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基礎與操作作業指導書_第1頁
企業會計基礎與操作作業指導書_第2頁
企業會計基礎與操作作業指導書_第3頁
企業會計基礎與操作作業指導書_第4頁
企業會計基礎與操作作業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企業會計基礎與操作作業指導書TOC\o"1-2"\h\u9486第1章企業會計基本概念與原則 4323371.1會計基本概念 4292821.2會計原則 496821.3會計要素 428427第2章會計科目與賬戶設置 5290422.1會計科目設置 5302022.1.1會計科目的分類 549532.1.2會計科目的設置原則 540392.2賬戶設置 6236892.2.1賬戶的分類 6125602.2.2賬戶的設置方法 6164522.3會計科目與賬戶的對應關系 6298902.3.1會計科目與賬戶的對應關系表現 6224422.3.2會計科目與賬戶的對應關系管理 731162第3章記賬方法與會計分錄 739363.1記賬方法 716333.1.1單式記賬法 7141313.1.2復式記賬法 7271833.1.3記賬規則 7112883.2會計分錄 751743.2.1會計分錄的構成 7222703.2.2會計分錄的編制原則 8202673.3記賬憑證的編制 8202933.3.1填寫記賬憑證 8221463.3.2登記日記賬 896913.3.3結賬 821909第4章貨幣資金核算 8179924.1現金核算 9104884.1.1現金管理 913414.1.2現金日記賬 9152004.1.3現金收支憑證 9287594.1.4現金盤點 9252844.2銀行存款核算 9207874.2.1銀行賬戶管理 919674.2.2銀行存款日記賬 997484.2.3銀行存款收支憑證 9286204.2.4銀行對賬 993704.3其他貨幣資金核算 936444.3.1外埠存款 9162284.3.2信用證存款 1038944.3.3存出投資款 10116664.3.4存出保證金 10168904.3.5匯票存款 10111344.3.6在途貨幣資金 1023338第5章存貨核算 1097745.1存貨的分類與確認 1069055.1.1存貨的概念 10202905.1.2存貨的分類 10322175.1.3存貨的確認 11177765.2存貨的計量 1150025.2.1存貨成本 1176295.2.2存貨的計量方法 11142705.2.3存貨跌價準備 11154765.3存貨的期末盤點與核算 111655.3.1存貨盤點 1180105.3.2存貨核算 1169475.3.3存貨的披露 125099第6章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核算 12188236.1固定資產的確認與計量 12230506.1.1固定資產的定義 1284246.1.2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 12322036.1.3固定資產的計量 12170556.2固定資產的折舊與減值 12209526.2.1固定資產的折舊 12313606.2.2固定資產的減值 12284856.3無形資產的確認與核算 13122036.3.1無形資產的定義 1344866.3.2無形資產的確認條件 13177246.3.3無形資產的核算 135880第7章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核算 13125757.1應收賬款核算 13293887.1.1應收賬款的概念 137167.1.2應收賬款的確認與計量 138687.1.3應收賬款的核算方法 1383907.1.4應收賬款的壞賬處理 1462277.2應付賬款核算 14314917.2.1應付賬款的概念 1434897.2.2應付賬款的確認與計量 1486197.2.3應付賬款的核算方法 14199807.3壞賬準備與利息收入 14273547.3.1壞賬準備的計提 14236327.3.2利息收入 14264267.3.3壞賬準備與利息收入的核算 1417350第8章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核算 1594008.1負債的分類與確認 1548198.1.1負債的概念 15306278.1.2負債的分類 15220168.1.3負債的確認條件 1515208.2所有者權益的確認與計量 151858.2.1所有者權益的概念 15280318.2.2所有者權益的確認 15227798.2.3所有者權益的計量 15259958.2.4所有者權益的變動 15259808.3股東權益變動表的編制 15319268.3.1股東權益變動表的概念 1566768.3.2股東權益變動表的內容 15246498.3.3股東權益變動表的編制方法 1572798.3.4股東權益變動表的作用 1616032第9章收入、費用與利潤核算 1628979.1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1696989.1.1收入的概念與分類 16176509.1.2收入的確認條件 1624109.1.3收入的計量 16197709.2費用的確認與計量 16111539.2.1費用的概念與分類 16150809.2.2費用的確認條件 16222049.2.3費用的計量 1727949.3利潤的核算與分配 17265799.3.1利潤的概念與分類 17295479.3.2利潤的核算 17321529.3.3利潤的分配 1723653第10章財務報表與分析 183159710.1資產負債表 18454210.1.1資產負債表概述 181728610.1.2資產分類及確認 18900410.1.3負債分類及確認 182756410.1.4所有者權益分類及確認 181856210.1.5資產負債表的編制方法 18228610.2利潤表 18539110.2.1利潤表概述 182097610.2.2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 182334110.2.3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 18531710.2.4凈利潤和每股收益 182694710.2.5利潤表的編制方法 18932410.3現金流量表 182143310.3.1現金流量表概述 191725910.3.2經營活動現金流量 192347610.3.3投資活動現金流量 193178310.3.4籌資活動現金流量 191653710.3.5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 19738010.4財務報表分析技巧與應用 193138810.4.1財務報表分析概述 193181410.4.2財務比率分析 19382510.4.3趨勢分析 19560710.4.4行業比較分析 192926910.4.5財務報表分析的實踐應用 19第1章企業會計基本概念與原則1.1會計基本概念企業會計是指運用會計理論、方法和技術,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記錄、分類、匯總和報告,以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一種管理活動。企業會計通過提供有關企業經濟活動的信息,有助于各方利益相關者作出合理的經濟決策。1.2會計原則企業會計原則是在長期會計實踐中形成的,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規范會計核算和報告而制定的基本準則。主要包括以下幾項:(1)權責發生制原則:要求企業在收入實現和費用發生時確認,無論款項是否已經收付。(2)歷史成本原則:要求資產和負債以購入或發生時的成本計價,不隨市場價格的變動而調整。(3)一致性原則:要求企業在會計處理方法上保持前后各期一致,不得隨意變更。(4)實際成本原則:要求企業在會計處理過程中,以實際發生的成本作為資產和負債的計價基礎。(5)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要求企業將支出劃分為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分別按不同方法進行處理。(6)謹慎性原則:要求企業在會計估計和核算中,充分預計可能的損失和費用,不高估資產和收益。1.3會計要素會計要素是企業經濟活動的基本構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六項:(1)資產: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能夠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2)負債:企業承擔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3)所有者權益: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4)收入: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5)費用: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6)利潤: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是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第2章會計科目與賬戶設置2.1會計科目設置會計科目是反映企業經濟業務的基本分類,是構建會計核算體系的基礎。合理設置會計科目,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為企業管理和決策提供有力支持。2.1.1會計科目的分類會計科目按其性質和用途,可分為以下幾類:(1)資產類科目:反映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資源,如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存貨等。(2)負債類科目:反映企業承擔的債務,如應付賬款、短期借款、長期借款等。(3)共同類科目:反映企業與其他單位共同擁有的經濟業務,如投資收益、聯營企業投資等。(4)所有者權益類科目:反映企業所有者對企業凈資產的要求權,如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等。(5)成本類科目:反映企業生產過程中發生的成本,如原材料、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等。(6)損益類科目:反映企業收入、費用和利潤的實現情況,如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稅金及附加等。2.1.2會計科目的設置原則(1)合法性原則:會計科目設置應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2)相關性原則:會計科目設置應滿足企業經濟業務的特點和管理需要。(3)實用性原則:會計科目設置應簡潔明了,便于理解和操作。(4)穩定性原則:會計科目設置應保持相對穩定,避免頻繁變動。2.2賬戶設置賬戶是會計科目的具體運用,是記錄經濟業務的基礎。賬戶設置應根據會計科目進行,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2.2.1賬戶的分類賬戶按其用途和結構,可分為以下幾類:(1)盤存賬戶:反映企業資產的增減變動,如現金、銀行存款、存貨等賬戶。(2)結算賬戶:反映企業負債的增減變動,如應付賬款、應收賬款等賬戶。(3)資本賬戶:反映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增減變動,如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等賬戶。(4)成本賬戶:反映企業生產成本的構成,如原材料、生產成本等賬戶。(5)損益賬戶:反映企業收入、費用和利潤的實現情況,如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等賬戶。2.2.2賬戶的設置方法(1)根據會計科目設置相應的賬戶。(2)明確賬戶的名稱、性質、用途和結構。(3)確定賬戶的借貸方向。(4)制定賬戶的核算規則。2.3會計科目與賬戶的對應關系會計科目與賬戶之間存在著緊密的對應關系。會計科目是賬戶的理論依據,賬戶是會計科目的具體體現。企業在設置會計科目和賬戶時,應保證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準確無誤,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2.3.1會計科目與賬戶的對應關系表現(1)會計科目與賬戶的名稱相同。(2)會計科目與賬戶的性質相同。(3)會計科目與賬戶的借貸方向相同。(4)會計科目與賬戶的核算內容相同。2.3.2會計科目與賬戶的對應關系管理(1)制定會計科目與賬戶的對應關系表,明確二者之間的對應關系。(2)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嚴格按照對應關系進行賬戶的設置和運用。(3)定期檢查和調整會計科目與賬戶的對應關系,保證其準確性。(4)加強對會計科目與賬戶對應關系的內部控制,防止出現錯誤和舞弊。第3章記賬方法與會計分錄3.1記賬方法記賬方法是企業在會計核算中采用的一種記錄經濟業務的方法。以下為常見的記賬方法:3.1.1單式記賬法單式記賬法是一種簡單的記賬方法,僅記錄每筆經濟業務的金額和日期,不區分借方和貸方。該方法適用于小型企業或個體工商戶。3.1.2復式記賬法復式記賬法是現代企業會計中最常用的記賬方法。它要求每筆經濟業務都要同時記錄借方和貸方,保證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等會計要素的平衡。3.1.3記賬規則記賬時應遵循以下規則:(1)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2)先借后貸,順序記錄;(3)記清經濟業務的性質和內容;(4)連續編號,便于查賬。3.2會計分錄會計分錄是對經濟業務進行記錄的方法,包括借方和貸方的會計科目、金額和日期。3.2.1會計分錄的構成會計分錄包括以下三個部分:(1)借方會計科目:反映經濟業務對資產、費用或減少的收入等方面的影響;(2)貸方會計科目:反映經濟業務對負債、所有者權益或增加的收入等方面的影響;(3)金額:表示經濟業務的具體數值。3.2.2會計分錄的編制原則編制會計分錄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真實性原則:真實反映經濟業務的內容和性質;(2)完整性原則:保證每筆經濟業務都得到全面、完整的記錄;(3)一致性原則:對同類經濟業務采用相同的會計處理方法;(4)合規性原則:遵循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會計準則。3.3記賬憑證的編制記賬憑證是會計人員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按照會計分錄編制的會計核算工具。以下是記賬憑證的編制步驟:3.3.1填寫記賬憑證填寫記賬憑證時,應包括以下內容:(1)記賬憑證的名稱、編號;(2)填制日期;(3)經濟業務的內容和摘要;(4)借方和貸方會計科目;(5)金額;(6)制單人、審核人、記賬人、會計主管等簽名或蓋章。3.3.2登記日記賬根據記賬憑證,將經濟業務分別登記到日記賬和相應的分類賬中。3.3.3結賬在會計期末,對日記賬和分類賬進行匯總、核對,保證借貸平衡,編制試算平衡表。通過以上步驟,企業可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和合規,為企業的決策提供有力支持。第4章貨幣資金核算4.1現金核算4.1.1現金管理現金是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必不可少的貨幣資金形式。企業應建立健全現金管理制度,保證現金的安全性和合規性。現金管理主要包括現金收支、保管、使用和報銷等環節。4.1.2現金日記賬企業應設立現金日記賬,逐日逐筆記錄現金的收入、支出及結存情況。現金日記賬應采用訂本式,保證記錄的連續性和完整性。4.1.3現金收支憑證現金收支必須憑據合法、真實的原始憑證,包括發票、收據、支票、銀行匯票等。企業應加強對現金收支憑證的審核和管理,防范虛假報銷和舞弊行為。4.1.4現金盤點企業應定期進行現金盤點,核對現金日記賬的記錄與實際現金余額是否相符。如發覺差異,應及時查明原因,并按照規定程序處理。4.2銀行存款核算4.2.1銀行賬戶管理企業應在依法設立的銀行開設基本存款賬戶,并根據業務需要開設一般存款賬戶、臨時存款賬戶等。企業應加強對銀行賬戶的管理,保證賬戶安全、合規。4.2.2銀行存款日記賬企業應設立銀行存款日記賬,逐日逐筆記錄銀行存款的收支及結存情況。銀行存款日記賬應與銀行對賬單進行定期核對,保證記錄的準確性。4.2.3銀行存款收支憑證銀行存款收支必須憑據合法、真實的原始憑證。企業應加強對銀行存款收支憑證的審核和管理,防范虛假交易和舞弊行為。4.2.4銀行對賬企業應定期與銀行進行對賬,核對銀行存款日記賬的記錄與銀行對賬單是否一致。如發覺差異,應及時查明原因,并按照規定程序處理。4.3其他貨幣資金核算4.3.1外埠存款企業在外地的銀行存款,應單獨設立賬戶進行核算。外埠存款的收支、結存等核算要求與銀行存款相同。4.3.2信用證存款企業在銀行開立的信用證,應作為其他貨幣資金進行核算。信用證存款的收支、結存等核算要求與銀行存款相同。4.3.3存出投資款企業將資金存入投資賬戶,用于購買股票、債券等投資品種,應作為其他貨幣資金進行核算。存出投資款的收支、結存等核算要求與銀行存款相同。4.3.4存出保證金企業為保證合同履行而存入銀行的保證金,應作為其他貨幣資金進行核算。存出保證金的收支、結存等核算要求與銀行存款相同。4.3.5匯票存款企業持有的匯票,應作為其他貨幣資金進行核算。匯票存款的收支、結存等核算要求與銀行存款相同。4.3.6在途貨幣資金企業因匯兌、托收等原因而在途的貨幣資金,應單獨設立賬戶進行核算。在途貨幣資金的核算要求與銀行存款相同。第5章存貨核算5.1存貨的分類與確認5.1.1存貨的概念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為銷售或耗用而儲備的各類商品、在產品、半成品、原材料、輔助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等。5.1.2存貨的分類存貨可分為以下幾類:(1)原材料:指企業為生產產品而儲備的各種原料、主要材料、輔助材料等。(2)在產品: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尚未完成生產、未達到可銷售狀態的產品。(3)半成品:指企業已完成部分生產過程,但尚未完成全部生產過程的產品。(4)成品:指企業已完成全部生產過程,可供銷售的產品。(5)輔助材料:指在生產過程中用于輔助生產,但不直接構成產品實體的材料。(6)包裝物:指用于包裝產品的各種材料、容器等。(7)低值易耗品:指企業為生產經營而儲備的耐用期限較短、價值較低、使用后不能全部回收的物資。5.1.3存貨的確認存貨的確認應同時滿足以下條件:(1)存貨的預計供應量能夠可靠地計量。(2)存貨的預計耗用量或銷售量能夠可靠地計量。(3)存貨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5.2存貨的計量5.2.1存貨成本存貨成本包括購買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購買成本包括購買價格、進口關稅和其他稅金、運輸費、裝卸費等。加工成本包括直接加工成本和間接加工成本。其他成本包括設計費、樣品費等。5.2.2存貨的計量方法存貨的計量方法主要有先進先出法(FIFO)、后進先出法(LIFO)和加權平均法。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計量方法,并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5.2.3存貨跌價準備企業應定期對存貨進行減值測試,對存在減值跡象的存貨計提跌價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方法和比例應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5.3存貨的期末盤點與核算5.3.1存貨盤點企業應定期進行存貨盤點,保證存貨賬面余額與實際庫存相符。盤點過程中,應做好盤點記錄,對盤盈、盤虧的存貨查明原因,及時處理。5.3.2存貨核算存貨核算包括以下內容:(1)計算存貨的成本,確認存貨的賬面價值。(2)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反映存貨價值的減值情況。(3)確定存貨的期末余額,編制存貨余額表。(4)根據存貨期末余額,計算存貨周轉率等指標,分析存貨管理效果。5.3.3存貨的披露企業應在財務報表中披露存貨的類別、成本計量方法、跌價準備計提情況、期末余額等信息,以反映存貨的實際情況。第6章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核算6.1固定資產的確認與計量6.1.1固定資產的定義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預計使用期限超過一個會計年度,且單位價值達到規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6.1.2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1)該固定資產的預計未來經濟利益將流入企業;(2)該固定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6.1.3固定資產的計量固定資產的計量包括初始計量和后續計量。初始計量是指固定資產在購買或自行建造時的成本,包括購買價、運輸費、安裝費等。后續計量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的折舊、減值等。6.2固定資產的折舊與減值6.2.1固定資產的折舊(1)折舊的定義: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由于使用、磨損和過時而逐漸轉移至產品或服務中的價值。(2)折舊方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3)折舊的計算:根據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殘值和折舊方法計算確定。6.2.2固定資產的減值(1)減值的定義:當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大于其可回收金額時,應當確認減值損失。(2)減值的測試:企業應當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減值測試,以確定是否存在減值跡象。(3)減值的計算:根據固定資產的可回收金額和賬面價值確定減值損失。6.3無形資產的確認與核算6.3.1無形資產的定義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控制的,無法觸摸、具有價值且能夠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非貨幣性資產。6.3.2無形資產的確認條件(1)該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2)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6.3.3無形資產的核算(1)初始計量:無形資產的初始成本包括購買價、研發支出等。(2)后續計量:無形資產在持有過程中,應進行攤銷和減值測試。(3)無形資產的攤銷:根據無形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殘值和攤銷方法計算確定。(4)無形資產的減值:當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大于其可回收金額時,應確認減值損失。第7章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核算7.1應收賬款核算7.1.1應收賬款的概念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而形成的,尚未收到對方支付的款項。應收賬款主要包括銷售應收款、預收款、應收利息、應收股利等。7.1.2應收賬款的確認與計量(1)確認條件:當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形成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且能夠可靠地計量時,確認應收賬款。(2)計量:應收賬款按預期收回的金額計量,采用實際利率法計算應收賬款的攤余成本。7.1.3應收賬款的核算方法(1)直接收款法: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時,直接確認應收賬款。(2)應收賬款法: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時,按應收賬款金額確認收入,同時確認應收賬款。7.1.4應收賬款的壞賬處理企業應定期對應收賬款進行評估,預計可能無法收回的部分計提壞賬準備。壞賬準備的計提方法有直接轉銷法、備抵法等。7.2應付賬款核算7.2.1應付賬款的概念應付賬款是指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因購買商品、接受勞務等而形成的,尚未支付給對方的款項。應付賬款主要包括采購應付款、預付款、應付利息、應付股利等。7.2.2應付賬款的確認與計量(1)確認條件:當企業購買商品、接受勞務等形成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且能夠可靠地計量時,確認應付賬款。(2)計量:應付賬款按預期支付的金額計量。7.2.3應付賬款的核算方法(1)直接付款法:在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時,直接確認應付賬款。(2)應付賬款法:在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時,按應付賬款金額確認費用,同時確認應付賬款。7.3壞賬準備與利息收入7.3.1壞賬準備的計提企業應定期對應收賬款進行評估,預計可能無法收回的部分計提壞賬準備。壞賬準備的計提方法有直接轉銷法、備抵法等。7.3.2利息收入企業持有應收賬款期間,如涉及利息收入的,應按實際利率計算利息收入,并確認為財務費用。7.3.3壞賬準備與利息收入的核算企業在核算應收賬款時,應同時考慮壞賬準備與利息收入,保證財務報表真實、準確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企業在確認利息收入時,應注意區分應收取的利息與實際收到的利息,并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第8章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核算8.1負債的分類與確認8.1.1負債的概念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8.1.2負債的分類負債可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流動負債包括短期借款、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等;非流動負債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8.1.3負債的確認條件(1)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2)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8.2所有者權益的確認與計量8.2.1所有者權益的概念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8.2.2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所有者權益的確認主要依賴于企業資產的確認和負債的確認。8.2.3所有者權益的計量所有者權益的計量采用歷史成本原則,即以取得時的成本作為計量基礎。8.2.4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所有者權益的變動主要包括投入資本、提取盈余公積、利潤分配等。8.3股東權益變動表的編制8.3.1股東權益變動表的概念股東權益變動表是反映企業股東權益增減變動情況的財務報表。8.3.2股東權益變動表的內容股東權益變動表主要包括期初股東權益、本期增減變動、期末股東權益等內容。8.3.3股東權益變動表的編制方法(1)按照規定格式填列各項數據;(2)保證各項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3)進行必要的分析和說明。8.3.4股東權益變動表的作用股東權益變動表有助于了解企業股東權益的變動情況,為投資者、債權人等提供決策依據。第9章收入、費用與利潤核算9.1收入的確認與計量9.1.1收入的概念與分類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能增加所有者權益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根據收入的性質和來源,可分為銷售商品收入、提供勞務收入、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等。9.1.2收入的確認條件收入確認應同時滿足以下條件:(1)收入已經實現或者可能實現;(2)收入的金額可以可靠計量;(3)與收入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4)收入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9.1.3收入的計量收入應按照以下原則進行計量:(1)收入應按照其公允價值計量;(2)在確認收入時,應考慮與交易相關的交易價格、稅金、退貨等因素;(3)預計退貨部分,應在收入確認時扣除。9.2費用的確認與計量9.2.1費用的概念與分類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能減少所有者權益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根據費用的性質和用途,可分為生產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9.2.2費用的確認條件費用確認應同時滿足以下條件:(1)費用已經發生或者可能發生;(2)費用的金額可以可靠計量;(3)與費用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4)費用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9.2.3費用的計量費用應按照以下原則進行計量:(1)費用應按照其發生的實際金額計量;(2)在確認費用時,應考慮與費用相關的稅收政策、優惠政策等因素;(3)預計可能發生的費用,應合理預提。9.3利潤的核算與分配9.3.1利潤的概念與分類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是收入減去費用、利得減去損失后的凈額。利潤分為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9.3.2利潤的核算企業應按照以下步驟進行利潤核算:(1)計算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2)計算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收益(投資損失)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3)計算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