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2025屆河北省百師聯盟高三上學期摸底(開學)聯考歷史試題本試題卷共8頁,20題。全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寫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西周統治者吸取商朝滅亡的歷史教訓,實施“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以新的國家政體取代了方國聯盟體制。周人認為,天子作為天之“元子”,是代表唯一的天而統治唯一的天下的唯一的人,天下的疆土與萬民皆在天子的統治之下。據此可知西周時期()A.天人感應理論得以確立 B.文明范圍較商朝有所擴大C.政治的聚合性有所增強 D.諸侯國具備了世襲統治權〖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周(中國)。西周時期實施了“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這種制度取代了方國聯盟體制,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控制,使得政治的聚合性有所增強,C項正確;天人感應理論得以確立于秦漢時期,不是西周時期,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西周文明的影響范圍,無法得出“文明范圍較商朝有所擴大”的結論,排除B項;題目中沒有提到諸侯國的世襲制度,無法得出“諸侯國具備了世襲統治權”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C項。2.下表為《史記》中關于秦王子嬰身份的部分記載。由此可見()記載出處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秦王《史記·秦始皇本紀》高立二世兄子嬰《史記·六國年表》高(趙高)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史記·李斯列傳》A.《史記》有意混淆子嬰的身份 B.本紀作為《史記》主體最為可信C.秦朝宗法血緣關系等級森嚴 D.使用史料時要謹慎對待和考證〖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搜集和考訂客觀真實的史料是歷史研究的關鍵,題干表格關于秦王子嬰的身份在《秦始皇本紀》《六國年表》《李斯列傳》中存在差異,在使用時需要謹慎對待和考訂,以免被誤導,故選D項;司馬遷治史嚴謹,“有意”混淆歷史事實的說法偏頗,排除A項;本紀作為《史記》主體,不能說明其關于子嬰的身份絕對可信,排除B項;宗法制在秦朝已經瓦解,排除C項。故選D項。3.十六國時期,建立漢國的匈奴貴族劉淵“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的觀念甚篤。他說“夫帝王豈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東夷,顧惟德所授耳”。后來羯族貴族石勒、前秦君主苻堅、匈奴族出身的赫連勃勃,無不據此作為夷族稱王的理由。這集中反映出()A.北魏孝文帝改革影響較為深遠B.北方諸族統治者有意塑造正統形象C.以德治國的原則基本得到落實D.胡漢民族矛盾在十六國時逐漸消失〖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南北朝時期。根據所學前趙和前秦都是少數民族政權,但是都對中原傳統文化“大禹”、“德”比較推崇,這是要為自己政權提供合法性支撐,有意塑造正統形象,B項正確;北魏孝文帝改革晚于前秦時間,不能說材料中的統治者受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響,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北方諸族統治者有意塑造正統形象,無法說明以德治國的原則基本得到落實,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北方諸族統治者有意塑造正統形象,無法說明胡漢民族矛盾逐漸消失,排除D項。故選B項。4.唐朝的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位于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東南90公里處的荒漠無人區。該遺址出土的唐代部分文物如下。據此可知唐朝()唐朝通俗文學《韓朋賦》殘頁士兵鎧甲殘片記錄每日偵察所獲軍情的木簡A.與邊疆的交流以軍事方式為主 B.開啟了西域與內地的一體化進程C.曾對該遺址周邊實行有效管轄 D.西域地區的造紙技術領先于內地〖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唐朝中國。克亞克庫都克烽燧是唐朝在西域設置的重要的軍事防御和情報通訊設施,遺址出土的士兵鎧甲殘片、記錄軍情的木簡反映唐朝在此處派兵駐守的情況,表明曾對該遺址周邊實行有效管轄,C項正確;除了軍事方式之外,唐朝還通過政治、經濟、文化等方式與邊疆交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只能反映唐朝邊疆管理的某個側面,而非全貌,不能僅憑此斷定以軍事方式為主,排除A項;漢朝將西域納入版圖,開啟了新疆與內地一體化的歷史進程,排除B項;材料未將西域地區的造紙技術與內地對比,不能斷定領先于內地,排除D項。故選C項。5.北宋時期,金、銀、銅、鐵等各種金屬礦產資源的開采規模都非常大,其中銅和銀的年開采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7000多萬斤和100多萬兩,這些產量都超過了唐朝時期的數倍。這可以用來說明北宋()①手工技術發達②貨幣需求量巨大③雇傭關系普遍④私營工商業興起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解析〗本題是組合型選擇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北宋時期各種金屬礦產資源的開采規模都非常大,尤其是銅和銀的年開采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7000多萬斤和100多萬兩,這說明這一時期的手工技術發達,也說明了這一時期的貨幣需求較大,①②符合,A項正確;雇傭關系普遍說法絕對化,③錯誤,排除BC項;私營工商業并非北宋時期才興起,④錯誤,排除D項。故選A項。6.王陽明曾說:“禽獸與草木同是愛的,把草木去養禽獸,又忍得。人與禽獸同是愛的,宰禽獸以養親,與供祭祀,燕賓客,心又忍得。至親與路人同是愛的,如簞食豆羹,得則生,不得則死,不能兩全,寧救至親,不救路人,心又忍得。”這體現出王陽明的思想()A.拋棄了傳統的儒家學說 B.隱含著一定的平等觀念C.受到西學東漸思潮影響 D.抨擊了封建專制的腐朽〖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代(中國)。王陽明提出對禽獸、草木、人與禽獸、至親與路人的“愛”的思考,其認為這些對象本質上同是該被愛的,這體現出在一定程度上他將不同的對象置于一個相對平等的位置去看待,隱含著一定的平等觀念,B項正確;王陽明是儒家思想家,其思想是對傳統儒家學說的發展和創新,并非拋棄,排除A項;材料中未提及任何西學相關的信息,無法體現受到西學東漸思潮影響,排除C項;材料內容主要圍繞著對不同對象“愛”的探討,而非抨擊封建專制的腐朽,排除D項。故選B項。7.有學者指出,鴉片戰爭后各通商口岸的租界在地形上都非常相似。它們均靠近中國某個有城墻的城市,但又與之隔開。外國人居留的區域通常包括有一道防御性水系。大部分外國人居住區都位于海岸之內的河流岸邊,靠近港口,船只可以逗留較長的時期……一旦外國人人數足夠多了,外國人在居留地就可以維護他們的自治權利了。這充分反映出()A.租界具有明顯的殖民地性 B.西方對中國人民抗爭的忌憚C.列強對沿海港口嚴重依賴 D.清政府積極維護列強的利益〖答案〗A〖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近代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外國在華租界與中國人的城市若即若離,相對獨立,而且便于船只逗留,有利于外國侵略者對租界的控制,體現了租界的殖民地性,A項正確;這一時期西方人并未忌憚中國人民的抗爭,排除B項;C項擴大了列強對港口的依賴性,排除C項;這一時期清政府并未和列強站在一起,維護列強利益,排除D項。故選A項。8.下表為晚清時期的一些重要歷史事件。該表可用于研究()時間事件1861年清朝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理藩院”所屬外交職能逐漸喪失1879年日本派兵占領琉球,并正式宣布琉球為沖繩縣。琉球國請求清朝介入但被婉拒1885年清廷與法國簽署《中法會訂越南條約》,正式放棄對越南的宗主權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后,清廷被迫承認朝鮮“獨立”A.瓜分狂潮的危害 B.民族主義的興起C.東南海域的危機 D.宗藩體系的瓦解〖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表中的事件主要涉及清朝對其周邊藩屬國(如琉球、越南、朝鮮)的控制逐漸喪失,這些事件反映了清朝宗藩體系的瓦解過程,因此,該表可用于研究宗藩體系的瓦解,D項正確;瓜分狂潮在19世紀末,時間不完全符合,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民族主義,排除B項;材料不僅僅涉及東南沿海地區,排除C項。故選D項。9.1914年11月,針對有學者提出的“若國家為民者則可愛,若國家為害民者則不可愛”,李大釗指出:“自覺之義,即在改進立國之精神,求一可愛之國家而愛之,不宜因其國家之不足愛,遂致斷念于國家而不愛。更不宜以吾民從未享有可愛之國家,遂乃自暴自棄,以儕于無國之民,自居為無建可愛之國之能力者也。”李大釗的觀點()A.反思了新文化運動的不足之處 B.體現出濃厚的責任擔當意識C.深受馬克思階級斗爭學說影響 D.有力抨擊了北洋軍閥的混戰〖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4年(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李大釗強調國民要有自覺精神,體現出國民要有責任擔當意識,B項正確;新文化運動開始于1915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李大釗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排除C項;材料強調國民的擔當意識,并未提及北洋軍閥混戰,排除D項。故選B項。10.1941年,黨中央提出,工業“要由半自給過渡到完全自給”。到1943年,邊區舉辦的公營紡織廠由1938年的11個增加到23個,年產布約33000匹。準許發展的私營紡織小工廠由1938年的5個增加到50個,年產布12000匹。這些舉措()A.體現出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 B.說明紡織業成為邊區主導產業C.擴大了黨在邊區的階級基礎 D.為抗戰提供了一定的物質保障〖答案〗D〖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材料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不僅意識到工業的重要性,提出工業完全自給的目標,而且在邊區政府政策影響下,邊區的公營紡織廠和私營紡織都得到一定發展,據所學可知,抗戰時期工業的發展為戰爭的勝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D項正確;抗日戰爭時期黨的工作重心并未發生轉移,排除A項;材料提到紡織業不代表紡織業就是邊區的主導產業,排除B項;材料中的舉措并沒有對黨的階級基礎產生多大影響,主要為抗戰的勝利奠定一定物質基礎,排除C項。故選D項。11.有學者統計,1953年以前,“共同富裕”一詞在黨和國家的權威刊物上未見出現過,而在1953年,這一詞匯在《人民日報》上連續出現了12次。在《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通過的12月,這一詞匯更是在《人民日報》上連續出現了9次。這表明()A.開始認識到貧富差距的危害B.共同富裕思想與社會主義實踐緊密相連C.農業合作化運動推動農村實現共同富裕D.加強輿論宣傳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點〖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50年代中國。材料反映出1953年后“共同富裕”一詞在黨和國家的權威刊物上出現次數越來越多,這折射出黨和國家越來越意識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在《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通過的12月,共同富裕一詞在《人民日報》上連續出現了9次,這充分說明共同富裕思想與社會主義實踐聯系緊密,B項正確;1953年以前黨和國家權威刊物沒有出現“共同富裕”一詞,不能說明之前我黨沒有意識到貧富差距的危害,排除A項;從結果來看,農業合作化運動并沒有推動共同富裕的實現,排除C項;材料沒有交代輿論宣傳與共同富裕之間的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12.早在公元前3千紀,兩河流域就存在著阿卡德語和蘇美爾語雙語并行的現象。后來,雙語文獻還包括阿卡德語—阿拉米語、阿卡德語—波斯語、希臘語——蘇美爾語、希臘語一阿卡德語等。這說明古代兩河文明()A.統治階層鼓勵引入外國語言 B.具有明顯的多元性和開放性C.阿卡德語始終占據主導地位 D.印刷術以及造紙術較為發達〖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兩河流域)。從公元前3千紀就有雙語并行,到后來還出現多種語言組合的雙語文獻,這體現了兩河文明積極吸收和容納其他語言文化,具有明顯的多元性和開放性,B項正確;材料中并未提及統治階層對引入外國語言的態度及是否鼓勵,排除A項;雖然提到了阿卡德語與多種語言形成雙語文獻,但不能就此得出阿卡德語始終占據主導地位,排除C項;材料中關于雙語文獻的描述與印刷術以及造紙術是否發達并無直接關聯,排除D項。故選B項。13.1503年,葡萄牙海軍航行至印度第烏海域時,遭到埃及馬穆魯克蘇丹王朝、贊莫林王朝和古加拉蘇丹王朝三支部隊以及奧斯曼帝國海軍組成的聯合艦隊的攻擊,此戰葡萄牙以少勝多.以18艘帆船打敗了擁有2000艘戰艦的聯合艦隊。第烏海戰的發生主要基于()A.葡萄牙的環球航行觸犯了大國利益B.印度半島完全淪為葡萄牙的殖民地C.新航路開辟導致國際貿易格局變遷D.奧斯曼帝國對過境的商品征收重稅〖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本題是背景原因題。時空是1503年的葡萄牙。由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開辟時期葡萄牙與地中海沿岸的埃及、奧斯曼帝國的戰爭。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后,商路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使埃及、奧斯曼帝國的利益受損,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葡萄牙的環球航行,真正的麥哲倫環球航行發生在1519--1521年,排除A項;材料只是強調“葡萄牙海軍航行至印度第烏海域時”,而未強調印度半島完全淪為葡萄牙的殖民地,排除B項;材料中強調“葡萄牙海軍航行至印度第烏海域時”,遭到埃及和奧斯曼帝國聯合艦隊的攻擊,而不是“奧斯曼帝國對過境的商品征收重稅”,排除D項。故選C項。14.19世紀中后期以來,英國女性服飾連衣裙下半身的膨脹逐漸減小,以至于越來越貼近身體體形;休閑服和西服套裝的流行使得女服上大量使用紐扣、襯衫、衣領、褲子等男性化裝束;當時的婦女頗有一種精簡、干練的形象。對此現象的合理解釋是()A.棉布出口增多導致制衣原材料緊張 B.工業文明推動社會生活變遷C.女性獲得普選權有利于其地位提高 D.啟蒙運動促進婦女思想解放〖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中后期(英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19世紀中后期以來,英國女性服裝越來越貼近身體體形、精簡、干練,并結合所學可知,當時英國爆發工業革命,工業生產需要婦女職工精簡、干練的服飾,B項正確;當時,英國工業革命首先爆發于棉紡織業,生產力迅速發展,制衣原材料緊張不符合當時的情況,排除A項;20世紀中期英國才基本實現了公民的普選權,排除C項;啟蒙運動在17、18世紀發生,而材料是19世紀中后期以來,時間相差過大,排除D項。故選B項。15.1921年12月,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會議認為,(市場和貨幣)二者都是國內小資產階級類型經濟占優勢的直接結果;1922年4月召開的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會把市場稱為“小資產階級和私人資本主義的市場”;十三大又提出“以自由市場自發勢力為基礎的新的資產階級”的說法。這些觀點()A.蘊含著否定新經濟政策的因素 B.說明蘇俄經濟遇到了空前困境C.反映出蘇聯對社會主義的探索 D.表明蘇聯亟需進行工業化建設〖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時空是20世紀20年代初期蘇俄。據材料1921年12月,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會議認為,(市場和貨幣)二者都是國內小資產階級類型經濟占優勢的直接結果;1922年4月召開的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會把市場稱為“小資產階級和私人資本主義的市場”;十三大又提出“以自由市場自發勢力為基礎的新的資產階級”的說法。結合所學可知,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決定蘇俄以固定的糧食稅為代表的新經濟政策取代余糧收集制為代表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但材料觀點均認為新經濟政策是資產階級經濟,這說明這些觀點蘊含著否定新經濟政策的因素,A項正確;材料主旨是強調人們在新經濟政策實施中的觀點,B項說法不符題意,排除B項;1936年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確立,故C項說法不準確,排除C項;材料主旨是強調人們在新經濟政策實施中的觀點,而工業化的內容是1925年聯共布十四大確立的,排除D項。故選A項。16.二戰后,國際權威組織先后制定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條款》《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條款》《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和《關于自然資源永久主權的宣言》等文件。這表明()A.全球治理體系臻于完善 B.人權和主權受到各國重視C.國際法獲得了一定發展 D.西方價值觀主導世界體系〖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后(世界)。根據材料可知國際權威頒布了多領域多項法律,說明全球治理體系臻于完善,A項正確;“各國重視”說法絕對,排除B項;國際法指適用于主權國家之間以及其他具有國際人格的實體之間的法律規則的總體,材料中法律與國際法不符,排除C項;材料無法看出西方價值觀是否主導世界,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匈奴壹衍疑單于死,弟左賢王立為虛閭權渠單于,以右大將女為大閼氏,而黜前單于所幸顓渠閼氏。顓渠閼氏父左大且渠怨望。是時漢(宣帝)以匈奴不能為邊寇,罷塞外諸城以休百姓。單于聞之,喜,召貴人謀,欲與漢和親。左大且渠心害其事,曰:“前漢使來,兵隨其后。今亦效漢發兵,先使使者入。”乃自請與呼盧訾王各將萬騎,向旁塞獵,相逢俱入。行未到,會三騎亡降漢,言匈奴欲為寇。于是天子詔發邊騎屯要害處,使大將軍軍監治眾等四人將五千騎,分三隊,出塞各數百里,捕得虜各數十人而還。時匈奴亡其三騎,不敢入,即引去。是歲,匈奴饑,人民、畜產死什六七,又發兩屯各萬騎以備漢。其秋,匈奴前所得西??居左地者,其君長以下數千人皆驅畜產行,與甌脫戰,所殺傷甚眾,遂南降漢。——摘自《資治通鑒》(1)根據材料,概括匈奴戰敗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漢宣帝對待匈奴的措施。〖答案〗(1)原因:匈奴的內部矛盾;匈奴高層的策略失誤;自然災害的影響;漢朝的軍事打擊。(2)簡評:漢宣帝采取積極防御與靈活開放的政策,在短時間擊敗了匈奴實力,既防止了匈奴的侵擾,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戰爭損失,有利于減輕了民眾的負擔;同時,主張采取和親政策,主張以和平手段解決民族矛盾,這促進邊疆的穩定,有利于民族交流與民族融合。〖解析〗【小問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漢朝的中國。根據材料“以右大將女為大閼氏,而黜前單于所幸顓渠閼氏。顓渠閼氏父左大且渠怨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匈奴的內部矛盾;根據材料“前漢使來,兵隨其后。今亦效漢發兵,先使使者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匈奴高層的策略失誤;根據材料“是歲,匈奴饑,人民、畜產死什六七,又發兩屯各萬騎以備漢”可知,自然災害的影響;根據材料“于是天子詔發邊騎屯要害處,使大將軍軍監治眾等四人將五千騎,分三隊,出塞各數百里,捕得虜各數十人而還”可知,漢朝的軍事打擊。【小問2】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漢朝的中國。根據材料“于是天子詔發邊騎屯要害處,使大將軍軍監治眾等四人將五千騎,分三隊,出塞各數百里,捕得虜各數十人而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宣帝采取積極防御與靈活開放的政策,在短時間擊敗了匈奴實力,既防止了匈奴的侵擾,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戰爭損失,有利于減輕了民眾的負擔;根據材料“單于聞之,喜,召貴人謀,欲與漢和親”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同時,主張采取和親政策,主張以和平手段解決民族矛盾,這促進邊疆的穩定,有利于民族交流與民族融合18.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學者指出:法治若不以民主為實質和靈魂,若不是對人民群眾的全部社會權利與責任予以落實和保障,就難免成為少數人的特權,難免淪落為人治主義的強力工具。民主若不以法治為根本形式,通過系統的程序和規則落實為法制,民主就只能停留在愿望中。民主與法治相分離的結果,往往要么是演變成無序化的動亂,要么是倒退回僵化的專制。——摘編自俞可平《民主法治:國家治理的現代化之路》選取材料相關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闡述。(要求:看法具體明確,史論結合,論據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看法:法治是鞏固民主革命成果的重要形式。闡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頒布了《權利法案》,確立了議會中心地位,鞏固了民主革命成果;北美獨立戰爭勝利后,美國制定了1787年憲法,鞏固了民族獨立,建立了民主共和政體;法國大革命爆發后,法國資產階級先后制定了若干部憲法來維系大革命成果,捍衛人民主權,特別是1875年憲法使法國民主共和制得到確立;新中國成立后,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一系列法律,目的就是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保護人民的基本權利。總之,民主革命獲得的成果需要用立法的形式鞏固下來才能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解析〗本題是論述題之結論探究題。根據“法治若不以民主為實質和靈魂,若不是對人民群眾的全部社會權利與責任予以落實和保障,就難免成為少數人的特權,難免淪落為人治主義的強力工具”、“民主與法治相分離的結果,往往要么是演變成無序化的動亂,要么是倒退回僵化的專制”等信息可知,該學者認為法治是鞏固民主革命成果的重要形式,因此我們可以以此作為觀點。結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頒布等內容進行闡述,最后得出結論:民主革命獲得的成果需要用立法的形式鞏固下來才能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從其他角度總結論點進行闡釋,言之有理亦可。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早在距今7000多年前,磁山文化(位于河北武安)的先民就已開始使用紡墜。秦漢時,由于紡織器械的進步和廣泛應用,官營紡織業之外又出現了大量家庭紡織業,鉅鹿(今河北平鄉一帶)、清河(今河北清河、故城)、房子(今河北高邑)等地的絲織業日益發達。到唐朝前期,河北甚至成為全國絲紡織業技術最發達的地區。唐天寶元年,全國10道總計向朝廷貢賦絲織品3400多匹——其中河北通常貢絲織品數量就有1700多匹。大量域外商人沿著絲綢之路來到河北,河北的紡織品不斷走向世界。中唐以后,河北的紡織地位有所下降。到了宋元時期,棉花在河北大面積推廣播種,高陽、南宮、廣宗、南皮、趙縣、元氏等縣都是著名的棉花種植區。這帶動了古代棉紡織業的發展。——摘編自袁偉華《大河之北·河北人文地理解讀》材料二1953年,國家紡織工業部根據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做出了紡織廠建設方針,即實行“大分散、小集中”“就原料、就市場、就勞動力”的原則。河北省人民政府據北會同華北紡織管理局先后到石家莊、邯鄲、保定、正定和藁城等地進行勘察選址,決定首先在石家莊、邯鄲兩地建設棉紡織工業基地及在保定建設紡織化纖工業基地。從1953年4月開工建設,到1960年12月全部建成投產,歷時7年8個月。在此期間,全省紡織工業重點建設項目共15個,投資總額54040萬元,占全省重點建設項目投資總額的17.84%,新增生產能力棉紡錠90.88萬枚,織布機21223臺,棉布印染8000萬米/年,粘膠長絲纖維5000噸/年,基本形成了河北省機械紡織工業的基礎,在全國紡織行業中占有重要地位。——摘編自石家莊市委黨史研究辦《激情燃燒的歲月》材料三1995年以宋河北紡織企業面對重重困境,努力適應市場,調整結構、壓錠減員,提高質量,提高工效,尤其在企業改革資產重組方面加強了領導,重點突破。自1996年以來,組建了23家紡織企業集團,擁有資產總額139.99億元,固定資產達76.9億元,占全省紡織系統資產比重的67%。——摘編自王書增《資產重組——使河北紡織企業生機盎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河北紡織業的發展體現出的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新中國成立后河北紡織業迅速發展的原因。(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20世紀90年代河北紡織企業資產重組的意義。〖答案〗(1)特點:歷史悠久;技術領先;絲綢等手工業產品享譽世界、大量出口;官營手工業素稱發達,民營手工業后來居上;與農業和商業發展密切相關;與經濟重心南移和江南開發密切相關,手工業中心隨經濟重心南移。(2)原因:新中國成立提供條件、掃除障礙;黨和國家的統一領導部署和政策、資金等支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開展;計劃經濟體制的確立;河北紡織業發展的良好基礎;人民群眾的建設熱情和辛勤勞動、艱苦奮斗。(3)意義:淘汰落后產能,減輕企業負擔;增強重組后企業的資金和技術實力,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企業競爭力;有利于適應市場和企業發展需求,有利于河北紡織產業的長遠發展;促進企業體制改革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增強企業活力和城市經濟活力。〖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特點:據材料“早在距今7000多年前,磁山文化(位于河北武安)先民就已開始使用紡墜”得出歷史悠久;據材料“紡織器械的進步和廣泛應用”得出技術領先;據材料“河北的紡織品不斷走向世界”得出絲綢等手工業產品享譽世界、大量出口;據材料“官營紡織業之外又出現了大量家庭紡織業”并結合所學得出官營手工業素稱發達,民營手工業后來居上;據材料“棉花在河北大面積推廣播種”“大量域外商人沿著絲綢之路來到河北”得出與農業和商業發展密切相關;據材料“唐朝前期,河北甚至成為全國絲紡織業技術最發達的地區。……中唐以后,河北的紡織地位有所下降”得出與經濟重心南移和江南開發密切相關,手工業中心隨經濟重心南移。【小問2】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中國。原因:據材料“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投資總額54040萬元”得出黨和國家的統一領導部署和政策、資金等支持;還可以結合所學知識,從20世紀50-60年代的歷史背景出發進行分析,可得出政治上,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經濟上,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開展,計劃經濟體制的確立.此外還可以從產業基礎、人民的艱苦奮斗等方面分析。【小問3】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20世紀90年代中國。意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Unit7-第1課時公開課教案【遼寧葫蘆島】
- 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副高(普通外科學)真題庫-8
- 2025年高考備考高中英語個性化分層教輔之冠詞
- 《魔幻的顏色》教學反思
- 2024-2025學年江西省上饒市“山江湖”協作體高三3月份模擬考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2025年江西省高考歷史摸底試卷【含答案】
- 課題申報書:基于游戲化學習的兒童人工智能教育研究
- 黃岡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第三次聯考物理試題文試題
- 2024-2025學年廣西柳州市柳江中學高三下學期統測物理試題試卷
- 課題申報書:基本運動技能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意義和價值的研究
- 乙酰氯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
- 2024年可行性研究報告投資估算及財務分析全套計算表格(含附表-帶只更改標紅部分-操作簡單)
- 小學英語名詞單數變復數的語法規則及練習題含答案
- NB-T+10110-2018風力發電場技術監督導則
- PaaS開發運營三級理論考試題庫(匯總)
- 公司erp項目激勵制度
- Excel函數和公式練習
- 國際石油合同講座1018
- 2018版公路工程標準施工招標文件(工程量清單計量規則部分)
- 某核電項目機械貫穿件安裝施工管理技術研究
- 基于單片機的接觸器控制器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