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9課秦統一中國
使用導航
新情境命題練:T1-11(建議用時:10-15分鐘)當堂測試使用
重難探究專練:T1-17(建議用時:20-25分鐘)單元測試或課下練習使用(根據學生實際需要刪減)
【新素養·時空觀念】1.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之一,要形成正確的歷史時空觀念,就需要掌握
正確的歷史年代計算方法。“公元前221年,秦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定都咸陽”。其中的“公元前221
年”是()
A.公元前2世紀前期B.公元前3世紀晚期
C.公元前3世紀前期D.公元前2世紀晚期
【新素養·歷史解釋】2.《全球通史》中說“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上,有過三次大革命,他們從根本上
改變了中國的政治結構和社會結構,其中第一次發生于公元前221年。”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
()
A.建立起中國歷史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B.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
C.推行殘暴的統治D.建立的秦朝是個短命王朝
【跨學科·藝術與歷史】3.下圖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據圖所示,表述正確的是()
①最高統治者為皇帝②體現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
③中央政權機構由太尉、丞相、御史大夫統領④地方設置郡、縣兩級機構,實行分封制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新素養·史料實證】4.下表為不同史籍關于秦朝的相關記載,其中可以相互印證的信息是()
出處記述
《史記·秦始皇本紀》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
《資治通鑒.秦紀》王初并天下,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乃更號曰“皇帝”,命為“制”,自稱曰“朕”
A.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B.秦始皇派人抵御匈奴
第1頁共7頁.
C.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度D.秦始皇建立刺史制度
【新情境·文物與歷史】5.史料是認識歷史的主要依據()
注:此虎符銘文意為右半符存皇帝處,左半符存駐
扎陽陵的統兵將領處,調動軍隊時,由使臣持右半
符驗合,方能生效。
圖秦陽陵(調兵)虎符
A.是研究秦漢時期軍事活動的依據B.完整再現了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
C.說明地方統兵將領獨攬軍事大權D.反映了我國古代戰爭異常的殘酷
【新情境·穿越歷史】6.如果生活在都城咸陽,當地人購買生活用品最有可能使用以下哪種貨幣()
A.B.
C.D.
【新情境·圖片與歷史】7.秦朝時,道路多為石板路或泥土路,在關隘之間運輸貨物的馬車遵循同一個標準,
來回都駛同一條道,經年累月,在路上壓出了重重的痕跡。痕跡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對行駛的車輪有
一定的固定作用,也會形成一條條軌道(如下圖)。這反映了秦朝()
A.中央集權的艱巨性B.修筑馳道的必要性
C.大興土木的破壞性D.統一車軌的合理性
【新素養·歷史解釋】8.“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
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材料描述的是()
A.統一文字B.統一度量衡C.統一貨幣D.統一車軌
【新素養·史料實證】9.賈誼的《過秦論》中記載:“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使……退卻)匈奴
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下面能從材料中解讀出來的是()
第2頁共7頁.
A.長城起到防御匈奴的作用B.秦長城連接了長江和珠江
C.長城是秦朝時開始修建的D.秦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
【新情境·圖片與歷史】10.根據下圖反映的歷史信息,判斷下列適合作為該示意圖名稱的是()
A.秦滅六國示意圖B.秦朝疆域四至示意圖C.秦長城四至示意圖D.靈渠示意圖
【新素養·新情境】11.統一是中國歷史的主流。鞏固統一,維護社會穩定,有利于中華文明的綿延不絕。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王掃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掃六合,橫掃天下之意),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
侯盡西來。
——李白《古風》(節選)
材料二
措施
政治
文化
經濟
交通統一車軌
軍事北擊匈奴,修長城
材料三廷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臭,諸侯更相誅伐,
周天子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
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
——《史記·秦始皇本紀》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誰?這段材料贊賞的是他的什么功績?
(2)材料二表格中列出了秦始皇鞏固統一的一些措施,請你寫出政治、文化、經濟方面的措施。
(3)從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李斯反對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它有什么消極的影響?李斯的反對得到了皇帝
第3頁共7頁.
的支持,在地方上實行了什么制度,這一制度又有什么積極的影響?
1.“六王畢,四海一”“六王失國四海歸”。材料體現了秦朝()
A.修筑萬里長城,北擊匈奴B.建立中央集權,影響后世
C.統一文字貨幣,發展生產D.結束分裂局面,統一中國
2.(2024·河南周口·二模)戰國時期的連年戰爭,影響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各諸侯國的人民希望結束
戰亂,過上安定的生活。由此可見,影響秦統一的因素有()
A.東方六國實力衰落B.秦國實力強大C.人心所向D.大勢所趨
3.有學者認為:“從春秋到戰國是一變,但這尚是小變。從戰國到秦卻是一大變。下列關于材料中“大變”認
識正確的是()
A.建立起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B.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
C.建立起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D.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
4.(2024·甘肅白銀·三模)2024年3月22日,甘肅禮縣四角坪秦代禮制建筑遺址被列入“2023年度全國十
大考古新發現”。該建筑群呈典型的中心突出、對稱格局,體現出較強的禮儀性。據此推斷,材料中的“禮儀”
是指()
A.皇權至上B.分封天下C.以德治國D.休養生息
5.(2024·江蘇南通·中考真題)秦朝在地方徹底廢除了“封諸侯,建藩衛”的做法,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實行
郡縣制度,郡縣主要官員由中央任命和考核。秦朝推行這一制度意在()
A.強化經濟管理B.實行思想控制C.加強中央集權D.防止外戚專權
6.(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題)毛澤東評價秦朝,“百代皆行秦政制”;史學家錢穆評價秦朝,“中國之政,
得秦皇而后行”。他們都肯定了秦朝()
A.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B.儒學獨尊地位的形成
C.政權統治的長治久安D.萬里長城的堅不可摧
7.下圖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圖中①②③④分別是()
A.皇帝、丞相、郡(守)、地方政府B.皇帝、丞相、刺史、地方政府
C.太后、宦官、郡(守)、地方諸侯D.太后、宦官、刺史、地方諸侯
8.在秦漢時期,廷議制度有著嚴格的規定,由皇帝公布廷議的議題及參與的官員,在集議后由皇帝裁斷。
第4頁共7頁.
如果委托大臣主持,官員需將所議的過程及結果以書面形式向皇帝匯報。這一規定()
A.體現了皇權至上B.杜絕了決策的失誤
C.防止了君主專制D.保證了程序的公正
9.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集行政、司法、軍事、財政、監察等于一體。三公互不統屬,直接向皇帝負責。九
卿既互相牽制,又互相配合,發揮各自的作用。這一制度的實施()
A.推動了國家統一B.規范了基層治理C.加強了中央集權D.杜絕了外戚干政
10.(2024·山東煙臺·中考真題)里耶秦簡絕大多數寫于秦統一以后,其中8—461號木方記載了秦統一文
字形體和統一官府文書、法律文本的格式,程序、文體、稱謂等內容。“8—461號木方”記載內容中的“統一”
()
A.推動思想文化發展到高峰B.結束了長期以來爭戰混亂的局面
C.促使國家財政有很大改善D.使政令能夠在全國各地順利推行
11.(2024·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這些
措施()
A.因征服越族而制B.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
C.鞏固了國家統一D.在滅六國過程中實施
12.秦統一六國后,北擊匈奴,南征越族,把“西南夷”納入帝國版圖。這一舉措()
A.實現了秦在全國的長期安定
B.違背了人民意愿,導致秦朝迅速滅亡
C.意味著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D.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
13.(2024·黑龍江大慶·三模)從圖一到圖二的變化體現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從中可以提取到的信
息是()
A.自秦朝開始分封制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B.中國古代歷代王朝交替使用分封制和郡縣制
C.中國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從郡縣制向行省制演變
D.變化反映出中國古代中央集權趨勢的加強
14.(2024·廣東佛山·三模)考古發現,秦始皇兵馬俑坑中出土的4萬支箭頭,最大誤差0.23毫米,最小
誤差0.02毫米,且這些箭頭與在湖北、江蘇、河南等地出土的箭頭尺寸一樣。這可說明秦朝()
A.軍隊的戰斗力強大B.國家治理規范嚴密
第5頁共7頁.
C.君主專制逐漸加強D.統治區域達至江南
15.有學者認為,秦修長城、加速了草原社會的政治發展,使長城以外依存華夏的小部落從分散轉為聯合,
最后成就了由匈奴整合起來的草原帝國。據此可知,秦長城的修建()
A.增強秦朝邊疆實力B.便利秦朝交通網建設
C.促進草原統一進程D.加速北方民族封建化
1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分成3郡,以后又陸續增設至40多郡,在郡下設縣。這些郡
縣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轄下的地方行政單位。秦制以銅虎符發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
帝掌握,左半在領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調動軍隊。這是保證兵權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統
一六國以后,以秦律為基礎,參照六國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材料二世界遺產委員會給予長城的評價是:“約公元前220年,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將修建于早些時
候的一些斷續的防御工事連接成一個完整的防御系統,用以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它在文化藝術上的
價值,足以與其在歷史和戰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秦長城以石筑見稱,雄偉壯觀,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
如今雖然歷史的風雨將它剝蝕成了斷垣殘基,但它濃縮成了一種厚實的文化積淀,以永恒的蒼涼和悲壯留
在華夏文明的史冊里。
(1)根據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強中央集權制度的表現.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長城對秦朝的影響,分析長城的當代價值。
17.閱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