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歷史匯編: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_第1頁
2022-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歷史匯編: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_第2頁
2022-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歷史匯編: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_第3頁
2022-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歷史匯編: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2-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歷史匯編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一、選擇題1.(2024北京豐臺初三上期末)西漢初年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國力衰微。針對這一局面,統治者(

)A.實行嚴刑峻法 B.采取休養生息政策C.推行漢化措施 D.實行重文輕武政策2.(2024北京密云初三上期末)在漢初休養生息政策的基礎上,統治者勸農為本,廢除一些嚴刑峻法,生產得以發展,百姓各安其業(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3.(2024北京通州初三上期末)有學者認為,文帝、景帝勤政愛民,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仁政,保證了政策的持續性,百姓自食其力,勤于耕作,形成了勤勞務實的社會風氣,出現“文景之治”的局面。他意在說明(

)A.漢朝初年加強了對地方控制B.西漢時期農民地位顯著提高C.法治完善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因素D.統治者調整政策,推動了國家發展4.(2024北京東城初三上期末)西漢從建立之初的社會殘破發展到國力強盛的原因有(

)①既繼承了秦朝的制度優勢,又改革了秦朝的制度弊端②既鼓勵人民致力農業生產,又采取了輕徭薄賦的措施③既推動諸子百家學說流行,又實行了重文輕武的政策④既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又開拓了對外交流的廣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2024北京平谷初三上期末)對以下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①漢文帝和漢景帝把田賦降到了三十稅一。

②“文景之治”為漢朝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A.①屬于歷史結論 B.②屬于歷史史實C.①反映了漢初休養生息,廢除賦役 D.②肯定了“文景之治”的歷史作用6.(2023北京西城初三上期末)在漢初休養生息政策的基礎上,統治者勸農力本,廢除一些嚴刑峻法,使社會趨于穩定,生產得以發展,百姓各安其業,國力有所增益。由此西漢出現的統治局面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7.(2022北京西城初三上期末)漢文帝開啟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下表卡片內容為其統治時期發布的幾條詔令,據此可知其治國理念是(

)◆二年九月,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務本而事末,故生不遂◆十二年三月,歲(每年)勸民種樹◆十三年六月,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A.減輕農民徭役 B.重視農業生產C.提倡勤儉治國 D.廢除嚴刑峻法8.(2022北京大興初三上期末)對下面歷史人物的介紹,敘述正確的是(

)A.王朝國家的建立者 B.治世統治的締造者C.農民起義的發動者 D.思想文化的傳播者

參考答案1.B【詳解】根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漢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導致速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B項正確;“實行嚴刑峻法”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漢化措施,排除C項;北宋實行重文輕武政策,排除D項。故選B項。2.A【詳解】結合所學知識,西漢漢文帝、漢景帝時期繼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這一時期的統治局面,歷史上稱為“文景之治”,A項正確;光武中興指的是東漢光武帝在位時期,排除B項;貞觀之治是唐代唐太宗在位時期,排除C項;開元盛世指的是唐代唐玄宗在位前期,排除D項。故選A項。3.D【詳解】據題干“帝、景帝勤政愛民,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仁政,保證了政策的持續性,百姓自食其力,勤于耕作,形成了勤勞務實的社會風氣,出現‘文景之治’的局面”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初年,劉邦之后的統治者繼續推行輕徭薄賦政策,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發展農業生產。文帝和景帝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提倡節儉,并以身作則,重視“以德化民”。文景時期,百姓富裕,社會比較安定,國家的糧倉豐滿,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通過調整政策,出現文景之治的局面,而漢朝初年加強了對地方控制,在材料中沒有涉及,排除A項;材料體現了減輕農民負擔,西漢時期農民地位顯著提高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調整政策,推動了經濟的發展,而不是法治完善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因素,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4.A【詳解】根據所學可知,①西漢建立之初,漢高祖劉邦繼承了秦朝的制度優勢,又改革了秦朝的制度弊端,如實行郡國并行制,①符合史實;②漢初統治者采取了休養生息政策,既鼓勵人民致力農業生產,又采取了輕徭薄賦的措施,②符合史實;①②符合題意,A項正確;重文輕武政策出現在宋朝,③不符合題意;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與東漢初年的“光武中興”有關,④不符合題意,排除含③或④的BCD項。故選A項。5.D【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景之治”為漢朝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②肯定了“文景之治”的歷史作用,D項正確;漢文帝和漢景帝把田賦降到了三十稅一是歷史史實,①屬于歷史史實,排除A項;“文景之治”為漢朝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是歷史解釋,②屬于歷史結論,排除B項;漢文帝和漢景帝把田賦降到了三十稅一,反映了漢初休養生息,減輕賦稅,排除C項。故選D項。【點睛】6.A【詳解】根據題干可知,“勸農力本”“廢除一些嚴刑峻法”指的是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的統治措施,即提倡以農為本,重視“以德化民”?!笆股鐣呌诜€定,生產得以發展,百姓各安其業,國力有所增益”指的是文帝和景帝統治措施的影響,即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這一時期的統治局面史稱“文景之治”,A項正確;光武中興是東漢光武帝統治后期出現的治世局面,排除B項;貞觀之治是唐太宗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局面,排除C項;開元盛世是唐玄宗統治前期出現的盛世局面,排除D項。故選A項。7.B【詳解】漢初,因多年戰亂導致社會經濟凋敝,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農業生產發展。漢文帝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題干信息“農,天下之大本也”“歲(每年)勸民種樹”“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說明漢文帝認為農業是天下的根本,重視農業的治國理念。B項正確;減輕農民徭役在材料“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等中沒有反映,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重視農業生產,不能說明提倡勤儉治國,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以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