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22-其次講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考綱展示]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授課提示:對應學生用書第101頁[基礎梳理]一、地球表層差異性的表現不同的空間尺度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二、地域分異的基本規律分異規律成因表現典型地區緯度地帶分異規律熱量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沿緯線延長,隨緯度改變更替低緯度和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干濕度地帶分異規律同緯度地帶,降水量從沿海向內陸遞減沿經線延長,隨經度改變更替中緯度地區垂直分異規律隨高度上升,溫度降低,降水發生改變隨等高線延長,垂直方向更替緯度較低、海拔較高的山地地方性分異規律地方地形、地方氣候、較大范圍地面組成物質等差異的影響沿肯定地勢剖面發生改變較小尺度的地域三、主要陸地自然帶依據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區分出不同的陸地自然帶,它們的空間分異主要受熱量和水分條件的制約。分布植被因緯度和熱量條件差異分出的種類森林自然帶潮濕和半潮濕地區森林熱帶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等草原自然帶半潮濕、半干旱的內陸地區以草本植物為主熱帶草原帶、溫帶草原帶荒漠自然帶干旱地區旱生植物熱帶荒漠帶和溫帶荒漠帶四、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與因地制宜[圖文拓展]1.陸地植被水平地域分異與緯度、溫度的關系緯度增高,溫度降低,植被類型由熱帶雨林到針葉林和苔原。同一緯度,隨濕度減小,植被從森林到草原、荒漠。2.馬達加斯加島上的地方性分異(地形、洋流影響)馬達加斯加島西半部為熱帶草原,而東半部由于地處山地迎風坡,以及沿岸有暖流經過的影響,卻是熱帶雨林。授課提示:對應學生用書第102頁考點一陸地自然帶的分布及水平地域分異規律[圖解考點]—————————————————————————自然帶與氣候類型的對應關系示意圖(以北半球為例)[信息解讀]地域分異規律干脆反映的是自然帶分布,自然帶的標記是植被,而植被類型與分布的最重要影響因素是氣候,因此自然帶的分布及改變與氣候類型親密相關,詳細如左圖所示。須要指出的是,自然帶的分布并不完全與氣候類型相吻合,因為自然帶是由氣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種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1)相同的自然帶對應的氣候類型不盡相同,如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對應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2)相同的氣候類型對應的自然帶不唯一,如溫帶大陸性氣候對應的自然帶主要為溫帶草原帶、溫帶荒漠帶等。陸地自然帶水平分布示意圖下圖為eq\a\vs4\al(45°N旁邊)?某區域的遙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為植被覆蓋區,淺色部分為高原荒漠區;終年冰雪覆蓋的山峰海拔3424m,距海約180km。該區域中山脈西坡山麓的eq\a\vs4\al(自然植被屬于)?()A.常綠闊葉林 B.常綠硬葉林C.針闊葉混交林 D.草原規范審答我的答案:C水平地域分異規律的推斷方法水平地域分異規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兩極(緯度地帶性)的地域分異規律和從沿海向內陸(經度地帶性)的地域分異規律。(1)在分析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時可按以下思路進行:(2)在分析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時可按以下思路進行:〉〉命題角度一陸地自然帶與氣候類型分布的對應關系(2024·高考全國卷Ⅰ)下圖為我國東部地區某城市街道機動車道與兩側非機動車道綠化隔離帶的景觀對比照片,拍攝于2017年3月25日。數年前,兩側的綠化隔離帶按同一標準栽種了常綠灌木;而如今,一側灌木修剪齊整(左下圖),另一側則雜樹叢生,灌木零亂(右下圖)。拍攝當日,這些雜樹隱有綠色,新葉呼之欲出。據此完成1~2題。1.當地的自然植被屬于()A.常綠闊葉林 B.落葉闊葉林C.常綠硬葉林 D.針葉林2.圖示常綠灌木成為我國許多城市的景觀植物,制約其栽種范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氣溫 B.降水C.光照 D.土壤解析:第1題,拍攝當日為3月25日,“雜樹隱有綠色,新葉呼之欲出”,說明當地雜樹不行能是常綠樹種,而為落葉闊葉樹種。第2題,常綠灌木生長條件介于常綠闊葉林與落葉闊葉林之間,其分布主要受制于氣溫凹凸。答案:1.B2.A(2024·高考浙江卷)“志向大陸”是不考慮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擾的假想大陸。圖1為“志向大陸”自然帶分布示意圖,圖2為非洲自然帶分布示意圖。完成3~4題。3.北回來線沿線自然帶的分布,圖2與圖1明顯不同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距海遠近 B.沿岸洋流C.海陸分布 D.海拔高度4.圖2中甲自然帶為圖1中()A.① B.②C.③ D.④解析:第3題,圖2與圖1北回來線沿線大陸東岸自然帶的分布明顯不同,主要緣由是圖1北回來線沿線大陸東岸面臨海洋,受海洋潮濕氣流影響較大,氣候潮濕,圖2北回來線沿線大陸東岸與歐亞大陸僅相隔狹窄的紅海,由于受歐亞大陸強大的干燥氣流影響,降水稀有,沙漠始終分布到大陸東岸,A錯誤、C正確;圖2北回來線沿線大陸東岸面臨紅海,沒有受到沿岸洋流的影響,B錯誤;圖1為志向大陸自然帶分布,不考慮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擾,圖2所示的非洲北部地形起伏小,因此地形對自然帶分布的影響小,D錯誤。第4題,圖2中甲自然帶位于30°~40°S的大陸西岸,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限制,為地中海氣候,其自然帶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對應圖1中的②。答案:3.C4.B5.(高考經典題)下圖為25°N~32°N之間某區域遙感影像。圖示地區主要的陸地自然帶是()A.荒漠帶 B.熱帶草原帶C.熱帶雨林帶 D.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解析:圖示地區為北非和西亞,為副熱帶高壓限制地區,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形成荒漠帶。答案:A6.(2024·高考北京卷)伴隨著古代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東西方交往不斷增加。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東非國家中,馬拉維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讀圖,回答下題。說出該國自然帶的類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選其一,說明該自然帶的景觀特點和成因。解析:依據圖文中的信息:東非、10°S~15°S、降水季節安排不均等可推斷,自然帶為熱帶草原帶。1月為濕季,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氣溫高、降水多,植物繁茂;7月為干季,受信風帶影響,氣溫高、降水少,草木枯黃。答案:熱帶草原帶。1月植物繁茂,為熱帶草原的濕季。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緯度位置低,氣溫高、降水多。7月草木枯黃,為熱帶草原的干季。受信風帶影響,緯度位置低,氣溫高、降水少。〉〉命題角度二地理環境水平地域分異規律7.(高考經典題)有文獻表述:“地帶性就是地球形態和地球的運動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陽輻射分布不均而產生有規律的分異”。按此理解,下列景觀改變屬于地帶性的是()A.非洲西部從赤道向南北出現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觀B.阿爾卑斯山從山麓向上出現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觀C.內蒙古自治區從東向西出現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觀D.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出現的荒漠—綠洲景觀解析:依文獻表述,該地帶性是指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非洲西部從赤道向南北出現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觀是典型的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故選A項。B項表現的是山地垂直地域分異規律;C項表現的是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D項表現的是地方性分異,故B、C、D三項都不符合題意。答案:A(高考經典題)下圖為歷史上客家人南遷部分路途及客家民居——土樓景觀圖。讀圖,回答下題。8.沿客家人南遷路途依次呈現的自然景觀是()A.針葉林—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B.落葉闊葉林—常綠硬葉林—熱帶雨林C.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熱帶雨林D.針闊混交林—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解析:客家人南遷路途大致是由北向南,沿線自然景觀差異屬于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秦嶺—淮河以北為溫帶落葉闊葉林,以南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雷州半島為熱帶雨林。答案:C考點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高考經典題)下圖為我國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帶隨海拔改變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該山地可能是()A.秦嶺 B.南嶺C.昆侖山 D.喜馬拉雅山(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帶的類型組合存在差異的主導因素是()A.光照 B.水分C.海拔 D.熱量規范審答從圖像中獲得信息我的答案:(1)C(2)B1.從山麓到山頂的熱量差異很大一般地,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據此可知:從山麓到山頂的自然帶分異類似于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下圖);緯度越低,相對高度越大,自然帶類型越多。2.從山麓到山頂的水分狀況差異明顯一般來說,從山麓到山頂降水量呈“少—多—少”改變。因此,有些基帶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現森林帶,如天山。3.影響山地垂直自然帶譜困難程度的因素(1)山體所在緯度——緯度越低越困難,緯度越高越簡潔。(2)山體海拔——海拔越高越困難(當然有極限),海拔越低越簡潔,甚至無。(3)與山頂、山麓之間相對高度有關——相對高度大則困難,相對高度小則簡潔。4.影響山地垂直自然帶海拔的因素(1)山體所在緯度——緯度低,海拔高;緯度高,海拔低。(2)坡向——同一山體,陽坡高,陰坡低;迎風坡低,背風坡高。5.影響雪線高度的因素夏季氣溫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積雪,即夏季氣溫0℃等溫線為山體的雪線。雪線是冰雪帶的下限,其高度與緯度、坡向和坡度有關。一般來說:溫度(熱量或緯度)雪線高度與氣溫呈正相關。即低緯雪線高,高緯雪線低;陽坡雪線高,陰坡雪線低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線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線越高。而迎風坡雪線低,背風坡雪線高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積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積雪保存,雪線偏高季節因素夏季氣溫高,雪線上升;冬季氣溫較低,雪線下降自然環境變遷、人類活動因素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雪線上升;沙漠化導致氣候變干,局部地區雪線有所上升;礦物能源燃燒產生的粉塵污染雪面,雪面汲取太陽輻射的實力上升,導致冰雪溶化,雪線上升氣候、地貌等因素綜合作用喜馬拉雅山南坡,既是陽坡,又是迎風坡,但水分條件的影響超過了熱量條件,因此雪線高度南坡比北坡低〉〉命題角度一山地垂直自然帶的分異規律垂直地帶性植被的常見更替依次是喬木—灌木—草甸。但在個別山區卻存在植被呈逆向更替分布的狀況,這種現象成為倒置的垂直地帶性。下圖為橫斷山區金沙江(28°N)兩岸的植被垂直地帶分布。讀圖,完成1~2題。1.該地金沙江畔的自然植被可能是()A.中溫帶落葉闊葉林 B.亞熱帶常綠闊葉林C.亞熱帶干旱小葉灌叢 D.高山草甸2.橫斷山區金沙江(28°N)兩岸植被出現倒置垂直地帶性分布的最主要緣由是()A.海拔高,熱量不足B.谷底河畔風力強勁,蒸發旺盛C.受地形影響,出現焚風效應D.遠離海洋深居內陸,水汽難以到達解析:第1題,據材料可知,橫斷山區岀現植被逆向分布狀況。據圖可知,寒溫帶暗針葉林帶以下為暖溫帶半干旱灌叢及半潮濕針葉林帶,那么谷底金沙江河畔(溫度更高、水分更少)最可能分布的是亞熱帶干旱小葉灌叢。選C。第2題,橫斷山區金沙江畔岀現植被倒置垂直地帶性分布,主要是因為該地區山高谷深,山地的背風坡形成焚風效應,氣候干旱,C正確。金沙江河谷地區,海拔低,氣溫高,熱量足夠,A錯誤;該地谷底河畔地形封閉,風力小,B錯誤;橫斷山區距離印度洋較近,D錯誤。答案:1.C2.C(2024·高考江蘇卷)下圖為“我國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帶譜示意圖”。據該山地海拔2500~3400m間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試驗資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為460mm,水量支出中蒸發占28%,下滲占2%,不產生地表徑流。據此回答3~4題。3.該小流域內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A.地表蒸發 B.植物截留和蒸騰C.地下徑流 D.轉化為固態水4.甲表示的自然帶是()A.山地落葉闊葉林帶 B.山地草原帶C.山地常綠闊葉林帶 D.荒漠帶解析:第3題,流域水量支出一般包括蒸發、下滲、徑流以及轉化為固態水、植物截留和蒸騰幾個方面。材料顯示:支出中蒸發與下滲占比共為30%,不產生地表徑流;則剩余70%應轉化為固態水或植物截留和蒸騰。圖示該海拔為山地針葉林帶,森林多而不行能為冰雪帶,故轉化為固態水比重應很小,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應是植物截留和蒸騰。第4題,圖示該山地北坡基帶為半荒漠帶,降水量由山麓到針葉林帶漸漸增多,則甲地植被應為介于半荒漠與針葉林之間的草原,故甲地表示的自然帶是山地草原帶。答案:3.B4.B(高考經典題)從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樹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樹木則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著狼的族類,也居住了一戶獵狼的人家(引自賈平凹《太白山記》。太白山為秦嶺主峰,海拔3767米)。據此回答下題。5.太白山()A.北麓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C.又密又高的樹木在針葉林帶D.樹木大稀大矮處為稀樹草原解析:由“太白山為秦嶺主峰”可知,其北麓為溫帶季風氣候區,自然帶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A項錯誤;由北麓到山體中部,樹木增多可知,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多,B項錯誤;北麓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往上又密又高的樹木應是針葉林帶,C項正確;“稀樹草原”為熱帶植被類型,D項錯誤。答案:C〉〉命題角度二山地垂直自然帶內部的分異規律6.(2024·高考全國卷Ⅰ)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垂直帶內部的分異規律,日益為地理學探討所重視。在山地苔原帶,植物多樣性存在隨海拔上升呈單峰改變的規律:在山地苔原帶下部,少數植物種類通過種間競爭獲得優勢,植物多樣性較低;隨著海拔上升,環境壓力變大,種間競爭減弱,植物多樣性上升;在更高海拔區域,相宜生存的植物種類削減。地理科考隊調查某山峰的苔原帶(海拔2000~2600米)時發覺,該苔原帶部分地區存在干擾,導致優勢植物數量削減,植物多樣性異樣;陰、陽坡降水量與坡度差別不大,但植物多樣性差異顯著(如圖)。(1)確定該苔原帶遭遇干擾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擾強度的垂直分布特征。(2)推斷在未遭遇干擾時,陰坡與陽坡苔原帶植物多樣性的差異,并說明推斷依據。(3)分析與陰坡相比,苔原帶陽坡地表溫度和濕度的特點及產生緣由。(4)說明從2300米至2600米,陰、陽坡植物多樣性差異漸漸縮小的緣由。解析:第(1)題,依據材料中揭示的山地垂直帶內部的分異規律,在山地苔原帶,植物多樣性隨海拔上升呈單峰改變規律。可發覺陰坡符合這一規律,而陽坡在2000~2300米范圍內,植物多樣性出現異樣,未按規律呈現多樣性增加的特點。第(2)題,材料揭示該苔原帶僅部分地區存在干擾,導致優勢植物數量削減。這“部分地區”是指陽坡苔原帶下部。而中部和上部并未受干擾的狀況下,植物多樣性明顯少于陰坡。第(3)題,陽坡太陽輻射強,熱量足,氣溫高于陰坡,蒸發量大。材料中告知陰、陽坡降水量差別不大,而濕度主要取決于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多少,所以陽坡濕度小于陰坡。第(4)題,陰、陽坡植物多樣性差異隨海拔上升而縮小,說明自然條件的差別變小。主要緣由是海拔越高,陰、陽坡面積減小,陰、陽坡水熱差異變小,對植物多樣性的影響減弱。答案:(1)遭遇干擾的坡向和部位:陽坡,苔原帶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干擾強度分布特征:隨海拔上升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擾越劇烈)。(2)(未遭遇干擾時)陰坡較陽坡植物多樣性高。依據:(按單峰改變規律,)陽坡苔原帶的植物多樣性最高值應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陰坡最高值。(3)特點:陽坡地表溫度高、濕度低(水分條件差)。緣由:陽坡太陽輻射強,地表溫度高,蒸發強度大;陽坡融雪早,蒸發歷時長。(4)隨著海拔上升,陰、陽坡面積減小,坡面差異對植物多樣性的影響減弱;陰、陽坡相互影響(水分、熱量交換作用)增加。考點三山地垂直自然帶譜示意圖的判讀(高考經典題)下圖為某山地的垂直帶譜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1)圖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帶的界線隨季節改變而移動B.北坡熱量條件差,林帶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帶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離造成基帶差異大(2)該山地位于()A.喜馬拉雅山脈 B.天山山脈C.祁連山脈 D.昆侖山脈規范審答從圖像中獲得信息我的答案:(1)C(2)A1.通過帶譜的基帶名稱確定所在的溫度帶所謂基帶,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帶,因位于垂直自然帶的最底層而得名。山麓的自然帶(基帶)反映山地所處的溫度帶。右圖山地基帶為熱帶雨林帶,說明位于熱帶雨林氣候區。2.通過帶譜的數量推斷緯度的凹凸通常,帶譜數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緯度位置越低,反之則越高。帶譜的困難程度受山體所在緯度、山體海拔和相對高度影響。緯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對高度越大的山體,垂直帶譜越困難。如上圖中的山地位于低緯地區。3.通過同類自然帶的分布高度推斷緯度凹凸同類自然帶在低緯的山地分布海拔較高,在高緯的山地分布海拔較低。4.利用自然帶推斷南北半球通過自然帶的數量,推斷陽坡和陰坡,進而推斷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體,因正午太陽在南邊,則南坡獲得的光熱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帶的數目多于北坡,或基帶自然帶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則反之。如上圖所示。5.依據雪線的凹凸推斷迎風坡和背風坡雪線高的為背風坡,雪線低的為迎風坡。(山地迎風坡降水豐富,冰雪量大,溶化慢,因此雪線低;山地背風坡降水少,冰雪量小,溶化快,因此雪線高)6.依據不同山坡自然帶分布海拔的不同,推斷山坡坡向(1)東西走向的山——自然帶分布海拔高的為陽坡,自然帶分布海拔低的為陰坡。(2)南北走向的山(溫帶地區)——自然帶分布海拔高的為背風坡,自然帶分布海拔低的為迎風坡(迎風坡降水多,但氣溫稍低,在背風坡相同的海拔處,其降水量比迎風坡少,但氣溫偏高。因此背風坡同迎風坡降水量和氣溫大體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風坡,故背風坡的自然帶分布海拔要比迎風坡的高)。如下圖所示:讀世界某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圖,回答1~2題。1.該山地位于()A.南半球低緯度地區 B.南半球中緯度地區C.北半球低緯度地區 D.北半球中緯度地區2.該山地迎風坡的盛行風是()A.東北信風 B.東南信風C.西風 D.東南季風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落葉闊葉林在南坡的分布海拔上限高于北坡,因此南坡為陽坡,該地區位于北半球;山麓地帶為耕地和牧場,耕地和牧場之上為落葉闊葉林,由此可知,山麓地帶的原始地帶性植被可能為亞熱帶常綠林,因此該地區應位于中緯度地區,故選D項。第2題,由上題可知,該山地位于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可解除A、B項;若該山地地處季風區,山地南坡應為東南季風的迎風坡,解除D項。答案:1.D2.C垂直帶譜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肯定依次排列形成的自然帶,最下面的起始帶稱為基帶。讀我國某山地自然帶分布圖,完成3~5題。3.該山體在3000~3500m海拔范圍內,北坡比南坡()A.降水量大 B.年均溫高C.植被稀疏 D.土壤貧瘠4.該山地南北兩坡自然帶譜數量差異很大,這種差異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肯定高度 B.熱量條件C.坡度 D.相對高度5.北坡山麓荒漠形成的主要自然緣由是()A.水資源利用不合理,干旱加劇B.冬季寒冷多大風,蒸發旺盛C.深居內陸,海洋水汽難以到達D.終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降水稀有解析:第3題,依據圖示信息,在3000~3500m海拔范圍內,北坡出現了山地草原、高寒草原,而南坡只有鹽柴類半灌木荒漠,說明北坡比南坡潮濕,A對;依據該山地山麓地帶自然帶類型,可推想該山地應位于我國西部地區,北坡為陰坡,年均溫低于陽坡,B錯;草原比鹽柴類半灌木荒漠植被密集,土壤較肥沃,C、D錯。第4題,該山地北坡相對高度大,自然帶數量多,南坡相對高度小,自然帶數量少,D對;山地兩側肯定高度差異不大,從圖文材料中也無法推斷該山地坡度,A、C錯;熱量條件南坡更優越,B錯。第5題,由第3題分析可知,該山地位于我國西部地區,自然帶的形成和類型主要取決于自然條件,與人為條件關聯不大,A錯;自然帶的形成主要取決于夏季的水熱組合狀況,與冬季關聯不大,B錯;該地最可能深居內陸,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因而荒漠景觀最具代表性,C對;我國西部內陸地區降水稀有的緣由主要是距海較遠,與副熱帶高氣壓帶關系不大,D錯。答案:3.A4.D5.C考點四地方性分異(非地帶性現象)及其成因(高考經典題)林線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圖為依據我國各地山地監測數據以及氣象資料模擬的林線高度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1)甲地位于喜馬拉雅山東端,林線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區。其主要緣由是()A.緯度低,氣溫較高B.太陽輻射強,氣溫高C.地勢高,氣溫低、降水少D.西南季風影響顯著,水熱條件好(2)乙地森林多生長在地勢較高的區域,而河谷和平地卻少有分布,其主要緣由是()A.冷空氣下沉,河谷氣溫低B.地勢低平,降水較少C.凍土發育,排水不暢D.位于背風坡,氣候干燥規范審答從圖像中獲得信息我的答案:(1)D(2)C1.常見的地方性分異(非地帶性現象)及其成因因素地區自然帶和地表景觀成因地帶性分布(志向狀況)非地帶性分布(現實狀況)海陸分布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苔原帶、針葉林帶無南半球該緯度無陸地地形南美洲巴塔哥尼亞高原溫帶草原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溫帶荒漠帶安第斯山脈阻擋西風,處于背風坡科迪勒拉山系西側東西延長,南北更替,呈帶狀南北延長,南北更替,呈長條狀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擋東非高原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地勢高,氣溫較低,對流弱,降水少洋流北半球中高緯度的大陸東西兩岸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室內設計與裝修施工合同協議
- 2025合同終止與解除勞動合同證明
- 魚類組織胚胎學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信陽農林學院
- 2025民間抵押房產借款合同樣本
- 2025家居紡織品購銷合同
- 2024年盤州市市屬事業單位考試真題
- 2024年南安市市屬事業單位考試真題
- 2024年安徽理工技師學院專任教師招聘真題
- 公路護欄工程合同范本
- 勞動合同備案書(2025年版)
- 格構梁班組合同
- 福建省泉州市20023年第29屆WMO競賽二年級數學下學期競賽試卷
- 技術經紀人(初級)考試試題(附答案)
- 2025年全國國家版圖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中小學組)
- 《國歌法》、《國旗法》主題班會
- GH2-B組合型電氣火災監控探測器安裝使用說明書
- 單位公章使用登記表
- 解讀電影《末路狂花》中的女性主義
- EDSS神經功能狀況評估
- 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基本標準
- 建標 110-2021 綜合醫院建設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