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冊歷史11課12課提綱 (打印版)_第1頁
九年級下冊歷史11課12課提綱 (打印版)_第2頁
九年級下冊歷史11課12課提綱 (打印版)_第3頁
九年級下冊歷史11課12課提綱 (打印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1課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一、新經濟政策(1921年開始)1.背景:①經歷了數年戰爭的蘇俄,經濟異常困難,社會矛盾加劇。②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存在許多弊端,需要改變。2.目的:恢復和發展生產(直接)。維護和鞏固蘇維埃政權(根本目的)3.主要內容:①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②允許使用雇傭勞力,允許出租土地,實行自由貿易。③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④實行按勞取酬工資制。4.特點: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發展商品經濟。5.作用:從蘇俄的國情出發,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啟示: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國情,實事求是,同時要不斷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勇于創新。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6.列寧的貢獻和精神:(1)貢獻:①領導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建立社會主義蘇維埃俄國,成立蘇聯。(一個國家)②締造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黨。(一個政黨)③發展馬克思主義,形成列寧主義。(一個主義)④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鞏固新生政權,實行新經濟政策,鞏固了工農聯盟。探索俄國發展道路。(一大探索政策)(2)精神:立足國情,實事求是;敢于創新,與時俱進。二、蘇聯的成立: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蘇聯1922-1991)。1.背景:①蘇聯工業落后②受帝國主義威脅2.領導人:斯大林3.途徑措施:1928—1937年實施兩個五年計劃。4.過程:①1925年,斯大林提出實現國家工業化的設想②1926年,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③1928-1937年,先后完成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5.特點:①優先發展重工業(工業化的重點)②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下完成。③以犧牲農業發展和農民利益為代價6.成就:①蘇聯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國。②蘇聯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7.評價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1)積極作用:使蘇聯能夠在短時期內,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實現工業化。(2)局限性:這種排斥市場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來,致使后來蘇聯的經濟體制日益僵化。優先發展重工業,致使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落后,農、輕、重比例嚴重失衡。四、農業集體化(P50圖)時間:20世紀30年代1.背景:1927到1928年蘇聯發生嚴重糧食收購危機。2.目的:解決糧食問題,適應工業化需要。3.手段:用行政手段加快農業集體化進程4.措施:開展了消滅富農運動;支持集體農莊的建設;加快組建拖拉機站,為集體農莊提供機械服務;監督集體農莊執行國家的生產計劃5.實質:將土地等生產資料由私有制變成公有制。6.影響:積極性:解決了糧食問題,為工業發展提供了資金和勞動力,推動了蘇聯的工業化建設。消極性:農民的利益受到嚴重損害,致使蘇聯農業生產長期停滯。1.背景: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實施,使蘇聯的社會經濟生活和社會階級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2.形成標志:1936年蘇聯公布新憲法。(公布新憲法也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蘇聯建立)蘇聯新憲法:內容: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意義:標志著蘇聯模式的形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蘇聯的建立。3.蘇聯模式特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4.影響(評價):(1)積極:蘇聯模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促進了蘇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也為蘇聯軍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2)消極:由于沒有尊重經濟規律,隨著時間推移,蘇聯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體制障礙,最終導致蘇聯解體。5.蘇聯的社會主義探索歷程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余糧征集制固定糧食稅實行工業國有化允許私人經社會主義工業化(優先重工業)商業方面取消自由貿易自由貿易6.啟示(教訓):(1)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2)遵循客觀經濟規律;農、輕、重比例要協調發展。③健全民主與法制,反對個人崇拜和個人專制。第12課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一、(亞洲)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背景:一戰期間及戰后,印度人民與英國殖民者的矛盾激化。2.時間、領導人:一戰后、甘地(印度之父、圣雄、國大黨領袖)(P53、54圖)3.過程:(1)第一階段①時間:1920-1922年②內容: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絕在英國學校讀書;鼓勵發展手工紡織業,抵制英國商品;拒絕納稅。③結果:農民焚燒警察局,甘地停止運動。(2)第二階段:①時間:1930年,采取不服從形式,所以又稱“文明不服從運動”。②內容:降低田賦;釋放政治犯;廢除食鹽專賣法。③結果甘地被捕,雙方妥協。4.影響:動員了廣大群眾,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民眾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刂迫罕姸窢幏绞?,保證了資產階級對運動的領導權。5.印度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斗爭的特點:非暴力不合作(不采用武裝斗爭的方式)。二、(非洲)埃及華夫脫運動1.時間:1918--1922年2.爆發的根本原因:英國對埃及的殖民統治3.領導人:扎格魯爾為首的華夫脫黨4.結果:1922年,英國被迫有條件地接受埃及獨立5.影響: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三、(拉美)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1.背景:1910年,墨西哥發生資產階級革命;1917年,頒布資產階級性質的《1917年憲法》,但這部憲法并未得到有效實施;2.目的:改變墨西哥的落后狀況,保證憲法實施;3.內容:打擊寡頭勢力;推行土地改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