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2546-2022公共健身步道技術要求_第1頁
DB332546-2022公共健身步道技術要求_第2頁
DB332546-2022公共健身步道技術要求_第3頁
DB332546-2022公共健身步道技術要求_第4頁
DB332546-2022公共健身步道技術要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7.220

CCSY55

33

浙江省地方標準

DB33/T2546—2022

公共健身步道技術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publicfitnesstrails

2022-11-03發布2022-12-03實施

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33/T2546—2022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請注意本標準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標準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標準由浙江省體育局提出并組織實施。

本標準由浙江省體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浙江體育科學研究所(浙江省反興奮劑中心)、浙江省體育產業聯合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陳文聰、闞潔、林鳳蕾、毛旭江、王玨、徐孝輝、吳玨、陳銘、婁毅平、孫如

剛、李巍霞、陳婧、周晨楠、方百渠。

I

DB33/T2546—2022

公共健身步道技術要求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公共健身步道建設的總體原則、選址、選線、路面、導向系統和驛站的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公共健身步道的規劃、設計和建設。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標準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標準;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標準。

GB/T2893(所有部分)圖形符號安全色和安全標志

GB2894安全標志及其使用導則

GB/T10001(所有部分)公共信息圖形符號

GB13495.1消防安全標志第1部分:標志

GB/T15566(所有部分)公共信息導向系統設置原則與要求

GB15630消防安全標志設置要求

GB/T19095生活垃圾分類標志

GB/T20501(所有部分)公共信息導向系統要素的設計原則與要求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公共健身步道publicfitnesstrails

位于戶外公共活動區域,依托公園綠地、防護綠地、廣場、山地、森林等地建設,交通便利、生態

較好,可供健走、跑步、登山、遠足等運動的道路,包括健走步道(3.2)和登山步道(3.3)。

3.2

健走步道fitnesswalkingtrails

位于地形平緩區域,路面符合運動鍛煉要求,依托和串聯各類公園綠地、防護綠地、廣場,可供健

走、跑步等運動的道路。

3.3

登山步道hikingtrails

位于山地區域,路面保持原生態,依托山脈走勢和地形特點,串聯風景名勝區、旅游度假區、歷史

文化名鎮名村、農業觀光區、特色鄉村、農家樂等,可供登山、遠足等運動的道路。

4總體原則

1

DB33/T2546—2022

4.1因地制宜,采用各項有效措施滿足生態、環境、文物保護、安全、防汛、防地質災害等要求。

4.2以人為本,以滿足使用者健身休閑、登山運動需求為目的,以使用者流量和流向為依據,布局合

理、安全、順暢、便捷。

4.3以找代建,合理利用已有道路資源,可與公園、綠道、古道、游步道、森林步道等合并建設,盡

量不占或少占其他用地。

5選址要求

5.1應充分考慮所在地國土空間規劃、自然生態保護區規劃、歷史文化保護規劃的要求。

5.2應選擇在居民區周邊便捷可達、環境協調的區域。

5.3應選擇在山地資源豐富、地質穩定、便于基礎設施接入的區域。

5.4應避開可能發生山體滑坡、山洪暴發、易發泥石流、風雪災害等地質災害和自然災害的危險區域。

5.5應避開生態環境脆弱、生態資源承載能力差、野生動物保護的區域。

5.6優選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區域。

5.7優選移動電話信號覆蓋的區域。

6選線要求

6.1應具備完全的通達性,與其他道路、居民區、公共設施、景區等相連接,無斷路、無死路。

6.2應人車分流,減少與交通道路、騎行道的重合。

6.3宜串聯成網,以線狀步道為基本形狀,以環狀步道和網狀步道作為優選形狀。

7路面要求

7.1步道應由主步道及兩側的緩沖帶構成。健走步道的主步道路面寬度應大于1.5m;登山步道的主步

道路面寬度,應大于0.6m,在出入口等人流較大處應大于1.5m,新修建的應小于2.5m。緩沖帶每側

寬度應大于0.2m。

7.2步道可具有坡度。健走步道線路坡度宜小于8%;登山步道線路坡度為15%~25%時,長度應控制在

1km以內;登山步道線路坡度超過25%又無法通過展線降坡處理時,應設置臺階;連續臺階高程落差應

在50m以內。

7.3路面應堅實、穩定、平整,保持潔度,無木本、藤本植物侵占,無0.3m以上草本植物侵占。

7.4路面材料宜保持原始風貌、就地取材,以減少步道使用者身體傷害為原則。健走步道路面材料宜

使用合成材料、樹脂、瀝青、泥結砂石等材料;登山步道路面宜使用土質、木材、石材等自然材料。易

被水流沖刷的地段,可使用石塊鋪筑路面。緩沖帶路面應有植被覆蓋。

7.5步道上方應有足夠的凈空間,無橫梁、藤蔓、樹枝、突出巖石等障礙物。

7.6步道應采取排水措施。

8導向系統要求

8.1基本要求

8.1.1應位置醒目清晰、內容完整規范、指向明確合理、設置數量適中。

8.1.2宜提供數字導向服務,能根據使用者需求進行方向引導、信息導覽、安全救援和運維管理。

2

DB33/T2546—2022

8.1.3宜利用數字地圖、數字導覽、數字標牌、數字路書、實時定位、運動軌跡、數字管理等方式提

供導向系統數字化服務。

8.2標志

8.2.1公共信息圖形符號標志及使用應符合GB/T10001、GB/T19095相關要求。公共健身步道標志見

附錄A。

8.2.2安全標志及使用應符合GB2894、GB/T2893(所有部分)相關要求。

8.2.3消防安全標志及使用應符合GB13495.1、GB15630相關要求。

8.2.4導向系統標志應符合GB/T15566(所有部分)相關要求,設計應符合GB/T20501(所有部分)

相關要求。

8.3標牌

8.3.1標牌包括信息牌、指引牌、指引柱、警示牌。登山步道應在此基礎上增加標距柱。公共健身步

道標牌示例圖見附錄B,配置詳見表1。

表1公共健身步道標牌配置表

導向系統基本內容設置要求

宜包括信息介紹、大幅全景圖或局部宜設立在步道起終點、驛站、沿線公

信息牌

圖等信息共設施等處

宜包括出入口指向、名稱、沿線休憩

指引牌點、公共衛生間等信息,并附加當前位宜設立在步道沿線出入口

置到目的地的距離信息

宜包括岔路指向、名稱、當前位置到

指引柱宜設立在沿線岔路口處

目的地的距離等信息

宜包括前方目的地指向、名稱、當前宜設立在登山步道沿線,每500m間

標距柱

位置到目的地的距離等信息距設立一個

宜包括警示標志、安全提示、環境和

宜設立在道路濕滑、陡坡、涉水等易

警示牌動物保護的法律法規、救援信息、二維

發生風險災害處

碼等信息

8.3.2標牌的設置應選擇視域開闊、無明顯遮擋的區域,評估人流走向選址;在使用者站位安全區域,

避開交通道路、陡坡、臺階、危險水域等。

8.3.3標牌外觀的色彩和材質宜和周圍環境協調一致,避開公共衛生間、垃圾箱(桶)等設施。

9驛站要求

9.1驛站分為三個等級:一級驛站承擔綜合服務功能;二級驛站承擔常規服務功能;三級驛站承擔基

本服務功能。

9.2宜與綠道驛站、游客中心等共建共享。依托利用現有設施進行改造,材質和造型與周邊環境相協

調,避免重復建設;在無現有設施可改造利用的情況下,可新建驛站。

驛站的配置由服務設施、安全設施、衛生設施、游憩設施、交通服務設施及其它設施組成。驛站配置要

求一覽表詳見附錄C。

3

DB33/T2546—2022

A

A

附錄A

(資料性)

公共健身步道標志

公共健身步道標志按圖A.1。

公共健身步道標志尺寸按圖A.2。

圖A.1公共健身步道標志

圖A.2公共健身步道標志尺寸示例

4

DB33/T2546—2022

B

B

附錄B

(資料性)

公共健身步道標牌示例圖

公共健身步道標牌分為信息牌、指引牌、指引柱、警示牌,各標牌的示例圖分別見圖B.1、圖B.2、

圖B.3、圖B.4。

圖B.1信息牌規格尺寸示例

圖B.2指引牌規格尺寸示例

5

DB33/T2546—2022

圖B.3指引柱規格尺寸示例

圖B.4警示牌規格尺寸示例

6

DB33/T2546—2022

C

C

附錄C

(資料性)

公共健身步道驛站配置一覽表

公共健身步道驛站配置見表C.1。

表C.1公共健身步道驛站配置一覽表

分類服務驛站一級驛站二級驛站三級驛站

設置間距根據情況設置10㎞~15㎞1㎞~5㎞

結合現有驛站、景區

基本要求設置地點結合現有設施設置結合當地實際靈活設置

服務中心、村莊設置

建設規模用地面積可為500㎡用地面積可為100㎡結合當地實際靈活設置

接待中心●--

服務設施地圖●--

路書●--

醫療點●○-

安全設施救援信息●●●

照明●●-

公共衛生間●●-

衛生設施垃圾箱●●-

給排水●○-

休憩點●●●

游憩設施補給站●●-

露營地○○—

交通機動車停車場●○—

服務設施公交站●○-

通訊設備●●○

其他

充電設備●●-

注:●應設○可設—不作要求

7

DB33/T2546—2022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請注意本標準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標準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標準由浙江省體育局提出并組織實施。

本標準由浙江省體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浙江體育科學研究所(浙江省反興奮劑中心)、浙江省體育產業聯合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陳文聰、闞潔、林鳳蕾、毛旭江、王玨、徐孝輝、吳玨、陳銘、婁毅平、孫如

剛、李巍霞、陳婧、周晨楠、方百渠。

I

DB33/T2546—2022

公共健身步道技術要求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公共健身步道建設的總體原則、選址、選線、路面、導向系統和驛站的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公共健身步道的規劃、設計和建設。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標準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標準;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標準。

GB/T2893(所有部分)圖形符號安全色和安全標志

GB2894安全標志及其使用導則

GB/T10001(所有部分)公共信息圖形符號

GB13495.1消防安全標志第1部分:標志

GB/T15566(所有部分)公共信息導向系統設置原則與要求

GB15630消防安全標志設置要求

GB/T19095生活垃圾分類標志

GB/T20501(所有部分)公共信息導向系統要素的設計原則與要求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公共健身步道publicfitnesstrails

位于戶外公共活動區域,依托公園綠地、防護綠地、廣場、山地、森林等地建設,交通便利、生態

較好,可供健走、跑步、登山、遠足等運動的道路,包括健走步道(3.2)和登山步道(3.3)。

3.2

健走步道fitnesswalkingtrails

位于地形平緩區域,路面符合運動鍛煉要求,依托和串聯各類公園綠地、防護綠地、廣場,可供健

走、跑步等運動的道路。

3.3

登山步道hikingtrails

位于山地區域,路面保持原生態,依托山脈走勢和地形特點,串聯風景名勝區、旅游度假區、歷史

文化名鎮名村、農業觀光區、特色鄉村、農家樂等,可供登山、遠足等運動的道路。

4總體原則

1

DB33/T2546—2022

4.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