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課標高中語文教案7篇
新課標高中語文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對王權和奴性的深刻批判,培養(yǎng)民主意識
2、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文中重要、疑難語句理解作者對王權和奴性的批
判;聯(lián)系歷史和現(xiàn)實加深對奴性的認識和批判。
教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一、導入,讀一首打油詩
皇上
皇上最勤政,皇上最刻苦。
皇上最愛民,皇上最民主。
皇上最多情,皇上最英武。
皇上最有才,皇上即大儒。
皇上最寂寞,皇上最痛苦。
皇上最寡欲,皇上最簡樸。
皇上最難受,皇上盡受苦。
皇上最可憐,皇上最沒福。
皇上最無私,皇上真圣主。
皇帝是這樣的嗎?做皇帝如何?你想不想做皇帝?有個怪
老頭,他也瞄上了王位,寫了一篇雜文《我若為王》,過
了一把皇帝癮。他就是蹲過大牢卻常常懷念監(jiān)獄的聶絡弩。
三、作者簡介
四、理解主旨
(一)課文我們已經(jīng)讀過一遍了,也已經(jīng)隨著聶先生去
領略過一番做王的滋味兒了,那么大家說說做王以后到底
是怎么樣的呀?(學生說出做王后的種種光景,教師指導:
作者層層遞進,盡顯帝王威風八面,越說越起勁,簡直心
花怒放了)
(二)文章既然題為《我若為王》,作者把為王以后的
種種好處都寫盡了,那么到此文章是不是可以結束了呢?
明確:如果到此結束就淺陋了,屬純粹的“無厘頭”,
假想為王成了泄欲的工具,那么就毫無雜文的藝術價值和
思想價值了。下面,就讓我們來品讀文章的最后三段。
1、那么作者為王后感覺如何?感到單調,寂寞,孤獨
——這樣做王有勁嗎?沒勁。剛才心花怒放的熱鬧一下子冷
卻了。
2、孤獨寂寞可以使人更加冷靜地思考問題,于是作者
接下來想到了一個什么問題呀?提出“為什么人們要這樣”
的問題。
3、作者醒悟到:我生活在奴才們中間,而我自己也不
過是個奴才的首領罷了。
4、醒悟之后,“我”要怎么做了?為什么要這樣做(用
文中的話回答)?
“醒悟之后要殺奴才、滅奴種;因為“我認為世界之所
以還大有待于改進,全因為有這些奴才的緣故”。
5、結果會怎么樣?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為什么?理
解一個疑難句子
(三)、批判奴性
1、什么叫奴性----奴才的品性、德性
2、奴性的特點。通過文中與句概括歸納;讓學生有表
情朗:“讀低微的,柔婉的,畏意和嬌癡的,唱小旦的聲
音:'萬歲,萬歲!萬萬歲!'這是他們的全部語言:'有
道明君!偉大的主上?。?”(把那種深入骨髓的奴顏媚骨讀
出來)
3、像這樣可恨的奴才有很多。比如:在先秦時期,齊
桓公的廚師易牙為了討好主子,心甘情愿的殺掉自己的孩
子,烹成肉羹,獻給齊桓公;聯(lián)系你所讀過的文學作品或看
過的影視作品等,說說給你印象最深的“奴才”形象,并
加以評價。
4、結合課文和歷史,說說王權和奴才是什么關系?它
們有什么危害?
明確:首先是相互對立的關系。掌權的人是統(tǒng)治、管
理奴才的一方,奴才則接受統(tǒng)治、管理,“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地位不同,做奴才的總想做王,做君王的
總想壓制奴才。但另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為條件,
缺一不可。奴才是君王賴以生存的溫床,君王是建立在奴
才的地基上的。所以要鏟除奴才,也要否定王權,最終實
現(xiàn)人人為王,人人不是王的平等、民主的制度。危害(由學
生自由發(fā)揮):人人自危,不利創(chuàng)新;娼妓為后,是非不分;
白癡當?shù)?,賢能不士;欺上瞞下,軍昏民苦
點出這篇雜文的深刻指出就在于不是單純的批判王權,
而是對奴性進行了無情的揭露。
五、現(xiàn)實意義。
1、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tǒng)治講究的是三綱五常,尊卑有
序。官大一級壓死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很容易讓人精神變
的麻木,欺壓人的人會心安理得,被欺壓的人也會心安理
得。在封建社會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蝦吃泥的環(huán)境中,
很容易讓人是非不分、唯命是從、逆來順受。這就是奴性。
就是到了今天“平等”這個詞在人們的心中到底有多重,
還要好好想想。請大家看課后練習三的材料,說說你覺得
身邊有奴性嗎?你身上有嗎?
2、回顧打油詩
皇上
——看電視劇有感
皇上最勤政,皇上最刻苦。
皇上最愛民,皇上最民主。
皇上最多情,皇上最英武。
皇上最有才,皇上即大儒。
皇上最寂寞,皇上最痛苦。
皇上最寡欲,皇上最簡樸。
皇上最難受,皇上盡受苦。
皇上最可憐,皇上最沒福。
皇上最無私,皇上真圣主。
教化奴兒們,別長脊梁骨。
最近帝王劇泛濫,許多電視劇嚴重違背史實。要知道
封建社會是產(chǎn)生不了民主的,所謂的明君也只是從大局上
維護和綿延王權專制和殘暴。作家余杰說的不錯,在一個
民主、法制、科學的年代,大唱帝王之贊歌,鼓吹專政獨
裁,張揚奴性意識,宣傳封建思想,實在是一件可悲的事
情??磥?,走向真正的民主,我們任重道遠。
引導學生做一個“真正的人”一一沒有奴性的人,說
真話,做真事。聶絡弩本人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六、總結。海子說,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我們說,從今天起做一個真正的人。
新課標高中語文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理清文章思路,掌握對比論證方法。
2、背誦全文
3、培養(yǎng)學生尊敬師長、虛心求教的美德。
【教學設想】
1、安排一課時教學。
2、早自習預習文章,疏通字義。
3、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朗讀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在理解文
意的基礎上,理清思路。
4、利用搶答競賽的形式,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路,逐
段背誦,直至背下全文。
【教學方法】
誦讀法、問答法、點撥法。
【教具準備】
課件、記分牌。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課前播放《長大后我就成了你》音樂全屏展示。)
同學們,上課前給你們播放的歌曲好聽嗎?宋祖英深情
的唱道: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你們知道我國的教師節(jié)是哪一天嗎?
為什么我國要設立這個節(jié)日,這又說明了什么呢?
大家說的很對。當今社會尊師重教已經(jīng)巍然成風,但
在魏晉以后門閥制度仍有沿襲的唐代卻不是這樣的,當時
的情況如何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共同來學習唐代散文家韓愈的
千古佳作《師說》,從中去找尋答案吧。
二、解題、出示教學目標
1、解題:
“說”,古代散文中的一種,屬議論文范圍,“說”
古義為陳述和解說,通常這類文體我們可以理解為“解說
關于的道理”,“師說”意思是“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p>
2、教學目標:
反復朗讀、理清思路、背誦全文。
三、朗讀欣賞與指導
1、讓學生在配樂朗讀中初步感知全文。
2、提出要求:聽清字音、節(jié)奏。
四、研讀課文,把握文章思路
1、把全班分為三個大組,以搶答的形式進行競賽,宣
布比賽規(guī)則,每組派一位同學負責記分。
2、理清第一段思路:
(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一段。)
提問:找出本段中哪些句子交代了:人為什么要從師?
擇師的標準是什么?
明確:
老師的作用:傳道受業(yè)解惑;
一段從師的必要:孰能無惑;
擇師的標準: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小結:這一段從正面論述了從師之道,首先指出“古
之學者必有師”,然后依次說明了老師的作用、從師的必
要性和擇師的標準。
(全班同學齊讀第一段。)
(請同學按照思路背誦第一段。)
3、理清第二段思路:
提問:第二段主要運用了三組對比,抨擊了當時“恥
學于師”的人,請同學們找出相關句子。
明確:
故之圣人一今之眾人
二段愛其子——與其身
百工之人——士大夫族
找三位同學,師生合作共同朗讀第二段,進一步明確
三組對比的內容。(根據(jù)學生朗讀情況稍加點評。)
分組背誦三組對比。
4、理清第三段思路:
(全班男生齊讀第三段。)
提問:在“從師”這一問題上,孔子怎么做的,又是
怎么說的?作出了什么論斷?
明確:
孔子的行為
三段——結論
孔子的言論
(請同學按照思路背誦第三段。)
5、理清第四段思路:
(全班女生齊讀第四段。)
提問:這一段交代了什么?作者提到了哪些原因?
明確:
四段——交代緣起:好古文不拘于時
五、小結
這篇課文四段都圍繞“從師”這個問題展開。第一段
正面論述從師之道,說明老師的作用、從師的必要和擇師
的標準。第二段運用了三組對比,批判了當時恥學于師的
不良風氣。第三段運用孔子的言行,進一步從正面闡明從
師的必要性。第四段交代了寫作緣起。
六、齊背全文
1、請同學根據(jù)板書背誦全文。
2、播放畫面,配上音樂,師生共同背誦全文。
七、總結
1、統(tǒng)計各組最后得分,宣布比賽結果。
2、布置課外練習。
新課標高中語文教案篇3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和掌握書序的特點。
2.掌握文言詞語:咸、畢、惠、信、興等詞的意思和
用法。
3.了解課文中的詞類活用,成份省略等語言現(xiàn)象。
過程與方法:1.理清文章的思路結構,把握文章的意
旨。
2.背誦課文,培養(yǎng)熟記能力。
3.鑒賞本文句法上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4.體會本文文筆洗練,自然清新的風格及敘、議巧妙
融合的藝術特色。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
字里行間表現(xiàn)出來的曠達胸懷。
2.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jīng)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
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
之情。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1.了解課文中的詞類活用以及掌握歸納多義詞
的義項。2.體味本文文筆洗練、自然有致的語言特色。3.
背誦課文。
難點:1.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2.
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解決辦法:1.加強朗讀,在疏通文義的基礎上反復誦
讀。2.組織討論,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進行討論。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明確目標
1.了解作者及“序”的有關知識。
2.整體把握課文,理清思路。
3.講讀第一節(jié)。
一、導入新課
浙江的紹興蘭渚山是美麗的地方。當年越王勾踐曾經(jīng)
在這里種過蘭花。盡管蘭花多且香,但過了季節(jié),很難尋
覓。不過由于有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蘭亭一一蘭渚
之亭則流芳百世,大大超過了蘭草的清香。就讓我們共同
欣賞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吧!
二、解題,介紹作者
(1)《蘭亭集序》又稱《蘭亭序》、《蘭亭宴集序》。
序,文體的一種,寫在著作或詩文前的文字。書序一般介
紹成書的經(jīng)過、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等,也可
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fā)。這里用
以記事。
蘭亭,地名,在今浙江省紹興縣西南蘭渚,此地有亭,
故稱蘭亭。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謝安、
孫綽等41人在蘭亭舉行盛大的文人宴會,臨流賦詩,抒發(fā)
情懷后將這些詩匯集成冊,由王羲之作序,寫成本文。
⑵介紹作者及寫作目的。
王羲之,東晉瑯邪臨沂人,出身于士族名門。是我國
古代的文學家和杰出的書法家。青年時有美譽,朝廷招他
為侍中、吏部尚書,都辭謝不就,后任右軍將軍,會稽內
史。世稱為王右軍。
他寫作本文的目的有二:一是記敘蘭亭景致和宴會盛
況;二是借這篇序言表達自己的觀感。全文既寫出了作者與
名士的宴飲之樂,又寫出了歡樂有盡,人生短暫的感慨,
是一苗流傳千古的名篇。
三、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注意字音和語調音節(jié),體會本
文句法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
2.教師指導朗讀:
正音:會(ku?i)稽修禊(xi)激湍(tuan)流觴(shang)
曲水齊彭菊(sh?ng)游目騁(cheng)懷
語調:“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讀。下文有
關集會的文句應以清新明快的語調讀出,特別重讀“樂”,
以體現(xiàn)作者快樂的心境。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揚/為/妄作。”要讀
出節(jié)拍,讀出批判語氣?!昂笾暯?,亦猶今之視昔,悲
乎!”緩緩吐出,重音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緩低沉的
語調讀出。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再一次體會本文句法駢散并行,
以散為主的特征。
4.了解“序”的體裁特點。
提問、討論:本文和一般的書序有什么不同,指出本
文中能體現(xiàn)“序”的特點的內容。
[點撥]:一般的書序介紹成書的經(jīng)過、出版意旨、編
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等,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
關問題的研究闡發(fā)。
作為書序,本書介紹了作詩的緣由(由修禊而“群賢畢
至”“少長咸集”),作詩的精彩(“一觴一詠,暢敘幽
情”),成書經(jīng)過(“列序時人,錄其所述”),本書意義
(“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動談到生死觀,善于借題發(fā)揮,論及人
生意義。這便是本文不同于一般書序之處。
5.請大家以小組學習的方式,結合課下注釋,借助工
具書,閱讀課文,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下標記,一會
我們共同解決。
6.提問:大家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沒有發(fā)現(xiàn)作者的情感
是在變化著的,好請大家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體現(xiàn)作者
情感變化的語句,并分析作者感情的變化。
(2)明確:“信可樂也”“豈不痛哉!”“悲夫!作者的
情感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由樂而生痛,言痛而生感,
終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7.給文章劃分段落,概括要點。
[明確]第一部分:敘宴集盛況。(樂)
第二部分:發(fā)人生感慨。(痛)
第三部分:明作序目的。(悲)
四、賞析課文
1.學習第第一部分,理解文意。
(1)教師強調重點字詞:畢、咸:全、都。修:長、高。
引:招致、招引。其次:其間。次,旁邊?;蒿L:和風。
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所以:這里是“用來”的意思。
極:盡。娛:樂。信:確實。
(2)請兩名學生朗讀第一部分。
(3)教師提問:第二段最后一句寫到宴飲“信可樂也”,
文中都寫出哪些“樂”?
明確:一是名士相聚之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p>
二是環(huán)境優(yōu)美之樂:“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
湍,映帶左右?!?/p>
三是氣候宜從之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四是相聚狂歡之樂:“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
亦是以暢敘幽情?!?/p>
(賞心、樂事、良辰、美景一一四美并具。)
2.指導學生背誦第一部分。
理清背誦思路:第一部分記敘了集會的時間、地點、
事由、人物、周圍的環(huán)境、場面,最后由“是日也”領起
描寫游人的心境,抒發(fā)集會的心情。
五、總結
作者用簡潔雅凈、鏗鏘有致的語言,寫出了宴集之地
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崇山峻嶺,氣勢高峻;茂林修竹,幽深
靜謐;清澈溪流、潔凈明朗;湍急的流水,飛珠濺玉?!边@
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機盎然。于是詩興大發(fā),他們紛
紛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我們仿佛看到這些雅士們儒雅的
風度和詩意人生,這種美好的聚會自此以后成為千古美談。
作者發(fā)出由衷的感嘆,“信可樂也。”這實在是人生的極
致,同時這為下文的議論和抒發(fā)感慨作了鋪墊。
六、布置作業(yè)
1.翻譯第一部分文字。
2.結合課文,展開聯(lián)想,寫一段文字,描寫蘭亭的美
景,200字左右。
第二課時
明確目標:1.學習第二、三兩部分并背誦。2.總結全
文,鑒賞本文的藝術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第一節(jié)
二、講析第二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第二節(jié),體會作者心境的變化。
2.指名學生翻譯重點語句(教師提示重點字、詞)。
①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
之外(或,悟,因)
②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
③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之、系)
④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化”、“期”的翻譯)
3.學生齊讀課文
4.討論分析:
⑴提問:本段作者是圍繞什么主題展開議論的?是如何
逐步展開的?
明確:作者承接上文“樂”,由樂而憂,由生而死,
圍繞人生重大問題抒發(fā)感慨。
(2)由第一自然段的“樂”轉入本節(jié)的“憂”的原因是
什么?請用文中原句回答
明確:“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
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⑶本節(jié)的議論與前一段的敘事是如何聯(lián)系的?
明確:首句“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
賢畢至,少長咸集”而言,是承上文“仰觀宇宙之大,俯
察品類之盛”中的“俯仰”二字推開一步的說法。下面承
此論述了兩種人:一種是“晤言一室之內”倦于涉獵游玩
的,一種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們雖然“趣
舍”“靜躁”不同,但當“欣于所遇”時都是“不知老之
將至”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都是情隨事遷,令人感慨
的。作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fā)表議論,推進到生死的大
問題,抒發(fā)了對“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無奈和“死生
亦大矣”的沉痛感慨。
5.學生試背第二部分
三、講析第三部分
(1)學生齊讀第四段
(2)指名學生口譯第四段
重點字詞提示:①若合一契②臨文嗟悼③一死生,齊
彭殛④其致一也
(3)討論、分析:
①作者在這段中抒發(fā)了哪些感慨?
明確:一是“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拔為妄作”;二是
“后之視今,亦猶今視昔”。
②從“臨文嗟悼”說到“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殄為妄
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作者認為死就是死、生就是生,二者不得等量
齊觀,暗含有生之年應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的意味。
在對老莊哲學虛無主義世界觀的批判中,含蓄地表達了作
者對生的眷戀和熱愛;當然我們不能苛求古人,因為作者認
識的局限性,更多受到當時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③如何理解這篇書序行文的巧妙?
明確:作者寫供后人閱讀的《蘭亭集序》,卻先寫閱
讀昔人興感之作,由“今之視昔”想到“后之視今”亦是
如此,為使后人也對今天的所為所思“興懷”,所以“列
敘時人,錄其所述",以便“后之覽者”也會“有感于斯
文”。作者把昔人昔文、今人今文以及舌人有感串聯(lián)起來,
巧妙地交代了詩集的由來,說明了編集的目的。
⑷學生試背第三節(jié)。
四、總結全文(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課文對老之將至、人生無常感嘆不已,情調有些低
沉,但作者的積極情緒又無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待這一
問題?
明確:第一自然段中從作者對此次宴集環(huán)境的描述可
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快樂的,道出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之
情。第二自然段,雖然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短促大發(fā)感
慨,但字里行間、深沉的慨嘆之中,暗含著對人生的眷戀
和熱愛之情,從而與第一自然段的樂生之旨相一致。第三
自然段,作者在盡古人、今人、后人慨嘆人生無常的同時,
批判了莊周“一生死”“齊彭殄”的虛無主義思想,這在
玄談之風盛行的東晉時代是非常有積極意義的。
(2)本文文筆洗練,自然有致,體現(xiàn)在哪里方面呢?
明確:本文僅325字,文中先記蘭亭之會的概況,而
后就死生問題發(fā)表議論;雖是書序,卻以抒情筆調出之,淋
漓滿紙,美不勝收;加以文筆洗練,自然有致,更足以發(fā)人
深思。略舉數(shù)例如下:
1.寫景。以“崇山峻嶺,茂森修竹”寫山,以“清流
激湍,映帶左右”寫水,短短的16個字就將蘭亭四周的景
色寫盡,渲染了清幽的氣氛,使人心曠神怡。
2.敘事。如“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
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記的是亭中游宴
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詞匯,極少形容語,卻將宴會進行中
所有重要的細節(jié)都寫了出來,也表現(xiàn)了與會人士的高雅情
趣。
3.抒情。如“情隨事遷,感慨系之”,這是歷來膾炙
人口的名句,因為它說出了古往今來人們的普遍感受:在
回憶往事時,盡管感情上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仍免不了產(chǎn)生
這樣那樣的感慨。又如“臨文嗟悼”,也寫出了許多人讀
古人文章時的共同體驗,即在感情上跟作者發(fā)生共鳴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練習一二。
2.背誦全文。
六、板書設計:
蘭亭集序
王羲之
第一部分:敘宴集盛況。(樂)
第二部分:發(fā)人生感慨。(痛)
第三部分:明作序目的。(悲)
新課標高中語文教案篇4
燈
教學目標:
L學習本文象征手法的運用,理解"”“光”的象征
意義。
2.學習本文作者展開聯(lián)想,逐層深入地剖析事物內涵
的寫法。
3.學習運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懷、表達感情的寫法及文
章“形散神聚”的特點。
教學重點:理解"”“光”的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運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懷、表達感情的寫作
手法
教學過程:
一、背景知識介紹:
L請學生于課文結束處看到本文寫作時間:1942.3
2.你知道此時的中國是怎樣的狀況嗎?學生分析這段時
期的國內形勢。
3.教師補充。
4.學生回憶學過的巴金的作品,簡介巴金。
巴金的經(jīng)歷需簡介,著重點在于他背叛家庭,走向革
命的勇氣與熱情,引導學生品讀文字蘊含的力量。
二、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朗讀課文,思考問題。
形式:學生依次逐段朗讀課文。聽讀者注意讀者的情
況,并思考如下問題:
要求:(1)讀罷全文,你能發(fā)現(xiàn)作者的感情變化嗎?請
用具體詞語例證,是什么力量令其感情變化。
(2)全文哪些段落寫光?
討論明示:
(1)作者情緒由低落悲觀轉為樂觀高潮。第一段的“窒
悶”,尾段的“微笑”,可以顯示光令其感情變化。
(2)3-12段寫光。
難點:2段到底有沒有寫光?應該說涉及了光,或說暗
寫側寫光,作者對于光已感覺到了。“漆黑一片”到“黑
色逐漸談”以至“終于分辨出來了”,這過程變化靠得是
光,第3段的內容也恰恰是這一結論的注腳。
三、討論課文結構內容
1.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形式在于其線索。本文線
索是光。引導學生依課文內容總結出本文的內容脈絡。
明確:眼前/現(xiàn)實光回憶光聯(lián)想光眼前/現(xiàn)實光
2.如果我們寫這篇文章,多會從回憶光后,便以議論
抒情性的語言來剖析挖掘的內涵,可是作者卻聯(lián)想三個故
事,繼續(xù)實寫,目的何在?
導析:
(1)請為三個小故事添加標題,概括其內容。
(2)兩個神話故事可否去掉一個?為什么?寫第三個故事
的目的是什么?
⑶聯(lián)想光的目的何在?
明確:
(1)
a哈里希島的故事:長明,盼歸之,姐姐點照亮漁人歸
途,長夜孤。
b愛之光、希洛與利安得爾的故事
c友人投江被救
(2)不能去掉。
因為第一個故事中的是指路的,第二個故事中的是精
神的,中蘊含著勇氣與希望。二光內涵不同,第二個故事
中的不僅指路,更是精神依托,文意更加深入了。
寫第三個故事目的在于顯示的力量是巨大的。友人投
江,心已冷盡,但就是這垂死之人的心竟被光照亮,光為
他帶來了人間的溫暖和美好的情誼,帶來了生活的希望與
信念,的內涵在這個故事中進一步被挖掘展示。
(3)聯(lián)想光,作者是借此來剖析挖掘的內涵,讓人們在
豐富的感性材料中認識的作用,這自然比用議論抒情的方
式來講的內涵更形象,更能開闊人的思維。而且這幾個故
事很具有代表性,現(xiàn)實與理想,古代與現(xiàn)代,中國與外國,
人們對于的感情都是一樣的,的意義更明了了。
四、小結
思想內容的小結:
歸納包含的內容以及作者的感情傾向。
藝術手法的小結:
象征手法的運用。
善于運用聯(lián)想來感性地揭示文章內涵的寫法。
五、作業(yè):
以為題,用象征手法寫一篇揭示燃燒自己,
造福人類的品質的文章,600字左右。
六、板書設計:
略
新課標高中語文教案篇5
【定位】
1.突破傳統(tǒng)的寓言解讀模式,指導學生從新的角度去
解讀寓言。
2.培養(yǎng)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指導學生研究探討把握
中心,深入領會文章內涵,要從文章中讀出自己的體悟。
【切入】
方法一引用“狼來了”的寓言故事:如果是一個人這
樣說你不相信,那么許多人說呢?許多人說的是真實的你可
以相信,如果他們自己也沒有辨別真假,你又何去何從呢?
有一句值得思考的話:謊言說一千遍也就成了真理。怎么
解決這個問題呢?進而思考:面對歷史流傳下來的東西,面
對紛繁復雜的社會,你的選擇標準是什么呢?從寓言的解讀
導入對錢鐘書的《讀〈伊索寓言〉》的學習。
方法二由寓言本身的解讀導入。
指導學生看課文題目:讀、寓言。(寓言學生并不陌生,
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寓言的理解。)錢鐘書先生讀《伊
索寓言》提出了他的觀點,你接受錢鐘書的觀點嗎?你有自
己新的見解嗎?導入課文的解讀。
【探究】
課前預習,了解作者的主要情況:生平、作品、風格、
主要成就等,自我體會文章,寫出體會要點。錢鐘書(1910
—1998年),現(xiàn)代文學研究家、作家。他深入研究中國的
史學、哲學、文學經(jīng)典,同時不曾間斷過對西方新舊文學、
哲學、心理學的閱覽和研究。融廣博的知識和精卓的見解
于一體是他的所有學術著作的一個共同特點。閱讀課文要
抓住這個特點。
依據(jù)方法一
1.讀文章的九個寓言故事,了解錢鐘書的解讀有什么
共同特點?
提示:錢先生對傳統(tǒng)的淺薄見解一一做了糾正,從新的
角度提出了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見解。
2.思考這些觀點與你自己以前讀寓言的感受一樣嗎?
并從文章中找出作者的觀點。“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
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
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
就處處碰壁上當?!?/p>
3.結合全文以及你自己的人生體會,談談你對作者觀
點的理解。
(1)可以指導學生從文章的結構層次入手:由每一段的
關鍵句可以把全文大致劃分為三部分:1-3自然段;九個
故事;最后的結論。
(2)通過文章內容讓學生了解:如果把人類歷史比做人
的一生,古代乃是人類的童年時期,現(xiàn)代則是成人了。那么
就容易明白,古代的《伊索寓言》為什么那么淺薄、幼稚、
簡單。同時成人是喜歡小孩子的。從而理解人們?yōu)槭裁聪?/p>
歡《伊索寓言》又是在什么意義上喜歡它的。
(3)在引導的基礎上學生自由討論,思考作者觀點的
現(xiàn)實意義??梢跃x最后一段強化理解。
提示:現(xiàn)代社會的人事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并不像
寓言所講的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情形要復雜得多,是
非顛倒、善無善報、惡無惡報的情形是常有的。
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要避免碰壁上當,頭腦就不能那么簡
單幼稚。人事是復雜的,我們的頭腦也要復雜一點,才會有
清醒的認識,才有適當?shù)膶Σ摺?/p>
(4)在以上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思考:怎么重新審視
寓言的“寓意”?可以從九個例子中選一到兩個例子的解
讀來分析。學生談自己的理解,教師適當點撥,不拘一格。
4.深入探究
(1)成人、小孩和寓言的關系。
(2)思考盧梭反對兒童讀寓言與錢鐘書反對之間的差
異。
(3)對蒼蠅的話”車子的前進,都是我的力量”的自我
理解。
注意:教師在學生思維開發(fā)上做方法指導。
依據(jù)方法二:
從寓言對人的教育作用角度思考:寓言果真能起到那樣
的作用嗎?引出錢鐘書的觀點,再從結構上結合學生自己的
人生社會體會入手解讀文章。以下步驟同方法一。
【拓展】
引用20_年高考作文題中“智子疑鄰”的故事:
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墻淋壞了。他的兒子
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编従蛹业囊晃焕先艘?/p>
這樣說。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
的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的老人偷的。
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
可以在現(xiàn)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
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
應該如何去做呢?談談自己的體會。
注意:要有新意,不要就事論事,應從新的觀點角度解
讀;寫出要點、文章均可,字數(shù)不限。
【實踐要點】
1.教學中一定要權責明確:教的主體是教師;學的主
體是學生。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重新審視教學中學生的
地位。
2.抓住關鍵的問題即要點指導學生進行理解探究,不
糾纏小的枝節(jié)問題。
3.重點放在錢鐘書先生對寓言的重新審視的思考方法
上。(陜西/楊巖)
新課標高中語文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著名散文。朱自清先
生將對美的認識融入文字其中,同時也在細膩的描寫之中
展現(xiàn)出獨特的個人心境。
二、學情分析
高x的學生對散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礎,但是對于他
們來說要將文字和情感聯(lián)系起來仍有一定的難度,很難體
會語言蘊含的美感和情感。所以本次教學將立足在感受語
言和情感的基礎之上。
三、教學目標
1.了解朱自清的生平。
2.掌握課文脈絡、基調及大意。
3.尋找朱自清的另一個自己。
4.跟隨朱自清獨特的心境,鑒賞荷塘月色之美、語言
之美。
5.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之美”的向往。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欣賞朱自清眼中荷塘月色的美。
教學難點: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下體驗到的另一個自己。
五、教學方法
朗讀法、提問法、講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荷本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也“惟有綠
荷紅菌苕,卷舒開合任天真",再配上那“更深月色”,
自然就是是“荷塘有月人有情,荷香月色美共賞”。今天
我們將要學習今天我要將要學習朱自清先生的一膾炙人口
的散文佳作一一《荷塘月色》。
(二)朱自清生平
在上課之前,我們先走近朱自清,在走近朱自清描繪
的那片天地。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
祖籍浙江紹興,1898年生于江蘇東海。1903年隨家定居揚
州,所以自稱“我是揚州人”。著有《朱自清全集》。代
表作品:長詩《毀滅》(1923)、散文集《背影》(1928)、
詩集《蹤跡》(1929)等。
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傳統(tǒng)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
預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學系學習。1920年畢業(yè)后
在江、浙一帶的中學任教,極受歡迎。1925年任清華大學
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國倫敦學語言學及英國文
學,回國后仍在清華大學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
8月病逝于北京。
1916年12月15日,朱自清在揚州瓊花觀街朱宅與武
鐘謙女士完婚。武鐘謙曾隨朱自清輾轉杭州、臺州、溫州、
白馬湖、北京等地,夫妻感情甚好1929年11月26日,武
鐘謙因肺病逝于揚州家中。朱自清有小說《笑的歷史》、
《別》、散文《給亡婦》和一些舊體詩詞記述了他們美好
而深厚的感情。
(三)掌握課文大意、基調和脈絡
1.學生再次深入閱讀x分鐘,概括課文段落大意
第1段:獨游荷塘的時間、出發(fā)地點(家門)和緣由。
第2段:寫荷塘的小路、樹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時的感受。
第4段:荷塘美麗的景色。
第5段:流瀉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第7、8段:聯(lián)想古代江南采蓮的舊俗。
第9、10段:在思鄉(xiāng)與遐想中踱回家門。
2.從段落大意中,理出文章線索
提示線索:線索:事物、人物、情感、事理、空間、
時間等。
線索:空間和情感。
空間:家-荷塘小路-荷塘-荷塘下路。
情感:頗不寧靜-尋寧靜-得寧靜-失寧靜。
(四)整體感知
初步讀懂文章之后,我們回到我們這節(jié)課的主體一-
尋找另一個自己。文中什么地方提到另一自己,換一句話
說就是與平常有所差別的自己。
第三段第二句: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
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也就是有一個平常的自己和
一個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們在文中找找,朱自清平常的
自己是什么樣的。
平常的自己:
1.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2.我愛熱鬧;愛群居。
3.有一定要做的事,有一定要說的話。
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1.愛冷靜;愛獨處。
2.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
人。
3.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
理。
4.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五)透過朱自清的眼睛看景物描寫
朱自清另一個自己享用的是怎樣的荷香月色呢?那回答
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什么?哪些段落描寫荷香月色。根據(jù)前
面我們的段落大意,是哪些段落?第四、五、六自然段。那
我們且來看看第四自然段。我們先來聽一段朗讀,來感受
一下。聽完之后,請說說你的感受。
美、寧靜、朦朧、優(yōu)雅、清香、有音樂感,生機勃勃。
是什么景物讓你有這種感覺,朱自清先生又是如何把這種
景物的特點融入文字之中的呢?
討論要求:
1.找出景物以及景物給你的感受。
2.分析作者如何描寫景物。
3.每組派一個代表發(fā)言。
討論要點:
1.分析如何描寫景物應該從哪些方面分析。
2.結合具體的語句進行分析。
(六)明確描寫方法
1.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對比、設問、反問、
用典、借代、對偶、通感等。
2.描寫手法:遠近結合、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實
寫虛、虛實結合、正面描寫、側面烘托、渲染、白描等。
(七)賞析關鍵的詞
1.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
2.疊詞。
(八)明確景物描寫的作用
1.生動、形象、強調、突出、烘托、渲染等。
2.語氣(加重、減輕、表達喜愛色彩)、音樂感。
同學們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這種方法,也能感受到朱自清
超出了平常的自己看到的荷塘。以上,我們感受到了朱自
清的另一個自己,在頗不寧靜之中,走到了日日走過的荷
塘,在淡淡的月光之中找到了內心寧靜的自己。
(九)簡要鑒賞景物描寫
L我們看到了如此美麗的荷塘月色,而朱自清當時也
沉醉其中,感受到了寧靜。但是我們在創(chuàng)作背景中了解至!I,
朱自清所處的年代、所處的境況并不如意,為什么他在荷
塘月色之下能夠寫出這么美好的景色呢?
因為對生命本身的享受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質條件。在
這樣的享受之中他也發(fā)現(xiàn)了拋開了生活中擾亂心緒的事情,
然后盡情欣賞自然之美的自己。
發(fā)現(xiàn)了熱鬧是它們(外界)的,我什么也沒有?;蛟S正
是這種“沒有”的簡單才能擁有精神的自由一一什么都可
以不想,什么都可以想。
2.那朱自清想起了什么?
由荷花想到:江南的舊俗一一采蓮。
3.采蓮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熱鬧、風流、有趣、舒服、歡愉、天真、清新、純
凈...........
4.這時候的朱自清先生又是怎樣的自己?
與不寧靜的平常的自己形成對比,看見了那個未受時
代污染、騷擾的完全本真的自己一一享受想象中的自我娛
樂。
5.文中提到的什么地方比較符合朱自清先生尋找自我
娛樂和自我享受?
江南也就是家鄉(xiāng),但是最終還是回到了家,回歸到了
平常的自己。
(十)總結
生活可能會讓你“不寧靜”,但是你卻可以在繁雜的
生活之中,找到適合自己自由靈魂的自由天空,讓自己擺
脫苦惱的心情,享受生命本身的快樂,享受精神自由的快
樂,享受自我娛樂的快樂??傊畹镊龅荒茈[沒你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課標高中語文教案篇7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自瀆了解巴金與《家》的有關背景資料。
2、了解《家》的故事梗概。
3、了解封建大家庭罪惡,封建制度的黑暗。
二、過程與方法
了解巴金與《家》的有關內容。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封建大家庭罪惡,封建制度的黑暗。
四、重難點
1、了解《家》的故事梗概。
2、了解封建大家庭罪惡,封建制度的黑暗。
3、封建大家庭罪惡,封建制度的黑暗。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家,可以讓你想到什么?
家,在人們的眼中,都是愛的代名詞,是避風的港灣,
是永恒的棲息地,但無論如何形容,家就是一個能給你幸
福溫暖的處所,它就是愛。
然而,巴金先生的小說中,“家”卻是一個明爭暗斗
卻不見硝煙的戰(zhàn)場。
(二)作者簡介及作品
巴金(1904年n月25日-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
字芾甘,中國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中國現(xiàn)代文學
家、出版家、翻譯家,代表作:愛情三部曲一一《霧》
《雨》《電》,《激流三部曲》一一《家》《春》《秋》,
其中《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最卓
越的作品之一。
巴金作品多以抒情筆調,描寫新知識青年對舊制度、
舊文化的強烈憎恨和大膽抗爭,充滿激情,語言清新流暢。
被魯迅稱為“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
指可數(shù)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作品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
1982年獲“但丁國際獎”,1983年又被授予法蘭西共和國
榮譽勛章。
(三)整體感知文本內容,用自己的話概括文本內容。
(四)內容分析
1.主題概括
三份愛情的毀滅,三個女性的死亡。
覺新——梅、瑞專玉、覺慧——鳴鳳。
2.人物賞析:
⑴梅
原名錢梅芬,覺新兄弟的.姨表兄妹。與覺新青梅竹馬,
相互愛戀,因家長之間的矛盾而被拆散,后出嫁不到一年
便守寡,因婆家對她不好,在娘家抑郁而死。
(2)瑞銃
家長們用抓閹的辦法為覺新選定的妻子,善良賢惠,
高老太爺死后因無法承擔迷信的“血光之災”的責任被迫
到城外待產(chǎn),最后難產(chǎn)而死。
(3)鳴鳳
高家的婢女,7年前被賣到高公館開始做苦事、吃打罵
和流眼淚的生活,深愛三少爺覺慧,但高老太爺答應把她
送給六七十歲的馮樂山做小老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WB/T 1054-2024餐飲物流服務規(guī)范
- 家具顏色翻新考核試卷
- 電視機邊緣計算在制造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環(huán)境監(jiān)測儀器儀表的能源管理與節(jié)能考核試卷
- 空中交通管制員英語能力考核試卷
- 社會看護服務的質量提升路徑考核試卷
- 緊固件企業(yè)與質量管理考核試卷
- 管道工程行業(yè)組織作用發(fā)揮與挑戰(zhàn)應對策略探討考核試卷
- 石棉制品在醫(yī)療設備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qū)煙臺一中2025年高三第二次??蓟瘜W試題試卷含解析
- 多圖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件第十一講 中華一家與中華民族格局底定(清前中期)根據(jù)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制作
- 人教版(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期中復習課件1
- 農貿市場消防應急預案演練總結
- 牙周病學全套教學課件
- 酒店合作協(xié)議書酒店工程維修
- 《化解沖突收獲友誼》心理健康課件
- DB42-T 2185-2024 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服務規(guī)范
- 基于AI人工智能的智慧園區(qū)融合感知平臺建設方案
- JB T 7689-2012懸掛式電磁除鐵器
- 課件-錯賬更正
- 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詞頻表CorpusWordlis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