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課程標準學法指導1.通過了解秦的統一,相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2.通過了解秦朝時的社會沖突和農夫起義,相識秦朝滅亡的緣由。1.立足時空觀念,相識秦統一的過程,并對秦的統一作出歷史說明。2.駕馭秦始皇鞏固統一的舉措及其作用,從家國情懷角度相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的意義。3.通過史料相識秦朝時的社會沖突和農夫起義,對秦朝短命而亡的緣由作出歷史說明。學問點1秦的統一1.條件(1)長期戰亂給社會帶來巨大災難,人民渴望安定統一。(2)各地域經濟的發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帶來的阻礙。(3)數代秦王勵精圖治,廣納賢才,吏治清明。(4)________為秦的統一奠定了基礎。2.過程(1)秦朝建立:從公元前230~前________年,秦國相繼滅掉東方六國,建立起第一個統一王朝——秦朝,定都________。(2)完成統一:折服南方________地區,加強對西南夷的限制;擊退匈奴的進攻;修筑了西起________、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3.鞏固統一政治皇帝制度嬴政自稱“________”。皇帝對國家事務擁有至高無上的確定權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________,為主要輔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詳細事務的諸卿郡縣制廢除分封制,設立郡、縣兩級行政機構,其主要官員由________任免和考核。縣以下設鄉、里和亭,分別負責管理民眾和治安經濟統一車軌、貨幣和________,修馳道、直道社會編制戶籍,遷徙貴族豪強,整頓社會風俗思想統一文字,焚書坑儒法律制定《秦律》4.意義(1)秦的統一,建立起幅員寬闊的國家,統一中心集權國家的形成。(2)促進各民族的交往、溝通與交融,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學問點2秦朝的暴政與速亡1.秦朝的暴政(1)經濟:窮奢極欲,大興土木,建立宮殿、陵墓,百姓不堪重負。(2)政治:刑法嚴苛,社會階級沖突嚴峻激化。(3)思想:________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惡劣的影響。2.秦末農夫起義與秦的速亡農夫起義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率眾在大澤鄉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夫大起義。陳勝獨立為王,號為“________”。天下云集響應,起義快速擴散秦的速亡公元前________年,劉邦的軍隊進占________,秦朝滅亡楚漢斗爭秦朝滅亡后,劉邦和項羽綻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斗爭。劉邦最終擊敗項羽1.【圖解歷史】從諸侯爭霸到秦的統一2.【名師指津】教材P15“學思之窗”從人才角度分析,為什么秦能夠統一六國?試答:3.【社會情境】秦始皇的豐功偉績《秦始皇大傳》中說:“從政治高度意義上考慮問題,‘始皇’這個稱號,對嬴政來說,實在是當之無愧的。”思索:你如何理解這一觀點?試答:4.【生活情境】古代社會生活中的避諱文化春節在農歷紀年中是一月初一。一月古時又叫“政月”。秦統一六國以后,為了避皇帝嬴政的名諱,就把“政月”改為“正月”,“正”字的讀音也改為“征”了。思索:中國古代的這種避諱文化說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試答:5.【名師指津】教材P19“學思之窗”分析為什么陳勝建立的政權號稱“張楚”。試答:6.【學術情境】楚漢之爭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獨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史記》思索:結合材料和所學學問,分析項羽失敗的緣由。試答:探究主題一遠交近攻,天下歸一——秦的統一[史料實證]——秦國統一全國建立秦朝史料一一方面,社會經濟的發展,各地聯系的加強,民族聯系的加強,“四海之內若一家”,為統一供應了必要的社會基礎。另一方面,秦國變法比較徹底,政權鞏固,經濟發展,國富兵強,在實力對比上較之山東六國有著明顯的優勢,已經有了進行統一斗爭的可能性。——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史料二秦人統一,此期間有極關重要者四事:一、為中國版圖之確立。二、為中國民族之形成。三、為中國政治制度之創建。四、為中國學術思想之奠定。——錢穆《國史大綱》[導讀](1)史料一主要從經濟發展、民族關系、秦國實力等方面分析了秦國完成統一的因素。(2)史料二從國家統一、民族交融、政治創建、經濟文化發展等角度闡述了秦統一對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形成的影響。[探究](1)據史料一,概括指出秦國能完成統一大業的歷史條件。(2)依據史料二和所學學問,用史實說明“秦人統一”對“中華民族”形成的歷史作用。[歷史說明]——秦統一六國的有利因素(1)經濟基礎:封建經濟的發展要求結束分裂,同時又為統一供應了物質基礎。(2)政治基礎:爭霸、兼并斗爭使國家由區域性統一向全國統一發展。(3)民族基礎:各民族逐步交融,民族凝合力增加。(4)群眾基礎: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割據混戰,加劇了人民的困苦,人民渴望統一。(5)思想基礎:法家關于建立君主專制中心集權國家的理論。(6)嬴政雄才大略,秦王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廣羅人才,制定了正確的統一方略。[家國情懷]——秦朝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的意義探究主題二國家治理制度創設——秦鞏固統一的措施[史料實證]——秦朝的制度創設史料一“法令出一”“別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主獨制于天下而無所制也”。史料二北京高校教授張傳璽認為,中國歷史上形成大一統的中心集權制度,是由當時的國情和民情確定,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中華文明一脈相承,也反證了我們的先人在兩千余年前選擇的中心集權國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確的。[導讀](1)史料一“法令出一”“無小大皆決于上”“主獨制于天下”說明白皇帝制度的特點。(2)史料二“當時的國情和民情”“正確的”說明中心集權制度符合中國的國情。[探究](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有什么顯明特點?(2)概括史料二的觀點,結合所學學問說明提出這一觀點的依據。[歷史說明]——秦朝中心集權制度的特點[唯物史觀]——秦朝速亡的歷史教訓(1)在政治實踐上,統治者嚴峻忽視“君為政本”的治國原則,不僅沒有合理節制自身欲望,反而奉行極欲主義的政治理念,君民之間的利益關系日益惡化。(2)在社會民生上,秦政之失在于蔑棄“民為國本”的治國原則,在秦王朝建立后沒有剛好轉向文治化的政策方向。(3)在斗爭行為上,統治者背離了“義為兵本”的治國原則,嚴峻損害了社會民眾的生存利益。秦王朝建立之后,統治者好大喜功,長期持續軍國主義的斗爭政策,在斗爭中耗盡民財國力。(4)在吏治上,秦朝法律細密嚴酷,吏治漸漸敗壞,使得官吏可以借法欺民,進一步增加苛法的破壞作用,加重了官吏與人民的對立。[學問體系][必備術語]1.秦的統一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建立了統一的中心集權國家,有力地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的交往、溝通與交融。2.統一后的秦王朝只存在了十幾年時間,秦的速亡與秦的暴政有著不行分割的關系。3.陳勝、吳廣起義導致秦的速亡。項羽、劉邦為爭奪統治權力發動楚漢斗爭,最終以劉邦成功告終。[經典示例·觸類旁通][典例][2024·北京市豐臺區期末考試]下圖為湖南湘西(秦代洞庭郡千靈縣)出土秦簡中的木方,木方上用小篆對“王”“皇”“制”“詔”等部分書寫用字進行了規范,并對卿、太守等部分官職名稱變更提出了要求。這一史料()A.表明秦代實行了有效措施鞏固中心集權制度B.說明秦代皇權已發展到乾綱獨斷的崇高地位C.為了解秦代的郡國并行制度供應了實證材料D.證明秦代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加強干脆管轄[嘗試解答]________[通法悟道][創新應用·隨堂檢測]1.《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載:“元元黎民得免于戰國,逢明天子,人人自以為更生。”這表明,秦的統一()A.使平民脫離了地主階級的統治B.使秦朝維持了長期的太平安定C.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D.為百姓從事生產供應了安定的環境2.有學者認為:“用現代的說法,可以說列國的軍隊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銅武器與盔甲。可是秦國在軟件上更勝一籌。”這里的“軟件”是指()A.有效的管理制度B.優越的地理位置C.繼承了西周傳統D.首創了郡縣制度3.“馬到成功”蘊含著人們對事情成功的美妙祝福。下列“馬”字,能夠出現在秦朝官方文書中的是()4.[2024·福州市高一質量檢測]下表為秦末部分起兵反秦、叛秦者的身份。人物身份陳勝、吳廣屯長(秦軍隊下級官吏)劉邦沛縣泗水亭長(縣以下治安官吏)蕭何沛縣主吏掾(縣令屬吏)曹參沛縣獄掾(典獄長)殷通會稽郡守任囂南海郡尉由此推知,秦快速敗亡的重要因素是()A.底層民眾抗拒激烈B.六國貴族勢力活躍C.對外斗爭動員頻繁D.地方治理體系崩潰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導學案2.提示:秦王嬴政具有識人之明和用人之智,接受李斯的建議,變更了“逐客”的做法,留住和吸引了大批人才,秦日益強大,最終統一六國。3.提示:秦始皇在政治上結束了列國長期紛爭的混亂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心集權的封建國家,所以“始皇”這個稱號,對于嬴政來說,是當之無愧的。4.提示:皇位獨尊,皇權至上。5.提示:(1)為了增加號召力,使更多的人能加入起義軍,抗拒暴秦。(2)楚地的抗拒是最為激烈的,以楚作為起義軍的一個中心點,更具有凝合力。(3)“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這句話可給人們帶來信念,要滅掉秦朝,必需打起楚國的大旗才行,所以,陳勝稱王號稱“張楚”。6.提示:項羽在推翻秦朝統治后,策略錯誤,企圖復原春秋戰國時期的封建貴族政治,違反歷史發展趨勢;性格殘暴無比,多次屠城失去了民心;不會任用謀士良將,常逞匹夫之勇;滅秦后沒有建立穩固的后方,在戰略上處于被動地位。學問點11.(4)商鞅變法2.(1)221咸陽(2)越族臨洮3.始皇帝御史大夫中心度量衡學問點21.(3)焚書坑儒2.張楚207咸陽導研案探究主題一[史料實證]提示:(1)歷史條件:戰國時期社會經濟發展,各地聯系加強,民族交融,大一統國家觀念形成,秦國商鞅變法實現了富國強兵。(2)歷史作用:秦滅六國完成統一,創立了中心集權制度,建立了統一多民族國家,促進了多民族共處,有利于民族交融;秦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等措施,促進了統一社會的形成和民族文化的認同。探究主題二[史料實證]提示:(1)制度:皇帝制度。特點:具有皇權至上、皇帝獨尊、皇權專制等基本特點。(2)觀點:中心集權制度符合中國古代國情。依據:中國古代以農耕經濟為主;地域廣袤,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須要。導練案[經典示例·觸類旁通]典例A[創新應用·隨堂檢測]1.解析:依據材料“得免于戰國”“自以為更生”可知,秦的統一為百姓供應了安定的生產、生活環境,故選D項;秦統一后,平民仍舊受到地主階級的統治,仍是被剝削的狀態,A項錯誤;秦朝統治只維持了十多年,B項錯誤;材料講的是秦統一的社會意義,C項與題干主旨不符。答案:D2.解析:商鞅變法,建立縣制,加強了中心集權,使秦國走向富國強兵,是“軟件”,故選A項;地理位置優越,屬于“硬件”,B項錯誤;秦地處西陲,文化落后,繼承西周傳統與史實不符,C項錯誤;郡縣制開創于春秋時期,D項錯誤。答案:A3.解析:依據所學學問,李斯獨創的小篆成為秦朝官方統一的文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介公司合伙協議合同標準文本
- 2011建設工程合同樣本
- 上手持輕物擲遠教案
- 個人廢鐵轉讓合同樣本
- 環境突發應急預案
- 代運營傭金合同樣本
- 上海搬家合同樣本
- 2025全面勞動合同書 管理資料
- 新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找規律教案3
- 傭兵合同樣本
- 小學語文整本閱讀指導課《城南舊事》教學案例
- (機械創新設計論文)
- GB/T 39802-2021城鎮供熱保溫材料技術條件
- GB/T 2792-2014膠粘帶剝離強度的試驗方法
- GB/T 21566-2008危險品爆炸品摩擦感度試驗方法
- GB/T 215-2003煤中各種形態硫的測定方法
- GB/T 17492-2012工業用金屬絲編織網技術要求和檢驗
- GB/T 17207-2012電子設備用固定電容器第18-1部分:空白詳細規范表面安裝固體(MnO2)電解質鋁固定電容器評定水平EZ
- GB/T 16886.7-2001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第7部分:環氧乙烷滅菌殘留量
- 國開電大《人員招聘與培訓實務》形考任務4國家開放大學試題答案
- 鐵路職工政治理論應知應會題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