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45T 045-2022 高速公路通信系統技術指南_第1頁
DBJT45T 045-2022 高速公路通信系統技術指南_第2頁
DBJT45T 045-2022 高速公路通信系統技術指南_第3頁
DBJT45T 045-2022 高速公路通信系統技術指南_第4頁
DBJT45T 045-2022 高速公路通信系統技術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33.040.20JT45TechnicalguideforexpresswaycommunicIDBJT45/T045—2022前言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縮略語 25總體要求 26傳輸網系統 37干線通信傳輸網聯網技術要求 58配套設施 99通信光電纜 10通信管道 附錄A(資料性)匯聚層通信傳輸網架構圖 參考文獻 DBJT45/T045—2022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提出并宣貫。本文件由廣西交通運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廣西交通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廣西交通投資集團百色高速公路運營有限公司、廣西壯族自治區收費公路聯網收費清分結算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黎琮瑩、賴海燕、歐劍聰、莫新強、賴錕、黃劍、王長海、吳松、覃廣文、唐瑋杰、陳智、唐宏亮、黃柳盛、韋國標、李衛、梁宇、譚聰、張燕、彭曉春、陸運軍、韋樂香、黃志偉、和紹君、黃承磊、陸盛康。本文件主要審查人:農昭光、李道飛、梁源、楊曉寒、蔣新花、陳均棟、周克勤。1高速公路通信系統技術指南本文件規定了高速公路通信系統的總體要求、傳輸網系統、干線通信傳輸網聯網、配套設施、通信光電纜、通信管道等技術要求。本文件適用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行政區域內新建、改擴建高速公路通信系統的設計、建設及運營維護。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GB/T9771(所有部分)通信用單模光纖GB/T20187光傳送網體系設備的功能塊特性GB50174數據中心設計規范GB/T51398光傳送網(OTN)工JT/T496公路地下通信管道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JT/T918高速公路信息通信系統聯網技術要求JTG/T3383-01公路通信及電力管道設計規范YD/T769通信用中心管填充式室外光纜YD/T901通信用層絞填充式室外光纜YD/T1272(所有部分)光纖活動連接器YD/T1990光傳送網(OTN)網絡總體技術要求DB45/T1491高速公路聯網系統技術要求ITU-TG.652Characteristicofasingl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連接區域通信中心至自治區通信總中心之間的傳輸網絡。連接路段通信分中心至區域通信中心之間的傳輸網絡。干線通信傳輸網trunkcommunicationnetwork由骨干層通信傳輸網(3.1)和匯聚層通信傳輸網(3.2)組成。24縮略語ATM:異步傳輸模式(AsynchronousTransferMode)GFP:通用成幀規程(GenericFramingProcedure)LAN:局域網(LocalAreaNetwork)MAC:介質訪問控制(MediaAccessControl)MTBF: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eanTimeBetweenFailure)OCh:光通道(OpticalChannel)OLT:光線路終端(OpticalLineTerminal)ONU:光網絡單元(OpticalNetworkUnit)OTN:光傳送網絡(OpticalTransportNetwork)OTUk:光通路傳輸單元k(OpticalChannelTransportUnit-k)POS:SDH承載的分組信號(PacketOverSDH)PPP:點對點協議(PointtoPointProtocol)PTN:分組傳送網(PacketTransportNetwork)QoS:服務質量(QualityofService)SAN:存儲區域網絡(StorageAreaNetwork)SDH:同步數字序列(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SNCP:子網連接保護(SubnetworkConnectionProtection)VLAN:虛擬局域網(VirtualLocalAreaNetwork)5.1高速公路通信系統的設計、建設及運營維護應遵循統籌規劃、集中管理、分級維護的原則。5.2高速公路通信系統建設應合理選用成熟、先進的技術標準和技術方案。5.4通信網絡資源使用應遵循以下原則:——滿足各高速公路經營者實施高速管理業務信3——滿足高速公路行業信息化、路網監測管理的需求。5.5語音業務網、數據傳輸網、圖像傳輸網、會議電視網、呼叫服務中心、緊急電話系統、有線廣播系統應符合DB45/T1491的要求。6傳輸網系統6.1總體架構全區高速公路傳輸網系統管理架構采用“自治區通信總中心-區域通信中心-路段通信分中心-基層通信站”四級管理架構,如圖1所示。自治區通信總中心自治區通信總中心骨干層通信傳輸網區域通信中心匯聚層通信傳輸網路段通信分中心路段接入網基層通信站路段通信分中心路段通信分中心區域通信中心區域通信中心基層通信站基層通信站圖1傳輸網系統管理架構圖6.2干線通信傳輸網6.2.1網絡架構6.2.1.1干線通信傳輸網宜采用環型拓撲結構,邊緣干線節點可采用鏈型、樹型結構。6.2.1.2干線通信傳輸網光放大節點間距不宜超過80km,宜選擇已建的條件良好的站點進行布設,與路段通信分中心、橋隧管理站、收費站、服務區等同址建設。6.2.1.3骨干層通信傳輸網架構為“1個核心環+7個匯聚環”,參見圖2。4百務伶俐賓陽東中心●注:本圖來源于《交通強區高速公路干線通信網絡規劃(2018-2030年)》。表1干線通信傳輸網業務帶寬需求及接口類型配置表帶寬分配10/100/1000M以太網收費數據(含超限檢測設施聯網數據)10/100/1000M以太網10/100/1000M以太網10/100/1000M以太網10/100/1000M以太網聯網圖像)1000/10000M以太網通政務信息等)10/100/1000M以太網網等)10/100/1000M以太網預留帶寬10/100/1000M以太網可根據路段通信分中心流量預留50%以上余量注:業務帶寬需求可根據規劃要求及工程實際需56.2.2技術體制6.2.2.1干線通信傳輸網應采用OTN技術方式組網。6.2.2.2OTN系統應不少于40波,單波速率不少于100Gbit/s。6.2.2.3OTN系統應能根據帶寬需求擴容波道數量。6.3路段接入網6.3.1路段接入網宜采用環型結構,也可選用相切環或環帶鏈網絡結構。6.3.2路段接入網可采用OTN、PTN、SDH技術單獨組網或混合組網。6.3.3OTN系統按照不少于4波設計,單波速率不少于10Gbit/s,應能根據帶寬需求擴容波道數量,具備平滑升級能力。6.3.4PTN系統按照不少于10Gbit/s設計。6.3.5SDH系統按照不少于2.5Gbit/s設計,應支持平滑升級至10Gbit/s。6.3.6路段接入網業務帶寬需求及接口類型配置宜符合表2的規定。表2路段接入網業務帶寬需求及接口類型配置表10/100/1000M以太網收費數據(含超限檢測設施聯網數據)10/100/1000M以太網10/100/1000M以太網10/100/1000M以太網10/100/1000M以太網聯網圖像)1000/10000M以太網每路6Mbit/s通政務信息等)10/100/1000M以太網網等)10/100/1000M以太網預留帶寬10/100/1000M以太網注:業務帶寬需求可根據規劃要求及工程實際需6.3.7路段接入網網管系統宜設在路段通信分中心,實現對沿線設備的維護和管理。系統參照7.4.3.6~7.4.3.9的相關規定。7干線通信傳輸網聯網技術要求7.1設備要求OTN傳輸設備應滿足下列基本要求:——電交叉設備、光交叉設備以及光電混合交叉設備、誤碼性能、抖動性能符合YD/T1990規定;6DBJT45/T045—2022——電層復用、OTN開銷處理和告警處理流程符合YD/T1462和GB/T20187的規定;——支持采用SDH和以太網業務側接口用于不同廠商傳送設備對接;——支持以太網透傳和二層交換功能。7.1.2業務節點OTN設備7.1.2.1一般要求業務節點OTN設備應滿足下列要求:——支持完成ODUk電層和OCh光層的交叉調度功能。波長級別的業務直接通過OCh交叉,其他需要調度的業務經過ODUk(k=0,1,2,2e,3,3e,4)交叉,兩者配合可以優勢互補,除了提供各種業務接口和OTUk接口(包括IrDI接口)以外,同時提供光復用段和光傳輸段功能,支持OTN傳輸;——骨干層通信傳輸網設備單子架電交叉容量不少于25.6Tbit/s,能夠實現STM-4/16/64業務、GE/10GE業務的交叉調度,交叉調度顆粒能夠達到ODUk(k=0,1,2,2e,3,3e,4);單子架不少于30個業務槽位;單槽位電交叉能力不小于400Gbit/s;——匯聚層通信傳輸網設備單子架電交叉容量不少于4.8Tbit/s,能夠實現STM-4/16/64業務、GE/10GE業務的交叉調度,交叉調度顆粒能夠達到ODUk(k=0,1,2,2e,3,3e,4);單子架不少于23個業務槽位;單槽位電交叉能力不小于200Gbit/s;——設備交叉容量、槽位數量、接口數量等應預留業務發展的需要;——光層子架與電層子架獨立設置,光層按照一個傳輸方向一個子架進行設置;——光交叉調度支持1~9維度可配置。7.1.2.2接口能力設備接口能力滿足下列要求:——提供SDH、ATM、以太網、OTUk、SAN等多種業務接口以及標準的OTNIrDI互聯接口,連接其他OTN設備;——OTN的線路接口處理功能包括ODUk時分復用、ODUk映射到OTUk功能,應遵循GB/T51398要7.1.2.3保護能力設備保護能力要求如下:——保護可采用光線路保護、光通道保護、ODUk保護和客戶側保護;——應為業務提供有效的QoS保障和良好的生存能力,具備自愈環保護功能,倒換時間應不超過50ms;——提供ODUk、OCh通道保護恢復協調能力,在進行保護和恢復時不發生沖突。7.1.2.4業務接入和管理能力設備業務接入和管理能力應滿足下列要求:——提供端到端的ODUk、OCh通道的配置和性能/告警監視功能;——提供的10GOTU同時支持10GSDH/POS/10GE/LAN/OTU2業務接入;——支持100M~2.7G間任意業務(any業務)在同一個10G波長上混合復用傳送;——支持STM-N業務、GE/10GE業務、SAN業務、POS業務接入。77.1.2.5以太網二層交換功能以太網二層交換功能滿足下列要求:——支持傳輸鏈路帶寬可配置;——支持MAC地址學習;——以太網數據幀的封裝應支持GFP協議,宜支持LAPS協議、PPP協議;——數據幀采用VC通道的連續級聯/虛級聯映射來保證數據幀在傳輸過程中的完整性;——支持VLAN劃分與VLAN隔離、流量控制、優先級控制、數據幀過濾、支持組播控制、存儲轉發和快速轉發。7.1.2.6智能功能設備智能功能滿足下列要求:——可支持GMPLS控制平面,實現ODUk、OCh通道自動建立、自動發現和恢復等智能功能;——可支持光層和電層ASON。7.1.3光放大節點OTN設備7.1.3.1一般要求光放大節點OTN設備應滿足下列一般要求:——光放大節點OTN設備具備OCh光層中繼放大功能;——支持40×10Gbit/s、40×40Gbit/s、40×100Gbit/s,應能升級到80×10Gbit/s、80×40Gbit/s、——支持系統實現不同跨段的無電中繼傳輸;——支持增益調節、固定增益、在線光性能檢測、增益鎖定技術、瞬態控制技術等功能和特性;——支持智能光網絡ASON,滿足業務多重保護需求。單板內EDFA滿足下列要求:——應具有增益鎖定功能,增加或減少一路或記錄通道或者某些通道光信號波動,不影響其他通道的信號增益;——應具有瞬態控制功能,使得系統在增加或減少通道時,能通過控制信道光功率波動實現平滑的升級擴容。監測功能滿足下列要求:——提供在線監測光口,可從光口輸出少量光信號至光譜分析儀或光譜分析板,在不中斷業務的情況下,監測合波光信號的光譜和光性能;——提供對光功率的檢測和上報;提供泵浦激光器的溫度控制;提供泵浦驅動電流、背光電流、制冷電流、泵浦激光器的檢測和單板環境溫度的檢測。7.2.1網絡可靠性7.2.1.1干線通信傳輸網在線路條件滿足的情況下,應能實現多路由保護,斷纖倒換時間不應大于8DBJT45/T045—20227.2.1.2OTN網絡宜采用ODUkSNCP的保護方式,保護倒換時間不應大于50ms。對于干線通信傳輸網中的鏈型線路,宜采用“1+1”線路保護方式。7.2.2設備可靠性7.2.2.1傳輸設備的MTBF應大于100000h。7.2.2.2傳輸設備應具備雙路供電功能。設備關鍵組件如主控、交叉、時鐘、電源,應實現“1+1”熱備份。關鍵業務接入組件能夠實現板件層面的1:1或1:N保護。7.2.3業務可靠性干線通信傳輸網應支持各類業務通道端到端保護與恢復,提供備用通道的實時監控,對失效的備份通道及時修復或變更,實現業務始終具備兩條保護通道。時鐘同步7.3.1時鐘同步系統在自治區通信總中心、南寧東收費站分別設置一套雙衛星卡的主時鐘作為時鐘源,為各個環網內傳輸設備提供時鐘同步信號。7.3.2設備提供北斗、GPS、銣鐘和晶體鐘組成的全系列的時鐘等級。7.3.3設備提供至少8路同步信號輸入,至少40路時鐘同步信號輸出。網管系統7.4.1管理和維護全區高速公路干線通信傳輸網應建立統一的網管平臺,并進行統一的網絡資源調配權限,集中管理,分級維護。7.4.2系統構成7.4.2.1網管系統應設置主用和備用系統,自治區通信總中心設置的傳輸網管系統為主用系統,南寧東收費站設置的傳輸網管系統作為備用系統。7.4.2.2OTN系統的網絡管理應采用分層管理模式,分為網元層、網元管理層和網絡管理層三層:——網元層:主要針對OTN物理網元,一般情況下接受網元管理層的管理;——網元管理層:主要面向OTN網元,設備廠家的OTN網元管理系統直接管理控制OTN設備,負責對OTN網絡中的各種網元的管理和操作;——網絡管理層:主要面向OTN網絡,負責對所轄管理區域內的OTN網絡進行管理,重點是端到端的業務管理能力。7.4.3功能要求7.4.3.1網管系統應實現對全區高速公路通信系統的全面管理,具有多廠商、多網絡綜合管理的功能,在管理范圍上實現所有子網的統一管理。7.4.3.2網管系統應具有資源管理、業務運營支撐、業務運營基礎管理、業務運營管理、流程管理、經營分析、客戶管理支撐、綜合信息門戶、系統管理、適配接口等功能,這些功能之間通過統一的信息總線有機整合為一體,構成符合交通運輸行業特點的運營支撐系統。7.4.3.3網管系統應為各區域通信中心、路段通信分中心提供網管客戶端,具備查詢、監視和管理本轄區內的通信系統,指導各自的運維工作。7.4.3.4自治區通信總中心網管系統完成對全網的綜合管理和調度;各區域通信中心通過客戶端遠程接入,實現對轄區內通信網絡與資源、各類交通業務與應用系統的分權限查看管理。97.4.3.5網元層的管理系統應具備向上提供完整的北向接口能力,通過網管系統即能實現全網集中管理。應提供北向接口的實現方式和功能詳細資料,并配合建設單位對北向接口的各項功能進行測試。7.4.3.6網管系統應具有支持本地接入和遠端接入能力,支持多用戶同時操作。7.4.3.7網管系統的本身故障和軟件升級不應對業務已存在的網絡結構和正常的傳輸業務通道產生任何影響。7.4.3.8網管系統應具備本地異地主備用配置、備份以及備份數據恢復功能。7.4.3.9網管數據、操作日志應能夠按照要求實現定時、定量備份維護,確保數據、日志的安全性。7.5互聯互通7.5.1與全國高速公路傳輸網互聯互通高速公路經營者應確保云南-廣西-廣東、貴州-廣西-廣東以及擬新增全國高速公路傳輸網聯網所需的機房、供配電設施、管道和光纜資源。7.5.2新建高速公路與既有高速公路連接(交叉)路段通信系統互聯互通7.5.2.1新建高速公路與既有高速公路干線通信傳輸網互聯互通時,需對既有高速公路干線通信傳輸網設備及配套設施進行改造擴容的,由新建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單位按設計進行改造擴容,既有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單位應無償予以配合。7.5.2.2新建高速公路通信光纜應當鋪設至相鄰既有高速公路就近收費站或通信分中心通信機房內與既有高速公路通信光纜對接,須占用相鄰既有高速公路通信管道的,相鄰既有高速公路經營者應無償提7.5.3設備互聯互通7.5.3.1干線通信傳輸網業務節點設備和中繼設備之間應采用標準光接口互聯互通。7.5.3.2OTN設備能通過業務側接口應能實現與不同制造商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7.5.3.3OTN和SDH域或IP域間應能采用標準光電接口互聯互通。8配套設施8.1通信機房8.1.1通信機房宜與監控機房、收費機房同址建設。8.1.2通信機房、電池室活荷載和環境要求(溫度、濕度、電磁干擾等)應符合GB50174要求。8.1.3機房內通道與設備間的距離符合下列規定:——用于搬運設備的通道凈寬不應小于1.5m;——面對面布置的機柜(架)正面之間的距離不宜小于1.2m;——背對背布置的機柜(架)背面之間的距離不宜小于0.8m;——當需要在機柜(架)側面和后面維修測試時,機柜(架)與機柜(架)、機柜(架)與墻之間的距離不宜小于1.0m;——成行排列的機柜(架),其長度超過6.0m時,兩端應設有通道;當兩個通道之間的距離超過15.0m時,在兩個通道之間還應增加通道。通道的寬度不宜小于1.0m,局部可為0.8m。8.2通信電源8.2.1直流供電系統應采用集中方式,為干線傳輸網、接入網及語音交換設備等通信設備提供直流供DBJT45/T045—20228.2.2直流供電系統輸出電壓宜為-48V。8.2.3直流供電系統應采用全浮充方式充電。8.2.4整流電源應采用靈活的積木結構,整流模塊按“n+1”方式配置。電源設備應穩定、安全可靠、易于維護。8.2.5電源設備應能達到自動化,適合無人值守的要求,具備遠端維護管理接口。8.2.6電源設備的管理應能與光纖數字傳輸系統的網管結合,應能在通信(分)中心通過維護終端,對通信電源系統(包括整流電源、蓄電池等)進行遠端檢測和維護。8.2.7自治區通信總中心、區域通信中心、路段通信分中心應配置2組蓄電池,其他無人通信站配置1組蓄電池,每組容量應能維持設備正常運行8h以上。防雷接地通信站均應設聯合接地裝置(包括直流電源接地、測試接地和屏蔽接地)和保護接地裝置。聯合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Ω。9通信光電纜通信光纜規格要求9.1.1通信光纜應滿足近、遠期交通工程建設規模及業務需求。9.1.2通信光纜應使用單模光纖,光纖類型宜采用G.652.D型光纖,單模光纖技術規范應符合ITU-TG.652的有關要求。9.1.3單模光纖的尺寸參數、模場直徑、宏彎損耗、截止波長、波長附加衰減、色散、偏振模色散,以及機械性能和環境性能等應符合GB/T9771中的規定,光學衰減系數應符合YD/T901、YD/T769的有關規定。9.1.4通信光纜結構宜采用適于敷設的松套全填充層絞式光纜或中心束管式光纜,其規格和性能應符合YD/T901、YD/T769的有關規定。通信光纜敷設要求9.2.1通信光纜宜敷設在通信管道內,對于其他特殊原因無法管道敷設的,可采用直埋或架空方式。9.2.2通信光纜護層結構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采用管道保護的光纜:應選用GYTA、GYTS、GYFTY等或更高保護等級的結構,鼠患嚴重的地區,宜選用GYTA53結構;——直埋光纜:應選用GYTA53、GYTA33、GYTY53等結構;——架空光纜:應選用GYTA、GYTS、GYTY53、GYFTY等結構;——隧道光纜:宜選用GYTZA56、GYTZS、GYTZA等阻燃結構。9.2.3主干光纜宜全線敷設1根,輔助光纜應至少敷設1根,主干光纜和輔助光纜應分管敷設。9.2.4一般路段相鄰的通信干線節點間光纖數量不少于4芯,路段接入網光纖數量不少于4芯;組成骨干層通信傳輸網路段擴展備用光纖數量不少于24芯;其它一般路段擴展備用光纖數量不少于12芯;國家高速公路應為省際間聯網增配光纖至少8芯。9.2.5輔助光纜應按規劃遠期的需求配置。9.2.6在高速公路樞紐互通區域,應按滿足互聯互通要求敷設匝道路段通信管道和光纜。9.2.7管道光纜占用的管孔在管群中的位置應遵“先左后右”“先下后上”的原則。9.3輔材要求9.3.1G.652.D光纖接頭單纖衰減平均限值(測試波長為1310/1550nm)不應大于0.06dB,最大值不應大于0.12dB,單纖冷接衰減不應大于0.1dB/個。9.3.2跳纖、尾纖應符合YD/T1272的有關規定。9.3.3光纜接頭盒應符合YD/T814的有關規定。9.4通信電纜通信電纜的選擇應滿足設計傳輸速率、衰減、特性阻抗、串音防衛度、耐壓和防腐等指標的要求,應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和阻燃性能。10通信管道10.1設置原則10.1.1各路段的通信管道應與相鄰路段的通信管道互聯互通。10.1.2通信管道應與主體工程同步建設。10.1.3改、擴建高速公路宜利用原有通信管道,充分調研路段中央分隔帶、土路肩、邊坡、護坡道的現有狀況,比選最佳路由,減少對通車道路的交通影響,降低對原有道路的破壞和施工難度。10.1.4高速公路通信管道數量應根據機電工程、交通信息化業務需求以及遠期備用等因素進行設置。10.1.5通信管道數量應符合表3、表4要求。表3干線通信管道數量表類別公路交通專用備用四車道高速公路注1:表中管孔指標稱內徑≥φ90mm的標準管孔,一個管孔等效成3個子注2:備用管孔為國家及省級高速公路通信系統骨干聯網及遠期擴容專用。注3:環城高速公路干線通信管道容量不宜小于8個標準管注4:進站通信管道數量不應小于干線通信管道數量。表4分歧通信管道數量表數量(孔)出線方向區域通信中心路段通信分中心收費站隧道管理站服務區停車區、養護工區預留橫穿小于1000m隧道洞口表4分歧通信管道數量表(續)數量(孔)出線方向大于等于1000m隧道洞口注1:高速公路通信橫穿過路管道應至少每公里預留1處,其他分歧通信管道容量應根據業務需求預埋。注2:表中管孔指標稱內徑≥D90mm的標準管孔,一個管孔等效成3個子孔。10.2路由和位置10.2.4通信管道的中心線應平行于道路10.2.5高速公路通信管道與電力管道同溝敷設時,管間平行凈距不應小于0.1m。10.3.1通信縱向管道宜采用硅芯管,且滿足JT/T496要求。10.3.2通信管道的材料(包括主材及其配套產品、橫穿過路和過構造物的保護管材、管箱、橋架等和各種輔材)應經省級以上檢測機構檢測合格。10.4.1人(手)孔的尺寸應根據管群容量和設置位置等因素確定。10.4.2當縱向和橫向建筑場地受限且易受其它建筑工序干擾和環境損壞時,人(手)孔應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當縱向和橫向建筑場地允許且不受其它建筑工序干擾和環境損壞時,人(手)孔可采用磚砌10.4.3人孔內應設置排水管或積水罐,在填方10.4.4人(手)孔內的管口應封堵保護。10.5.1管道設置在中央分隔帶時,管道埋深(管道頂部高程至中央分隔帶表面設計高程之間的距離)不宜小于0.7m。10.5.2管道設置在土路肩或道路排水溝兩側時,土質地段管道埋深(管道頂部高程至路面距離,以下皆同)不宜小于0.8m;石質地段不宜小于0.4m,并用水泥砂漿封溝。10.5.3通信管道橫穿行車道路時,應設置保護套管,保護套管為鋼管時埋深不小于0.6m;保護套管為玻璃纖維增強塑料類管道、鋼塑復合類管道時,埋深不小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