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試卷-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1頁
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試卷-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2頁
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試卷-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3頁
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試卷-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4頁
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試卷-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歷史人教版第一單元試卷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1.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是(

)A.北京人

B.元謀人

C.山頂洞人

D.藍田人2.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銅器

D.鐵器3.以下關于北京人的描述,錯誤的是(

)A.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B.會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種C.過著群居生活

D.會種植農作物4.能夠較典型地反映我國原始農耕生活的是(

)A.元謀人和北京人

B.河姆渡聚落和半坡聚落C.山頂洞人和半坡聚落

D.北京人和河姆渡聚落5.河姆渡居民種植的農作物是(

)A.粟

B.水稻

C.小麥

D.玉米6.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樣式是(

)A.干欄式房屋

B.洞穴

C.半地穴式房屋

D.四合院7.被尊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炎帝和黃帝

B.堯

C.舜

D.禹8.傳說中發(fā)明養(yǎng)蠶繅絲技術的是(

)A.嫘祖

B.倉頡

C.伶?zhèn)?/p>

D.隸首9.原始社會末期,部落聯盟首領的產生方式是(

)A.世襲制

B.禪讓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10.我國原始社會結束的標志是(

)A.黃帝成為部落聯盟首領

B.夏朝的建立C.禪讓制的出現

D.私有制的產生二、填空題(每題2分,共20分)1.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生活在距今約______萬年。2.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______萬年至______萬年。3.河姆渡居民生活在______流域,半坡居民生活在______流域。4.河姆渡居民會制作______陶器,半坡居民會制作______陶器。5.炎帝和黃帝部落聯盟在______之戰(zhàn)中打敗了蚩尤部落。6.堯、舜、禹時期,部落聯盟首領的產生方式是______。7.大禹治水采用的方法是______。8.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______。9.傳說中黃帝的妻子______發(fā)明了文字。10.半坡居民使用的生產工具主要是______石器。三、材料分析題(共30分)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5分)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圣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有巢氏。”材料二:“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今婦人織,以為衣服。”材料一反映了原始居民的什么生活狀況?(5分)(2)材料二反映了原始居民的生活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這種變化說明了什么?(10分)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5分)材料一:“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材料二:“彩陶精美,畫紋亦多珠。或則呈人面,或則呈雙魚。農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護壕深二丈,其廣亦相如。何奈遺址中,獨不見文書。”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歷史現象?(5分)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他們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是什么?(10分)四、簡答題(共20分)1.請簡要介紹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狀況。(10分)2.簡述炎帝和黃帝對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做出的貢獻。(10分)以下是這份試卷的答案:選擇題1.B2.A3.D4.B5.B6.C7.A8.A9.B10.B填空題1.1702.70—203.長江;黃河4.黑陶;彩陶5.涿鹿6.禪讓制7.疏導8.夏朝9.嫘祖10.磨制材料分析題(1)材料一反映了原始居民生活環(huán)境惡劣,面臨著禽獸蟲蛇的威脅。有巢氏構木為巢,幫助人們躲避了這些威脅,受到人民的愛戴,被推舉為王。材料二反映了原始居民從依靠采集和狩獵獲取食物,逐漸發(fā)展到婦女開始從事紡織,制作衣服,說明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變化,開始有了一定的手工勞動,生產力水平有所提高。這種變化也表明人類在不斷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了利用自然資源,發(fā)展出了新的生產方式。(1)材料一反映了神農氏根據天時地利,制作耒耜等農具,教導民眾從事農業(yè)生產的歷史現象。材料二描述的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他們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是粟。簡答題1.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狀況如下:生產方面: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會制作簡單的工具,如砍砸器、刮削器等,用來采集、狩獵。他們已經會使用天然火,并能夠保存火種,用火燒烤食物、照明、防寒、驅獸等,提高了生存能力。生活方面:北京人過著群居生活,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勞動成果。他們居住在山洞里,以抵御野獸的侵襲和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已經能夠直立行走。2.炎帝和黃帝對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炎帝:炎帝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發(fā)明紡織,會煮鹽,教人們通商交換;還制作樂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歷法知識。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逐漸形成華夏族,因此炎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黃帝:黃帝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會煉銅,并發(fā)明了弓箭和指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