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養立意下對小學語文命題設計的思考_第1頁
素養立意下對小學語文命題設計的思考_第2頁
素養立意下對小學語文命題設計的思考_第3頁
素養立意下對小學語文命題設計的思考_第4頁
素養立意下對小學語文命題設計的思考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了素養立意的命題思想,教師可從理論、操作和技能三個方面開展小學語文命題設計。命題應以單元為載體,以任務為導向,以生活為基礎,以情境為主線,教師可以從命題準備、命題走向、命題創新三個方面入手,與時俱進地在理論、操作和技能方面進行優化,尋找真正適合當今語文教學的命題方式。關鍵詞:小學語文;素養立意;命題設計命題,即擬題,又叫出題目。小學語文命題設計涉及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根據不同目的又可以分為診斷性命題、形成性命題、終結性命題,小到作業練習、單元測試,大到期末考試,都能接觸到命題。沈陽市“人人通”義務教育專區里試卷的巨大點擊量,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教師對試題的關注與需求。然而,目前對“命題設計”的研究并不多,教師也缺少必要的命題培訓和指導。筆者基于對工作室成員及區域內部分教師的調查,從理論、操作和技能三個方面展開小學語文命題設計研究。一、理論思考篇——命題準備(一)胸中有“標”——新課標引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通稱“新課標”)相較之前的版本有五大主要變化,其中之一就是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明確提出了素養立意的命題思想,給出了命題建議,強調了“教—學—評”一體化的思想。只有評價內容與新課標、教學實踐相互匹配、吻合,才意味著命題在價值取向、評價內容、結果應用上達到了“教—學—評”一體化。何為“素養立意”?“素養立意”是對能力立意的升華,宗旨并不是學生知識或能力的擁有狀況,而是學生愿意和能夠運用知識與能力去解決問題、造福社會的心智狀況、精神狀況。在此基礎上,命題改革的方向為:減少“裸考”知識現象,“無應用即無學習”;強化對思維過程、探究過程和做事過程的測量和評價;堅持試題的應有開放度和綜合性;從碎片化、點狀式測試走向整體性、結構化測試。簡而言之,依據新課標理念,教、學、評應遵循“以學定考、教考一體”原則,命題秉持的基本思想就是“素養立意”。(二)手中有“本”——教材呈現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材已十分熟悉,但在真正命題時還需結合新課標重溫教材,結合教材的特點,篩選學生應掌握的語文知識,考慮知識點的比分,思考命題方式。教學既離不開教材,也離不開廣大教師長期以來所使用的“雙項細目表”,它是一個由測量的內容材料維度和行為技能所構成的表格,能幫助測量工具的編制者決定應該選擇哪些方面的題目以及各類型題目應占的比例。命題者根據考試的目的和要求制定測試內容和具體計劃,并以圖表形式詳細、明確地列出各項內容的量化指標,用以規范、指導編題和制卷。(三)心中有“人”——學生為本不論何種情況,命題的對象始終是學生,因此命題時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發展,化繁為簡,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教師必須明確,命題的目標是給學生帶來學習語文的快樂,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二、操作思索篇——命題走向沈陽市在2022年11月印發的關于作業設計的比賽文件中,明確提出了“三轉變”“六要求”的素養立意觀點,“三轉變”即從注重單一課時向注重單元(或主題)整合轉變,從注重知識立意、方法再現向注重素養導向、思悟體驗轉變,從注重整體劃一向注重分層分類轉變;“六要求”,即思想性上無價值,不設計;科學性上無集備,不設計;適切性上無思維,不設計;創新性上無情境,不設計;操作性上無試做,不布置;完整性上無建構,不布置。筆者以這些理論層面的思考為基礎,進行了四個方面的實踐操作探索。(一)情境驅動:從相對固化的題型走向真實情境的學習任務促進學生的發展是評價內容指向的應有之義,理想的問題結構是基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具有挑戰性、能夠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結構。對基礎知識的考查,教師要堅決摒棄機械考查知識點的做法,應巧妙創設語用情境,考查學生在具體語境中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以下兩道題都不是簡單機械地考查知識記憶,而是創設情境,綜合檢測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題例1:根據語境和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pǔ

tōngmó

xíngmìmìshè

jìzhì

huì這不是一個()的飛機(),它藏有許多(),凝聚著()者的()。本題改變傳統的孤立考查學生知識記憶的“看拼音寫詞語”題型,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練習拼讀和識寫。題例2:<E:\2023田田\1-23\遼寧教育·教研版202401\LJ24-1-10.psd>本題中,“看圖寫四個詞語,并選用一兩個詞語寫話”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任務,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在挑戰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深入思考的過程中提升素養。圖畫既是情境又是任務,學生充分調動已有經驗,寫的每個詞語都是相互關聯的,不再是孤立的存在。(二)內容整合:從單一孤立的板塊走向結構化的整合單元命題材料選擇的范圍很廣,可以提取于教材,精選于經典,聯結于生活。根據測試目標,教師可在不同測試板塊把具有相同主題、題材、敘事結構或相似表達方法的文本組成結構化的測試材料,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共性與規律,實現認知結構的自我充實與更新。題例3:西湖十景·蘇堤春曉【材料一】蘇堤春曉,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被稱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塘十景。蘇堤春曉景觀是指寒冬過后,蘇堤報春的美妙景色。【材料二】50多歲的蘇軾第二次任職于杭州時,西湖水干草生,百姓飲水困難。沿湖的農田得不到及時灌溉,魚蝦菱藕幾乎絕跡。蘇軾帶領大家挖出淤泥和雜草,再利用挖出的淤泥、雜草堆筑起一條南北走向的堤岸,還修筑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座橋。人們為了紀念蘇東坡,就把這座長堤稱為“蘇公堤”,簡稱“蘇堤”。這便是蘇堤的由來。【材料三】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1.“蘇堤春曉”景觀指的是()的美妙景色。2.用合適的方法理解“絕跡”一詞的意思。3.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1)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這座長堤稱為“蘇公堤”,簡稱“蘇堤”。()(2)“欲把西湖比西子”,用絕色美人西施比喻西湖,不僅賦(fù)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別致。()4.材料二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請用“”畫出來。5.材料三的詩句出自《

》,作者是()。6.如果請你向《大美中國》節目組推薦(jiàn)“蘇堤春曉”這一美景,作為節目錄制的下一站目的地,你會怎么推薦呢?本題采用組合文本,創設了“西湖十景·蘇堤春曉”主題情境,三文組合,一、二為現代文,三為教材中的古詩,縱觀古今,整合了課內與課外、教材與生活,形成了閱讀實踐與社會生活相互勾連的學習路徑。(三)學科融合:從跨學科整合中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跨學科命題融合各學科的核心知識與能力,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與方法,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發展。語文學科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發展語言建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客觀、理性的思維品質與嚴謹的研究態度。語文跨學科命題將科學資源引入問題文本,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在個性化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培育核心素養。題例4:仔細觀察這個視力調查表,你發現了什么?你有什么改進的建議嗎?<E:\2023田田\1-23\遼寧教育·教研版202401\LJ24-1-1.psd>題例4是一道數據分析型的非連續性文本題,此題巧妙地考查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不僅如此,此題還和數學、體育與健康等學科相融合,充分體現了“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的教育基本準則。(四)生活鏈接:指向解決實際問題的語文素養考查傳統命題受限于知識的傳遞而逐漸脫離生活經驗,因此命題應當回歸生活,倡導學生在真實的語文情境中解決問題。題例5(見下頁)也有數學的影子,引導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進行信息的提取、篩選、提煉與表達。乘地鐵出行屬于典型的生活經驗,雖然生活經驗更容易讓學生理解,但只有將新知納入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之中,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已有經驗,這樣的學習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此外,命題還要具有時代性,緊密結合當前生活,緊扣時代脈搏。三、技能思辨篇——命題創新(一)創新形式——新名詞引領命題設計新形式在創新形式方面,在新課標、新名詞的引領下,命題設計也發展出新形式:一是由單篇命題走向單元命題,當下許多命題或作業設計都采用了單元命題的方式;二是關于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4個實踐活動的命題;三是關于六大任務群的命題,在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發展型學習任務群、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三個不同類別中分別延伸出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6個學習任務群的命題設計。(二)創新思維——終點思維促進“教—學—評”一體化新課標的五大變化之一就是“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這提示教師要運用“終點思維”做好起點的事情。命題屬于評價范疇,作業是過程性評價,考試是終結性評價,命題設計的過程就是研讀教材的過程,我們要用終點思維,以評“倒逼”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用測評的目標有效對接教師教學的目標和學生學習的目標,不斷提高教與學的效度,真正做到“教—學—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