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五單元改革開放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單元檢測課時作業含解析岳麓版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五單元改革開放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單元檢測課時作業含解析岳麓版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五單元改革開放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單元檢測課時作業含解析岳麓版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五單元改革開放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單元檢測課時作業含解析岳麓版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五單元改革開放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單元檢測課時作業含解析岳麓版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五單元檢測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1961年,中共中心農村工作部的一份報告指出:現在部分干部和農夫對集體生產信念不足,以致發展到變相復原單干,有的地方出現了“父子隊”“兄弟隊”式家庭作業。這則材料作為例證,可用于說明()A.當時土地全部制發生改革 B.農業合作化運動的歷史背景C.當時國民經濟調整成效顯著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的起源【答案】D【解析】留意題干時間是1961年,當時土地制度沒有發生變更,A項錯誤;農業合作社是1953年起先的,B項錯誤;由“有的地方出現了‘父子隊’‘兄弟隊’式家庭作業”,可以分析出這種家庭式的生產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起源,D項符合題意。C項沒有在題目中得到體現,故解除。2.江蘇江陰市的華西村,改革開放后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范,被稱為“天下第一村”。現在華西集團已擁有全資企業40家,控股企業7家,參股企業10家,形成鋁型材、銅型材、鋼材、帶管、化工、毛紡等六大生產系列。華西村成功的主要緣由是()A.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提高了農夫的生產主動性B.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實現了產業化,農村經濟結構日趨合理C.實現了國有企業改革,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D.利用區位優勢,發展外向型經濟【答案】B【解析】華西村雖然是農村,但其經濟發展不是主要依靠土地,而是發展鄉鎮企業,實現了產業化,農村經濟結構日趨合理,才成為“天下第一村”。B項正確,其他三項都與材料不符。3.小說《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苦痛了:當年搞合作化時,他曾懷著多么熱情的感情把這些左鄰右舍攏合在一起;做夢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日,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苦痛”是緣于其不理解當時()A.農村全部制的變革 B.農村經營方式的變更C.農業經濟發展狀況 D.大家伙兒對他的背叛【答案】B【解析】“當年搞合作化”指的是走農業合作化道路,實現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行集體生產;“二十多年后的今日,大家又散伙了”指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家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但全部制形式并未變更,變更的是農村經營方式,B項符合題意。4.我國農業總產值在1979—1984年增長455.4%,糧食產量由1978年的3.04億噸增加到1984年的4.07億噸,出現這種現象的緣由是()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運動 B.完成了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C.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推動 D.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答案】C【解析】1979—1984年糧食生產的增加是由于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廣闊農夫的生產主動性,故選C項符合題意。5.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城市化的進程大大加快,小城鎮快速崛起成為我國城市化的一大特色,推動小城鎮發展的經濟因素是()A.國家將大型國有企業向小城鎮轉移B.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D.政府激勵小城鎮的發展【答案】B6.有俄羅斯學者認為,中國20世紀80年頭的改革屬于新版的蘇俄新經濟政策。這一相識的依據是兩者都()A.處于相像的國內外經濟環境 B.面臨著處理安排與市場的關系問題C.鞏固了農村的集體全部制經濟 D.促進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答案】B【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駕馭蘇俄新經濟政策的特點:利用商品、市場和貨幣的關系來發展社會經濟,突出了市場的作用。再聯系中國20世紀80年頭的改革,同樣是安排與市場相結合,B項符合題意。20世紀80年頭的中國遠比蘇俄新經濟政策時面臨的國內外經濟環境要好,故解除A項;20世紀80年頭中國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所以C項錯誤;中國的工業化起先于“一五”安排時期,所以D項錯誤。7.到1986年,我國長期運用的數十種票證大多被取消。這反映我國當時()A.已經建成市場經濟體制 B.已總體達到小康水平C.經濟體制改革初見成效 D.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答案】C【解析】1984年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才全面綻開,1986年不行能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因此只能說經濟體制改革初見成效,故選C項。8.近幾年,我國政府通過實行減免農業稅等措施來增加農夫收入。這表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的是()A.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B.實現共同富有C.實現市場資源合理配置 D.加強宏觀調控【答案】B【解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突出的特點,就是其運行的根本目的不同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根本目的,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共同富有。9.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工業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緣由是()①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方面②對工業實行特殊實惠政策③實施對外開放政策④逐步擴大企業自主權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內容和作用的理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確定,為經濟發展供應了前提;對外開放引進資金、先進技術和學習外國先進管理閱歷;擴大企業自主權有利于提高企業主動性,增加企業活力,①③④正確,選D項。10.鄧小平說:“證券、股市,這些東西原委好不好,有沒有危急,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訂正,關了就是了。”這段話主要反映的是()A.經濟建設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經濟體制改革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C.設立沿海經濟特區有必要進行試驗D.市場經濟并不是資本主義所獨有的【答案】D【解析】“證券”“股市”是市場經濟的產物,也是市場經濟特征的表現。材料反映了我國在進行市場經濟的嘗試,并明確相識到市場經濟并非資本主義所獨有,故D項正確。11.德國兩位經濟學家說:“在20世紀最終二三十年里,我們目睹的中國在趕超中給人印象最深的進步要歸功于中國人的機敏和勤勞,但也應歸功于中國再次向外部世界開放了它的經濟。中國經濟體制中的這些基本變更將使發展新的可依靠的制度變得必要。”這里“基本變更”不包括()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 B.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C.現代化股份制企業制度的建立 D.初步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答案】D【解析】留意題干中的時間信息“20世紀最終二三十年里”。材料描述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這些成就的取得與A、B、C項所描述的內容有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建立是在21世紀初,D項錯誤。12.在全國對外開放新格局中居于“龍頭”地位的是()A.沿海開放城市 B.沿海經濟開放區C.經濟特區 D.內地開放城市【答案】C【解析】經濟特區是中國最早開放的地區,在對外開放的格局中起到了龍頭的作用,帶動開放的區域由沿海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區漸漸深化到內地,因此它在全國對外開放新格局中居于“龍頭”地位,故選C項。13.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是()A.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B.堅持依法治國C.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D.實行村民自治【答案】C【解析】我國政治改革就是為了擴大民主,健全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A、B、D項是實現這一目標的詳細措施。故選C項。14.標記著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的是()A.“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B.村民自治的產生C.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有安排的商品經濟D.中共“十三大”提出聞名的“三步走”戰略【答案】B【解析】A項是指導思想,C項是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D項不符合題意;符合題意的應是B項“村民自治的產生”。15.下列對“法治”的理解正確的是()①“法治”是法律制度的簡稱②“法治”是依法治國的簡稱③“法制”完善是“法治”的前提④由“法制”到“法治”的變更,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步伐的大大加快A.①④ B.①②③C.①③ D.②③④【答案】D【解析】“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法治”是依法治國的簡稱,法律制度的完備是依法治國的前提,故①說法錯誤,解除含①的項,應選D項。16.中共“十六大”在反腐敗問題上的看法和以往的主要不同是()A.提出“讓人民來監督政府”B.指出“反腐敗要靠教化,更要靠法制”C.提出懲治腐敗要“從政治上著眼,綜合考慮政治、經濟和社會效果”D.表明反腐敗起先成為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問題【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共“十六大”關于反腐敗問題的相識,C項更能體現出中共“十六大”的特點。17.黨的“十七大”提出“必需把黨的執政實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不斷探究,執政實力不斷提高。這體現在()①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解決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②中共“十三大”闡明白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③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④中共“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綱領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 D.③④【答案】B【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把握好題目的時間限定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召開的,應當解除在外,故選B項。18.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正名”在我國經驗了一個較長的時期。由“合理調整工商業”到“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再到“作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發展到今日“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過程充分反映了()A.國家制度的不斷變更B.政治體制的不斷變革C.社會主義革命理論的與時俱進D.經濟體制改革是一個不斷創新和發展的過程【答案】D【解析】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正名”,不涉及國家制度和政治體制的變革,故解除A、B項;題干材料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發展,不屬于對社會主義革命理論的發展,解除C項。故選D項。19.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改革浪潮跌宕起伏。下列對改革的相識不正確的是()A.成功的改革都順應了時代的潮流B.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唯一方式C.成功的改革是全社會的互動D.改革都伴隨著深刻的思想解放【答案】B20.中國的農夫說,吃飯靠“兩平”(鄧小平、袁隆平)。這分別體現了兩人哪方面的成就()A.解放思想、雜交水稻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雜交水稻C.改革開放、勤儉節約 D.“一國兩制”、轉基因技術【答案】B【解析】鄧小平對農夫最大的貢獻是推動了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而袁隆平最大的成就是培育雜交水稻。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60分)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這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反復證明,什么時候,我們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途、遵循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成功;什么時候,離開了毛主席的革命路途,違反了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失敗,就受挫折……讓我們高舉毛主席的宏大旗幟,更加自覺地貫徹毛主席的革命路途。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1977年“三報一刊”聯合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材料二革命導師……并不認為自己提出的理論是已經完成了的肯定真理或“頂峰”,可以不受實踐檢驗的;并不認為只要是他們作出的結論不管實際狀況如何都不能變更;更不要說那些依據個別狀況作出的個別論斷了。他們到處時時用實踐來檢驗自己的理論、論斷、指示……他們從不容許別人把他們的言論當作“圣經”來崇拜。——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材料三有一些同志每天講毛澤東思想,卻往往遺忘、拋棄甚至反對毛澤東同志的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動身,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這樣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根本方法。不但如此,有的人還認為誰要是堅持實事求是,從實際動身,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誰就是犯了彌天大罪。他們的觀點,實質上是主見只要照抄馬克思、列寧、毛澤東同志的原話,照抄照搬就行了。——1978年6月2日鄧小平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的講話(1)上引材料涉及的最根本的分歧是什么?(3分)(2)材料一對該問題實行什么看法?它提出了什么觀點?(3分)(3)材料二、三對該問題實行了什么看法?聯系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概括指出這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探討的實質。(9分)【答案】(1)分歧:對毛澤東思想原委實行什么看法,怎樣才算是堅持毛澤東思想的問題。(2)看法:教條主義。觀點:提出“兩個凡是”的錯誤主見。(3)看法:實事求是。實質:打破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束縛,訂正“文革”的錯誤理論和“左”傾政策。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1985年5月,中共中心會議上通過《中共中心關于教化體制改革的確定》,認為當前高等教化體制改革的關鍵,就是變更政府對高等學校統得過多的管理體制,在國家統一的教化方針和安排的指導下,擴大高等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加強高等學校同生產、科研和社會其他各方面的聯系。1986年3月,國務院發布《高等教化管理職責暫行規定》,確定擴大高等學校在招生、畢業安排、干部任免、外事、教職工聘任、老師任職資格評定、教學科研工作等方面的管理權限,高校黨委集中力氣抓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1988年4月,國家教委下發《關于高等學校逐步實行校長負責制的看法》,要求建立校務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至1989年初,全國已有100多所高等學校實行了校長負責制,涌現出一批具有全國影響的先進典型如武漢高校的教化教學改革,華中工學院的師資隊伍建設和學科建設,上海交通高校的管理體制改革,深圳高校的辦學體制改革,等等。——摘編自楊東平《重溫柔借鑒:80年頭的高等教化改革》(《復旦教化論壇》2008年第5期)等(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20世紀80年頭中國高等教化體制改革的特點。(8分)(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20世紀80年頭中國高等教化體制改革的意義。(7分)【答案】(1)特點: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教化為社會發展服務;實行校長負責制;逐步推行,漸漸改革;高校改革各具特色,依法改革。(2)意義:有利于選拔和培育特性化人才;改善和加強了黨對高校的領導;有利于學校決策的民主化;推動了學校發展的專業化與科學化,提高了辦學質量;順應了改革開放,促進了現代化進程。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40年前,歷經十年“文革”的中國依舊貧弱,社會各個領域逆境重重,改革開放如一縷春風給神州大地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更。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推動民主和法制,這是鄧小平總結中國傳統政治的歷史閱歷,特殊是總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次政治運動閱歷后得出的最重要教訓,也是他在“文革”結束復出后最重視的政治法寶。他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國內政策而言,最重大的有兩條,一條是政治上發展民主,一條是經濟上進行改革……”鄧小平的政治志向是,在中國創建出“比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實的民主”。要實現這個志向,首先要充分發揚人民民主,保證全體人民真正享有通過各種有效形式管理國家、特殊是管理基層地方政權和各項企業事業的權力,享有各項公民權利。——摘編自俞可平《鄧小平與中國政治的進步》(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鄧小平推動民主和法制的歷史背景。(6分)(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簡析推動民主和法制的意義。(9分)【答案】(1)歷史背景:“文化大革命”對民主法制的破壞;改革開放的客觀須要;社會各界對民主和法制的呼聲不斷高漲;為了保障社會主義制度和人民生活的長治久安。(2)意義:有利于法制社會的創建;使人民的基本權利得到保障;有利于社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