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8-2019年陽城縣河北高中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
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選經(jīng)典試題,有針對性的考點中的難點、重點、考點進行強化訓練,力口強記憶。
第1題:
第2題:閱讀《勸學》《師說》中的兩段文字,完成7?9題。
《勸學》節(jié)選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
招,臂非如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師說》節(jié)選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
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
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
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
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
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
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歟!
7.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清楚,明白
B.君子生非異也通“性”,性格
C.君子不齒不值得一提
D.于其身也,則恥師焉以……為恥
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①吾嘗終日而思矣②順風而呼,聲非
加疾也
B.①古之學者必有師②假舟濟者,非能水也,
而絕江河
C.①其皆出于此乎②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D.①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
9.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活用現(xiàn)象與例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中加點字的用法相同的
一項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C.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D.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第3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書晉賢圖后
【北宋】秦觀
此畫舊名《晉賢圖》,有古衣冠十人,惟一人舉杯欲飲;其余隱幾、杖策、傾聽、假
寐、讀書、屬文,了無雷醉之態(tài)。龍眠李叔時見之曰:“此《醉客圖》也。”蓋以唐竇
蒙《畫評》有毛惠遠《醉客圖》,故以名之焉。叔時善畫,人所取信,未兒轉(zhuǎn)相摹寫,
遍于都下,皆曰:“此真《醉客圖》也,非叔時疇能辨之?”
獨譙郡張文潛與余以為不然。此畫晉賢宴居之狀,非醉客也。叔時易其名,出奇以眩
俗耳。余舊傳聞江南有一僧,以覺得度,未嘗誦經(jīng)。聞有書生欲苦之,詣僧問曰:
“上人亦嘗誦經(jīng)否?"僧曰:“然。”生日:“《金剛經(jīng)》幾卷?”僧實不知,卒為所
困,即誣生曰:“君今日已醉!不復可語,請俟他日。”書生笑而去。至夜,僧從鄰
房間知卷數(shù)。詰旦生來,僧大聲曰:“君今日乃可語耳,豈不知《金剛經(jīng)》一卷也!”
生曰:“然則卷有幾分?”僧茫然,瞪目熟視日:“君又醉耶?”聞者莫不絕倒。今
圖中諸公了無醉態(tài),而橫被沉湎之名。然后知昔所傳聞為不謬矣。
雖然,余懼叔時以余與文潛異論,亦將以醉見名,則余二人者將何以自解也?叔時好
古博雅君子,其言宜不妄,豈評此畫時方在酩酊邪?圖中諸客洎余二人,孰醉孰不
醉,當有能辨之者。
12.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未幾轉(zhuǎn)相摹寫未幾:不久
B.以贊得度,未嘗誦經(jīng)得度:得到引度
C.詰旦生來,僧大聲曰詰旦:清晨
D.而橫被沉遮之名沉湎:深深地迷戀
著,不能自拔
13.下列各組中,全都表現(xiàn)人物罔顧事實,顛倒是非的一組是(3分)
①龍眠李叔時見之曰:“此《醉客圖》也。”②此真《醉客圖》也,非叔時疇能
辨
③君今日已醉!不復可語④豈不知《金剛經(jīng)》一卷也⑤君又醉耶?⑥豈
評此畫時方在酩酊邪?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④⑥D(zhuǎn).③⑤⑥
1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叔時認為《晉賢圖》中所畫的人物是醉客,因其善畫,人們對此深信不疑,唯有
張文潛和作者不以為然。
B.愚僧回答不出書生《金剛經(jīng)》有幾卷、一卷有幾分的提問,反誣書生已醉,顯得滑
稽可笑。
C.作者擔心自己和文潛持著與叔時不一樣的觀點,也將被叔時加以醉名,從而無法為
自己辯解。
D.文章講述江南僧人的故事,意在以僧之愚頑滑稽諷叔時之不懂裝懂、硬充內(nèi)行。
15.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此真《醉客圖》也,非叔時疇能辨之?(3分)
(2)此畫晉賢宴居之狀,非醉客也。(2分)
(3)叔時好古博雅君子,其言宜不妄,豈評此畫時方在酩酊邪?(4分)
16.請用斜線(/)給下面文言短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斷句不超過6處)(3分)
孟子曰:“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
于庶物察于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
(《孟子?離婁下》)
第4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題。
顏之推,字介,瑯珊臨沂人也。父勰,梁湘東王蕭繹鎮(zhèn)西府1■咨議參軍。之推早傳家
業(yè),年十二,值繹自講《莊》《老》,便預門徒。虛談非其所好,還習《禮》《傳》,
博覽群書,無不該洽?,詞情典麗,甚為西府所稱。繹以為其國左常侍,加鎮(zhèn)西墨曹參
軍。好飲酒,多任縱,不修邊幅,時論以此少之。繹遣世子方諸出鎮(zhèn)郢州,以之推掌
管記。值侯景陷郢州,頻欲殺之,賴其行臺郎中王則以獲免,被囚送建業(yè)。景平,還
江陵。時繹已自立,以之推為散騎侍郎,奏舍人事。后繹為周軍所破。大將軍李顯慶
重之,薦往弘農(nóng),令掌其兄陽平公遠書翰。值河水暴長,具船將妻子來奔,經(jīng)砥柱之
險,時人稱其勇決。顯祖見而悅之,即除奉朝請,引于內(nèi)館中,侍從左右,頗被顧
眄。天保末,從至天池,以為中書舍人,令中書郎段孝信將敕書出示之推。之推營外
飲酒,孝信還以狀言,顯祖乃曰:“且停。”由是遂寢。
尋遷中書舍人。帝時有取索,恒令中使傳旨,之推稟承宣告,館中皆受進止。所進文
章,皆是其封署,于進賢門奏之,待報方出。兼善于文字,監(jiān)校繕寫,處事勤敏,號
為稱職。帝甚加恩接,顧遇逾厚,為勛要者所嫉,常欲害之。崔季舒等將諫也,之推
取急還宅,故不連署。及召集諫人,之推亦被喚入,勘無其名,方得免禍。
及周兵陷晉陽,帝輕騎還鄴,窘急計無所從,之推因宦者侍中鄧長顓進奔陳之策,仍
勸募吳士千余人以為左右,取青、徐路共投陳國,帝甚納之,以告丞相阿那肱等。阿
那肱不愿入陳,勸帝送珍寶累重向青州。雖不從之推計策,然猶以為平原太守,令守
河津。齊亡,入周,大象末為御史上士。隋開皇中,太子召為學士,甚見禮重。尋以
疾終。有文三十卷,撰《家訓》二十篇,并行于世。(節(jié)選自《北齊書?顏之推》)
【注】①該洽:博通,廣博。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孝信還以狀言狀:情況
B.尋遷中書舍人遷:轉(zhuǎn)移
C.由是遂寢寢:停止
D.勘無其名,方得免禍勘:核對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顯祖見而悅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后繹為周軍所破為天下笑者,何也?
C.顯祖乃曰:“且停。”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尋以疾終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
乘之勢
1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顏之推有才華的一組是()
①詞情典麗,甚為西府所稱②侍從左右,頗被顧眄
③從至天池,以為中書舍人④兼善于文字,監(jiān)校繕寫
⑤之推亦被喚入⑥有文三十卷,
撰《家訓》二十篇
A.①②⑤B.②③⑥C.①④⑥D(zhuǎn)
.③④⑤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2分)
(1)好飲酒,多任縱,不修邊幅,時論以此少之。(4分)
(2)具船將妻子來奔,經(jīng)砥柱之險,時人稱其勇決。(4分)
(3)顧遇逾厚,為勛要者所嫉,常欲害之。(4分)
第5題:文言文閱讀(28分)
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回答第7?14題。(28分)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jié)選)
其后,秦伐趙,拔石城。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于西河外涌池。趙王畏秦,欲毋行,廉
頗、藺相
如計,日:“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
日:“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
以絕秦望。”王許之。
遂與秦王會溷池。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
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日:
“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盆甑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于是相如前
進瓶,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缶鼠相如日:“五步之內(nèi),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
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蟀,為一擊領(lǐng)。相如顧
召趙御史,書日:“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瓶。”秦之群臣日:“請以趙十五城為
秦王壽。”藺相如亦日:“請以秦之成陽為趙王壽。"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于趙。
趙亦盛設(shè)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廉頗日:“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
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
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
如引車避匿。于是舍人相與諫日:“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
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
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日:“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日:“不若
也。”相如日:“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弩,獨畏廉將軍
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鹿共斗,其勢不
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
藺相如門謝罪,日:“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其后秦伐趙,拔石城拔:攻取
B.度道里會遇之禮畢度:渡過
C.左右皆靡靡:后退
D.臣等不肖,請辭去辭:告別
8.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的意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示趙弱且怯也且:將要
B.相如雖鴛,獨畏廉將軍哉獨:僅僅
C.且相如素賤人素:向來
D.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因:因此
9.下列句子中沒有活用詞語的一項是(3分)
A.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B.頒白者不
負戴于道路矣
C.去今之墓而葬
焉D.既來之,則安之
10.下列句子中,與其它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項是..(3分)
A.會于西河外涌池B.何
以伐為
C.未之有
也D.以為莫己
若者
(二)文天祥傳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舉進士,對策集英殿'帝親拔為
第一。
成淳九年,起為湖南提刑,因見故相江萬里。萬里素青天祥志節(jié),語及國事,
愀然日:“吾老矣,觀天時人事當有變,吾閱人多矣,世道之責,其在君乎?君其勉
之”十年,改知贛州。
德祜初,江上報急,詔天下勤王。天祥捧詔涕泣,發(fā)郡中豪杰,有眾萬人,事聞,以
江西提刑安撫使召入衛(wèi)。其友止之,天祥日:“第國家養(yǎng)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
急,征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guān)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
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盡以家費為軍費。
八月,天祥提兵至臨安,除知平江府。上疏言:“宋懲五季之亂,今宜分天下為四
鎮(zhèn)'建都督統(tǒng)御于其中。約日齊奮,有進無退,日夜以圖之,而吾民之豪杰者又伺間
出于其中,如此則敵不難卻也。”時議以天祥論閣遠,書奏不報。
明年,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如軍中請和,與元大丞相伯顏抗論皋亭山。丞相怒拘之,
北至鎮(zhèn)江。天祥夜亡入真州,輾轉(zhuǎn)至高郵,泛海至溫州。至元二十五年十二月,趨南
嶺。天祥方飯五坡嶺,張弘范兵突至,天祥倉皇出走,千戶王惟義前執(zhí)之。至潮陽,
見弘范,左
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從客禮見之,與俱入崖山,使為書招張世杰。天祥日:“吾
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崖山破,弘
范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終不屈也,召入諭之日:“汝何愿?”天祥對日:“天祥
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愿賜之一死足矣。”然猶不忍,遽麾之退。天祥臨刑殊
從容,南鄉(xiāng)拜而死,年四十七。
(節(jié)選自《宋史?文天祥傳》,有刪改)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帝親拔為第一拔:選拔
B.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庶:希望
C.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與:結(jié)交
D.南鄉(xiāng)拜而死鄉(xiāng):同“向”
12.下列各組句子,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3分)
A.①君其勉之②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
B.①建都督統(tǒng)御于其中②日與北騎相出沒于長淮間
C.①為宰相,安事二姓②君安與項伯有故
D.①然猶不忍②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13.根據(jù)文本,簡要概括文天祥為挽救時局所做的事情。(3分)
1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1)吾閱人多矣,世道之責,其在君乎?(3分)
(2)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如軍中請和,與大元丞相伯顏抗論皋亭山。(4分)
第6題:閱讀《師說》選段(9——12)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
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
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
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
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
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
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
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
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
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
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9、找出“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
A.其皆出于此乎B.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C.吾未見其明也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古之學者必有師B.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C.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D.吾從而師之
11、在《師說》中,韓愈認為擇師的標準是什么?請指出正確的一項()
A.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B.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C.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D.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12、翻譯下列文言文句子(共8分)
①、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3分)
②、句讀之不知,惑之不
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3分)
③、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2分)
第7題:閱讀《過秦論》部分段落,完成7~10題。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
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
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
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乏君也;鋤慢棘矜,非鉆于鉤戟長錢也;謫戍之
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
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絮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靖
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黑,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
也。
7.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贏糧而景從贏:擔負
B.鋤梭棘矜,非鉆于鉤戟長錢也鉆:鋒利
C.余威震于殊俗殊:非同一般
D.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排列座次
8.下列加點詞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鋤梗棘矜,非鉆于鉤戟長錢也/于是余有嘆焉
B.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她/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然后以六合為家,靖函為宮/吾屬皆且為所虜
D.非及向時之士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9.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勸說當代及后世統(tǒng)治者
施行仁義以安民。
B.本段文字集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對比論證,非常鮮明地突出了全文中心。
C.本段是在前文鋪敘基礎(chǔ)上的集中議論,大量的史實使作者的論點水到渠成。
D.本段文字思路清晰,層次分明。以“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收束全篇,點
明主旨。
10.將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2分)(《過秦論》)
(2)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2分)(《寡人之于國也》)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2分)(《勸學》)
(4)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2分)(《師說》)
第8題: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7—11題。
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日:“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
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
門。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樊噲側(cè)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
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跟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
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
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
唱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
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
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
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
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
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二)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①曰"舜目蓋重瞳子②”,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
何興之暴③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shù)。然羽非有
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④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
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guān)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
叛己難矣自矜功伐⑤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
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⑥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
謬哉!(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注釋】①周生:漢時的儒者。②重瞳子:目中有兩個眸子。③暴:突然,有忽然興起
之意。④五諸侯:指齊、魏、趙、韓、燕五國后人。⑤自矜功伐:以功勛自詡。⑥
寤:同“悟”。
7.下列加點的詞語意思有錯的一項是()
A.陳涉首難首先遭難
B.然羽非有尺寸尺寸之地
C.沛公起如廁到
D.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進入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政由羽出,號為“霸王”,竊為大王不取也
B.徒以口舌為勞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
C.分裂天下而封王侯勞苦而功高如此
D.何興之暴也欲誅有功之人
9.下面加點的詞是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A.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B.奮其私智而不師古
C.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D.備他盜之出入與非
常也
10.下列對選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樊噲“夫秦王有虎狼之心”等一番話,表面上是抨擊秦王,實際上是指責項王。
B.司馬遷的筆下,樊噲絕不僅是一個其忠可嘉、其勇可賈的勇士,而且是一個機警干
練、能言善辯的智者。
C.司馬遷認為項羽的主要過錯是“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且行文中含有
責備與痛惜之情,使文章文情并茂。
D.選段(二)對項羽一生的功過褒貶失當一一褒多于貶;反映了司馬遷對這位失敗英
雄的偏愛和敬重。
1L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6處)。(3分)
及羽背關(guān)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
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
第9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4-7題。
陶季直,丹陽秣陵人也。祖愍祖,宋廣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季直早慧,愍祖
甚愛異之。愍祖嘗以四函銀列置于前:令諸孫各取,季直時甫四歲,獨不取。人問其
故,季直日:“若有賜,當先父伯,不應度及諸孫,是故不取。”愍祖益奇之。五歲
喪母,哀若成人。初,母未病,令于外染衣①;卒后,家人始贖,季直抱之號慟,聞
者莫不酸感。
及長,好學,淡于榮利。起家桂陽王國侍郎、北中郎鎮(zhèn)西行參軍,并不起,時人號曰
“聘君”。父憂服闋,尚書令劉秉領(lǐng)丹陽尹,引為后軍主簿、領(lǐng)郡功曹。出為望蔡
令,頃之以病免。時劉秉、袁粲以齊高帝權(quán)勢日盛,將圖之,秉素重季直,欲與之定
策。季直以袁、劉儒者,必致顛殞,固辭不赴。俄而秉等伏誅。
齊初,為尚書比部郎,時褚淵為尚書令,與季直素善,頻以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
事。淵卒,尚書令王儉以淵有至行,欲謚為文孝公,季直請曰:“文孝是司馬道子
謚,恐其人非具美,不如文簡。”儉從之。季直又請儉為淵立碑,終始營護,甚有吏
節(jié),時人美之。遷太尉記室參軍。出為冠軍司馬、東莞太守,在郡號為清和。還除散
騎侍郎,領(lǐng)左衛(wèi)司馬,轉(zhuǎn)鎮(zhèn)西諂議參軍。齊武帝崩,明帝作相,誅鋤異己,季直不能
阿意,明帝頗忌之,乃出為輔國長史、北海太守。邊職上佐,素士罕為之者。或勸季
直造門致謝,明帝既見,便留之,以為騾騎珞議參軍,兼尚書左丞。仍遷建安太守,
政尚清靜,百姓便之。還為中書侍郎,遷游擊將軍、兼廷尉。
梁臺建,遷給事黃門侍郎。常稱仕至二千石,始愿畢矣,無為務人間之事,乃辭疾還
鄉(xiāng)里。天監(jiān)初,就家拜太中大夫。高祖曰:“梁有天下,遂不見此人。”十年,卒于
家,時年七十五。季直素清苦絕倫,又屏居十余載,及死,家徒四壁,子孫無以殯
斂,聞者莫不傷其志焉。
注:①染衣:指僧徒穿的緇衣。緇衣由黑色染成,故稱染衣。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父憂服闕憂:擔心
B、與季直素善善:友好
C、領(lǐng)左衛(wèi)司馬領(lǐng):兼任
D、政尚清靜向:崇尚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陶季直“淡于榮利”的一組是()
①令諸孫各取,季直時甫四歲,獨不取
②起家桂陽王國侍郎、北中郎鎮(zhèn)西行參軍,并不起
③請儉為淵立碑,終始營護,甚有吏節(jié)
④或勸季直造門致謝,明帝既見,便留之
⑤無為務人間之事,乃辭疾還鄉(xiāng)里
⑥及死,家徒四壁,子孫無以殯斂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⑤D、
③④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陶季直“早慧”,他的祖父陶愍祖“異之”,是“異”其“智”;此后,陶季直面
對祖父擺出的四匣子銀子竟能首先考慮輩分有序,陶愍祖“益奇之”,則是“奇”其
“品”。
B.陶季直“及長”為官,無論是擔任京城官員,還是出任地方官員,施政都非常推崇
“清靜”,當?shù)氐陌傩詹粌H認為他的施政之舉“便”民,而且稱譽他任職之處清靜和
平。
C.等到陶季直去世的時候,家徒四壁,子孫沒有錢財給他入殮與停柩,聽到此事的人
沒有人不為他的志向感到悲傷。
D.陶季直為官能急流勇退,常說官做到二千石,最初的愿望就全實現(xiàn)了。聽聞他事跡
的人無人不為他的志向感到悲傷,就連梁高祖都慨嘆“梁擁有天下,竟見不到這個
人。”
7.把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若有賜,當先父伯,不應度及諸孫,是故不取。(3分)
譯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季直以袁、劉儒者,必致顛殞,固辭不赴。(4分)
譯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季直素清苦絕倫,又屏居十余載。(3分)
譯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題:文言文閱讀(19分)
論慎終(節(jié)選)
貞觀五年,太宗謂侍臣曰:“自古帝王亦不能常化,假令內(nèi)安,必有外擾。當
今遠夷率服,百谷豐稔,盜賊不作,內(nèi)外寧靜。此非朕一人之力,實由公等共相匡
輔。然安不忘危,治不忘亂,雖知今日無事,亦須思其終始。常得如此,始是可貴
也。”魏征對曰:“自古已來,元首股肱不能備具,或時君稱圣,臣即不賢,或遇賢
臣,即無圣主。今陛下明,所以致治。向若直有賢臣,而君不思化,亦無所益。天下
今雖太平,臣等猶未以為喜,惟愿陛下居安思危,孜孜不怠耳!”
貞觀六年,太宗謂侍臣日:“自古人君為善者,多不能堅守其事。漢高祖,泗
上一亭長耳,初能拯危誅暴,以成帝業(yè),然更延十數(shù)年,縱逸之敗,亦不可保。何以
知之?孝惠為嫡嗣之重,溫恭仁孝,而高帝惑于愛姬之子,欲行廢立,蕭何、韓信功
業(yè)既高,蕭既妄系,韓亦濫黜,自余功臣獨布之輩懼而不安,至于反逆。君臣父子之
間悖謬若此,豈非難保之明驗也?朕所以不敢恃天下之安,每思危亡以自戒懼,用保
其終。”
貞觀九年,太宗謂公卿曰:“端拱無為,四夷咸服,豈朕一人之所致,實賴諸公
之力耳!當思善始令終,永固鴻業(yè),子子孫孫,遞相輔翼。使豐功厚利施于來葉,令數(shù)
百年后讀我國史,鴻勛茂業(yè)粲然可觀,豈惟稱隆周、炎漢及建武、永平故事而已哉!”
房玄齡因進曰:“陛下?lián)谥荆乒θ合拢吕砩剑娟P(guān)圣德,臣下何力之有?惟
愿陛下有始有卒,則天下永賴。”太宗又曰:“朕觀古先撥亂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
武年三十三。但朕年十八便舉兵,年二十四定天下,年二十九升為天子,此則武勝于
古也。少從戎旅,不暇讀書,貞觀以來,手不釋卷,知風化之本,見政理之源。行之
數(shù)年,天下大治而風移俗變,子孝臣忠,此又文過于古也。昔周、秦以降,戎狄內(nèi)
侵,今戎狄稽顆,皆為臣妾,此又懷遠勝古也。此三者,朕何德以堪之?既有此功業(yè),
何得不善始慎終耶!”
(節(jié)選白《貞觀政要卷十?論慎終》)
4.對于加點字下列各項中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
A.自古帝王亦不能常化化:教化
B.何以知之知:得出結(jié)論
C.朕端拱無為端拱:莊嚴臨朝,清簡為政
D.朕何德以堪之堪:忍受
5.下列對文言文知識的有關(guān)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股指的是大腿及小腿上部;而肱是指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輔佐帝王的
重臣,也指受寵的帝王近臣。
B.四夷,即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的合稱,對中國邊區(qū)文化較低各族的泛稱。
C.白始皇起,古代君主自稱為朕,“朕”意思是天下皆朕、皇權(quán)獨尊。
D.《貞觀政要》是唐代史學家吳兢著的一部政論性史書。它是中國開明封建統(tǒng)治的
戰(zhàn)略和策略、理論和實踐的集大成。
6.下列對于文言文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善始易,善終難。做一件事情,開頭做好并不難,難的是堅持不懈,善始善終,治
理國家也是如此。
B.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更難。創(chuàng)業(yè)初期,往往能夠勵精圖治;承平日久,便難免驕奢放縱,
導致敗亡。
C.唐太宗從漢高祖、漢惠帝等真正實例進行正面論述,進一步說明當權(quán)治國的人應該
時刻居安思危。
D.國家周邊的少數(shù)民族都臣服歸順了,不只是太宗一個人的能力,更加得益于各位大
臣的輔佐。
7.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天下今雖太平,臣等猶未以為喜,惟愿陛下居安思危,孜孜不怠耳!(5分)
(2)君臣父子之間悖謬若此,豈非難保之明驗也?(5分)
第11題:閱讀下面的課內(nèi)和課外的文言文,完成7—10題(每小題2分,共8分)
(-)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日:“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
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shè)九賓于
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戒五日,舍相如廣成傳。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秦王齋五日后,乃設(shè)九賓禮于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
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
趙矣。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
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俊,唯大王與群
臣孰計議之。”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
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
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一一《廉頗藺相如列傳》
(~)
元年,關(guān)中饑,米斗直絹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上勤而撫之,民雖東西
就食,未嘗嗟怨。五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歸鄉(xiāng)里,米斗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
才二十九人。東至于海,南及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赍糧,取給于道路焉。
河內(nèi)人李好德得心疾,妄為妖言,詔按其事。大理丞張?zhí)N古奏:“好德被疾有征,法
不當坐。”治書侍御史權(quán)萬紀劾奏:“蘊古貫在相州,好德之兄厚德為其刺史,情在
阿縱,按事不實。”上怒,命斬蘊古于市,既而悔之,因詔:“自今有死罪,雖令即
決,仍三覆奏乃行刑。”
上謂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蓋欲思之詳熟故也。而有司須臾之間,
三覆已訖。又,古刑人,君為之徹樂減膳。朕庭無常設(shè)之樂,然常為之不啖酒肉,但
未有著令。又,百司斷獄,唯據(jù)律文,雖情在可矜,而不敢違法,其間豈能盡無冤
乎!”(貞觀五年十二月)丁亥,制:“決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
進酒肉,內(nèi)教坊及太常不舉樂。皆令門下覆視。有據(jù)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
聞。”由是全活甚眾。其五覆奏者,以決前一二日,至決日又三覆奏;唯犯惡逆者一
覆奏而已。
上嘗與侍臣論獄,魏征曰:“煬帝時嘗有盜發(fā),帝令于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訊
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斬之。大理丞張元濟怪其多,試尋其狀,內(nèi)五人嘗為盜,
余皆平民;竟不敢執(zhí)奏,盡殺之。”上曰:“此豈唯煬帝無道,其臣亦不盡忠。君臣
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帝親錄系囚,見應死者,閔之,縱使歸家,期以來秋來就死。所縱天下死囚凡三百九
十人,無人督帥,皆如期自詣朝堂,無一人亡匿。上皆赦之。一一《資治
通鑒》
7.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五年,天下大稔稔:谷物成熟。
B.臣請就湯鐫就:受,接受。
C.故令人持幣歸,間至趙矣間:間隙
D.上嘗與侍臣論獄獄:案件,官司。
8.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臣乃敢上壁仍三覆奏乃行
刑
B.不如因而厚遇之既而悔之,因詔
C.有據(jù)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D.命斬蘊古于市趙豈敢留璧而得罪
于大王乎?
9.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A、①命斬蘊古于市②乃設(shè)九賓禮于
廷
B.①竟不敢執(zhí)奏②乃謂秦王日
C.①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②好德之兄厚德為其刺史
D.①見應死者,閔之②臣誠恐見欺于王
而負趙
10.下列對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藺相如在朝廷上要求秦王齋戒五日才能獻璧,私下派人將璧送回了趙國。
B.唐太宗一怒之下錯殺張?zhí)N古的事件直接促成了死刑五覆奏制度的建立和實施。
C.五覆奏指的是死囚刑前二日兩覆奏,行刑當天還要三覆奏,以保證不錯殺人。
D.唐太宗慎施死刑一則是吸取亡隋濫殺無辜的教訓,一則也說明他有憐憫之心。
第12題:閱讀下面一則文言短文,完成11—16題。
長安完盛之時,有一道術(shù)人,稱得丹砂之妙,顏為弱冠,自言三百余歲。京都人甚慕
之。至于輸貨求丹,橫經(jīng)請益(橫經(jīng),橫陳經(jīng)書。請益,指請教)者,門如市肆。時有
朝士數(shù)人造其第,飲啜方酣,有閽者報曰:“郎君從莊上來,欲參覲。”道士作色叱
之。坐客聞之,或曰:“賢郎遠來,何妨一見?”道士顰蹙移時,乃曰:“但令入
來。”俄見一老叟,鬢發(fā)如銀,昏耄低僂,趨前而拜。拜訖,叱入中門,徐謂坐客
曰:“小兒愚喉(呆),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都未及百歲,枯槁如斯,常己斥于
村堂間耳。”坐客愈更神之。后有人私詰道者親知,乃云:“低僂者即其父也。”好
道術(shù)者受其誑惑,如斯嬰孩矣。(王仁裕《玉堂閑話》)
11.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稱得丹砂之妙稱:聲稱。B.時有朝士數(shù)人造其第造:至I」。
C.坐客愈更神之神:以為神。D.后有人私詰道者親知詰:審問。
12.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顏如弱冠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因此,“弱冠”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
年紀。
B.至于輸貨求丹輸貨:運送財物。
C.欲參覲參覲:拜見。
D.道士顰蹙顰蹙:皺眉著急。
下列語句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13.①門如市肆②作色叱之()
A.①門前像市中店鋪一樣②變了臉色呵斥他
B.①門前像市場一樣②變了臉色呵斥他
C.①門前像市場一樣②做出樣子呵斥他
D.①門前像市中店鋪一樣②做出樣子呵斥他
14.①但令入來②昏耄信僂()
A.①但是命令進來②年老糊涂而駝背B.①只是讓他進來②年老糊涂而駝背
C.①只是讓他進來②頭昏年老而駝背D.①但是命令進來②頭昏年老而駝背
15.好道術(shù)者受其誑惑,如斯嬰孩矣。()
A.喜歡道術(shù)的人接受他的狂言迷惑,像這種小孩子一樣了。
B.喜歡道術(shù)的人接受他的狂言迷惑,像他的小孩子一樣了。
C.喜歡道術(shù)的人受到他欺騙迷惑,像這種小孩子一樣了。
D.喜歡道術(shù)的人受到他欺騙迷惑,像他的小孩子一樣了。
16.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道士面容顯得很年輕,自言三百余歲,因而京都很多人不惜財物來求他那可長生不
老的丹砂,并向他請教。
B.幾個朝士到道士住宅時,道士自己飲酒喝茶正酣,守門人報說道士之子求見,道士
作色叱之,坐客勸說他才答應一見。
C.一白發(fā)老者入前而拜道士,道士叱之入中門。道士后對坐客說,這是他的小兒,因
不服丹藥才這般衰老。
D.坐客更加把道士當成神了。后來有人私下問了道士的親朋,才知道那個駝背的老人
就是他的父親。
第13題:
第14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高弘圖,字研文,膠州人。萬歷三十八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擢御史。楓棱自持,不
依麗人。
天啟初,陳時政八患,請用鄒元標、趙南星。巡按陜西,題薦屬吏,趙南星糾之,弘
圖不能無望,代還,移疾去。魏忠賢亟攻東林,其黨以弘圖嘗與南星有隙,召起弘圖
故官。入都,則楊漣、左光斗、魏大中等已下詔獄,鍛煉嚴酷。弘圖果疏論南星,然
言“國是已明,雷霆不宜頻擊”,“詔獄諸臣,生殺宜聽司敗法”,則頗謂忠賢過當
者。疏中又引漢元帝乘船事,忠賢方導帝游幸,不悅,矯旨切責之。后諫帝毋出碑東
郊,又極論前陜西巡撫喬應甲罪,又嘗語刺崔呈秀。呈秀、應甲皆忠賢黨,由是忠賢
大怒,擬順天巡按不用。弘圖乞歸,遂令閑住。
莊烈帝即位,起故官。劾罪田詔、劉志選、梁夢環(huán)。擢太仆少卿,復移疾去。三年
春,召拜左僉都御史,進左副都御史。五年,遷工部右侍郎。方入署,總理戶、工二
部中官張彝憲來會,弘圖恥之,不與共坐,七疏乞休。帝怒,遂削籍歸,家居十年不
起。
十六年,召拜南京兵部右侍郎,就遷戶部尚書。明年三月,京師陷,福王立,改弘圖
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疏陳新政八事,并褒納焉。
當是時,朝廷大議多出弘圖手。內(nèi)札用戶部侍郎張有譽為尚書,弘圖封還,具奏力
諫,卒以廷推簡用。中官議設(shè)東廠弘圖爭不得遂乞休不許加太子少師改戶部尚書尋以
太后至進太子太保。
其年十月,弘圖四疏乞休,乃許之。弘圖既謝政,無家可歸,流寓會稽。國破,逃野
寺中,絕粒而卒。
(節(jié)選自《明史?高弘圖傳》)
4.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疏:向天子陳事的文書。
B:司敗,古指代官名,指司寇,也泛指司法機關(guān)。
C:“戶、工二部”都從屬六部,其他四部是指吏部、禮部、刑部、農(nóng)部。六部長官為
尚書。
D:謝政:辭官退休。古人請求退休還可以用“乞骸骨”。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官議設(shè)東廠/弘圖爭不得/遂乞休/不許/加太子少師/改戶部尚書/尋以太后
至/進太子太保。
B.中官議設(shè)東廠/弘圖爭不得/遂乞休/不許加太子少師/改戶部尚書/尋以太后至
/進太子太保。
C.中官議設(shè)東廠/弘圖爭不得/遂乞休/不許加太子/少師改戶部尚書/尋以太后至
/進太子太保。
D.中官議設(shè)東廠/弘圖爭不得/遂乞休/不許/加太子少師/改戶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川西南航空職業(yè)學院《朝鮮語口譯》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灌南縣重點中學2025年初三練習題二(全國卷I)數(shù)學試題含解析
- 江西省名師聯(lián)盟2025年高三一輪復習質(zhì)量檢測試題物理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蘇州市平江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第二次月考語文試題試卷含解析
- 洛陽師范學院《企業(yè)沙盤模擬》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省長春市2024-2025學年高三第二學期第三次月考試卷化學試題含解析
- 濰坊護理職業(yè)學院《建筑與裝飾工程預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夏回族固原市涇源縣2025屆小升初全真數(shù)學模擬預測卷含解析
- 武漢東湖學院《中醫(yī)臨床基礎(chǔ)(傷寒)》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昆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Photoshop技術(shù)》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寶寶生日祝福可愛卡通電子相冊PPT模板
- 高處作業(yè)審批表
- 盜竊案件現(xiàn)場勘查應注意的問題
- 超聲波洗碗機的設(shè)計(全套圖紙)
- 小學校本課程教材《好習慣伴我成長》
- 國家開放大學電大本科《兒童心理學》網(wǎng)絡(luò)課形考任務話題討論答案(第二套)
- 用人單位職業(yè)健康監(jiān)護檔案(一人一檔)
- 80噸吊車性能表
- 3Dmax筆試試題
- 初中尺規(guī)作圖典型例題歸納總結(jié)(共10頁)
- 第一步登錄山東省特種設(shè)備作業(yè)人員許可申報審批系統(tǒng)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