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一歷史同步講義(中外歷史綱要下冊)第13課 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教師版)_第1頁
2024高一歷史同步講義(中外歷史綱要下冊)第13課 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教師版)_第2頁
2024高一歷史同步講義(中外歷史綱要下冊)第13課 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教師版)_第3頁
2024高一歷史同步講義(中外歷史綱要下冊)第13課 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教師版)_第4頁
2024高一歷史同步講義(中外歷史綱要下冊)第13課 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3課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通過了解西方列強對亞非拉的殖民擴張、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以及亞非拉人民的抗爭,理解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一、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1804—1926)(1)背景(原因條件):①歐洲殖民者長期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埋下了拉丁美洲人民爭取獨立的火種(原因)②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的經濟有了一定發展。③啟蒙思想的傳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識日益增長。④法國大革命動搖了法國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也嚴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對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⑤美國的獨立更是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2)主要事件①1804年海地的獨立,揭開了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序幕。②在玻利瓦爾和圣馬丁等人領導下,經過多年征戰,西屬拉丁美洲殖民地于1826年基本實現了獨立。③1822年,巴西擺脫葡萄牙的統治獲得了獨立。(二)獨立后的拉丁美洲(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民主革命的繼續(1)背景(獨立后的拉美人民面臨著繼續民族民主革命的艱巨任務)內:①獨立后的拉美國家除巴西外,都建立了共和國。②各國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治,大多政局動蕩,政治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外:①英美等國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緊了對拉丁美洲的經濟侵略與政治滲透;②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發表宣言,宣稱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將拉丁美洲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美國在對拉丁美洲進行經濟侵略的同時,還進行武裝干涉,這就是所謂的“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2)主要事件①1898年,巴西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②1910年,墨西哥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917年頒布了資產階級憲法,憲法一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體現了資產階級民主原則,為墨西哥人民進一步爭取民主和進步奠定了基礎。二、亞洲的覺醒(資產階級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運動)(一)背景政治上:帝國主義的侵略加深了亞洲各國的民族危機經濟上:亞洲國家的封建經濟進一步解體,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一定發展。思想上:民族憂患意識和民主改革意識覺醒。(二)表現(1)印度的民族解放運動成立政黨:1885年,印度民族資產階級成立了國民大會黨,簡稱“國大黨”,積極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確立目標:1905年,以提拉克為首的國大黨激進派主張聯合人民群眾的力量,進行一切形式的斗爭,推翻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印度人民的反英斗爭出現新高潮。反英高潮:1908年,英國殖民當局逮捕了提拉克,引發了孟買10多萬工人的政治總罷工,要求釋放提拉克。這次總罷工成為20世紀初印度人民反英斗爭的高潮,表明印度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斗爭的舞臺。(2)伊朗的立憲革命時間:1905—1911年,伊朗爆發了立憲革命。成果:革命期間,制定了伊朗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規定伊朗為君主立憲國家。結果:革命在伊朗統治階級和俄、英等外部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意義:革命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外國勢力,傳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3)中國的辛亥革命成果:1911年中國爆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意義:辛亥革命開始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和中國的社會變革。【總結提升】亞洲覺醒的意義①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東方的殖民體系和本國封建勢力,對各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②標志著亞洲進入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代;③傳播了民族民主意識(思想),一批民族資產階級政黨登上政治舞臺,為古老的亞洲走上獨立道路和開創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④亞洲的覺醒和歐洲無產階級奪取政權斗爭相互配合,開創了“世界歷史的一個新階段”。三、非洲的抗爭(武裝斗爭是非洲人民的主要斗爭形式)(1)埃及的抗英斗爭表現:①在反對英國的侵略中,出現了非洲第一個政黨——祖國黨,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號,以此喚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識。②在1882年反抗英國侵略埃及的斗爭中,祖國黨領袖、愛國軍官阿拉比領導埃及軍民進行了英勇無畏的抵抗。結果:抵抗失敗,阿拉比被俘,英國占領埃及。(2)蘇丹馬赫迪起義表現:1881年,蘇丹爆發反英大起義。起義領導人自稱“馬赫迪”,號召人民起來斗爭,趕走外國侵略者。這次武裝起義持續近20年,沉重打擊了英國侵略者。結果:起義失敗,英國控制了蘇丹。(3)埃塞俄比亞抗意斗爭過程:①1894年,意大利發動對埃塞俄比亞的侵略戰爭。②埃塞俄比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發表《告人民詔書》,號召人民抗擊侵略者,保衛國家的獨立。③1896年,埃塞俄比亞在阿杜瓦戰役中打敗侵埃意軍,迫使意大利簽署和約,承認埃塞俄比亞是獨立國家。意義:埃塞俄比亞保持了自己的獨立。四、對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認識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消弱了本國的封建勢力,推動了民族獨立和世界歷史的發展。但這些運動并沒有完全打破資本主義殖民體系,亞非拉人民獨立的道路還很漫長。【歸納提升】正確認識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差異由于各個地區、國家的社會發展程度很不平衡,外來資本主義刺激下產生的新的經濟因素,或強或弱,階級結構的變化有大有小,因而不同地區和國家民族獨立運動的斗爭水平高低各異,形式和性質也不盡相同。在亞洲,由于各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民族解放運動進入了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階段,并呈現一下三個特點。一是出現了民族資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如中國的同盟會和印度國大黨;二是舊式的農民起義逐漸被資產階級領導的民族民主運動代替,宗教的旗幟被民族主義、民主主義的旗幟代替;三是新的階級力量參加了斗爭,如1908年印度孟買工人大罷工。至于朝鮮的甲午農民戰爭、中國義和團運動,則還屬于傳統的運動模式,但不占主流。在非洲,斗爭水平總體上相對落后,主要是舊式民族運動,武裝斗爭和武裝起義是反對殖民主義的主要形式。領導力量多樣,有政黨、宗教領袖、皇帝等。在拉丁美洲,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一、獨立后的拉丁美洲面臨著怎樣的挑戰?材料一獨立以后仍然盛行大地產制,殖民地時期絕大多數克列奧地主的大地產不僅原封未動,而且他們又利用獨立后掌權的條件,霸占從殖民者那里沒收來的大量地產。這些大地產克列奧地主的大莊園,基本上仍保持中世紀的剝削方式。材料二拉美各國獨立后,除巴西實行帝制政體外,其他國家都建立了共和制,這是一種與歐美的民主共和制不同的考迪羅主義的共和政體,(考迪羅,意為領袖或首領。)考迪羅主義實際上是軍人專政的軍事獨裁制,是大地主專政的一種表現形式。材料三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統治崩潰后,歐美列強主要是英美法德等國的勢力便伸向了拉丁美洲。許多拉美國家在經濟上已成為英國的附庸;美國利用其有利的地理條件以武力攫取歐美國家尤其是墨西哥的領土,同時對拉美各國在政治上加強控制。經濟上,獨立以后的拉美仍然盛行大地產制,保持中世紀的剝削方式。政治上:考迪羅主義實際上是軍人專政的軍事獨裁制,拉美各國政局動蕩。外部:英美等國的經濟侵略和政治滲透,美國更是提出了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對拉丁美洲進行經濟侵略和武力干涉。二、亞洲的覺醒史料一在亞洲覺醒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派高舉資產階級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這兩面戰斗的旗幟,第一次賦予亞洲的革命以資產階級民族民主主義的目標并為之浴血奮戰。……各國的民主主義都要從根本上變革封建制度,用共和制或君主立憲制取代封建專制政體,同時進一步提出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發展民族經濟,給人民以選舉權和其他的自由平等權利。……在革命中,領導革命的資產階級把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緊密結合起來,為之進行了英勇的實踐。……資產階級的政治斗爭和下層革命斗爭,這兩股以往互無聯系的潮流開始匯合到一起,形成了由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有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洪流。……各國的革命派開始自覺地相互聯系、相互支持。——才家瑞《“亞洲覺醒”的內涵及該時期各國民族民主運動的類型與特點》=1\*GB2(1)結合史料一和所學知識,歸納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覺醒的特點。新興的資產階級掌握了革命領導權,組成了資產階級政黨,高舉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兩面旗幟;資產階級的政治斗爭和下層群眾的革命斗爭匯合;各國的革命派開始自覺地相互聯系、相互支持。史料二亞洲覺醒卻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洪流,對亞洲、對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對亞洲來說,這場革命的偉大意義在于,它宣告了一個新時代,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代的到來。這場革命提供了豐富的經驗教訓,為亞洲資產階級日后繼續革命和無產階級起來領導革命提供了營養。——林承節《論二十世紀初亞洲的覺醒》=2\*GB2(2)結合史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亞洲覺醒的意義。推動了亞洲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的發展。民族主義的興起及其對世界的影響:民族主義首先出現在歐洲,與近代歐洲民族國家出現和發展的歷史軌跡相一致,是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啟蒙思想也推動了民族主義思想的發展。18世紀末19世紀初,隨著法國大革命的勝利和拿破侖戰爭,歐洲的民族主義迅速發展。民族主義強調對本民族歷史和文化的認同,旨在維護本民族利益,推動本民族國家的發展。19世紀時,隨著民族國家的建立和發展,歐洲的民族主義表現為各國之間激烈的爭斗和競爭。同時,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和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歐美各國的資產階級為搶占世界市場、廉價原材料,利用本國人民的民族主義情感,發動了瘋狂的對外擴張活動,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劃分勢力范圍。民族主義思想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也傳播到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促進了當地民族意識的覺醒,亞非拉的民族獨立運動由此轟轟烈烈地展開。大棒政策:美國第26任總統羅斯福提出和實行武力威脅和戰爭訛詐的外交政策。主張以武力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國家“循規蹈矩”,聽命于美國。他曾在一次演說中援引了一句非洲諺語:“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著急”來說明這項外交政策。遭到世界各國,特別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對。金元外交:西奧多·羅斯福的“大棒政策”遭到了世界各國特別是拉丁美洲國家的反對,美國第27任總統塔夫脫就任美國總統后,美國調整了對外政策,提出“用金元代替槍彈”和“每個外交官都是推銷員”的口號,主張運用外交政策推動和保護美國銀行家的海外投資,特別是對拉丁美洲和中國等國擴大投資,以排擠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利益。金元外交實際上是一種資本滲透,通過對外投資來奪取更多的海外市場和殖民特權。塔夫脫認為通過海外投資一樣可以幫助美國實現向海外擴張的目標,但是事實上,"金元”只是對“大棒”的補充,美國的對外政策仍然離不開“大棒”門羅主義:1823年12月2日,美國總統門羅在國情文中宣稱,美國將不干涉歐洲列強的內部事務或它們之間的戰爭,也不干涉歐洲列強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保護國;但是,歐洲列強不得再在南北美洲開拓殖民地,歐洲列強控制或壓迫南北美洲國家的任何企圖都將被視為對美國的敵對行為。在“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號下,美國將拉丁美洲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美國的這種對外政策后來被稱為“門羅主義”,它一方面在一定意義上起到了防止已經獨立的拉丁美洲國家再次遭到歐洲列強侵略和淪為殖民地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加強了美國對拉丁美洲的控制。在門羅主義的指導下,隨著19世紀后期美國的迅速崛起,美國逐漸在政治、經濟甚至軍事方面控制了拉丁美洲國家。考迪羅主義:“考迪羅”,Caudillo的中文音譯,在拉丁語中意為“軍事首領”或“領袖”。起初,考迪羅是指在阿根廷的普拉塔地區作戰的軍事首領,后來泛指拉丁美洲各國的軍事獨裁者。這種軍事獨裁統治制度或政治形式在拉丁美洲廣泛存在,稱為“考迪羅主義”。其主要特點是:通過暴力奪取政權,然后又依靠暴力維持統治。在獨立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軍事領袖在獨立后大都掌握了實權,成為考迪羅。后來上位的考迪羅也多是軍官或地主集團的首領,他們既不同于封建時代的國王或封建主世襲繼位,也不是資產階級民主制的產物,都是憑借實力奪權的,因此,考迪羅的統治時間從幾年到幾十年不等,但能體面下臺的不多。考迪羅在國內大多與大地產主勾結,拼命攫取財富;對外則對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卑躬屈膝,取得財政和政治支持以維持統治,同時經常對周邊國家發動戰爭。獨立后雖然部分考迪羅在人民壓力下作出一些改革,但由于其和大莊園主在經濟及政治上的壟斷密不可分,所以未觸及大地產制度,成為拉美經濟發展的阻礙。考迪羅的出現對于剛剛獨立的拉美諸國來說,起到了一定的穩定作用。但是長遠來看,卻是阻礙了拉美國家近代化的發展。而且拉美的考迪羅制度一直影響到20世紀拉美諸國的政治走向。穆罕默德·艾哈默德(自稱“馬赫迪”,意思是“救世主”,是真主派到人間的救世主)于1881年6月發動了以恢復原始伊斯蘭教為目的的“圣戰”,史稱馬赫迪起義。馬赫迪宣稱他就是眾所期待的救世主馬赫迪(根據伊斯蘭教的經典《圣訓》預言:他是世界末日來臨前的一個有宗教領袖性質的人物,是穆斯林的領袖,他降臨世間,根據神圣的教法治理亂世,伸張正義,鏟除暴虐,整頓伊斯蘭教內部的全部分歧,復興伊斯蘭教的信仰,開創新紀);要求“廢除不堪負擔的苛捐雜稅,在真主面前人人平等”,號召蘇丹人民對異教徒(英國統治者)進行“圣戰”,把他們趕出自己的國土。英國用了20年時間才把馬赫迪起義鎮壓下去。馬赫迪:被蘇丹人民尊為“獨立之父”〖必備知識練〗考點一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1.19世紀以來,擺脫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統治的拉美各國,政治經濟發展停滯不前。這是因為①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治 ②殖民國家經濟侵略政治滲透③工人運動普遍興起發展 ④經濟上保存了封建大地產制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向國會提出咨文,宣稱:“今后歐洲任何列強不得把美洲大陸已經獨立自由的國家當作將來殖民的對象。”他又稱,美國不干涉歐洲列強的內部事務,也不容許歐洲列強干預美洲的事務。美國這樣做的實質是A.實現“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理念 B.承認和支持拉美獨立各國C.將拉丁美洲看作自己的勢力范圍 D.反對和削弱歐洲殖民主義3.在玻利瓦爾和圣馬丁的領導下,拉丁美洲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基本獨立,下列關于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在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爆發的鼓舞下爆發B.革命對象是殖民統治,具有民族解放運動性質C.委內瑞拉成為第一個獨立的國家D.建立了一系列新興國家,基本形成拉美國家今天的政治格局考點二亞洲的覺醒4.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各國的民族憂患意識增強,古老的亞洲開始覺醒,亞洲覺醒的歷史背景不包括A.資產階級民族民主意識產生 B.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C.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已經或正在形成 D.工業革命已經完成5.列寧在《亞洲的覺醒》一文中指出:“亞洲人民覺醒過來了,他們要求新的生活,要求為爭取人的起碼權利、為爭取民主而斗爭。”下列事件與“爭取民主而斗爭”的是①中國的義和團運動②伊朗的立憲革命③印度國大黨領導的自治斗爭④中國的辛亥革命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6.林承節在《論二十世紀初亞洲的覺醒》一文中指出,20世紀初亞洲革命雖告失敗,但它所體現的“亞洲覺醒卻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對亞洲、對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這里“不可估量的意義”主要是指A.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代的到來 B.無產階級開始承擔領導革命的責任C.啟發了廣大民眾民族民主意識 D.亞洲國家相互配合聯合斗爭的精神7.(2019·天津)《紐約時報》駐漢口記者報導,湖北革命軍發布公告宣稱:任何對外國人或商業經營進行干擾的士兵都將被立即處死;這是一支人民的軍隊,將推翻殘暴的滿洲王朝,恢復真正的中國人的權利。從報導中可以看出這場革命()A.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B.具有鮮明的革命目標C.獲得國際輿論的支持 D.體現反帝反封建性質考點三非洲的抗爭8.19世紀晚期,非洲反帝斗爭中取得勝利、維護了民族獨立的國家是A.埃塞俄比亞 B.埃及 C.蘇丹 D.阿爾及利亞9.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美人民反對殖民侵略的斗爭中,取得勝利的是A.孟買工人總罷工 B.埃及抗英斗爭C.蘇丹馬赫迪起義 D.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10.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根本原因是A.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 B.帝國主義國家對亞非拉侵略的加劇C.亞非拉各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D.亞非拉地區人民民族民主意識的增強〖素養提升練〗11.1910年,墨西哥爆發資產階級革命。下列各項中,最能體現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性質的是A.革命力量以農民起義軍為主 B.社會各階層廣泛參加了革命C.制定和頒布了1917年憲法 D.趕走了美國支持的獨裁勢力12.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各國反帝反封建斗爭取得勝利的根本途徑是A.開展武裝斗爭 B.要充分發動廣大工農群眾C.堅持反帝斗爭 D.進行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13.1881年,蘇丹爆發反英大起義。與同期的非洲人民的反帝斗爭相比,其突出特點是A.斗爭規模大,斗爭水平較高 B.主要斗爭形式是武裝斗爭C.伊斯蘭教起了很大號召作用 D.工人市民為主要斗爭力量14.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斗爭水平具有不平衡性,其根本原因是A.領導革命的政黨性質 B.社會結構的差異C.工農群眾的參與程度 D.思想意識的差異15.《辛亥百年》組歌第一樂章寫道:“百年痛史,承載太多苦難彷徨;百年呼喊,彰顯民族賁然血性;百年奮斗,鑄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豐碑。”就順應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而言,辛亥革命所鑄就的“民族豐碑”是()A.揭開了走向共和的歷史篇章 B.促進了資本主義的持續發展C.推翻了腐朽沒落的封建制度 D.實現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標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06年8月,一位英國人在一封信中寫道:“我以為東方必將發生一場變革,日本的勝利(指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打敗俄國)似乎已對整個東方產生了非常明顯的影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