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_第1頁
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_第2頁
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_第3頁
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_第4頁
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一、地殼運動概述

構造運動(地殼運動)——地球內部動力作用所引起的地殼結構改變和地殼內部物質變位的機械運動,稱為地殼運動。構造運動主要按時間分為(古)構造運動——發生于第三紀末期以前,新構造運動——晚第三紀末和第四紀;現代構造運動——五六千年前至現代。

第一節地殼運動和巖層產狀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

二、地殼運動的形成和特點(一)地殼運動的方向性

水平運動垂直運動:擠壓拉張(造山運動)升降運動(造陸運動)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二)構造運動的速度和幅度

(三)構造運動的周期性和階段性

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海侵層位(A)與海退層位(B)

1、2、3、4表示海面位置的變化;aa‘、bb’表示垂直剖面

(沉積旋回剖面示意圖

二、巖層剖面上巖相的變化: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三、巖層厚度和地層接觸關系(一)巖層厚度

萬米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二)地層接觸關系1、整合接觸當地殼處于相對穩定下降(或雖有上升,但未升出海面)情況下,形成連續沉積的巖層,老巖層沉積在下,新巖層在上,不缺失巖層,這種關系稱整合接觸。

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2、不整合接觸由于構造運動,往往使沉積中斷,形成時代不相連續的巖層,這種關系稱不整合接觸。兩套巖層中間的不連續面,稱不整合面。(1)平行不整合(2)角度不整合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識別和鑒定不整合的證據①地層自然記錄缺失的間隔證據,包括古生物自然記錄的間斷和地層自然記錄的間斷。②侵蝕的證據,包括構造不一致和地形不規則。③古陸表面的證據,包括風化面、古土壤、底礫巖等。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五、新構造運動和地殼構造階段的劃分老構造運動新構造運動現代構造運動

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六、巖層的產狀(一)巖層的產狀水平巖層傾斜巖層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直立巖層倒轉巖層

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二)巖層的產狀要素

1、走向2、傾向3、傾角

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一、褶皺的概念及褶曲要素巖層的彎曲現象稱為褶皺。巖層受到壓力作用巖層受到張力作用巖層受到剪切力作用第二節褶皺構造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褶曲要素轉折端

樞紐

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二、褶曲的基本形式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三、褶曲的形態(一)褶曲的橫剖面形態

ABPPP

20次課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二)褶曲的縱剖面形態

1、根據樞紐的產狀(圖7-32)分為: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三)褶曲的平面形態

1、線形褶曲2、長圓形褶曲3、渾圓形褶曲

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四、褶皺構造的野外識別方法

1、地質的方法2、地貌的方法

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五、研究褶皺意義(一)褶皺與礦產(二)褶皺與地貌(三)褶皺構造與地球發展歷史

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第三節斷裂構造

地殼中巖石(巖層或巖體),特別是脆性較大和靠近地表的巖石,在受力情況下容易產生斷裂和錯動,總稱為斷裂構造。通常根據斷裂巖塊相對位移的程度,把斷裂構造分為節理和斷層兩大類。一、斷裂的概念和分類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一)分類1.成因分類非構造節理構造節理

二、節理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一)分類1.幾何分類走向節理傾向節理斜向節理

二、節理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一)分類1.力學分類張節理切節理二、節理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一)幾何要素三、斷層斷層破碎帶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二)分類1.根據斷層走向與兩盤巖層產狀的關系分類三、斷層走向斷層傾向斷層斜交斷層順層斷層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二)分類1.根據斷層走向與兩盤巖層產狀的關系分類三、斷層走向斷層傾向斷層斜交斷層順層斷層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2.根據斷層走向與褶曲軸或區域構造線的關系分類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3.根據斷層兩盤相對位移的關系分類

1、正斷層

2、逆斷層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碾掩構造、構造窗和飛來峰示意圖

A—碾掩構造;B—侵蝕后形成構造窗和飛來峰。

1-8表示巖層由老到新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

3、平推斷層

4、樞紐斷層平推斷層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三)斷層的組合類型

1.階梯狀斷層

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三)斷層的組合類型

2.疊瓦狀斷層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三)斷層的組合類型

3.地壘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三)斷層的組合類型

4.地塹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四、斷層野外分析方法

(一)斷層存在的標志1.斷層面和斷層帶上的標志擦痕階步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四、斷層野外分析方法

(一)斷層存在的標志1.斷層面和斷層帶上的標志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四、斷層野外分析方法

(一)斷層存在的標志2.巖層上的標志(1)巖層的不連續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四、斷層野外分析方法

(一)斷層存在的標志2.巖層上的標志(2)巖層的重復或缺失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四、斷層野外分析方法

(一)斷層存在的標志2.巖層上的標志(3)巖層產狀的變化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四、斷層野外分析方法

(一)斷層存在的標志3.斷層兩側的伴生構造標志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四、斷層野外分析方法

(一)斷層存在的標志4.斷層的間接(地貌、水文、植被等)標志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四、斷層野外分析方法

(一)斷層存在的標志4.斷層的間接(地貌、水文、植被等)標志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四、斷層野外分析方法

(二)確定斷層的性質

1.根據斷層面上的擦痕、階步和斷層兩側的拖拉褶皺判斷。

2.根據斷層兩盤巖層的新老對比判斷

3.根據褶曲核部或兩翼的寬窄變化判斷

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四、斷層野外分析方法

(三)怎樣確定斷層的時代

1.利用斷層和巖體、巖脈等的關系

2.利用斷層互相錯斷的關系

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五、研究斷裂構造的意義(一)斷層與礦床(二)斷層與工程建設(三)斷層與地下水(四)斷層與地震(五)斷層與地貌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第四節地質圖的閱讀和分析一、地質圖的概念和類型

地質圖是用一定的符號、色譜和花紋將地殼某部分各種地質體和地質現象按一定比例概括地投影到平面圖上的一種圖件。類型:地質圖、地質剖面圖、綜合柱狀圖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二、各種巖層產狀和構造在地質圖上的表現特征。(一)水平巖層(二)直立巖層(三)傾斜巖層(四)褶曲和斷層等在地質圖上的表現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三、讀地質圖的步驟和方法

1.看圖名、圖幅代號、比例尺等

圖名和圖幅代號可以告訴我們圖幅所在的地理位置。2.看圖例

通過圖例可以了解制圖地區出露哪些地層及其新老順序等。

3.剖面線

有時通過地質圖相對圖框上的兩點畫出黑色直線,兩端注有AA′或II′…等字樣,這樣的直線稱剖面線,表示沿此方向已經作了剖面圖。4.分析圖內的地形特征

如果是大比例尺地質圖,往往帶有等高線,可以據此分析一下山脈的一般走向、分水嶺所在、最高點、最低點、相對高差等。5.分析地質內容

應當按照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方法。第七章構造運動與構造變動作業題1、為什么遭受地殼中力的作用時,有的巖石發生褶皺有的則破裂?2、畫一個裂谷的橫剖面,并用箭頭表明形成裂谷的力的特性。3、畫一個地質橫剖面圖,內容是:一系列的海洋沉積,然后變形形成褶皺和沖斷層。這些事件后發生侵蝕、火山活動,熔巖流覆蓋在被侵蝕的地表。最后,高角度斷層使地殼破裂發生若干個抬升和下陷。4、雖然背斜是巖層向上拱而向斜是巖層向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