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聯考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1頁
河北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聯考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2頁
河北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聯考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3頁
河北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聯考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4頁
河北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聯考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河北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聯考歷史試卷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高考全部內容。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三星堆遺址發現的青銅神樹、人首鳥身像、縱目面具等文物,明顯有著不符合中原文明的歷史氣息,反倒和神秘的古埃及文明關聯密切。而龍的崇拜、銅鈴(青銅編鐘的前身)、鑲嵌綠松石銅牌飾等文物發現,則顯露出許多中原文化基因的“蛛絲馬跡”。這反映出()A.中華文明發源于黃河流域 B.早期中華文明多元一體C.古蜀國發展深受外部影響 D.南北文化交流頻繁密切【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先秦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三星堆遺址的文物特征與中原文明既存在差異又具有共性,這符合早期中華文明發展多元一體的特征,B項正確;中華文明并不只有一處發源地,排除A項;C項“深受”這一表述程度過重,排除;受當時生產力水平的影響,“南北文化交流頻繁密切”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B項。2.兩漢時期,郡守避籍制度使外籍郡守在所任職的郡中毫無社會根基,只得辟召本郡人士為屬吏,由此出現了“三世二千石,穆郡戶曹史”和潁川郡“世為鄉里著姓”的韓棱擔任郡功曹等普遍現象。這一現象說明()A.郡縣屬吏的晉升途徑較為單一 B.地方離心力容易導致軍閥割據C.豪族的勢力逐漸滲透地方政權 D.國家選拔人才更注重基層經驗【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兩漢時期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兩漢時期,地方名門望族擔任郡縣屬吏現象較為普遍,這說明豪族的勢力逐漸滲透地方政權,C項正確;地方名門望族擔任郡縣屬吏只是當時選官的一種情況,不能就此說明郡縣屬吏的晉升途徑單一,排除A項;材料體現不出豪族勢力對中央政權的反叛,排除B項;D項說法與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強調的是家族勢力對地方政權的影響,排除。故選C項。3.兩晉南北朝時期,儒家居士(在家修持佛法的佛教徒)和佛門信徒普遍把佛教“五戒”與儒家“五常”等同相看,混為一體。“(佛教)有五戒,去殺、盜、淫、妄言、飲酒,大意與仁、義、禮、智、信同,名為異耳。”這表明當時()A.佛教擴大社會影響 B.佛教植根于儒學 C.儒學確立正統地位 D.佛教完成本土化【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兩晉南北朝時期,佛教信徒將佛教教義與儒教倫理“等同相看,混為一體”,表明當時佛教借助儒學的社會影響擴大自身在中國的傳播力,由此擴大了佛教在中國社會的影響力,A項正確;佛教源于古印度,并非植根于儒學,排除B項;漢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議“尊崇儒術”后,儒學就已確立正統地位,排除C項;材料體現了佛教本土化的趨勢,但“完成”無法判定,排除D項。故選A項。4.元人王禎所撰的《農書》記載,宋元時期全國的農具約有105種,如筒車(灌溉工具)、秧馬(插秧和拔秧工具)等。這兩種農具的使用()A.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B.極大降低了勞動強度C.促進了經濟重心南移 D.推動了稻作農業發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元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筒車是一種灌溉工具,秧馬是一種插秧和拔秧工具,這兩種工具的使用推動了稻作農業的發展,D項正確;古代農民通過改進種植方法、進行多種經營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排除A項;雖然這兩種工具可以降低勞動強度,但“極大降低”的說法錯誤,排除B項;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已經完成南移,排除C項。故選D項。5.李贄認為,“商君相秦,才十年卒至富強,而令秦成帝業,雖能殺其身,而終不能不用其法”,因此他將商鞅視為圣人。李贄還高度贊賞被朝廷批判的張居正,認為他功業卓著,是英杰宰相。這體現出李贄()A.對個性自由的渴求 B.反對君主專制制度C.對社會變革的期望 D.否定了儒學價值觀【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他將商鞅視為圣人”“李贄還高度贊賞被朝廷批判的張居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鞅和張居正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改革家,李贄高度贊賞他們,體現了他對當時社會變革的期望,C項正確;材料中李贄并未強調個性自由,排除A項;材料體現不出李贄反對君主專制,而且商鞅和張居正都是倡導專制的,排除B項;李贄在此只是強調社會變革,從材料中看不出他否定儒學價值觀,排除D項。故選C項。6.1895年4月底,《申報》刊文“謀富謀強議戰議守,朝野上下,費盡數十年之心血,耗盡數億萬之貲財,及(中日)兩國交綏,而文臣噤口而不能言,武臣束手而無所用……茍非振刷精神,一洗舊習,恐再閱數十百載,亦不能收富強之效,得戰守之功矣”。該文旨在()A.強調師夷長技的必要 B.反思洋務運動的舉措C.宣揚反清革命的思想 D.擁護維新變法的詔令【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時空是1895年的中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1895年春,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敗,《申報》刊文對數十年來清朝洋務運動“謀富謀強”舉措進行沉痛反思,B項正確;該文旨在批判清朝“師夷長技”過程中的弊病,并非強調其必要性,排除A項;文章只是希望“振刷精神,一洗舊習”,并非要推翻清朝,排除C項;1898年6-9月,光緒帝頒布一系列維新變法詔令,與材料中的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7.下表為1912—1916年中國海關進出口貨物總值比較表(單位:兩)。由此可推知,這一時期()年份外貨進口總值國貨出口總值19124730970313705204031913570162577403305546191455710904834528087419154544757194188611641916516406665481797366A.列強對中國的商品輸出持續減少 B.中國國民經濟結構趨于合理C.中國工業化的社會環境有所改觀 D.中國的關稅自主權趨于增強【答案】C【解析】分析表中數據可知,1912—1916年,國貨出口總值增長幅度明顯高于外貨進口總值增長幅度,這說明工業生產能力提升及外國商品傾銷沖擊力減弱,中國工業化的社會環境有所改觀,C項正確;外貨進口總值有增有減,并不是持續減少的,排除A項;材料只涉及外貨進口和國貨出口總值,無法得出“國民經濟結構趨于合理”的結論,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關稅對進出口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8.1937年9月25日,漫畫家蔡若虹發表了漫畫《我們沒有了家》(如下圖)。這一作品()A.促進了民族意識的增強 B.提出了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C.展現了敵后軍民的團結 D.反映了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次題干提示詞,可知是影響題、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作者借助漫畫形式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殘暴,以激勵國人團結一致共御外侮,這有助于促進民族意識的增強,A項正確;早在1935年,中共就提出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排除B項;作品并未明確具體區域范圍,并非只關注敵后軍民的狀況,排除C項;1935年,華北事變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排除D項。故選A項。9.1979年,深圳蛇口工業區的建設者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推動政府放權,減少辦事成本;注重人才開發和培養;形成高效科學的管理方式;等等。這些做法()A.建立了科學高效的現代企業制度 B.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C.促進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 D.一定程度上挑戰了傳統經濟觀念【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時空是1979年的中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1979年處于改革開放初期,深圳蛇口工業區的建設者強調經濟效益、要求簡政放權、注重人才培養和改革管理方式,這沖擊了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D項正確;提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時間是1994年,排除A項;1992年,中共十四大確立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排除B項;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排除C項。故選D項。10.2013年,中共中央首次召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提出了“奮發有為地推進周邊外交”的新思路,這使我國外交主基調由此前的“韜光養晦”調整為“奮發有為”。這一調整()A.使周邊外交成外交中心 B.體現了合作共贏宗旨C.反映了外交自信的增強 D.推動了世界反霸權斗爭【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13年(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為更好地承擔大國責任,我國外交主基調由“韜光養晦”調整為“奮發有為”,這體現了大國意識和責任意識,彰顯了外交自信的增強,C項正確;周邊外交只是全方位外交的一部分,不是外交中心,排除A項;“韜光養晦”“奮發有為”都強調合作共贏,排除B項;這一調整反映了外交自信的增強,D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1.古希臘建筑代表主要是紀念性建筑,如神廟和大量的公共活動場所——露天劇場、競技場、廣場、敞廊等,此外還有祭祀帝王、祖先及英雄的廟宇。古希臘信奉多神教,各城市、家族甚至個人均有自己的守護神。這說明古希臘人()A.重視道德教化 B.關注公共生活 C.強調個人權力 D.守舊思維突出【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的希臘。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古希臘建筑強調紀念性、集體性,這主要源于古希臘人對于公共生活的注重,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對道德教化的重視,而是主要體現了古希臘人關注公共生活,排除A項;古希臘屬于民主政治,突出的是集體意志,非個人權力,排除C項;材料與守舊思維突出無關,關注公共生活不等同于守舊思維,排除D項。故選B項。12.東非沿海地區城邦文化的真正發展與繁榮,是在公元7世紀之后。因為自那以后,印度洋貿易文化圈才真正發展起來,并在某種程度上取代了地中海貿易文化圈而成為中世紀世界經濟與文化的中心。這一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 B.阿拉伯帝國的興起C.班圖人的民族大遷徙 D.拜占庭帝國的衰亡【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時空是阿拉伯帝國時期。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興起,由于阿拉伯帝國重視商業貿易,這極大地推動了印度洋貿易的發展,提高了印度洋貿易圈的經濟、文化地位,B項正確;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可以追溯到西漢,排除A項;班圖人的遷徙對印度洋貿易并未產生實質性影響,排除C項;拜占庭帝國滅亡于15世紀中期,與題干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3.盧梭認為,“人民的議員不是而且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們只不過是人民的辦事員罷了”。法國大革命中,革命領袖西耶斯提出,“(公民集體)不能直接行使任何權力,他只應該通過其代表表達想法和采取行動,主權權力要委托這些代表制定一部基本法”。這表明()A.盧梭的思想脫離了社會實際 B.民主思想在政治實踐中發展C.民主共和制在法國最終確立 D.人民權利獲得法律切實保障【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法國)。根據材料可知,盧梭主張直接民主,這在政治實踐中難以實行,西耶斯結合革命實踐提出了代議制民主的構想,民主思想在政治實踐中得到發展,B項正確;盧梭的思想主張并非都脫離社會實際,A項以偏概全,排除A項;在法國大革命中,民主共和制并未最終確立,排除C項;西耶斯只是提出了民主政治的構想,無法判定其實施效果,排除D項。故選B項。14.1917年4月17日,列寧在布爾什維克黨會議上強調要“使政權轉到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手中”。4月21日,黨的彼得格勒委員會否決了列寧的這一報告提綱。5月12日,黨的第七次全俄代表會議經過激烈討論,通過了列寧提出的革命路線和政策。這反映了此時俄國()A.工農蘇維埃政權得以鞏固 B.社會主義革命時機成熟C.革命形勢進一步向前發展 D.沙皇政府成為眾矢之的【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7年俄國。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7年4月,列寧力主將俄國革命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推進,“使政權轉到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手中”,這一主張得到布爾什維克黨全俄代表會議的支持,促使俄國革命形勢進一步向前發展,C項正確;1917年11月的十月革命后,俄國建立工農蘇維埃政權,排除A項;1917年4—5月,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時機尚未成熟,排除B項;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政府,排除D項。故選C項。15.西班牙內戰爆發后,由英、法牽頭,聯合蘇聯、德國、意大利等國于1936年成立了“國際不干涉委員會”。可在此之后,德意仍大規模地援助西班牙法西斯勢力,英、法則裝聾作啞。最終,蘇聯決定不再受協定約束,援助西班牙共和國政府。這可用于說明()A.蘇聯工業化的成果有限 B.西班牙內戰標志著二戰全面爆發C.國際聯盟已經名存實亡 D.英法對世界大戰的爆發負有責任【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6年(歐洲)。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西班牙內戰參戰方有德、意、西班牙、蘇聯,已經超出內戰的性質,屬于歐洲局部大戰,英、法這兩個牽頭國名義上推崇不干涉政策,實則縱容德意,由此導致德意的侵略野心膨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最終導致歐洲的戰爭從局部戰爭發展到全面戰爭,由此可見,英、法對世界大戰的爆發負有責任,D項正確;蘇聯起先不干涉是因為其受制于加入了不干涉委員會,而不是因為工業化成果有限,排除A項;二戰全面爆發的標志是德國突襲波蘭,排除B項;材料說明英法對世界大戰的爆發負有責任,未涉及國際聯盟,排除C項。故選D項。16.下圖是2018年全球各區域域內、域外出口的比重示意圖。由圖可以解讀出()A.非洲經濟總體處于低層次水平 B.經濟發展水平決定域內合作深度C.歐盟是區域集團化的成功典范 D.新興力量的崛起加速世界多極化【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18年(世界)。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歐洲的域內出口比重極高,這與其對內消除關稅壁壘密切相關,體現了歐洲區域集團化的切實推行,即歐盟是區域集團化的成功典范,C項正確;域內外出口比重不能反映經濟總體水平,排除A項;亞洲總體發展水平不高,但域內出口比重卻較高,因此“經濟發展水平決定域內合作深度”的表述錯誤,排除B項;世界多極化屬于政治范疇,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代出現了多個新興節日。開元十七年(729年),百官表請以唐玄宗生日為千秋節(皇帝誕節),得到唐玄宗首肯,唐玄宗還下令允許“天下諸州咸令宴樂,休假三日”。天寶五年(746年),陳希烈上奏,“太圣祖玄元皇帝(老子,唐奉其為始祖)以二月十五日降生……請同四月八日佛生日,準令休假一日”。這一建議得到皇帝首肯。貞元五年(789年),唐德宗頒布《二月一日為中和節敕》:“朕以春方發生,候及仲月,勾萌畢達,天地和同,俾其昭蘇,宜助暢茂。自今宜以二月一日為中和節……內外官司休假一日。”在中和節這一天,百官要獻農書,民間要用青色的袋子裝著谷物及瓜果種粒來贈送親友。此外,迄今仍堪稱“大節”的清明節和中秋節也在此時誕生。據史料統計,唐代節假日的總天數超過了40天。——摘編自張勃、李學娟《唐代節日特征述論》(1)根據材料,概括唐代新興節日出現的原因。(2)結合所學中國古代史知識,補充一條唐代新興節日出現的原因并加以說明。【答案】(1)原因:專制集權制度的強化(或統治集團的推動);政府的重農政策;儒家倫理和宗法觀念的影響;統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任答三點)(2)補充原因一:國家的繁榮強盛。說明: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黃金時代,農業發達,手工業興盛,商業繁榮,城市發展迅速,這為新興節日的出現奠定了基礎。(言之有理即可)補充原因二:民族關系的發展。說明: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密切了與周邊少數民族的聯系。包括節日在內的少數民族社會習俗得以傳播到中原地區,豐富了唐朝的節日體系。(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解析題。時空是:唐代中國。據材料“百官表請以唐玄宗生日為千秋節”“在中和節這一天,百官要獻農書,民間要用青色袋子裝著谷物及瓜果種粒來贈送親友”可得出,專制集權制度的強化、政府的重農政策;“太圣祖玄元皇帝(老子,唐奉其為始祖)以二月十五日……請同四月八日佛生日”“迄今仍堪稱“大節’的清明節和中秋節也在此時誕生”可得出,統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家倫理和宗法觀念的影響。(2)本題是背景類、特點類材料解析題。時空是:唐代中國。補充原因:據所學知識可知,唐代國家的繁榮強盛民族關系的發展,這些都是唐代新興節日出現的原因。(可以是其它理由,言之有理即可)說明:據所學知識可知,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黃金時代,農業發達,手工業興盛,商業繁榮,城市發展迅速,經濟發展是文化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所以這為新興節日的出現奠定了基礎;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密切了與周邊少數民族的聯系,融洽的民族關系加速了民族交融,使得包括節日在內的少數民族社會習俗得以傳播到中原地區,豐富了唐朝的節日體系。(言之有理即可)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出版,對重商主義貿易保護的觀點進行了系統評判,主張降低關稅,取消出口補貼,實行自由貿易。1838年,英國一些被稱為自由貿易的倡導者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他們希望通過開放谷物市場的舉措來換取別的國家對英國工業品的更大程度的開放。1845年,愛爾蘭的土豆歉收使《谷物法》(旨在限制外國谷物進口)得以廢除。1849年,英國廢除了《航海條例》,該條例對進入英國經商的國外船舶的船主、船長和船員都有明確的限制規定。《航海條例》為英國船只保留了大量的外貿業務,從而為維護18世紀英國艦隊的霸主地位作出了巨大貢獻。——摘編自葛正鵬《歐美國家貿易政策的選擇及啟示》材料二在1824年的總統大選中,所有的總統候選人都贊成保護政策。在1828年關稅法下,應稅商品的平均稅率飆升至61.7%,南部各州強烈反對如此極端的關稅。1833年,國會通過了妥協關稅法,公眾號三晉高中指南規定關稅稅率的最高限額為20%。1837年,美國經濟出現蕭條。信奉保護主義哲學信條的輝格黨人贏得了1840年大選。接著,1842年關稅法便恢復了1824年關稅法中相對較高的保護性稅率。1846年,在沃克關稅法下,所有關稅的平均稅率都比1842年法案或其以前任何法案的稅率低很多,尤其是對英國工業制成品減讓關稅。即便如此,至19世紀50年代,大部分時間的平均關稅率仍然維持在20%—30%。——摘編自鄧峰、王軍《美國對外貿易政策的歷史考察》(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世紀中期英國自由貿易政策確立的背景。(2)根據材料二,概括19世紀中期美國對外貿易政策的主要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其影響。【答案】(1)背景:貿易保護政策無法適應英國經濟發展需要;社會經濟思想理論的發展,社會進步力量的推動;愛爾蘭土豆歉收;民主政治發展完善,工業資產階級掌握國家政權;工業革命促進英國機器大工業快速發展;英國為海上霸主,擁有強大的海上運輸能力;(2)主要特點:關稅稅率不斷調整,整體關稅稅率較高(或貿易保護政策占主導)。影響: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美國國內市場(或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加劇了美國南北方矛盾;不利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充分發展。【解析】(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19世紀中期(英國)。背景,根據材料一“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出版,對重商主義貿易保護的觀點進行了系統評判”可知,社會經濟思想理論的發展;據材料一“1838年,英國一些被稱為自由貿易的倡導者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可知,社會進步力量的推動;據材料一“通過開放谷物市場的舉措來換取別的國家對英國工業品的更大程度的開放”可知,貿易保護政策無法適應英國經濟發展需要;據材料一“愛爾蘭的土豆歉收使《谷物法》(旨在限制外國谷物進口)得以廢除”可知,愛爾蘭土豆歉收;結合所學從工業革命促進英國機器大工業快速發展、英國為海上霸主、擁有強大的海上運輸能力、民主政治發展完善、工業資產階級掌握國家政權的角度分析。(2)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19世紀中期(美國)。第一小問是特點,根據材料二“1833年,國會通過了妥協關稅法,規定關稅稅率的最高限額為20%”“1842年關稅法便恢復了1824年關稅法中相對較高的保護性稅率”“所有關稅的平均稅率都比1842年法案或其以前任何法案的稅率低很多”“至19世紀50年代,大部分時間的平均關稅率仍然維持在20%-30%”可知,關稅稅率不斷調整,整體關稅稅率較高。第二小問是影響,結合所學從保護美國國內市場、加劇美國南北方矛盾、不利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等方面分析。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央蘇區建立之后一直處于國民黨的軍事“圍剿”下,軍事斗爭成為中心工作,制度建設受到的關注不足。個別干部受到官僚主義和剝削階級思想影響,存在貪污浪費現象。這一問題甚至引起了共產國際的關注。1931年,共產國際致電中共,建議成立監察委員會,“同混入黨內的貪污分子……作斗爭”。中共中央遂在黨內設監察委員會,在政府層面設立工農檢察部,同時在基層設工農通訊員及群眾法庭,鼓勵群眾揭發并檢舉腐敗現象。為防止貪污及挪用公款,中央蘇區還制定了預決算制度、會計制度及審計制度。《紅色中華》《紅星》等黨政報刊辟有專欄,專門報道腐敗現象及不良行為。材料二在中央蘇區的廉政建設中,一批腐敗分子受到嚴懲。各級黨政干部以身作則,在工作中廉潔奉公,生活上艱苦樸素,不搞特殊化,得到了群眾的好評與擁護。到1932年年底,政府的行政經費和伙食費支出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節余的資金全部用于支援前線戰爭。——以上材料均摘編自李悅《中央蘇區時期廉政建設研究》(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央蘇區廉政建設的背景,并歸納其措施。(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央蘇區廉政建設的作用。【答案】(1)背景:國民黨軍事“圍剿”廉政制度不健全,存在腐敗浪費現象;共產國際的關注與幫助。措施:設立專門的廉政機構;健全財經制度;建立群眾監督機制;發揮輿論監督作用。(2)作用:打擊了腐敗現象;形成了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的良好作風;密切了黨群關系;支援了軍事斗爭;提高了的威望;為黨的廉政建設提供了經驗。【解析】【小問1】本題是背景類、特點類材料解析題。時空是:1927-1937年的中國。背景:據材料“處于國民黨的軍事‘圍剿’下”“制度建設受到的關注不足”“個別干部受到官僚主義和剝削階級思想影響,存在貪污浪費現象”可得出,國民黨軍事“圍剿”、廉政制度不健全;據材料“引起了共產國際的關注”可得出,共產國際的關注與幫助等。措施:據材料“在黨內設監察委員會,在政府層面設立工農檢察部”可得出,設立專門的廉政機構;據材料“制定了預決算制度、會計制度及審計制度”可得出,健全財經制度;據材料“基層設工農通訊員及群眾法庭,鼓勵群眾揭發并檢舉腐敗現象”可得出,建立群眾監督機制;據材料“《紅色中華》紅星》等黨政報刊辟有專欄,專門報道腐敗現象及不良行為”可得出,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小問2】本題是影響類材料解析題。時空是:1927-1937年的中國。據材料“一批腐敗分子受到嚴懲”可得出,打擊腐敗現象;據材料“在工作中廉潔奉公,生活上艱苦樸素”可得出,形成了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的良好作風;“得到了群眾的好評與擁護”可得出,密切了黨群關系;據材料“政府的行政經費和伙食費支出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節余的資金全部用于支援前線戰爭”可得出,支援了軍事斗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央蘇區廉政建設還提高的威望、為黨的廉政建設提供了經驗。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階段概況改車開放前革命性和勞動性成為道德模范的集中體現,這一時期評選的道德模范以工人、農民和軍人為主,他們或是本職工作的佼佼者,或是被塑造成“高大全”的社會公德楷模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國家道德模范的評選中,一改往日以工人、農民和軍人為主的局面,出現了大量的科研人員和知識分子的身影。到1989年,全國道德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的評選活動以制度化的形式被確立,1995年,基本形成五年一次的評選規律進入21世紀道德模范的職業身份涵蓋了大學生、醫護人員、教師、軍人、運動員、專業技術人員等,道德模范評選向平民化方向發展,普通民眾的占比逐年增多。2005年,全國勞動模范評選實行了“兩審三公示”的評選公示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道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