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歷史二輪專題訓練選擇題專項練三含解析_第1頁
2024高考歷史二輪專題訓練選擇題專項練三含解析_第2頁
2024高考歷史二輪專題訓練選擇題專項練三含解析_第3頁
2024高考歷史二輪專題訓練選擇題專項練三含解析_第4頁
2024高考歷史二輪專題訓練選擇題專項練三含解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選擇題專項練(三)(15分鐘48分)1.戰國時期,“祿”漸漸被用來表示政府對官吏的酬勞。且官吏享受酬勞的形式也不再以土地作為標準,而是改為以實物作為支付的手段。這一現象()A.說明宗法血緣關系已崩潰B.表明官員的收入下降C.反映出農業生產水平提高D.體現了官僚政治色調【解析】選D。材料反映出戰國時期出現了以實物為酬勞的“俸祿制”,肯定程度上沖擊了傳統的世卿世祿制,體現了官僚政治的色調,故D正確;材料不足以證明血緣關系已經崩潰,且也不符合史實,解除A;材料只反映了酬勞方式和形式的變更,不能證明官員收入下降,解除B;材料主旨與農業發展無關,解除C。2.西漢中前期社會流傳“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為此漢武帝時頒布法令規定:凡二緡(一緡為一千錢)抽取一算,即一百二十文(一說二百文)。這一規定()A.壓抑商品經濟活力 B.使得商業規范發展C.抑制土地兼并活動 D.政府商業政策變更【解析】選A。材料“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得出經商是實現富有的有效途徑,而“凡二緡(一緡為一千錢)抽取一算,即一百二十文(一說二百文)”體現政府對商業征收重稅,因而壓抑商品經濟的活力,故A正確。材料體現對商業征收重稅,沒有使商業得到規范發展,故B錯誤;材料主要體現政府對商業的看法,不能體現土地政策,故C與材料無關,解除;重農抑商政策自提出之后始終是歷朝歷代的商業政策,沒有變更,故D錯誤。3.從唐朝起,海上貿易漸漸發展成為常常性的大宗買賣。中唐以后,外貿稅收巨大,幾與兩稅相當,在帝國的財政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南宋時期,海外貿易稅收甚至成為國庫的重要財源。由此可知()A.唐朝起先出現海上貿易的大宗買賣B.中唐后海外貿易占據經濟主體地位C.南宋時期海外貿易確定著經濟發展D.海外貿易推動商品經濟觀念的發展【解析】選D。依據材料可知,唐朝時海外貿易發展快速,中唐后及兩宋時期海外貿易稅收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表明海外貿易的發展促使唐宋商品經濟觀念變更和發展,D正確;A中的“起先”表述不精確,故解除;小農經濟下,農業是國家的根本,并占據著國家經濟的主體地位,解除B、C。4.明中葉以后,浙江常山地區丁壯“屏(摒)耒耜而事負載,以取日入傭值”;安徽徽州很多農夫“執技藝或販負就食他郡”;福建古田縣壯年農夫也“多傭之四方”。這表明上述地區()A.民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B.經濟發展沖擊傳統觀念C.土地兼并,農夫流離失所D.農業生產遭到嚴峻破壞【解析】選B。依據材料“屏(摒)耒耜而事負載,以取日入傭值”“執技藝或販負就食他郡”“多傭之四方”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明中葉以后,商品經濟發展,材料中所述地區一部分農夫外出經商或務工獲得錢財,沖擊了“重農抑商”的傳統觀念,故選B。5.鴉片斗爭前,經傳教士傳入的西藥、冶金等好用化學學問僅在少部分工匠之間流傳。19世紀60年頭以后,《化學鑒原》《化學考質》等著作相繼翻譯出版,部分學校還特地設立了化學課程。這一現象出現的緣由是()A.西方自然科學的發展 B.科舉制度的改革C.實業救國思潮的盛行 D.洋務運動的推動【解析】選D。依據材料信息可知,19世紀60年頭以后,西方的化學學問在中國受到重視并漸漸發展起來,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這與洋務運動主見學習西方科技有關,故D正確;西方自然科學的發展無法說明中國前后兩個時期學習看法的轉變,故A錯誤;科舉制度的改革與材料關系不大,故B錯誤;實業救國思潮興起于19世紀末,故C錯誤。故選D。6.陜甘寧邊區政府規定:國民黨及一切抗日黨派均有合法地位,允許其有競選與公開活動的自由。陜甘寧邊區政府這一規定主要目的是()A.壯大統一戰線的力氣B.分化國民黨的陣營C.爭取國共合作的實現D.創建新型民主政權【解析】選A。從材料“一切抗日黨派”可知當時處于抗日斗爭期間,因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陜甘寧邊區政府為了壯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氣的政策,故選A。7.右圖是1959年9月26日大慶油田的一幅新聞照片,黑龍江省松遼盆地松基3井獲工業油流。圖片反映出()A.人們主動投身于國家建設B.安排經濟體制呈現優越性C.一大二公成為時代主旋律D.工業化建設得到蘇聯支持【解析】選A。材料新聞照片中勞動者在慶祝3井獲工業油流,反映出當時人們主動投身于國家建設,故A正確;在當時中國正實行安排經濟體制,但材料不能反映出其優越性,故B錯誤;一大二公是人民公社的特點,與材料無關,故C錯誤;材料正是工業化建設的體現,但這一時期中蘇關系惡化,故D錯誤。8.到1982年底,河北省高陽縣在全縣社隊企業中實行了責任制,形式有“定額承包,超包全留,自主安排”“定額承包,超額分成,計件工資”“定額承包,超額提獎,固定工資”“定額生產,超額嘉獎,利潤分成”等。這些舉措()A.奠定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B.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的重大調整C.豐富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閱歷D.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解析】選C。依據材料中社隊企業實行了多種形式的責任制可知,高陽縣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從農業擴展到了社隊企業,并且創新了多種形式的責任制,這豐富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閱歷,故選C。9.在美國,眾議員和國家主要官員由選民選舉產生,任期有明確限制,還給予議會彈劾包括總統在內的一切行政官員的權力;州政府和地方官員,絕大多數也是由選民代表或代理人組成。這體現了()A.聯邦制原則 B.分權制衡原則C.共和制原則 D.中心集權原則【解析】選C。共和制通常是指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并有肯定任期的政權組織形式,是資產階級實現其階級統治的志向形式之一,C與題意相符;聯邦制原則涉及的是國家的結構問題,解除A;材料沒有體現分權制衡原則,解除B;中心集權原則是中心加強對地方的管理與限制,這與材料主旨不符,解除D。10.新航路開拓后,16世紀中葉之前玉米由海道傳入中國閩浙沿海,隨后進入長江流域、華北地區,最終遍布中國,給中國的傳統農業帶來革命性的變更。曾有人說:“美洲作物傳華四百余年來,對中國土地利用和糧食生產的確引起了一個長期的革命。”這句話意在說明()A.新航路開拓促進了世界各地區物種溝通B.物種交換促進中國傳統農業革命性變更C.美洲作物的傳入大大提高了糧食的產量D.物種交換根本上變更了傳統農作物結構【解析】選B。新航路開拓后,玉米等美洲作物的傳入對中國土地的利用、農作物的結構、糧食的產量、耕作方式等都帶來了相應的變更,使中國傳統農業出現革命性變更,B正確;A和C雖在材料中也都有反映,但不是材料的主旨,解除;D“根本上”表述不符合史實。11.1924年初,列寧明確指出,當前全國安排管理的中心任務,不是去規定做什么、做多少,下達硬性的安排指標,而是要使各地在自己的小范圍內,能自主地組織經濟活動,發展地方經濟,從而實現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這表明當時蘇聯()A.經濟管理體制的調整B.發展地方經濟成為首要任務C.工業化建設全面綻開D.高度集權模式雛形起先出現【解析】選A。依據材料“不是去規定做什么、做多少,下達硬性的安排指標,而是要使各地在自己的小范圍內,能自主地組織經濟活動”可知,蘇聯的經濟管理方式為削減指令性安排、擴大地方經濟發展自主權,說明經濟管理方式相比此前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發生了重大變更,故選A。12.西方學者對近代的某一美術流派做了如下描述:“對光色的專注遠遠超越物體的形象”“它所散發出的光線、色調、運動和充足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繪畫中僵死的構圖和不敢有絲毫創新的傳統主義”。這一美術流派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