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放射衛生防護作業指導書TOC\o"1-2"\h\u26511第1章放射衛生防護基礎概念 343871.1放射性物質的性質與分類 314041.2放射防護的基本原則 414884第2章放射衛生防護法律法規與標準 4307882.1相關法律法規概述 4138352.1.1《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4120182.1.2《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許可管理辦法》 475452.1.3《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標準化管理規定》 4139132.1.4《放射性廢物管理暫行辦法》 4117222.2放射衛生防護標準體系 5294312.2.1國家標準 530472.2.2行業標準 517642.2.3地方標準 517772.2.4企業標準 5113672.2.5國際標準 58479第3章放射衛生防護組織與管理 5209543.1放射衛生防護組織架構 562573.1.1放射衛生防護領導小組 5271423.1.2放射衛生防護管理部門 5138723.1.3放射衛生防護技術支持部門 6153973.2放射衛生防護責任制 690503.2.1單位負責人責任制 664413.2.2部門負責人責任制 6126423.2.3作業人員責任制 6184233.3放射衛生防護培訓與教育 6168733.3.1放射衛生防護培訓 6186113.3.2放射衛生防護教育 634263.3.3放射衛生防護培訓與教育記錄 620317第4章放射性物質的安全操作 6183704.1放射性物質的運輸與儲存 762114.1.1運輸 7234564.1.2儲存 733514.2放射性物質的使用與處理 7305864.2.1使用 7101564.2.2處理 7179104.3放射性廢物的處理與處置 8101514.3.1處理 8126324.3.2處置 86822第5章放射場所的輻射防護 8213865.1輻射防護設計原則 8293525.1.1最小化輻射暴露 8326055.1.2分區管理 812195.1.3屏蔽設計 8299415.1.4安全距離 8231375.2輻射防護設施與措施 888335.2.1屏蔽設施 8209005.2.2輻射防護用品 970775.2.3安全聯鎖裝置 9116745.2.4輻射警示標志 913445.3輻射監測與評價 9321085.3.1輻射監測 9247035.3.2輻射監測儀器 9147665.3.3輻射監測數據評價 9141655.3.4輻射防護效果評估 912661第6章放射衛生防護個體防護 9322016.1個體防護裝備的選擇與應用 9278746.1.1選擇原則 9222146.1.2應用范圍 964666.2放射性塵埃與氣溶膠的防護 1082646.2.1防護措施 10294296.2.2防護裝備的使用與維護 1025926.3放射性皮膚損傷的防護與處理 109496.3.1防護措施 10214136.3.2皮膚損傷的處理 1032761第7章放射衛生防護應急處理 10286767.1放射的分類與應急響應 1093467.1.1放射分類 1136067.1.2應急響應 11157137.2放射應急處理程序 11102107.2.1報告 1125327.2.2啟動應急預案 1179947.2.3現場處理與救援 1134187.2.4信息發布與溝通 11225337.2.5評估與總結 1267997.3放射現場處理與救援 1216047.3.1現場處理 1262397.3.2救援 1221712第8章放射衛生防護監測與評價 12122618.1放射衛生監測方法與技術 12295318.1.1監測方法 12227918.1.2監測技術 12197838.2放射衛生監測計劃與實施 1383008.2.1監測計劃 13307858.2.2監測實施 1366908.3放射衛生防護效果評價 1384018.3.1評價方法 13200968.3.2評價內容 13113158.3.3評價報告 136917第9章放射衛生防護培訓與考核 13169559.1放射衛生防護培訓內容與要求 1439099.1.1培訓目的 14181939.1.2培訓內容 14200029.1.3培訓要求 14194579.2放射衛生防護培訓方法與組織 14322249.2.1培訓方法 14306559.2.2培訓組織 14260769.3放射衛生防護考核與評估 14106979.3.1考核內容 1438159.3.2考核方式 15311799.3.3考核評估 159113第10章放射衛生防護未來發展及趨勢 153153710.1放射衛生防護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153074110.1.1防護材料的研究與應用 151185610.1.2防護設施與裝備的優化 15744810.1.3防護策略與方法的創新 15506610.2放射衛生防護標準與法規的完善 151645110.2.1建立健全放射衛生防護法規體系 161538610.2.2放射衛生防護標準的更新與修訂 162765310.2.3加強放射衛生防護監管與執法 161546010.3國際放射衛生防護合作與交流 16296310.3.1國際合作機制建設 163149810.3.2技術交流與培訓 163169010.3.3應急響應與救援協作 16第1章放射衛生防護基礎概念1.1放射性物質的性質與分類放射性物質是指那些能夠自發地放射出α粒子、β粒子、γ射線和中子等射線的物質。這類物質具有獨特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質,其放射性質主要源于原子核不穩定,需要通過放射性衰變轉變為穩定狀態。放射性物質按照其放射性衰變的類型和特性,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天然放射性物質:存在于自然界中,如鈾、釷、鉀等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2)人工放射性物質:通過核反應堆、粒子加速器等手段人工制備的放射性同位素。(3)放射性同位素:具有特定放射性衰變類型的物質,如α放射性同位素、β放射性同位素、γ放射性同位素等。(4)放射性廢物:在核設施運行、核燃料循環和放射性同位素應用過程中產生的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廢物。1.2放射防護的基本原則放射防護的目的是保護人員、環境和財產免受放射性危害。放射防護的基本原則如下:(1)防止輻射源的放射性物質進入環境和人體。(2)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放射性物質對人體的照射劑量。(3)遵循防護最優化的原則,即在滿足防護目標的前提下,盡量減少防護措施的實施。(4)實施時間、距離和屏蔽三大防護措施。(5)加強放射衛生防護管理,制定和執行相關法規、標準和規范。(6)開展放射衛生防護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7)對放射性污染和進行及時處理,減輕放射性危害。第2章放射衛生防護法律法規與標準2.1相關法律法規概述2.1.1《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該法規定了放射性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則、放射性污染源的監管、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放射性廢物管理、應急準備與響應、法律責任等方面的內容,為我國放射衛生防護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2.1.2《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許可管理辦法》該辦法明確了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的安全許可申請、審批、監督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保證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的安全使用。2.1.3《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標準化管理規定》該規定對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的安全標準化管理工作進行了詳細規定,包括安全標準制定、實施、監督、評價等內容。2.1.4《放射性廢物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對我國放射性廢物的分類、產生、收集、運輸、處理、貯存和處置等方面進行了規定,以保證放射性廢物的安全、環保。2.2放射衛生防護標準體系2.2.1國家標準我國放射衛生防護國家標準主要包括:《放射性物質運輸安全規范》、《放射性工作場所衛生防護標準》、《放射性物質排放標準》等。這些標準為放射衛生防護工作提供了統一的技術要求。2.2.2行業標準放射衛生防護行業標準主要包括衛生、環保、核工業等部門制定的相關標準,如《醫療機構放射性同位素應用衛生防護管理規定》、《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操作規程》等。2.2.3地方標準各級地方根據國家及行業標準,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放射衛生防護地方標準,以滿足地方放射衛生防護工作的需要。2.2.4企業標準企業根據國家和行業標準,結合自身生產特點和實際需求,制定企業內部放射衛生防護標準,以加強企業內部放射衛生防護管理。2.2.5國際標準我國在放射衛生防護領域,參照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等國際組織制定的標準,如《國際放射性物質運輸安全規則》、《國際放射性工作場所衛生防護標準》等,不斷提高我國放射衛生防護水平。通過以上放射衛生防護法律法規與標準體系,為我國放射衛生防護工作提供了全面、系統的法規和技術支持。第3章放射衛生防護組織與管理3.1放射衛生防護組織架構3.1.1放射衛生防護領導小組成立放射衛生防護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和監督放射衛生防護工作的開展。領導小組應由單位負責人擔任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擔任成員。3.1.2放射衛生防護管理部門設立放射衛生防護管理部門,具體負責放射衛生防護的日常管理工作。部門職責包括:制定放射衛生防護規章制度、檢查放射衛生防護設施、組織放射衛生防護培訓和考核等。3.1.3放射衛生防護技術支持部門設立放射衛生防護技術支持部門,負責放射衛生防護技術指導、監測和評估。技術支持部門應具備專業的放射衛生防護技術人員和設備。3.2放射衛生防護責任制3.2.1單位負責人責任制單位負責人是放射衛生防護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應對放射衛生防護工作負總責,保證放射衛生防護設施、措施和管理制度的落實。3.2.2部門負責人責任制各部門負責人對本部門的放射衛生防護工作負責,應保證部門內放射衛生防護措施得到有效實施。3.2.3作業人員責任制放射衛生防護作業人員應嚴格遵守放射衛生防護規章制度,正確使用防護用品,保證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3.3放射衛生防護培訓與教育3.3.1放射衛生防護培訓對新入職的放射衛生防護作業人員進行崗前培訓,保證其掌握放射衛生防護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定期對在崗放射衛生防護作業人員進行復訓,提高其放射衛生防護水平。3.3.2放射衛生防護教育開展放射衛生防護教育活動,提高全體員工對放射衛生防護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教育內容包括:放射衛生防護法律法規、放射衛生防護知識、放射衛生防護案例分析等。3.3.3放射衛生防護培訓與教育記錄建立健全放射衛生防護培訓與教育記錄,保證培訓與教育內容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可追溯性。對培訓與教育效果進行評估,持續改進放射衛生防護工作。第4章放射性物質的安全操作4.1放射性物質的運輸與儲存4.1.1運輸(1)放射性物質的運輸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放射性物質運輸的法律法規及標準要求。(2)運輸前應對放射性物質進行嚴格檢查,保證包裝完好、標志清晰、符合運輸要求。(3)運輸過程中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放射性物質泄漏、丟失或被盜。(4)運輸單位應制定應急處理預案,應對運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4.1.2儲存(1)放射性物質的儲存場所應符合國家有關放射性物質儲存場所的設計和建設標準。(2)儲存場所應具備良好的通風、防潮、防火、防盜等條件,保證放射性物質安全。(3)儲存場所應設置明顯的放射性標志,嚴格限制無關人員進入。(4)儲存單位應定期對儲存場所進行檢查和維護,保證儲存設施安全可靠。4.2放射性物質的使用與處理4.2.1使用(1)使用放射性物質前,應詳細了解其物理、化學性質及放射性特性,制定安全操作規程。(2)使用過程中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降低放射性照射風險。(3)使用單位應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安全意識,保證操作規范。(4)嚴禁無關人員接觸放射性物質,防止意外照射。4.2.2處理(1)處理放射性物質時,應遵循最小化放射性廢物產生、降低環境輻射污染的原則。(2)處理方法應科學合理,保證放射性物質的安全、有效處理。(3)處理過程中應嚴格執行操作規程,防止放射性物質泄漏、擴散。(4)處理單位應建立健全放射性物質處理記錄制度,對處理過程進行詳細記錄。4.3放射性廢物的處理與處置4.3.1處理(1)放射性廢物的處理應遵循國家有關放射性廢物處理的規定和標準。(2)處理方法應能有效降低放射性廢物的放射性水平,減少對環境的影響。(3)處理過程中應采取嚴格的安全防護措施,防止放射性廢物對人員、環境造成危害。4.3.2處置(1)放射性廢物的處置應遵循國家有關放射性廢物處置的政策和法規。(2)處置場所應符合國家放射性廢物處置場所的設計和建設標準。(3)處置過程中應保證放射性廢物包裝完好、標志清晰,防止放射性物質泄漏。(4)處置單位應建立完善的放射性廢物處置記錄和監控系統,對處置過程進行實時監控。第5章放射場所的輻射防護5.1輻射防護設計原則5.1.1最小化輻射暴露在放射場所的設計階段,應充分考慮輻射防護需求,通過合理布局,保證工作人員和公眾的輻射暴露降至最低。5.1.2分區管理根據輻射水平的不同,將放射場所劃分為控制區、監督區和非限制區,實施分區管理。5.1.3屏蔽設計針對放射源的特點,采用合適的屏蔽材料和厚度,降低輻射水平。5.1.4安全距離保證放射場所周圍設置足夠的安全距離,防止輻射對周邊環境和人員的影響。5.2輻射防護設施與措施5.2.1屏蔽設施采用鉛、混凝土等屏蔽材料,降低輻射水平。5.2.2輻射防護用品提供個人防護用品,如防護服、防護眼鏡、防護手套等,保障工作人員的安全。5.2.3安全聯鎖裝置在關鍵設備上設置安全聯鎖裝置,保證設備在安全狀態下運行。5.2.4輻射警示標志在放射場所及其周邊區域設置明顯的輻射警示標志,提醒人員注意輻射防護。5.3輻射監測與評價5.3.1輻射監測定期對放射場所進行輻射監測,掌握輻射水平變化,保證輻射安全。5.3.2輻射監測儀器選擇合適的輻射監測儀器,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5.3.3輻射監測數據評價對輻射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和評價,發覺異常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5.3.4輻射防護效果評估定期對輻射防護設施和措施進行評估,以保證其有效性。第6章放射衛生防護個體防護6.1個體防護裝備的選擇與應用6.1.1選擇原則在選擇個體防護裝備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根據放射線的種類、能量、輻射水平及其分布特點,合理選擇防護裝備;(2)考慮作業環境、作業性質及作業人員的身體狀況,保證防護裝備的適用性;(3)結合防護裝備的防護功能、舒適度、耐用性及經濟性,進行綜合評估。6.1.2應用范圍個體防護裝備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防護服:用于防護體表受到放射性塵埃、氣溶膠等污染;(2)防護眼鏡、面罩:用于防護眼睛、面部受到放射性塵埃、氣溶膠等污染;(3)防護手套:用于防護手部受到放射性塵埃、污染物的侵害;(4)防護口罩、呼吸防護器:用于防護呼吸道吸入放射性氣溶膠、蒸氣等;(5)防護帽、鞋套:用于防護頭發、腳部受到放射性塵埃、污染物的侵害。6.2放射性塵埃與氣溶膠的防護6.2.1防護措施(1)作業現場應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放射性塵埃、氣溶膠的產生;(2)合理布局作業場所,避免放射性塵埃、氣溶膠的擴散;(3)使用局部排氣通風設備,降低放射性氣溶膠的濃度;(4)作業人員應正確佩戴防護裝備,防止放射性塵埃、氣溶膠的吸入和接觸。6.2.2防護裝備的使用與維護(1)防護服、眼鏡、面罩、手套等防護裝備應保持完好無損,使用前需進行檢查;(2)防護裝備應定期清洗、消毒,保證其防護功能;(3)防護裝備的更換、報廢應符合相關規定,保證作業人員的安全。6.3放射性皮膚損傷的防護與處理6.3.1防護措施(1)避免直接接觸放射性物質,必要時使用防護手套、防護服等;(2)加強個人衛生,及時清洗受污染的皮膚;(3)定期進行皮膚檢查,發覺異常情況及時處理。6.3.2皮膚損傷的處理(1)一旦發生放射性皮膚損傷,應立即脫離輻射源,并進行緊急處理;(2)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治療建議;(3)加強護理,保持損傷部位的清潔、干燥,防止感染;(4)定期復查,觀察損傷恢復情況,保證身體健康。第7章放射衛生防護應急處理7.1放射的分類與應急響應7.1.1放射分類根據放射的性質、影響范圍和輻射水平,將放射分為以下幾類:(1)輕微放射:輻射水平略有升高,但未對人員健康和環境造成嚴重影響。(2)一般放射:輻射水平明顯升高,可能對部分人員健康和環境造成影響。(3)重大放射:輻射水平顯著升高,對大范圍人員健康和環境產生嚴重影響。(4)特別重大放射:輻射水平極高,對廣泛區域的人員健康和環境產生極其嚴重的影響。7.1.2應急響應根據放射的分類,采取以下應急響應措施:(1)輕微放射:啟動現場應急處理程序,及時采取措施降低輻射水平,保證人員安全。(2)一般放射:啟動放射衛生防護應急預案,組織現場處理和救援,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影響。(3)重大放射:啟動放射衛生防護應急響應,全面組織現場處理、救援和輻射監測,及時向上級報告。(4)特別重大放射:啟動最高級別的應急響應,全力組織現場處理、救援和輻射監測,協調各級和相關部門共同應對。7.2放射應急處理程序7.2.1報告發生放射時,現場負責人應立即向放射衛生防護應急指揮部報告,報告內容包括發生時間、地點、性質、輻射水平等。7.2.2啟動應急預案根據報告,放射衛生防護應急指揮部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參與應急處理。7.2.3現場處理與救援根據性質和輻射水平,組織專業救援隊伍進行現場處理和救援,包括輻射監測、人員疏散、污染控制等。7.2.4信息發布與溝通及時向公眾和相關部門發布信息,保持溝通,保證信息透明。7.2.5評估與總結對放射進行評估,總結經驗教訓,完善放射衛生防護應急體系。7.3放射現場處理與救援7.3.1現場處理(1)立即設立現場指揮部,統一協調現場處理工作。(2)對現場進行封鎖,禁止無關人員進入。(3)對現場進行輻射監測,確定輻射污染范圍和程度。(4)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輻射水平,如封堵泄漏源、沖洗污染區域等。7.3.2救援(1)對受輻射影響的人員進行分類救治,優先救治重傷員。(2)對受輻射污染的人員進行去污處理,保證人員安全。(3)對現場周邊居民進行輻射監測和健康檢查,及時發覺潛在受害者。(4)組織心理援助,對受影響的人員進行心理疏導。第8章放射衛生防護監測與評價8.1放射衛生監測方法與技術8.1.1監測方法(1)輻射劑量率監測:采用便攜式劑量率儀、固定式劑量率監測器等設備,對工作場所、周邊環境及人員表面、呼吸道等劑量率進行監測。(2)放射性核素分析:采用高純鍺伽馬譜儀、液體閃爍譜儀等設備,對空氣、水、土壤、生物樣品等中的放射性核素進行分析。(3)個人劑量監測:采用熱釋光劑量計、電子劑量計等設備,對工作人員進行個人劑量監測。8.1.2監測技術(1)現場監測技術:包括巡檢、定點監測和臨時監測等,以實時掌握工作場所的輻射水平。(2)實驗室監測技術:對采集的樣品進行放射性分析,為放射衛生防護提供科學依據。(3)遠程監測技術:利用網絡和通訊技術,實現對放射衛生監測數據的遠程傳輸和分析。8.2放射衛生監測計劃與實施8.2.1監測計劃(1)制定放射衛生監測計劃:根據放射工作特點、輻射水平、防護需求等因素,制定監測計劃,明確監測范圍、內容、方法、周期等。(2)監測計劃審批:將監測計劃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保證監測計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8.2.2監測實施(1)現場監測:按照監測計劃,對工作場所、周邊環境及人員進行現場監測。(2)實驗室分析:對采集的樣品進行放射性核素分析,為放射衛生防護提供數據支持。(3)監測數據整理與分析:對監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形成監測報告。8.3放射衛生防護效果評價8.3.1評價方法(1)劑量當量評價:根據輻射劑量限值,評價工作人員所受輻射劑量是否在安全范圍內。(2)防護效果評價:分析放射衛生防護措施的實際效果,評估放射衛生防護水平。8.3.2評價內容(1)輻射劑量評價:對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評價輻射劑量水平。(2)防護措施評價:分析現有放射衛生防護措施的實施效果,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3)風險評估:結合輻射劑量評價和防護措施評價,對放射衛生風險進行評估。8.3.3評價報告根據放射衛生防護效果評價結果,編寫評價報告,為放射衛生防護工作提供決策依據。第9章放射衛生防護培訓與考核9.1放射衛生防護培訓內容與要求9.1.1培訓目的(1)提高放射作業人員對放射衛生防護知識的理解和掌握。(2)增強放射作業人員的安全防護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3)保證放射作業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能夠嚴格遵守放射衛生防護規定。9.1.2培訓內容(1)放射衛生基礎知識。(2)放射衛生防護法規與標準。(3)放射防護原理與措施。(4)放射性廢物處理與處置。(5)放射的應急處理與救援。9.1.3培訓要求(1)培訓對象:放射作業人員及相關管理人員。(2)培訓時間:每年至少進行一次。(3)培訓方式:采用理論教學、實操演練和經驗交流相結合的方式。(4)培訓教材:選用國家推薦的放射衛生防護培訓教材。9.2放射衛生防護培訓方法與組織9.2.1培訓方法(1)理論教學:采用課堂講授、專題討論等形式。(2)實操演練:在放射防護設施和設備上進行操作練習。(3)經驗交流:組織放射作業人員分享防護經驗,提高防護水平。9.2.2培訓組織(1)制定培訓計劃:根據放射作業人員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培訓計劃。(2)落實培訓師資:選擇具有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的教師進行授課。(3)安排培訓場地和設備:保證培訓場地和設備符合放射衛生防護要求。(4)培訓評估: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及時調整培訓內容和方式。9.3放射衛生防護考核與評估9.3.1考核內容(1)放射衛生防護基本知識。(2)放射衛生防護法規與標準。(3)放射防護措施的實際操作。(4)放射應急處理能力。9.3.2考核方式(1)理論考試:采用閉卷或開卷考試。(2)實操考核:對放射防護措施的實際操作進行考核。(3)口頭提問:對放射衛生防護相關知識進行口頭提問。9.3.3考核評估(1)對考核結果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2)對未通過考核的人員進行補考或重新培訓。(3)定期對放射衛生防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南昌航空大學《旋律寫作基礎(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市華二附中2025年高三年級下學期十月份月考英語試題含解析
- 上海海洋大學《普通動物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南通如皋市2025屆高三二模(4月)英語試題含解析
- 濮陽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生物醫用材料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麗水學院《ACCASBR戰略商務報告》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共享員工協議書合同書協議書
- 二零二五集體林地承包租賃合同
- 抵押借款合同范例范例
- 二零二五版餐飲出租簡單合同范例
- 上海市控江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英語試題(含答案)
- DB61T 5113-2024 建筑施工全鋼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程
- 反詐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共286題)
- 2024年福建省中考歷史試卷(含標準答案及解析)
- 高等工程數學Ⅲ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南京理工大學
- 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件專家版6第六講 五胡入華與中華民族大交融(魏晉南北朝)
- 第六課-吸煙者的煩惱-《橋梁》實用漢語中級教程(上)課件
- 吊籃作業安全監理專項實施細則
- 地下車庫建筑結構設計土木工程畢業設計
- 卸船機差動減速箱簡介培訓
- 2021年整理第吉爾6600-91操作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