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分世紀藝術_第1頁
第七部分世紀藝術_第2頁
第七部分世紀藝術_第3頁
第七部分世紀藝術_第4頁
第七部分世紀藝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部分:20世紀藝術

概述

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傳統第一次被打破。從那時起,藝術家們就感覺到:藝術作品的公認主題,如歷史、宗教、神話等等,不見得就是他們想要表現的生活與經歷的一部分。他們想隨心所欲地創作,而不只是把自己的重點放在別人要他們畫的東西上。這種態度,恰恰就是現代藝術的開始。成群的藝術家經常在一起,發展出某種繪畫方法。他們在一起展覽自己的作品,談論并寫下他們的理論。其中某個人給某種畫法起了一個名稱,于是他們就成了一個“運動”。有時候,運動迅速交替,畫家們一下屬于這個運動,一下又屬于另一個運動。雖說運動未見得總是涇渭分明,但畫家個人的風格卻常常很清楚,使他們成為我們理解這一時期的主要關鍵。而了解他們,就是學會欣賞20世紀藝術的方法之一。并不是每一個藝術家都參加運動,也有許多很好的繪畫、雕塑和建筑作品,是用傳統風格創作的;有些藝術家,更只從運動中擇其所需。這樣,20世紀就有許多不同的藝術種類,其中有些主要得益于過去,有些則主要從其他新運動中汲取營養。思想的變化和生活方式的變化使20世紀與以前的時代截然不同,看不清這一點,就搞不懂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人們的時間感和距離感都在變化,他們處身于運動中,運動得也越來越快。周圍的世界都在變,如果有許多人對此感到不安和困惑,那真是一點也不奇怪。與世隔絕再也不可能了;強調現在和將來,也就使過去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一、新運動1、立體主義20世紀第一個新藝術運動就是立體主義,它是藝術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它用一種新的方法來表現繪畫中的形體。多少世紀以來,畫家們都在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在畫布或畫板的平面上,表現出立體的世界。創作出第一幅立體主義繪畫的藝術家是西班牙的巴勃羅·畢加索,他是第一批面向史前藝術的畫家之一。畢加索曾是一個傳統畫家,接受過正規繪畫訓練,這使他技藝純熟,即使在完全拋棄傳統畫法之后,他仍然能控制所畫的物體。他的創作可以分成幾個階段:在“藍色”階段,他用色彩來表現魯莽與貧窮;在“紅色”時期,他的人物日益豐滿,越來越像是雕塑作品,雖然他作畫的對象——小丑、花臉之類,仍然懷有一種憂郁的氣氛。到1907年,他的一幅畫使人大吃一驚,這就是他的《阿維尼翁少女》,畫的是一個妓院的情景,后來它成為立體主義繪畫的最初楷模。畫中人似乎是由女性身體上的許多小平面組成的,它們是從不同的方向觀察所得,表示人人都知道應該在那兒的東西,但不是一眼就可以認出來的東西。扭曲的人形幾乎完全是扁平的,無論在她們的前面還是在她們的后面都沒有留下什么空間,由此她們被擠到了前方,在我們和她們之間竟沒有留下應有的間隔。勃拉克和畢加索就有一些共通之處了,他們都放棄了傳統的透視法,以及透視所造成的立體錯覺。然后,他們用淺得多的作畫空間取而代之;他們畫下的人和物,似乎都被擠到了畫布的最前面。他們還把這些東西畫得像是一堆硬塊,再安裝起來,形成新的構造。畢加索用直率有時甚至是草率的筆法作畫,而勃拉克則比較細膩。評論家們說,他們是在實驗室里做試驗,而不是在創作藝術品?,F在,一般把1907—1909年看成是立體主義的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畢加索和勃拉克仍然在塞尚相當大的影響之下,但漸漸地,他們發展出一種風格,更能體現他們自己的特色。這是立體主義的過渡階段,它似乎要打消我們對物體的一切興趣;藝術家竟能使物體幾乎完全消失,對此我們會驚愕不已。坐在扶手椅上的女子.畢加索1909——1911年,是立體主義的下一個階段,即所謂的分析立體主義階段,這時,形體比先前更不受重視。勃拉克和畢加索似乎已打定主意,要到封閉的空間中去選擇主題在立體主義的第三階段,即所謂的“綜合立體主義”或“拼貼立體主義”的階段(1911—1916年),我們看到,繪畫中加進了字母、字句、數字等等,有時候還有真正的實物。被叫作立體主義的這種新風格,是對物體進行的一種特別處理,它把物體拆開,分解它,再把各個部分用不同的方式連接起來,它簡化了物體,使之與周圍空間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一句話,它消滅了那種造成錯覺的繪畫形象。2、野獸派野獸派是20世紀初在巴黎作畫的一小群畫家?!耙矮F”這個名稱,是他們在1905年參加巴黎美展時獲得的。他們的首領是亨利·馬蒂斯,成員有德朗(Derain)、弗拉明克(Vlaminck)、杜飛、勃拉克等,全都來自不同的畫派。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鮮艷的色彩感興趣。3、表現主義在20世紀藝術中,表現主義這個名稱所指的就是這一類作品:它們把心態的表現作為主題,心態的描繪如此有力,連事物的通常面目都被扭曲了。表現主義的缺陷在于:許多極端的心態只不過是藝術家自己的心態,對其他人來說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也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建筑業受“表現主義”影響,之后房屋才變得簡單實用,呈現新現代風格。4、維也納分離派1898年,維也納出現了另一個分離運動,他們脫離了原有的藝術,由古斯塔夫·克利姆特領導。分離派的目標是爭取生活與藝術的交互作用,創造一種藝術,它應該與每一個人都有關系,而不是去抄襲陳舊的思想。但分離派在某些知識分子和畫家中受到相當嚴厲的批評,那些人認為,在那個時候,藝術應當表現真正的現實。5、未來派未來派畫家1909—1916年在意大利作畫,大致與法國的立體主義同時,領導人是詩人菲利波·馬里內蒂(FilippoMarinetti)。這個團體的成員有翁貝爾托·波丘尼、吉諾·賽弗里尼和賈科莫·巴拉等,他們認為:意大利被過去的光榮所拖累了,因此,應該使它步入未來。他們還有一個更遠大的目標,就是使歐洲文化進入他們心目中的現代技術的光輝新世界里去。未來派拼命想否定過去,他們很喜歡作宣傳,他們的第一份宣言是馬里內蒂在1909年寫的,其中贊頌青春、機器、運動、力量與速度。一年后他們又發表第二份宣言,其中攻擊傳統的繪畫技巧,攻擊他們所說的分離派藝術中人為的現代方式。二、走向抽象藝術1、俄羅斯藝術家一般認為,“發明”了抽象繪畫的藝術家是瓦西里·康定斯基。出生于俄羅斯的畫家和美術理論家。康定斯基與彼埃·蒙德里安和馬列維奇一起,被認為是抽象藝術的先驅,但毫無疑問,康定斯基是最著名的。他還與其他人共同成立了一個為時不長但很有影響力的藝術團體——“藍騎士”?!对诎咨纳厦妗?/p>

1923年畫布·油彩105×98厘米巴黎國立現代美術館《構成第四號》(戰斗)﹝CompositionIV﹞1911

年,

油彩?畫布,159.5x250.5

、北萊茵?西法登美術館,杜塞道夫﹝Dusseldorf﹞,德國畫面是騎兵們的一場沖突,這場沖突透過抽象形式呈現,最后變成一種象形文字,或是變成一堆伸展開來的線條,而這些線條就像長矛一樣朝著戰斗方向沖出去。那些線條也令人想起騎兵的形象,并且包含著一些幾乎是無色的形影,周圍是一系列使用色彩光譜繪制出來的斑痕,中間部位突顯出一座山峰似的圓錐形物體,從淺藍色頂端可以分離出兩棵樹干的平行線條,這些線條穿過畫面空間,把畫面一分為二:圖面左邊是騎兵的戰斗場面,右邊則是兩個臥倒的人像,顯示出和平、寧靜的氣氛來,并與左邊的場面互相對立。從畫面中我們所看到的構圖,這幅畫還不是完全的抽象化,雖然,它絕對已經走入了抽象化的范疇。康定斯基的抽象畫來自表現主義,當然有可能是間接地來自表現主義;輻射主義(1911)的來源則不同,輻射主義畫家知道立體主義,但主要受到了未來主義的影響。未來主義在繪畫中保留了可辨的物體,以它作為運動的中心。作品名:Cats(Rayonistperceptioninrose,blackandyellow)藝術家:岡察洛娃年代:1913風格:輻射主義類型:抽象輻射主義的抽象畫法導致了另一種抽象的畫法,即至上主義運動,1913年由加西米爾·馬列維奇、弗拉基米爾·塔特林、安托萬·貝夫斯納和瑙姆·嘉博等人創始。在這些人心目中,至上主義的意思是:畫上可以感覺到形狀和色彩,但不引起進一步的聯想和感覺。他們旨在用一種神秘的方式表達“純粹”的意識或無意識,而不受任何實際思維的干擾。他們選擇幾何形狀作為最簡單的東西,按這種思維發展,連顏色都必須砍掉了,因為它們會引起情感。他們的藝術以其關于人類心靈和靈魂的理論為基礎——這種理論當然很難說是對還是不對。加西米爾·馬列維奇(1878-1935)《至上主義構圖》油彩畫布88.7x71.1cm1916年作2018年5月15日佳士得拍賣7600萬美元黑方塊,1915馬列維奇作品1920年,嘉博和貝夫斯納發表了一個真實主義宣言,宣稱他們的作品是真實的物體,既不是物體的表象,也不為任何實用的政治目的服務。2、蒙德里安和風格派1910年后,蒙德里安開始崇拜立體主義。1912年,蒙德里安已陷入立體主義的塊面結構之中。他在巴黎的最初幾年里,由于受到畢加索、勃拉克的分析性立體主義影響,色彩上僅限于灰、綠、赭三種顏色。盡管如此,即使在他最富立體主義的繪畫中,也仍然堅持以純正面形式來表現。紅樹灰樹開花的蘋果樹2、蒙德里安和風格派對俄國畫家們來說,抽象繪畫是走向純潔意識的一步;對蒙德里安(荷蘭)來說,則是走向普遍和諧與平衡的一步,在他看來,要揭示這種平衡與和諧,就只有舍棄個別的形態而讓位于普遍的形象。風格主義運動就風格而言又叫新造型主義,其基本思想是:物體的精髓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表現出來,只要用橫線、豎線和原色就行了——假如你把一件東西分析、簡化到一定程度,你就能得到它的精髓。3、弗蘭克-勞埃德·賴特設計應根據其地點和用途具有獨立性4、包豪斯(房屋建造)1919年建立的工藝美術學校,教授課程以房屋的設計和建造為中心。包豪斯學生的目標,是制造既符合實用標準又能夠表達制作者思想的各種東西。由此而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因而完全背離了學院派的教育方法。但它卻符合當時流行的弗羅拜爾和蒙特索里教學法,符合他們強調直接經驗的做法。三、幻想與潛意識1、達達派(無政府主義藝術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使未來派欣喜若狂,卻在另一群作家、藝術家中引起了幾乎是相反的回響,這些人自稱“達達派”?!斑_達”這個詞,在兒語中是木馬的意思,但它既是兒語,就可以作任何解釋。這些作家和藝術家相信,一個社會,既已引起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這么可怕的事情,那它就一定是一個罪惡的社會,它已在社會和道德方面徹底破產,所以,它的哲學和文化應該被徹底摧毀。達達派與其說是一種風格,不如說是表明一種態度,它從1915年到1922年是一種文學和藝術界的國際運動達達主義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狀態、拒絕約定俗成的藝術標準、幻滅感、憤世嫉俗、追求無意、偶然和隨興而做的境界等等。這場運動的誕生是對野蠻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種抗議。達達主義者們堅信是中產階級的價值觀催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而這種價值觀是一種僵化、呆板的壓抑性力量,不僅僅體現在藝術上,還遍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達達主義運動影響了后來的一些文藝流派,包括超現實主義和激浪派。1917噴泉馬塞爾.杜尚杜尚·大玻璃庫爾特·舒維特-照片蒙太奇2、超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既起源于極端抽象派繪畫,又起源于達達派;極端抽象派從想象中提取內容,達達派的重點則是對物體作隨機的安排。超現實主義感興趣的是發掘和展現無意識的心態,而不像達達派那樣,企圖去摧毀現有的藝術。超現實主義認為,科學的、理性的觀點占優勢已太久,現在,應該把想象力解放出來,讓人們了解它詩意的而不是科學的那一面。四、在運動之外1、巴黎畫派2、雕塑3、裝飾藝術“新藝術”不打算適應工業的發展,而“裝飾藝術”則是機器時代的設計運動,它把藝術和工業結合于設計中,可以大批量地廉價生產,并運用塑料、紫外玻璃和鋼筋水泥這一類材料。拉利克的燈常用圓形或半圓形玻璃片制作,燈罩上用酸蝕刻花紋,光源安放在青銅底座上,光線透過玻璃射出。保羅·弗洛和莫里斯·迪弗林也使用簡化了的18世紀樣式,但價錢卻沒有那么貴。他們把18世紀的樣式和新的設計結合在一起,作室內裝飾之用,中等收入的人就可以買得起。新一代的設計師這時也出現了,比如像儒貝爾,他開辦了自己的工作室——現代室內裝飾工作室,他也許是第一個與過去的裝飾設計真正決裂的現代設計家。4、

1925年巴黎美展1925年在巴黎舉辦現代工業與裝飾藝術國際展覽會,目的是展示時代的作品,凡抄襲過去、從過去獲取的作品一概不收。當然,要把過去完全斬斷是不可能的,但法國要表明的是:它不依附于過去,也不愿無休無止地恢復過去。展覽會顯示:法國已經背離“新藝術”運動,它經過十五年的“裝飾藝術”,又在追求新變化了。展覽會鼓勵新的風格,每一件展品都在向更簡單的方向發展。新式明快的線條和柔和的色彩造成一種清新的變化,既背離了多少年來人們創作的彎曲弧線和花草圖案,也背離了裝飾藝術中那種自信武斷的氣質。創造它的人說,這是“現代式”。5、女裝索妮婭·德勞內設計的圖案都是些色彩鮮艷的方塊、格子和長條紋。她的丈夫羅貝爾·德勞內用所謂的俄耳甫斯立體主義作畫,而德勞內夫人也和她丈夫一樣對色彩理論感興趣。她設計的紡織品叫“共生型”,因為其色彩交織一處,互生光輝。6、

20和30年代的英國藝術在法國產生裝飾藝術的那些因素,在英國也同樣找得到,當然,也許不如在法國來得那么快。戰后年代里,家庭中的鮮艷色彩和衣服上的自由新風,都體現了一種樂觀的情緒,以及對未來的美好信念。過去那種宏偉的建筑風格依然存在,這樣就使公共建筑顯得輝煌雄壯在私人建筑方面,新的觀念卻在形成?!盎▓@城市”中筑起了英國式的別墅或都鐸風格的房屋,環繞草坪,或沿彎曲的街道排列。這對擁擠的城市來說,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好方法。法國設計師使用的那種埃及和其他外國的流行式樣,也在英國出現了,而特別表現在劇場建筑以及像布蘭特為塞爾弗里奇公司設計的電梯門等細節處理上。6、

20和30年代的英國藝術1925年巴黎美展標志著“現代主義”的到來。風格上的轉變從來就不可能涇渭分明,但20年代的趨勢是向簡單明快的幾何圖形發展,這種趨勢一直延續到30年代。30年代末,戰爭恐怖重新到來,藝術家們紛紛到紐約定居,使紐約成為新的藝術中心。五、

中心轉換現在,我們已經考察過改變20世紀藝術史的種種主要運動了,它們是:立體派、野獸派、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等。我們也考察了每一種運動的某些特點,我們看到這些運動對建筑、雕塑、時裝、室內裝飾的影響,它們正在改變我們這個世界的面貌。1、紐約繪畫城市生活派自稱是“八人團”(但被人譏諷為“垃圾箱派”),他們以羅伯特·亨利為首。亨利把昔時大師們光影分明的畫法和19世紀末德國畫家表現力豐富的筆觸結合起來授人,從而產生非常動人的作品。八人團希望把城市表現得生氣勃勃,表現得可以使人印象深刻、贊美謳歌,就好像過去的藝術家贊美自然一樣。1、紐約繪畫第二群藝術家斯蒂格里茲集團表現美國題材,是想體現他們個人獨特的藝術風格。2、1913年軍火庫展覽3、大蕭條和社會寫實主義4、離開歐洲的人六、

我們的時代1、抽象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的空間和形式加上有表現能力的色彩,這種畫法在戈爾基的一些同輩人手中得到發展,后來就叫作抽象表現主義。抽象表現主義畫家相互間差別很大,幾乎形不成一個運動,但這個名稱卻想表明他們彼此之間的共同之處。最能代表這種風格的畫家是杰克遜·波洛克。海神的召喚,杰克遜·波洛克但看波洛克的畫還有其他方法,他的作品又叫“對抗畫”,有時,他那巨大的畫幅看起來就像是在創造并且對抗某種新的(但并不很討人喜歡的)自然。有的時候,那黃色上一卷一卷的黑絲暗示著近乎大膽的樂觀精神;有的時候,他的畫又什么都不表達,而只是記載畫家的動作,似乎他自身的存在就足夠了,而這就是他所相信的一切。其實,許多人認為他的畫只有一個內容,就是在其他東西都不可確定的情況下,確認畫家的行動至少有真實性——由此便產生了“行動繪畫”這一經常被賦予他的名稱?!?948年第5號》是杰克遜·波洛克“滴畫”中的精品,畫布被釘在纖維板上,畫布上的顏色有黃色、白色、栗色以及黑色,看起來有些雜亂無章。這幅作品于2006年11月3日拍賣出全球繪畫作品最高價,達1億4千萬美元,收購名畫者是一位墨西哥金融家。馬克·羅斯科作品羅斯科的畫就像波洛克的一樣晦澀難懂,但并不是因為它們也可以作多種解釋,而在于其中的含義是我們通常所不愿意接受的。3、非繪畫性抽象藝術到60年代,流行的風格從行動繪畫變成冷靜而不帶個人色彩的抽象繪畫,這種畫叫“非繪畫性抽象藝術”。60年代的畫看起來像機器制造的產品,其篇幅仍然巨大,但富有個性的筆法卻沒有了。它們的顏色平直而有序、鮮艷而耀眼,由形與色造成的張力相當細膩。行動繪畫中那種咄咄逼人的氣質讓位給比較含蓄的東西,變成了這樣一種繪畫:它是墻壁的一部分,而不是無所不包的環境氛圍。肯尼思·諾蘭作品靠色彩、比例和構圖,并堅持在作品中表達兩種存在:視覺幻像和客觀真實。他把繪畫的戲劇性抽象成由色彩,線條,形狀等形式語言帶來的空間感、光感和節奏感。4、光效應藝術和活動藝術賴利和瓦薩爾利使用波浪形的線條、幾何狀圖形和混合的色彩,使人看起來眼花繚亂。畫中的形象與底面相互作用,似乎圖畫本身就在運動。這種繪畫號稱“光效應藝術”,它們沒有明確的含義,似乎只想把眼睛搞亂。但它們又不完全是散亂無章的,相反,圖中形象不斷變幻。光效應藝術后來又變成“活動藝術”,這種作品有些部分可以活動,靠氣流或機器來驅使。有時,運動由光線反射到墻上或者屏幕上;有時,觀眾又必須自己去驅動機器。無題(青綠色和紅色曲線),布里奇特·賴利創作于1968年“彎曲的現實:親吻的研究”,布里奇特·賴利創作于1961年?;顒拥袼艿膭撌既耸莵啔v山大·考爾德,他想出這個念頭,是因為他感覺到,假如蒙德里安的四邊形能夠動起來,不知會是什么樣?5、波普藝術40年代還是學生的那些畫家,到60年代反對抽象表現主義,而使用電影技術、電視廣告、報刊雜志等手段,創造日常生活中的物體形象,這種藝術,叫波普藝術。也許,這些藝術家想反映無數人正在過的城市生活,想趕上時代的步伐,想把藝術塑造得如生活一樣,于是波普藝術充滿了“特真實”的東西,這些東西每天都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