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法不可違(導學案)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學與練_第1頁
5.1法不可違(導學案)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學與練_第2頁
5.1法不可違(導學案)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學與練_第3頁
5.1法不可違(導學案)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學與練_第4頁
5.1法不可違(導學案)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學與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做守法的公民5.1法不可違2022年課程標準核心素養認識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罰的主要類型;認識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自覺抵制校園欺凌和違法犯罪行為。1.政治認同:知道什么是違法,了解違法行為的類別。培養維護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權威,做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意識。

2.法治觀念:了解法律對個人生活、社會秩序和國家發展的作用。明確違法無小事,加強自身修養,增強法治觀念。3.責任意識: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約束自己不良行為的能力,明確違法的后果,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人。要點一:違法無小事1.法不可違的原因:(1)作為一種行為規范,法律明確告知人們可以做什么、必須做什么,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一個、標準或方向。

(2)法律還告知人們,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行為是非法的,它是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深度解析】

(1)——主要從法律的指引作用角度來說明原因;(2)——主要從法律的評價作用角度來說明原因。

2.人們行為的底線:

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是人們行為的底線。

3.違法行為的含義:

違法行為是指違反、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

4.違法行為的分類:

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違法行為、違法行為和違法行為。

(1)民事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如欠債不還的行為。

(2)行政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應當受到行政處分或行政處罰的行為,如擾亂社會治安的行為。

(3)刑事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應當安到處罰的行為,如故意殺人的行為。5.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的區別: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輕微,稱為。刑事違法行為是違法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無論是一般違法還是犯罪,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易學易通】二、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

1、身邊的違法行為:

(1)謊報險情、破壞鐵路封閉網等行為都是違反的行政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

(2)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經常從事各種,如購置財產、簽訂合同、結婚等。這些民事活動都是由來規范的。民法用規定的方式來規范平等的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侵犯他人或者沒有依法履行合同義務,都是較為典型的民事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

【知識拓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2、怎樣做到遵章守法:

是社會和諧的保證。(1)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觀念,嚴格遵守的法律規。(2)在社會交往中,我們要依法從事民事活動,積極防范行為和行為,既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又要他人的權益,促進社會健康和諧發展。

【深度解析】

(1)——針對治安管理違法行為;(2)——針對民事違法行為。依據課時重點內容,歸納問題(重難點、易錯點)呈現如下:?違法無小事【典例】下列選項對事件的分析正確的是()A.小強為趕上公交車,翻越馬路隔離欄→刑事違法行為

B.父母為14歲的小江保管壓歲錢→民事違法行為

C.18歲的小濤參與搶劫被判有期徒刑三年→行政違法行為

D,某報社發表小海的文章卻拒付稿酬→民事違法行為【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違法行為。A項中小強的做法屬于行政違法行為,故A錯誤;B項中的父母不違法,故B錯誤;“小濤參與搶劫被判有期徒刑三年”說明他的行為已構成犯罪,屬于刑事違法行為,故C錯誤;D項分析正確,符合題意。故選D。?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典例】在我們身邊,有的人實施了一些行為,卻自以為只是犯了小錯,全然不知已經違法。違法無小事,下列需要我們警惕的違法行為有()

①班里有個唱歌好的同學,大家都叫她“小百靈”②在私家車的后視鏡上,懸掛妨礙視線的玩偶③被同學透露個人隱私,忍無可忍毆打同學④在家無聊,撥打“119”謊報附近有商場著火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唱歌好”屬于個人特長,不屬于違法行為,①與題意不符;②的行為有可能造成交通事故,違反了交通法規,屬于違法行為;“未經他人允許透露其隱私”侵犯公民隱私權,“毆打同學”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③屬于違法行為;“謊報火情”擾亂了社會公共秩序,④屬于違法行為。因此該題選D。【總結感悟】構建知識體系構建要求:(1)理清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2)全員參與,主動參與,及時鞏固基礎知識。(3)熟練展示。一、選擇題(共10小題)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對關乎人民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問題,加大了犯罪懲處力度,

最高可判處死刑。這體現出我國法律()

A.通過解決公民之間的各種糾紛來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B.只具有制裁功能,制裁是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最有效方法

C.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通過制裁違法犯罪行為來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D.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來規范人們的行為【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對法律的作用的理解。【解答】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由材料中“加大了犯罪懲處力度”可知,我國法律通過制裁違法犯罪行為來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故選C項;B項說法太絕對,排除;A、D兩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項。2.重慶市燃管辦介紹,自啟動2024年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以來,截至目前,全市共查處非法生產、經營、儲存、運輸案件352起、收繳非法煙花爆竹7.5萬余件,治安拘留226人,罰款28萬余元,警告教育21人。在禁燃區燃放煙花爆竹的行為屬于()

A.刑事違法行為B.民事違法行為C.行政違法行為D.嚴重違法行為【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違法行為的類別。【解答】按照違反的法律,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依據材料中被查處的違法者受到“罰款”“拘留”,可知屬于受到行政處罰。故選C項。3.初中學生李某,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無人照料,養成了我行我素的壞習慣。他還和社會上的“哥們兒”學會了小偷小摸。雖然他因此受到了公安機關的教育和處罰,但他還是改不了這個毛病。后來,李某又發展到和“哥們兒”一起搶劫路人,最終李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這說明()

A.一般違法行為有可能發展為犯罪B.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之間沒有關系C.一般違法行為必然導致犯罪

D.犯罪不一定違法【答案】A【分析】本題考查對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之間關系的認識。【解答】李某由一般違法行為走上犯罪之路,充分說明了如果我們不重視一般違法行為,任其發展,就有可能走上犯罪之路,A項符合題意;B項說法錯誤;C項觀點過于絕對,排除;犯罪一定違法,D項觀點錯誤。故選A項。4.升入八年級后,文博結識了一群“朋友”,他們經常在一起玩網絡游戲,后來發展到沒錢了就去搶劫的地步。最終,文博因犯搶劫罪被判刑。以上材料啟示我們()

A.要增強守法觀念,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

B.一般違法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

C.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D.遵章守法是社會和諧的保證【答案】A【分析】本題考查對自覺遵章守法的認識和理解。【解答】材料中文博法律意識淡薄,沒有做到自覺遵章守法,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這啟示我們要增強守法觀念,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表述正確,但在材料中均沒有體現。故選A項。5.在生活中有許多規定,如“不準帶進入考場“嚴禁酒后駕車”“嚴禁攜帶易燃易爆物品上車”等。每個公民都必須遵守這些規定,因為()

A.人們的行為都是不自覺的

B.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各種行為規范

C.法律是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準繩

D.道德比法律更有約束力【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對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各種行為規范的理解。【解答】“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人們只有遵守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行為規范,才能保證良好的社會秩序,B項符合題意;A項說法明顯錯誤;C項說法本身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排除;法律比道德更有約束力,D項說法錯誤。故選B項。6.凈化網絡空間,拒絕網絡謠言,我們人人有責。漫畫《行為底線》說明人們行為的底線是()

A.不說謊B.不違紀C.不違法D.不遲到【答案】C【分析】本題借助漫畫考查對人們行為底線的認識。【解答】從漫畫中“法律底線”“法律禁區”等關鍵信息可知,人們行為的底線是不違法,C項說法正確。故本題選C。7.下列行為中不屬于違法行為的是()A.李某用鉗子破壞鐵路封閉網B.家長為教育孩子,將其打成重傷

C.某出租車司機將乘客遺忘在車上的價值萬元的筆記本電腦據為已有

D.中學生王某課間與同學在樓道里追逐打鬧【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對違法行為的理解。【解答】A項中李某的行為屬于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行政違法行為;B、C兩項中的行為屬于刑事違法行為;王某課間與同學在樓道里追逐打鬧屬于違反校規校紀的行為,不屬于違法行為。本題是逆向選擇題,故選D項。8.劉某某因散布“甲醇泡海魚”謠言被行政拘留5日并罰款500元;王某因與朋友發生口角,把對方打成重傷,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他們行為的共同點是()

A.都是違法行為

B.都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

C.都是犯罪行為

D.都受到了刑罰的處罰【答案】A【分析】本題考查對違法行為的認識【解答】。劉某某因為散布謠言被行政拘留,這屬于行政違法行為,也就是一般違法行為;王某把人打成重傷,被判處有期徒刑,其行為是嚴重違法行為,即犯罪,他們的共同點都是違法行為,A項正確,C項錯誤;B項錯誤,只有犯罪才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劉某某受到行政處罰,王某受到刑罰處罰,D項錯誤。故選A項。9.“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A.小錯必鑄大錯,違法必定犯罪

B.犯點小錯沒關系

C.一般違法和犯罪都具有社會危害性

D.一般違法和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要防微杜漸【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對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的關系的認識。【解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意思是千里長的大堤,往往因螞蟻洞穴而崩潰,這啟示我們一般違法和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要防微杜漸,D項符合題意;A項說法太絕對;B項說法明顯錯誤;C項說法本身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D項。10.杜某有盜竊的惡習,曾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屢教不改。一次,他潛入一居民家中,竊得人民幣數萬元,最終被公安機關抓獲,并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此案例中,杜某()

①被公安機關拘留屬于刑事處罰

②竊得人民幣數萬元是犯罪行為

③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屬于承擔民事責任

④從一般違法到走上犯罪的道路,啟示我們要增強法治觀念,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答案】A【分析】本題通過杜某從一般違法到犯罪的事例,考查對違法犯罪的認識。【解答】被公安機關拘留是行政處罰,①說法錯誤;杜某因盜竊人民幣數萬元被判刑,說明其行為已構成犯罪,②說法正確;被判處有期徒刑屬于刑事處罰,承擔的是刑事責任,③說法錯誤;④是預防違法犯罪的有效方法,正確。故選A項。二、材料題(共1小題)11.遵守社會規則材料一孫某在北京郊區野山游玩時發現一株美麗的小花,她用搜索確認了花的品種,隨即將其采摘回家,還拍了照片并將照片發到社交平臺炫耀,結果警方很快找上門。原來這株花叫槭(qi)葉鐵線蓮,是國家二級野生保護植物。采集國家二級野生保護植物需要到有關部門辦理采集證,無證采集者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等法律規定。孫某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材料二陳某到黃山風景區游玩,自覺體力不錯,便萌生了挑戰黃山第三高峰天都峰的想法。而此時的天都峰正處于封閉輪休期,陳某無視景區設立的“禁止入內”告示牌,翻越欄桿攀登山峰。在被巡邏執勤人員發現后,陳某仍執意前行,直至景區綜合執法人員和民警將其帶離。依據《黃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陳某受到罰款1000元的處罰。

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談談我們如何與規則同行,創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