀法,培養遷移能力。3.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大數的用途,培養數感。教學重點:含有兩級數的讀法。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情境創設,揭示課題(一)讀一讀下面的信息讀幾千,百位上是幾就讀幾百,十位上是幾就讀幾十,個位上是幾就讀幾,哪一位上一個單位都沒有就讀零)(二)點明課題2.師:在生活中,還有比萬更大的數,這樣的數又怎么讀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億以【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讀信息中的數,復習萬以內數的讀法,為學生億以內數的讀法二、探究新知(一)整萬數的讀法師:這個數你會讀嗎?讀一讀。(二千四百九十六萬或二千萬四百萬九十萬六萬)師:這兩種讀法,哪種簡便?再用這種方法讀一讀。(1)師:萬級數的讀法與個級數的讀法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讀法相同,只是數在萬級時后面加一個萬字)(2)師:萬級上的數怎么讀?(讀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設計意圖:把個級上的數移到萬級上,使學生感到兩級上數的讀法有練習,便于學生(二)含有兩級數的讀法(1)師:這些數怎么讀?讀一讀。(六百四十萬七千、一千零三萬零四十、六十五萬零六、三千四百萬零六十九)(2)師:這幾個數中都有0,有些0我們就讀出來了,有些0就沒有讀出來。我們再讀(3)師:想一想,0什么時候不讀?什么時候要讀?怎么讀?(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不讀,其他位上有一個0或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4)師:我們知道萬級上的數要按照個級的讀法來讀,那么個級哪兒的0不讀,萬級哪兒的0就不讀,也就是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而其他位上有一個0或連續有【設計意圖:在讀數的過程中,讓學生慢慢體會0的讀法,通過找哪兒的0讀了,哪兒的沒讀,引導學生發現0的讀法,并把0的讀法還歸結到萬級上的數要按照個級上數的讀法來讀。便于學生掌握】(三)總結讀法師:再把這些數讀一讀。(2)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3)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其他數位上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三、鞏固練習(2)師:你怎么知道32680的最高位是萬位?(可以從個位開始數,也可以分級)(4)師:對,通過分級我們可以很快地確定最高位,從而讀出這個數,分級時我們一般在個級和萬級之間用豎虛線分開。(5)師:用這種分級的方法,先分級再讀出這些數?!驹O計意圖:讀數要從最高位讀起,要確定最高位是什么位,分級是關鍵。教學中,引【設計意圖:讀數要從最高位讀起,要確定最高位是什么位,分級是關鍵。教學中,引導學生獨立讀數后交流方法,進而找到最簡便的方法。教材第10頁第14題是較靈活的《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第3課時)1.使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法,能根據數級正確地寫出億以內的2.在探究的過程中,通過遷移掌握萬級的數的寫法,培養遷移能力。3.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大數的用途,培養數感。教學重點:億以內數的寫法。教學難點:億以內中間和末尾有0的數的寫法。教學準備:課件一、情境創設,揭示課題(一)復習萬以內數的寫法(1)長江是亞洲第一大河,全長六千三百九十七米。(2)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達七千零六十二米。(4)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約有七千顆4.師:想一想,萬以內的數怎么寫?(從高位寫起,哪一位是幾就在哪一位上寫幾,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哪一位上寫0。)(二)點明課題1.課件出示:北京大鐘寺的永樂大鐘的內外共鑄了二十三萬零一百八十四個字。2.師:這里還有一條信息,讀一讀,“二十三萬零一百八十四”怎么寫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億以內數的寫法。【設計意圖:讓學生讀信息,寫出信息中畫橫線的數,一方面,可以復習萬以內數的寫法,為學生億以內數的寫法做準備;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感受數在生活中的。】二、探究新知(一)寫數:二十三萬零一百八十四(2)師:你是怎么寫這個數的?說說你的想法。方法一:先寫出數位順序表,對準數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寫,如果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方法二:按級寫數,先寫萬級,再寫個級,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3.師:看來大家有不同的方法,你們的方法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大家是從哪一級寫起4.師:看來,大家都關注到了“萬”字,它有什么特別之處?(萬級上的數表示多少萬,“萬”字前面的數在萬級,萬字后面的數在個級)(1)師:看來,“萬”字真的很重要,我們?((3)師:寫個級上的數時要注意什么?(千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千位上寫0)教師邊講邊對著數位表板書。方法一:把寫出的數讀一讀,與要寫的數對照進行檢查;方法二:把數再寫一遍,看兩遍寫的是否一樣?!驹O計意圖:放手讓學生嘗試,學生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但都會從高位寫起,都會把23寫在萬級,把184寫在個級,抓住這一共同點,突出“萬”字的重要。寫萬級上的23時,注重與已學的萬以內數的寫法聯系起來,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通過提問“個級上的(二)寫其他三個數1.課件出示:十萬二千三百四十五三百零二萬六千二千零四十萬零七百2.師:這幾個數怎么寫呢?試一試,這些數位數比較多,注意檢查。問:五萬零三,只有一個零,為什么大家寫出了三個0?師:寫數與讀數不同,讀數是每級中間或級首有一個0或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而寫數正好相反,要把讀出來的零還原回去,數中雖然只讀出了一個零,但實際上這個數的千位、百位和個位上都是一個單位也沒有,所以這三個數位上都應寫0。為總結寫數方法做準備。補充四萬零九十的寫法,突破“寫幾個0”這一教學難點。】(三)總結寫法法三、鞏固練習(1)師:沒有數位順序表了,你能準確地寫出這些數嗎?試一試。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方法,如:方法二:先確定是幾位數,畫小橫線確定數位;方法三:邊寫邊分級無論學生采用哪種方法都應給予肯定。(3)師:大家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可以用在解決不同的問題上。如果像這種寫(4)師:我們可以邊寫邊分,就相當于數中的“萬”字。(2)四百萬、八十萬、五萬和三千問:這些數是多少?你有好方法嗎?(可以用剛才的方法一或方法二)【設計意圖:沒有數位順序表的支撐時,也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并鼓勵他們自己找辦《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第4課時)1.掌握億以內數比較大小的方法,能正確的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類比遷移能力。2.掌握把整萬數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的方法,能正確改寫,體會用“萬”為單位計數3.在現實情境中,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教學重點:比較億以內數大小的方法,整萬數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的方法。教學難點:比較位數不同的兩個數的大小教學準備:課件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一)復習萬以內數比較大小的方法2.師:比較每組中兩個數的大小,說說你是怎么比較的。3.師:怎樣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相同就從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哪個數大,那個數就大,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下一位……)(二)點明課題2.師:北京和上海哪個城市的人口多?(有的學生可能在數位數,有的學生可能已經說出了答案,都可以)看來,大家是想比較這兩個數據的大小,這兩個數位數這么多,怎么比較大小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驹O計意圖:復習萬以內數比較大小的方法,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創設比較北京和上海兩個城市人口的現實情境,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使學生感受大數在生二、探究新知(一)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位③師:比較兩個數的最高位是哪一位,可以比較出這兩個數的大小。(4)方法二:比位數③師:通過比位數也可以比較出兩個數的大小。(5)師:你們雖然用的方法不同,但都說明了101010這個數大,看來真不能上來就比最高位,可以比最高位,也可以比位數,這兩種方法哪種更簡便?說說你的想法。(比位數,數數比背數位順序簡單)(6)師:比較兩個數的大小不能上來就比最高位上的數,應該先比什么?(位數,位數多的數大)2.位數相同,從最高位比起(1)師:兩個數比較大小還可能出現什么情況?你能舉兩個億以內的數說明嗎?(最(2)師:這兩個數都是六位數,怎么比大?。空f說你的想法。(從最高位比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下一位,直到比出結果。)(1)師:怎樣比較兩個數的大小。位數相同的兩個數,從最高為比起,最高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較下一個數位上的數。(2)師:與我們學過的萬以內數比大小的方法相比①學生獨立完成。②匯報方法,師生共同歸納出:幾個數比較大小,可以把它們相同數位對齊排成一列,【設計意圖:比較大小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比較位數不同的兩個數的大小,另一方面是位數相同的兩個數比較大小。教學時,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探究比較大小的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類比遷移能力,也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二)把整萬數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男生女生分別看,看看誰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讀出這個數。一方看時另一方閉眼。能讀出(比賽結果肯定是女生用時短)師:男生為什么會慢些呢?(后面的0太多了,讀起來太麻煩)(3)師:像這樣,個級上全是0的數,是整萬數,這樣的數0太多了,我們讀、寫起來比較麻煩,有時為了讀數方便,會把整萬數改寫成像500萬這樣用“萬”作單位的數。(2)師:請你把這兩個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3)匯報:說說你是怎么做的。師:原數中個級上的4個0呢?(換成“萬”字了)有些學生可能會忘記單位名稱,要提醒學生注意。(1)師:怎樣把整萬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先分級,去掉萬位后面的4個0,相同:大小不變,所以用“=”連接不同:計數單位不同,改寫前的計數單位是“一”,改寫后的計數單位是“萬”提醒學生注意:原數有單位名稱改寫后的數也要有單位名稱?!驹O計意圖:通過男女生讀數比賽,使學生體會到改寫后讀數的便捷。讓學生讀出整萬三、鞏固練習【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比較億以內數大小的方法,和億以內數改寫的方法。】《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第5課時)1.知道近似數的含義,理解“四舍五入”法,會將非整萬的數用“四舍五入”法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并會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2.在探究求億以內數近似數方法的過程中,滲透比較的思維方法,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號意識。3.在認識和應用大數知識的過程中,培養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與嚴謹的學習態度。教學重點:用“四舍五入”法求億以內數的近似數。教學難點:理解“四舍五入”法。教學準備:課件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一)認識近似數2.師:這里有一些數據,比較這些數據有什么不同?(準確數,近似數)年世界杯賽事舉行期間,共有大約150萬人通過航空電子系統在飛機上收看球賽。這時就需要近似數。圖中這些畫橫線的數,哪些是近似數?哪些是準確數?(二)點明課題師:怎么求近似數呢?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求億以內數近似數的方法?!驹O計意圖:關于近似數,學生在前面已經有過簡單的認識,這里借助情境圖,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閱讀、思考中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也為新知識的學習二、探究新知(一)求近似數(2)師: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圈出題中的“大約”、“萬”)。這說明要省略這兩個數萬位后面的尾數,還要把它們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3)師:這兩個數都不是整萬的數。把不是整萬的數寫成整萬數,這個整萬數與原來(2)師:是這樣嗎?我們來看圖。②師:在這條數線上,用這個點表示10000,這個點表示20000,這兩個點中間的點表?(【設計意圖:結合情境圖,引導學生在重點字,說題意,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求近似數,學生在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時,已有一些粗淺地認識,因此,這里放手讓學生說出這兩個數的近似數,然后引導學生在數線圖中找到這兩個數,并通過觀察進行驗證,以(二)理解“四舍五入”法的數全“舍”去,改寫成0,12756接近10000。這里用什么號連接?為什么?改寫的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是多少?用什么號連接?也就是千位上的9大于5,就向前一位進1,再把它和右邊的數全舍去,改寫成0,所以(1)師:想一想,是“舍”還是“入”,哪一位上的數起了關鍵作用?(千位)(2)師:我們要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也就是個級上的四位,所以尾數的最高位——千位上是幾很重要。(1)師:求近似數時,什么時候“舍”?什么時候“入”?(2)師:是“舍”還是“入”,要看省略尾數部分的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數小于5就“舍”,大于或等于5就“入”。這種求近似數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設計意圖:結合數線圖,將“四舍”和“五入”對比進行教學,便于學生理解為什么要看尾數的最高位上的數,及“舍”或“入”的原因。通過找一找、想一想,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時候“舍”,什么時候“入”,進而用自己的話歸納概括出“四舍五入”的含義。培養學生觀(三)試一試:做一做注意:由于題目沒有要求改變計數單位,所以省略尾數后應改成0?!驹O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分別求出同一個大數的不同的近似數,在練習用“四舍五入”法三、鞏固練習21□975≈29萬34□041≈35萬53□6831≈540萬2□3572≈20萬【設計意圖:基本練習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鞏固求近似數的方法,發散性思維練習,可《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第6課時)1.了解數的產生,認識自然數。認識億級的數和計數單位“十億”“百億”“千億”,掌握整數數位順序表,認識十進制計數法。2.在經歷數的產生過程中,感受“一一對應”的思想和“實踐第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3.使學生了解古老的數學文化,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重點:數的產生過程。教學難點:理解十進制計數法的意義和十進位值制的價值。教學準備:課件一、數的產生2.師: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可是數的產生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二)了解古代計數方法1.師:你知道遠古時代的人是以什么為生嗎?(打獵)對,他們以打獵為生,每次捕到獵物或撈到魚需要知道捕獲的數量,他們也需要數數,記錄數的多少,但和那時的方法和現在不同,你知道他們用的是什么方法嗎?(擺石子、刻痕、結繩計數)師:比如,出去放牧時,每放出一只羊,就擺一個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擺多少個小石子;放牧回來時,再把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對應起來,如果回來的羊的只數和小石子同樣多,就說明放牧時羊沒有丟。在木頭上刻道來計捕魚的條數的道理也是一樣??痰烙嫈岛徒Y繩計數也是如此。師:這是我國挖掘出來的“甲骨文”上的“數”字,這個字就源于結繩記事。4.師:大家想,隨著人們捕獵技術的進步,捕獵工具的發展,打到的獵物就會越來越多,相應的計數時,擺的石子就會越來越多,還是很不方便。怎么辦?【設計意圖:通過介紹數的產生,感受“一一對應”的思想,體會古代計數方法的不便,(三)符號記數1.師:隨著語言的發展,逐漸出現了數詞。以后又隨著文字的發展,逐漸發明了一些記數的符號,也就是最初的數字。2.通過介紹古埃及人記數符號,揭示計數法就是表示計數單位的個數,體會沒有位值師:這是古埃及人設計的計數單位。師:看看這個數用到了哪些計數單位,是多少?(4217)你是怎么想的。(3)師:要想知道這個數表示多少,就必須看清有什么計數單位和有幾個這樣的計數(6)師:通過自己的嘗試,你有什么感覺?(麻煩)(7)師:請你想一想,這種計數方法為什么會這么麻煩?(每個計數單位都要用不同的符號,表示數時,有幾個這樣的計數單位就要畫幾次)(2)師:由于每個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國的數字也不一樣。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交流的增多,數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統一的數字。這就是“阿拉伯數字”。阿人們就誤認為這些數字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后來就叫“阿拉伯數字”?!驹O計意圖:在用古埃及記數符號表示太陽直徑的過程中,體會沒有位置制時記數的麻二、認識自然數及新的計數單位等,整理數位順序表,掌握十進制計數法。(一)認識自然數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所有的自然數都是整數。4.師:通過看書,你還了解到了自然數的哪些知識。(二)十進制計數法的原則,體會位值制的價值。表示的意思一樣嗎?(9在不同的數位)2.師:對,因為9在不同的位置,在右邊表示9個一,在中間表示9個十,在左邊9個百。同樣的數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的大小就不同,這樣不用發明那么多的符號了,記4.師:這就是人類的進步,能用位置來區分計數單位的不同,它使記數變得簡單?!驹O計意圖:以“999”為例,認識位值制,感受它給計數帶來的便利。了解十進制計數法(三)認識新的計數單位,數位、數級,整理數位順序表1.師:這里的位置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數位”,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數位?它們的計數3.師:這些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十,這種計數方法叫作十進制計數法。課件出示:數位順序表【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類推遷移規律認識新的計數單位、數位及數級,掌握數位順三、知識運用《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第7課時)2.在探究億以上數的讀寫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類比遷移能力。3.在現實情境中,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良好情感。教學重點:億以上數的讀寫方法。教學準備:課件一、復習引入(二)導入新課師:我們已經學過了億以內數的讀寫法,但我們的生活中不是只有億以內的數,還有億),【設計意圖:結合具體情境復習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為學習億以上數的讀寫法做準二、探究新知(一)億以上數的讀法2.師:試著讀一讀這些數。(七十億、一(1)師:再讀這些數,邊讀邊想,你是怎么讀出每一級上的數的都按照個級的讀法讀,末尾加一個“萬”字或“億”字)師:在數位順序表中的數你會讀,沒有數位順序表,怎么辦?(分級)【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數,引導學生在反復讀數的過程中,自覺地將億以內數(二)億以上數的寫法三億三十億九千萬七千零三億零二十萬三億,先找億字,三億在億級上寫3,其他位上都是0。三十億九千萬,先找億字和萬字,三十億在億級上寫30,九千萬在萬級上寫9000,個七千零三億零二十萬,先找億字和萬字,七千零三億在億級上寫7003,二十萬在萬級上【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寫億以上的數,并說說自己是怎么寫的,引導學生在說的過程中把億以內數的寫法遷移到億以上的數中,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浚ㄈ┳x寫法比較相同:從高級起,按級讀數、寫數不同:讀數時,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其他位上有一個或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寫數時,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2.師:無論讀數還是寫數都離不開數級,讀數時要先分級按級讀,寫數時要抓重點字來按級寫。寫數與讀數相反,讀數時,每級末尾的0不讀和其他位上連續有幾個0都只字,寫數時卻寫了一串,比如三億,有時,明明只看到一零”字,寫數時卻寫了幾個,如七千零三億零二十萬。所以,讀數時要注意0讀還是不讀,讀幾個的問題,寫數時要【設計意圖:在學生初步總結億以上數寫法的基礎上,請學生比較讀數和寫數的方法,三、知識運用【設計意圖:鞏固億以上數的讀寫法,通過讀數游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有0的《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第8課時)1.掌握把整億的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四舍五入省略“億”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理解改寫與省略的相同與不同。2.在探究億以上數的改寫和省略尾數方法的過程中,滲透比較的思維方法,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號意識。3.在現實情境中,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良好情感。教學重點:億以上數的改寫和省略。教學難點:改寫和省略的區別。教學準備:課件一、復習引入1.課件出示:把下面畫橫線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4.師:怎樣把不是整萬的數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這種方法叫什么?(二)導入新課師:我們已經學過了億以內數的改寫和省略,那億以上的數怎么改寫用“億”作單位的數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驹O計意圖:結合現實情境復習億以內數的改寫和省略,為學習億以上數的改寫和省略二、探究新知(一)億以上數的改寫。(2)把這些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師:你怎么能很快地找到億位?(分級)師:看來,當位數很多時,分級很重要。(2)師:改寫時,是不是要去掉所有的0?(只需要去掉億位后面的0,不是有幾個04.小結:怎樣把整億數改寫用“億”作單位的數?(先分級,去掉億位后面的8個0,換【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把例3中的三個數改寫用“億”作單位的數,使學生將整萬數的改寫遷移到整億數的改寫中,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在交流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思考“怎么能很快地找到億位?”和“改寫時,是不是要去掉所有的0?”這兩個問題,在強調分級重要的同時,使學生感悟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只需要去掉億位后面的(二)億以上數的省略1.課件出示:省略下面各數億位后面的尾數,求出它們的近似數。(2)省略下面各數億位后面的尾數,求出它們的近似數。(1)怎樣把不是整億數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先分級,看千萬位上的數,夠5就向前一位進1后再舍去尾數,不夠5就直接舍去尾數)(2)師:與不是整萬數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看尾數最高位上的數,小于5,就舍去尾數,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進一。不同: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看的是千位上的數,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看的是千萬位近似數。都要看最高位千萬位上的數來決定是“四舍:”還是“五入”,并且“五入”時不要【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寫億以上的數,并說說自己是怎么寫的,引導學生在說的過程中把億以內數的寫法遷移到億以上的數中,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三)改寫和省略的區別去掉萬位或億位后面的0,換成“萬”字方法“四舍五入”法大小大小不變,準確數近似數符號=≈計數單位計數單位由“一”變成“萬”或“億”計數單位不變,仍是“一”【設計意圖:在比較中,使學生了解改寫與省略的區別,知道什么時候用“=?,什么時候用“≈”,加深學生會改寫和省略的理解,培養學生比較、概括能力。】三、知識運用5□8492842≈5億299□2816831≈300億12□35723670≈120億【設計意圖:鞏固求近似數的方法,發散性思維練習,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第9課時)1.了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和現狀,了解算盤發明的意義和作用,能用算盤記數。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計算器。認識計算器各鍵的功能。2.通過了解計算工具發展的簡單歷史,展示人類偉大的創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創造源于需要,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欲望。教學重點:了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和現狀,認識計算器各鍵的功能。教學難點:了解算盤發明的意義和作用。教學準備:課件、算盤、小棒一、認識算籌(一)談話引入1.師:我們了解了數是怎樣產生的,隨著數的產生,就會出現數的計算,為了計算方便,人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計算工具。師: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時期出現了這樣的計算工具(課件出示:圖)。(二)用算籌記數1.師:對,這是算籌,古代的算籌實際上是一根根同樣長短和粗細的小棍子,一般長材料制成的。怎樣用算籌表示1~9這九個數字呢?(出示課件)師:用算籌表示6,先用一根橫著小棍表示5上面放一根豎著的小棍表示1,這兩根小棍加起來就是6,這里有了代數的思想,而且把加法用到了記數方法中。那么7、8、9你會表示了嗎?說一說。5.師:用算籌表示大數時,從右到左,縱橫相間,如29(課件出示:29就先用縱式表示出個位上的9,再用橫式表示出十位上的2,這個數就是29??梢?,中國人很早就已經知道把算籌放在不同的位置來表示大小不同的數,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進位值7.師:大家可以看到,這里只有九個數字,少哪一個?0的出現也經過了很長時間。起0,與我們現在寫數中“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用0表示”一樣。(三)了解算籌的不足,產生對“新型”計算工具的需求2.師:擺出來了嗎?誰來試試?沒擺出來的同學出現什么問題了?(小棒不夠用,太3.師:我們只是用算籌擺一個數試一試,古人不但用算籌記數,還用它計算,所以要隨身攜帶。你知道古人要隨身攜帶多少根嗎?大約二百七十幾枚為一束,放在一個布袋里,系在腰部隨身攜帶。你想不想也隨身帶著?為什么?(不方便)師:算籌不方便,計算速度又慢,改革算籌,簡化演算方法,加快計算速度就成了人們的迫切要求。在一千多年前,中國人又發明了一種計算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嗎?【設計意圖:了解用算籌的記數方法,通過說出算籌表示的數是多少的活動,體會位值制的作用。通過用小棒當算籌表示“19612368”這個活動,使學生體到算籌的不便,從而二、認識算盤(一)認識算盤師:你對算盤有哪些了解?向大家介紹介紹。算盤的框內裝有一根橫梁,梁上的小棍數根,稱為檔。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珠。常見的算盤是兩顆算珠在橫梁上,每顆代表五;五顆在橫梁下,每顆代表一。在撥數時要先定好數位,規定哪檔是個位,然后再撥數。(1)師:算盤可以用來記數,也可以用來計算。(2)師:算盤上的每一檔代表一個數位,這與整數的數位順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時,表示算盤上沒有數。在個位(定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撥珠靠梁,就分別?(⑸師:如果讓你用算籌表示這兩個數,你覺得怎么樣?用算盤記數要比用算籌記數方便許多。計算速度也快很多。因此,中國的算盤逐漸傳入日本、朝鮮、越南、泰國等地,以后又經歐洲的一些商業旅行家把它傳播到了西方。㈢認識兩種算盤3.師:左邊的算盤是中國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后來算盤發展到日本,逐漸演變成右邊這樣,上面變成了一顆珠子。因為中國古時候采用的是16進制,滿15進1,所以算盤每檔上是15;進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進制,所以算盤的上面剩下1顆【設計意圖:學生在二年級時已經對算盤有喚起學生的舊知。通過讓學生讀出算盤上的數和在算盤上撥數的活動,了解算盤的記數方法,并引導學生想象要是用算籌表示這兩個大數,會怎么樣,突出算盤的便捷,這也三、認識計算器(一)國外計算工具的發展(2)師:17世紀初,英國人發明了計算尺。計算尺的出現,開創了模擬計算的先河。從岡特開始,人們發明了多種類型的計算尺。直到20世紀中葉,計算尺才逐漸被袖珍(2)師:17世紀中期,歐洲人發明了機械計算器。世界上第一臺加減法計算機是1642通過手搖方式操作運算。這一時期的計算機雖然構造和性能還非常簡單,但是其中體現的許多原理和思想已經開始接近現代計算機。4.認識計算器和計算機(2)師:在萊布尼茲把帕斯卡發明的只能做加減計算的機械計算器改進成也可以進行乘除計算后,一直要到20世紀才有電子計算器的出現。(3)師: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電子以計算5000次。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不斷更新。今天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可以用手輕輕托起,速度快的計算機1秒鐘能計算幾百萬億次。(二)認識計算器(1)師:我們認識了古今中外這么多的計算工具,遇到下面這樣的問題,你會選想知道這些東西多少錢,怎么辦?(用計算器)師:為什么選擇計算器?(用計算器可以算得又對又快、手機上就有用起來方便)師:看來大家都愿意用計算器,你了解計算器嗎?把你了解的向大家介紹介紹。(顯示3.小組活動。兩人一組,互相出一步計算題,并用計算器計算,了解各鍵的作用。4.師:大家介紹的這些鍵都是我們常用的,還有一些鍵隨著我們的數學學習,今后會用到。我們認識了計算器,怎么用計算器計算呢?如果按錯了怎么辦?我們下節課一起【設計意圖: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計算器計算又對又快且攜帶方便1.會正確運用計算器進行四則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會借助計算器探索簡單的2.在利用計算工具探究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推理的能力,體驗轉化思想方法。3.在探索知識過程中,激發探索數學奧妙的情趣,培養學生樂于思考,實事求是,勇教學重點:正確運用計算器進行四則運算。教學難點:借助計算器探索簡單的數與運算的規律。教學準備:課件、計算器一、復習引入2.師:這是計算器,還記得這些是什么鍵嗎?說一說。師:你會用計算器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驹O計意圖:復習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學習新知做準備。】二、用計算器進行四則計算,體會計算器的作用(一)用計算器進行四則計算(2)師:這道題你會用計算器計算嗎?自己試一試。師:依次按數字鍵3、8、6,然后按“+?,再依次按數字鍵1、7、9,最后按“=?,屏幕師:自己用計算器算出這幾道題的結果。①師:在使用計算器計算時有問題嗎?(如:按錯了怎么辦?)②師:對呀,萬一按錯一鍵怎么辦?(學生可能會想出兩種解決方法)方法一:按退格鍵“←”,清除輸錯的數字,然后輸入正確的。方法二:按“CE”鍵,清除然后再重新輸入。【設計意圖:對于計算器大部分學生并不陌生,甚至有的學生可能在學習這節課之間就用過。因此,在教學時,讓學生自己嘗試使用計算器計算,并采用學生間互問互答的學習方式,解決用計算器計算時會遇到的按錯鍵的問題,使學生掌握用計算器進行四則運(二)用“M+”“MR”進行四則計算師:你會用計算器進行四則計算了嗎?那試試這道題。?(計算的題目,用一般的計算器計算,就必須先記住這個除法的結果,有沒有好辦法?(1)師:一般的計算器上都有“M+”和“MR”這兩個鍵,有的計算器上“MR”和“MC”合用一個鍵“MRC”。有了“M+”和“MR”這兩個鍵我們就不用記住中間的結果了。怎么用(2)師:先按“1368÷9=?,屏幕上會顯示出計算結果1882,然后按下“M+?,計算器就會把“1882”這個結果存儲下來,然后輸入“2034-?,再按“MR”或“MRC”,就把剛才存在計算器中的結果提取出來了,最后按“=?,就能顯示出最終結果。 師:計算新題前,先按“MC”清除存儲的結果?!驹O計意圖:通過嘗試,使學生認識到即使是用計算器計算也要注意運算順序。通過介(三)計算比賽,合理使用計算器師:大家會用計算器了嗎?我們進行比賽,看看誰算得又對3.師:有的同學還在按計算器呢,你就算完了,你怎么算得這么快?(后兩道題不用按計算器,口算就可以了)師:大家同意嗎?看來,不是我們學習用計算器,所有的題就都用計算器,而是要用到【設計意圖:采用計算比賽的形式,并在題目中設計了兩道口算就能得出結果的題目,三、借助計算器探索簡單的數與運算的規律。(一)嘗試計算2.學生用計算器計算。發現計算器沒有顯示出完整的結果?(會有這么多的答案?(屏幕顯示不下了)(二)化繁為簡,探尋規律(1)師:這道題中,兩個因數位數太多了,數太大,怎么辦?(把數變?。?)師:真好,我們可以把數變小,算一算,找出規律,解決問題??梢詮膸组_始?1×1=?((3)師:回頭看一看,發現什么規律?(從1開始,因數有幾位就寫到幾,再倒過來?(?((把數變小了,找規律)師:數太大,我們先把它變小,變容易了,發現規律,再用規律解決難題?!驹O計意圖:當計算的數目很大時,計算器也顯示不出結果,此時,可以把大數轉化成較小的數,找到規律,再用規律解決問題,讓學生體驗化繁為簡的數學方法。并在找規【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用計算器進行四則計算的方法,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會2.進一步復習鞏固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比較大小,省略億、萬后面的數。3.結合練習素材使學生感受億以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進一步復習鞏固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省略億、萬后面的數。以練習的方式來鞏固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一、復習數位順序表1.讓學生回憶一下億以內數的數位,并指名同學背誦。生:從個位到千位為個級,萬位到千萬位為萬級。3.師:個級表示有幾個什么?萬級表示有幾個什二、復習億以內數的讀法生:第一步要分級,用逗號或虛線隔開,從高位往低位讀起。2.億級、萬級和個級的讀法有什么不同。師:億級多了一個億字,萬級多了一個萬字。①每一級的末尾有零。師:每一級末尾的零都不讀。②中間和末尾有零的情況。生:每一級前面和中間的零都要讀。生:都只讀一個零。4.請同學把讀法的法則在總結一遍,然后全班讀一遍加深印象。三、復習億以內數的寫法生:第一步要判斷最高位是那一位,從最高位寫到最低位。2.師:每一級的末尾沒有單位時該怎么辦?誰舉一個例子。生:每一級的末尾沒有單位時應該用零占位。如:五百二十一萬(5210000)生:要對準數位一位一位往下寫,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寫0占位。如:六百萬八4.請同學總結寫法,個別請,這里比較簡單,可以請中等的學生回答。師:在比較大小的時候,我門應該怎么做?第一步?有幾種情況?生:數位相同時,要從最高位比較,如果最高位相同,就一步一步的往下比,直到比出生肯定,如果學生回答不完整,可以請同學補充。生:可以先把2萬化成阿拉伯數字。師:然后在按照比較的方法。生:數位不同,只要看數位多的數,那個數就大。五、省略“億”“萬”后面的尾數生:整萬的數要省略四個零,后面加一個萬字,整億的數要省略億后面的八個零,加一如:12924800≈1292萬272000000≈3億3507200000≈35億生:省略萬后面的尾數要看千位上的數,然后省略后面的數,加一個萬字。省略億后面的尾數要看千萬位上的數,然后省略后面的數,加一個億字。在這里要重點強調整數和近似數是不同的,要注意符號。六、總結讓學生自己總結,然后回去好好復習。試卷附后第二單元《公頃和平方千米》認識公頃教學目標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粫M行簡單的單位2、使學生能借助計算器,應用相關面積公式和面積單位換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3、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學重難點認識公頃的含義,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教學過程活動一、創設情境,引入公頃。1、同學們能估計一下我們教室的占地面積有多大嗎?用什么面積單位比較合適?2、引入:請同學們欣賞下面一組圖片。(先后呈現南京明孝陵、北京中華世紀壇、鳥巢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公頃這一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板書:認識公頃)活動二、自主探索,認識公頃。出示“試一試”提問:你能計算這塊平行四邊形菜地的面積嗎?用計算器算一算。小結:把以平方米為單位的數量改寫成以公頃為單位的數量時,可以用原來的數除以4、完成“做一做”?;顒尤⒗斫鈶?、強化體驗。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獲?說給大家聽聽。認識平方千米教學內容教學目標1、使學生知道平方千米,知道平方千米\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2、使學生能借助計算器,應用相關面積公式和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主動探索和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學重難點認識平方千米的含義,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活動一、情境引入。在填寫單位時,要先想象它的實際面積以什么為單位最合適。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公頃一般表示較大的面積,那還有沒有比公頃更大的面積單位呢?出示例2的題圖。提問:你從圖中了解了什么內容?指出:今天我們共同認識平方千板書課題:認識平方千米我們在測量和計算大面積的土地時,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單位。平方千米也可以用符號“k師問:你們知道我們國家領土總面積是多大嗎?指出:我國領土總面積居世界第3位。3、嘗試單位換算5、完成“做一做”活動三、理解應用、強化體驗。四、總結歸納,提升經驗。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單元測試與講評試卷附后第三單元《角的度量》線段、直線、射線和角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三者之的和別。2使學生認識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3培養學生關于線段、射線、直線和角的空間觀念。教學重難點重點:建立射線的概念。難點:使學生理解角的邊是兩條射線教具學具準備直尺,三角板教學過程一、認識線段、射線和直線出示線段(長4分米)。提問:誰來告訴大家,黑板上的圖形叫什么?(板書:線段)提問:線段要怎樣畫?(按學生的回答畫線段)。畫線段時,開始和結束都要注意什么?指出: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是有限長的,我們可以用直尺量出線段的長度。誰能來量一量黑板上的線段,告訴大家,它的長是多少。現在看老師再來畫一條5分米如果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老師延長第二條線段)就得到一條射線。(板書:射線)把射線與線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點?指出:射線也是直的,它只有一個端點。另一方沒有端點,可以無限地延長下去,是無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畫出射線:先點一點,再沿著尺的一邊畫射線。誰再來說一說,射線有哪些特點?射線可以量出長度嗎?為什么?指出:射線只有一個端點,是無限長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長度?,F在,我們把線段兩端無限延長,(邊說邊把第三條線段延長就得一條直線。(板書:直大家把直線和線段、射線的特點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直線有哪些特點?誰來說一說,用直尺或三角尺怎樣畫直線?要不要點上點?為什么?直線可以量出長度嗎?為什么?請大家在練習本上畫一條直線。地方?你能從延長線段得出直線這樣的過程說一說,線段和直線什么關系嗎?直線和線段又有什么共同特點?5.做“練—練”第1題。小黑板出示,讓學生判斷,要求說明理由。二、認識角我們已經初步認識過角。誰能說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見到過的角?今天,我們要一起來進請同學們結合下面的問題,看第110頁上面的三節。出示小黑板上的三個問題:角是怎樣組成的?角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請你分別填在書上的括號里。角用什么符號表示?提問:角是怎樣組成的?從這點(在黑板上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畫一個角?這個點叫做角的什么?這兩條射線誰能來寫一個表示角的符號?教師說明角的符號“∠”的寫法,并舉例寫成∠1,領學生提問:如果寫數字2,應該怎樣讀?出名稱。出示三角尺,并且手指每個角的三個部分,學生齊說各部分名稱。三、課堂小結,當堂檢測角的度量教學內容教學目標1認識量角器、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數,初步會用量角器量角2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認識角的計量單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過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觀念;能聯系操作結果,發現三角尺的三個角內角的特點,感受角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無關。3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難點會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學具準備教學過程直尺,三角板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2、角是有大小的,把角的兩條邊叉開一些,角就大一些;把角的兩邊收攏一些,角就小一些。那么角的大小怎樣計量呢?今天就學習這一內容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1、認識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線、內外師: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發現。(3)學生匯報研究的結果。注意這里要盡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問題還可以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要說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線及內刻度和外刻特別說明內圈度數和外圈度數,讓學生分別沿內圈和外圈指一指,讀一讀刻度,并分別依次找一找指定的刻度.(1)讓學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對的角用細絲游戲棒(在一種塑料掃帚上剪下的)在課桌上擺一擺大約有多大。(2)與學生共同討論,得出同學們剛才擺出的這個角就是1°角。(在量角器上畫出20°的角,其中每一個刻度都用虛線標出,便于學生講出為什么20°為什么同一個刻度,一個表示60°,另一個卻表示120°?從而讓學生談談在量角器上讀角時要注意什么?突破讀內外圈刻度易錯這一難點。4、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出示下列角(P41師問:怎樣測量下面兩個角的度數?指導學生實際操作,按步驟去量角。三、鞏固深化,培養理趣通過第1、2題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驟和方法。通過第3題的練習,使學生發現三角尺的三個內角的特點。四、回顧整理,拓展應用角的分類教學目標1、能熟記直角、鈍角、銳角的大小2、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平角和周角形成過程,認識平角和周角。學習角的分類,使學生學會根據角的度數區分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和周角,并能熟練區分其大小關系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根據角的度數加以區分周角的認識教具學具準備量角器、三角板、活動角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激情促思師:最近講了什么知識?(角的知識)師打開一個口袋,里面是各種角:師:我們每組都準備了許多角,面對這些角,你們打算怎么研究?(分類)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師:你們量了嗎?這些角各有什么特點?在這三類角中,哪一類角比較特殊?3.請選擇適當的學具,每人畫一個直角。4.用最快的速度畫一個平角、一個周角。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幫同學檢查的?(板書:目測、量、比三角板)5.小結:以90°的直角為標準,來判斷平角、周角,所以直角很重要。利用手中的學具,小組內討論完成大小比較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三、練習鞏固、培養理趣四、回顧整理,拓展應用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板書:角的分類)你有什么收獲,說一說。教材分析教材說明了畫角的三個步驟,使學生按照規定的步驟去畫,初步培養學生作圖能力。教學目標2、使學生學會用三角尺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經歷畫角和練習的全過程,進一步鞏固角的有關知識3、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學重難點角的畫法教具學具準備量角器、三角板教學過程一、復習檢查,引入課題1、說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種角。2、我們已經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會進行角的分類,怎樣畫角呢?今天我們來學板書課題:畫角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師:畫線段用什么工具?畫一個指定的角(如60°的角)用什么工具呢?(1)讓優秀學生到投影儀來畫角,并一邊畫一邊講解。(2)教師示范,學生跟著學。讓學生拿出量角器、鉛筆、練習本,按書上的步驟一步(3)學生再次看書,弄懂畫角的步驟和方法。請學生說說你是怎么畫的?學生一邊說,教師在黑板上示范,最后教師講解說明。三、練習鞏固、培養理趣課本44頁練習七中的第五題學生按題意進行操作,并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次全班交流。四、回顧整理,拓展應用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說一說。單元測試與講評試卷附后第四單元《三位數乘以兩位數》(一)教學目標2.使學生能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3.使學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時間、速度和路程之間的關系,并應用這種關系解決問題的過程。4.使學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養成估算的習慣。教學目標1、使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方法。2、培養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使學生經歷筆算乘法計算的全過程,掌握算理和計算的方法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重點使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難點使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正確計算教學過程教師導學3、這節課繼續學習筆算乘法板書課題:筆算乘法二、探究新知.例1.李叔叔從某城市乘火車去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1小時約行145千米。該城市到板書課題補充;三位數乘兩位數能不能用我們以前學過的舊知識來解決這道題,自己試一試。--------------小結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方法是什么?師生歸納兩位數乘法,先用一個乘數個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乘數,得數的末尾和個位對齊;再用這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乘數,得數的末尾和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學生總結計算方法學生獨立計算后,用計算器自行檢查。獨立完成后,展示過程。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通過練習,鞏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課后反思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1、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計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2、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使學生經歷整數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重點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難點培養學生養成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教學過程教師導學1、你們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運行速度嗎?(出示六種交通工具的時速的圖片)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行16千米。特快列車1小時約行160千米。1)人騎自行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小組交流討論。小組匯報2)特快列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在小組內交流一下。更多免費資源下載課件|視頻|試卷一位數與幾百幾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數,再在乘積的后面添上一個0板書課題:口算乘法課后反思第3課時:筆算乘法練習教學目標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形成計算的技能。使學生經歷鞏固筆算乘法計算的全過程,進一步鞏固算理和計算的方法2、感受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增強應用意識。重點鞏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難點使學生能正確、熟練地計算教學過程教師導學板書課題:筆算乘法練習說一說找到的錯處和糾正的結果、錯的原因和怎樣避免。4)學校要為圖書館增添兩種新書,每種3套,兒童百科每套125元,數學大全每套18探究一下正確的積是多少。1、小量做了一道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題,他把乘數18看成了15,結果得到的積比正確填寫表格,交流匯報。全班討論交流課后反思第4課時: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補充例題)教學目標1、使學生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進一步認識0在乘法運算中的特性2、培養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計算的能力使學生經歷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的過程,進一步掌握算理和計算的方法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重點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難點掌握豎式的簡便寫法教學過程教師導學3、這節課繼續學習筆算乘法板書課題:筆算乘法二、探究新知.例2、特快列車1小時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車1小時可行106千米它們30小時各行板書課題補充;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計算出結果?能不能用我們以前學過的舊知識來解決,自己試一試請不同算法的學生說一說口算的過程。(1)豎式的簡便寫法,為什么不寫成——————小結: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是什么?師生歸納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數末尾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的末尾填寫幾課后反思第5課時:積的變化規律教學目標1、學生通過觀察,能夠發現并總結積的變化規律。2、初步獲得探索規律的一般方法和經驗,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3、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數學結論的能力4、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積的變化規律,并能應用規律解決問題。1、使學生經歷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感受發現數學中的規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2、嘗試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積的變化規律,培養初步的概括和表達能力。3、初步獲得探索規律的一般方法和經驗,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習慣。重點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并總結積的變化規律。難點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并總結積的變化規律。教學過程教師導學一、研究“兩數相乘,其中一個因數變化,它們的積如何變化餓規律。2、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時,積怎么變化。學生完成下列兩組計算,想一想發現了什么?你能根據每組算式的特點接下去再寫兩道算式嗎?試試看組織小組交流歸納規律:兩數相乘,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時,積也要乘幾。3、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時,積有怎么變化?學生完成下列兩兩數相乘,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時,積也要除以幾。4、整體概括規律1)先用積的變化規律填空,再用筆算或計算器驗算。自己舉例說明積的變化規律——4題二、研究“兩數相乘,兩個因數都發生變化,積變化的規律“。1、獨立思考,發現規律完成下列計算,說規律。2、組織全班交流,概括規律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另一個因數除以(或乘)幾,它們的乘積不變。三、鞏固新知1、P51“做一做”2、思考: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長縮小到原來的,寬擴大到原來的4倍,這個長方形就變成了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它的邊長是多少?課后反思第6課時: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單價、速度的概念,掌握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這兩組數量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速度×時間=路程這組數量關系,并應用它去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擴大認知視野,使學生感受人類創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使學生理解單價、速度的概念,掌握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這兩組數量難點教具應用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購物單、掛圖教學過程教師導學1、學生展示學生展示搜集的超市購物的信息。2、出示交通工具的時速的圖片,介紹學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陸、海、空到宇宙方面)的運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動物的運行速度等等.二、探究新知(一)研究單價、數量與總價的關系(二)學習例5,研究速度、時間與路程的關系。1)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行16千米。我們把人騎自行車1小時行的路程叫做速度還可以說成:人騎自行車的速度是每小時16千米??梢詫懗?6千米/時。(用統一2)普通列車每小時行106千米。特快列車每小時行160千米。師:每小時,每分鐘都表示單位時間。單位時間可以是每小時、每分鐘、每秒、每日等等3)試著寫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2、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一輛汽車的速度是80千米/時,2小時可行多少千米?李老師騎自行車的速度225米/分,10分鐘可行多少千米?改變其中一題,求時間或者求速度。三、鞏固新知4、聲音傳播的速度是每秒鐘340米,寫作——6、小強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約是120米/分,小強每天大約跑步多少米?7、P54“做一做”課后反思第7-8課時三位數乘兩位數單元檢測與試卷分析第五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一)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概念,會用直尺、三角尺畫垂線和平行線。2.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3.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第一課時:垂直和平行教學目標1、讓學生結合生活情境,通過自主探究活動,初步認識平行線、垂線。2、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合作精神得到和諧發展。3、在比較分析、綜合的觀察與思維中滲透分類的思想方法。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認識垂直與平行線的過程,掌握其特征。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習慣,體會數學的應用與美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自重點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初步認識平行線與垂線。難點理解永不相交的含義教具鉛筆、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紙、掛圖學具準備: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通過創設情境,聯系生活,提出問題:兩根鉛筆落在地上后可能會形成哪些圖形?二、探索比較,掌握特征(一)動手操作,反饋展示。1、每個同學先獨立思考,把可能出現的圖形用鉛筆擺一擺,擺完后,小組長組織大家把可能出現的圖形用小棒擺在展示板上。2、教師巡視,參與討論,了解情況。3、集中顯示典型圖形,強化圖形表征。(1)展示其中一個小組的展示板。(二)小組討論交流,探索圖形特征。1、整理圖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圖形通過電腦課件來展示,并編上序號。這些圖形,2、嘗試把擺出的圖形進行分類。(教師參與討論,強調學生說明分類的標準)4、根據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標準進行分類。師:同學們,我們在對物體進行分類時,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標準,也就有了不同的分類結果。根據我們今天這堂課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來分的話,(三)歸納特征,構建新知1、通過同學們自己的探索研究,我們發現了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相互位置關系的兩種不同情況:一種是相交,一種是不相交。2、再次分類,并歸納“平行”與“垂直”的特征,讓學生質疑。4、其實我們天天都在和垂線與平行線打交道。你們看:書本面相鄰的兩邊是互相垂直的,相對的兩邊是互相平行的。同學們,你們還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邊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體的邊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發現告訴同組的同學5、學生試著說概念師歸納總結并板書。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線和垂足的概念三、解釋應用,鞏固新知1、同學們已經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線與垂線,那要是給每個同學一張這樣的不規則紙,你們能動手折一折,折出垂線與平行線嗎?這可有一定難度,愿意接受挑戰嗎?2、學生動手折垂線,教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3、大家都折出垂線了嗎?哪個小老師愿意向全班同學展示一下你是怎樣折的?4、請在剛才折的基礎上,再折一折,使兩條折痕互相平行。有困難的,可以和小組同師:大家可真不簡單,能夠動手折出垂線和平行線!現在,請迅速把這些紙收好。這幾個小組的動作可真快,看來,你們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四、全課總結,完善認知同學們,你覺得這節課里你表現怎樣?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五、課后作業:P57“做一做”課后反思第二課時:畫垂線教學目標1、使學生明確垂線的重要性質,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間的距離垂線最短。學會用三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畫垂線的過程,培養學生的通過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重點學會用三角板準確的畫垂線難點準確的畫出垂線。使學生明確垂線的重要性質,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間的距教具三角板、直尺教學過程2、看我們的數學書,每兩條邊都是怎樣的?怎樣用三角板畫垂線呢?這節課我們來學板書課題:畫垂線二、探究新知1、過直線上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三角板上有一個角是直角,通??梢杂萌浅邅懋嫶咕€。2)把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沿著另一條直角邊畫出的直線就是前一條強調:讓三角板的直角頂點落在給定的這點上。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畫線前讓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通過這個已知點。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畫線。當要求直線通過其一點時,要考慮到筆畫的粗細度,三角板的邊與已知點之間可稍留一些空隙。教師講解示范后,學生自己動手嘗試著畫一個,然后互相交流一下。學生動手嘗試,小組內交流。2)直線外一點A與直線上任意一點連接起來,可以畫出很多條線段。學生獨立的畫出幾條線段,其中包括一條垂線。小結: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所畫的垂直線段最短,它的長度叫做這點到直線的距離。三、鞏固練習1、58頁“做一做”五、作業練習畫垂線課后反思第三課時:畫平行線教學目標1、會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練準確的畫出一組平行線。2、會利用畫垂線的方法準確的畫出長方形。過程與方法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畫平行線的全過程,培養學生作圖的能力。通過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重點鞏固對平行線的認識,會用三角尺和直尺準確的畫出一組平行線。難點準確的畫出垂線和一組平行線。會利用畫垂線和畫平行線的方法準確的畫出長教具直尺或三角板教學過程復習導入2、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邊是互相平行的。我們怎么樣才能畫出一組平行線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畫平行線板書課題:畫平行線二、探究新知1).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將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緊貼著直尺,沿另一條直角邊畫2).將三角尺緊貼著直尺移動位置,再畫出一條直線,這條直線與第一步畫出的直線可以用畫平行線的方法檢驗兩條直線是不是互相平行。2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畫一組平行線,然后小組內的同學互相檢查,對在你所畫的這組平行線之間畫幾條與平行線垂直的線段,量一量這些線段的長度,你能發現什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全班匯報小結:平行線間的距離是相等的。4.小組討論:怎樣畫一個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長方形的對邊是互相平行的。相鄰的兩條邊是互相垂直的??梢杂么咕€或平行線的方法來畫。先畫一條長3厘米的線段,再過兩個端點在線段的同側分別畫兩條與它垂直的2厘米長的線段,最后把兩條線段的端點用線連接起來。1、獨立畫一個邊長是4厘米的正方形。2、利用所學的畫平行線和垂線的方法,自己設計一幅圖畫。通過學習畫平行線,你有什么體會五、作業60“做一做”課后反思第四課時: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學目標2.使學生了解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并會用集合圖表示。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全過程,掌握它們的特征。通過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重點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并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圖表示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教具圖形,剪子,七巧板教學過程教師導學一、創設情景感知圖形?(梯子的側面-梯形展示學生畫出的四邊形,請學生標出它們的名稱。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正方形學生討論交流二、探究新知1.歸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強調說明:只要四邊形的每組對邊分別平行,就能確定它的每組對邊相等。因此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⑤你們在量這些圖形時,是否發現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如果有,是什么?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6.用集合圖表示四邊形之間的關系。我們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剛剛平行四邊形梯形長方形梯形正方形②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③一個梯形中只有一組對邊平行。()三、鞏固練習1、在梯形里畫兩條線段,把它分割成三個三角形。你有幾種畫法?學生展示2、七巧板拼一拼用兩塊拼一個梯形用三塊拼一個梯形③用一套七巧板拼一個平行四邊形()把1張梯形紙剪一次,再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拿一張長方行紙,不對折,剪一次,再拼出一個梯形。五、作業課后反思第五課時: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義并會畫梯形的高。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2、理解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并會畫高。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經歷認識梯形的底和高的意義和畫高的全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重點理解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義并會畫梯形的高。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義并會畫梯形的高。教學過程一、動手操作感受新知同學們已經學過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性,那么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征教師拿出一個用四根木條釘成的長方形,兩手捏住長方形的兩個對角,向相反方向拉,觀察兩組對邊有什么變化?拉成了什么圖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