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指南_第1頁
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指南_第2頁
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指南_第3頁
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指南_第4頁
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指南TOC\o"1-2"\h\u3832第一章總論 2182141.1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的基本概念 2121691.2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的關系及原則 39548第二章會計核算基礎 3210452.1會計基本假設與會計要素 341152.2記賬方法與會計科目設置 4315152.3會計分錄與財務報表 413515第三章資產負債表核算 575053.1流動資產核算 5207823.2非流動資產核算 588923.3負債核算 516213.4所有者權益核算 613230第四章收入與費用核算 6164854.1收入確認與計量 6175214.1.1收入概述 6164864.1.2收入確認原則 6246164.1.3收入計量方法 65584.2費用確認與計量 791304.2.1費用概述 7179874.2.2費用確認原則 7123534.2.3費用計量方法 720754.3收入與費用的調整與分配 7239354.3.1收入與費用的調整 7110554.3.2收入與費用的分配 827260第五章稅務處理基本原理 8157905.1稅收基本概念與稅制要素 8128575.2稅務處理的基本原則 8260805.3稅務籌劃與稅收優惠 917414第六章增值稅核算與稅務處理 9305766.1增值稅基本概念與稅率 920686.2增值稅納稅義務人與扣稅憑證 9225806.3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與申報 1065556.4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 1022589第七章企業所得稅核算與稅務處理 1128837.1企業所得稅基本概念與稅率 11325457.2企業所得稅納稅義務人與征稅對象 11122007.3企業所得稅計算與申報 1184187.4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123893第八章個人所得稅核算與稅務處理 12242988.1個人所得稅基本概念與稅率 12157898.2個人所得稅納稅義務人與征稅對象 1276588.3個人所得稅計算與申報 1353998.4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 1332665第九章其他稅種核算與稅務處理 13186629.1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 13101649.1.1稅種概述 1370669.1.2核算方法 1334979.1.3稅務處理 1446509.2房產稅與土地使用稅 14268259.2.1稅種概述 1471589.2.2核算方法 14294439.2.3稅務處理 1469319.3車輛購置稅與車船稅 14241739.3.1稅種概述 14225759.3.2核算方法 15317889.3.3稅務處理 151631第十章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的合規與風險管理 151829210.1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的合規要求 152421410.1.1會計核算合規要求 152399610.1.2稅務處理合規要求 152242210.2稅務風險識別與評估 153003910.2.1稅務風險識別 162626010.2.2稅務風險評估 161179410.3稅務風險應對與控制 162199710.3.1稅務風險應對策略 161319110.3.2稅務風險控制措施 162729910.4稅務合規與風險管理的組織實施 161005410.4.1組織結構 16573910.4.2職責分工 171459310.4.3實施步驟 17第一章總論1.1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的基本概念會計核算,是指在企業的經濟活動中,依據會計法規、準則和制度,運用會計方法,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進行全面、系統、連續的記錄、計算和報告的過程。會計核算的目的是為企業的管理者、投資者、債權人等各方提供真實、完整、準確的財務信息,以便于決策。稅務處理,是指企業在遵循國家稅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對企業的經濟活動所涉及的稅收問題進行核算、申報和繳納的過程。稅務處理的目的是保證企業依法納稅,履行社會責任,同時降低稅收風險。1.2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的關系及原則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兩者均以企業的經濟活動為基礎,但側重點和目標有所不同。會計核算側重于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而稅務處理則關注企業的稅收問題。以下是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關系及原則的簡要概述:(1)相互依賴原則:會計核算為稅務處理提供基礎數據,稅務處理依據會計核算結果進行稅收核算和繳納。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保證企業財務和稅務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2)法規遵循原則: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均應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在會計核算中,企業應遵循會計法規、準則和制度;在稅務處理中,企業應遵循稅收法律法規。(3)稅收中性原則: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應保持稅收中性,即稅收政策不應影響企業正常的經濟活動。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和稅務處理時,應遵循稅收中性原則,保證稅收政策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合理引導。(4)信息對稱原則: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過程中,企業應向相關部門提供真實、完整、準確的財務和稅務信息,保證信息對稱。(5)權責明確原則:企業應明確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的權責,保證各部門在財務和稅務管理中各司其職,相互配合。(6)風險防控原則:企業應建立健全財務和稅務風險防控機制,保證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的合規性,降低稅收風險。通過遵循以上原則,企業能夠在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過程中實現合規、高效的管理,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第二章會計核算基礎2.1會計基本假設與會計要素會計基本假設是會計工作進行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四項。會計主體假設明確了會計工作的空間范圍,即企業作為一個獨立的實體進行會計核算;持續經營假設假定企業將會長期持續經營,為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提供基礎;會計分期假設將企業持續經營的經濟活動劃分為一定的會計期間,便于分期核算和報告;貨幣計量假設則要求企業的經濟活動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會計要素是會計核算的基本內容,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等五個方面。資產是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資源,預期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負債是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所有者權益是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的凈額,反映企業所有者對企業資產的剩余權益;收入是企業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費用是企業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2.2記賬方法與會計科目設置記賬方法主要有借貸記賬法和增減記賬法兩種。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采用借貸記賬法。借貸記賬法以“借”、“貸”為記賬符號,將會計要素劃分為借方和貸方,分別反映企業的資產、費用和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等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會計科目是對會計要素進行分類的項目,根據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設置相應的會計科目。會計科目設置應遵循以下原則:合法性、相關性、完整性和實用性。合法性要求會計科目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會計準則的規定;相關性要求會計科目能夠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特點,滿足企業內部管理和外部報告的需要;完整性要求會計科目能夠全面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實用性要求會計科目簡便易行,便于會計核算和報告。2.3會計分錄與財務報表會計分錄是會計對經濟業務進行記錄的一種方法,根據經濟業務的性質和內容,按照借貸記賬法編制。會計分錄包括三個要素:賬戶名稱、借貸方向和金額。編制會計分錄的目的是為了在賬戶中登記經濟業務,為編制財務報表提供依據。財務報表是企業會計核算的最終成果,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資產負債表反映企業在一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包括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等內容;利潤表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收入、費用和利潤等內容;現金流量表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現金流入和流出情況。財務報表的編制目的是為了向企業內部和外部用戶提供企業的財務信息,便于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第三章資產負債表核算3.1流動資產核算流動資產是指企業在正常經營周期內,預期會在一年內或在一個經營周期內轉換為現金、消耗或實現的其他資產。流動資產的核算主要包括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存貨和其他流動資產等項目的確認、計量和披露。在流動資產的核算過程中,企業應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對各項流動資產進行正確的確認和計量。貨幣資金的核算應遵循現金、銀行存款等貨幣資金的實際收付情況;短期投資核算應關注投資成本、公允價值的變動以及投資收益的實現;應收賬款核算應關注應收賬款的確認、壞賬準備的計提以及回收情況;預付賬款核算應關注預付賬款的形成、支付及核銷情況;存貨核算應關注存貨的采購、庫存管理、銷售及減值情況;其他流動資產的核算應關注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等項目的確認、計量和披露。3.2非流動資產核算非流動資產是指企業在正常經營周期內,預期不會在一年內或一個經營周期內轉換為現金、消耗或實現的其他資產。非流動資產的核算主要包括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其他非流動資產等項目的確認、計量和披露。在非流動資產的核算過程中,企業應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對各項非流動資產進行正確的確認和計量。長期投資核算應關注投資成本、公允價值的變動以及投資收益的實現;固定資產核算應關注固定資產的采購、折舊、減值以及處置情況;無形資產核算應關注無形資產的確認、攤銷、減值以及處置情況;其他非流動資產的核算應關注其他資產的形成、使用及處置情況。3.3負債核算負債是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負債的核算主要包括短期借款、長期借款、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等項目的確認、計量和披露。在負債的核算過程中,企業應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對各項負債進行正確的確認和計量。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核算應關注借款本金、利息的計算及償還情況;應付賬款和預收賬款核算應關注購銷合同的履行、款項的支付及回收情況;應付職工薪酬核算應關注職工薪酬的構成、計算及支付情況;應交稅費核算應關注稅種的適用、稅率的確定、稅款的計算及繳納情況。3.4所有者權益核算所有者權益是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所有者權益的核算主要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等項目的確認、計量和披露。在所有者權益的核算過程中,企業應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對各項所有者權益進行正確的確認和計量。實收資本核算應關注投資者出資的形式、金額及股權比例;資本公積核算應關注資本公積的形成、使用及變動情況;盈余公積核算應關注盈余公積的提取、使用及變動情況;未分配利潤核算應關注未分配利潤的形成、分配及變動情況。第四章收入與費用核算4.1收入確認與計量4.1.1收入概述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收入包括銷售商品收入、提供勞務收入、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費收入等。4.1.2收入確認原則收入確認應當遵循以下原則:(1)收入應當在實現時確認,即收入已經實現或可實現,且與收入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2)收入應當以收入金額計量,即收入應當以能夠可靠計量的金額進行計量。(3)收入應當根據收入性質分類,即按照收入來源和性質對收入進行分類。4.1.3收入計量方法收入計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銷售商品收入:按照銷售商品的價格計量。(2)提供勞務收入:按照提供勞務的合同或協議約定的金額計量。(3)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按照讓渡資產使用權的使用費計量。(4)利息收入:按照實際收到的利息金額計量。(5)使用費收入:按照實際收到的使用費金額計量。4.2費用確認與計量4.2.1費用概述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費用包括生產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4.2.2費用確認原則費用確認應當遵循以下原則:(1)費用應當在發生時確認,即費用已經發生或將要發生,且與費用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2)費用應當以費用金額計量,即費用應當以能夠可靠計量的金額進行計量。(3)費用應當根據費用性質分類,即按照費用發生的環節和性質對費用進行分類。4.2.3費用計量方法費用計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生產成本:按照生產過程中實際發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等計算。(2)銷售費用:按照銷售過程中實際發生的廣告費、運輸費、包裝費等計算。(3)管理費用:按照管理過程中實際發生的管理人員工資、辦公費、差旅費等計算。(4)財務費用:按照實際發生的利息費用、匯兌損失等計算。4.3收入與費用的調整與分配4.3.1收入與費用的調整收入與費用的調整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收入跨期調整:對于跨期實現的收入,應當根據收入實現原則進行跨期調整。(2)費用跨期調整:對于跨期發生的費用,應當根據費用發生原則進行跨期調整。(3)收入與費用匹配調整:對于收入與費用不匹配的情況,應當進行匹配調整。4.3.2收入與費用的分配收入與費用的分配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收入分配:按照收入來源和性質,將收入分配到相應的收入科目。(2)費用分配:按照費用發生的環節和性質,將費用分配到相應的費用科目。(3)收入與費用分配的協調:在收入與費用分配過程中,應當注意收入與費用的協調,保證企業財務狀況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第五章稅務處理基本原理5.1稅收基本概念與稅制要素稅收,作為國家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是憑借政治權力,依法無償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的特點,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稅制要素主要包括納稅人、課稅對象、稅率、稅收優惠、納稅環節、納稅期限等。納稅人,即稅收法律關系中承擔納稅義務的主體。在我國,納稅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課稅對象,又稱征稅對象,是指稅收法律關系中應納稅的財產、所得等。稅率,是指稅額與課稅對象之間的比例,是計算稅額的尺度。稅收優惠,是指為了鼓勵某些產業的發展或照顧特定納稅人的需要,在一定期限內給予減免稅等優惠措施。5.2稅務處理的基本原則稅務處理的基本原則是保證稅收法律關系的合法、公正、明確、簡便和效率。以下為稅務處理的基本原則:(1)合法性原則:稅務處理必須依法進行,遵循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2)公正性原則:稅務處理應公平對待所有納稅人,不得有歧視或偏袒現象。(3)明確性原則:稅收法律法規應明確具體,便于納稅人和稅務機關理解和操作。(4)簡便性原則:稅務處理程序應簡化,減少納稅人和稅務機關的負擔。(5)效率原則:稅務處理應注重效率,提高稅收征管水平。5.3稅務籌劃與稅收優惠稅務籌劃是指在遵守稅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對企業或個人經濟活動的合理安排,以達到減輕稅收負擔、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稅務籌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合理選擇納稅方式:如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選擇、企業所得稅的查賬征收和核定征收等。(2)合理安排收入和支出:如選擇合理的收入確認時點、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等。(3)稅收優惠政策的應用:企業或個人應充分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降低稅收負擔。稅收優惠是指為了實現特定的經濟社會目標,給予企業或個人在稅收方面的減免或其他優惠政策。稅收優惠主要包括:(1)稅率優惠:降低稅率、免征或減半征收等。(2)稅基優惠:對部分所得或財產不計入征稅范圍或按一定比例減免。(3)稅收減免:對特定項目或行業給予減免稅優惠。(4)稅收退還:對已納稅款的部分或全部予以退還。(5)延期納稅:對部分稅款允許在一定的期限內延期繳納。第六章增值稅核算與稅務處理6.1增值稅基本概念與稅率增值稅,作為一種流轉稅,是以商品(含貨物、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為計稅依據的一種稅收。在我國,增值稅是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增值稅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增值稅納稅人:指在我國境內銷售貨物、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增值稅稅率:我國增值稅稅率分為四檔,分別為6%、9%、13%和17%。增值稅征收范圍:包括生產、批發、零售和進口環節的商品和勞務。6.2增值稅納稅義務人與扣稅憑證增值稅納稅義務人包括以下幾類:銷售貨物、勞務的單位和個人;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委托加工貨物的單位和個人;購買自用應稅車輛的單位和個人。扣稅憑證是增值稅納稅義務人計算應納稅額的依據,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增值稅專用發票:由銷售方開具,用于購買方抵扣進項稅額的憑證。增值稅普通發票:由銷售方開具,不用于抵扣進項稅額的憑證。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海關開具,用于進口貨物抵扣進項稅額的憑證。6.3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與申報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是指納稅人在購進貨物、勞務、接受服務、支付費用等環節支付的增值稅,可以從其應納稅額中扣除。具體抵扣方法如下:購買貨物、勞務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按照發票上的稅額進行抵扣;購買自用應稅車輛,按照車輛購置稅發票上的稅額進行抵扣;進口貨物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繳款書,按照繳款書上的稅額進行抵扣。納稅人應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規定程序向稅務機關申報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填寫《增值稅納稅申報表》;提供相關扣稅憑證;提供其他稅務機關要求的相關材料。6.4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增值稅專用發票是增值稅管理的重要環節,其管理要求如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領購:納稅人需向稅務機關申請領購增值稅專用發票,并按照規定用途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開具:納稅人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時,應按照規定填寫相關信息,保證真實、完整、準確。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保管:納稅人應建立健全增值稅專用發票保管制度,保證發票安全、完整、規范。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作廢與紅沖:發生開票錯誤或其他原因需要作廢、紅沖發票時,應按照規定程序辦理。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繳銷:納稅人終止經營或變更稅務登記時,應向稅務機關繳銷剩余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第七章企業所得稅核算與稅務處理7.1企業所得稅基本概念與稅率企業所得稅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依據稅法規定,對其所得利潤進行計稅的一種稅種。企業所得稅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計稅依據: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為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即企業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的收入總額減去準予扣除的成本、費用、稅金等支出后的余額。(2)稅率:我國企業所得稅實行比例稅率,一般為25%。根據不同企業的性質和行業特點,還有以下幾種特殊稅率: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等,減按15%的稅率征收;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環保、節能節水項目等,減按20%的稅率征收。7.2企業所得稅納稅義務人與征稅對象(1)納稅義務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為在我國境內設立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股份制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等。(2)征稅對象: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投資所得、其他所得等。具體包括:生產經營所得: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取得的收入;投資所得:企業從事投資活動所取得的收益;其他所得:企業取得的其他收入,如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7.3企業所得稅計算與申報(1)企業所得稅計算:企業所得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其中,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準予扣除的成本、費用、稅金等支出。(2)企業所得稅申報:企業所得稅的申報分為月(季)度預繳申報和年度申報。企業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向稅務機關報送企業所得稅申報表及相關資料。月(季)度預繳申報:企業在每個納稅期結束后15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企業所得稅預繳申報表。年度申報:企業在年度終了后5個月內,向稅務機關報送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7.4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減免稅政策: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區域發展政策等,對特定企業、項目、行業給予減免稅優惠。(2)加速折舊:對符合條件的固定資產,允許企業按照規定的方法和年限加速折舊。(3)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企業研發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以按照規定比例加計扣除。(4)虧損彌補:企業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可以在以后五個納稅年度內,用稅后利潤彌補。(5)稅收抵免:企業購置用于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投資額可以抵免部分稅款。(6)其他稅收優惠:如高新技術企業優惠、小型微利企業優惠等。第八章個人所得稅核算與稅務處理8.1個人所得稅基本概念與稅率個人所得稅,是對個人取得的各項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種稅。它是我國稅收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增加財政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個人所得稅的稅率分為比例稅率和超額累進稅率兩種,具體適用哪種稅率,根據所得項目的不同而有所區別。8.2個人所得稅納稅義務人與征稅對象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包括在中國境內的中國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個人所得稅的征稅對象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等。8.3個人所得稅計算與申報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為:應納稅所得額=每月收入額五險一金起征點。根據稅率表,計算出應納稅額。個人所得稅的申報方式有紙質申報和電子申報兩種,納稅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8.4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我國對個人所得稅實行一系列優惠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免征額:對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等,設置5000元的基本免征額。(2)專項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六項專項附加扣除。(3)稅收減免:對某些所得項目,如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4)稅收優惠: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給予稅收優惠。還有一些特定情形下的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如殘疾人、烈屬、孤老人員等,可以享受相應的稅收減免。第九章其他稅種核算與稅務處理9.1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9.1.1稅種概述城市維護建設稅(以下簡稱“城建稅”)是對我國境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就其銷售額、營業額、進口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所征收的一種稅。教育費附加是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就其銷售額、營業額、進口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所征收的一種附加費。9.1.2核算方法(1)城建稅核算企業應按當期實際繳納的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的稅額計算城建稅。計算公式如下:城建稅=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城建稅率(2)教育費附加核算企業應按當期實際繳納的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的稅額計算教育費附加。計算公式如下:教育費附加=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教育費附加率9.1.3稅務處理企業在計算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時,應按照相關稅收政策規定,正確核算稅基,合理確定稅率。同時企業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向稅務機關申報并繳納相應的稅費。9.2房產稅與土地使用稅9.2.1稅種概述房產稅是對我國境內房屋產權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就其房屋產權或者使用權所征收的一種財產稅。土地使用稅是對我國境內土地使用權人,就其土地使用權所征收的一種財產稅。9.2.2核算方法(1)房產稅核算企業應按房產原值一次性減除一定比例后的余值計算房產稅。計算公式如下:房產稅=房產原值×(1減除比例)×房產稅稅率(2)土地使用稅核算企業應按實際占用土地面積計算土地使用稅。計算公式如下:土地使用稅=占用土地面積×土地使用稅單價9.2.3稅務處理企業在計算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時,應按照相關稅收政策規定,正確核算房產原值、占用土地面積等稅基,合理確定稅率。同時企業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向稅務機關申報并繳納相應的稅費。9.3車輛購置稅與車船稅9.3.1稅種概述車輛購置稅是對我國境內購置、進口、自產、受贈、中獎、以物易物等方式取得應稅車輛的單位和個人所征收的一種稅。車船稅是對我國境內車船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所征收的一種財產稅。9.3.2核算方法(1)車輛購置稅核算企業應按車輛購置價格計算車輛購置稅。計算公式如下:車輛購置稅=車輛購置價格×車輛購置稅率(2)車船稅核算企業應按車船的種類、噸位、座位等參數計算車船稅。計算公式如下:車船稅=車船的種類、噸位、座位等參數×車船稅單價9.3.3稅務處理企業在計算車輛購置稅和車船稅時,應按照相關稅收政策規定,正確核算車輛購置價格、車船參數等稅基,合理確定稅率。同時企業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向稅務機關申報并繳納相應的稅費。第十章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的合規與風險管理10.1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的合規要求10.1.1會計核算合規要求會計核算的合規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保證會計核算的真實性、完整性、合規性;(2)按照企業會計準則進行會計核算,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可比性;(3)建立健全內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