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西2024年高考生物模擬試卷姓名: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題號一二總分評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共40分。第1~12小題,每小題2分;第13~16小題,每小題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了解安全用藥常識,對保障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A.抗生素是處方藥,濫用抗生素容易導致病菌抗藥性增強B.接種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時期不需要戴口罩進行防護C.有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通過口服胰島素來控制血糖D.給器官移植患者使用免疫促進劑能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2.近年,某市啟動了生態(tài)文明建設,通過濕地恢復、景觀打造、污染防控等措施,將一座功能單一的湖泊打造成了既能涵養(yǎng)生態(tài),又能帶動周邊生態(tài)產業(yè)發(fā)展的濕地公園。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濕地公園成為人們休閑的好去處,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B.治理后的濕地公園生物群落發(fā)生較大的變化,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降低C.溫度、氧氣、食物等因素都可能會影響濕地公園中魚類的垂直分層D.該湖中的植食性魚屬于次級消費者,這種魚處在食物鏈的第二營養(yǎng)級3.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許多古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古詩詞文化繁榮興盛。下列對古代詩句中蘊含的生物學原理解讀錯誤的是()A.“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體現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體現了植物群落的次生演替過程C.“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所包含的食物鏈是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循環(huán)的途徑D.“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鋤”可除掉稻田的雜草,同時疏松了土壤4.當你專心作答試題時,參與的高級中樞主要有
①下丘腦
②大腦皮層H區(qū)(聽覺性語言中樞)
③大腦皮層S區(qū)(運動性語言中樞)
④大腦皮層V區(qū)(視覺性語言中樞)
⑤大腦皮層W區(qū)(書寫性語言中樞)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5.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頒發(fā)給瑞典科學家斯萬特?帕博。以表彰他在已滅絕古人類基因組和人類演化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貢獻。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古人類化石中提取到的DNA均來自細胞核B.古人類基因組要測定古人類DNA的脫氧核苷酸序列C.通過比較現代人基因組和古人類基因組的異同可以研究人類的演化D.人類基因組測序對于人類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都會有全新的幫助6.為了解薇甘菊入侵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研究人員在廣西某林場作了如下調查,以其入侵點為圓心向外擴散,劃分出薇甘菊入侵區(qū)、過渡區(qū)和本土植物區(qū)三類樣區(qū)表,林場不同樣區(qū)(取土樣的數量、深度、體積相同)小型土壤動物的個體數量和類群數統(tǒng)計結果如下表所示。據表分析錯誤的是()樣區(qū)名稱類型線蟲蜱螨目彈尾目其他昆蟲或小動物個體總數類群數薇甘菊入侵區(qū)189022612348228715過渡區(qū)119813299114154315本土植物區(qū)108412014349137614A.薇甘菊入侵對小型土壤動物的類群數變化影響不大B.隨著薇甘菊入侵程度的加劇,線蟲個體數量逐步增加C.隨著薇甘菊入侵程度的加劇,小型土壤動物的個體總數逐步減少D.薇甘菊入侵可能造成一些土壤動物物種的數量增加而另一些土壤動物物種的數量減少7.生態(tài)位就是生物在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所處的“位置”,是該生物對其生存所需一切環(huán)境要求的總和。某小組在青秀山公園進行鳥類生態(tài)位調查,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可以根據植物高度區(qū)分鳥類棲息地生態(tài)位B.可以根據取食食物的種類來區(qū)分鳥類食物生態(tài)位C.觀察到兩種鳥類食用相同的食物,則這兩種鳥類具有相同的生態(tài)位D.若兩種鳥類的食物生態(tài)位、棲息地生態(tài)位近似,則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競爭關系8.某研究小組通過調查繪制了如圖所示的能量流動圖解。其中的字母與數字組合表示能量。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流經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可表示為A1+B1+C1+D1+D1+D2B.生產者固定的能量一定來自太陽能C.生產者到初級消費者的能量傳遞效率為D1/A1+B1+C1D.生產者固定的能量可表示為A1+B1+C1+D19.某湖濱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有蘆葦、荇菜、蓮、芡實、苦草、黑藻等多種水生植物,蛙類、魚類等多種動物。鶯飛草長、生機盎然。當地為開發(fā)利用該湖泊濕地擬采取“蓮藕生態(tài)養(yǎng)魚”的種養(yǎng)復合生態(tài)型模式。為擴大蓮藕種植面積準備清除池塘中各種野生植物。下列對該項目評價正確的是()A.開發(fā)后大面積種植蓮藕一定不會影響群落的種間關系B.開發(fā)后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對污水的凈化能力一定會增強C.開發(fā)后植被種類的減少一定會降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固定的能量D.開發(fā)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會下降10.為提高培育轉基因植株的成功率,所選擇的植物受體需具有較強的再生能力和遺傳穩(wěn)定性。下列關于植物轉基因受體的敘述錯誤的是()A.對受體細胞遺傳穩(wěn)定性的早期檢測,可通過觀察細胞內細胞核形態(tài)是否改變判斷B.對受體細胞遺傳穩(wěn)定性的早期檢測,可通過分析染色體組成是否改變進行判斷C.受體細胞失去特有的形態(tài)和功能,進而形成愈傷組織,該過程屬于再分化D.受體細胞變成完整植株,體現了受體細胞具有全能性11.人體每天都通過飲食獲得水和各種無機鹽,同時又通過多種途徑排出一定的水和無機鹽,其中抗利尿激素在人體水平衡的調節(jié)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尿崩癥分為兩種類型:因抗利尿激素缺乏而引起的中樞性尿崩癥和因腎臟對抗利尿激素敏感性缺陷而引起的腎性尿崩癥。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垂體合成的抗利尿激素能增加腎小管細胞上水通道蛋白的數量B.給腎性尿崩癥患者適量注射抗利尿激素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C.腎小管腔中液體的滲透壓升高,有利于腎小管對水分的重吸收D.水和無機鹽的平衡主要是機體通過調節(jié)尿量和尿的成分來實現的12.東南沿海萬里海岸線分布著大量的紅樹林,熱帶、亞熱帶海陸交錯,潮間帶咸淡水交迭,兼具陸地生態(tài)和海洋生態(tài)特性,動植物種類豐富,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物種多樣性。下面有關紅樹林的敘述錯誤的是()A.分析紅樹林中生物種類的差異,屬于群落水平的研究范疇B.保護紅樹林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是協(xié)調好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C.繁殖季節(jié),林里的雄鳥進行復雜的求偶炫耀,說明信息傳遞能調節(jié)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D.引入外來物種可能增強生態(tài)系統(tǒng)抵抗力穩(wěn)定性,但同時也可能會使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任務更加艱巨13.實現基因重組的方式之一是染色體互換。科學家用性染色體構型如圖所示的果蠅作親本,進行了雜交實驗。已知Y染色體不攜帶圖示基因,不考慮其他變異,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減數分裂Ⅰ的四分體時期會發(fā)生基因重組B.圖示雌果蠅的兩條X染色體均發(fā)生了結構變異C.若F1出現了XdBXdbY個體,可能是父本初級精母細胞減數分裂I時,性染色體未分離D.若F1中出現兩種性狀均為野生型的個體,則親代果蠅發(fā)生了染色體互換14.脊髓性肌萎縮癥(簡稱SMA)是一種單基因遺傳病,在我國人群中的發(fā)病率約為1/10000。2021年,經國家醫(yī)保局的積極努力,其特效藥——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由70萬元/針降價至約3萬元/針,并納入醫(yī)保目錄。如圖為某家庭中的SMA遺傳系譜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SMA可能是一種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B.II-2為攜帶者的概率是1/3C.推測III-1患病的概率是1/303D.II-1的患病基因只由I-2遺傳而來15.酵母是釀酒、發(fā)酵食品的重要原料。某小組進行“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種群數量的變化規(guī)律”實驗時,同時采用相同實驗條件分別在4個試管中進行酵母培養(yǎng)(如圖)培養(yǎng)的結果均獲得了S形增長曲線。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A.4個試管內的種群同時達到K值B.4個試管內的種群增長速率都是先增大后減小C.試管③內種群的K值與試管②不同D.試管④內的種群數量先于試管②開始下降16.由于某目的基因酶切后的末端為平末端,載體E只有產生黏性末端的酶切位點,需借助中間載體P將目的基因接入載體E。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通過PCR擴增獲取目的基因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B.為了便于該目的基因接入載體E,可用限制酶EcoRV或SmaI切割載體PC.載體P不能作為基因表達載體,是因為其沒有表達該目的基因的啟動子與終止子D.若受體細胞表現出抗性基因的相應性狀,表明重組載體成功導入受體細胞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60分)17.水稻和甘蔗是廣西種植最多的兩種作物,農作物的產量主要決定于其光合作用的速率。(1)Rubisco是水稻和甘蔗等高等植物唯一催化CO2固定形成C3的酶,Rubisco通常存在于葉綠體的中,Rubisco催化的底物是CO2和。(2)下圖表示甘蔗葉片結構和光合作用過程。與水稻相比,甘蔗葉肉細胞葉綠體中特有PEP羧化酶(簡稱PEPC),PEPC對CO2的親和力約是Rubisco的60倍。所以,PEPC能催化甘蔗利用極低濃度的CO2不斷生成C4(蘋果酸),C4不斷進入維管束鞘細胞分解進而不斷釋放出CO2。這樣在高溫、氣孔開度導致葉片內CO2濃度極低的情況下,甘蔗靠PEPC“CO2泵”的作用實現了高效的光合作用。為證明甘蔗光合作用的特點,向密閉環(huán)境中生長的甘蔗提供14C標記的14CO2進行光合作用,短時間內14C會出現在和C3中。(3)甘蔗葉片維管束鞘細胞含有的葉綠體(如圖)沒有(填結構),這些葉綠體只能進行暗反應。葉片中CO2在葉肉細胞間通過細胞膜的轉移方式是,且只需要通過細胞膜,而C4從葉肉細胞到維管束鞘細胞的轉移還要通過(填結構)。(4)水稻維管束鞘細胞無葉綠體,Rubisco的低效導致光合作用速率低,限制了產量。科學家一直在嘗試攻克此難關以解決糧食問題。根據上述甘蔗的情況,嘗試提出提高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一個思路。18.免疫系統(tǒng)是人體內的護衛(wèi)隊,日夜巡視,緊張有序,讓“非己”成分銷聲遁跡。下圖表示人體內B淋巴細胞成熟及參與體液免疫的部分過程。據圖回答問題。(1)環(huán)境中有各種病原體,但我們并不會經常感到不適;我們的身體內部總會有一部分細胞或細胞結構處于衰老死亡的狀態(tài),但我們自身能夠維持穩(wěn)態(tài)。這些依賴于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等功能。(2)免疫細胞是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單位,它們執(zhí)行著各種免疫功能。免疫細胞包括淋巴細胞、樹突狀細胞和,它們都來自于骨髓內的。(3)病原體直接和B細胞接觸,這為激活B細胞提供了第一個信號;另一些病原體被細胞2攝取后,經細胞2處理后傳遞給細胞3,細胞3表面的特定分子將,這是激活B細胞的第二個信號,細胞4的名稱是。機體再次被相同病原體入侵時,細胞5所發(fā)揮的作用是。(4)細胞1逐漸形成成熟B淋巴細胞的過程稱為,其關鍵步驟Ⅰ過程的完成依賴于BTK基因表達的BTK蛋白的影響,BTK基因突變會導致I過程受阻,不能產生抗體,由此引發(fā)的疾病屬于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中的病。19.入侵物種福壽螺喜食水稻幼嫩部分,因繁殖快、適應能力強,缺少天敵等原因,在我國南方的淡水域迅速蔓延。在廣西也幾近遍布全自治區(qū)的水田、溝渠、河流,給各地農業(yè)帶來災難。(1)為研究福壽螺與本土田螺的種間關系,開展了以下實驗:在同一個飼養(yǎng)盒混合飼養(yǎng)做為實驗組(標記為a和b),在兩個飼養(yǎng)盒中分開單獨飼養(yǎng)為對照組(標記為c和d)。結果如圖所示。這說明兩種螺的種間關系為。(2)為進一步探究兩種螺之間的生態(tài)脅迫的原理,將兩種螺分別置于如下圖所示特殊飼養(yǎng)盒中的兩側進行單獨飼養(yǎng)(擋板上的圓孔僅允許水流通過)。定期檢測兩種螺的生存率的變化,發(fā)現與混合飼養(yǎng)實驗所得結果基本類似。據此推測,其中福壽螺可能通過進而對另一種螺起到生態(tài)脅迫作用。(3)為調查統(tǒng)計福壽螺的種群密度,研究者通常采用樣方法,原因是。(4)福壽螺給各地農業(yè)造成巨大損失,部分地區(qū)通過輪作旱地植物來降低福壽螺種群的以控制其數量。請你提出其他安全環(huán)保、有效的防治措施(答出2點)。20.全球糖尿病患者高達數億,自1921年班廷提取胰島素并用于治療糖尿病以來,胰島素拯救了無數糖尿病患者的生命,人類生產胰島素的技術也在不斷提高。
(1)在人類胰島B細胞中,胰島素基因最初表達的是由110個氨基酸殘基構成的鏈狀胰島素原前體(下圖1,圖中aa代表氨基酸),肽鏈由N端(游離-NH2端)的S區(qū)引導進入,隨后S區(qū)被切去。肽鏈的氨基酸之間通過形成多個氫鍵等,從而使得肽鏈能,形成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胰島素原(B-C-A)。(2)胰島素原借助囊泡被轉運至高爾基體。當機體接到胰島素需求指令后,高爾基體內的酶再切除胰島素原中的C區(qū),C區(qū)被切除后胰島素原的結構進一步改變,最終形成A區(qū)與B區(qū)相連的活性胰島素。上述S區(qū)、C區(qū)被酶切除的過程就是(氫鍵/二硫鍵/肽鍵)水解的過程。胰島素是蛋白質,三個二硫鍵正確搭配的意義是。(3)活性胰島素仍然要借助于囊泡,才能安全高效地分泌到細胞外,分泌到細胞外的過程依賴于生物膜的,并消耗能量。胰島素的功能主要指胰島素促進,從而增加血糖去向,降低血糖濃度。(4)鑒于活性胰島素僅含A區(qū)和B區(qū),專家以大腸桿菌為受體,設計的人胰島素基因工程生產技術路線(AB表達法)是:化學合成目的基因→目的基因分別與質粒連接→構建成pIA1和pIB1質粒→pIA1和pIB1質粒分別導入大腸桿菌受體→表達人胰島素的A區(qū)和B區(qū)→A區(qū)與B區(qū)混合形成二硫鍵→活性胰島素。AB表達法中目的基因的具體名稱是。因一些胰島素蛋白形成了錯誤的二硫鍵,而沒有生物活性,由此法生產重組人胰島素效益低、成本高。專家進一步研究認為,在胰島B細胞內C區(qū)可能起到組裝A區(qū)和B區(qū)的“腳手架”作用。為驗證此假說,他們采用酶以人胰島B細胞的mRNA為初始模板合成DNA,再擴增DNA獲得目的基因,然后制備B-C-A多肽鏈,最后再用酶模擬細胞內的過程將C區(qū)切除(圖2)。由此(BCA表達法)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21.近年來,卒中、腦梗、心梗等心腦血管病患病率持續(xù)上升。2023年11月國家衛(wèi)健委發(fā)布《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實施方案》推進對患者的救治和防病工作。(1)卒中、腦梗、心梗等心腦血管病多是因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引起組織缺血所致。血栓由纖維蛋白構成,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t-PA)由527個氨基酸構成(如下圖),t-PA進入血漿后激活纖溶酶原,使之轉化成纖溶酶,酶將沉積在血管內壁的纖維蛋白分解血栓裂解,血管暢通。t-PA進入血漿后多與纖溶酶原激活劑抑制物形成復合物,很快失去活性,所以溶栓時要持續(xù)輸入t-PA。然而,大劑量t-PA易誘發(fā)出血。鑒于此,有人提出通過抑制的活性,以延長t-PA的活性。進一步研究顯示,t-PA第84位的半胱氨酸替換為絲氨酸后的t-PA溶血栓更快,這種改造的t-PA副作用更小。用生物化學手段直接改造“t-PA”蛋白質的結構,或是定點改造t-PA基因成為“突變基因”,通過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技術獲取“突變的t-PA”。通過后者改造“t-PA”的主要優(yōu)勢是(寫出一點)。(2)已知t-PA基因堿基序列、絲氨酸密碼子,可以通過人工合成目的基因(t-PA突變基因)、基因與質粒重組構建表達載體、表達載體進入受體細胞等一系列操作,最終獲取“突變的t-PA”。這種基于t-PA的分子結構和功能的關系,通過一系列DNA分子層面的操作獲取人類所需蛋白產品的第二代基因工程過程又叫做。(3)從上述人t-PA基因獲得第84位半胱氨酸替換為絲氨酸編碼序列的t-PA突變基因,常借助PCR體外定點定向誘變獲得。工作原理如圖:先合成包含突變堿基的兩個突變引物。因突變點不位于基因端點,要借助PCR獲得完整的t-PA突變基因,還要合成兩個正常引物1、2.參考圖中正常引物1(5'-TACCAAGTGATCTGCAGA-3')、t-PA基因和PCR誘變過程原理圖,正常引物2是5’……-3’(寫出5’端的6個堿基即可)(4)為了與質粒高效連接,t-PA突變基因兩端應攜帶相應的限制酶識別序列。應將限制酶識別序列設計在兩條正常引物的端。限制酶能夠使DNA分子中特定部位的鍵斷開。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解析】【解答】A、抗生素是處方藥,抗生素的使用對細菌起到了定向選擇的作用,使沒有抗藥性的病菌死亡,有抗藥性的病菌大量繁殖后代,病菌種群的抗藥基因頻率越來越高,不抗藥的基因頻率越來越低,故如果長期使用或濫用抗生素,就會使病菌的抗藥性增強而失去治療效果,A符合題意
B、流感病毒很容易發(fā)生變異,接種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時期仍然需要戴口罩進行防護,防止病毒的入侵,B不符合題意;
C、由于胰島素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口服會在消化道被人體消化,而使胰島素不能發(fā)揮作用。因此只能注射,不能口服,C不符合題意;
D、器官移植最大的問題是存在免疫排斥反應,會受到自身免疫系統(tǒng)的攻擊,因此一般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劑來抑制免疫功能,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1)安全用藥是指根據病情需要,正確選擇藥物的品種、劑量和服用時間等,以充分發(fā)揮最佳效果,盡量避免藥物對人體產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2)抗生素的使用對細菌起到了定向選擇的作用,使沒有抗藥性的病菌死亡,有抗藥性的病菌大量繁殖后代,如果長期使用或濫用抗生素,就會使病菌的抗藥性增強而失去治療效果。(3)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可共同調控血糖平衡。2.【答案】C【解析】【解答】A、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yè)原料等使用意義,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等非實用意義的。間接價值:對生態(tài)系統(tǒng)起重要調節(jié)作用的價值。故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可因地制宜建設成公園,做為人們休閑的好去處,這體現了生態(tài)多樣性的直接價值,A不符合題意;
B、治理后的濕地公園生物群落發(fā)生較大的變化,生物多樣性增加,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升高,B不符合題意;
C、群落的垂直結構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狀態(tài),其最顯著的特征是分層現象,溫度、氧氣、食物等因素都會影響濕地公園中魚類的垂直分層,C符合題意;
D、該湖中的植食性魚處在食物鏈的第二營養(yǎng)級,以生產者為食,屬于初級消費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1)群落的垂直結構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狀態(tài),其最顯著的特征是分層現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許多層次的現象。群落的水平結構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狀況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現特征是鑲嵌性。
(2)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直接價值: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yè)原料等使用意義,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等非實用意義的。間接價值:對生態(tài)系統(tǒng)起重要調節(jié)作用的價值(生態(tài)功能)。潛在價值:目前人類不清楚的價值。
(3)抵抗力穩(wěn)定性的大小取決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物種的多少和營養(yǎng)結構的復雜程度。生物種類越多,營養(yǎng)結構越復雜,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就越高。3.【答案】C【解析】【解答】A、一些腐生的細菌和真菌能將植物的殘枝落葉和動物遺體、糞便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供植物重新利用,被稱為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分解者。“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說的是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中的分解者能將花瓣中的有機物轉變成簡單的物質并供植物體重新利用,體現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不符合題意;
B、“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體現了群落次生演替的過程,群落演替是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所代替,“遠芳”到“晴翠”屬于次生演替,B不符合題意;
C、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暗净ㄏ憷镎f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場景中,如果還有害蟲的話,可以寫出的一條食物鏈是:水稻→害蟲→蛙。但食物鏈不是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循環(huán)的途經,因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無法循環(huán),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C符合題意;
D、“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鋤”一方面除掉稻田的雜草,減少了其與禾苗的競爭,反映了農作物和雜草之間爭奪光、水分等生存條件的競爭關系;另一方面疏松了土壤,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1)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①初生演替:指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是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②次生演替:原來有的植被雖然已經不存在,但是原來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有植物的種子和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
(2)物種之間的關系分種內關系和種間關系。種間關系是不同物種之間的關系,分互利共生、競爭、捕食和寄生。
(3)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huán)境所形成的統(tǒng)一的整體叫生態(tài)系統(tǒng)。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組成。4.【答案】D【解析】【分析】專心做題時,要看題目故有V區(qū)參與;需要寫下答案,需要W區(qū)的參與;故選D5.【答案】A【解析】【解答】A、古人類的DNA存在于細胞核和細胞質中,故古人類化石中提取的DNA不一定都來自細胞核,也可能來自于細胞質,A符合題意;
B、人類的遺傳物質是DNA,故古人類基因組是測定古人類DNA的脫氧核苷酸序列,B不符合題意;
C、通過對古人類和現代人的基因組DNA的研究,發(fā)現了現代人的基因組中與古人類組分的異同,從而揭示了人類演化的復雜歷史,C不符合題意;
D、人類基因組計劃測定人類基因組的全部DNA序列,解讀其中包含的遺傳信息,故人類基因組測序對于人類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都會有全新的幫助,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1)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等,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的年代和復雜的變化而形成的。不同的地層中埋藏著不同類型的生物化石?;茄芯可镞M化最重要的、比較全面的證據,
(2)基因組計劃:目的是測定基因組的全部DNA序列,解讀其中包含的遺傳信息?;蛞话闶怯羞z傳效應的DNA片段。
(3)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人類進化的歷程可分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個階段,在人類發(fā)展和進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腦進→步發(fā)達→語言的產生。6.【答案】C【解析】【解答】A、據表可知,????薇甘菊入侵前后類群數都是15或14個,故薇甘菊入侵對小型土壤動物的類群數變化影響不大,A不符合題意;
B、據表可知,隨著薇甘菊入侵程度的加劇,線蟲個體數量變化:1084→1198→1890,即薇甘菊入侵區(qū)線蟲的數量高于過渡區(qū)和本土植物區(qū),故線蟲個體數量是逐步增加的,B不符合題意;
C、據表可知,隨著薇甘菊入侵程度的加劇,薇甘菊入侵區(qū)的土壤小動物個體總數從1376→1543→2287,有明顯增加,C符合題意;
D、據表可知,薇甘菊入侵后線蟲、蜱螨目數量增加,彈尾目數量減少,故薇甘菊入侵可能造成一些土壤動物物種的數量增加,而另一些土壤動物物種的數量減少,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據表可知,薇甘菊入侵區(qū)的土壤小動物個體總數明顯增加;而各區(qū)小動物類群數變動不大。7.【答案】C【解析】【解答】A、不同的鳥類在樹上的不同位置上棲息和取食,空間位置不同,生態(tài)位不同,故可以根據植物高度區(qū)分鳥類棲息地生態(tài)位,A不符合題意;
B、食性不同的鳥類食物和棲息空間不同,占有不同的生態(tài)位,故可以根據取食食物的種類來區(qū)分鳥類食物生態(tài)位,B不符合題意;
C、生態(tài)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不僅僅指食性,故食性相同的兩種鳥生態(tài)位不一定完全相同,可能是生態(tài)位重疊,C符合題意;
D、若兩種鳥類的食物生態(tài)位、棲息地生態(tài)位近似,獲取資源的方式和來源類似,則它們之間可能會由于食物或生活資源而發(fā)生競爭,即它們存在競爭關系,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1)生態(tài)位是指物種利用群落各種資源的幅度以及該物種與群落中其他物種相互關系的總和,它表示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2)一個物種的生態(tài)位不僅決定于它生活在什么地方,而且決定于它與食物、天敵和其它生物的關系,包括它吃什么和被什么所吃,以及與其它物種之間的各種關系。8.【答案】D【解析】【解答】AD、流經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是指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全部生產者固定的能量的總量。據圖分析,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沒有人工輸入的能量,生產者固定的總能量可表示為A1+B1+C1+D1,A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B、生產者指能通過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將無機物轉化成有機物的生物,故生產者固定的能量不一定都來自太陽能,還包括了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化學能等,B不符合題意;
C、由生產者到初級消費者的能量傳遞效率為同化量之比,其計算公式是:下一營養(yǎng)級同化量÷這一營養(yǎng)級同化量x100%,即D1÷(A1+B1+C1+D1)x100%,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1)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量流動從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開始;能量流動特點為單向,逐級遞減。
(2)據圖分析,A呼吸作用消耗,B未被利用,C流向分解者,D表示流入下一營養(yǎng)級。生產者固定太陽能的能量去向主要有:A1呼吸作用消耗,B1未被利用,C1流向分解者,D1流向下一營養(yǎng)級。9.【答案】D【解析】【解答】A、為擴大蓮藕種植面積準備清除池塘中各種野生植物,故開發(fā)后大面積種植蓮藕,破環(huán)了原有的種間關系,即會影響群落的種間關系,A不符合題意;
B、若為了獲得更大收益,清除池塘中各種野生植物,擴大蓮藕的種植面積,由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分減少,自我調節(jié)能力(或抵抗力穩(wěn)定性)減弱,故該池塘生態(tài)系統(tǒng)對污水的凈化能力會下降。B不符合題意;
C、開發(fā)后,植被種類會減少,但植物數量不一定會減少,總光合作用不一定會降低,不一定會降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固定的能量,C不符合題意;
D、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不是無限的,當外界干擾因素的強度超過一定限度時,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會迅速喪失。開發(fā)后,物種減少,營養(yǎng)結構更簡單,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會下降,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和營養(yǎng)結構,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營養(yǎng)結構就是指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費者主要指動物,分解者指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動物。
(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生態(tài)系統(tǒng)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wěn)定的能力。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調節(jié)基礎:負反饋調節(jié)。包括抵抗力穩(wěn)定性和恢復力穩(wěn)定性。10.【答案】C【解析】【解答】AB、染色體數目的變異在顯微鏡下可見,細胞核的形態(tài)和分裂期染色體的形態(tài)和數量是否正常都能反映受體細胞的遺傳穩(wěn)定性。故對培養(yǎng)的受體細胞遺傳穩(wěn)定性的早期檢測,可通過觀察細胞核形態(tài)是否改變進行判斷,也可以直接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分裂期染色體的形態(tài)特征和數量,分析染色體組型是否改變,AB不符合題意;
C、受體細胞失去特有的形態(tài)和功能,進而形成愈傷組織,該過程屬于脫分化過程,C符合題意;
D、細胞的全能性是指發(fā)育為完整個體或分化為其他各種細胞的潛能。受體細胞變成完整植株,體現了受體細胞具有全能性,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轉基因植株要經過植物組織培育,要提高培育轉基因植株的成功率,應該選再生能力和遺傳穩(wěn)定性較強的受體,這種受體全能性較高,能保持生物的性狀。11.【答案】D【解析】【解答】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時,集合管上皮細胞膜上水通道的數量增加,對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比例增大。但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腦合成并分泌、垂體釋放的,A不符合題意;
B、腎性尿崩癥是由于腎臟對抗利尿激素敏感性缺陷而引起,相應細胞表面缺乏受體,體內抗利尿激素無法和腎小管、集合管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使抗利尿激素不能發(fā)揮作用,所以不能通過適量注射抗利尿激素來治療,B不符合題意;
C、腎小管內流動的是原尿,當腎小管腔內液體的滲透壓升高時,就增大了自身對水的吸引力,把更多的水留在了管腔,所以排除的尿量就增加了,不利于腎小管對水分的重吸收,C不符合題意;
D、水平衡調節(jié)依賴于神經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的共同作用,通過腎小管和集合管作用對水重吸收來調節(jié)水平衡;無機鹽調節(jié)中也是通過調節(jié)腎小管和集合管對鈉離子的重吸收和對鉀離子的分泌進行的,故水和無機鹽的平衡是機體通過調節(jié)尿量和尿的成分來實現的,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1)當人體失水過多或吃的食物過咸,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刺激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由下丘腦產生、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進腎小管、集合管重新吸收水分,減少尿量的排出,同時大腦皮層渴覺中樞興奮產生渴覺,主動飲水,以降低細胞外液滲透壓。
(2)尿崩癥形成的原因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抗利尿激素無法和靶細胞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導致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重吸收減少,尿液滲透壓較低,尿量增多。腎性尿崩癥的病因是腎臟對抗利尿激素敏感性缺陷,相應細胞表面缺乏受體,使抗利尿激素不能發(fā)揮作用,檢測患者體內抗利尿激素的含量與正常人相比要多。12.【答案】C【解析】【解答】A、生物種類即物種豐富度,物種豐富度屬于群落水平的研究范疇,故分析紅樹林中生物種類的差異,屬于群落水平的研究范疇,A不符合題意;
B、保護生物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是協(xié)調好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發(fā)展,B不符合題意;
C、繁殖季節(jié),林里的雄鳥進行復雜的求偶炫耀,說明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傳遞,信息傳遞發(fā)生在雌鳥和雄鳥之間,不是調節(jié)種間關系,C符合題意;
D、引入外來物種可能增加物種數量,提高營養(yǎng)結構的復雜程度,增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但同時也可能會導致生物入侵,使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任務更加艱巨,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內容包括物種豐富度、群落的空間結構、群落的演替、種間關系、生態(tài)位等。
(2)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信息傳遞作用有:①生命活動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②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的傳遞;③調節(jié)生物種間關系,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
(3)一般來說,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其自我調節(jié)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wěn)定性就越高,恢復力穩(wěn)定性越低。抵抗力穩(wěn)定性和恢復力穩(wěn)定性在不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力的大小是不同的,而且兩者一般是相反的關系,但在自然氣候惡劣的條件下,兩者往往都比較弱,如北極苔原生態(tài)系統(tǒng)。13.【答案】D【解析】【解答】A、減數分裂過程中的基因重組有兩種類型,一是發(fā)生于減數分裂Ⅰ四分體時期的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互換,二是發(fā)生于減數分裂Ⅰ后期的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A不符合題意;
B、分析題圖可知:果蠅X染色體一條存在部分片段缺失,另一條X染色體存在來自Y染色體的附加臂,發(fā)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B不符合題意;
C、親本的基因型為XdBXDb、XdbY,若F1出現了XdBXdbY個體,可能是親本雄性個體的初級精母細胞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時,性染色體沒有分離,產生了基因型為XdbY的精子,與母本產生的基因型為XdB卵細胞受精所致,C不符合題意;
D、親本雌性基因型為XdBXDb,雄性為XdbY,正常無交換時:后代基因型及表型為:XdBXdb(棒狀眼淡紅眼雌)、XdBY(棒狀眼淡紅眼雄)、XDbXdb(野生型野生型雌)、XDbY(野生型野生型雄);若發(fā)生交換時,雌配子有:XdB、XDb、XDB、Xdb,雄配子Xdb、Y,雌雄交配后,后代雌性基因型及表型為:XdBXdb(棒狀眼淡紅眼)、XDbXdb(野生型野生型)、XDBXdb(棒狀眼野生型)、XdbXdb(野生型淡紅眼),后代雄性基因型為:XdBY(棒狀眼淡紅眼)、XDbY(野生型野生型)、XDBY(棒狀眼野生型)、XdbY(野生型淡紅眼),因此有無染色體互換,F1中都會出現兩種性狀均為野生型個體,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分析題圖可知:雌果蠅X染色體一條存在片段缺失,另一條X染色體存在來自Y染色體的附加臂,所以兩條染色體構型均異常,基因B/b和D/d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14.【答案】C【解析】【解答】A、Ⅰ-1和Ⅰ-2表現正常,其女兒Ⅱ-1為患者,可判斷該病為隱性遺傳病,該女兒的父親表現為正常,不符合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特點,可推測SMA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A不符合題意;
B、SMA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若相關基因用A、a表示,則Ⅱ-1的基因型為aa,Ⅰ-1和Ⅰ-2表現正常,基因型都是Aa,可推測出Ⅱ-2正常個體的基因型及比例為1/3AA和2/3Aa,攜帶者的概率是2/3,B不符合題意;
C、Ⅱ-2是致病基因攜帶者的概率是2/3,該病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是1/10000,人群中致病基因頻率是1/100,正常基因的頻率是1-1/100=99/100。正常個體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99/100x99/100):(2x99/100x1/100)=99:2,Ⅱ-2是致病基因攜帶者的概率是2/101,后代患病的可能性是,1/4x2/3X2/101=1/303,C符合題意;
D、SMA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故Ⅱ-1的患病基因由由Ⅰ-1和Ⅰ-2遺傳而來,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遺傳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根據I-1和I-2表現為正常,其女兒Ⅱ-1為患者,可判斷該病為隱性遺傳病,該女兒的父親表現為正常,不符合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特點,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15.【答案】A【解析】【解答】A、K值指的是最大環(huán)境容納量,到達K值的時間是由環(huán)境阻力的大小決定的。由于培養(yǎng)液的體積不同,起始酵母菌數不同,因此4個試管內的種群到達K值的時間不同,A符合題意;
B、由題意可知,在該實驗中,4個試管均獲得了“S”型增長曲線,表明它們的種群數量增長速率均是先增大后減小,B不符合題意;
C、試管②、③中的起始酵母菌的數量相同,但是培養(yǎng)液體積不同,故二者的K值不同,C不符合題意;
D、試管②、④中的培養(yǎng)液體積相同,但是試管④內的起始酵母菌數量多,種群數量先于試管②開始下降,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中培養(yǎng)液的體積不同,起始酵母菌數不同,因此4個試管內的種群到達K值的時間不同,④號試管內的環(huán)境阻力最大,因為試管內培養(yǎng)液體體積最少,起始酵母菌數最多,因此最先達到K值;由于有毒物質積累,試管④內的種群數量也最先開始下降。當種群剛遷入一個新環(huán)境的時候,若環(huán)境適宜種群生存,環(huán)境中的食物、空間等適宜,沒有環(huán)境阻力,則初始階段時種群呈“J”形曲線增長,然后環(huán)境阻力慢慢增大,種群開始呈“S”形曲線增長,K值指的是最大環(huán)境容納量,到達K值的時間是由環(huán)境阻力的大小決定的。16.【答案】C【解析】【解答】A、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是構建基因表達載體,不是通過PCR擴增獲取目的基因,A不符合題意;
B、由于載體E只有產生黏性末端的酶切位點,要使中間載體P接入載體E,同時防止載體E自身環(huán)化,需要用兩種限制酶分別切割載體E和中間載體P,據圖可知,中間載體P和載體E均含有Xhol和Pstl酶識別序列,故可選用XhoⅠ和PstⅠ酶進行酶切,載體P的這兩種酶識別序列中含有EcoRV識別位點,并且其切割的為平末端,可以用于連接目的基因,SmaⅠ酶雖然也能切割得到平末端,但是其識別位點沒有位于XhoⅠ和PstⅠ酶識別位點之間,故不能選擇其對中間載體P進行切割,B不符合題意;
C、基因表達載體包括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和標記基因等。載體P是中間質粒,沒有表達該目的基因的啟動子與終止子,不能作為基因表達載體,C符合題意;
D、受體細胞表現出抗性基因的相應性狀不能表明重組載體成功導入受體細胞,因為可能是導入了重組質粒,也可能只導入了空質粒,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基因工程技術的基本步驟:
(1)目的基因的獲?。悍椒ㄓ袕幕蛭膸熘蝎@取、利用PCR技術擴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基因表達載體包括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和標記基因等。
(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根據受體細胞不同,導入的方法也不一樣。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的方法有農桿菌轉化法、花粉管通道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最有效的方法是顯微注射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微生物細胞的方法是鈣離子處理法。
(4)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分子水平上的檢測:①檢測轉基因生物染色體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②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了mRNA;③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抗原-抗體雜交技術。個體水平上的鑒定:抗蟲鑒定、抗病鑒定、活性鑒定等。17.【答案】(1)基質;C5(2)減小;C4(3)葉綠體基粒;自由擴散;胞間連絲(4)可以將C4植物的PEPC基因轉入到水稻植物細胞,使其表達出PEPC【解析】【解答】(1))暗反應場所是葉綠體的基質,發(fā)生CO2的固定和C3的還原,故CO2固定形成C3的場所是葉綠體基質;Rubisco是水稻和甘蔗等高等植物唯一催化CO2固定形成C3的酶,因此Rubisco通常存在于葉綠體的基質中。Rubisco催化的底物是CO2和C5,形成的產物是C3。
(2)高溫條件下,由于細胞失水,氣孔導度減小,導致CO2進入葉片減少,此時胞間CO2濃度降低,但甘蔗可靠PEPC“CO2泵”的作用固定CO2進而實現高效的光合作用。據圖可知,甘蔗可在葉肉細胞內將CO2與PEP結合形成C4,C4進入維管束鞘細胞分解出CO2參與光合作用的暗反應,因此向密閉環(huán)境中生長的甘蔗(能進行C4和C3途徑)提供14C標記的14CO2進行光合作用,短時間內14C會出現在C4和C3中。
(3)光反應的場所是葉綠體基粒上的類囊體薄膜,暗反應的場所是葉綠體基質。據圖可知,甘蔗葉片維管束鞘細胞含有的葉綠體沒有類囊體薄膜構成的葉綠體基粒,因此這些葉綠體只能進行暗反應。葉片中CO2在葉肉細胞間通過細胞膜的轉移方式是自由擴散,而C4從葉肉細胞到維管束鞘細胞的轉移還要通過細胞膜上的胞間連絲。
(4)由于PEPC對CO2的親和力約是Rubisco的60倍,因此可以將C4植物的PEPC基因轉入到水稻植物細胞,使其表達出PEPC,從而可提高水稻植物在低CO2條件下對CO2的固定,進而提高光合速率。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應階段和暗反應階段。①光反應場所在葉綠體類囊體薄膜,發(fā)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②暗反應場所在葉綠體的基質,發(fā)生CO2的固定和C3的還原,消耗ATP和NADPH。18.【答案】(1)免疫自穩(wěn)(2)巨噬細胞;骨髓腔或骨松質內(3)發(fā)生變化并與B細胞結合;漿細胞;記憶細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后快速產生大量抗體(4)細胞的分化;免疫缺陷【解析】【解答】(1)免疫系統(tǒng)有三大基本功能,分別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穩(wěn)和免疫監(jiān)視。免疫自穩(wěn)是指機體清除衰老或損傷的細胞,進行自身調節(jié),維持內部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功能。題干中有:“我們的身體內部總會有一部分細胞或細胞結構處于衰老死亡的狀態(tài),但我們自身能夠維持穩(wěn)態(tài)”,故這些依賴于人體免疫系的免疫自穩(wěn)功能。
(2)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共同組成了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免疫細胞是執(zhí)行免疫功能的細胞。免疫細胞包括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這些免疫細胞都來自于骨髓的骨髓腔或骨質松內。
(3)B細胞活化需要兩個信號的刺激,還需要細胞因子的作用。一些病原體可以與B細胞直接接觸,這為激活B細胞提供了第一個信號。另一些病原體被細胞2攝取后,經細胞2處理后傳遞給細胞3,細胞3表面的特定分子將發(fā)生變化并與B細胞結合,這是激活B細胞的第二個信號;細胞4能分泌抗體,因此細胞4是漿細胞;細胞5是記憶B細胞,機體再次被相同病原體入侵時,細胞5所發(fā)揮的作用是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產生大量抗體,快速高效的消滅該病原體。
(4)細胞1逐漸形成成熟B淋巴細胞的過程稱為細胞分化;BTK基因突變會導致Ⅰ過程受阻,不能產生抗體,由此引發(fā)的疾病屬于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中的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是指機體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引起的疾病。
【分析】(1)免疫失調包括過敏反應、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是由機體免疫功能不足和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2)免疫學應用分為免疫預防和免疫治療等,主要包括:疫苗的應用,疾病的臨床檢測和科學研究,器官移植等。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在出生以后逐漸建立起來的后天防御功能,特點是出生后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異性免疫(又稱后天性免疫)。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異物)叫做抗原。19.【答案】(1)種間競爭(2)污染水質(3)福壽螺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4)環(huán)境容納量;引入福壽螺的天敵;捕捉福壽螺【解析】【解答】(1)分析題圖可知,單獨飼養(yǎng)時,對照組本地田螺和福壽螺生存率都比較高,且隨飼養(yǎng)時間增加下降幅度不大。同時飼養(yǎng)時,本地田螺生存率大幅度下降,而福壽螺保持較高水平的生存率。說明兩種螺的種間關系為種間競爭。
(2)將兩種螺分別置于特殊飼養(yǎng)盒中的兩側進行單獨飼養(yǎng)(擋板上的圓孔僅允許水流通過),使兩種螺在生存空間上不存在競爭。定期檢測兩種螺的生存率的變化,發(fā)現與混合飼養(yǎng)實驗所得結果基本類似。據此推測其中福壽螺可能通過污染水質進而對另一種螺起到生態(tài)脅迫作用。
(3)樣方法適用于植物和活動范圍小,活動能力弱的動物。福壽螺的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故調查統(tǒng)計福壽螺的種群密度,通常采用樣方法。
(4)福壽螺給各地農業(yè)造成巨大損失,通過輪作旱地植物可以降低福壽螺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以控制其數量。引入福壽螺的天敵、捕捉福壽螺等也可以安全環(huán)保、有效防治福壽螺。
【分析】(1)種間競爭是不同種群之間為爭奪生活空間、資源、食物等而產生的一種直接或間接抑制對方的現象。在種間競爭中常常是一方取得優(yōu)勢而另一方受抑制甚至被消滅。
(2)樣方法適用于植物和活動范圍小,活動能力弱的動物。
(3)分析曲線圖:單獨飼養(yǎng)時,對照組本地田螺和福壽螺生存率都比較高,且隨飼養(yǎng)時間增加下降幅度不大。同時飼養(yǎng)時,本地田螺生存率大幅度下降,而福壽螺保持較高水平的生存率。20.【答案】(1)內質網腔;盤曲、折疊(2)肽鍵;具有特定的空間結構,形成具有活性的胰島素分子(3)流動性;血糖進入組織細胞進行氧化分解,進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進入脂肪細胞和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一級造價師之建設工程技術與計量(土建)真題練習試卷B卷附答案
- 智慧操場學期班級智力發(fā)展計劃
- 2025年標準辦公室租賃合同范本
- 債務重組合同樣本
- 樓層走廊欄桿施工方案
- 農村水渠建設合同樣本
- 冷凍品采購合同樣本
- 農場肉類出售合同樣本
- 買賣違建房屋合同樣本
- 提高生產透明度的實施方案計劃
- 2024年廣東省五年一貫制學校招生考試數學試卷
- 2024年鄭州黃河護理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解析文檔版
- 第三章延伸孔型設計
- 普通高中課程設置及學時安排指導表
- 隧道盾構法施工技術
- 非金屬材料質量要求第2部分結構輔料
- 三基三嚴試題
- 反激式變壓器設計軟件(最實用)
- 科護士排班表
- 日本福島核反應堆事故的科研倫理分析
- 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點亮我的小燈泡》教學實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