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考新教材適用配通史版2025版高考歷史二輪復習板塊二中國近現代史第五講晚清時期-近代中國的沉淪與抗爭_第1頁
老高考新教材適用配通史版2025版高考歷史二輪復習板塊二中國近現代史第五講晚清時期-近代中國的沉淪與抗爭_第2頁
老高考新教材適用配通史版2025版高考歷史二輪復習板塊二中國近現代史第五講晚清時期-近代中國的沉淪與抗爭_第3頁
老高考新教材適用配通史版2025版高考歷史二輪復習板塊二中國近現代史第五講晚清時期-近代中國的沉淪與抗爭_第4頁
老高考新教材適用配通史版2025版高考歷史二輪復習板塊二中國近現代史第五講晚清時期-近代中國的沉淪與抗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講晚清時期——近代中國的沉淪與抗爭一、選擇題1.(2024遼寧高三聯合考試)《三元里抗英斗爭簡史》記載,會中,群眾推舉了軍事領袖,布置了作戰支配。會后,分頭進行,韋紹光四處號召鄉民,奮起反抗;何玉成動員南海、番禺、增城集合壯丁……江本真等率鄉勇打算參與作戰。由此可知,三元里人民抗英()A.斗爭的形式具有多樣性B.是中國近代抗爭的起先C.具有確定的組織支配性D.代表中國民眾普遍意志2.(2024天津名校聯考)1842年魏源編撰了《海國圖志》50卷,“夷之長技”只限于戰艦、火器、養兵練兵之法。之后他將其擴充到100卷,增加了西方政教國情等許多內容,如美國制度等。這一改變表明魏源()A.主見借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國B.意識到中西方制度的差異C.相識到鴉片斗爭的真正敗因D.提倡清政府進行制度變革3.鴉片斗爭后,有人指責中醫不懂人體結構,管理松散,確定西醫考試錄用醫生,精于解剖。李鴻章認為中西醫有別,希望“合中西之說而會其通”。這表明當時()A.“中體西用”思想日益盛行B.西學在中國的影響擴大C.中西醫融合的趨勢加速D.傳統觀念影響社會進步4.(2024山東臨沂期末)下表是晚清時期在華開設較早的幾家外資銀行。這反映了()行名國別總行所在地在華分支機構麗如銀行英國倫敦(1845年)1845年,設香港分行,設廣州分理處有利銀行英國倫敦1854年,設上海代理處麥加利銀行英國倫敦1858年,設上海分行法蘭西銀行法國巴黎1860年,設上海代理處匯豐銀行英國中國香港1865年,設上海分行A.中國金融業的發展起先步入正軌B.英法緊密合作擴張在華勢力C.列強侵華進入資本輸出為主的階段D.中國商業經營形式發生改變5.(2024山東日照一模)1860年,清政府任命曾國藩為兩江總督,后來,曾國藩又取得節制江浙皖贛四省軍事的大權;后來曾國藩又舉薦其門生李鴻章為江蘇巡撫,好友左宗棠為浙江巡撫。這樣的支配()A.反映出清朝中心集權政治的減弱B.表明清政府不再重視滿族官員C.有利于通盤籌劃鎮壓太平天國運動D.為洋務運動的開展做了組織打算6.“蓋天津市發展之趨勢,其初圍繞舊城,繼則沿河流,復次則沿鐵道線,自有電氣事業,則沿電車道而發展。”這反映了()A.天津市的經濟日益得到發展B.城市往往沿線路呈對稱發展C.天津市的發展缺乏科學規劃D.交通發展影響城市發展格局7.(2024山東日照期末)19世紀70年頭,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楨奏請解除大陸居民渡海赴臺的禁令,廣招民眾“刊林木”“焚草萊”;福建巡撫丁日昌亦上奏,建議“將輪路、電線、練兵、購器、開礦各事分投速辦”。上述奏疏主要著眼于()A.增加臺灣海峽地區的防務力氣B.調整傳統的閉關自守政策C.加速臺灣洋務運動的發展D.緩解日趨嚴峻的人口壓力8.(2024浙江溫州期末)1895年,張之洞呈《請辦郵政片》,認為西方各國郵政“遞送官民往來文函……權操于上,有所統一,利商利民而即以利國”,建議朝廷“大舉開辦……務令各國將所設信局全行撤去……假如中國郵政仔細實行,各國在華所設信局必肯裁撤……實屬有利無弊之勝算,誠理財之大端,便民之要政也”。此片()A.建議開設民信局B.開啟近代中國國家郵政C.制止了客郵侵擾D.說明白自辦郵政的好處9.(2024山東威海期末)甲午中日斗爭后,以康有為為代表的維新派主見開議院。隨著戊戌維新運動的高漲,康有為認為“民智未開”,開議院為時過早。1898年,他提出了設制度局,成員由皇帝擢拔并對皇帝負責的設想。這說明康有為()A.政治思想起先成熟B.試圖削減變法的阻力C.認清了中國的國情D.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10.(2024北京海淀期中)1910年宣統皇帝發布上諭,北洋高校堂畢業生考列“最優等”的學生,“均賞給進士出身”“授為翰林院編修”,其他考列中等的畢業生,則賞給進士出身,令各部“盡先補用”。這一材料可以說明當時()A.通過科舉制選拔經世之才B.新式教化與官員選拔相結合C.北洋政府統治基礎的形成D.六部分別辦學培育對口人才11.(2024廣東汕頭一模)1900年,美國國務卿要求駐柏林、巴黎、倫敦、羅馬、圣彼得堡、維也納、東京等地外交代表通知所在國外交部長:“我們認為北京的狀況事實上已成為無政府狀況……(美國)總統的目的和過去一樣,將與其他列強共同行動。”這次“共同行動” ()A.引發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B.導致西方侵略勢力深化長江沿岸C.刺激士大夫階層提出政治改良D.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12.(2024山東濟南期末)右圖是1911年時人創作的一幅政府漫畫《加人一等》。作者的主要意圖是()A.揭露列強不斷侵略中國B.闡明人民大眾深受壓迫C.批判清政府與洋人勾結D.強調社會變革勢在必行二、非選擇題13.(2024北京房山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85年左宗棠去世后,清廷發布上諭:高校士左宗棠,學問優長,經濟閎遠,秉性廉正……同治年間,剿平發逆……各匪,懋建勛勞。穆宗毅皇帝深資倚任……授為欽差大臣,督辦陜甘軍務。……朕御極后,特命督師出關,肅清邊圉,底定回疆,厥功尤偉。……上年命往福建督辦軍務,勞瘁不辭。……詎意未及就道,遽爾溘逝。披覽遺疏,震悼良深!材料二譚嗣同在《致貝元徵書》中說:“歷觀近代名公……更事既多,識力乃卓。……左文襄晚達,故沈觀最久。其請造輪船之疏曰:‘彼既巧,我不能安于拙;彼既有,我不能傲以無。’所至輒興創機器,信知所先務矣。”鄒容在《革命軍》中提出,左宗棠“忍心害理,屠戮同胞”,指責左宗棠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維護清朝統治的行為。(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簡述左宗棠的主要活動。(2)上述材料中對左宗棠的評價有哪幾種觀點?簡要分析其理由。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一本書的遭遇材料一1895年秋冬,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墨跡未干,國內群情激憤,痛心疾首,廣州民間書局印行了曾任中國駐日參贊黃遵憲的《日本國志》(下圖)。此書一出版便風行天下。人們驚異地發覺,這部中國近代第一部深化系統地探討日本的著作,盡然在八年前的1887年就已成書,然而始終未能出版。曾有人指責黃遵憲:假如此書早就出版,國人了解日本,主戰派大臣就不會輕易言戰,于是斗爭賠款“償銀兩萬萬可省矣”。——摘編自雷頤《帝國的覆沒》材料二近代對日本明治維新了解程度之深且影響之著者,可數近代聞名愛國外交官黃遵憲。他敏銳地看到明治維新的成效,又指明日本在追求富強的同時已有稱霸野心,中國首當其沖可能遭遇其害。《日本國志》于1887年完成。1888—1889年,黃遵憲通過北洋大臣李鴻章、兩廣總督張之洞向總理衙門舉薦,但被“久束高閣”。黃遵憲轉而尋求民間出版,但仍遭冷遇,說明民間認為有關日本之書不值得出。這本書遲至1895年甲午中日斗爭戰敗后才正式刊行。對此,時人痛惜萬分,稱“雖風行一時,而時已晚矣”。——摘編自戴東陽《論黃遵憲對日本明治維新的相識》依據材料并結合史實,以“一本書的遭遇”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楚。)

第五講晚清時期——近代中國的沉淪與抗爭1.C從材料“布置了作戰支配”“號召鄉民”等可知,三元里人民抗英具有確定的組織支配性,C項正確。三元里人民抗英以軍事斗爭為主,不具有多樣性,A項錯誤。鴉片斗爭爆發,中國軍民的抗爭就已經起先,B項錯誤。“普遍”表述確定,D項錯誤。2.B依據材料“增加了西方政教國情等許多內容”可知魏源意識到了中西方制度的差異,B項正確;材料主要強調的是《海國圖志》涉及西方政治制度,而不是以此改造中國,A項錯誤;材料沒有分析鴉片斗爭敗因的信息,C項錯誤;維新派提倡清政府進行制度改革,D項錯誤。3.B材料中,無論是“有人”還是李鴻章都確定了西醫的價值,說明世人對西醫了解加深,西學在中國影響擴大,B項正確。“合中西之說而會其通”這是一種中西結合的看法,而不是“中體西用”,解除A項;李鴻章主見中西醫融合,但材料并未說明實踐結果如何,解除C項;材料體現了西醫在中國影響擴大,沒有體現傳統觀念影響社會進步,解除D項。4.D從材料中看,從鴉片斗爭后到19世紀60年頭,英法兩國在中國設立銀行,說明中國商業發展出現了新的形式,故選D項;這些銀行是外資銀行,不屬于中國金融企業,解除A項;從材料信息看,英法兩國在中國分別建立銀行,沒有體現英法合作,解除B項;1895年甲午中日斗爭后,列強侵華起先以資本輸出為主,解除C項。5.C清政府吩咐曾國藩節制江浙皖贛四省軍事,有利于集中江浙皖贛四省的經濟軍事資源,通盤籌劃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故選C項;材料沒有涉及曾國藩不聽從中心調動的信息,無法說明清朝中心集權減弱,解除A項;單憑清政府任命漢族官員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一事,不能說明清政府不再重視滿族官員,解除B項;材料與洋務運動的開展無關,解除D項。6.D依據材料可知,天津的發展是伴隨著交通的發展而綻開的,即交通發展影響城市發展格局,故選D項;材料反映的是天津市空間布局的發展趨勢,與經濟發展水平無關,解除A項;材料并未反映出呈現“對稱發展”,解除B項;天津市的空間布局與交通發展相一樣,有確定的合理性,并非缺乏科學規劃,解除C項。7.A19世紀70年頭,臺灣隸屬于福建管轄,福建官員的措施有利于提高臺灣的經濟、軍事實力,增加臺灣海峽地區的防務力氣,A項正確。8.D依據材料“假如中國郵政仔細實行……誠理財之大端,便民之要政也”可知,張之洞受西方郵政影響,認為朝廷自辦郵政,可以利民利國,故選D項;明代就已出現民間通信機構民信局,解除A項;1897年創辦的大清郵政官局,是近代中國國家郵政的開端,解除B項;“制止”說法錯誤,解除C項。9.B依據材料可知,康有為認為當時中國“民智未開”,在中國推行西方式的議會制度會受到較大阻力,因此為了削減阻力,提出了制度局的構想,故B項正確;從維新變法的措施來看,康有為等人缺乏政治斗爭閱歷,政治思想并不成熟,故A項錯誤;康有為并未認清國情,故C項錯誤;材料與儒家思想的影響無關,解除D項。10.B北洋高校堂是洋務派興辦的新式學堂,其畢業生與選官相聯系,體現了新式教化與官員選拔相結合,B項正確。此類官吏選拔不同于科舉考試,A項錯誤。北洋政府統治的基礎是封建經濟和封建軍閥,C項錯誤。D項與材料無關,故錯誤。11.D所謂的“無政府狀況”就是指義和團運動高漲,嚴峻沖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利益,“共同行動”是指八國聯軍侵華,迫使中國簽訂《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D項正確。12.D依據材料時間和圖片信息可知,列強與清政府相互勾結壓榨中國人民,說明中國須要一場徹底的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治,故選D項。13.參考答案(1)活動: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捻軍等農夫起義;主見學習西方技術,創辦洋務企業;重視塞防,督辦陜甘軍務;收復新疆等。(2)觀點及其理由:第一種觀點是材料一中清政府的觀點,對左宗棠評價較高。理由:清朝從維護地主階級封建統治的立場動身,認為左宗棠鎮壓農夫起義維護了清朝統治,收復新疆,鞏固國家統一,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次種觀點是材料二中譚嗣同的觀點,基本確定左宗棠。理由:譚嗣同作為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認為左宗棠學習西方技術,興辦洋務,有利于變法圖存,挽救民族危機,貢獻較大。第三種觀點是材料二中鄒容的觀點,基本否定左宗棠。理由:鄒容站在資產階級革命派的立場上,力主通過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統治,認為左宗棠鎮壓農夫起義,是維護清朝統治的行為。14.參考答案標題:一本書的遭遇。《日本國志》是中國近代第一部深化系統地探討日本的著作,在中國經驗了“久束高閣”到“風行一時”的遭遇改變。甲午中日斗爭之前,中國對日本有傳統的“天朝上國”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