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_第1頁
九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_第2頁
九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_第3頁
九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_第4頁
九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感受詩歌中描繪的自然美景,理解詩人的情感美和意境美,體會詩歌的魅力。(重點)些表現手法的表達效果。(重點、難點)4.培養對詩歌的感悟能力,增強詩歌鑒賞能力。(難點)2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詩歌的擴展閱讀,結合課堂教學讓學生多讀本單元教學擬用8個課時完成。時時☆總1☆第1課時1.品味詩歌語言,體會意境,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重點)(一)導入新課由毛澤東詩詞導入。(二)資料助讀(三)誦讀感知4.上闋:描寫北國雪景;下闋:縱論歷代英雄(四)研討釋疑,探究詞意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哪幾句?2.作者以“望”統領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長城、黃河、山脈、高原)3.哪幾句是虛景?4.你認為以動寫靜的句子是哪些?以靜寫動的句子是哪些?5.在下片中,能起到領起下文的字是?它領起哪些句子?(惜)3(六)課堂小結第2課時45(一)導入新課(二)資料助讀1.提問:在第一節到第五節中出現過哪些景物?4.齊讀第1-5節(六)課堂小結(七)布置作業☆總3☆第3課時67(一)導入新課(二)文學常識(三)誦讀感知1.詩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詩人反復詠嘆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四)研討釋疑,探究詩意(五)課堂練習(六)課堂小結☆總4☆第4課時8(一)作者簡介(二)指導自讀探究(四)布置作業9四、課時安排2課時第7~8課時2課時2.下發“單元檢測題”,進行測試,時間為2課時。第二單元情。重點的思想。(重點難點)三、教學建議要拓展學生的精神視野,又應盡量和他們自身的生活體驗結合,本單元的課文大多文采飛揚,應引導學生在語境中理解、積累和掌握豐富的詞句(對使用頻率不同的詞語、格言應區別處理,有的會也應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來理解,把哲理和2.《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4.《致女兒的課………………2課時6.檢測第1~2課時(四)研討主旨1.思考:講演詞開頭交代題目的來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話揭示了全篇論述的中心?明確:文章開頭先交代題目的來源,又可顯示出論述的科學性,講演的趣味性;同時,提出題目來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論述要點,使聽者對講演的綱目有一個大致的認識。2.朗讀第三、四段。思考:(1)作者怎樣闡述什么叫"敬"?(2)如何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3.朗讀第五、六段。思考:作者舉了怎樣的例子來論述"樂業"的重要,又是如何論述"樂業"的道理的?4.學生朗讀第七段。"與"樂業"的關系最為密切:"責任心"就是"敬業"廣趣味"就是"樂業5.探究活動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許多有關敬業和樂業的觀點,你最信服的是哪一點?你有沒有不同意見?說說你持這種意見的理由。明確:文章中的觀點如下:(1)"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2)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3)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4)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六)課堂小結2.寫作特點。(五)布置作業第3課時(一)導入新課(二)自讀與指導(五)課堂小結:(六)布置作業第4課時3.體會信中講述道理和抒發感情的兩種方式。四、課時安排1課時(一)導入新課(二)整體感知(三)研討主旨第一封信1.第一封家書的開頭稱呼是什么?為什么要這么稱呼?稱呼是“聰,親愛的孩子”,因為傅聰當時正是精神消沉的時他的用意是什么?第二封信1.第二封信,寫在傅聰獲獎之后。在信的開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達對兒子成功的激動的?3.傅聰的成功,使傅雷異常激動,但是他在信中是這種喜悅之情中?他還寫了什么?4.傅雷用“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起到什么作用?(五)課堂小結(六)布置作業:第5課時四、課時安排1課時(一)課前活動(二)導入新課(三)研討交流時候”這句話的含義?(四)積累:(六)課堂練習第6~7課時2.給學生1節課的時間自主復習鞏固,教師在學生復習過程中巡第8~9課時2課時2.下發教師自擬測試卷進行中“單元檢測題”,時間為2課時。第三單元2.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握小說的主題,得到人生的啟示。(重點)3.分析人物形象,體會小說的藝術特色。(重點)4.品位小說的語言,積累語言知識,提高實際的語言運用能力。(難點)時4.《心聲》…………(一)課前準備(二)導入新課(三)簡介時代背景民,日益貧困化。魯迅在1919年12月初,回故鄉接母親時親眼看到故(四)整體感知課文(五)問題探究,研討主旨(六)具體學習小說的對比描寫,分析人物的性格(七)研討釋疑,探究文意(八)布置作業:第3課時1.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節及人物形象。(重點)2.了解小說三要素,理解細節描寫、環境描寫的作用。(重點)(一)導入新課(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4)從“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最惡劣的天氣……也滴在跟在他們身后那群鴨的羽毛上……”最惡劣的天氣中,杜小康經受了考驗。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1)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和主旨。(2)要求學生閱讀課文,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三)研讀課文1.首先我們怎樣理解課文標題的含義。(1)失去交流環境(2)失去了人文環境。(3)恐懼自然環境。(4)恐懼未2.課文有關自然環境的描寫很出色,請找出幾處,并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表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么作用。(1)寫杜小康對遠逝的家的眺望和鴨群扇形水流的描寫。這些更增添了對在家鄉生活的留戀。(2)寫黃昏時炊煙和河面的熱氣,是那么的單調、虛無,更增添了杜小康孤寂的感受。(3)有關鴨群的描寫: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4)P72有關蘆葦蕩的描寫: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和“膽怯”。(5)P75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葦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杜小康表現了大人似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斗,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3.文中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對杜小康成長過程作了細致的描寫,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安頓之后:感到孤獨時間久了:不再忽然地恐慌雨后天晴:堅(四)布置作業法。(重點)四、課時安排2課時(一)導入新課在世界文壇上,有三在短篇小說之王,他們是法國的莫泊桑、俄國(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事件:菲利普夫婦企盼被其趕走卻發了財的于勒早日回來,以改變他們(三)問題探究(1)于勒是怎樣一個人?窮——富——窮(2)菲利普夫婦為什么盼望于勒回來?據說做生意賺了錢,全家的“希望”“福音”(3)小說的結局是菲利普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么原因?(1)小說主要描寫了幾個人物?其中誰是主人公?為什么?小說主要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情、語言、動作、心理的變化來刻畫人物性格。菲利普夫婦是虛偽、自私、貪婪、冷酷、認錢不認人的人,是被(四)多角度探究學習第6課時(一)導入新課(二)朗讀感知(三)研討探究1.李京京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請找出描寫李京京行為和心理的句2.朗讀第14小節,想象這段景物描寫的畫面,體悟歷經磨難而今勝利3.分析程老師的人物形象。4.深思探究:課文中的“心聲”除了李京京渴望親情和友情外,還含有何種深意?(四)布置作業:精選《同步學習與探究》中的相關題目。☆第7~8課時1.教師和學生于課前各將本單元知識點梳理歸納,應包括字詞、文學知識等基礎知識,文章的內容、作者的思路、情感體驗、寫作手法、語言2.學生自主復習鞏固,教師巡查關注,解答疑難。3.師生互動,檢查學生掌握情況,查漏補缺☆第9~10課時2.教師自擬測試卷或《同步學習與探究》中“單元檢測題”,時間為2課4.探究如何求知,從而在探究中不斷提高認識水平,豐富文化素課…………………2課時課……………………2課時1.學習作者闡述問題條理清晰的行文思路。(重點)(一)導入新課的理解?其中包含著怎樣的哲理?(學生自由發言)(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如太空筆的事例等)(四)課堂小結(五)布置作業第2課時(1)學習文章以講道理、擺事實來闡明觀點的方法。(重點)(2)聯系自己學習生活實際,體會文章對自己的啟示。(一)導入新課:(二)閱讀課文,掌握基礎知識:(三)研讀課文,理清思路,歸探究本文說理上的特征:再次誦讀全文1.本文的論點是什么?2.怎樣理解格物致之的含義?3.為了闡述自己的觀點,文中哪些詞語提示了作者的思維邏輯層次?4.為了說明這些問題,作者不光講了道理,還列舉了事實,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所擺的事實。并說說這些事例分別證明了什么?5.作者是否詳細的給我們指出了擺脫這種困境而在今后能邁向正確的求知途徑的方法呢?6.歸納文章結構(1)簡答“格物致知”。明確:從探索事物而得到知識。(2)學生討論為什么要提倡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五)布置作業第3~4課時1.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重點)(一)導人新課:(三)自主研讀《談讀書》,探究主旨:受)(2)自主合作,品讀積累③文中有沒有你不同意的觀點?與培根對話,談談你的(四)快速閱讀《不求甚解》,邊讀邊思考:1.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詞語(以課后讀一讀,寫一寫為主)(五)解讀整合:①“好讀書”和“不求甚解”有什么關系?③本文主要討論了什么問題?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六)比較閱讀:(七)拓展訓練:(八)課堂小結:(九)布置作業:第5~6課時1.學習寫駁論文的方法。(重點)3.學習文章的寫作技巧。(重點)五、課時安排2課時(一)導入新課:(二)資料助讀:脊梁證騙懷古傷今2.對方的錯誤觀點是什么?作者為什么認為它是錯誤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觀點是什么?作者提出觀點的依據是什么?1.誦讀第1—5段,討論探究:方說的都是“事實”?這是駁論證。它欲擒故縱,先“抬”后“貶”,好像抖包袱,吊起讀(2)第1段和第4段都有加點的文字,國民黨檢察官曾刪掉這段文字,這說明什么?2.品讀第6—9段,討論探究:家”所知道?1.揣摩第1段話,三個副詞“總”、“只”、“一味”能否互換位置?為什么?1.作者用什么方法反駁對方的錯誤論調?(八)布置作業:完成《同步學習與探究》“開放性作業”部第7~8課時3.第2教時,師生互動,檢查本單元知識點掌握點掌握情況,第9~10課時四、課時安排2課時時間為2課時。第五單元2.熟悉課文內容,提取主要信息,復述故事。(重點)3.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作品的思想意義。(重點)4.學習用生動凝練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寫人狀物,反映生活。(重點)1.了解分析作品的敘事線索和楊志的思想性格。(重點)五、課時安排2課時(一)導入新課:(二)資料助讀:(三)速讀課文,復述故事:(四)研討探究,分析人物形象:1.楊志最終失陷生辰綱從而"貽誤"終身,是否在他身上確實無“智”可言呢?2.如楊志并非無智,那么試分析他失敗的關鍵癥結在哪里?3.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用“智”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3.晁蓋;吳用等人“智”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智用天時。二智用地利三智用矛盾。(五)體會理解文章精巧的構思:1.刻畫楊志這個人物形象主要采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2.題目是《智取生辰綱》,為什么自始至終都是正面寫楊志?有力的反襯了吳用等人的過人膽識和超群計謀。這樣描寫更富懸念3.對“天熱”的描寫,體會其作用。(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六)課堂練習精選《同步學習與探究》中的相關題目。(七)布置作業:1.研討與練習三第3—4課時一、課題:《楊修之死》二、課型:講讀課《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作者羅貫中(約1330一約1400),名本,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士流落荒野。羅貫中郁郁不得志,轉而編著《三國演義》,以古鑒今,下發生的4、檢查預習(1)同步字詞(生板演,齊讀)(2)將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力求簡潔明了。②(操)佯驚問:“何人殺吾近侍?”1、如果你是曹操,會不會殺楊修?為什么?3.楊修之死這件事給我們在待人處世方面怎樣的啟示?請你用一句簡《觀滄海》《龜雖壽》第5~6課時2.品味具有人物性格的語言描寫。(重點)3.學習運用對比和夸張進行諷刺的方法4.通過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重點)四、教學方法:精講導讀、自主探究相結合五、課時安排2課時(一)導入新課:(二)資料助讀《儒林外史》成書與乾隆年間,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后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假借明代人物故事,借古諷今,用以影射清代的社會現實。作品矛頭指向封建科舉制度,揭露士大夫的丑惡面貌,描繪出一幅“儒林”人物群魔亂舞的圖像。(三)誦讀感知掌握下列詞語加點字的注音及意義(四)研討探究:1.范進為什么會發瘋?(學生交流,自由發言)2.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五)研討探究人物形象:人?(六)學習、討論作品寫作特點:人冷漠無情)2.本文還運用了對比的寫法,主要體現在哪兒?前后的態度。)(七)布置作業:精選《同步學習與探究》中的相關題目第7~8課時1.體會文章有關香菱學詩的神態和細節描寫的傳神之處。(重點)從中得到閱讀和寫作的啟發。(重點)五、課時安排2課時(一)導入新課:2.作者曹雪芹是清代小說家。《紅樓夢》又名《石頭記》,后四十回為高(二)通讀感知1.結合作品內容討論:香菱是一個怎樣的人?從哪里可以看出來?找(三)探究質疑:(四)加深體驗,總結學習方法:第9~10課時三、學習目標對單元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復習鞏固。第11~12課時四、課時安排2課時為2課時。第六單元1.掌握重點文學常識,背誦部分文言文章段。(重點)3.積累文言詞語,培養良好的文言習慣。本單元教學擬用14個課時完成。時時第1~2課時3.把握陳涉的性格特征。(重點)4.體會語言描寫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重點)《陳涉世家》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傳記,它比較完(三)誦讀感知:②重點掌握以下詞語的詞類活用。法、外、丹、王、狐鳴、行、威、(四)研討探究學習:1.本文是陳勝的傳記,為什么開頭將吳廣和陳勝并列在一起?2.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主要寫了陳勝的少年生活。是怎樣寫的,目的是什么?3.陳勝吳廣起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為什么一呼百應?人",可見瑤役之重;"失期,法皆斬"說明秦朝法律的苛酷,從而表明起4.文章的線索是什么?線索:陳勝、吳6.本文第三段開頭交待了哪幾個場面?有什么用意?兩個場面后,插入一句議論"從民欲也",表明起義正是民心所向,對"為7.通覽全文,作者在安排材料詳略上有何特點,為什么?8.本文語言描寫有什么特點和作用?9.作者對陳勝這一歷史人物持什么態度?你持什么態度?(五)課堂練習第3~4課時二、課型:講讀課1.朗讀課文,積累文言詞匯,培養文言語感。(重點)2.學習本文對人物傳神的刻畫方法。(重點)五、課時安排2課時(一)導入新課(二)通讀感知1.教師范讀課文。(三)疏通文義,質疑答疑:2.各小組討論解答疑難問題。師生共同解答。(四)閱讀課文,把握內容:(五).合作探究,理解人物形象唐雎:不畏強暴敢于斗爭沉著干練秦王:驕橫狂暴陰險狡詐2.文章從哪些角度刻畫這兩個人物的?明確:語言、動作、神態文章3.還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刻畫人物?有著怎樣的作用第5~6課時四、課時安排2課時(一)導人新課:3,理清人物(四)重點品讀(1)諸葛亮替劉備設計的政治藍圖是什么?(2)諸葛亮為達到這個目標提出了什么戰略方針?根據是什么?(五)對比閱讀:探討一下史學家和文學家筆下的諸葛亮有什么不同?讀了《隆中對》,讀了《三國演義》,我們初步了解了諸葛亮,你如何評價他?用一段精練的話表達你對他的評價。第7~8課時2.感知文章內容理解字句,培養文言文的閱讀能力(重點)(一)導入新課(二)檢查預習:1.要求一生簡介"表"的有關常識2.一人簡述本文的寫作背景3.一人簡介諸葛亮(三)朗讀感知2.指導學生朗讀(片斷),要求富有感情。(四)理解分析1.學生結合注釋自譯課文1、2段(問題2、3),教師補充以下詞語:(1)為什么說當時是"危急存亡之秋"?(2)作者指出當時蜀國的形勢如何?內外大臣如何表現?內外大臣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國君的應如何做?作者提出的兩條建議是什么?(板書)開張圣聽(廣開言路)、賞罰嚴明3.指導背誦:理清每一段內的意義層次,順著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記憶、4.老師總結:引導學生學習諸葛亮的愛國精神。5.思考:第3、4兩段寫什么?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議?師生共同分析,邊分析邊板書:薦賢臣:宮中之事———先帝簡拔之臣———裨補闕漏,有所廣益營中之事———先帝稱能之臣———行陣和睦,優劣得所提建議:親賢遠佞(正反教訓)6.小結第一部分:(1)諸葛亮提出的三條建議治國大計,特別是第三條"親賢遠佞"是作者反復強調的。這三條在今天看來也是正確的。(2)講解"寓情于議"的特點:諸葛亮談形勢,教方法,擺先帝任賢事實,引歷史經驗教訓,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認識到必須親賢遠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的道理。這種把誠摯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擺事實、講道理中的論證手法,就是"寓情于議"。作者之所以采用這種委婉的表達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議,達到規勸目的。7.講解“寓情于敘”8.討論問題:"受命以來.....深入不毛"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精神?今天",廣開言路,嚴明賞罰也就容易做到了。由于劉禪是個昏庸之君,易受第9~10課時3.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把握作者的感情。(重點)四、課時安排2課時(一)導入新課(二)學習《望江南》1.文學常識識記2.體會文章寫作特色。態?(2)學生討論。發表意見,教師總結指正(三)學習《武陵春》(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罷",而文中作者卻"日晚倦梳頭",(3)本文是如何抒發作者感情的?4.總結:這兩首有什么相同之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