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申論模擬154_第1頁
河南申論模擬154_第2頁
河南申論模擬154_第3頁
河南申論模擬154_第4頁
河南申論模擬15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申論模擬154申論給定資料1.2016年作為“網絡直播”元年,大量直播平臺噴涌而出,為觀眾們提供了豐富的節目內容。但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層出不窮的炒作以及低俗內容不斷挑戰著網絡直播的下限。確保網絡直播環境凈化的“黑名單+實名制”呼聲越來越高,文化部也隨之頒布了相關規定。然而在政府三令五申的強調下,依然有部分直播平臺對于實名認證敷衍了事,甚至變相鼓勵低俗內容。起初因為監察機制的缺失,網絡直播走了一些彎路。在網紅經濟的刺激和誘惑之下,直播內容泥沙俱下,良莠不齊,一些主播為博取粉絲關注、獲取收益,不惜以欺騙、奇葩的表演制造“網紅效應”。如直播偽慈善,還有主播直播在大街上滋擾他人,極大地污染了網絡直播環境,在社會輿論中造成極其壞的影響。為了杜絕這種粗俗、違規的網絡直播內容在互聯網上傳播,文化部印發了《網絡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網絡直播行為作出了嚴格的限制,該《辦法》已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辦法》要求網絡表演經營單位應要求表演者使用有效身份證件實名注冊,并采取面談、錄制通話視頻等有效方式進行核實。網絡表演經營單位應依法保護表演者身份信息。在“實名制”的規定下,文化部又對直播內容有了更嚴格的要求,違規主播將根據“實名制”的信息加人網絡直播“黑名單”,終生不能再涉足網絡直播。如此就會讓一些想靠違規內容博人眼球的主播沒有可乘之機,凈化網絡直播環境。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極大地遏制了低俗內容的傳播,保證了網絡直播環境的健康。但同樣有部分直播平臺,對于實名認證過于敷衍,只做到表面驗證,弊端和漏洞叢生。以龍珠直播等知名直播平臺為例,在其移動客戶端上實名認證過于草率。一個簡單的手機短信驗證碼之后就可以通過客戶端直播,把實名認證的工作轉嫁在通訊運營商頭上,這樣的“實名制”如同一紙空文,給違規主播鉆空子的同時,也損害了其他主播的權益。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表現,同時存在極大的漏洞風險。相比龍珠直播,映客直播多了上傳身份證件照片的步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短信驗證的弊端,但無法規避盜用身份證驗證現象的發生,難以做到確保主播和信息一致,依舊存在隱患。完善的主播信息確認的流程和規范勢在必行。同時,來瘋、B站直播等一些知名視頻網站旗下的直播,也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的問題,未能做到身份證件登記備案、有效內容核實等。知名的網絡直播平臺尚且如此,一些小規模的移動網絡直播平臺更是重災區。這些移動網絡直播平臺本身起步晚、規模小,多數也沒有知名的網紅主播,為了吸引用戶只能大打擦邊球,從平臺的名字就能看出:制服直播、蜜聊直播、美色直播、春宵直播、夜吻直播等。這些直播平臺為了節約成本、降低門檻,甚至連手機短信驗證的步驟也省去,用微信、QQ或微博的賬號關聯,就可以輕松開始直播。以曖昧誘惑的直播平臺名字聚集用戶、觀眾,用低門檻吸引低素質主播參與,平臺本身對于法律法規存在僥幸心理、對于網絡直播“實名制”重要性予以漠視,是導致色情低俗內容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網絡直播的蓬勃發展需要更健康和規范的環境,相關部門和直播平臺必須綜合運用多種監管措施,將“實名制”貫徹到底,共同發力,既封停拉黑違規賬號,又沒收違法所得,甚至追究刑事責任,避免直播平臺淪為滋養違規網紅的溫床,還大眾一個優質的觀看直播的平臺。2.一個社會的普遍心態,是整個社會和個體多重復雜因素的綜合反映,是一個社會和時代文化特征的折射。涵養健康向上的網絡社會心態是建設文明、進步的網絡文化的必由之路。目前超過5億網民構成的網絡社會,與急劇轉型的現實社會相互呼應,由于網絡的放大效應和群體極化因素,網絡社會中負面心態比在現實社會中表現得更加明顯,亟待有效治理。網絡社會心態是一種普遍性的心理特征和傾向,是網民對于社會現象與熱點事件普遍反映出來的價值取向、心理狀態、情緒言論等的總和。現階段負面心態充斥在網絡文化中,而網絡社會的特點導致不良社會心態的放大。2016年年底,一條醫生“炫富”的微博火了。認證為“泌尿外科執業醫師”的微博大V“成都下水道”在網上曬出新買的一萬多元一件的羽絨服,惹來熱議。一些網友質疑,一個執業醫師為何花錢如此大手筆,還有人認為,身為醫生如此炫富恐不妥。2010年年底,山西省發生一起一對警察夫婦在家中遭殺害案件。案件發生后,媒體和民眾關注的焦點始終是這對警察夫婦的寶馬車和巨額財產。此外,還有2009年發生在湖北省巴東縣的“鄧玉嬌案”、2010年“鳳凰少女跳樓案”等都引起全社會的關注。“群體性怨恨”心態已經成為當前諸多熱點事件背后的民眾情緒基礎,這種心態在網絡社會中體現得更為明顯,對待富人和官員的心態由早先的“羨慕”發展到現在的“嫉妒”和“恨”,怨恨的范圍被擴大至整個富人和官員群體。同時把自身的境況不佳,歸結為社會不公、體制弊病,心態憤憤不平。2017年1月4日,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統計并發布2016年工作成果:全國共收繳各類非法出版物1600余萬件,處置淫穢色情等網絡有害信息450萬余條,關閉或取締非法和傳播有害信息網站1.4萬余個,查處各類“掃黃打非”案件6600余起,其中刑事案件600余起,刑事處罰1300余人。庸俗、低俗、媚俗之風刮到互聯網上,網絡社會成為重災區。情色圖文及視頻充斥于網絡,情色報道、八卦娛樂新聞占領了一些主流網站的頁邊醒目位置,這類圖文從法律上難以界定為淫穢色情,但一看標題就知道是滿足少數人低級趣味需求的。“惡搞”之風盛行,超大規模網友群體的無聊寂寞狀態,玩世不恭的無厘頭心態令人咋舌。在網絡社會中,動則“拍磚”,唾沫橫飛的辱罵隨處可見;隨意“人肉”,揭人隱私的攻擊甚囂塵上。更有甚者,網絡對罵尚不解恨,進而發展為赤膊上陣的現場“約架”。也有一些網民,現實中溫文爾雅,在網絡中卻聽不得不同意見,動輒指責他人,而且“對人不對事”。還有荒唐的“無原則糾紛”存在。一些毫不相干的群體常常為某個話題在網絡社區中吵得不可開交。3.“Tobeornottobe”,這句《哈姆雷特》中的經典獨白,揭示了選擇的艱難。生活中,我們也無時無刻不面臨這樣的選擇。尤其是當形形色色的外界信息撲面而來時,是保持獨立的甄別與警醒,還是隨波逐流、成為某種觀點的擴音器,也是許多人每天面臨的糾結。任何一種盲從心態的表現形式,都有來自現實社會的深層原因,而“微時代”自身所具有的碎片化、淺表化、極端化表達等特點,則將這種心態進一步放大。鄰國核泄漏引發蔓延全國的搶鹽潮,“世界末日”的說法讓一些人捐出了全部家產,被“生蟲說”陷害的柑橘、被“皮革說”連累的國產乳制品……輕信與盲從,讓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而這一宗宗事件折射出的,不僅僅是轉型期公眾內心普遍存在的焦慮與恐慌,還有進入“微時代”之后,微博、微信等新型傳播載體促成的自媒體傳播力膨脹。微時代,在看似人人都有麥克風的開放式話語平臺上,并非每個人的聲音都具有同等的輻射力,也并非每個人的話語權都絕對公平。一個特殊的群體必須被提及——“意見領袖”。他們是這個特殊的時代塑造出的一批具有極強話語傳播力的偶像,與過去幾十年中國社會出現的道德楷模和娛樂明星不同,他們在互聯網世界里掌握的最有效的通行證是他們的話語方式。根據傳播學上的“二級傳播”假設,新聞事件不會直接作用于公眾,而是由一些民間專家先行做出解讀,形成價值判斷,再傳遞給公眾的。網絡輿論看似億萬網民在發聲,但核心環節是這些“意見領袖”在設置議程、掌握話語權。據美國的微博客Twitter(推特)統計,2萬名精英用戶,只占注冊用戶的0.05%,卻吸引了一半的注意力。中國的情形同樣如此,根據新浪微博的統計,在看似復雜、多元的微博輿論場中,實際能操控微博輿論導向的僅是300余個微博“意見領袖”,他們的意見和傾向主導著微博輿論。微時代的用戶結構也使得“微傳播”的盲從表達進一步成為可能。文化盲從在網絡文化中極為盛行,某些明星人物和意見領袖成為網絡“大V”,成千上萬的“粉絲”以這些“大V”的意見為標準、為導向,完全喪失了自己的判斷。一些不穩定、不成型的價值態度、文化品位,一些嘲諷、玩弄、批判、圍攻主流意識形態的黃段子、黑段子和假信息,借助網絡載體廣泛流傳,在思想內容和話語體系上構成了對主流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觀的消解力量。碎片化、快餐化、表面化的網絡文化產品大量吞噬和擠壓意識形態文化產品,減縮了主導文化的數量和范圍,并通過改變主導文化作品的意義,誤導大眾對主流意識形態的理解。《2013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顯示,在3億多的微博用戶中,10~39歲用戶總訪問次數占81.68%,高中學歷以下用戶占74.88%,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則占到92.2%,其中無收入群體人數最多,達到9183.5萬人。學歷低、年齡低、收入低,這些特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微博用戶們所擁有的價值觀的不穩定性。于是我們看到,由于“意見領袖”們的不斷發聲,由于微時代特殊的傳播特性,加之用戶結構的特殊性,使得話語的絕對影響力掌握在少數人手里,在輿論走向上形成了單向度的流動。某學者表示,“微時代”的種種與生俱來的特質或許是無從改變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帶有殘缺的表達和接收方式的難以改變,以及這種表達和接收方式所傳遞的觀點和思想痼疾的難以改變。但這并不意味著隨波逐流和盲從是我們應該采取的態度。4.“藍瘦,香菇,本來今顛高高興興,泥為什莫要說這種話……”2016年10月,廣西南寧一小伙失戀后錄的一段視頻在網上爆紅,他一口標準的“桂普”讓“藍瘦香菇”這個詞組一夜之間火遍大街小巷,甚至出現了“藍瘦香菇”體,微博話題閱讀量更是達到億級,還無一旁落地入圍了2016年各網絡流行語年度榜單。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藍瘦香菇”這樣的“爆款”網絡流行語產生。作為互聯網的一種次生文化,層出不窮的網絡用語被大眾廣泛熟知和使用,豐富了漢語的多樣性。然而,那些不規范甚至粗俗化的網絡用語堂而皇之地招搖過市,成為當前值得關注和思考的社會問題。有些網友認為,使用這些粗俗的詞語其實只是為了娛樂,何必較真,應該包容。然而事實上,拒絕粗俗網絡流行語已經不再是杞人憂天,因為不良的社會影響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尤其是對處于語言學習期的青少年而言。不久前曾有新聞報道,在一位學生的考試作文中竟然出現了“尼瑪,見到他這個‘屌絲’樣,我也是醉了”這樣的句子,當即讓閱卷老師大跌眼鏡。對于網絡流行語的粗俗化傾向,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張華認為:“語言是具有嚴謹性和文化邏輯性的。脫離規范的戲謔,勢必會玷污其純潔性,不利于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傳播。”網絡低俗語言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社會公眾的消極情緒和煩躁心態,污染了語言環境的清潔,也降低了整個社會的文化水準和道德水平,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隨著網絡的普及,有些網絡粗俗語言以驚人的速度不可阻擋地滲入了我們的現實生活,沖擊我們的漢語習慣。由于網絡語言廣泛使用縮略語、符號、錯別字以便于電腦輸入,而對規范漢語的運用帶來了不小的沖擊。特別是對于青少年來說,如果長期使用網絡語言,會養成不規范運用語言文字的壞習慣,而那些粗俗、輕佻的語言也將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陳曉冉表示:“如果網絡低俗語言大量涌現,聚集了社會戾氣,影響了青少年的價值取向,必須及時依法治理。”除一些粗俗不堪的詞語,多數網絡流行語能符合雅俗共賞的標準,反映時下社會的萬千變化。比如,“洪荒之力”“小目標”等就同時入選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和商務印書館等機構聯合推出的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也人選《咬文嚼字》雜志社評選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語和百度熱搜年度榜單。除日常使用,一些網絡流行語也登上了“大雅之堂”。除傳統媒體,在新媒體上,很多過去看似古板的政府機關也試圖通過改變語言方式來拉近與網友的距離。雖然很多網絡流行語可以雅俗共賞,然而,當下一些網絡流行語粗鄙化的傾向已非常突出,甚至媒體本身都沒有幸免。對于如何從根本上消除網絡低俗語言這一問題,阜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語言學博士楊勇在文章中寫道,“強大的流行力量往往會讓集體失語,而語言規范的步伐相對滯后。”楊勇認為,單純依靠語言進化中的自然選擇、語言系統的自我修復和調節是遠遠不夠的,網民自律、網管監控和相關機構因勢利導、匡謬正俗極其重要。多方面的合力才能扭轉語言生態的失衡態勢,保證語言向健康、規范、高雅的方向發展。文化學者、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則認為,抵制網絡低俗語言、倡導文明用語需要更多的公眾自覺以及道德規范的制約,在健全法律法規的同時加強監管。此外,他還表示,需要加強在年輕人和中產群體中進行網絡用語的文明教育,在他們中間多傳播文明用語的知識和禮儀規范等,讓人們有所遵循,讓壞的示范逐漸絕跡。5.近年來,我國各種網絡事件層出不窮,無論是輻射謠言引發的搶鹽風潮,還是網絡炫富引發的金錢崇拜,甚至借助網絡傳播色情暴力碰觸法律底線,惡搞傳統文化,以及網絡辯論中不斷出現的惡意攻擊、肆意謾罵,都在提醒著我們,網絡文明不容忽視。網民是中國特色網絡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把互聯網建成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園,光靠政府是不夠的,還需要每一位網絡使用者的關心和支持。網絡使用者要以主人翁的姿態,真正把互聯網當作家園來建設,既做網絡文化建設的參與者,又做文明健康網絡文化的創造者、傳播者。“網絡使用者應具備起碼的網絡倫理道德意識、網絡責任意識和網絡自律自治意識。這是營造有利于創新的、健康的網絡文化氛圍的底線要求和前提條件。”華南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教授姚遠光表示,各種網絡文化消極現象,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的局部狀況和一些人的本來面目。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科技哲學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段偉文表示,人們在使用網絡時要加強自主性,即“度”,各種網絡行為都要適度,“虛擬生活要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狀態和實際需求來進行取舍,而不能一味沉溺其中”。他同時建議,廣大網民應在網絡空間里積極探求具有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的活動,如創意性、公益性活動,而不是純粹的娛樂,“利用網絡來做有意義的事情,由此帶來的幸福感也更長久”。此外,他認為,除了政府要加強對網絡產業,尤其是娛樂產業、文化產業的恰當監管和治理,當前迫切需要整個社會共同努力構建一些教育和引導機制,促使網絡使用者能更加有益地利用網絡技術進步享受巨大便捷。美國著名媒體人安德魯.基恩都在其《網民的狂歡》一書中最后寫道:“我們千萬不要被那些不懷好意的人提出的民主化觀念沖昏頭腦,不要摧毀我們的專業主流媒體,不要用網站的業余內容來取代電影、音樂和書籍。我們應該以正確的方式使用技術:一方面我們要鼓勵革新、開放和進步,另一方面要尊崇真理、權威和創造的專業標準。這才是我們的道德責任。唯有如此,我們才不會愧對我們的祖先和后代。”從某種意義上說,互聯網和網絡文化正在考驗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文明進步的真實程度,也在虛擬的空間為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提了文明進步的可行方向。姚遠光就此表示,以人類現代文明共有的標準,培育心智成熟的網絡使用者,我們才能造就一種人人受益的網絡文化,才能更好地分享網絡文化帶來的數字福利和喜悅。6.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人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現在寬帶網絡已延伸到全國所有城鎮和95%的行政村,互聯網網民人數超過7億。隨著網絡時代信息化的迅猛發展,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日趨“網絡化”,網絡輿論已經成為社會輿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空間的特征使之容易成為錯誤思想觀點的集散地和散布謠言的高發區。網絡文化作為一種新的文化形態日益顯示出特有的力量,對主流意識形態以及整個社會的文化價值觀產生了強大影響。正確看待網絡文化的價值觀問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網絡文化的發展方向,成為我國文化建設特別是宣傳思想工作的一個重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切實加強網絡社會管理,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培育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適應的主流網絡文化,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增加互聯網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是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的緊迫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建設網絡強國,“要有豐富全面的信息服務,繁榮發展的網絡文化”。這一深刻論述,不僅彰顯了我們黨適應潮流、與時俱進的高度文化自覺,也指出了發展網絡文化、推動網絡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廣泛應用,互聯網成為新型的文化創作、生產、傳播和消費的重要平臺,網絡文化成為承載價值觀念、人文精神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文化形態。互聯網是國家信息通信網絡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國家對互聯網應用層的重視程度已經等同于傳統的廣播電視,或會將互聯網作為一個比傳統的廣播電視更為重要的意識形態宣傳陣地。網絡時代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社會結構深刻變革,不同類別群體在教育水平、職業背景、社會閱歷、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應該努力創新有內容層次的網絡文化和有針對性的實施辦法,引導不同群體把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把個人價值和社會責任結合起來,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把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進而增強自覺奉行和日常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能力。第1題、閱讀“給定資料1”,概括“網絡直播”的現狀。要求:全面、準確,不超過150字。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參考答案:直播平臺的出現,帶來了豐富的節目,但炒作及低俗化問題也日益凸顯,污染了網絡直播環境。對此,政府部門出臺了相關規定,對網絡直播行為作出嚴格限制。法律法規的出臺,遏制了低俗內容傳播,保證了網絡直播環境的健康,但仍有部分直播平臺存在漠視“實名制”等規定、門檻低、色情低俗內容頻現等問題,亟需整治。答案解析:第2題、根據“給定資料4”,談談你對“爆款”網絡流行語的看法。要求:觀點明確,分析全面,語言簡明,條理清晰,不超過300字。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參考答案:網絡流行語豐富了漢語的多樣性,但是不規范甚至粗俗化的網絡用語會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多數網絡流行語能符合雅俗共賞的標準,反映時下社會的變化,政府改變語言方式還可拉近與網友的距離。但網絡流行語粗鄙化、脫離規范則會玷污語言的純潔性,不利于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傳播;放大社會公眾消極情緒和煩躁心態,降低文化水準和道德水平;沖擊漢語習慣,尤其會導致語言學習期的青少年不規范運用語言文字。進而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價值取向。網絡低俗語言聚集了社會戾氣,必須及時依法治理。在健全法律法規的同時須加強監管,加強文明教育,提高公眾自覺,因勢利導,保證語言健康、規范發展。答案解析:第3題、××大學擬提高大學生的網絡自律意識,營造有利于創新的、健康的網絡文化氛圍。請根據“給定資料5”,以××大學信息辦公室的名義草擬《給××大學全體學生的一封信》。要求:(1)內容具體,符合實際;(2)用語得體,通俗易懂;(3)不超過500字。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參考答案:給××大學全體學生的一封信同學們:當前網絡不文明現象嚴重污染了網絡環境,破壞了社會和諧。因此,我們要培養自律意識,文明用網。一、樹立倫理道德意識。既做網絡文化建設的參與者,又做文明健康網絡文化的創造者、傳播者。遵守法律法規,自覺抵制有損網絡文明、有悖道德的事,積極倡導、自覺實踐文明健康上網。二、樹立網絡責任意識。要在網絡空間里探求具有社會意義和價值的活動,如創意性、公益性活動,而不是純粹的娛樂。三、培養理性自律意識。使用網絡時要加強自主性,不能一味沉溺其中。要堅持理性思考、不隨意盲從,自覺做到不發布有害信息;不惡意攻擊、謾罵他人;不散播不良信息;不傳播虛假信息;不跟風炒作庸俗信息。文明上網,人人有責。大學生群體要加強自律意識,為營造健康的網絡文化氛圍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大學信息辦公室××年××月××日答案解析:第4題、“給定資料5”提到“互聯網和網絡文化正在考驗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文明進步的真實程度,也在虛擬的空間中為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提供了文明進步的可行方向”。請結合給定資料,以“建設和諧網絡文化”為主題,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要求:(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2)聯系實際,不拘泥于給定資料;(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4)總字數1000~1200字。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參考答案:建設清朗網絡空間培育和諧網絡文化如果說陽光、空氣、土壤和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條件,那么如今網絡對于很多人而言,就是同樣重要的社會要素。互聯網迅猛發展,給社會帶來深刻影響,它不僅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文化傳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