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 貨幣的使用與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 課件高二歷史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1頁
第15課 貨幣的使用與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 課件高二歷史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2頁
第15課 貨幣的使用與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 課件高二歷史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3頁
第15課 貨幣的使用與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 課件高二歷史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4頁
第15課 貨幣的使用與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 課件高二歷史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5課貨幣的使用與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專題五課標要求:1.以唯物史觀、時空觀念為指導,結合國際形勢,透徹理解不同時期新中國的外交方針和政策。

2.以唯物史觀為指導,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的主要成就。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0102中國貨幣的演進歷程目錄CONTENTS中國貨幣的演進歷程(一)古代貨幣的發展先秦時期1、貨幣的出現:2、發展歷程:(1)夏朝(二里頭遺址):貝幣——世界上最早的貨幣(2)商朝:銅鑄幣(3)春秋戰國:多種樣式的銅鑄幣作為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貨幣是在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出現的。貨幣產生的原因能表示一切商品價值(一)古代貨幣的發展秦朝時期由多元貨幣向統一貨幣演變——圓形方孔錢(秦半兩)

思考:秦統一貨幣有何特點?①統一形狀質量;②通行金屬貨幣;③嚴禁私人鑄錢;④沒有完全由中央統一鑄造。思考:秦統一貨幣的原因①戰國時期貨幣混亂②經濟發展和賦稅征收的需要③秦朝完成國家統一,鞏固政權的需要(一)古代貨幣的發展秦朝時期由多元貨幣向統一貨幣演變——圓形方孔錢(秦半兩)

思考:秦統一貨幣有何意義?統一貨幣,穩定了貨幣市場有利于賦稅征收、經濟發展和經濟管理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政權鞏固有利于文化認同與民族認同材料:春秋戰國各地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幣制極為混亂。由于幣制的極不統一嚴重阻礙了賦稅征收、貨幣流通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也不利于統一政權的鞏固。(一)古代貨幣的發展漢朝時期①漢武帝時改革幣制,將鑄幣權收歸中央。②開始鑄“五銖”銅錢,該銅錢的形制一直沿用至唐初。

西漢初期仍使用秦制半兩錢,由于允許民間私鑄,錢制較亂,以致出現重僅一克的莢錢。漢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下令禁止郡國鑄錢,把各地私鑄的錢幣運到京師銷毀,將鑄幣大權收歸中央。因錢上有“五銖”二篆字,故名。重如其文,被稱為五銖錢,約3.5克一枚。相繼沿用739年,是我國錢幣史上行用時間最久、最為成功的長壽錢。(一)古代貨幣的發展漢朝時期思考:漢武帝統一貨幣有何意義?實現了中央對貨幣鑄造權的集中統一;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對社會經濟的正常發展有促進作用;五銖錢大量流通,使幣制和幣值保持長期相對穩定,并影響后世。漢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將鑄幣權從各郡國收歸中央政府,使中央政府對五銖進行統一鑄造和發行。“于是悉令郡國無鑄錢,專令上林三官鑄。錢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錢不得行,諸郡國所前鑄錢皆廢銷之,輸其銅三官。而民之鑄錢益少,計其費不能相當,唯真工大奸乃盜為之。”五銖錢輕重合宜,自漢至隋七百余年,基本上行用不廢。(一)古代貨幣的發展唐朝時期唐高祖“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此后銅錢大都以“通寶”“元寶”命名。

“通寶”即“流通寶貨”之意。開元通寶錢制把貨幣的單位由金屬重量的直接標示改為純粹的貨幣符號,開創了中國貨幣史上以“通寶”、“元寶”等作為鑄幣標示的貨幣系統。自北宋起形成慣例,新鑄銅錢上統一鑄印當時的年號。(一)古代貨幣的發展唐朝時期思考:唐朝幣制的變化與作用?變化:錢幣上不再標識重量;錢幣上標注皇帝年號;作用:開啟新的貨幣體系;凸顯貨幣的政治宣傳作用,彰顯皇權;適應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

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淵下令“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錢制把貨幣的單位由金屬重量的直接標示改為純粹的貨幣符號,開創了中國貨幣史上以“通寶”、“元寶”等作為鑄幣標示的貨幣系統。

自北宋起形成慣例,新鑄銅錢上統一鑄印當時的年號,如宋朝的“淳化元寶”“崇寧重寶”,明清的“嘉慶通寶”。(一)古代貨幣的發展宋朝時期北宋起新鑄銅錢上統一鑄印當時的年號,如宋朝的“淳化元寶”“崇寧重寶”。北宋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稱為“交子”。紙幣作為輔幣,與銅錢兼行。(一)古代貨幣的發展宋朝時期思考:紙幣出現的原因?北宋局部統一,中央集權的加強。商品經濟繁榮發展;銅錢流通量不足,出現“錢荒”;鐵錢等值低量重攜帶不便;印刷技術的進步北宋攻下蜀郡以后,將當地的銅錢搜羅一空,使得蜀郡只好繼續鑄造鐵錢以應付市場流通的需求。然鐵錢值低量重,攜帶不便,當地富商遂私印紙幣以替代,后因“富民資稍衰,不能償所負”而糾紛不斷。交子,最早出現于四川地區,最初的交子實際上是一種存款憑證。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數額填寫在用楮紙制作的紙卷上,再交還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紙券便謂之交子。思考:紙幣出現有何影響?與銅錢兼行,緩解錢荒,促進商品經濟發展;后期濫發紙幣引發社會經濟危機(一)古代貨幣的發展元朝時期元代民謠:堂堂大元,奸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哀哉可憐。將紙幣作為單一流通貨幣來發行,稱為“鈔”△中統元寶交鈔(忽必烈時期)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發行的紙幣實物元末濫印紙鈔,導致惡性通貨膨脹,財政崩潰,引發嚴重社會危機。(一)古代貨幣的發展明清時期①從戰國至元,貴金屬金銀時長承擔貨幣職能,但并未成為主要貨幣;②自明中期起,白銀漸成為國家財政和民間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③清朝完全承認白銀的法定貨幣地位,與銅錢兼用。白銀成為主要流通貨幣思考:白銀貨幣化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思考:白銀成為主要流通貨幣有何影響?推動商品經濟繁榮改變人們價值觀念促進對外貿易發展(一)古代貨幣的發展明清時期傳統貨幣存在缺陷(金屬貨幣不便于攜帶,紙幣易貶值);白銀作為貨幣本身的優勢(貯存交易方便);政府賦稅制度改革的推動;明代商品經濟發展,貨幣需求量大;新航路開辟,大量白銀流入中國。明初,政府禁用金銀交易,先是推行“洪武通寶”銅錢,后又印制“大明寶鈔”紙幣,故當時的典章制度中只有“鈔法”“錢法”,而沒有“銀法”。但是鑒于銅錢鑄造不易、紙幣容易貶值,白銀作為貨幣始終在民間流通,其貯藏、交易的優勢日益明顯。1530年政府推行一條鞭法,把所有的地稅、貢納、賦役、人頭科,都歸入田畝里面,計畝征銀,白銀成為唯一具有充分貨幣職能的貨幣。一條鞭法的實施,表明明朝政府承認白銀法幣的合法地位,擴大了白銀的適用范圍,使得白銀的貨幣地位更為鞏固,白銀貨幣化過程至此達到高峰。

——據孫良玉《淺論明代白銀貨幣化》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說明白銀成為普通流通貨幣的原因?中國貨幣發展史拓展認識海貝商代銅鑄幣秦半兩漢五銖錢開元通寶大宋通寶根據以下圖片提示歸納古代貨幣演進的趨勢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演變;由多元貨幣向統一幣制演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轉變;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白銀發展;反映了商品經濟的日益發展和繁榮(二)近代貨幣的發展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國民黨貨幣體系多次變化民國初期,使用銀元1935年,法幣改革,禁止銀元流通,四大銀行發行法幣1948年,再次幣制改革,先后發行金圓券、銀元券,迅速貶值。法幣是“法定貨幣”或“法償幣”的簡稱,是國家以法律形式賦予其強制流通使用的紙幣。晚清時期鑄造銀元作為法定貨幣材料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初期,國內市場上流道的貨幣主要有銀兩、銀元、鑄幣以及各式各樣的紙幣等等。國際上,美國1934年6月實施“白銀”政策,規定白銀實行國有,大幅度提高銀價以達到刺激諸如中國這樣以“銀”為本位制國家的購買力,使白銀價格陡增,致使中國白銀大量外流。與此同時,社會上出現了大規模的白銀擠兌浪潮。國內的金融市場澳臨崩滑的邊緣。……南京國民政府內部要求幣制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摘編自王丹《1931—1937年南京國民政府的幣制政革》等法幣政策背景①國內貨幣體系紊亂建立統一的貨幣體系,促進了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②世界經濟危機沖擊銀價飛漲,白銀大量外流,國民經濟陷于崩潰(通貨緊縮,銀價飛漲,物價暴跌,企業破產)(二)近代貨幣的發展1935年國民政府幣制改革(二)近代貨幣的發展新中國時期共產黨成立中國人民銀行,于1948年12月1日開始統一發行人民幣(三)現代貨幣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后,人民幣成為我國法定貨幣,先后共發行五套,形成紙幣、金屬幣、普通紀念幣、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第二套人民幣10元紙幣圖案△第五套人民幣10元紙幣圖案△第三套人民幣10元紙幣圖案△第四套人民幣10元紙幣圖案第一套人民幣于1948年12月至1953年12月陸續發行。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成立中國人民銀行,同日開始發行統一的人民幣。人民幣發行后,逐步擴大流通區域,原各解放區的地方貨幣陸續停止發行和流通,并按規定比價逐步收回。1949年初,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遷到北平(今北京),各省、市、自治區相繼成立中國人民銀行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幣成為中國唯一合法貨幣,在除臺灣、西藏以外的全國范圍內流通(西藏地區自1957年7月15日起正式流通使用人民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述人民幣發行的背景,分析人民幣發行的作用背景:①解放戰爭時期各地地方性貨幣價值不同,幣值難以穩定②統一貨幣,促進經濟發展③共產黨鞏固政權的需要,加強民族認同;意義:①實現了全國貨幣的真正統一,為全國建立統一的人民幣市場奠定了基礎②鞏固了人民政權,有利于國家統一歸納人民幣發行的原則,歸納貨幣政策的積極作用。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并開始統一發行人民幣。新中國成立后,進一步明確人民幣在發行中必須堅持三條原則:堅持經濟發行,反對財政發行;堅持計劃發行,反對盲目發行;堅持中央集中統一發行,反對分散發行。在國家一系列統一財經政策的配合下,很短的時間內就結束了國民黨時期持續十二年的通貨膨脹局面,工農業生產迅速恢復發展,為開展有計劃的大規模經濟建設奠定了基礎。

——摘編自千家駒、郭彥崗《中國貨幣史綱要》作用:①人民幣地位始終穩定,對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②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世界貨幣體系是世界各國政府為適應國際貿易與國際結算的需要,對貨幣的兌換、國際收支的調節等所作的安排或確定的原則,以及為此而建立的組織形式等的總稱。國際貨幣體系的主要內容是:①各國貨幣比價的確定,包括匯率確定的原則,波動的界限,調整的幅度等。②各國貨幣的兌換性與對國際收支所采取的措施,如本國貨幣能否對外兌換以及是否限制對外支付等。③國際儲備資產的確定以及儲備資產的供應方式。④國際收支的調節方法,包括逆差國和順差國承擔的責任。⑤國際金融事務的協調、磋商和有關的管理工作。世界貨幣發展史國際金本位制(1816——1929)布雷頓森林體系(1944-1971)(1976——)牙買加體系背景1.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擴大;2.國際間貨幣結算日益頻繁和復雜3.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工業強國,為金本位制建立打下堅實基礎特點1816年,英國制定法案,實行金本位制(一)金本位制——以英鎊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1816—1929)建立1.以英鎊為中心,以貨幣或黃金在國際間流通為主;3.各國貨幣與黃金直接掛鉤,幣值穩定,匯率相對固定。2.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和自由流通;國際金本位制第一次建立作用1.促進資本主義經濟和國際貿易發展;2.便利了英國的經濟擴張;3.鞏固了英國的世界經濟中心地位;崩潰一戰使歐洲及英國實力的下降;1929-1933年爆發經濟大危機,各國紛紛放棄金本位制,實行貨幣貶值。(一)金本位制——以英鎊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4.穩定了幣值和國際匯率。影響資本主義世界貨幣失去了統一的標準和基礎,英、法和美分別構建了以本國貨幣為中心的貨幣集團,各自為政,國際經濟秩序陷入混亂。背景——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二)布雷頓森林體系國際金本位制第二次建立1929年開始的經濟危機使各國之間貨幣戰、貿易戰和關稅大戰愈演愈烈,幾年間先后有40個國家實行外匯管制,56個國家實行貨幣貶值,76個國家提高關稅稅率…—[美]邁克·亞達斯等《喧囂時代:20世紀全球史》經濟大危機導致國際貨幣金融秩序混亂背景——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二)布雷頓森林體系國際金本位制第二次建立二戰中,英國有1/4的財富毀于戰火之中,戰爭期間出口貿易減少近70%。法國1944年,工業生產總指數只相當于1938年的40%。德國1946年工業產量為1937年的34%。59%41%60%40%美國其他△1945年美國黃金儲備、工業生產總值、在世界所占比重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即使我們賣掉了我們的全部黃金和國外資產,也不能付清訂貨的一半貸款。”——丘吉爾以英鎊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難以維系——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二)布雷頓森林體系國際金本位制第二次建立黃金美元其它國家貨幣與二戰前世界經濟體系不同,二戰后世界經濟體系建立方式為多邊協商和組織協調等和平方式,建立系統的管理協調機制解決矛盾沖突,應對危機。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1944年,美、英、法、蘇、中等44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舉行了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布雷頓森林協定》,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二)布雷頓森林體系國際金本位制第二次建立內

容確立國際貨幣制度雙掛鉤一固定: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保持固定匯率“兩機構、雙掛鉤、一固定”實質:以美元為中心,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穩定匯率短期貸款歐洲復興長期貸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負責向成員國提供短期貸款(救急),穩定國際匯率,以保障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世界銀行:向成員國提供中長期貸款(救貧),促進成員國經濟復蘇。1盎司黃金=35美元——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二)布雷頓森林體系國際金本位制第二次建立影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世紀)70年代初的近30年中,這個世界事實上一直是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貨幣,大多數國際貿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結算和支付,匯率的標定也是以美元為基準。在這一階段,世界經濟出現繁榮,工業國開始減少貿易壁壘,它們的貨幣可以自由兌換。歐洲和亞洲的經濟從廢墟中恢復,并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著。——洪千帆、林忠凡《外匯知識與交易技巧》積極:使國際貨幣金融關系有了統一的標準和基礎,有利于穩定世界經濟秩序為世界經濟復蘇發展創造了條件,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繁榮。——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二)布雷頓森林體系國際金本位制第二次建立——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影

響1947年聯合國大會蘇聯代表發言:“布雷頓森林體系只不過是‘華爾街的分店’,世界銀行從屬于政治目的,這讓它成了一個大國的工具。”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時,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美國擁有27%的投票權,在世界銀行擁有24%的投票權。△設在華盛頓的IMF總部△設在華盛頓的WB總部尤金·邁耶(美)巴爾伯·康納伯(美)約翰·杰伊·麥克洛伊(美)雷維斯·普瑞斯頓(美)尤金·布萊克(美)詹姆斯·沃爾芬森(美)喬治·伍茲(美)保羅·沃爾福威茨(美)羅伯特·麥克納馬拉(美)羅伯特·B·佐利克(美)阿爾登·克勞森(美)金墉(美)世界銀行歷任行長——各個行星圍繞著太陽轉,各國貨幣圍繞著美元轉。—美國財政部長福勒消極:強化美國國際金融領域的支配地位,便利了其推行霸權主義。(二)布雷頓森林體系(2)1973年,固定匯率制被浮動匯率制取代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實行美元貶值;各國紛紛放棄固定匯率,布雷頓森林體系壽終正寢。注意:布雷頓森林體系是階段性的國際貨幣體系,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是永久性的國際金融機構。因此,布雷頓森林體系雖然崩潰了,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仍然存在,并且世界銀行的宗旨已經轉向全球性的發展援助。思考:P9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世界經濟有什么重要作用?保障了國際匯率的相對穩定;在貨幣問題上加強了國際合作;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加速了經濟全球化進程。——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二)布雷頓森林體系瓦

解“特里芬難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弊端由于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這樣就會導致流出美國的貨幣在海外不斷沉淀,對美國國際收支來說就會發生長期逆差;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穩定,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國際貿易收支長期順差國。這兩個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個悖論。思考:布雷頓森林體系為什么會瓦解?體系自身的弊端(美國必須始終保持貿易順差和足夠的黃金儲備);70年代美國經濟實力相對衰弱;世界經濟的多極化趨勢沖擊美國經濟霸權;單一的貨幣制度難以滿足經濟多元化趨勢的需要。(三)牙買加體系——多元化國際儲備和浮動匯率建

立197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舉行會議,通過《牙買加協議》,并達成以浮動匯率制和黃金非貨幣化等為主要內容的“牙買加協議”,宣告國際貨幣體系進入牙買加時代。①黃金非貨幣化;②儲備貨幣多元化,美元仍是最主要的國際貨幣;但歐元、日元和人民幣等的影響力日益上升。③匯率制度多樣化(固定匯率被浮動匯率所取代)。特

點70年代:一超多強(1)1971年,美國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兌換黃金(2)1973年,固定匯率制被浮動匯率制取代(三)牙買加體系——多元化國際儲備和浮動匯率197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舉行會議,通過《牙買加協議》,宣告國際貨幣體系進入牙買加時代。根據這個協議建立的國際貨幣體系一直運行至今。2.特征黃金非貨幣化儲備貨幣多元化實行浮動匯率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在SDR貨幣籃子中的權重為10.92%,成為繼美元、歐元之后的第三大基礎貨幣,這是新興經濟貨幣首次被納入SDR,也是人民幣第一次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世界政治多極化趨勢發展、世界新經濟體崛起(三)牙買加體系——多元化國際儲備和浮動匯率表面看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是美元的災難,動搖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國全球霸權衰落的象征。其實相反,美元從此獲得了黃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黃金共享生命,……美國依靠獨步全球的經濟總量,壟斷了國際貿易結算貨幣的地位,刺殺了黃金,偷取了黃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經濟獨裁……美國購買全世界的資源僅需要用美國的印鈔機印出來的一張紙(美元)。——譚智元《金融戰爭與美元霸權》浮動匯率制指兩國貨幣之間匯率的變動不再加以限制,隨市場供求變化而上下浮動,各國央行不再承擔干預外匯市場的義務。世界貨幣體系的不斷演進是各國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世界各國綜合國力較量的結果。美元依然是世界主要貨幣。1816年-1929年1944-1971年1976年至今以英鎊為核心的國際金本位制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多元化國際儲備和浮動匯率制的牙買加體系從金本位制到當今的國際貨幣體系,你對國際貨幣體系的變化有哪些認識?世界貨幣體系是世界經濟治理的重要方面,它的不斷演進是各國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世界政治經濟格局變化的表現;是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較量的結果。影響國際貨幣體系變化的因素:①綜合國力;②國際形勢思考探究中國貨幣的演進歷程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貨幣的使用與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先秦時期:海貝、銅鑄貝秦代:秦半兩金本位體制(英鎊為中心)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為中心)目前的國際貨幣狀況(牙買加體系)漢代:漢五銖唐代:通寶錢制北宋:交子民國:幣制改革新中國:人民幣明清:

白銀貨幣化元:寶鈔演變規律(1)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2)

由多元貨幣向統一貨幣演進(3)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4)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5)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演變(6)白銀貨幣化影響國際貨幣體系變化的因素:①綜合國力②國際形勢鞏固練習《漢書·食貨志》記載,秦錢太重,漢初鑄莢錢,文帝更鑄四鐵錢,皆質劣量輕,且放任民間私鑄,貨幣輕重大小不一,幣制混亂。武帝鑄五鐵錢,禁止私鑄,統一幣制,通行全國,國家財政得以安定富實。這表明(

)A.漢初社會經濟艱難發展

B.改革幣制能增加財政收入C.制幣技術已逐漸趨于成熟

D.貨幣演變推進治理的改善D1927年2月成立的湖北黃岡縣農民協會信用合作社,適應了中國共產黨進行經濟斗爭的需要,由農民協會管理和監督現金的使用,并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發行貨幣。據此可知,該社(

)A.體現中共掌握金融自主權的嘗試

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