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小綠葉蟬綜合防治技術規程DB41-T 1304-2016_第1頁
茶小綠葉蟬綜合防治技術規程DB41-T 1304-2016_第2頁
茶小綠葉蟬綜合防治技術規程DB41-T 1304-2016_第3頁
茶小綠葉蟬綜合防治技術規程DB41-T 1304-2016_第4頁
茶小綠葉蟬綜合防治技術規程DB41-T 1304-2016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

B16

DB41

河南省地方標準

DB41/T1304—2016

茶小綠葉蟬綜合防治技術規程

2016-10-26發布2017-01-26實施

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

DB41/T1304—2016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由河南省林業廳提出。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桐柏縣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桐柏縣經濟林開發中心。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桐柏縣錦程花木專業合作社。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孫國山、黃艷峰、張娜、郝群章、賈德軍、陳秀坤、李偉。

本標準參加起草人:朱盛、高歌、易長坡。

I

DB41/T1304—2016

茶小綠葉蟬綜合防治技術規程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茶小綠葉蟬綜合防治的術語和定義、監測調查、綜合防治、防治效果檢查。

本標準適用于茶小綠葉蟬的綜合防治。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LY/T2011-2012林業主要有害生物調查總則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茶小綠葉蟬EmpoascapirisugaMatumura

又稱葉跳蟲、浮塵子等,屬同翅目葉蟬科小綠葉蟬屬,形態特征、生活習性見附錄A。

4監測調查

4.1踏查

沿茶園邊緣、生產路等進行踏查,目測發生范圍、危害狀況,發現蟲情危害應進行蟲口密度調查。

4.2蟲口密度調查

4.2.1調查地點

選擇有代表性的標準地,面積為667m2,作為茶小綠葉蟬固定調查標準地,標準地數量見表1,標

準地因子調查見附錄B表B.1。

表1標準地數量表

位置山區丘陵平原

茶齡(年)小于10大于10小于10大于10小于10大于10

面積大?。?67m2)小于1000大于1000小于1000大于1000小于1000大于1000

標準地數量(個)23121

1

1

DB41/T1304—2016

4.2.2調查時間

4.2.2.1越冬蟲口調查

分別在秋季(10月中下旬)和次年春茶葉芽萌發時(3月上中旬),各調查一次。

4.2.2.2生長季節蟲口調查

春茶20~30天調查一次,夏茶秋茶15~20天調查一次。晴天宜在露水未干前進行,陰天全天均可調

查,雨天調查時間順延。

4.2.3調查方法

采用隨機取樣法,每個標準地選擇20個樣點,每個樣點茶葉面積不小于1m2,按照上中下不同部

位隨機檢查20個葉片,調查若蟲、成蟲等因子,蟲口密度按公式(1)計算,蟲口密度調查見附錄B

表2。

a=b1/b2×100………………

(1)

式中:

a——蟲口密度,單位為頭/百葉;

b1——調查茶小綠葉蟬的總數,單位為頭;

b2——調查葉片總數,單位為個。

計算結果四舍五入,保留整數。

4.3危害程度調查

根據茶葉受危害后,葉片表現出凋萎、失色、焦枯等不同特征進行分級,受害分級見表2。

表2茶葉受害分級表

級別期間識別特征嚴重程度

別1失水期葉芽在露水未干時,生長正常,氣溫升高隨蒸騰作用的加強,葉芽逐漸凋萎。輕度

2紅脈期葉片輸導組織受到破壞,養分輸送受阻,嫩葉背面的葉脈明顯變紅,葉片失去光澤。中度

3焦邊期葉芽嚴重失水,葉尖或葉邊緣開始焦枯,葉片停止生長,開始變形。

重度

4枯焦期葉片停止生長,芽及葉片呈紅褐色至褐色焦枯,嚴重時呈火燒狀。

4.4天敵種類調查

茶園天敵昆蟲主要有蜘蛛、草蛉、螳螂等。天敵種類調查地點、時間、方法與生長季節茶小綠葉蟬

調查結合進行。

5綜合防治

5.1防治原則

農藥使用符合GB4285的規定。

2

DB41/T1304—2016

5.2防治時間

根據蟲害發展趨勢,夏茶期間百葉蟲口密度5~8頭,秋茶期間百葉蟲口密度10~12頭,或葉片表現

出凋萎、失色、焦枯等不同表現,適時開展防治。

5.3分區防治

對常發區和多發區,以化學防治為主,迅速降低蟲口密度。對于偶發區,蟲口密度不高時,密切監

測蟲情發生動態,以管理措施為主,其它防治方法為輔助。

5.4茶園管理

合理施肥,中耕除草,增強樹勢,秋冬季節清除茶園雜灌雜草,剪除干枯枝條,集中銷毀,減少越

冬蟲源。

5.5生物防治

保護螳螂、蜘蛛、草蛉等天敵昆蟲,利用天敵取食茶葉上的害蟲。

5.6物理防治

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在茶小綠葉蟬發生期,每公頃掛燈l盞,殺蟲燈的懸掛高度以高出茶葉頂梢

30cm~40cm為宜。

用誘蟲板誘殺:將誘蟲板上涂上粘蟲膠,當茶小綠葉蟬跳躍撞到誘蟲板時,粘蟲膠可將其粘住,每

667m2茶園用誘蟲板30~40片(250cm×150cm),懸掛高度高于茶葉頂梢20cm為宜。

5.7化學防治

使用化學藥劑噴霧防治,化學藥劑可選擇25%阿維?滅幼脲懸浮劑稀釋2000~4000倍噴霧;3%高滲苯

氧威乳油稀釋3000~5000倍噴霧。防治間隔期為7天,農藥要混用。不能與堿性或偏堿性物質混合。

6防治效果檢查

6.1檢查時間

根據不同防治方法,在最后一次防治后48h內進行。

6.2檢查內容

按每公頃15個樣點,檢查蟲口減退率見公式(2)。

蟲口減退率%=(防治前百葉活蟲數-防治后百葉活蟲數)/防治前百葉活蟲數×100……………(2)

對于化學防治7天后蟲口減退率≤90%的,應進行補防。

3

DB41/T1304—2016

AA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茶小綠葉蟬形態特征及生活習性

A.1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約3.5mm,翅展約3.8mm,黃綠色,具有趨色性。前翅黃綠色半透明,腹部鮮綠色,停棲

時兩翅呈屋脊狀。

1齡若蟲體乳白色,頭大體纖細,體疏覆細毛,2齡后變灰白色;2齡若蟲體淡黃色,體節分明;3

齡若蟲體長1.5mm~1.8mm,體淡綠色,腹部變大,翅芽開始顯露;4齡若蟲體長1.9mm~2mm,體淡

綠色,翅芽明顯;5齡若蟲體長2mm~2.2mm,體草綠色,喜在嫩梢芽葉上活動。

卵香蕉形,初為乳白色,漸轉淡綠色。

蛹圓錐形,淺咖啡色。

A.2生活習性

以成蟲在茶叢下部老葉或雜草上越冬,河南茶區一年發生10代。越冬成蟲3月中、下旬開始活動,

茶葉發芽后陸續在嫩梢內產卵,4月上旬出現第1代若蟲,以后蟲態混雜,世代重疊。全年有兩個蟲口高

峰期,第1個高峰期在5~6月,以6月份蟲量最為集中,主要危害夏茶,危害較重。第2個高峰期在9~10

月,主要危害秋茶,持續時間比第一高峰期長。以成蟲、若蟲刺吸茶葉嫩梢及葉片,受害葉片變紅,葉

尖、葉緣變紅褐枯焦,新梢節間縮短,芽葉萎縮,嚴重時焦枯脫落。成、若蟲在雨天和早晨有露水時不

活動,氣溫升高后逐漸向茶蓬內轉移。成蟲喜好黃綠色和淺綠色,多棲息于茶叢中,喜橫行、善跳躍。

4

DB41/T1304—2016

BB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監測調查表

標準地因子調查表參見表B.1。

表B.1標準地因子調查表

地點:調查人員:調查日期:

鄉(鎮、場)村(林班)

經度、緯度坡度、坡向

土壤質地、土層厚度cm、植被

茶園面積、品種、經營管理措施、水平

冠幅m主要害蟲

蟲口密度調查表參見表B.2。

表B.2蟲口密度調查表

地點:調查人員:調查日期:

茶葉冠幅葉片數量蟲口密度(頭)蟲口密度

茶園類型樣點

m(個)合計若蟲成蟲(頭/百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41/T1304—2016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由河南省林業廳提出。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桐柏縣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桐柏縣經濟林開發中心。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桐柏縣錦程花木專業合作社。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孫國山、黃艷峰、張娜、郝群章、賈德軍、陳秀坤、李偉。

本標準參加起草人:朱盛、高歌、易長坡。

I

DB41/T1304—2016

茶小綠葉蟬綜合防治技術規程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茶小綠葉蟬綜合防治的術語和定義、監測調查、綜合防治、防治效果檢查。

本標準適用于茶小綠葉蟬的綜合防治。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LY/T2011-2012林業主要有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