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湖北省咸寧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本試卷共6頁,時長7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在湖北省大洪山南麓向江漢平原過渡的丘陵地帶,發現了一座距今四五千年的屈家嶺文化遺址。遺址中有由水壩、蓄水區、灌溉區和溢洪道等構成的史前水利系統。這是截至2024年,考古發現的構成要素最為完備的史前水利系統。據此可知,這一時期長江流域()A.早期國家機器基本建立 B.精耕細作的小農經濟發展C.農業發展水平超過北方 D.先民具備改造自然的能力〖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中國)。據材料“有一套包括水壩、蓄水區、灌溉區和溢洪道等構成要素的史前水利系統統”可知當時人們已經具備一定的水利建設的能力,說明人們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為增強,D項正確;國家機器最基本的部分是維護階級統治的工具,材料未能體現,排除A項;精耕細作的小農經濟始于春秋戰國時期,排除B項;材料只提及了長江流域的水利建設,并未將長江與黃河流域的水利建設技術進行橫向對比,排除C項。故選D項。2.南北朝時期,北方風俗特別重視“同姓”“骨肉”的關系,而南方往往父母尚在而兄弟已經分家,甚至父子家產分開計算。據此可知()A.南北經濟存在區域差異 B.南方均田制得到推廣C.南方儒家失去正統地位 D.世家的權力受到打擊〖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南北朝(中國)。南方兄弟分家,父子財產分開,說明私有觀念更強,可見南方商品經濟比北方繁榮,A項正確;分家是商品經濟發展產生的私有觀念,和均田制無關,且均田制主要是北方孝文帝改革,排除B項;南方的“分家”確實與儒家思想中的血緣宗族觀念不合,但僅就這一項,只能說明儒家思想受到了經濟發展的沖擊,而不能說儒家已失去了正統地位,排除C項;財產分開不代表門閥家族受到打擊,排除D項。故選A項。3.朱熹在《大學章句》中說,人的本心“虛靈不昧,以具眾理而應萬事”,“但為氣稟所拘,人欲所蔽,則有時而昏”,基于此,他主張()A.個性自由 B.存天理,滅人欲 C.格物致知 D.發明本心,致良知〖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朱熹認為,人的本心中是存在“理”的,但是被“人欲”所遮蔽,所以會“昏”,因此就要存天理,滅人欲,B項正確;材料并未提及自由,排除A項;材料只討論了理與欲的關系,沒有討論如何獲得“知”,排除C項;發明本心,致良知是陸王心學,排除D項。故選B項。4.如表是1766—1812年清朝的農業生產和人口統計表。這主要說明當時()年份總人口(千人)農業人口(千人)耕地農業人口人均糧食(斤)總面積(千畝)農夫人均(畝)總額凈額余額1766200000170000103610025.2217007894391784300000255000100935416.7511225211711812350000297500105043614.941012470120A.農耕經濟高度發展 B.農業生產效率提高C.小農經濟開始解體 D.人地矛盾十分尖銳〖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據“1766-1812年清朝的農業生產和人口統計表”可知,這一時期總人口和農業人口呈現大幅增加趨勢,而農夫人均耕地面積和農業人口人均糧食數量卻不斷下降,說明這一時期人地矛盾日益尖銳,D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農耕經濟的高度發達,排除A項;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需要通過先進生產工具的使用和先進生產技術的推廣等,材料信息只涉及這一時期人口、耕地和糧食變化情況,“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材料不能體現農業生產關系的變化,無法提現小農經濟有無解體,且一般認為1840年后小農經濟才開始解體,排除C項。故選D項。5.1886年,清政府開始《大清會典輿圖》的編制工作。《大清會典輿圖》仍采用傳統地圖繪制方法繪制省、府兩級地圖,但使用了現代地理科學中的正軸圓錐投影技術繪制全國總地圖,并以文字敘述了清朝疆域范圍與各省的經緯度。材料表明,清朝()A.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B.實現中西科技融合C.領土主權意識增強 D.洋務運動成效顯著〖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繪制精準的全國地圖,并且加上世界通行的經緯度,有利于提高國民的領土主權意識,一定程度有利于維護國家領土主權,C項正確;雖然這套地圖同時使用了傳統地圖繪制技術和現代地圖繪制技術,但都是“用”的層面,不涉及“體”,排除A項;這套地圖仍使用傳統技術繪制省、府地圖,說明當時正在轉型期,尚未完全完成地理科學的現代化,這是新舊交替時期的特點,不是中西科技的融合,傳統地理科學應該逐漸向現代地理科學轉型,而不是融合,排除B項;地理繪制技術的逐漸轉型,說明當時中國已經開始學習現代科技,但無法證明洋務運動的成效“顯著”,排除D項。故選C項。6.1950年,我國開始在國有企業建立工廠管理委員會,吸收工人參加管理,還把一批有經驗的工人提到行政或負責生產的崗位上。這項改革意在()A.推動黨的工作重心轉移 B.實現工廠管理的民主化C.實施有計劃的工業建設 D.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0年(中國)。根據材料“1950年,我國開始在國有企業建立工廠管理委員會,吸收工人參加管理,還把一批有經驗的工人提到行政或負責生產的崗位上”可知,這是我國國企的民主化改革,B項正確;材料所述為國企的民主化改革,和黨的工作重心轉移無關,排除A項;有計劃的工業建設始于1953年,排除C項;此時我國尚處于新民主主義社會,排除D項。故選B項。7.《烏爾納姆法典》是公元前2300年左右,烏爾第三王朝于公元前2300年左右頒布的,此法典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法典。這部法典提到,啤酒是支付和贖罪的基礎單位。據此可知,烏爾第三王朝()A.借助神權維護封建專制 B.工商業經濟較為成熟C.創立世界最古老的文明 D.啤酒工業已十分發達〖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烏爾第三王朝時期(兩河流域)。啤酒能夠成為支付和贖罪的基礎單位,說明其釀造啤酒的手工業較為發達,以啤酒“支付”手段,說明其商業已經擺脫了原始的以物易物,B項正確;材料提到了國王,但并未說明國王已經建立專制政權,提到了贖罪,但并未提到其與王權的關系,而且當時還不是封建社會,排除A項;這部法典是已知最古老的法典,不能代表蘇美爾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且題設時間公元前2300年,許多地區已經擁有自己的文明了,排除C項;烏爾第三王朝的釀造啤酒的手工業較為發達,但要到工業革命后才可以使用工業一詞,排除D項。故選B項。8.如圖為古希臘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區的殖民示意圖,由圖可知,古希臘()▲古希臘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區的殖民示意圖A.在地中海沿岸推廣了民主制 B.奴隸制工商業發展十分迅速C.建立了橫跨亞歐非的大帝國 D.建立了數量眾多的城邦國家〖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希臘時期。據“古希臘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區的殖民示意圖”及所學可知,公元前8—6世紀,古希臘人在東起黑海東岸、西到西班牙的廣大地區建立了數量眾多的城邦國家,D項正確;古希臘的殖民地沿襲母邦的制度和習慣,但古希臘本身典型的民主國家只有雅典,其他城邦中存在多種多樣的政治體制,排除A項;古希臘奴隸制工商業發展的信息并沒有在地圖中表現出來,排除B項;古希臘通過殖民建立了數量眾多的城邦國家,政治獨立,沒有形成統一的大帝國,地中海附近橫跨亞歐非的大帝國是后來的亞歷山大帝國以及羅馬帝國,排除C項。故選D項。9.公元9世紀中葉開始,法蘭西地方的封建勢力之間爆發了激烈的武裝沖突,作為歐洲最大的封建主,缺乏武裝力量的教會受到了巨大沖擊,教會因此推行了名為“上帝的和平”的運動,禁止騎士對教會使用暴力。到了公元11世紀,這場運動發展為整個西歐的“上帝的休戰”運動,規定周日不能戰斗。這反映了西歐()A.教會對社會的控制空前強化 B.王權與教權展開劇烈斗爭C.國王的專制權力進一步加強 D.封建秩序陷入持續混亂中〖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本質是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古時期的歐洲。根據材料,歐洲的封建勢力之間發生沖突,而且教會也遭到了沖擊,說明封建秩序陷入混亂。雖然教會推動“上帝的和平”,但直到11世紀,也最多保證了周日停戰,可見秩序并未恢復,D項正確;材料雖然提到教會禁止騎士對教會使用暴力,周日不能戰斗,但并未說明這些禁令有無起效,而且如果教會對社會控制空前強化,社會就會非常穩定,完全不需要這些運動,排除A項。沖擊教會的是地方封建勢力,不是國王,排除B項。國王未能實現權力集中,才會讓地方封建勢力之間爆發斗爭,排除C項。故選D項。10.美國從19世紀開始,創辦了大量的原住民寄宿制學校,讓印第安兒童全天候地在學校接受教育。美國政府還提出“英語第一”的口號,對非英語的印刷出版刊物一律禁止,所有寄宿制學校必須采用英語授課。由此可知,當時美國政府試圖()A.為第二次工業革命培養勞動力 B.推行同化政策C.完成全國性義務教育普及工作 D.重構教育體系〖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美國)。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美國讓印第安兒童全天候在寄宿學校里,與原有的土著文化隔離,而且要求改說英語,目的是同化印第安人,B項正確;材料所述時間是從19世紀開始,而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9世紀后半葉,排除A項;材料所述教育針對對象只是印第安兒童,并非為全民普及義務教育,也不是對整個教育體系的重構,排除CD項。故選B項。11.咖啡原產地是非洲的埃塞俄比亞,17世紀以后,美洲的西印度群島成為世界最重要的咖啡產地。但到了19世紀末,印度和馬來半島的咖啡產量逐漸有超過西印度群島的趨勢。材料表明()A.經濟作物種植要適應自然條件 B.亞洲經濟發展超過拉美C.資本主義擴張主導了國際分工 D.工業革命優化資源配置〖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西印度群島之所以成為當時最重要的咖啡產地,是因為殖民者控制了美洲,在當地建立種植園經濟,使用奴隸勞動。根據教材,19世紀中后期,英國幾乎控制了印度全境,19世紀末,將馬來半島的大部分變成了殖民地,這使得英國人可以在這些地區大肆發展原料生產,使咖啡的產量逐漸超過西印度群島,這一系列的變動都是資本主義國家主導國際分工的結果,C項正確;材料提到的幾個地區的自然條件都適合咖啡生長,排除A項;印度和馬來西亞的咖啡產量超過吸引度群島,不代表整個亞洲的經濟超過了拉美,排除B項;材料所述現象與工業革命無關,也談不上優化配置,排除D項。故選C項。12.根據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中央政府權力集中在宰相和皇帝手中,其制度相較英美大為落后。但德意志帝國議會由15歲以上男子普選產生,不設置財產、種族限制,工人階級也擁有選舉權,這一點又比英美更具有現代性。德意志帝國議會在選舉方式上超越英美原因是基于()A.德意志政府不用對議會負責 B.皇帝代表底層勞工的利益C.德意志資本主義比英美發達 D.德意志平民持續不斷抗爭〖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德意志。據題意可知,因為德意志內閣不用對議會負責,所以他們可以適當給議會選舉更多自由,A項正確;德意志皇帝代表容克貴族,不代表勞工利益,排除B項;德意志資本主義不比英美更發達,排除C項;德意志平民不能說沒有抗爭,但不會比英美更多,排除D項。故選A項。13.美國學者泰羅在19世紀末,創立了新的科學管理生產的方式—泰羅制,將企業管理從經驗提升為理論科學。美國企業家福特也在數年后創立生產流水線,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這一系列革新()A.大大緩解了勞資雙方的矛盾 B.使工人生活得到根本改善C.阻止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 D.適應了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答案〗D〖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末(美國)。19世紀末,壟斷資本主義產生,壟斷資本家需要管理比以前規模更大的企業,管理更多的工人,管理科學的誕生和流水線的運用,能夠適應這種經濟發展,D項正確;而資本家的科學管理,以及生產效率的提高,實際上增加了工人勞動的疲勞度,最終有利于資本家攫取利潤,并不能大大緩解勞資矛盾,排除A項;這一系列革新不能“根本改善”工人生活,過于絕對,因為工人始終處于被剝削的地位,排除B項;經濟危機是由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決定的,這一系列變革根本無法阻止它的爆發,排除C項。故選D項。14.為了有效應對納粹德國的軍事侵略,英國學者湯因比在1940年初建議英法兩國建立更加親密的合作。他建議兩國在國防、殖民地資源以及外貿等方面進行合并,甚至授予兩國國民共同國籍,逐步實施殖民地共管,議會合并等。湯因比的方案()A.直接促成了歐盟的誕生 B.為戰后歐洲發展提供借鑒C.支持法國擊敗德國進攻 D.導致東方太平洋戰爭爆發〖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湯因比的方案為戰后歐洲走向聯合提供了借鑒,B項正確;歐洲聯合要到二戰后才真正啟動,而且最初是歐共體,排除A項;二戰中法國并未擊敗德國的進攻,而是向德國投降,排除C項;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與湯因比的方案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5.20世紀80年代,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推行經濟改革,以應對經濟的長期滯脹,恢復英國經濟的活力。關于這次經濟改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適當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B.恢復十九世紀的經濟政策C.加大政府對公共事業的開支 D.全面取締國家的福利政策〖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80年代英國。撒切爾夫人所運用的是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根據所學,是適當減少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A項正確;減少干預不是非簡單的恢復十九世紀的自由主義,排除B項;這一時期是減少了國家干預,減少政府對公共事業的開支,排除C項;在此期間,國家的福利開支是在縮減的,但沒有取締,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古代文明的多元發展】材料一王朝時代的埃及是個神權政治國家,宗教是埃及文明的核心,君權神授賦予了埃及法老政權的合法性。兩河流域蘇美爾人建立的文明中,浸透追受現實利益驅動的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傾向,在治理上,他們通過編制完備的法典來維護社會,于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在兩河流域誕生。與埃及相比,兩河流域雖然也屬農耕文明,但在很大程度上商業文明的特性更為突出。流傳下來的蘇美爾人的文獻,有大量的買賣、借貸、契約、合伙、遺囑等內容。蘇美爾人不相信來世和彼岸,他們雖然也祈禱,但所祈求的是現世的幸福。——趙克仁《兩河文明與埃及文明的差異及原因探析》材料二公元4—7世紀,兩河流域是拜占庭帝國的東部邊疆,就文化層面而言,拜占庭時期的史料并未將兩河流域文明視為同質文明,而是將其視為他者的文明。拜占庭人對兩河流域的關注更多來自政治、軍事層面。拜占庭時期,兩河流域成為拜占庭與波斯帝國的邊境。為了維系在兩河流域北部的領土,拜占庭帝國在當地建立了軍政體系,設立美索不達米亞行省。至7世紀初,拜占庭帝國在兩河流域的有效治理大大退化。拜占庭帝國一度復興后,曾有多位皇帝發動遠征,試圖重建帝國在該地區的統治權,只是并未取得實質性的成就。——孫思萌《拜占庭與兩河流域文明的互動》(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兩河文明與埃及文明的差異。(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拜占庭帝國未能持續控制兩河流域的原因。〖答案〗(1)差異:埃及文明依靠神權維護君權,兩河文明更依靠法律;埃及文明是典型的農耕文明,兩河地區的商業更加發達;埃及人有積極的宗教追求,兩河文明更具有人文精神。(2)未能在文化上與兩河文明融合;內部矛盾和游牧民族沖擊,使拜占庭帝國陷入衰退;帝國復興時期的遠征未能成功。〖解析〗【小問1】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世界。差異:根據材料“宗教是埃及文明的核心,君權神授賦予了埃及法老政權的合法性”“兩河流域蘇美爾人建立的文明中,……在治理上,他們通過編制完備的法典來維護社會”得出埃及文明依靠神權維護君權,兩河文明更依靠法律;根據材料“與埃及相比,兩河流域雖然也屬農耕文明,但在很大程度上商業文明的特性更為突出”得出埃及文明是典型的農耕文明,兩河地區的商業更加發達;根據材料“王朝時代的埃及是個神權政治國家,宗教是埃及文明的核心,君權神授賦予了埃及法老政權的合法性”“蘇美爾人不相信來世和彼岸,他們雖然也祈禱,但所祈求的是現世的幸福。”得出埃及人有積極的宗教追求,兩河文明更具有人文精神。【小問2】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拜占庭帝國時期的世界。原因:根據材料“就文化層面而言,拜占庭時期的史料并未將兩河流域文明視為同質文明,而是將其視為他者的文明。”得出未能在文化上與兩河文明融合;根據材料“為了維系在兩河流域北部的領土,拜占庭帝國在當地建立了軍政體系,……拜占庭帝國在兩河流域的有效治理大大退化”得出內部矛盾和游牧民族沖擊,使拜占庭帝國陷入衰退;根據材料“拜占庭帝國一度復興后,曾有多位皇帝發動遠征,試圖重建帝國在該地區的統治權,只是并未取得實質性的成就”得出帝國復興時期的遠征未能成功。17.【飲食文化與時代變遷】材料一在古代,歐洲飲食文化主要受到古希臘、古羅馬和基督教文化的影響。由于希臘和羅馬都靠近大海,因此他們的傳統飲食以高熱量、高脂肪,但制作簡單的飲食為特點,也和高緯度的地理和氣候相適應。歐洲人家庭觀念淡薄,個人主義盛行,表現在飲食方式上,人們都實行分餐制,一人一套餐具,互不影響。古希臘人強調用理性克制物欲,其飲食文化強調節儉。希臘城邦瓦解后的一小段時間,古羅馬一度流行舉辦奢侈的宴會。但基督教很快統治歐洲,在其教義中,飲食被看作物質誘惑、靈魂墮落的象征,歐洲人再度恢復飲食的簡樸。——摘編自龐瑛《中西方飲食文化比較研究》材料二近代食品工業的出現后,來自工業生產線而非廚房的方便食品出現了。1810年罐裝食品實驗成功并開始為人們提供食品;1833年蒸汽動力機器被運用到面包生產中,機器使面包輕而易舉地被大批量生產。在科學和理性至上的近代社會,飲食的功能性追求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人們在進餐時非常關心蛋白質含量與維生素的比例,非常關心食品熱量和健康的關系。新航路開辟以來的物種交換,以及化學、生物科技的進步,極大地豐富了食材和調味劑的品種。人們對飲食除了飽腹、營養之外,還產生了對“味道”審美的取向。——摘編自陳炎《中西飲食文化的古代、現代、后現代特征》(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古代歐洲飲食文化的特色,并指出造就這種特色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概述近現代以來,飲食文化出現的巨大變革。〖答案〗(1)特色:以高熱量、高脂肪類的食物為主;實行分餐制;強調飲食的簡樸。(答對3點)原因:海洋文明的風俗習慣;高緯度的地理氣候環境;個人主義盛行;希臘文化與基督教教義的影響。(任答3點即可)(2)變革:出現了大量工業化加工的食品;關注飲食的營養和健康;食材、調味極大豐富;產生了飲食文化的審美取向。(任答3點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歐洲。第一小問特色:根據材料“因此他們的傳統飲食以高熱量、高脂肪,但制作簡單的飲食為特點,也和高緯度的地理和氣候相適應”得出以高熱量、高脂肪類的食物為主;根據材料“表現在飲食方式上,人們都實行分餐制,一人一套餐具,互不影響”得出實行分餐制;根據材料“古希臘人強調用理性克制物欲,其飲食文化強調節儉。……歐洲人再度恢復飲食的簡樸。”得出強調飲食的簡樸。原因:根據材料“由于希臘和羅馬都靠近大海……也和高緯度的地理和氣候相適應”得出海洋文明的風俗習慣;高緯度的地理氣候環境;根據材料“歐洲人家庭觀念淡薄,個人主義盛行”得出個人主義盛行;根據材料“歐洲飲食文化主要受到古希臘、古羅馬和基督教文化的影響”得出希臘文化與基督教教義的影響。【小問2】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變革:根據材料“近代食品工業的出現后,來自工業生產線而非廚房的方便食品出現了。1810年罐裝食品實驗成功并開始為人們提供食品;1833年蒸汽動力機器被運用到面包生產中,機器使面包輕而易舉地被大批量生產。”得出出現了大量工業化加工的食品;根據材料“人們在進餐時非常關心蛋白質含量與維生素的比例,非常關心食品熱量和健康的關系”得出關注飲食的營養和健康;食材、調味極大豐富;根據材料“人們對飲食除了飽腹、營養之外,還產生了對‘味道’審美的取向。”得出產生了飲食文化的審美取向。18.【拉美經濟的艱難發展】材料一阿根廷獨立后的經濟受舊經濟體制的影響很深。它沒有形成一個全區性的統一經濟和統一市場。阿根廷內陸形成了封建的大莊園制度,依附于大莊園主的農民受著勞役地租的剝削,人身也是不自由的。在沿海沿河地區,商業資產階級的力量較強,但由于生產力的落后,這一地區仍不能擺脫封建關系。阿根廷獨立后,內戰長期處于僵持階段,由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干涉,加上莊園經濟的強大,沿海的資產階級長期缺乏足夠實力戰勝內地的封建主。直到1861年,阿根廷才正式成為統一國家。——摘編自張家哲《阿根廷獨立后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國家統一》材料二1929年大危機爆發后,阿根廷的進出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經濟模式開始向“進口替代工業化模式”轉變。1946年,阿根廷政府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將外資鐵路國有化,并新建一系列基礎設施。汽車、鋼鐵、石化等重工業發展迅速,食品加工、煙草、服裝等輕工業也得到繼續發展。至1949年,阿根廷年平均經濟增長率接近6%,工業產量上升了25%。20世紀60年代以后,進口替代工業化戰略暴露出諸多問題,如工業化進程緩慢,制造業占商品出口比重過低,政府積累下大量外債等。阿根廷政府陸續出臺貿易保護、高工資和高福利等社會政策,“進口替代工業化模式”進一步陷入困境。——摘編自董國輝《阿根廷進口替代工業化戰略確立的歷史進程》(1)根據材料一、分析阿根廷獨立后遲遲沒有實現統一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阿根廷工業化戰略的特點及效果。〖答案〗(1)原因:內地莊園經濟與沿海資本主義的矛盾尖銳;封建勢力強大,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緩慢;外國勢力的干涉。(2)特點:受外部因素影響較大;強調政府的領導作用。效果:一定時間內提高了國家的工業化水平,促進了經濟的增長;效果有限,無法保障經濟的長遠發展,致使經濟陷入低迷混亂。〖解析〗【小問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獨立后的阿根廷。原因:根據材料“阿根廷內陸形成了封建的大莊園制度,依附于大莊園主的農民受著勞役地租的剝削,人身也是不自由的。在沿海沿河地區,商業資產階級的力量較強,但由于生產力的落后,這一地區仍不能擺脫封建關系。”得出內地莊園經濟與沿海資本主義的矛盾尖銳;根據材料“由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干涉,加上莊園經濟的強大,沿海的資產階級長期缺乏足夠實力戰勝內地的封建主。”得出封建勢力強大,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緩慢;外國勢力的干涉。【小問2】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阿根廷。第一小問特點:根據材料“1929年大危機爆發后,阿根廷的進出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得出受外部因素影響較大;根據材料“阿根廷政府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將外資鐵路國有化,并新建一系列基礎設施”得出強調政府的領導作用。第二小問效果:根據材料“汽車、鋼鐵、石化等重工業發展迅速,食品加工、煙草、服裝等輕工業也得到繼續發展。至1949年,阿根廷年平均經濟增長率接近6%,工業產量上升了25%。”得出一定時間內提高了國家的工業化水平,促進了經濟的增長;根據材料“如工業化進程緩慢,制造業占商品出口比重過低,政府積累下大量外債等。……進一步陷入困境。”得出效果有限,無法保障經濟的長遠發展,致使經濟陷入低迷混亂。19.文化自信與文化創新】材料第一步,要人人存一個尊重愛護本國文化的誠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學問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綜合起來,還拿別人的補助他,叫他起一種化合作用,成了一個新文化系統。第四步,把這新系統往外擴充,叫人類全體都得著他好處。——梁啟超《歐游心影錄》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圍繞“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評述梁啟超的觀點。(要求:史論結合,論證充分,表述清晰)〖答案〗例文: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梁啟超在材料中提到對傳統文化的四個意見,這是梁啟超在一戰后目睹歐洲人對自己的文化自信破滅后,產生了對西方文明的懷疑,進而在復興傳統文化方面尋求出路的一種表現。我認為這一觀點在當時并不符合時代要求,但對今天的中國有著借鑒意義。首先,梁啟超在看到西方文化自信破滅后,開始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有其優越性,非但不比西方近代文明落后,甚至可以拯救世界。但這一觀點的錯誤在于,盡管西方文化已經被一戰證明其弊端,但當時中國的出路,并不在于復興傳統,而在于找到一條新路,而這條新路就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通過革命拯救國家。一味復興傳統文化救不了中國。其次,在中國革命勝利之后,在中國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梁啟超的觀點對我們有重大借鑒作用。他為我們復興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指出了一些方法,應該用現代科學的方法去重新理解國學,尋找其中與現代社會契合的部分,使之換發生命力,并對現代中國和世界作出貢獻。〖解析〗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近代中國。設問是圍繞“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評述梁啟超的觀點。根據材料“第一步,要人人存一個尊重愛護本國文化的誠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學問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綜合起來,還拿別人的補助他,叫他起一種化合作用,成了一個新文化系統。第四步,把這新系統往外擴充,叫人類全體都得著他好處。”及所學可知,梁啟超在材料中提到對傳統文化的四個意見,這是梁啟超在一戰后目睹歐洲人對自己的文化自信破滅后,產生了對西方文明的懷疑,進而在復興傳統文化方面尋求出路的一種表現。我認為這一觀點在當時并不符合時代要求,但對今天的中國有著借鑒意義。據材料“要人人存一個尊重愛護本國文化的誠意”“把這新系統往外擴充,叫人類全體都得著他好處。”及所學可知,梁啟超在看到西方文化自信破滅后,開始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有其優越性,非但不比西方近代文明落后,甚至可以拯救世界。但這一觀點的錯誤在于,盡管西方文化已經被一戰證明其弊端,但當時中國的出路,并不在于復興傳統,而在于找到一條新路,而這條新路就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通過革命拯救國家。一味復興傳統文化救不了中國。結合所學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知識可知,在中國革命勝利之后,在中國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梁啟超的觀點對我們有重大借鑒作用。他為我們復興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指出了一些方法,應該用現代科學的方法去重新理解國學,尋找其中與現代社會契合的部分,使之換發生命力,并對現代中國和世界作出貢獻。湖北省咸寧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本試卷共6頁,時長7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在湖北省大洪山南麓向江漢平原過渡的丘陵地帶,發現了一座距今四五千年的屈家嶺文化遺址。遺址中有由水壩、蓄水區、灌溉區和溢洪道等構成的史前水利系統。這是截至2024年,考古發現的構成要素最為完備的史前水利系統。據此可知,這一時期長江流域()A.早期國家機器基本建立 B.精耕細作的小農經濟發展C.農業發展水平超過北方 D.先民具備改造自然的能力〖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中國)。據材料“有一套包括水壩、蓄水區、灌溉區和溢洪道等構成要素的史前水利系統統”可知當時人們已經具備一定的水利建設的能力,說明人們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為增強,D項正確;國家機器最基本的部分是維護階級統治的工具,材料未能體現,排除A項;精耕細作的小農經濟始于春秋戰國時期,排除B項;材料只提及了長江流域的水利建設,并未將長江與黃河流域的水利建設技術進行橫向對比,排除C項。故選D項。2.南北朝時期,北方風俗特別重視“同姓”“骨肉”的關系,而南方往往父母尚在而兄弟已經分家,甚至父子家產分開計算。據此可知()A.南北經濟存在區域差異 B.南方均田制得到推廣C.南方儒家失去正統地位 D.世家的權力受到打擊〖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南北朝(中國)。南方兄弟分家,父子財產分開,說明私有觀念更強,可見南方商品經濟比北方繁榮,A項正確;分家是商品經濟發展產生的私有觀念,和均田制無關,且均田制主要是北方孝文帝改革,排除B項;南方的“分家”確實與儒家思想中的血緣宗族觀念不合,但僅就這一項,只能說明儒家思想受到了經濟發展的沖擊,而不能說儒家已失去了正統地位,排除C項;財產分開不代表門閥家族受到打擊,排除D項。故選A項。3.朱熹在《大學章句》中說,人的本心“虛靈不昧,以具眾理而應萬事”,“但為氣稟所拘,人欲所蔽,則有時而昏”,基于此,他主張()A.個性自由 B.存天理,滅人欲 C.格物致知 D.發明本心,致良知〖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朱熹認為,人的本心中是存在“理”的,但是被“人欲”所遮蔽,所以會“昏”,因此就要存天理,滅人欲,B項正確;材料并未提及自由,排除A項;材料只討論了理與欲的關系,沒有討論如何獲得“知”,排除C項;發明本心,致良知是陸王心學,排除D項。故選B項。4.如表是1766—1812年清朝的農業生產和人口統計表。這主要說明當時()年份總人口(千人)農業人口(千人)耕地農業人口人均糧食(斤)總面積(千畝)農夫人均(畝)總額凈額余額1766200000170000103610025.2217007894391784300000255000100935416.7511225211711812350000297500105043614.941012470120A.農耕經濟高度發展 B.農業生產效率提高C.小農經濟開始解體 D.人地矛盾十分尖銳〖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據“1766-1812年清朝的農業生產和人口統計表”可知,這一時期總人口和農業人口呈現大幅增加趨勢,而農夫人均耕地面積和農業人口人均糧食數量卻不斷下降,說明這一時期人地矛盾日益尖銳,D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農耕經濟的高度發達,排除A項;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需要通過先進生產工具的使用和先進生產技術的推廣等,材料信息只涉及這一時期人口、耕地和糧食變化情況,“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材料不能體現農業生產關系的變化,無法提現小農經濟有無解體,且一般認為1840年后小農經濟才開始解體,排除C項。故選D項。5.1886年,清政府開始《大清會典輿圖》的編制工作。《大清會典輿圖》仍采用傳統地圖繪制方法繪制省、府兩級地圖,但使用了現代地理科學中的正軸圓錐投影技術繪制全國總地圖,并以文字敘述了清朝疆域范圍與各省的經緯度。材料表明,清朝()A.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B.實現中西科技融合C.領土主權意識增強 D.洋務運動成效顯著〖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繪制精準的全國地圖,并且加上世界通行的經緯度,有利于提高國民的領土主權意識,一定程度有利于維護國家領土主權,C項正確;雖然這套地圖同時使用了傳統地圖繪制技術和現代地圖繪制技術,但都是“用”的層面,不涉及“體”,排除A項;這套地圖仍使用傳統技術繪制省、府地圖,說明當時正在轉型期,尚未完全完成地理科學的現代化,這是新舊交替時期的特點,不是中西科技的融合,傳統地理科學應該逐漸向現代地理科學轉型,而不是融合,排除B項;地理繪制技術的逐漸轉型,說明當時中國已經開始學習現代科技,但無法證明洋務運動的成效“顯著”,排除D項。故選C項。6.1950年,我國開始在國有企業建立工廠管理委員會,吸收工人參加管理,還把一批有經驗的工人提到行政或負責生產的崗位上。這項改革意在()A.推動黨的工作重心轉移 B.實現工廠管理的民主化C.實施有計劃的工業建設 D.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0年(中國)。根據材料“1950年,我國開始在國有企業建立工廠管理委員會,吸收工人參加管理,還把一批有經驗的工人提到行政或負責生產的崗位上”可知,這是我國國企的民主化改革,B項正確;材料所述為國企的民主化改革,和黨的工作重心轉移無關,排除A項;有計劃的工業建設始于1953年,排除C項;此時我國尚處于新民主主義社會,排除D項。故選B項。7.《烏爾納姆法典》是公元前2300年左右,烏爾第三王朝于公元前2300年左右頒布的,此法典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法典。這部法典提到,啤酒是支付和贖罪的基礎單位。據此可知,烏爾第三王朝()A.借助神權維護封建專制 B.工商業經濟較為成熟C.創立世界最古老的文明 D.啤酒工業已十分發達〖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烏爾第三王朝時期(兩河流域)。啤酒能夠成為支付和贖罪的基礎單位,說明其釀造啤酒的手工業較為發達,以啤酒“支付”手段,說明其商業已經擺脫了原始的以物易物,B項正確;材料提到了國王,但并未說明國王已經建立專制政權,提到了贖罪,但并未提到其與王權的關系,而且當時還不是封建社會,排除A項;這部法典是已知最古老的法典,不能代表蘇美爾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且題設時間公元前2300年,許多地區已經擁有自己的文明了,排除C項;烏爾第三王朝的釀造啤酒的手工業較為發達,但要到工業革命后才可以使用工業一詞,排除D項。故選B項。8.如圖為古希臘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區的殖民示意圖,由圖可知,古希臘()▲古希臘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區的殖民示意圖A.在地中海沿岸推廣了民主制 B.奴隸制工商業發展十分迅速C.建立了橫跨亞歐非的大帝國 D.建立了數量眾多的城邦國家〖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希臘時期。據“古希臘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區的殖民示意圖”及所學可知,公元前8—6世紀,古希臘人在東起黑海東岸、西到西班牙的廣大地區建立了數量眾多的城邦國家,D項正確;古希臘的殖民地沿襲母邦的制度和習慣,但古希臘本身典型的民主國家只有雅典,其他城邦中存在多種多樣的政治體制,排除A項;古希臘奴隸制工商業發展的信息并沒有在地圖中表現出來,排除B項;古希臘通過殖民建立了數量眾多的城邦國家,政治獨立,沒有形成統一的大帝國,地中海附近橫跨亞歐非的大帝國是后來的亞歷山大帝國以及羅馬帝國,排除C項。故選D項。9.公元9世紀中葉開始,法蘭西地方的封建勢力之間爆發了激烈的武裝沖突,作為歐洲最大的封建主,缺乏武裝力量的教會受到了巨大沖擊,教會因此推行了名為“上帝的和平”的運動,禁止騎士對教會使用暴力。到了公元11世紀,這場運動發展為整個西歐的“上帝的休戰”運動,規定周日不能戰斗。這反映了西歐()A.教會對社會的控制空前強化 B.王權與教權展開劇烈斗爭C.國王的專制權力進一步加強 D.封建秩序陷入持續混亂中〖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本質是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古時期的歐洲。根據材料,歐洲的封建勢力之間發生沖突,而且教會也遭到了沖擊,說明封建秩序陷入混亂。雖然教會推動“上帝的和平”,但直到11世紀,也最多保證了周日停戰,可見秩序并未恢復,D項正確;材料雖然提到教會禁止騎士對教會使用暴力,周日不能戰斗,但并未說明這些禁令有無起效,而且如果教會對社會控制空前強化,社會就會非常穩定,完全不需要這些運動,排除A項。沖擊教會的是地方封建勢力,不是國王,排除B項。國王未能實現權力集中,才會讓地方封建勢力之間爆發斗爭,排除C項。故選D項。10.美國從19世紀開始,創辦了大量的原住民寄宿制學校,讓印第安兒童全天候地在學校接受教育。美國政府還提出“英語第一”的口號,對非英語的印刷出版刊物一律禁止,所有寄宿制學校必須采用英語授課。由此可知,當時美國政府試圖()A.為第二次工業革命培養勞動力 B.推行同化政策C.完成全國性義務教育普及工作 D.重構教育體系〖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美國)。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美國讓印第安兒童全天候在寄宿學校里,與原有的土著文化隔離,而且要求改說英語,目的是同化印第安人,B項正確;材料所述時間是從19世紀開始,而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9世紀后半葉,排除A項;材料所述教育針對對象只是印第安兒童,并非為全民普及義務教育,也不是對整個教育體系的重構,排除CD項。故選B項。11.咖啡原產地是非洲的埃塞俄比亞,17世紀以后,美洲的西印度群島成為世界最重要的咖啡產地。但到了19世紀末,印度和馬來半島的咖啡產量逐漸有超過西印度群島的趨勢。材料表明()A.經濟作物種植要適應自然條件 B.亞洲經濟發展超過拉美C.資本主義擴張主導了國際分工 D.工業革命優化資源配置〖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西印度群島之所以成為當時最重要的咖啡產地,是因為殖民者控制了美洲,在當地建立種植園經濟,使用奴隸勞動。根據教材,19世紀中后期,英國幾乎控制了印度全境,19世紀末,將馬來半島的大部分變成了殖民地,這使得英國人可以在這些地區大肆發展原料生產,使咖啡的產量逐漸超過西印度群島,這一系列的變動都是資本主義國家主導國際分工的結果,C項正確;材料提到的幾個地區的自然條件都適合咖啡生長,排除A項;印度和馬來西亞的咖啡產量超過吸引度群島,不代表整個亞洲的經濟超過了拉美,排除B項;材料所述現象與工業革命無關,也談不上優化配置,排除D項。故選C項。12.根據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中央政府權力集中在宰相和皇帝手中,其制度相較英美大為落后。但德意志帝國議會由15歲以上男子普選產生,不設置財產、種族限制,工人階級也擁有選舉權,這一點又比英美更具有現代性。德意志帝國議會在選舉方式上超越英美原因是基于()A.德意志政府不用對議會負責 B.皇帝代表底層勞工的利益C.德意志資本主義比英美發達 D.德意志平民持續不斷抗爭〖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德意志。據題意可知,因為德意志內閣不用對議會負責,所以他們可以適當給議會選舉更多自由,A項正確;德意志皇帝代表容克貴族,不代表勞工利益,排除B項;德意志資本主義不比英美更發達,排除C項;德意志平民不能說沒有抗爭,但不會比英美更多,排除D項。故選A項。13.美國學者泰羅在19世紀末,創立了新的科學管理生產的方式—泰羅制,將企業管理從經驗提升為理論科學。美國企業家福特也在數年后創立生產流水線,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這一系列革新()A.大大緩解了勞資雙方的矛盾 B.使工人生活得到根本改善C.阻止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 D.適應了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答案〗D〖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末(美國)。19世紀末,壟斷資本主義產生,壟斷資本家需要管理比以前規模更大的企業,管理更多的工人,管理科學的誕生和流水線的運用,能夠適應這種經濟發展,D項正確;而資本家的科學管理,以及生產效率的提高,實際上增加了工人勞動的疲勞度,最終有利于資本家攫取利潤,并不能大大緩解勞資矛盾,排除A項;這一系列革新不能“根本改善”工人生活,過于絕對,因為工人始終處于被剝削的地位,排除B項;經濟危機是由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決定的,這一系列變革根本無法阻止它的爆發,排除C項。故選D項。14.為了有效應對納粹德國的軍事侵略,英國學者湯因比在1940年初建議英法兩國建立更加親密的合作。他建議兩國在國防、殖民地資源以及外貿等方面進行合并,甚至授予兩國國民共同國籍,逐步實施殖民地共管,議會合并等。湯因比的方案()A.直接促成了歐盟的誕生 B.為戰后歐洲發展提供借鑒C.支持法國擊敗德國進攻 D.導致東方太平洋戰爭爆發〖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湯因比的方案為戰后歐洲走向聯合提供了借鑒,B項正確;歐洲聯合要到二戰后才真正啟動,而且最初是歐共體,排除A項;二戰中法國并未擊敗德國的進攻,而是向德國投降,排除C項;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與湯因比的方案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5.20世紀80年代,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推行經濟改革,以應對經濟的長期滯脹,恢復英國經濟的活力。關于這次經濟改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適當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B.恢復十九世紀的經濟政策C.加大政府對公共事業的開支 D.全面取締國家的福利政策〖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80年代英國。撒切爾夫人所運用的是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根據所學,是適當減少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A項正確;減少干預不是非簡單的恢復十九世紀的自由主義,排除B項;這一時期是減少了國家干預,減少政府對公共事業的開支,排除C項;在此期間,國家的福利開支是在縮減的,但沒有取締,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古代文明的多元發展】材料一王朝時代的埃及是個神權政治國家,宗教是埃及文明的核心,君權神授賦予了埃及法老政權的合法性。兩河流域蘇美爾人建立的文明中,浸透追受現實利益驅動的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傾向,在治理上,他們通過編制完備的法典來維護社會,于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在兩河流域誕生。與埃及相比,兩河流域雖然也屬農耕文明,但在很大程度上商業文明的特性更為突出。流傳下來的蘇美爾人的文獻,有大量的買賣、借貸、契約、合伙、遺囑等內容。蘇美爾人不相信來世和彼岸,他們雖然也祈禱,但所祈求的是現世的幸福。——趙克仁《兩河文明與埃及文明的差異及原因探析》材料二公元4—7世紀,兩河流域是拜占庭帝國的東部邊疆,就文化層面而言,拜占庭時期的史料并未將兩河流域文明視為同質文明,而是將其視為他者的文明。拜占庭人對兩河流域的關注更多來自政治、軍事層面。拜占庭時期,兩河流域成為拜占庭與波斯帝國的邊境。為了維系在兩河流域北部的領土,拜占庭帝國在當地建立了軍政體系,設立美索不達米亞行省。至7世紀初,拜占庭帝國在兩河流域的有效治理大大退化。拜占庭帝國一度復興后,曾有多位皇帝發動遠征,試圖重建帝國在該地區的統治權,只是并未取得實質性的成就。——孫思萌《拜占庭與兩河流域文明的互動》(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兩河文明與埃及文明的差異。(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拜占庭帝國未能持續控制兩河流域的原因。〖答案〗(1)差異:埃及文明依靠神權維護君權,兩河文明更依靠法律;埃及文明是典型的農耕文明,兩河地區的商業更加發達;埃及人有積極的宗教追求,兩河文明更具有人文精神。(2)未能在文化上與兩河文明融合;內部矛盾和游牧民族沖擊,使拜占庭帝國陷入衰退;帝國復興時期的遠征未能成功。〖解析〗【小問1】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世界。差異:根據材料“宗教是埃及文明的核心,君權神授賦予了埃及法老政權的合法性”“兩河流域蘇美爾人建立的文明中,……在治理上,他們通過編制完備的法典來維護社會”得出埃及文明依靠神權維護君權,兩河文明更依靠法律;根據材料“與埃及相比,兩河流域雖然也屬農耕文明,但在很大程度上商業文明的特性更為突出”得出埃及文明是典型的農耕文明,兩河地區的商業更加發達;根據材料“王朝時代的埃及是個神權政治國家,宗教是埃及文明的核心,君權神授賦予了埃及法老政權的合法性”“蘇美爾人不相信來世和彼岸,他們雖然也祈禱,但所祈求的是現世的幸福。”得出埃及人有積極的宗教追求,兩河文明更具有人文精神。【小問2】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拜占庭帝國時期的世界。原因:根據材料“就文化層面而言,拜占庭時期的史料并未將兩河流域文明視為同質文明,而是將其視為他者的文明。”得出未能在文化上與兩河文明融合;根據材料“為了維系在兩河流域北部的領土,拜占庭帝國在當地建立了軍政體系,……拜占庭帝國在兩河流域的有效治理大大退化”得出內部矛盾和游牧民族沖擊,使拜占庭帝國陷入衰退;根據材料“拜占庭帝國一度復興后,曾有多位皇帝發動遠征,試圖重建帝國在該地區的統治權,只是并未取得實質性的成就”得出帝國復興時期的遠征未能成功。17.【飲食文化與時代變遷】材料一在古代,歐洲飲食文化主要受到古希臘、古羅馬和基督教文化的影響。由于希臘和羅馬都靠近大海,因此他們的傳統飲食以高熱量、高脂肪,但制作簡單的飲食為特點,也和高緯度的地理和氣候相適應。歐洲人家庭觀念淡薄,個人主義盛行,表現在飲食方式上,人們都實行分餐制,一人一套餐具,互不影響。古希臘人強調用理性克制物欲,其飲食文化強調節儉。希臘城邦瓦解后的一小段時間,古羅馬一度流行舉辦奢侈的宴會。但基督教很快統治歐洲,在其教義中,飲食被看作物質誘惑、靈魂墮落的象征,歐洲人再度恢復飲食的簡樸。——摘編自龐瑛《中西方飲食文化比較研究》材料二近代食品工業的出現后,來自工業生產線而非廚房的方便食品出現了。1810年罐裝食品實驗成功并開始為人們提供食品;1833年蒸汽動力機器被運用到面包生產中,機器使面包輕而易舉地被大批量生產。在科學和理性至上的近代社會,飲食的功能性追求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人們在進餐時非常關心蛋白質含量與維生素的比例,非常關心食品熱量和健康的關系。新航路開辟以來的物種交換,以及化學、生物科技的進步,極大地豐富了食材和調味劑的品種。人們對飲食除了飽腹、營養之外,還產生了對“味道”審美的取向。——摘編自陳炎《中西飲食文化的古代、現代、后現代特征》(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古代歐洲飲食文化的特色,并指出造就這種特色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概述近現代以來,飲食文化出現的巨大變革。〖答案〗(1)特色:以高熱量、高脂肪類的食物為主;實行分餐制;強調飲食的簡樸。(答對3點)原因:海洋文明的風俗習慣;高緯度的地理氣候環境;個人主義盛行;希臘文化與基督教教義的影響。(任答3點即可)(2)變革:出現了大量工業化加工的食品;關注飲食的營養和健康;食材、調味極大豐富;產生了飲食文化的審美取向。(任答3點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歐洲。第一小問特色:根據材料“因此他們的傳統飲食以高熱量、高脂肪,但制作簡單的飲食為特點,也和高緯度的地理和氣候相適應”得出以高熱量、高脂肪類的食物為主;根據材料“表現在飲食方式上,人們都實行分餐制,一人一套餐具,互不影響”得出實行分餐制;根據材料“古希臘人強調用理性克制物欲,其飲食文化強調節儉。……歐洲人再度恢復飲食的簡樸。”得出強調飲食的簡樸。原因:根據材料“由于希臘和羅馬都靠近大海……也和高緯度的地理和氣候相適應”得出海洋文明的風俗習慣;高緯度的地理氣候環境;根據材料“歐洲人家庭觀念淡薄,個人主義盛行”得出個人主義盛行;根據材料“歐洲飲食文化主要受到古希臘、古羅馬和基督教文化的影響”得出希臘文化與基督教教義的影響。【小問2】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變革:根據材料“近代食品工業的出現后,來自工業生產線而非廚房的方便食品出現了。1810年罐裝食品實驗成功并開始為人們提供食品;1833年蒸汽動力機器被運用到面包生產中,機器使面包輕而易舉地被大批量生產。”得出出現了大量工業化加工的食品;根據材料“人們在進餐時非常關心蛋白質含量與維生素的比例,非常關心食品熱量和健康的關系”得出關注飲食的營養和健康;食材、調味極大豐富;根據材料“人們對飲食除了飽腹、營養之外,還產生了對‘味道’審美的取向。”得出產生了飲食文化的審美取向。18.【拉美經濟的艱難發展】材料一阿根廷獨立后的經濟受舊經濟體制的影響很深。它沒有形成一個全區性的統一經濟和統一市場。阿根廷內陸形成了封建的大莊園制度,依附于大莊園主的農民受著勞役地租的剝削,人身也是不自由的。在沿海沿河地區,商業資產階級的力量較強,但由于生產力的落后,這一地區仍不能擺脫封建關系。阿根廷獨立后,內戰長期處于僵持階段,由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干涉,加上莊園經濟的強大,沿海的資產階級長期缺乏足夠實力戰勝內地的封建主。直到1861年,阿根廷才正式成為統一國家。——摘編自張家哲《阿根廷獨立后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國家統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職業經理人行業趨勢分析技巧試題及答案
- 營養教育在學校的重要性與實踐方法試題及答案
- 考前準備2024西醫臨床考題及答案
- 空氣科學考試題及答案
- 知識產權重大案例分析的考試試題及答案
- 期末解刨學試題及答案
- 藥品流通渠道管理試題及答案
- 水庫移民面試題及答案
- 圖書管理員文化傳承與發展試題及答案
- 西醫臨床知識運用試題及答案總結
- 北京市引進人才審批表格模板
- 第14篇局部水基滅火系統(修改后版本)
- 配管配線工程量計算實例
- CAMDS培訓ppt課件
- 包裝設計外文文獻翻譯最新譯文
- 治安管理課件新興行業場所
- 中國鐵路總公司《鐵路技術管理規程》(普速鐵路部分)
- HY∕T 122-2009 海洋傾倒區選劃技術導則
- 《聲門下吸引技術》PPT課件
- 幼兒園繪本故事PPT:《小紅帽》
- 一年級下冊數學6.6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不退位減)人教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