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1804-2023煤炭型工礦廢棄地污損程度調查與評估技術規范_第1頁
DB61-T+1804-2023煤炭型工礦廢棄地污損程度調查與評估技術規范_第2頁
DB61-T+1804-2023煤炭型工礦廢棄地污損程度調查與評估技術規范_第3頁
DB61-T+1804-2023煤炭型工礦廢棄地污損程度調查與評估技術規范_第4頁
DB61-T+1804-2023煤炭型工礦廢棄地污損程度調查與評估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020CCSP85

DB61陜 西 省 地 方 標 準DB61/T1804—2023煤炭型工礦廢棄地污損程度調查與評估技術規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vestigationandevaluationofpollutionanddestruction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vestigationandevaluationofpollutionanddestructiondegreeofcoaltypewasteland2023122820240128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DB61/T1804DB61/T1804—2023DB61/T1804DB61/T1804—2023目??次前 言 II范圍 1規范性引用文件 1術語和定義 1總則 2調查評估程序 2資料收集與方案編制 3污損調查 4系統評估 4附錄A(資料性)煤炭型工礦廢棄地項目基本情況記錄表 7附錄B(資料性)污損調查評估工作方案提綱 8附錄D(資料性)煤炭型工礦廢棄地土地損毀情況調查表 10附錄D(資料性)煤炭型工礦廢棄地土地損毀情況調查表 10附錄E(資料性)煤炭型工礦廢棄地土地污染情況調查表 13附錄F(資料性)污損程度調查與評估報告提綱 14參考文獻 15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陜西省自然資源廳提出并歸口。本文件由陜西省自然資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X/TC61036)負責解釋。本文件首次發布。聯系信息如下:單位:陜西地建土地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電話編:710021II郵編:710021II煤炭型工礦廢棄地污損程度調查與評估技術規范范圍本文件適用于煤炭型工礦廢棄地因壓占、塌陷、挖損、污染等造成的土地污損程度調查評估。規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3838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5085.7 危險廢物鑒別標準通則GB/T14848 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8314 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GB/T18314 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34330 固體廢物鑒別標準通則GB36600 (試行)DZ/T0154 地面沉降測量規范DZ/T0190 區域環境地質勘查遙感技術規定DZ/T0287 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技術規程HJ/T20 工業固體廢物采樣制樣技術規范HJ25.2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監測技術導則HJ/T91 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91.2 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規范HJ164 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166 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298危險廢物鑒別技術規范HJ493 水質采樣樣品的保存和管理技術規定TD/T1049 礦山土地復墾基礎信息調查規程DB61/T1322 土地工程普探技術規范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13.1煤炭型工礦廢棄地coaltypewasteland因煤炭開采、加工等活動造成土地損毀或污染,較短時間內難以恢復生態的場地。3.2土地污損landpollutionanddestruction3.3土地壓占landoccupation因堆存原料和材料,排放固體廢物(如矸石、廢石、尾礦、表土等)等造成土地原有功能喪失的過程。[來源:TD/T1031.1—2011,3.10,有修改]3.4土地塌陷landsubsidence[來源:TD/T1031.1—2011,3.9,有修改]3.5土地挖損landexcavationdamage[來源:TD/T1031.1—2011,3.8,有修改]3.6污損程度調查評估investigationandassessmentoflandpollutionanddestruction總則以保障煤炭型工礦廢棄地地質安全、恢復土地功能與價值為目標,確定調查與評估工作的目標任務,調查場地地質環境狀況,分區分類實施修復,實現區域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統一及可持續發展。調查應包括煤炭型工礦廢棄地及其周邊與礦區生產可能造成污損的區域。TD/T10491/5000,其中露天采場、場站等重點區域1/2000。具體根據場地實際情況,選用適當精度。調查評估程序2收集分析調查區域的基礎資料,掌握場地環境條件和煤炭企業基本信息等。編寫調查評估工作方案。明確調查評估工作目標和任務,初步確定調查范圍與調查對象及要素,結合場地實際情況明確調查方法、儀器類型和精度等。采用人員走訪、專家咨詢、現場測量、采樣監測與航拍、遙感解譯等方法和手段,開展場地污損調查。匯總分析數據資料,系統評估場地固體廢物、地表水和地下水與土體污染程度及范圍,評定土地損毀程度,綜合確定場地污損程度。編制形成污損程度調查與評估報告。1。圖1調查評估工作程序圖6資料收集與方案編制圖1調查評估工作程序圖6資料收集與方案編制6.1區域資料6.1.16.1.2資料。6.1.36.1.4收集煤炭型工礦廢棄地所在區域的氣候氣象、地質地貌、水文地質、土壤環境等資料。收集水土流失、荒漠化、采空區塌陷、地裂縫、不穩定斜(邊)坡、礦渣型泥石流等環境問題收集區域內主要礦產類別、特點、產業狀況、開發利用模式、強度等信息。收集對照區生態環境背景資料,主要包括煤礦建設生產及廢棄前后的固體廢物、水體、土體環境質量等資料。6.1.5收集區域地質地貌圖、水文地質剖面圖等圖件資料。6.2煤炭企業信息6.2.1料。6.2.2表》。6.2.3收集煤炭企業煤炭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環境影響評價、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等資A收集煤炭企業污染源分布圖、井上下對照圖、工程布置圖等圖件資料。36.3方案編制污損調查損毀調查CD開展并形成記錄表單。GPS(邊坡高度)等特征,調查壓占區固體廢物與植被分布狀況。(洞調查場地挖損的時間周期、面積、深度,導致的土地破壞形式及其特性,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查塌陷區地表積水與地下水埋深、含水層厚度、流向及流速等情況。損毀調查結束時,如必要則及時整理調查成果,編制相關圖件。污染調查CE開展并形成記錄表單。調查場地固體廢物、煤矸石、粉煤灰等污染區固體廢物的類別及堆放位置、面積、規模等。必要時采集固體廢物樣品進行固體廢物性質鑒定。(含積水HJ493采樣分析。HJ164(漏斗場地土壤質量調查,應滿足查明工礦廢棄地污損問題分布特征和布設采樣密度的要求,采樣密DB61/T13222km2~8km2為一個采樣單位,并選擇對角線、梅花點、棋盤式、蛇形法等進行采樣。HJ91.2DZ/T0287。其他系統評估損毀評估4損毀程度評估指標分級標準見表1。表1損毀程度評估指標分級標準損毀類型評估指標損毀程度輕度中度重度壓占壓占面積/hm2<11~10>10壓占區與評估區域面積占比/%<1010~30>30單位面積壓占物厚度/(cm/m2)<5050~150>150塌陷塌陷區面積/hm2<11~10>10采空區范圍內塌陷與評估區面積占比/%<1010~30>30塌陷深度/cm<5050~150>150地裂縫裂縫寬度/cm<55~15>15延伸長度/cm<5050~150>150塌陷坑(洞)直徑/m<11~10>10面積占比/(%)<1010~30>30積水情況無積水季節性積水長期積水挖損挖掘面積/hm2<11~10>10挖掘深度/m<2.02.0~5.0>5.0積水情況無積水季節性積水長期積水注:基本農田被損毀,無論損毀形式和面積,損毀程度均為重度。污染評估固體廢物危害評估按照GB34330、GB5085.7對調查區域固體廢物進行鑒別分析,鑒別其屬于I類一般固體廢物、II類一般固體廢物或危險固體廢物。水體污染評估依據區域地表水與地下水域功能類別和保護目標,與區域水質背景值以及用水質量要求,參GB3838GB/T14848結合區域巖性、水文地質等參數,根據污染物擴散條件,參照《地下水污染模擬預測評估工作指南》預測地下水的污染面積及空間分布,劃定地下水污染邊界。土體污染評估評估方法根據工礦廢棄地規劃用途,分別參照GB15618和GB36600中土壤污染相關指標管制值,以及區域和場地土壤環境質量背景值,按照公式(1)計算每個采樣點位土壤中相關指標與標準限值的超標倍數:式中:

..................................................................................(1)5Pij為樣品中第j個樣點第i個指標的污染指數;Cij為第j個樣點第i個指標的實測含量或濃度;Sij為i指標的基準值。土體污染等級參照2014表2土體污染等級劃分等級污染指數污染等級i指標是否為污染物1Pij<1無污染否21≤Pij<3輕度污染是33≤Pij≤5中度污染是4Pij>5重度污染是污損程度評估采用極限條件法對污損程度進行評估,即按照損毀或污染最嚴重的某個指標確定污損程度,當某一指標達到嚴重程度,評估區域的污損程度即為重度污損。3個等級:中度污損水體和土體污損比較嚴重,已經影響到原有的基本服務功能;重度污損水體和土體污損情況嚴重,導致水體和土體完全失去原有功能。8.3.3中度污損水體和土體污損比較嚴重,已經影響到原有的基本服務功能;重度污損水體和土體污損情況嚴重,導致水體和土體完全失去原有功能。8.3.3污損程度分級見表3。表3污損程度分級8.4評估報告編制污損程度調查與評估報告書寫提綱參見附錄F。6序號損毀程度污染程度污損程度固體廢物類別水體污染土體污染1輕度一般無無輕度2輕度一般有/無特征污染物輕度輕度3輕度一般中度中度4中度一般輕度中度5中度一般中度中度6輕度一般重度重度7中度一般重度重度8重度一般輕度重度9重度一般中度重度10重度一般重度重度11/危險廢物/重度附錄A(資料性)煤炭型工礦廢棄地項目基本情況記錄表A.1煤炭型工礦廢棄地項目基本情況記錄表表A.1煤炭型工礦廢棄地項目基本情況記錄表項目名稱編號行政區域市縣(市、區)鄉(鎮)村中心坐標面積/hm2現狀閉坑關閉廢棄服務年限/年建礦時間年月開采標高/m閉坑時間年月累計采出礦石量/萬噸采礦方式井工露天混合開挖深度/m剝離面積/km2廢棄礦井數量/個最大采深/m植被類型喬木灌木草本植被生長狀況良好少量枯死優勢種部分枯死大部分枯死補充信息77附錄B(資料性)污損調查評估工作方案提綱煤炭型工礦廢棄地污損調查評估工作方案提綱及內容項目概況簡述項目來源、地點、規模、土地利用狀況、廢棄時間等基本情況。簡述污損調查目標、任務、范圍,以及調查依據。工作計劃工作內容及技術要求B.1.1.1工作人員與時間安排收集資料區域環境資料收集和分析煤炭企業資料收集和分析其他資料收集和分析現場調查現場調查場地損毀調查內容及方法場地污染調查內容及方法室內分析檢測分析指標及方法影像與圖文數據分析調查評估工作保障措施附件資料樣品檢測報告、現場調查記錄表單、影視音頻資料等。8附錄C(規范性)煤炭型工礦廢棄地污損調查內容及方法C.1煤炭型工礦廢棄地污損調查內容及獲取方法表C.1煤炭型工礦廢棄地污損調查內容及獲取方法污損類別對象/形式主要指標獲取方法參照規范壓占/塌陷/損毀位置、范圍、時間GPS現場記錄GB/T18314壓占排土場/矸石場/棄堆煤場等邊坡高度、邊坡坡度航拍DZ/T0190塌陷地裂縫水平變形、附加傾斜航拍GB/T18314DZ/T0154DZ/T0287塌陷坑(洞)數量、規模、沉降量、深度(洞資料收集、GPS定位、激光掃描表積水面積、積水深度,地下水埋深、含水層厚度資料收集、現場測量挖損露天采場/取土場土層厚度,挖損后邊坡坡度GPS航拍GB/T18314埋深、含水層厚度資料收集、現場測量、遙感解譯DZ/T0287污染固體廢物固體廢物類別、危險廢物類別GPS航拍、采樣分析GB5085.7GB34330HJ/T20HJ298地表水徑流量、補給類型、流向等資料收集、現場測量HJ/T91HJ493(選取)資料收集、采樣分析、檢測分析GB3838地下水(選取)資料收集、采樣分析、檢測分析GB/T14848HJ164土體土壤pH現場速測HJ/T166(物)資料收集、采樣分析、檢測分析GB15618GB36600HJ25.2HJ/T166其他植被類型、優勢種、植被覆蓋度遙感解譯TD/T1049補充信息99附錄D(資料性)煤炭型工礦廢棄地土地損毀情況調查表煤炭型工礦廢棄地土地壓占情況調查表表D.1煤炭型工礦廢棄地土地壓占情況調查表項目名稱編號中心坐標壓占物壓占時間/年壓占高度/m土地利用現狀耕地 園地 林地 草地 采礦用地 其他用地范圍坐標序號經度(E)緯度(N)12…………邊坡高度/m邊坡坡度/m固體廢物類別I類一般固體廢物II類一般固體廢物危險廢物是 否待鑒定植被類型喬木 灌木 草本植被生長情況良好 少量枯死優勢種部分枯死大部分枯死補充信息注:其他用地:指沙地、鹽堿地、石礫地、空閑地等。1010煤炭型工礦廢棄地土地塌陷情況調查表表D.2煤炭型工礦廢棄地土地塌陷情況調查表項目名稱編號中心坐標塌陷類別塌陷時間/年土地利用現狀耕地 園地 林地 草地 采礦用地 其他用地范圍坐標序號經度(E)緯度(N)12……地裂縫有 無裂縫寬度/m裂縫深度/m裂縫長度/m裂縫間距/m地表坡度水平變形附加傾斜塌陷坑(洞)有 無數量/個沉降量/m深度(洞)/m地表積水有 無積水時間季節性積水長期積水積水面積/m2積水深度/m地下水埋深/m地下含水層厚/m固體廢物類別I類一般固體廢物II類一般固體廢物危險廢物是 否待鑒定植被類型喬木 灌木 草本植被生長情況良好 少量枯死優勢種部分枯死大部分枯死補充信息注:其他用地:指沙地、鹽堿地、石礫地、空閑地等。1111煤炭型工礦廢棄地土地挖損情況調查表表D.3煤炭型工礦廢棄地土地挖損情況調查表項目名稱編號中心坐標挖損時間/年挖損深度/m土地利用現狀耕地 園地 林地 草地 采礦用地 其他用地范圍坐標序號經度(E)緯度(N)12…………有效土層厚度/m邊坡坡度/m地表積水有 無積水時間季節性積水 長期積水積水面積/m2積水深度/m地下水埋深/m地下含水層厚/m植被類型喬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