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揚州慢》課堂實錄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1頁
4.2《揚州慢》課堂實錄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2頁
4.2《揚州慢》課堂實錄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3頁
4.2《揚州慢》課堂實錄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4頁
4.2《揚州慢》課堂實錄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揚州慢》課堂實錄揚州慢師:我們先一起欣賞幾首描寫揚州的唐詩。(播放課件)學生齊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別其一》《遣懷》《寄揚州韓綽判官》,通過這幾首詩,揚州給你的印象是怎樣的?生:繁華生:景色優美師:南宋的年輕詞人姜夔同樣懷著美好的憧憬來到了揚州,他眼中的景象是什么樣呢?我們一起走進姜夔的《揚州慢》。教師板書:課題師:“揚州慢”本身就是姜夔寫這首詞的自度曲。“慢”,古書上寫作“曼”,是延長引申的意思,歌聲延長,曲調緩慢哀傷,因此孳生出“慢”字。除了揚州慢,比較出名的就是聲聲慢。因為是姜夔自度此曲,所以揚州慢不僅是曲牌名,也是詞的題目。師:下面老師范讀課文,請大家給老師點提示,我應該用什么樣的節奏來讀呢?生:緩慢的。師:好,老師讀的時候請大家關注這首詞的節奏和韻腳。教師范讀課文師:這首詞的韻腳是什么?指出押韻的字生:程、青、驚、生、城、兵、情師:押韻嗎?生:好像不押韻師:格律詩要符合平水韻,詞要符合詞林正韻,庚、青、蒸都在同一個韻部,所以這首詞是押韻的。下面我們一起來朗讀,大家要注意節奏和韻腳。學生朗讀(讀得很入情)師:這首詞的前面有一個小序,誰能把小序讀一遍。一生舉手,朗讀。師:讀的很好,她也同樣注意到了節奏緩慢。小序寫了什么內容?有什么作用?生:小序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以及寫作的目的。生:小序可以讓讀者更好了解詩人此時的心理和情懷。師:你能概括一下是怎樣的心理和情懷嗎?生:悲愴,感慨揚州曾經的繁華,如今破落。師:能用小序中的詞來概括嗎?生: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教師板書“黍離之悲”師:什么叫黍離之悲?生:是周人緬懷故都之作,這里是感慨故國淪亡的悲痛。師:我們一起看屏幕,《黍離》出自《詩經王風》中的篇目,我們一起來讀: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據傳說,這是周人東遷后一位大夫重游故都,見昔日繁華的宗廟宮室,已夷為平地,且遍種黍稷,不禁傷心落淚,吟唱成篇。后來,人們往往把亡國之痛、興亡之感,稱作“黍離之悲”。師:小序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概括起來小序交待了創作背景和創作主題--黍離之悲,亡國之痛。下面的分析以黍離之悲的思想情感作為貫穿全文的主線。師:既然要表達黍離之悲,為什么開篇寫“淮左名都,竹西佳處”這樣的樂景呢?生:這是體現傳聞中對揚州的印象,與下文殘敗荒涼的景象做對比。教師板書:今昔對比生:我認為是用昔日的繁華襯托今日的凄涼。師:對過去的描寫是虛寫,后面的“過春風十里”等描寫是實寫,這是什么手法?生齊答:虛實結合。教師板書:虛實相生。圖片師:在上片寫景的句子中,你認為娜個詞用的好?生:我感覺“廢池喬木”用的好,因為金兵犯境洗劫揚州,不見春風十里舊顏色。人活百年,樹活千載,古老高大的喬木何嘗不是揚州城千年興衰的見證,作者以此表達自己哀思懷念之感。有物是人非之悲情。生:我覺得“空城”這個詞用的好。金人南侵給揚州城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昔日繁華的揚州城早已經無人居住,只剩下了一座空蕩的城池,黑暗籠罩了揚州城,空靈寂靜,給作者帶來了極大的震撼,讓人直觀感受到揚州現今的場面。抒發了作者的惋惜苦悶與對故國的哀思之情。生:我認為“清角吹寒”的“寒”用的好。它寫出了作者當時悲涼的心情,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思念,聽到凄清的號角聲而感受到寒冷,讓讀者深刻體會到當時揚州的荒涼之景。師:在她的理解基礎上,我們進一步感受這句話,寒是哪種感覺?生:觸覺師:那么這句話里還有什么感覺?生:聽覺,還有視覺。師:對,同學們看,這句話將多種感覺結合在一起,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生:我認為“彌望”用的好,說明到處都是野生的麥子,表現戰爭后人們流離失所,無法耕種,導致土地荒蕪,寫出了戰爭帶來的不利影響。師:上片還有一些詞值得欣賞,比如:“盡薺麥青青”的“盡”,“都在空城”的“都”,“猶厭言兵”的“猶”和“厭”等等,文字是有靈魂的,大家要仔細體會文字背后的潛臺詞,挖掘更多的意義和不同的感受。揚州慢師:請同學們將上片中的句子發揮想象和聯想,描繪出畫面,更進一步體會作者在景物中所蘊涵的情感。生:路過昔日繁華的街道,奈何繁華終成過往,這里曾經有過觸人心弦的山水,有過如火如荼的芍藥,亦燦若火光,夕陽殆盡,亦濃烈似火,但終究還是成了浮華,在刀光劍影下支離破碎,滿目瘡痍,縱使薺麥青青,終會在短暫過后成為枯黃。毀壞的城池與古樹作陪,殘敗的芍藥依橋安慰,余暉下的夕陽點亮了滄浪之水,凄清的號角又能賦予誰?徘徊又徘徊,出不了空城,最終成為一溝絕望的死水。同學們熱烈鼓掌。師:寫的太美了,讓我們看到一幅凄美的畫卷,而作者的亡國之痛盡在不言中。生:我悲傷的走在荒無人煙的揚州城,昔日繁華的街道如今卻是凄草和野麥,沒有半點生機的樣子,自金人燒殺掠奪后,原來繁華美麗的揚州城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廢棄的池臺、殘存的古樹,到處破敗不堪。悲傷涌上了心頭,凄涼的號角聲吹動了夜的寒風,吹散了那最后的月光,吹進了空蕩的揚州城。學生又一次熱烈鼓掌。師:剛才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在景物中蘊含的昔盛今衰的亡國之痛,作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板書:情景交融師:我們齊讀上片,感受作者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師:下片的開篇為什么寫杜牧?生:杜牧曾在揚州風花雪月多年,對揚州的繁盛有過大量的描述,作者慕名而去,卻和杜牧詩中的描寫大相庭徑(大相徑庭,應當是口誤),這是一種反差,用于對比渲染效果。第二點,杜牧寫出豆蔻、青樓這些美好的詞匯,但是面對殘破的景象想必也無法寫出滿腹深情,這里寫出了作者的悲痛之情,體現了作者對金兵破壞揚州只剩一座空城的感慨。寫出了宋王朝不思恢復國土,將這樣的一座名城斷送的痛心。寫出了宋王朝憑借這樣的一座空城防守邊境如何不會引起人們的憂心忡忡。生:作者來到揚州,想起當年杜牧來到揚州對揚州城風景的描寫,如今卻與此處的廢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把揚州當年的美好壯觀與現實的空冷作比較,估計杜牧也無法難賦深情了,表現了作者內心的悲痛,對美景的懷念,以及對戰爭的悲憤,師:寫杜牧,和上片中的空城有沒有聯系?生:有聯系,承接作用。師:對,下片的第一句話叫做過片,“過片”也叫“換頭”,是雙調詞的下片開頭,作用是過渡,講究“意斷神連”。第二寫杜牧是用典,和后面的實景虛實相生,起到了對比和襯托的作用,寫杜牧的詩句可以見得姜夔對于杜牧的仰慕,22歲的姜夔大約是循著杜牧當年的足跡慕名而來,對揚州充滿了無限的向往,而今眼前的景象與先前的心理定位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感傷至極,突顯了姜夔悲傷的心情。第三,杜牧自身對比:當年對于揚州的描寫和今日“難賦深情”形成了今昔對比,突出了今日的蕭條凄寒。第四,姜夔以杜牧自比,再有才情也無法面對眼前的破敗和慘象,實為傷今之痛。揚州慢師:改詞填空,將“仍”、“蕩”、“無聲”,用其它的詞語替換,比較效果有何異同?找了三名學生在希沃屏幕上書寫替換詞語。分別寫的是:將“仍”改成“依舊”,將“蕩”改成“起”,將“無聲”改成“寂靜”。師:請同學們體會修改前后表達效果的不同。生:我覺得冷月無聲更好,從情感上看,無聲雖然沒有明顯情感,但是能給人更大的感受,能把作者內心的悲傷表現的淋漓盡致。如果用寂靜,表達的情感就弱一些。生:我想說說“波心蕩”,“蕩”能生動形象表現作者內心的失落和孤寂,內心的悲涼,表達作者對昔日繁華的懷念。“蕩”給人的感覺是心中是起伏不平的,“起”就不能有這樣的效果。生:“蕩”不僅寫水波蕩漾,還有國家在動蕩不安,還有作者內心情感的起伏。從滿懷希望到后來的失落和悲涼,有一種動態的感覺。師:無聲是什么狀態?能再體會一下嗎?師:無聲有擬人之意,月亮一點聲音也沒有,自生自落,比寂靜更讓人有感而發,寫月亮實際是作者自比,寫作者此刻的悲涼已經不知說什么好了。月亮本來就是寂靜無聲的,所以用“無聲”比用“寂靜”更好。師;老師很欣賞她的個性化解讀,她認為是擬人手法,冷月默不作聲,是因為內心的傷痛無以言表,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師:誰能比較“依舊”和“仍”的不同?生:“依舊”從字數上是不對的,詞的每一句字數上都是固定的,這里不能把一個字替換成兩個字,也不符合韻律。第二表達的感受沒有“仍”更加深刻,“二十四橋仍在”的“仍”能體現出當年揚州繁華的時候,二十四橋在,如今破敗了,二十四橋還在,它見證了揚州從繁華到落寞,它是見證者,所以“仍”更能體現出作者的感受。師:“還”只是表示一種不變的或一直存在的狀態,而“仍”不止表示這種狀態的持續,更有強烈的語氣和感情色彩;“蕩’是動態的,“無聲”是靜態的,前者俯視,后者仰視,冷月又倒影水中,與波光融為一體,形成和諧的畫面,動靜結合,俯仰結合,創造出清幽冷僻的意境。通過比對詞語的不同效果,我們可以進一步感知姜夔詞的語言風格。師:詞的最后一句話,“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詞的主題是表達黍離之悲,一般在結尾都要卒章顯志,但是這首詞卻用景物描寫來結尾,這叫什么手法?生:搖頭師:詩詞在結尾處用景物描寫來收束全文,叫做以景結情,我們總結一下這首詞景和情的關系,“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是樂景悲情,中間大篇幅都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結尾處以景結情。以景結情是作者將所有的情感都蘊含在景物描寫中,那么我們來體會一下“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寄予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生:我認為詩人是在用芍藥之名來指代從前的揚州的繁華事物,化此物為情思,托芍藥之名來寄托哀思的情感,表現了揚州在經歷了金兵侵略之后的搖落與揚州這座名都的沉淪。表達了作者對揚州對國家昔盛今衰的傷感,也表達了詞人不知道自己身處何方,該怎樣做的一種感嘆。師:這句話有惋惜之情,一是紅藥是揚州城的名花,詩人想到未來開放時無人欣賞,有“寂寞開無主”的傷懷;這其實也體現了“空”,“空”不僅是外界環境,也是指心境的落差;二是紅花無情,不知國勢變遷,依然獨自生長,對其有“紅藥不知亡國恨”的嗔怨;三、紅藥生長于揚州,經歷了揚州的繁華和衰落,是歷史變遷的見證。以景結情中景包含了作者豐富的情,更加有咀嚼的味道。師:內容我們先學習到這,下面根據本詞中的意象、意境以及典故的特點,結合姜夔的另一首詞《鷓鴣天·辛亥之冬》,比較閱讀,探究姜夔詞的語言風格。課件展示姜夔的《鷓鴣天·辛亥之冬》讓一名學生讀詩前小序。學生齊讀全詞。師;石湖是范成大的居住地,周圍種遍梅花,此詞正是以梅花為線索,表達什么感情呢?生:我覺得是對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師:兩首詞在結構上相似嗎?生:相似,都有小序,都是上下兩片。師:在手法上相似嗎?生:相似,都是今昔對比、情景交融和虛實相生。師:表達的感情一樣么?生:不一樣,一個是懷念故國,一個是懷念心上人。師:我們對內容已經有了初步感知,下面大家把兩首詞結合在一起,探究姜夔詞的語言風格。這個問題難度大,要求小組討論。(五分鐘以后聲音漸小,大約討論好了。)生:宋代的詞多數比較溫婉,但是姜夔的詞在溫婉的基礎上多了一份雅致和清靜,給人一種孤芳高潔,凄婉空靈的感覺,他的詞有很多冷色調的事物,給人清冷的感覺,但是讀起來又覺得很清新很愜意。生:我們組討論出三種結論,一、姜夔的詞不同于南宋婉約派軟媚的詞風,更是給人一種剛勁之感,有深遠清苦之感。二、在詩句中他引經據典,多引唐詩入詞,如“縱豆蔻辭工,青樓夢好”就是化用杜牧《遣懷》中“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三、姜夔的詞字句經過反復推敲,就像“波心蕩,冷月無聲”,無嬉笑喧嘩,無雞鳴犬吠,徒有清角吹寒而已,姜夔用冷靜的視角看世界,多次用冷、清、寒這種冷色調的詞語,給人一種“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感覺。師:老師非常欣賞這個小組探究的細致。生:姜夔繼承了婉約派,但又不同于婉約派,詞句運用非常細膩,研磨每一個字,他又不落窠臼,他自度曲,他的曲顯得格外清俊、峭拔。師:我們一起看看姜夔詞中清寒的詞語:(展示課件)波心蕩,冷月無聲。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香冷入瑤席千樹壓西湖寒碧寒、冷、涼、清、空等出現頻率很高。學生齊讀這些句子。師:我們再看清冷的意象:(展示課件)梅月雪水舊時月色,算幾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