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646-2016 高速公路監控系統技術要求_第1頁
DB12T 646-2016 高速公路監控系統技術要求_第2頁
DB12T 646-2016 高速公路監控系統技術要求_第3頁
DB12T 646-2016 高速公路監控系統技術要求_第4頁
DB12T 646-2016 高速公路監控系統技術要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5.240.60R

85DB12

12/T

646—2016高速公路監控系統技術要求Technical

specification

surveillance

system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 發

布DB12/T

前 言

............................................................................

II1

..............................................................................

12 規范性引用文件

....................................................................

13 術語和定義

........................................................................

14 系統構成與功能

....................................................................

25 監測設施布設原則

..................................................................

36 監控數據技術要求

..................................................................

57 視頻圖像聯網技術要求

..............................................................

68 系統安全

..........................................................................

8附錄

A(規范性附錄) 監控數據字符串結構要求.........................................

10附錄

B(規范性附錄) 高速公路監控系統

........................................

12附錄

C(規范性附錄) 設備編解碼技術要求.............................................

14附錄

D(規范性附錄) 視音頻傳輸要求.................................................

17附錄

E(規范性附錄) 視音頻存儲要求.................................................

20附錄

F(規范性附錄) 視頻設備與監控平臺通信接口與控制要求...........................

25DB12/T

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提出并歸口。司。寶茁、金爍、李卓、李玉璽、王體彬、張凡、李峰、才悅、劉海峰。本標準為首次發布。IIDB12/T

1范圍數據技術要求、視頻圖像聯網技術要求、系統安全等內容。本標準適用于天津市新建、改(擴)建高速公路監控系統的實施、管理及維護。2 規范性引用文件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

22239

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GB/T

28059

公路網圖像信息管理系統平臺互聯技術規范GB

50198

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YD/T

1171

IP網絡技術要求

網絡性能參數與指標交通運輸部

20123號公告 高速公路監控系統技術要求交通運輸部、中國氣象局

公路交通氣象觀測站網建設暫行技術要求ISO/IEC

:2000

信息技術 運動圖像和伴音信息的通用編碼

第1部分

technology—

of

and

associated

audio

information

—Part1:Systems)ITU-T

Rec.H.264—2005

H系列:音視頻和多媒體系統,音視頻服務基礎 活動視頻編碼:通用音視頻服務的先進視頻編碼(Advanced

video

for

services)ITU-T

Rec.G.

—1988

Pulse

code

(PCM)

of

voice

)RFC

2976 SIP

INFO方法

(The

INFO

Method)RFC

3261 會話發起協議(SIP

Session

Protocol)3 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視頻監控系統 video

system///顯示/存儲/處理/共享等主要業務的視頻監控系統,系統可支持音頻、事件和數據等擴展業務,并可實現集成聯動。3.2交通監控數據 traffic

monitoring

dataDB12/T

指所有反映高速公路狀況的數據和影響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因素的信息。3.3交通事件(突發事件) traffic

incident(

event)能力下降的氣象條件。3.4市級監控中心

Municipal

monitoring

center是指由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設立的,承擔全市高速公路網綜合監控業務管理工作的專門機構。3.5路段監控中心

Road

monitoring

center段監控中心接受市級監控中心的業務調度,直接管理基層監控單元的業務。3.6基層監控單元

Basic

monitoring

unit高速公路監控系統最基礎的監控管理單元,包括隧道管理站、橋梁管理站及監控外場設施等。4 系統構成與功能4.1 系統總體框架理單位可根據需要設置站級監控中心。4.2系統構成與功能4.2.1 市級監控中心系統功能市級監控中心系統功能應包括:a) 功能;b) 視頻監控:應實現各路段高速公路管理部門視頻圖像的采集、轉發、顯示以及按需存儲;c) 信息顯示:應實現基于

系統的外場設備狀態顯示、應急資源顯示、路網運行狀態顯示等;可適度地顯示相鄰省市或相關高速公路網的交通狀況;d)訪問;e) 數據備份和系統恢復:1)系統應具有數據自動備份功能、手動備份功能;2) 應能自動完成系統每日的數據分類存儲、備份及重要文件的歸檔;DB12/T

3) 市級監控中心計算機系統應能對上傳原始監控數據保持至少

3

5

4.2.2 路段監控中心系統功能路段監控中心系統功能應包括:a) 路網狀態監測:應實現收費站交通量、基礎設施(路橋、隧道等)狀況、交通阻斷事件信息、高速公路開啟或封閉信息等監控功能;b) 布、統計等功能,并根據事件等級向市級監控中心上報;c) 于

30

天;d) 訪問;e) 基層監控單元設備狀態監測:應具備對監控單元設備進行監測和異常報警功能。4.2.3 基層監控單元系統功能備、氣象檢測器、可變情報板等外場設備實現各類環境與交通數據的采集和發布功能。5 監控設施布設原則5.1 監控點布設原則5.1.1概述監控點布設包括交通量調查設備布設、氣象檢測器布設、視頻監控攝像機布設、可變情報板布設、可變限速標志布設等。5.1.2 交通量調查設備布設原則交通量調查設備布設原則包括:a) 高速公路與高速公路形成的樞紐互通立交之間的基本路段上,應至少布設一個交通量調查設備;b) 高速公路與普通國省道互通立交之間的路段上,應至少布設一個交通量調查設備;c) 設備;d) 省界(與北京、河北交界處)處,應布設用于反映路網宏觀交通量特征的交通量調查設備。5.1.3 氣象檢測設備布設原則相關要求執行。5.1.4 視頻監控攝像機布設原則視頻監控攝像機布設原則包括:DB12/T

a) 站點(重點是跨省、入城)以及服務區等關鍵節點和路段,應設置視頻監控設備。b) 在高速公路相鄰出、入口間的路段,應平均間隔

設置一套視頻監控設備。c) 視頻監控設備應具備事件檢測功能。其他高速公路路段視頻監控設備宜具備事件檢測功能。5.1.5 可變情報板布設原則可變情報板布設原則包括:a) 在高速公路與高速公路、國道節點交叉且有分流條件的地方,應設置可變情報板。b)情報板。c)收費站進站口前,應設置提示信息用可變情報板。5.1.6 可變限速標志布設原則霧區、大橋、事故多發路段以及收費站匝道入口處宜布設可變限速標志。5.2 隧道交通監控設施布設原則5.2.1 車輛檢測器布設原則500m~700m系統。5.2.2 監控攝像機布設原則監控攝像機布設原則包括:a) 設位置宜在距隧道入口處、出口外

100m~400m

b) 隧道內攝像機應采用低照度定焦攝像機,直線段設置間距不應大于

150

m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減小。在特長隧道中,攝像機應加密布設,保證無監視盲區;c) 攝像機宜采用云臺攝像機。5.2.3 隧道交通控制及誘導設施 交通控制及誘導設施可實現交通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實現對隧道內交通流量和交通狀況的控制。 隧道交通控制及誘導設施主要包括可變情報板、可變限速標志、交通信號燈、車道指示器和消防安全疏散標志等,具體布設原則包括:a) 可變情報板布設原則:1) 中長隧道可變情報板的作用和種類與外場可變情報板一致;2) 根據隧道設計車速,隧道口的情報板設計位置不同:設計速度為

km/h

的,以洞口前220m

的位置為宜,設計速度為

km/h

m

的位置為宜;3) 設懸掛式可變情報板。b) 可變限速標志布設原則:1) 中長隧道可變限速標志的作用和外場可變限速標志的一致;DB12/T

2) 擠、阻塞。c)

交通信號燈布設原則1) 交通信號燈由紅、綠、黃三色和綠箭頭組成:(1)

紅色為禁止信號,禁止車輛前進;(2)

綠色為通行信號,表示隧道運行正常;(3)

黃色或黃閃狀態為注意行駛過渡信號,紅色與加綠箭頭狀態為繞行指示信號。2) 應在隧道入口前或在整體式路基變為分離式路基分界點前

150m~300m

處設置交通信號燈。d)

車道指示器布設原則:1) 車道控制標志應設置在隧道內各車道中心線的上方;在隧道入、出口處(距洞口小于

的洞內處)以及車行橫洞處(距車行橫洞口后

10m

處)設置;2) 雙面“×”或“↓”,從隧道入口處開始,直線段設置間距為

300m~500m,曲線段、車行橫洞處根據具體情況可縮短設置間距。e)

消防安全疏散標志布設原則:

設有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位置應設置消防安全疏散標志,設置間距不應大于。6 監控數據技術要求6.1 數據傳輸內容6.1.1 各路段監控中心應向市級監控中心上傳的數據內容路段監控中心應向市級監控中心上傳下列數據內容:a) 靜態信息傳輸內容包括:1) 高速公路的名稱、里程、樁號、構造物等基本信息;2) 各級管理機構名稱、位置等信息;3) 設備位置及參數等信息。b) 動態信息傳輸內容包括:1) 外場監控設備數據:交調數據、氣象檢測器數據、可變信息標志數據等;2) 可變信息標志數據、交通信號燈數據、車道控制標志數據、緊急電話報警記錄;3) 情況及其它突發事件情況;4) 路段監控中心所需的其它信息等。6.1.2 路段監控中心接收市級監控中心下發的指令聯網監控系統時鐘校時信息,實行定時逐級下發和逐級校準更新。6.2 數據傳輸通道數據傳輸通道要求包括:a)

10/100Mbit/s

DB12/T

b) 經

10/100Mbit/s

通道傳輸至上級管理機構;c) 市級監控中心與路段監控中心之間的數據傳輸宜采用

10/100Mbit/s

6.3 數據傳輸模式及傳輸周期數據傳輸模式及周期要求包括:a) 數據傳輸模式、傳輸周期采用字符數據串結構;b) 數據交換表中所使用的字段數據類型見附錄

A。7 視頻圖像聯網技術要求7.1 視頻監控設備聯網架構三個部分,具體內容有:a) 調度及對視頻采集設備的控制、管理、維護的功能;b) 頻監控管理平臺在此基礎上實現基于

IP

IP

規劃見附錄B;c) 錄

C。7.2 視音頻傳輸要求視頻監控聯網進行視頻/音頻/數據等信息傳輸時,其中接口部分的傳輸過程應遵循統一的通信協議。具體技術要求見附錄D。7.3 視頻傳輸方案7.3.1 視頻圖像傳輸內容視頻圖像傳輸內容包括:a) 沿線路側、互通立交、服務區、停車區的監控圖像;b) 特大橋、隧道、長大下坡、小曲線半徑、避險車道等特殊線段的監控圖像。和時間等。具體要求應按照交通運輸部《高速公路監控系統技術要求》執行。7.3.2 視頻圖像傳輸方式視頻圖像傳輸方式包括:a) 基層監控單元至通信站:1) 壓縮方式傳輸到所屬的路段監控中心或站級監控中心;2) 將視頻圖像上傳到所屬的路段監控中心或站級監控中心;3)宜采用數字壓縮編碼傳輸方式,編碼設備技術要求見附錄

C;DB12/T

b) 站級監控中心至路段監控中心:1)站級監控中心應按需向路段監控中心上傳視頻圖像,上傳通道利用通信系統提供的10/100/1000M

口實現視頻圖像的傳送;2) 傳送的視頻圖像編碼技術要求見附錄

C;c) 路段監控中心至市級監控中心:1) 路段監控中心應按需向市級監控中心傳送視頻圖像;2) 傳送的視頻圖像編碼技術要求見附錄

C。7.3.3 視頻傳輸通道視頻聯網監控系統的傳輸通道帶寬應能滿足視音頻信息接入站級監控中心或路段監控中心和市級監控中心的要求。視頻圖像傳輸路數提供相應數量的通道接口。視音頻傳輸要求見附錄D。7.4 視頻存儲方案7.4.1 存儲原則及策略各路段中心屬地集中存儲,市級監控中心可對各路段的錄像進行選擇性的調用和存儲。對于發生異常事故、重大交通事件時的視頻圖像,應逐級進行存儲。7.4.2 存儲格式所有監控視頻圖像應按照H.264標準編碼格式進行存儲,技術要求見附錄E。7.4.3 存儲方式宜采用IP-SAN存儲方式。7.4.4 存儲時間存儲事件要求包括:a) 在道路交通運行正常情況下的視頻圖像,存儲時間不應小于

b) 一般交通事件和異常情況下的視頻圖像,存儲時間不應小于

c) 涉及到道路上發生的重大事故和事件的視頻圖像,存儲時間應保留一年,并可永久備份保存。7.4.5 存儲管理錄文件的快進慢進播放、支持錄像覆蓋循環、線性存儲、支持流媒體轉發方式標準ISCSI協議存儲。7.5 視頻聯網接口與控制要求視頻聯網接口與控制要求應按照GB/T

28059《公路網圖像信息管理系統平臺互聯技術規范》執行。視頻設備與監控平臺通信接口與控制要求見附錄F。7.6 視頻聯網控制方式7.6.1 模擬方式DB12/T

現矩陣聯網控制;具有網口的矩陣可直接通過計算機網絡實現矩陣聯網控制。7.6.2 數字方式遙控攝像機的控制。7.7 視頻管理平臺技術要求監控視頻管理平臺應具有如下功能:a) 視頻管理、調度1) 統進行互通、控制;2) 并且能夠發布編解碼器的控制命令,控制硬件解碼器進行動作。b) 云臺控制1) 優先級控制,可設置云臺控制的優先級,制定用戶對攝像機的控制權;2) 應支持對多廠家、多型號攝像機的控制;c) 錄像存儲管理1)視頻采用

存儲,應支持

IP-SAN

存儲方式;2) 應提供手動存儲、自動存儲、觸發存儲、定時錄像、循環錄像、報警聯動錄像等功能;3) 狀態查看;4) 宜支持靜態存儲、動態存儲,可動態的為所要錄制的視頻流分配存儲資源。d) 等條件進行檢索、查詢,對檢索到的視頻進行回放;e) 報警的實時圖像切換到顯示設備上顯示,并可進行同步錄像;f) 態,可對設備參數進行設置,并可對設備異常情況發出告警信息;g) 權限管理:應能對用戶權限進行分級、分設備的管理,可為每個操作員和單個設備制定權限;h) 檢索和查詢方案;i) 安全性能1)應支持

7×24

立即顯示和報警;2) 運行。8 系統安全DB12/T

下要求:a) GB/T

22239)中二級安全等級保護要求;b) 在保證關鍵技術實現的前提下,盡可能采用成熟和異構的產品,保證系統的安全性、可用性、工程實施的便捷性。101112int10

Smallint32,767

Tinyint

Char(xx)xx

numeric(4,1)-99.9

Datetime14

DB12/T

錄A(規范性附錄)監控數據字符串結構要求A.1數據傳輸模式數據交換表中所使用的字段數據類型應符合表A.1的規定。表A.1 數據交換表中字段數據類型表A.1 數據交換表中字段數據類型數據傳輸周期包括以下內容:a) 數據上傳周期,如表

A.2

所示:表A.2數據上傳周期表b) 數據下發周期,如表

表A.2數據上傳周期表10DB12/T

表A.3表A.3 數據下發周期表

IP

IPIP

IP

IP

IP

IP

IP

551024552560S1

5510245525655102455256S2

551024552565510245525655102455256551024552565510245525610

5510245525611

5510245525612S3

551024552561355102455256145510245525615G2

5510245525616G2

5510245525617

5510245525618

5510245525619

55102455256205510245525625510245525622

5510245525623S7

5510245525624

5510245525625G1

5510245525626551024552562755102455256DB12/T

錄 B(規范性附錄)高速公路監控系統

表B.1表B.1 高速公路監控系統

28551024552562955102455256DB12/T

13DB12/T

錄 C(規范性附錄)設備編解碼技術要求C.1 編碼標準選擇視頻監控聯網系統設備采用的視音頻編解碼標準要求如下:a) 數字圖像壓縮編碼統一采用由

ITU-T

VCEG

MPEG

聯合制定的國際視頻編碼標準H.264(MPEG-4/AVC);b) 音頻編解碼標準為

G.711;c) 數字編碼視頻及音頻復用封裝應符合

ISO/IEC

協議指定的傳輸流

要求。C.2 編碼設備技術要求C.2.1 標清編碼設備技術要求標清編碼設備技術要求如下:a) 視頻編碼采用

H.264

標準,視頻編碼至少應支持

H.264

標準的

Main

Profile

Level

3.0

及以上檔次和級別,具體配置包括:1) 編碼視頻分辨率應支持

及以上分辨率;2) 編碼幀率不應小于

幀/秒,并可調整,支持跳幀編碼;3) 先)或幀率優先(流暢優先)可調;4) 應支持逐行掃描編碼,宜支持隔行掃描編碼;5) GOP

格式,至少應支持

方式,IPPP

方式中的

I

幀間隔應可調整;6) 置圖像大小,設置幀率,設置

I

幀間隔等。b) 編碼設備輸出視頻流中不能包含非

H.264

語法元素的私有數據;c) 編碼設備應支持音頻編碼,音頻編碼輸出應為

TS

流,輸出音頻流中不能包含私有數據;d) 視音頻應支持采用復合

流傳輸;e) 支持

、、RTP、IGMP、HTTP、

等多種的網絡協議,提供單播、組播兩種傳送方式;f)編碼器硬件輸入/輸出接口最低要求:1)1

路模擬視頻輸入(PAL/NTSC)

接口;2) 1

路音頻輸入接口;3) 1

路標準數據

串口;4) 1

自適應網絡

RJ45

接口;5) 1

個標準

接口;6) 1

路數字報警信號輸入/輸出接口。C.2.2 高清編碼設備技術要求高清編碼設備技術要求如下:14DB12/T

a) 視頻編碼采用

H.264

標準,視頻編碼至少應支持

H.264

標準的

Main

Profile

Level

4.0

及以上檔次和級別,具體配置包括:1) 編碼圖像分辨率至少應支持

720p(1280×)、1080p(1920×1080),在信道帶寬允許情況下,單路視頻畫面的分辨率不應低于

720p;2) 編碼幀率不應小于

幀/秒,并可調整,支持跳幀編碼;3) 先)或幀率優先(流暢優先)可調;4) 應支持逐行掃描編碼,宜支持隔行掃描編碼;5) GOP

格式,至少應支持

方式,IPPP

方式中的

I

幀間隔應可調整;6) 置圖像大小,設置幀率,設置

I

幀間隔等。b) 應能夠支持雙碼流的輸出,主碼流為高清視頻壓縮碼流,次碼流為標清視頻壓縮碼流;c) 編碼設備應支持

視頻的

TS

流輸出,輸出視頻流中不能包含非

語法元素的私有數據;d) 編碼設備應支持音頻編碼,音頻編碼輸出應為

TS

流,輸出音頻流中不能包含私有數據;e) 視音頻應支持采用復合

流傳輸;f) 支持

、、RTP、IGMP、HTTP、

等多種的網絡協議,提供單播、組播兩種傳送方式;g)編碼器硬件輸入/輸出接口最低要求:1) 1

路高清視頻輸入接口;2) 1

路音頻輸入接口;3) 1

路標準數據

串口;4) 1

自適應網絡

RJ45

接口;5) 1

個標準

接口;6) 1

路數字報警信號輸入/輸出接口。h) 高清網絡攝像機要求:1) 建議支持

ONVIF

協議;2) 對于分辨率最高支持

720p

的攝像機,其解像能力不應低于

130

萬像素;3) 對于分辨率最高支持

的攝像機,其解像能力不應低于

200

萬像素。C.3 解碼設備技術要求C.3.1 標清解碼設備技術要求標清解碼設備技術要求如下:a) 視頻解碼采用

H.264

標準,視頻解碼所支持的檔次和級別不應低于編碼支持的最高檔次和級別,至少應支持

H.264

標準的

Main

3.0

及以上檔次和級別,具體要求包括:1) 視頻解碼要求:(1)

至少應支持

D1

/

4CIF

/

CIF

/

QCIF

幾種分辨率的

H.264

標準輸出;(2)

宜支持

D1

/

4CIF

以上分辨率的高清解碼以及支持標清、高清的混合應用。2) 應能同時支持解碼逐行掃描和隔行掃描方式編碼的碼流;3) 能夠解碼

CAVLC

CABAC

兩種熵編碼碼流;4) 支持

像素精度的運動搜索的解碼;5) 能夠解碼從

16×16

4×4

塊大小的所有幀內和幀間編碼模式;15DB12/T

6) 支持多參考幀解碼,至少應支持

2

個參考幀。b)

能夠識別視頻

TS

視頻碼流;c)

能夠識別視音頻復合的

碼流,至少能夠拆分出并解碼視音頻復合流中的視頻碼流;d)

支持

、、RTP、IGMP、HTTP、

等多種的網絡協議,提供單播、組播兩種傳送方式;e)

解碼器硬件輸入/輸出接口最低要求:1) 1

路模擬視頻輸出(PAL/NTSC)

接口;2) 1

路音頻輸出接口;3) 1

路標準數據

串口;4) 1

自適應網絡

RJ45

接口;5) 1

個標準

接口;6) 1

路數字報警信號輸入/輸出接口。C.3.2高清解碼設備技術要求高清解碼設備技術要求如下:a) 視頻解碼采用

H.264

標準,視頻解碼所支持的檔次和級別不應低于編碼支持的最高檔次和級別,至少應支持

H.264

標準的

Main

4.0

及以上檔次和級別,具體要求包括:1) 視頻解碼至少應支持

720p/1080i/1080p

分辨率的圖像解碼顯示,并能向下兼容支持標清D1

/

4CIF

/

/

QCIF

幾種分辨率的解碼,支持標清、高清的混合應用;2) 應能同時支持解碼逐行掃描和隔行掃描方式編碼的碼流;3) 能夠解碼

CAVLC

CABAC

兩種熵編碼碼流;4) 支持

像素精度的運動搜索的解碼;5) 能夠解碼從

16×16

4×4

塊大小的所有幀內和幀間編碼模式;6) 支持多參考幀解碼,至少應支持

2

個參考幀。b) 能夠識別視頻

TS

視頻碼流;c) 能夠識別視音頻復合的

碼流,至少能夠拆分出并解碼視音頻復合流中的視頻碼流;d) 支持

、、RTP、IGMP、HTTP、

等多種的網絡協議,提供單播、組播兩種傳送方式;e) 解碼器硬件輸入/輸出接口最低要求:1) 1

路高清視頻輸出

HDMI

接口;2) 1

路模擬視頻輸出(PAL/NTSC)

接口(可選);3) 1

視頻輸出(可選);4) 1

視頻輸出(可選);5) 1

路音頻輸出接口;6) 1

路標準數據

串口;7) 1

自適應網絡

RJ45

接口;8) 1

個標準

接口;9) 1

路數字報警信號輸入/輸出接口。16DB12/T

錄D(規范性附錄)視音頻傳輸要求D.1 網絡傳輸通信協議視頻監控聯網進行視頻/音頻/數據等信息傳輸時,其中接口部分的傳輸過程應遵循統一的通信協議。各視頻管理節點之間進行視頻/音頻/頻監控相關標準所規定的通信協議,通信協議結構如圖所示。

圖D.1通信協議結構//控制通道用于在平臺接入單元及設備之間建立會話并傳輸系統控制命令,采用RFC

3261

SIP

會話初始協議;視音頻流通道用于傳輸視音頻數據,經過壓縮編碼的視音頻流采用RTP/RTCP/RTSP協議傳輸。D.2視音頻流傳輸格式D.2.1 視頻數據單元格式H.264在邏輯結構上采用視頻編碼層()和網絡提取層()分層設計的結構。視頻編碼層用NALNAL數據單元由固定長度的頭和可變長度的NAL體構成,如下表所示:171B1bit1bit1bit13bit2bit1bit1bit4bit1bit2bit5bitNALU

DB12/T

表D.1 視頻

表D.1 視頻

數據單元格式標志該單元用于重建的重要性,值越大越重要。NALU類型的值為時由H.264使用,24-31留作它用。體數據是視頻編碼出來的原始比特流,其長度可變,一般是1幀的編碼數據。D.2.2 視音頻TS封裝格式視音頻采用TS流打包,TS是ISO/IEC

13818-2和

協議制定的一種數據流,其目的是為了在可能發生嚴重錯誤的環境下進行一種一路或多路節目編碼數據的傳送或者存儲。TS包的長度固定為4同步字節和數據包識別ID等。表D.2 TS

表D.2 TS

包頭格式a) 視頻、音頻的

包以及輔助數據。b) 描述單路節目信息的節目映射表、描述多路節目信息的節目關聯表、條件訪問表。c) 各種業務信息表。d) 數據廣播信息、數據管道、同步、多協議封裝等信息。H.264視頻封裝為TS包的具體格式如下表所示:表D.3 視頻

包封裝格式TS

D.2.3 視音頻RTP傳輸格式視音頻應采用RTP協議傳輸,RTP協議基于單播或多播網絡為用戶提供連續媒體數據的實時傳輸服務,文檔制定了詳細的適用于H.264RTP數據包都由固定包頭和載荷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包頭占12個字節,而載荷可以是視頻數據。視頻編碼設備輸出原始數據流后,首先用NAL層工具,在碼流前加上NAL包頭,再按照封裝格式打包成RTPNAL小也有差異。因此結合規定了2種不同的打包方案:a)對于小于

1400

字節的

單元采用一個

包中封裝一個

NAL

單元。b)對于大于

1400

字節的

單元采用一個

單元封裝在多個

標準進行拆分。D.3 D3

視音頻傳輸性能18DB12/T

D.3.1傳輸網絡性能傳輸網絡性能指標建議按照YD/T

1171《

IP網絡技術要求

1式)或1級以上服務質量等級執行。D.3.2 響應時間視頻監控系統經由有線傳輸時,信息延遲時間應符合下列規定:——監控單元之間的通信協議傳輸,時延小于

500ms;——用戶終端通過網絡訪問目標區域視頻監控系統的監控資源,時延小于等于

;——視頻報警聯動響應時間小于等于

2s。視頻監控系統由無線傳輸時,信息延遲時間應符合下列規定:——前端設備與監控中心控制設備間端到端的信息延遲時間小于等于

;——前端設備與用戶終端設備間端到端的信息延遲時間小于等于

;——視頻報警聯動響應時間小于等于

10s。D.3.3 圖像性能D.3.3.1圖像質量應按GB

50198像質量主觀評價不應低于4級。D.3.3.2 圖像要求模擬監視彩色圖像應滿足以下要求:——一般性實時模擬監視彩色圖像分辨率不小于

400

8

級。高清實時圖像灰度等級不小于

級,回放圖像等級不小于

9

級。高清圖像清晰度

A級應達到實時圖像水平清晰度不小于

800

線;B

級實時圖像水平清晰度不小于

650

線,回放圖像水平清晰度不小于

500

線;——回放圖像分辨率不小于

幀/

CIF

格式(352×288),以每路

D1

(720×576)為宜;

等級不小于

8

級。為保證圖像檢測效果建議至少達到

B

級高清圖像要求。數字圖像應滿足以下要求:——本地調用分辨率不應低于每路

CIF

格式(352×),以每路

D1

格式(720×576)為宜;高清圖像

A

級實時圖像分辨率達到

(1920×),B

級達到

720p(1280×720);——異地調用圖像分辨率不應低于每路

(352×288);——實時監視數字解壓圖像應達到每路

幀/

A

級應達到

幀/B

級應達到

15

幀/19DB12/T

錄 E(規范性附錄)視音頻存儲要求E.1 視音頻流存儲格式錄像文件采用AVI或TS文件格式,建議優先選用TS文件格式。一個文件中必須包含視頻流,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有一條音頻流。音頻流和視頻流的格式信息中的關鍵字段的取值分別描述如下。E.1.1 AVI文件格式AVIa) 視頻格式fccHandler:H264biCompression:H264biPlanes:1biBitCount:24b) 音頻格式G711fccHandler:0dwRate:100wFormatTag:0x0006nChannels:1nSamplesPerSec:8000nBlockAlign:80wBitsPerSample:16E.1.2 S文件格式碼流采用

定義的TS(Transport

E.1.3 文件命名規則視音頻存儲文件名由主文件名和擴展文件名構成。a) 主文件名格式如表

所示;b) 擴展文件名為能夠代表視音頻文件屬性標準字符串構成,如:avi、

20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視音頻源對象編碼由十二位完全十進制阿拉伯數字碼組成,詳細組成結構參見本標準第11YYDDHHMMDB12/T

表E.1視音頻存儲文件主文件名格式表E.1視音頻存儲文件主文件名格式E.2.1基本要求像,應逐級進行存儲,存儲系統技術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內容:a) 視音頻信息的存儲應保持原始完整性;b) 一般圖像信息的存儲分辨率不應低于

CIF

D1像的分辨率;c) 數據存儲應以流式分塊存儲的方式實現,可以備份關鍵元數據區,以提高數據安全性。d) 一般圖像信息的存儲時間不應少于

天;涉及重大事故及事件的存儲圖像應能夠永久備份保存;e) 圖像存儲設備的標定時間與北京標準時間的隨機誤差應小于

f) 數字圖像存儲設備應支持

NTP;g) 網絡視頻存儲設備建議支持

ONVIF

協議。E.2.2 存儲方式存儲方式包括以下內容:a) 備應能備份需要長期保留的信息,保存時間應符合具體業務及安全管理的要求;b)網絡存儲技術,支持遠程訪問和高效存儲;c)流模式;d)支持即時存儲,隨時可以回放最新錄像;e) 整存儲圖像的質量;f)CPU

利用率等系統性能的實時監視;21DB12/T

g)

存儲系統具備循環覆蓋錄像方式;h)

支持存儲設備的在線添加和刪除,滿足存儲資源的動態擴容;i)

存儲設備應支持在線遠程維護和管理端口維護功能,應支持日志的創建及維護等。j)

支持存儲無衰減,不會因存儲量增大導致存儲讀寫性能降低。E.2.3 回放要求回放要求包括以下內容:a) 應能通過流媒體服務器或網絡連接的方式獲取視音頻流;b) 應能按照指定設備、通道、時間、報警信息等要素檢索歷史圖像資料并回放和下載;c) 歷史圖像文件檢索響應時間不應超過

10

秒;d)音等,應能支持回放圖像的縮放顯示及全屏顯示,播放時應支持動態調整圖像的亮度、色度、對比度和飽和度,支持動態調整音量大小,應能通過通用播放器播放錄像文件;e)在具有智能識別報警的錄像文件中,應具有按事件定位播放的功能。E.2.4 存儲安全存儲安全包括以下內容:a) 在重要應用場合,存儲設備應對錄像文件數據采取防篡改或確保文件完整性的相關措施;b) 器,與服務器的軟硬件平臺無關;c) 像數據應支持異地備份;d) 數據更新周期宜對本周期內的有用數據做備份;e) 成后應檢測數據恢復的效果;f) 存儲設備應支持身份認證功能,應可以對接入設備、訪問設備者進行身份認證;g) 熱備或其它保護方式,保障系統不間斷運行;h) 存儲系統應對超過所分配容量比例的狀態進行自動告警,避免數據無法寫入或原有數據被覆蓋,比例可以靈活設置;i) 和修復設備。E.3 存儲設備技術要求E.3.1 數字硬盤錄像設備作,內部溫升不應超過65℃。在溫度為-540℃,相對濕度為35~環境條件下,應能正常工作。技術要求如下:a)采用

H.264

視頻壓縮標準。實時

25

幀/秒/路錄像回放多級分辨率可調;22DB12/T

b) 8

路以上同時實時錄像,錄像保存

天以上;c) 在出現斷電、死機、電源波動、輸入/輸出通道干擾等各種情況下,系統具有自動恢復功能,恢復時間不大于

5

分鐘;d) 支持多用戶同時登錄,具有多級用戶權限管理,全中文菜單操作界面;e) 每路錄像及遠程顯示與回放必須要達到

幀/0.5

≤3

秒。回放能以不同速度(1

倍、2

倍)放像,支持兩路以上錄像同時回放;f) g) 根據需要,支持一個或若干個

RS485、RS232

接口和以太網端口,支持

協議;h) 支持多種云臺解碼器或智能球控制協議;i) 可以通過主機的

接口外掛硬盤陣列或光盤刻錄機;j) 具備

功能,可以通過瀏覽器訪問;k) 具有聲音與視頻同步和報警聯動功能;具有可供二次開發的計算機

SDK

軟件包;l) 應得到

DVR

/DIO

通道數、

狀態、編碼動態改變參數、錄像列表及下載文件信息;m) 登陸到待查詢或瀏覽的視頻圖像所屬錄像機專用

地址;n) 至少具備

2

個以上的視頻輸出口(o)支持集中網管功能。E.3.2 數字視頻服務器數字視頻服務器應考慮散熱設計,可持續工作,技術要求如下:a) 采用

H.264

視頻壓縮標準。實時

25

幀/秒/路錄像回放多級分辨率可調;b) 在出現斷電、死機、電源波動、輸入/輸出通道干擾等各種情況下,系統具有自動恢復功能,恢復時間不大于

5

分鐘;c) 支持多用戶同時登錄,具有多級用戶權限管理,全中文菜單操作界面;d) 每路遠程顯示必須要達到

25

幀/秒,本地顯示時延≤0.5

秒,遠程瀏覽顯示時延≤3

e) 根據需要,支持一個或若干個

協議;f) 支持多種云臺解碼器或智能球控制協議;g) 具備

功能,可以通過瀏覽器訪問;h) 具有聲音與視頻同步和報警聯動功能;具有可供二次開發的

軟件包;i) 支持集中網管功能。E.3.3 網絡存儲設備網絡存儲設備應滿足如下要求:a) 儲;b)

4CIF(D1

720p或

1080i/p

的圖像分辨率;c) 支持不少于

400

()格式的圖像并發寫入;d) 支持光纖、SATA

等硬盤,配置容量應具有可擴展能力,硬盤應支持在線熱插拔;e) 支持多網口綁定、冗余熱備電源;f) 宜采用虛擬化存儲技術,能自動管理存儲容量;g) 支持

RAID0、1、5、10

等級別硬盤陣列管理技術;23DB12/T

h)具有高可靠性,支持不停機維護和不停機在線調整;i) 在重要應用場合,應考慮在錄像文件中加入防篡改的特征信息;j) 持多用戶同時訪問相同數據;k) 應支持圖像記錄、網絡回放的雙工模式;l) 具有以太網接口,支持

協議,宜擴展支持

、RTP、RTCP

等網絡協議。24DB12/T

錄 F(規范性附錄)視頻設備與監控平臺通信接口與控制要求F.1 SIP接口要求本標準在RFC

3261的基礎上采用擴展的SIP協議完成視頻設備與視頻監控系統之間監控信息的交換。本標準SIP協議端口固定為5061。F.2 協議描述

3261規定的擴展協議

2976規定的INFO方法實現,控制、音視頻文件檢索、心跳信息報送等應用的會話控制采用擴展協議RFC

3428規定的MESSAGEF.2.1 消息體類型本協議消息體MIME類型采用DDCP,Content-Typeapplication/DDCP28059.3-2011。本協議在原有DDCP基礎上做了一些擴展。F.3 控制、傳輸流程和協議接口F.3.1 心跳信息報送設備應定時()向之所屬平臺發送心跳報文消息。a) 心跳信息報送基本要求:心跳信息報送采用

協議中的

方法實現會話連接,心跳報文不需要應答確認報文;b) 命令流程,如圖

F.1

所示:1) 設備向平臺發送心跳

請求;2) 平臺收到心跳消息后,回送

200

OK

表示收到心跳包。 25DB12/T

圖F.1心跳信息報送命令流程圖F.3.2 實時音視頻直播應支持對指定設備指定通道進行圖像的實時直播。實時音視頻直播基本要求:——實時音視頻直播采用

SIP

協議中的

INVITE

方法實現會話連接,采用

TCP/UDP

協議實現流媒體傳輸,音視頻采用

——實時音視頻直播的信令流程分為編碼器播放控制和解碼器播放控制;——編碼器播放控制流程中,平臺發起的請求命令會包含對音視頻編碼參數的要求,設備應按指定的編碼參數向目標平臺發送音視頻數據;——播放時應支持動態調整圖像的亮度、色度、對比度和飽和度。F.3.2.1 編碼器播放控制編碼器播放控制包括以下內容:a) 流媒體傳輸說明:1)對于

TCP

服務端,

監聽端口由平臺進行指定;2)對于

傳輸:碼流接收地址和端口由平臺進行指定;3) 當采用

UDP

方式進行傳輸時,

采取

RTP+TS

格式封裝的方式;4) 當采用

TCP

方式進行傳輸時,

采取

TS

格式封裝的方式。b) 命令流程,如圖

F.2

所示:1) 平臺向設備發送INVITE請求,INVITERealLive)。同時應包含請求的碼流通道(StreamNo)、請求的流媒體編碼參數要求如碼流格式(FormatFrameRateCodeCompressionGOP()、包含音頻(WithAudio)、流媒體接收方的

IP

地址/傳輸協議/端口號(ReceiveSocket)等;2) 設備收到

請求后,在回送成功或失敗的應答消息前如需一定的處理時間,可發送臨時響應消息

100Trying;3) 設備應將同意(200

OK)或拒絕(400)的消息返回給平臺;在同意的確認響應消息的消FormatBitRateGOP(WithAudioIP

/傳輸協議/端口號(SendSocket4) 平臺收到設備同意確認消息

200

OK,應向設備發送

ACK

消息。平臺發送

消息前如欲取消本操作,可向設備發送

CANCAL

請求消息;5)設備收到平臺發送的

ACK

消息后,可向平臺發送實時音視頻流;6) 平臺欲釋放實時音視頻流時,向設備發送

BYE

請求消息;7) 設備收到

請求消息后,回送

200

OK

同意釋放消息。26DB12/T

100

Trying(正在連接)(F2)圖F.2 編碼器播放控制命令流程圖F.3.2.2 解碼器播放控制解碼器播放控制包括以下內容:a)流媒體傳輸說明:1) 對于

傳輸:平臺做

服務端,TCP

監聽端口由平臺進行指定;2) 對于

傳輸:碼流接收端口由平臺進行指定;3) 當采用

UDP

方式進行傳輸時,

采取

RTP+TS

格式封裝的方式;4) 當采用

TCP

方式進行傳輸時,

采取

TS

格式封裝的方式。b) 命令流程,如圖

F.3

所示:1) 平臺向設備發送

請求,INVITE

請求的消息體應指明是請求解碼音視頻(DecRealLive)以及流媒體發送方的

IP

地址/傳輸協議/端口號()等;2)設備收到

OK認響應消息的消息體中應包含流媒體接收的

/傳輸協議/端口號(ReceiveSocket)等內容;3)平臺收到設備同意確認消息

200

OK,應向設備發送

ACK

消息;平臺發送

消息前如欲取消本操作,可向設備發送

CANCAL

請求消息;4) 平臺向設備發送完

消息后,即可向設備發送音視頻流;5) 設備接收到音視頻流后進行實時解碼;6) 平臺欲停止實時音視頻解碼時,向設備發送

請求消息;7) 設備收到

請求消息后,回送

200

OK

同意釋放消息。27DB12/T

平臺 設備音視頻流圖F.3 解碼器播放控制命令流程圖F.3.3 PTZ應能響應平臺發送過來的云臺控制命令。平臺應支持按權限級別云臺鎖定控制。a) PTZ

協議中的

方法實現會話連接。b) 命令流程,如圖

F.4

所示:1) 平臺向設備發送設備控制

請求,

請求的消息體中應指明是云臺控制(PTZPtzCmd)、云臺移動速度(Speed)、預置位號(PresetNo)、附加參數(Param2)設備收到

請求后,應將同意(

OK)或拒絕(400)的消息返回給平臺。平臺 設備圖F.4 PTZ

控制命令流程圖F.3.4 設備音視頻錄像28DB12/T

設備音頻視頻錄像包括以下內容:a) 存儲接入單元應支持對指定設備碼流進行自動定時錄像或指令觸發錄像存儲:1) 存儲設備在對外交互界面應支持設定定時錄像策略如設定設備編號、IP錄像和結束錄像(或按設定策略持續錄像),在存儲設備異常斷電或設備重新啟動后,應能夠自動按設定恢復錄像;2) 存儲設備應對設定的設備進行不少于

1.5

像指令后,將預錄的

1.5

分鐘錄像和收到起始錄像到結束錄像指令之間的錄像進行保護,被保護的錄像不能被后續錄像自動覆蓋,并按本標準的錄像級別要求設定保護時間;3) 錄像文件采用

文件格式,建議優先選用

TS

文件格式。b) 觸發錄像控制指令的基本要求:對特定視頻設備的預錄功能的設置通過存儲設備交互界面完成設備編號和預錄時間等參數的設定;IP錄像級別等為參數,用指令發送錄像開始和停止指令,對存儲設備開始和停止錄像控制。c)命令流程,如圖

F.5

所示:1)平臺向設備發送

請求,MESSAGE

請求的消息體應指明是實時音視頻錄像命令/開始錄像/結束錄像(StartRecord/StopRecord);流媒體發送

IP

地址/傳輸協議/端口號(SendSocket)錄像級別(RecordLevel);2) 設備收到

誤代碼(Result)返回給平臺; 圖F.5 設備音頻視頻錄像命令流程圖F.3.5 設備音視頻文件檢索存儲接入單元應支持對指定設備指定時間段的歷史音視頻文件進行檢索,包括以下內容:29DB12/T

a) 設備音視頻文件檢索基本要求:文件檢索主要以設備編號、錄像時間段為條件進行查詢,用MESSAGE

消息發送檢索請求和返回檢索結果。b) 命令流程,如圖

F.6

所示:1) 平臺向設備發送文件查詢

請求,

請求的消息體中應指明是文件檢索(FileRecordStartTime),

視頻鎖開始時間、視頻鎖結束時間(2) 設備收到

請求后,應將同意或拒絕的消息返回給平臺;3) 設備應將檢索結果以

消息發送給平臺,消息體中包含文件目錄信息;當一條MESSAGE

消息無法傳送完所有查詢結果時,采用多條消息傳送;4) 平臺接收到設備的

消息后,回送

200

OK

消息。平臺 設備MESSAGE(音視頻文件檢索)(F1)MESSAGE(返回查詢結果)(F3)圖F.6 設備音視頻文件檢索命令流程圖F.3.6 歷史音視頻的回放播放、快速播放、慢速播放、單幀進、單幀退、暫停、拖動定位、等媒體回放控制,具體內容包括:a)歷史音視頻回放基本要求:歷史音視頻回放采用

協議中的

INVITE

方法實現會話連接,采用

擴展協議

INFO

方法的消息體攜帶音視頻回放控制命令,采用

協議實現流媒體傳輸(碼流發送方作為

服務端),音視頻采用

TS

封裝;b) 流媒體傳輸說明:歷史回放流媒體采用

TS

封裝方式,使用

傳輸;碼流發送方做

端,

監聽端口由碼流發送方進行指定;c) 命令流程,如圖

F.7

所示:1) 平臺向設備發送INVITE請求,INVITEPlayback);StartTimeEndTime

IP

地址/傳輸協議/端口號()等;2) 設備收到

請求后,在回送成功或失敗的應答消息前如需一定的處理時間,可發送臨時響應消息

100Trying;3)設備將同意(200

)或拒絕()的消息返回給平臺。在同意的確認響應消息的消息體中應包含流媒體發送方的

IP

地址/傳輸協議/端口號(SendSocket);30DB12/T

4) 平臺收到設備同意確認消息

200

OK,應向設備發送

ACK

消息。平臺發送

消息前如欲取消本操作,可向設備發送

CANCAL

請求消息;5) 設備收到平臺發送的

ACK

消息后,可向平臺發送歷史音視頻數據流;6)1

MESSAGE

間戳(PlaybackPos);7)平臺接受到回放進度通知后回應

200

OK;8) 回放過程中平臺對設備發起回放播放控制

INFO

INFO

請求的消息體中應應指明是歷PlayControlPlaySpeed時有效;拖動定位位置僅當控制命令為拖動定位時有效;9) 設備收到INFO200

OK同意進行播放控制;10)

給平臺告知平臺該段歷史音視頻播放完畢;11)

平臺收到播放結束

后,如欲釋放回放音視頻流,向設備發送

消息;12)

設備收到

請求消息后,回送

200

OK

同意釋放消息。31DB12/T

平臺 設備F.7

歷史音視頻回放命令流程圖F.3.7 音視頻錄像下載存儲接入單元應支持對指定設備指定時間段的歷史音視頻錄像進行下載:a) 音視頻錄像下載基本要求:音視頻錄像下載采用

協議中的

INVITE

方法實現會話連接,采用

TCP

協議實現下載音視頻的傳輸(碼流發送方作為

TCP

服務端),音視頻采用

封裝;b) 流媒體傳輸說明:錄像下載流媒體采用

TS

封裝方式,使用

傳輸。碼流發送方做

端,

監聽端口由碼流發送方進行指定;c) 命令流程,如圖

F.8

所示:32DB12/T

1) 平臺向設備發送INVITE請求,INVITEDownload)。同時應包含請求下載的起始時間(StartTime)、結束時間()以及流媒體接收IP

/傳輸協議/端口號(ReceiveSocket)等;2) 設備收到

請求后,在回送成功或失敗的應答消息前如需一定的處理時間,可發送臨時響應消息

100Trying;3) 設備將同意(200

)或拒絕()的消息返回給平臺。在同意的確認響應消息的消息體中應包含本次下載錄像文件大小(單位

Byte)(FileSize

IP

地址/傳輸協議/端口號(SendSocket);4) 平臺收到設備同意確認消息

200

OK,應向設備發送

ACK

消息。平臺發送

消息前如欲取消本操作,可向設備發送

CANCAL

請求消息;5) 設備收到平臺發送的

ACK

消息后,可向平臺發送下載音視頻數據流;6)

給平臺告知平臺該段錄像文件下載完畢;7) 平臺收到播放結束

后,向設備發送

消息;8)設備收到

請求消息后,回送

200

OK

同意釋放消息。平臺 設備圖F.8 音視頻錄像下載命令流程圖33DB12/T

F.3.8 歷史音視頻保護存儲設備應當支持設定對歷史音視頻的保護策略,針對一般錄像、重要錄像、特別重大事件錄像,采用不同的加鎖保護策略(參照本文F.2.1)。以保護重要歷史事件錄像內容,并且合理、充分的利用視頻存儲空間。存儲設備應支持對指定設備指定時間段的歷史音視頻文件進行加鎖保護和解鎖保護,具體內容包括:a) 設備音視頻保護基本要求:設置音視頻加鎖、解鎖保護主要以設備編號、錄像時間段、錄像保護級別()為條件進行設定,用

消息發送設定請求和返回設定結果;b) 命令流程,如圖

F.9

所示:1) 平臺向設備發送音視頻加鎖保護

MESSAGE

請求,

請求的消息體中應指明是錄像加RecordLockRecordUnlock始時間(StartTime)、結束時間()、保護級別(RecordLevel);2) 設備收到

請求后,應將錄像保護操作的成功或失敗的結果消息返回給平臺。 圖F.9歷史音視頻保護命令流程圖F.3.9 報警通知警,將作為新報警立即上報,包括以下內容:a) 報警通知基本要求:報警通知采用

協議中的

方法實現會話連接;b) 命令流程,如圖

F.10

1)設備向平臺發送報警通知

MESSAGE

消息。MESSAGE

請求的消息體中應指明是報警觸發通知(AlarmTriggerAlarmRecoverDeviceId)、報警時間(AlarmTime)、報警級別(AlarmPriority)、報警類型(AlarmType);2) 平臺收到報警消息后,回送

200

OK

表示收到報警消息。34DB12/T

圖F.10報警通知命令流程圖F.3.10 設備控制應能對平臺發送過來的設備控制請求進行響應。包含報警布防/撤防、報警銷警、設備重啟等。視頻采集設備應當支持布撤防設置功能,當平臺向設備發布布防命令后,設備一直處于布防狀態,設備掉電重啟后,應自動恢復布防狀態,具體包括以下內容:a)

協議中的

控制命令后,設備應發送應答命令表示執行的結果;b) 命令流程,如圖

F.11

,1) 平臺向設備發送設備控制

MESSAGE

請求。MESSAGE

請求的消息體中應指明是設備控制命令,(DeviceControl)DeviceId);2)設備將同意(

OK)或拒絕(400)的消息返回給平臺;3) 設備返回設備控制響應命令給平臺;4)平臺收到命令后回送

200

OK。平臺 設備圖F.11 設備控制命令流程圖F.3.11 設備狀態查詢35DB12/T

應能對平臺發送過來的設備狀態查詢進行響應。包含是否在線、是否正常工作等。a) 設備狀態查詢基本要求:設備狀態查詢采用

SIP

協議中的

方法實現會話連接;b) 命令流程,如圖

F.12

1) 平臺向設備發送設備狀態查詢

請求的消息體中應指明是設備狀態查詢(DeviceStatu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