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25高考地理全程一輪復習鞏固48課時城鎮化_第1頁
新人教版2025高考地理全程一輪復習鞏固48課時城鎮化_第2頁
新人教版2025高考地理全程一輪復習鞏固48課時城鎮化_第3頁
新人教版2025高考地理全程一輪復習鞏固48課時城鎮化_第4頁
新人教版2025高考地理全程一輪復習鞏固48課時城鎮化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8課時城鎮化隨堂鞏固訓練[2021·福建卷]下圖中,衛星城和新城的建設目的是疏解倫敦主城區人口。早期衛星城以工業為主且工廠相對集中,人口3~6萬,道路呈環形放射狀。MK新城建于1971年,以服務業為主,道路呈網格狀。2014年起,MK新城依托周邊地區資源,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即時提供各類數據,促進通信、教育、社區和商貿等發展。2020年,MK新城人口約27萬。據此完成1~3題。1.MK新城規劃的人口數量遠多于早期衛星城,主要原因是MK新城()A.建成時間較遲且功能分區明確B.離大學城較近且城市等級較高C.位于兩大城市中間且交通便捷D.地租較低且人口數量增長較快2.為了吸引產業和人口遷入,便于生產生活,MK新城在規劃時采取的城市布局模式最有可能是下圖中的()3.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可使MK新城()A.城市職能轉變B.工業集聚增強C.城際聯系加強D.逆城市化加快[江蘇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滲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圖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圖。讀圖,回答4~5題。4.1989年到2015年間,該城市不透水面比例變化最大的區域距市中心()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5.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導致該城市()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氣溫升高③生物多樣性增加④地表徑流增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蘇州市是中國城鎮化發展最為迅速的地區之一。下圖為蘇州市同一研究區20世紀80年代與21世紀10年代的河網密度比較圖。(1)據圖歸納研究區21世紀10年代土地城鎮化過程中一級河流與二級河流河網密度的變化特征。(8分)(2)分析城鎮化過程對河流產生的不利影響。(8分)(3)請提出修復城市河流生態系統的有效措施。(6分)隨堂鞏固訓練1~3.解析:第1題,根據文字材料“2014年起,MK新城依托周邊地區資源”可知其發展是依托周邊地區資源,結合圖示可知MK新城位于倫敦和伯明翰兩大城市之間,該位置資源給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使其可以依托兩大城市的資源,促進新城發展,從而使得城市得到較好發展,從而使得MK新城規劃的人口數量遠多于早期衛星城,C正確。由材料“MK新城建于1971年,以服務業為主,道路呈網格狀”可知,MK新城建成時間較早,且功能分區并未顯示,A錯誤。根據圖中比例尺,結合圖中MK新城和大學城的位置關系可知MK新城距離大學城較遠,B錯誤。MK新城規劃的人口數量遠多于早期衛星城與其地租關系不大,而與其城市規劃的發展方向以及產業發展前景有關,D錯誤。故選C。第2題,為了吸引產業和人口遷入,便于生產生活,MK新城在規劃時采取的城市布局模式最合理的是就業點分散設置,原因是發展通信、教育、社區和商貿等。這些產業大多屬于生活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符合零散分布的規律,導致就業點也應隨著產業零散分布,D正確。A、B、C模式中體現的是集中分布,不符合生活性服務業的分布特點,也不利于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A、B、C錯誤。故選D。第3題,根據材料可知MK新城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措施有依托周邊地區資源,即時提供各類數據,促進通信、教育、社區和商貿等發展。MK新城主要發展生活性服務業,隨著產業的發展和城市的建設,MK新城可以進一步加大與倫敦和兩個大學城之間的城際聯系,C正確。MK新城設立之初是為了疏解倫敦主城區人口,發展的定位是進一步分散大城市的壓力且產業一直以服務業為方向,因此城市職能未變,A錯誤。MK新城主要發展的是生活性服務業,工業集聚增強不符合該地今后發展的特點,B錯誤。MK新城處于城市化的前中期階段,城市人口不斷增加,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可使MK新城城鎮化進程加快,而不是加快逆城市化,D錯誤。故選C。答案:1.C2.D3.C4~5.解析:第4題,本題主要考查折線統計圖的判讀,側重考查綜合思維、區域認知核心素養。比較圖中1989年與2015年不透水面比例折線可知,距市中心15~20千米范圍內,兩折線垂直間距最大,說明比例變化最大,故選B。第5題,本題主要考查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側重考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等地理核心素養。不透水面比例增加,會使地表水下滲受阻,地表徑流增多,同時地下水補給減少,地下水位下降,①錯誤,④正確;不透水面比例增加,地表硬化面積增加,熱島效應增強,地表氣溫升高,同時,由于自然環境被改變的區域面積增多,生物多樣性可能減少,②正確,③錯誤。故選C。答案:4.B5.C6.解析:第(1)題,由圖示可得出,21世紀10年代土地城鎮化過程中一級河流與二級河流河網密度的變化特征。第(2)題,城鎮化過程對河流產生的不利影響主要從城鎮化過程對河流水質、河流水系、河流生態環境等方面分析。城鎮化過程中,由于人類不合理的生產生活活動,排放污水,導致水質惡化;開發成為建設用地,破壞原有的河流水系,改變河流長度、密度等,導致河流數量和密度減少;破壞原有的河網系統,城區水系紊亂;不合理的建設、排污等,破壞水生生物的棲息環境,減少生物多樣性。第(3)題,修復城市河流生態系統的有效措施從治理污水排放、不合理的垃圾填埋、不合理的建設改造,及對現有河流進行清理污染、疏浚河道、改善生態等方面提出合理化措施。答案:(1)一級河流:總體上有所增加。二級河流:土地城鎮化水平低于40%時,密度增加,高于40%時,密度整體下降,衰減速度快。(2)排放污水,導致水質惡化;開發成為建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