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處作業安全教育考試題_第1頁
高處作業安全教育考試題_第2頁
高處作業安全教育考試題_第3頁
高處作業安全教育考試題_第4頁
高處作業安全教育考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習必備歡迎下載學習必備歡迎下載學習必備歡迎下載班組教育考核試卷高處作業安全教育考試題一、填空題1.攀登和懸空高處作業人員及搭設高處作業安全設施的人員,必須經過專業技術培訓及專業考試合格,持證上崗,并必須定期進行檢查。2.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以上(含)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的作業稱為高處作業。3.立梯踏板上下間距以300mm為宜,不得有。4.操作平臺應顯著地標明值。操作平臺上人員和物料的總重量,嚴禁超過此值。5.使用直爬梯進行攀登作業時,攀登高度超過8m,必須設置。6.井架與施工用電梯和腳手架等與建筑物通道的兩側邊,必須設。7.建筑施工安全檢查中“四口”是指通道口、樓梯口、電梯井口、8.工程施工過程中,為防止落物和減少污染,必須采用密目式安全網對建筑物進行9.高處作業的安全技術措施及其所需料具,要列入工程的設計中。二、單項選擇題1.懸挑式鋼平臺的擱支點與上部拉結點,必須位于()上。A.腳手架B.鋼模板C.建筑物D.挑梁2.安全帶的壽命一般為3~5年。使用()年后,按批量抽檢。A.2B.3C.4D.53.搭設臨邊防護欄桿時,除經設計計算外,橫桿長度大于2m時,必須加設()。A.安全立網B.欄桿柱C.擋腳板D.橫桿4.架子工使用的安全帶繩長限定在()m。A.1.5~2B.2~2.5C.2.5~3D.2.5~2.85.密目式安全網每100mm2面積上有()個以上的網目。A.2000個B.1500個C.3000個D.4000個6.坡度大于1∶2.2的屋面,防護欄桿應設置()高。A.1mB.1.2mC.1.3mD.1.5m7.由于上方施工可能墜落物件或處于起重機把桿回轉范圍之內的通道,在其受影響的范圍內,必須搭設()。A.單層防護棚B.單層防護網C.雙層防護網D.頂部能防止穿透的雙層防護廊8.支模、粉刷、砌墻等各工種進行上下立體交叉作業時,不得在()方向上操作。A.同一垂直B.同一橫面C.垂直半徑外D.不同垂直9.懸挑式鋼平臺的擱支點與上部拉結點,必須位于()上。A.腳手架B.建筑物C.鋼模板D.施工設備10.高度超過()的層次以上的交叉作業,凡人員進出的通道口應設雙層安全防護棚。A.18mB.20mC.24mD.28m11.懸空作業所用的索具、腳手板、吊籃、吊籠、平臺等設備,均需經過()或檢證方可使用。A.安全員檢查B.施工人員驗收C.先試用D.技術鑒定12.坡度大于1∶2.2的屋面,防護欄桿應高()m,并加掛安全立網。A.1B.1.2C.1.5D.1.813.當遇有()及以上大風時應停止腳手架搭設與拆除作業。A.四級B.五級C.六級D.七級14.移動式操作平臺的面積不應超過()。A.20m2B.15m2C.8m2D10m215.支設高度在()以上的柱模板,四周應設斜撐,并應設立操作平臺。A.2mB.2.5mC.3mD.3.5m16.臨邊防護欄桿采用鋼筋作桿件時,上桿直徑不應小于16mm,下桿直徑不應小于14mm,欄桿柱直徑不應小于()。A.14mmB.16mmC.18mmD.20mm17.梯腳底部應堅實,不得墊高使用。立梯工作角度以()為宜。A.60°±5°B.65°±5°C.70°±5°D.75°±5°18.建筑施工進行高處作業之前,應進行安全防護設施的()和驗收。A.自檢互檢B.局部檢查C.總體檢查D.逐項檢查19.各種垂直運輸接料平臺,除兩側設防護欄桿外,平臺口還應設置()或活動防護欄桿。A.安全圍欄B.安全門C.安全立網D.竹笆20.張拉鋼筋的兩端必須設置擋板。擋板應距所張接鋼筋的端部()。A.1.0~1.5mB.1.3~1.8mC.1.5~2mD.1.8~2.0m21.遇有()以上強風、濃霧等惡劣氣候,不得進行露天攀登與懸空高處作業。A.5級B.6級C.7級D.8級22.鋼平臺安裝時,鋼絲繩應采用專用的掛鉤掛牢,采取其他方式時卡頭的卡子不得少于()。A.5個B.4個C.3個D.2個23.懸挑鋼平臺左右兩側必須裝置()的防護欄桿。A.臨時B.固定C.白紗繩D.尼龍繩24.分層施工樓梯口和梯段邊,必須安裝臨時護欄。頂層樓梯口應隨工程結構進度安裝()。A.臨時護欄B.安全立網C.警告牌D.正式防護欄桿25.下邊沿至樓板或底面低于80cm的窗臺等豎向洞口,如側邊落差大于2m時,應加設()的臨時護欄。A.0.8mB.0.9mC.1.2mD.1.5m26.電梯井口必須設防護欄桿或固定柵門;電梯井內應每隔兩層并最多隔()設一道安全網。A.8mB.9mC.10mD.12m27.因作業必需,臨時拆除或變動安全防護設施時,必須經()同意,采取相應的可靠措施,作業后應立即恢復。A.安全員B.技術員C.班長D.項目負責人28.使用直爬梯進行攀登作業時,攀登高度以()高為宜。A.4mB.5mC.3mD.3.5m三、多項選擇題1.雪天進行高處作業時,必須采取可靠的()措施。A.防滑B.防寒C.防塵D.防凍2.()繩線由于強度低,只能作立網使用,決不能用作平網。A.錦綸B.丙綸C.維綸D.氯綸3.建筑施工中通常所說的“三寶”是指()。A.安全帶B.安全鞋C.安全網D.安全帽4.遇有六級以上強風、濃霧等惡劣氣候中,不得進行()作業。A.懸空高處作業B.高處作業C.露天作業D.露天攀登5.下列對固定式直爬梯的設置正確的是()。A.使用金屬材料制作B.梯寬不大于50cmC.梯寬不小于50mmD.支撐采用不小于70×6的角鋼6.板與墻的洞口必須設置下列()防護設施或其他防墜落的防護設施。A.警戒區B.牢固的蓋板C.防護欄桿D.安全網7.在下列()部位進行高處作業必須設置防護欄桿。A.基坑周邊B.雨篷邊C.挑檐邊D.料臺與挑平臺周邊8.關于臨邊防護欄桿的規定,有()。A.防護欄桿應由上、下兩道橫桿及欄桿柱組成B.上桿離地高度為1.5~1.8mC.下桿離地高度為0.4~0.6mD.上桿離地高度為1.0~1.2m9.關于鋼管臨邊防護欄桿的規定,有()。A.鋼管橫桿采用φ48×(2.75~3.5)mm的管材B.采用電焊固定C.欄桿柱采用φ48×(2.75~3.5)mm的管材D.采用扣件固定10.懸空作業應有牢靠的立足處,并必須視具體情況配置()或其他安全設施。A.立網B.欄桿C.防護欄網D.安全警告標志11.安全防護設施的驗收,主要包括()內容。A.所有臨邊、洞口等各類技術措施的設置狀況B.技術措施所用的配件、材料和工具的規格的材質C.技術措施的節點構造及其與建筑物的固定情況D.扣件和連接件的緊固程度12.進行模板支撐和拆卸時的懸空作業,有()的規定。A.嚴禁在連接件和支撐上攀登上下B.嚴禁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裝、拆模板C.支設臨空構筑物模板時,應搭設支架或腳手架D.模板上留有預留洞時,應在安裝后將洞口覆蓋13.在建筑施工工地,各種垂直運輸接料平臺,除兩側設防護欄桿外,平臺口還應設置()。A.安全門B.活動防護欄桿C.固定防護欄桿D.防護立網14.對臨邊高處作業的()等處必須設置防護欄桿。A.基坑周邊B.尚未安裝欄桿或欄板的陽臺邊C.雨篷邊D.挑檐邊15.進行離地2m以上的框架、過梁、雨篷和平臺混凝土澆筑懸空作業時,其安全規定包括()。A.設操作平臺B.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撐上操作C.系好安全帶D.架設安全網16.安全帶的存放應注意()。A.密閉B.通風良好C.不得接觸高溫、明火、強酸等D.干燥17.防護棚搭設與拆除應符合()規定。A.嚴禁上下同時拆除B.設防護欄桿C.設警戒區D.派專人監護18.安全平網主要由()組成。A.網體B.邊繩C.系繩D.筋繩19.垂直運輸接料平臺應設置()設施。A.兩側設防護欄桿B.平臺口設置活動防護欄桿C.平臺口設防護立網D.平臺口設置安全門四、判斷題1.施工作業場所有墜落可能的物件,應一律先行拆除或加以固定。()2.立梯操作角度以75°±5°為宜,過大則易發生傾滑,發生危險。()3.邊長在150cm以上的洞口,四周應設防護欄桿,洞口下設安全平網。()4.防護棚搭設與拆除時,應設警戒區,并應派專人監護,上下同時拆除。()5.暴風雪及臺風暴雨后,應對高處作業安全設施逐一加以檢查,發現有松動、變形、損壞或脫落等現象,應立即修理。()6.鋼模板部位拆除后,臨時堆放處離樓層邊沿不應小于1m,堆放高度不得超過1m。()高處作業安全教育考試題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體格2.2m3.缺擋4.允許荷載5.梯間平臺6.防護欄桿7.預留洞口8.全封閉9.施工組織二、單項選擇題1.C2.A3.B4.A5.A6.D7.D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