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實踐策略(論文)3400字】_第1頁
【歌唱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實踐策略(論文)3400字】_第2頁
【歌唱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實踐策略(論文)3400字】_第3頁
【歌唱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實踐策略(論文)3400字】_第4頁
【歌唱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實踐策略(論文)3400字】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歌唱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實踐策略目錄TOC\o"1-2"\h\u21729歌唱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114011一、課程設置引領下歌唱教學的優勢 11034二、數據調查聚焦下歌唱教學的現狀 218551三、課堂教學實踐下歌唱教學的思考 3100661、以情帶聲,朗讀歌詞 3130082、聽唱結合,捕捉美感 4212093、以實帶虛,巧思解惑 5151394、以線概點,縱情于聲 614658【參考文獻】 7【摘要】歌唱是初中學生學習音樂最直接的一種表達方式,也是培養學生表現能力與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本文結合少兒版音樂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聶耳、冼星海在上課》一課中歌曲《雪花飛》為教學案例,分析了初中音樂課堂歌唱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思考提出提高學生歌唱能力有效性的具體做法和措施,幫助學生提升音樂感知力與鑒賞能力。【關鍵詞】歌唱教學、音樂要素、體態律動教學法、音樂審美【正文】一、課程設置引領下歌唱教學的優勢《上海市初中音樂課程標準》指出:歌唱教學與其他教學相比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歸納起來,歌唱教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它是實施最公平的教學,也是最便于操作的教學。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學生享受音樂教育的權利,也是操作最為簡便,對硬件設施依賴性程度最低的教學方式,對于邊遠貧困地區而言,歌唱課實際就是音樂課。這也表明,歌唱教學的確是實施起來最公平、最具普惠性的教學。2、它是學生最喜愛的教學,也是影響較為深遠的教學。中學生之所以喜愛歌唱,是因為他們可以想唱就唱、唱的響亮。歌唱是一個具有很強實操性的教學實踐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可以凸顯音樂學科的美育功能,又可以通過豐富、鮮活的教學示范,引領學生主動參與,用音樂本體實現表情達意。歌唱教學在極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增進了學生的審美體驗及文化認知,逐步培養有利于學生終身發展的音樂能力。歌唱遍及每個角落,歌唱伴隨自己快樂成長。二、數據調查聚焦下歌唱教學的現狀歌唱教學具有的獨特魅力,使得它成為學生最有效的抒發情感的表現形式。但往往因我們急于量化工作效率,經常盲目的、不遵循學生認知規律,不遵循知識結構自身科學規律的情況下,完成教學任務。經調查數據統計表明,78%的中學音樂教師在實施歌唱教學前并沒有對學生提出適切的歌唱要求。如:氣息如何控制?聲音的位置如何發出?咬字怎樣清楚?音高是否準確?識譜是否規范?情感與旋律之間的內在聯系如何表達等……這類問題經常被忽視從而直接導致學生在既沒有識譜讀譜、也沒有朗讀歌詞,整堂課都在聽幾遍、跟著音樂唱幾遍這種無效的學習狀態中匆匆結束。因此,我認為該教學模式是不科學、存在多種弊端的。該教學模式不能夠提高學生音樂表達與演唱能力,也不能夠培養學生科學、規范的音樂學習習慣,有悖于《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的心里發展水平和音樂認知特點,在明確歌唱意圖的引導下,突出音樂學科特點,正確的處理音樂技能的培養與音樂基礎知識、審美體驗及民族文化認同的關系。所以,我認為正確的歌唱教學模式應該是能夠初步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積極地體驗歌曲情感,理解歌詞內涵,用自信且自然的聲音準確的進行表情達意,進而通過歌唱音樂作品表現對時代烙印及社會進步的歌頌及贊美,加深學生對我國優秀民族的傳統音樂的熟悉,從而提高學生對家國情懷的認同及歸屬感。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明確培養學生歌唱技能的學習主旨,結合生動、多樣的教學活動模式輔助課堂,如:柯達伊手勢教學、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戈登聽唱法、奧爾夫教學等,追蹤課堂實踐,追蹤課堂生成。創設與歌曲表現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有情感地演唱歌曲。三、課堂教學實踐下歌唱教學的思考通過此次教唱歌曲《雪花飛》為例,淺談自己的歌唱教學實踐思考。1、以情帶聲,朗讀歌詞少兒版《音樂》六年級第五單元《聶耳、冼星海在上海》一課中,人民音樂人民音樂家聶耳創作的兒童歌曲《雪花飛》,雖描繪的音樂形象與我們教學對象年齡相仿,但由于創作的年代相對于21世紀的孩子來說有些陌生,想要準確抓住作品表達的情感,理解歌曲中滲透的時代烙印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所以,我選擇以音樂要素中學生較為熟悉的“歌詞”切入為抓手,遵循“理解歌詞——朗讀歌詞——表達歌曲”的三部曲組織我的教學環節,教師正確進行范唱,讓孩子做到聽覺領先,分樂句體會歌詞涵義,找到最能表達中心情感的字句詞。隨后將無聲的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的朗誦活動,讓學生運用輕聲高位置的狀態朗誦歌詞,讀出情緒、讀出歌唱位置、讀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讓學生在體驗與感悟中自然習得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意境。例如:第一樂句學生在朗讀時,能明顯找到歌詞自帶的邏輯重音“天上”。因此,在幫助學生完成演唱旋律的同時應該提示學生關注歌詞的朗讀重音,將樂句中情感的表達與歌詞更好的融為一體。(例1)2、聽唱結合,捕捉美感在教唱的反復練習中,學生們對于間奏的時值把握總是不盡人意。因此,我翻閱了戈登的音樂教學理念,遵循“先聽后想、先聽后看”的基本原則為接下來的實踐找到了有力的抓手。學習音樂跟學習語言類似,聆聽音型和節奏型,建立音樂語言邏輯,從“聽想”建立個人對音樂的欣賞和理解。于是將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調整,猜想是不是可以運用兩種不同的音色la和bum來區分樂句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到樂句之間的連貫性、感受樂句之間的內在美?聽覺導入,師生交替運用兩種不同的音色進行模唱旋律,學生在反復的聽唱中逐漸找出樂句之間的內在推衍性,發現樂曲中句與句之間的關聯性,進而感受“間奏”也是一種音樂的美。例如:在聽唱第二樂段樂句時,除了關注旋律中氣息連貫性之外,還應該從歌詞的提示中找出樂句的基本結構是不對稱、不規整,是比較自由的,是由大樂句銜接小樂句組合而成的。其實這就是聶耳音樂中民族性的得以體現,寫作技法上雖不如西方調式嚴謹工整,但句句圍繞旋律發展的邏輯而來,是中國民族音樂獨有的一種美。3、以實帶虛,巧思解惑弱起、切分、附點節奏型一直是學生歌唱過程中的絆腳石,如何巧妙的幫助學生渡過難關,是需要每位老師精心設計的。(例2)(例3)在我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解決孩子在一開始因節奏困惑而產生畏難、不自信的情緒問題,我先降低難度。視唱將弱起小節的空拍用八分休止填滿的旋律片段(例3),給出恒定不變的節拍后,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節拍感后熟練的演唱有輔助音的旋律。由淺入深,通過教師的范唱、生生的模唱后,一步一步建立學生的內心聽覺,等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該節奏型后,再將輔助音去掉,還原其休止符進行演唱(例2)。這樣,學生便可在正確的節拍感中自然習得該難點的學習,這種教學策略不僅高效的解決了教學難點的學習,還幫助學生建立了正確的內心聽覺模式,培養了學生理性的、富有邏輯性的音樂學習習慣,同時也喚醒了學生在演唱過程中的自信心。4、以線概點,縱情于聲如何讓學生在初步學唱后傳遞出有感情、有故事的聲音?這無疑會讓整節歌唱課錦上添花。除了讓學生從譜面理解歌詞的情緒之外,還應該挖掘音樂形象與旋律之間的內在動機。本節課中我采用了邊唱邊做體態律動的方式勾畫出旋律線條,將樂曲中極少出現的16份音符旋律,模擬成漫天飛舞的雪花被風卷起最終吹向遠方的旋律線條,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立足于感官上理解樂句之間的情緒發展,又能幫助孩子找準演唱的狀態,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靈活的運用富有情感的聲音演唱歌曲。通過歌唱教學在本案例中的教學實踐,學生對于關注從音樂本體出發進行體驗的學習模式更加深刻,通過關注不同的音樂要素,分析樂句與樂句之間內在關聯,最終基本能夠有效的、適切的進行音樂表達。學生們再也不是一味地只停留于音樂表面情緒帶給自己直觀感受的學習方式。因此,我認為作為一名音樂學科的建設者,我們不應該死板教條的成為課程實施的執行者,更不應該照本宣科,而是應該學會因人而異、因時而變,因地制宜,切實從學生視角出發研讀教材,設計能為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服務的體驗活動。本節課通過單元教學的重整設計后,教學流程更加清晰,能夠讓學生初步理解人民音樂家聶耳用音樂傳遞出強烈的愛國意愿,也讓學生跟隨音樂感受到處于那個年代社會背景下的時代性,端正了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