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護理技術 課件 項目14、15 臨終護理;醫療與護理文件記錄_第1頁
基本護理技術 課件 項目14、15 臨終護理;醫療與護理文件記錄_第2頁
基本護理技術 課件 項目14、15 臨終護理;醫療與護理文件記錄_第3頁
基本護理技術 課件 項目14、15 臨終護理;醫療與護理文件記錄_第4頁
基本護理技術 課件 項目14、15 臨終護理;醫療與護理文件記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臨終護理概述臨終病人和家人的護理

任務一

任務二任務三

在人生旅途的最后階段幫助臨終病人坦然、寧靜地面對死亡,并盡可能減輕病人臨終前的生理和心理反應,使之有尊嚴、安詳地度過人生旅程的最后階段,是護理人員應盡的職責。

臨終護理死亡后的護理任務一概述

二、臨終關懷的內容1.臨終病人及家屬的需求2.臨終病人的全面照護3.臨終病人家屬的照護4.死亡教育5.臨終關懷的模式6.其他(一)以護理照顧為主(二)尊重生命(三)提高生存質量(四)注重心理支持三、臨終關懷的基本原則

一、臨終關懷的概念

臨終關懷是指由社會各層次人員組成的團隊向臨終病人及家屬提供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等方面的全面性支持和照料,又稱善終服務、安息護理等。

臨終關懷是指由社會各層次人員組成的團隊向臨終病人及其家屬提供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等方面的全面性支持和照料,又稱善終服務、安息護理等。臨終關懷的目的既不是治療疾病也不是延長生命,其主要護理目標是尊重病人的尊嚴,為臨終病人及家屬提供全方位的身心、社會等方面的支持和照料,通過疼痛控制、癥狀處理、心理疏導來減輕其身心痛苦,使臨終病人的生存質量得以提高,能夠安詳、舒適、有尊嚴的告別人世,并使其家屬的身心健康得到維護,平穩順利地度過哀傷期。

一、臨終關懷的概述

現代臨終關懷的起源和發展

現代的臨終關懷始于20世紀60年代。1967年,由桑德斯博士首創的現代化的臨終關懷醫院“圣克里斯多費臨終關懷醫院”在英國倫敦成立。1974年,美國首家臨終關懷醫院建立。2004年英國首先提出把2005年10月8日作為第一個世界臨終關懷及舒緩治療日。1988年8月,我國第一個研究死亡的機構天津臨終關懷研究中心成立。之后,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臨終關懷專業委員會和臨終關懷基金會、上海臨終關懷機構也相繼成立。知識拓展臨終護理二、臨終關懷的內容

1.臨終病人及家屬的需求2.臨終病人的全面照護3.臨終病人家屬的照護

4.死亡教育

5.臨終關懷的模式6.其他

臨終關懷不僅是一種服務,也是一門探討臨終病人生理、心理特征和為臨終病人及其家屬提供全面照料的以實踐規律為研究內容的新興學科。其研究內容包括:三、臨終關懷的基本原則

(一)以護理照顧為主的原則

(二)尊重生命的原則

(三)提高生存質量的原則(四)注重心理支持的原則四、臨終病人家屬的安撫及護理任務二臨終病人和家屬的護理三、臨終病人的心理變化及護理二、臨終病人的生理變化及護理一、臨終護理概述臨終護理一、臨終護理概述

臨終護理

臨終護理是對那些已失去治愈希望的瀕死期病人實施積極的整體護理。其目的是盡可能減輕臨終病人的痛苦、恐懼與不安,維護其尊嚴,使其安詳地告別人世。

二、臨終病人的生理變化及護理

(一)循環與呼吸系統變化及護理(二)消化與泌尿系統變化及護理

(三)感知覺與意識的變化及護理

(四)瞳孔與肌張力的變化及護理

(五)皮膚與黏膜的變化及護理

三階梯療法控制疼痛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用三階梯療法控制疼痛:第一階段:選用非麻醉性鎮痛藥,如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等;第二階段:選用弱麻醉藥,如可待因、美沙酮等;第三階段:選用強麻醉性鎮痛藥,如嗎啡、哌替啶。知識拓展臨終護理三、臨終病人的心理變化及護理

美國醫學博士伊麗莎白-庫樂-羅斯(Kuble-rossE)將身患絕癥的病人心理反應分為五個階段。(一)否認期心理變化及護理

(二)憤怒期心理變化及護理(三)協議期心理變化及護理

(四)憂郁期心理變化及護理

(五)接受期心理變化及護理

四、臨終病人家屬的安撫及護理

臨終病人的家屬面臨著多方面的心理壓力,醫護人員在做好臨終病人護理的同時,也要做好臨終病人家屬的關懷照顧工作。

(一)滿足家屬照顧病人的需要

(二)鼓勵家屬表達情感

(三)指導家屬對病人的生活照料

(四)協助維持家庭的完整性

(五)滿足家屬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的需求

臨終護理Thankyou!護理專業教學資源庫臨終護理一、瀕死和死亡的概念二、死亡的標準三、死亡過程的分期四、尸體護理五、喪親者的護理任務三死亡后的護理臨終護理一、瀕死和死亡的概念

瀕死即臨終。是生命的最后階段,指病人在接受治療或姑息性治療后,病情加劇惡化,各種跡象顯示生命即將結束。

死亡是指個體生命活動和新陳代謝的永久性停止。傳統死亡的概念是指心肺功能的停止。腦死亡是指全腦包括大腦、中腦、小腦和腦干功能活動的不可逆停止。臨終護理

安樂死

安樂死一詞來源于希臘語,意為無痛苦、幸福的死亡。安樂死有兩層基本含義,其一,是一種無痛苦的死亡的狀態;其二,是一種死亡方法,指為結束不治之癥病人的痛苦所采取的無痛致死術。其形式可分為主動與被動兩種。主動安樂死指由醫務人員或其他人采取措施,以結束病人的痛苦或加速死亡過程;被動安樂死是指停止對病人采用的一切醫療措施,任其自然死亡。知識拓展臨終護理二、死亡的標準

目前醫學界基本沿用1968年世界第22次醫學大會上美國哈佛大學提出的腦死亡診斷標準:

①不可逆的深度昏迷;②自發呼吸停止;③腦干反射消失;④腦電波消失(平坦)。

凡符合以上標準,并在24h或72h內反復測試檢查,結果無變化,排除體溫過低(<32.2℃)及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劑的影響,即可宣告死亡。臨終護理

美國《統一死亡判定法案》死亡標準

1983年,美國醫學會、美國律師協會等通過《統一死亡判定法案》(UDDA),建議美國各州采納以下條款:“一個人或循環和呼吸功能不可逆停止,或全腦,包括腦干一切功能不可逆停止,就是死人。死亡的確定必須符合公認的醫學標準。”該條款實際上是讓傳統的死亡概念、標準和腦死亡的概念、標準同時存在,避免了人們對死亡定義可能產生的誤會。知識拓展臨終護理三、死亡過程的分期(一)瀕死期

(二)臨床死亡期

(三)生物學死亡期

臨終護理四、尸體護理

尸體護理是對臨終病人實施整體護理的最后步驟,是臨終關懷的重要內容之一。做好尸體護理不僅體現對死者的尊重和對死者家屬的安慰,也體現了人道主義精神和崇高的職業道德。目的準備操作步驟注意事項臨終護理目的

1.尸體整潔,姿勢良好,易于辨認。

2.尊重死者,給家屬以安慰。臨終護理準備1.護士準備衣帽整潔、洗手、戴口罩、手套。2.用物準備治療盤內備:血管鉗、剪刀、衣褲、尸單、填好的尸體識別卡3張、別針3枚、不脫脂棉適量、梳子、繃帶、大單。另備:平車、臉盆、毛巾等;有傷口者準備敷料,必要時備隔離衣和手套、屏風。

3.環境準備安靜、肅穆,必要時屏風遮擋。臨終護理臨終護理姓名

住院號

年齡

性別

病室

床號

籍貫

死亡診斷

住址

死亡時間

分護士簽名

醫院尸體識別卡臨終護理尸體識別卡操作說明

操作步驟操作準備安置體位整理遺容清潔全身填塞孔道包裹尸體尸體運送終末消毒整理病歷處理遺物臨終護理臨終護理臨終護理臨終護理

臨終護理臨終護理正確實施尸體護理法

臨終護理注意事項1.尸體護理應在醫生開出死亡證明、家屬同意后立即進行,以防尸僵。2.做尸體護理時,態度要嚴肅認真,尊重死者,維護尸體隱私權,不可暴露尸體,并安置于自然體位。3.傳染病人尸體按隔離原則進行護理。

臨終護理五、喪親者的護理

臨終護理

喪親者是指死者的直系親屬。對于喪親者,最親近的人永遠離開,是一種非常痛苦的經歷,根據安格樂(Engel)理論,喪親者的心理反應可分為六個階段即:沖擊與懷疑期;逐漸承認期;恢復常態期;克服失落感期;理想化期;恢復期。Thankyou!護理專業教學資源庫基本護理技術

項目十五醫療與護理文件記錄基本護理技術

任務一醫療與護理文件的記錄要求一、管理要求1.患者住院期間的醫療護理文件由所在病區負責集中、統一保管,按規定放置,記錄和使用后必須放回原處。2.必須保持醫療護理文件的清潔、整齊、完整,防止污染、破損、拆散、丟失。基本護理技術

任務一醫療與護理文件的記錄要求一、管理要求3.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患者及家屬有權復印門(急)診病歷、住院病歷中的入院記錄、體溫單、醫囑單、各種檢查報告單、特殊檢查(治療)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理報告、護理記錄、出院記錄以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病歷資料。但復印前應按有關規定辦理相應手續。基本護理技術

任務一醫療與護理文件的記錄要求一、管理要求4.患者出院時,由患者所在病區護理人員按出院病歷排列順序進行整理,病案管理部門按規定及時收回,長期保存。5.當發生醫療糾紛或醫療事故時,醫院主管部門應當在患者或其代理人在場的情況下封存病歷,封存后由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保管,封存的病歷可以是復印件。啟封時也應醫患雙方同時在場。基本護理技術

任務一醫療與護理文件的記錄要求二、書寫要求(一)及時醫療及護理記錄必須及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內容的記錄。如因搶救急(危)患者而未能及時記錄,有關醫護人員應在搶救結束后6小時內據實補記并加以注明。基本護理技術

任務一醫療與護理文件的記錄要求二、書寫要求(二)準確患者的基本資料,如姓名、床號、住院號,必須正確無誤;記錄內容必須真實、明確,以作為法律證明文件;記錄內容應為客觀事實,記錄者必須是執行者;書寫過程中出現錯字時,應當用同色筆雙線橫行畫在錯字上,就近寫上正確字句并應保持原記錄清晰可辨。如果一般錯詞句超過3個字或關鍵詞句或數據書寫錯誤應換頁重新書寫,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蓋或去除原來的字跡。基本護理技術

任務一醫療與護理文件的記錄要求二、書寫要求(三)完整

眉欄、頁碼必須首先填寫。各項護理記錄,尤其護理表格應按要求逐項填寫,避免遺漏。記錄應連續,每項記錄后應簽全名,不留空白,以防添加。。基本護理技術

任務一醫療與護理文件的記錄要求二、書寫要求(三)完整如遇下述情況必須詳細記錄,及時報告并交接班:1.經解釋和勸導后,患者仍然拒絕接受的治療、護理及其原因。2.提供治療護理后,仍不能緩解甚至惡化的癥狀、體征。3.合并癥先兆。4.情緒特別不穩定、過度沮喪或自殺傾向者。5.意外事件發生經過。6.患者外出的時間、地點及返院時間。基本護理技術

任務一醫療與護理文件的記錄要求二、書寫要求(四)簡要

記錄內容應重點突出、簡潔。應使用中文和醫學術語。通用的外文縮寫和無正式中文譯名的疾病名稱、癥狀、體征等可以使用外文。基本護理技術

任務一醫療與護理文件的記錄要求二、書寫要求(五)清晰

醫療護理文件按要求使用簽字筆、藍黑墨水或碳素墨水筆書寫,有特殊要求者除外。文字工整,字跡清晰,表述準確,語句通順,標點正確。

基本護理技術

任務一醫療與護理文件的記錄要求二、書寫要求(六)規范醫療護理文件的書寫,日期和時間一律使用阿拉伯數字,日期用公歷年,時間用北京時間、24小時制記錄。使用的計量單位一律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基本護理技術

三、病案排列順序(一)住院期間的排列順1.體溫單(逆序)2.醫囑單(長期醫囑單、臨時醫囑單)(逆序)3.入院記錄4.病史及體格檢查5.病程記錄6.特殊診療記錄單7.會診記錄8.各種檢驗和檢查報告單9.護理病歷10.護理記錄單11.住院病歷首頁12.門診或急診病歷13.身份證、戶口薄等證明文件復印件基本護理技術

(二)出院期間的排列順序1.住院病歷首頁2.出院或死亡記錄3.入院記錄 4.病史及體格檢查5.病程記錄6.特殊診療記錄單7.會診記錄8.各種檢驗和檢查報告單9.護理病歷10.護理記錄單11.身份證、戶口薄等證明文件復印件12.醫囑單(長期醫囑單、臨時醫囑單)(順序)13.體溫單(順序)基本護理技術

任務二繪制體溫單一、眉欄填寫

用藍黑墨水筆或黑色墨水筆填寫患者姓名、科別、病室、床號、住院號等。基本護理技術

1.藍黑墨水筆或黑色墨水筆填寫日期、住院日數、手術(分娩)后日數。2.填寫“日期”欄時,每頁第一日應填寫年、月、日,其余6天只寫日,如在7天中遇到新的年度或月份開始,則應填寫年、月、日或月、日。如“2012-1-1”或“2-1”。二、42℃橫線以上部分的填寫基本護理技術

3.“住院日數”從入院第一天開始填寫直至出院。4.填寫“手術(分娩)后日數”時,以入手術室時間為手術當日,以手術(分娩)次日為第一日,連續填寫10天。若在10天內進行第二次手術,則將第一次手術日數作為分母,第二次手術日作為分子填寫。

二、42℃橫線以上部分的填寫基本護理技術

三、40~42℃橫線之間的填寫1.用紅筆縱行頂格填寫入院、急診手術入院、出院、轉入、手術、分娩、請假(限外出檢查)、外出、拒試(一般不允許)、呼吸心跳停止等。基本護理技術

三、40~42℃橫線之間的填寫

除請假、拒試、外出不寫時間外,其余均應寫出相應的時間,要求具體到時和分,以上時間用漢字書寫,如“入院于十時二十分”。轉科患者由接受科室填寫轉入時間。出院時間以離院時間為準。入院后立即送入手術室者,入院和手術記錄為“急診手術入院于×時×分”。基本護理技術

三、40~42℃橫線之間的填寫2.擅自外出或拒絕測量生命體征者,用紅筆縱行頂格填寫“外出”、“拒測”,外出和拒測相鄰兩次記錄不連線。外出后補測的體溫應記錄于相應時間欄內,如補測時間與規定測量時間為同一時間段的應在備注欄內用藍黑墨水或黑色墨水筆注明“補測”。到門診作檢查的患者回病室后應及時補測。3.患者請假或因故離院須經醫師批準,并履行相應手續,護士方可在體溫單上注明“請假”并附“患者請假記錄單”。基本護理技術四、體溫、脈搏曲線和呼吸的繪制基本護理技術四、體溫、脈搏曲線和呼吸的繪制(一)體溫曲線的繪制1.體溫符號:口溫為藍“●”、腋溫為藍“×”、肛溫為藍“○”。2.每小格為0.1℃,按實際測量度數,用藍筆繪制于體溫單35℃~42℃之間,相鄰的溫度用藍線相連。基本護理技術四、體溫、脈搏曲線和呼吸的繪制(一)體溫曲線的繪制3.體溫不升者,在35℃橫線以下用藍黑墨水筆或黑色墨水筆縱向頂格寫“體溫不升”。基本護理技術四、體溫、脈搏曲線和呼吸的繪制(一)體溫曲線的繪制4.物理半小時所測溫度,用紅“○”表示,繪制在降溫前溫度的同一縱格內,并以紅虛線與降溫前溫度相連,下次所測體溫符號與降溫前的體溫符號以藍線相連。基本護理技術四、體溫、脈搏曲線和呼吸的繪制(一)體溫曲線的繪制5.體溫若與上次溫度差異較大或與病情不符時,應重復測試,無誤者在原體溫符號上方用藍筆寫上一小英文字母“v”(verified,核實),以表示核實。基本護理技術四、體溫、脈搏曲線和呼吸的繪制(二)脈搏曲線的繪制1.脈搏符號:以紅“●”表示,每小格為脈搏2次,相鄰脈搏以紅線相連。基本護理技術四、體溫、脈搏曲線和呼吸的繪制(二)脈搏曲線的繪制2,脈搏與體溫重疊時,先劃體溫符號,再用紅筆在體溫符號外劃“○”。基本護理技術四、體溫、脈搏曲線和呼吸的繪制(二)脈搏曲線的繪制3.脈搏短絀時,需同時繪制心率和脈搏,心率用紅“○”表示,相鄰的心率用紅線相連,在脈搏和心率兩曲線之間用紅筆劃斜線填滿。基本護理技術四、體溫、脈搏曲線和呼吸的繪制(三)呼吸曲線的繪制/數據錄入1.呼吸曲線的繪制呼吸符號:以藍“●”表示,每小格為呼吸1次,相鄰的呼吸用藍線相連。基本護理技術四、體溫、脈搏曲線和呼吸的繪制(三)呼吸曲線的繪制/數據錄入2.呼吸數據錄入用藍黑墨水筆或黑色墨水筆在呼吸欄相應時間內填寫實際呼吸數字,相鄰兩次呼吸上下交錯填寫,先上后下。基本護理技術

(四)底欄的填寫

底欄的內容包括血壓、尿量、大便次數、出入液體量、體重等,用藍黑墨水筆或黑色墨水筆填寫,以阿拉伯數字記錄,不寫計量單位。基本護理技術

(四)底欄的填寫基本護理技術

(四)底欄的填寫

1.大便次數:24h記錄一次,記前一日的大便次數,如未解大便記“0”,大便10次及以上、大便失禁、人工肛門以“*”表示,灌腸符號以“E”表示,0/E表示灌腸后無大便;1/E表示灌腸后大便1次;11/E表示灌腸前自解大便1次,灌腸后又解大便1次;3/2E表示灌腸2次后解大便3次。入院當天也需記錄大便次數。基本護理技術

基本護理技術

(四)底欄的填寫2.尿量:記錄前一日24h的總尿量。3.出入液量:記錄前一日24h的出、入總量。4.體重:新入院患者記錄體重1次,以后應每周記錄體重1次。新入院或住院期間因病情不允許測體重時,在體重欄內填寫“平車”或“臥床”。

基本護理技術

(四)底欄的填寫5.血壓:新入院患者記錄1次,以后每周至少測量記錄1次,出院當周無血壓記錄者應補測一次;手術患者術前測量1次;醫囑要求每日測量1次血壓的需記錄在體溫單相應時間欄內,每日測量2次及以上的,記錄在護理記錄單上;5歲以上需測量血壓,5歲以下免測,其他特殊情況按醫囑執行。基本護理技術

(四)底欄的填寫6.藥物過敏:患者如有藥物過敏須在此欄寫出。7.其他:據病情需要填寫。8.頁碼:用藍黑墨水筆或黑色墨水筆逐頁填寫。基本護理技術

任務三醫囑的處理

一、概述(一)醫囑的內容(二)醫囑的種類1.長期醫囑:長期醫囑是醫生根據患者病情需要開出的按時間反復執行的醫囑,有效時間一般在24小時以上,如一級護理、腎內科護理常規、低鹽飲食、維生素C200mgpo

tid。當醫生注明停止時間后醫囑失效。基本護理技術

2.臨時醫囑:有效時間在24h以內,應在短期內執行,一般只執行一次。(1)有的醫囑是在限定時間內執行,如手術、會診、X線攝片、大便隱血試驗qd×3天等。(2)有的醫囑是立即執行(st),如安定5mgpo

st。(3)有的醫囑是限定次數執行,如奎尼丁0.2gq2h×5。(4)出院、轉科、死亡等也屬于臨時醫囑。基本護理技術3.備用醫囑:分為長期備用醫囑和臨時備用醫囑。(1)長期備用醫囑(prn)

有效時間在24h以上,必要時執行,由醫生注明停止日期后方失效,如哌替啶50mgimq6hprn。(2)臨時備用醫囑(sos)

僅在12h內有效,必要時執行,只用一次,過期尚未執行則失效,如哌替啶50mgim

sos。基本護理技術

二、醫囑處理原則1.先執行,后轉抄或轉錄。2.先急后緩,醫囑較多時,應根據醫囑的輕重緩急,合理、及時安排執行的順序。3.先臨時后長期。4.醫囑執行者必須在醫囑單上簽全名。基本護理技術

三、處理醫囑(一)長期醫囑醫生直接寫在長期醫囑單上,注明開寫的日期和時間,并簽全名。護士先將醫囑單上的醫囑分別轉抄至各種執行單上(如飲食單、輸液單、注射單、治療單、服藥單等),核對后護士簽全名。基本護理技術

三、處理醫囑(二)臨時醫囑

醫生直接寫在臨時醫囑單上,注明開寫的日期和時間,并簽全名。護士先將醫囑單上的醫囑分別轉抄至各種臨時治療單或治療卡上,核對后在護士簽名欄內簽護士全名。具體執行時間由執行醫囑護士填寫并簽全名。基本護理技術

三、處理醫囑(三)備用醫囑1.長期備用醫囑:醫生直接寫在長期醫囑單上,注明開寫的日期和時間,并簽全名。如哌替啶50mgimq6hprn,護士每次執行后,在臨時醫囑單上記錄執行時間并簽全名,以供下一次用藥參考。基本護理技術

三、處理醫囑(三)備用醫囑2.臨時備用醫囑:由醫生直接寫在臨時醫囑單上,注明開寫的日期和時間,并簽全名。護士執行后寫上執行時間,并簽全名;過期未執行,由護士用藍黑鋼筆在執行時間欄內寫“未用”并簽全名,同時在護理記錄單上記錄。基本護理技術

三、處理醫囑(四)停止醫囑停止醫囑時,護士應將相應的執行單(如飲食單、輸液單、注射單、治療單、服藥單等)上的有關項目注銷,同時注明停止日期和時間,并在長期醫囑單原醫囑后填寫停止日期和時間,最后在執行者欄內簽全名。基本護理技術

三、處理醫囑(五)重整醫囑凡長期醫囑單超過2頁或醫囑調整項目較多時要重新整理醫囑。重整醫囑時,用紅筆在原醫囑最后一行下面劃一橫線,在紅線下用紅筆寫“重整醫囑”,將紅線以上有效的長期醫囑按原日期、時間排列順序抄在紅線下,抄錄完畢,兩人核對無誤后簽全名。基本護理技術

三、處理醫囑(五)重整醫囑當患者手術、分娩或轉科后也需要重新整理醫囑,用紅筆在原長期醫囑最后一項下面劃一橫線,并在紅線下用紅筆寫“術后醫囑”、“分娩醫囑”、“轉科醫囑”,然后醫生開寫新的醫囑,紅線以上的醫囑自行停止,護士則執行新開寫的醫囑。基本護理技術

三、處理醫囑(六)注意事項1.醫囑必須經醫生簽名后才有效。護士一般情況下不執行口頭醫囑,在搶救或手術過程中醫生提出口頭醫囑時,執行護士應先復誦一遍,雙方確認無誤后方可執行,搶救或手術后請醫生據實補寫醫囑。2.對可疑醫囑必須詢問清楚后方可執行。基本護理技術

三、處理醫囑(六)注意事項3.對已寫在醫囑單上而又不需執行的醫囑,不得貼蓋、涂改,應由醫生在該項醫囑第二個字上重疊用紅筆寫“取消”字樣,并簽名。4.凡需下一班執行的臨時醫囑要交班,并在護士交班記錄本上注明。5.醫囑需每班、每日查對,每周總查對,每次查對后應簽全名。基本護理技術表15-2長期醫囑單姓名

科室

床號

住院號開始醫囑內容停止日期時間醫生簽字時間護士簽字日期時間醫生簽字護士簽字第頁基本護理技術

表15-3臨時醫囑單姓名

科室

床號

住院號

醫囑時間醫生簽字醫囑內容執行護士簽字日期時間日期時間第頁基本護理技術

任務四記錄出入液量一、內容和要求(一)每日液體入量包括每日飲水量、食物中的含水量、輸液量、輸血量等。為了記錄準確,患者飲水時應使用固定的量杯或測過容量的容器。凡固體食物應記錄其單位數量或重量,如饅頭1個(50g),桔子1個(100g)等,再根據醫院常用食物及水果含水量核算其含水量。基本護理技術

表15-5

醫院常用食物及水果含水量名稱單位原料重量含水量名稱單位原料重量含水量(g)(ml)(g)(ml)米飯1中碗100240西瓜10079大米粥1大碗50400甜瓜10066大米粥1小碗25200西紅柿10090大米粥1小碗25200蘿卜10073

面條1中碗100250李子10068饅頭1個5025櫻桃10067花卷1個5025黃瓜10083燒餅1個5020蘋果10068油餅1個10025梨10071豆沙包1個5034葡萄10065菜包1個15080桃10082水餃1個1020杏10080蛋糕1塊5025柿子10058餅干1塊72香蕉10060煮雞蛋1個5025桔子10054藕粉1大碗50210菠蘿10086鴨蛋1個10072柚子10085餛飩1大碗100350廣柑10088牛奶1大杯250217豆漿1大杯250230蒸雞蛋1大碗60260牛肉10069豬肉10029羊肉10059青菜10092大白菜10096冬瓜10097豆腐10090帶魚10050基本護理技術

(二)每日液體出量

主要為尿量,其他如糞便量,胃腸減壓抽出液,胸、腹腔抽出液,嘔吐物,咯出物量(咯血、咳痰)、引流出的膽汁、出血量、創面滲液量等,也應作為排出量加以測量和記錄。除糞便以g為單位記錄外,其他液體以ml為單位記錄。為了記錄準確,昏迷患者、尿失禁患者可留置導尿;嬰幼兒測定尿量可先測量干尿布的重量,再測量濕尿布的重量,二者之差則是排出的尿量;

此外,霧化吸入液體量不計算其入量,膀胱沖洗、血液濾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注入量和排出量的差值納入出入量計算。基本護理技術二、記錄方法1.用藍黑墨水筆或黑色墨水筆填寫眉欄各項,如床號、姓名、日期等。2.出入液量記錄,一律用藍黑墨水筆或黑色墨水筆記錄。基本護理技術二、記錄方法3.出入液量于每日應進行小結和總結。白天小結在入量的項目欄內書寫為“日間小結”,全天總結時在入量的項目欄內書寫為“24小時總結”,并在小結或總結出入量的數字下用紅筆劃雙橫線標識。統計不足12小時或24小時按實際小時數記錄。出入液量需要時應分類總結,并將結果分別記錄在體溫單相應欄內,不足24小時的需要注明實際小時數。4.小結或總結時間各醫院自行規范,統計總量應精確到每毫升。表15-4出入液量記錄單姓名

科室

床號

住院號

診斷

日期時間入量出量簽名項目量(ml)項目量(ml)第頁基本護理技術基本護理技術

任務五填寫護理表格

一、危重患者護理記錄

凡危重、搶救、大手術后、特殊治療須嚴密觀察病情的患者,應做好特別護理記錄,以便及時了解和全面掌握患者病情變化,觀察治療或搶救后的效果。基本護理技術

(一)記錄內容

記錄主要包括患者生命體征、意識狀態、瞳孔、出入液量、病情動態、護理措施、藥物治療的效果及反應等。基本護理技術

表15-6危重患者護理記錄姓名

科室

床號

診斷

住院號

日期時間生命體征左瞳孔入量(ml)出量(ml)病情動態記錄簽名體溫℃脈搏次/分呼吸次/分血壓mmHg大小(mm)對光反應右左右項目量尿量其他量第頁注:1.意識:①清醒②嗜睡③昏睡④淺昏迷⑤深昏迷

2.瞳孔對光反應:①靈敏②遲鈍③消失基本護理技術

(二)記錄方法1.用藍黑墨水筆或黑色墨水筆填寫眉欄各項。2.護理記錄一律用藍黑墨水筆或黑色墨水筆記錄。3.每頁首次記錄和跨年的第1次記錄時間應寫“-年-月-日”。跨月記錄為“月-日”,時間具體到分鐘,同一日內只記錄時間。基本護理技術

(二)記錄方法4.新入院危重患者首次記錄應記錄生命體征、主訴、治療原則、護理措施。5.搶救患者未能及時書寫搶救記錄的,護士應當在搶救結束后在6小時內及時據實補記。基本護理技術

(二)記錄方法6.記錄頻次:特級護理、監護室的患者至少0.5~1小時記錄1次;一級護理患者日間至少2小時記錄1次,夜間至少4小時記錄1次;病情變化隨時記錄。每次記錄后應簽全名。7.對患者日間和24小時的總出入液量、病情、治療護理做一次日間小結和24小時總結。小結和總結與出入液量記錄相同。基本護理技術

(二)記錄方法8.停止特別護理記錄應有病情說明。如果患者死亡,護理記錄最后需寫呼吸心跳仍未恢復,雙側瞳孔散大固定,心電圖呈一直線,醫生于*時*分宣布患者死亡。9.患者出院或死亡后,特別護理記錄單應隨病歷保存。基本護理技術

任務五填寫護理表格二、一般患者護理記錄一般護理記錄是護士對一般患者在住院期間護理過程的客觀記錄。(一)記錄內容包括姓名、科室、床號、住院病歷號、頁碼、記錄日期和時間、病情觀察、護理措施及效果、護士簽名等。基本護理技術

一般護理記錄單姓名

科室

床號

診斷

住院號

日期時間護理記錄簽名第頁基本護理技術(二)記錄方法1.用藍黑墨水筆或黑色墨水筆填寫眉欄及各項記錄。2.一般患者在入院、轉入、轉出、分娩當日應有記錄。擇期手術前一日及其他手術當日應有記錄。3.二級護理、三級護理患者每周定期記錄。4.病情變化、護理措施的實施效果應隨時記錄。5.患者拒絕輸液、抽血、私自離開病區等都要在一般護理記錄單上記錄。6.一般護理記錄單上不寫小結。基本護理技術

任務五填寫護理表格三、手術護理記錄

手術護理記錄是指手術室巡回護士對手術患者術中護理情況及所用器械、敷料以及術畢離開手術室護理交班要點等的記錄,應當在手術結束完成。基本護理技術

(二)記錄方法1.用藍黑墨水筆或黑色墨水筆填寫眉欄各項。術前、術中、術畢的內容用打勾“√”或填寫的方式記錄。2.敷料、器械的清點應由巡回護士和器械護士在手術開始前、關閉胸腹腔和深部切口前(關前)、切口皮膚縫合前(關后)、手術結束后4次仔細清點。手術中多次追加的器械、敷料數用阿拉伯數字以“+”號相連。3.清點核對后由巡回護士和手術器械護士各自簽名,如無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