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緒論1.定義(掌握)2.形成與發展1.研究內容(掌握)2.學科任務三、環境生態學與相關學科(了解)資源問題:資源的短缺(森林、土地、淡水)《增長的極限》(20世紀70年代),是環境生態學發展初期階段b.退化生態系統的特征判定f.生態系統管理g.生態規劃和生態效應預測b.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和重建b.野外調查、實驗室和長期定位試驗結合e.新技術的應用(衛星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三、環境生態學與相關學科1、生態學三、環境生態學的相關學科生態學的定義a.海克爾(Haeckel)(德國動物學家,1866年給出的定義)b.Odum(著名的美國生態學家,1956年)c.馬世駿(我國著名生態學家)生物個體(個體生態學)生物種群(種群生態學)生物群落(群落生態學)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生態學)生物圈(生物圈生態學)a.生態學的萌芽時期(公元16世紀前);b.生態學的建立時期(公元17世紀至19世紀末);c.生態學的鞏固時期(20世紀初至20世紀50年代);d.現代生態學時期(20世紀60年代后)。a.生態學的萌芽時期(公元16世紀前)b.生態學的建立時期(公元17世紀至19世紀末)c.生態學的鞏固時期(20世紀初至20世紀50年代)煌時期。形成幾個著名的生態學派(四大學派):c.生態學的鞏固時期(20世紀初至20世紀50年代)d.現代生態學時期(20世紀60年代后)①環境學②基礎環境學本章專題:環境問題災害)1930年12月1~5日比利時馬斯河谷工業區工業區處于狹窄的盆地中,12月1~5日發生氣溫逆轉,工廠排出的有害氣體發生在1948年10月26~31日美國賓夕法尼亞洲多諾拉鎮。20世紀40年代初期發生在美國洛杉磯市。40年代初期美國洛杉磯市全市250多萬輛汽車每天消耗汽油約1600萬升,1952年12月5~8日英國倫敦市45歲以上的死亡最多,約為平時3倍;1歲以下死亡的,約1961年日本四日市1972年市共確認哮喘病患者達817人,死亡10多人。1968年3月日本北九洲市、愛知縣一帶油,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過1400人,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過5000人,其中16人死亡,實際受害者約13000人。1953~1956年日本熊本縣水俁市1955~1972年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田,使稻米和飲用水含鎘而中毒,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印度博帕爾農藥泄漏事件(1984年12月)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事故(1986年4月)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事故(1986年4月)瑞士萊因河污染事故(1986年,硫、磷、汞),英國威爾士飲用水污染事件(1985年,酚)美國三里島核電站泄漏事故(1979年,放射性物質)法國阿摩柯卡的斯油輪泄油(1978年,原油)墨西哥油庫爆炸事件(1984年,原油)美國內河(莫農格希拉河)出現的特大原油泄漏事故(1988年,原油)美國埃克森瓦爾迪茲油輪原油泄漏事故(1989年,原油)(1)全球氣候變暖(2)臭氧層破壞(3)生物多樣性減少(4)酸雨蔓延(5)森林銳減(6)土地荒漠化(7)大氣污染(8)水體污染(9)海洋污染(10)固體污染200年以來冰川面積減少約25%(1)全球氣候變暖過去100年海平面平均上升10~20cm(2)臭氧層破壞(3)生物多樣性減少近代物種喪失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加快了1000倍,比滅絕速度由1天滅絕1種加快到1小時滅絕1種。(4)酸雨蔓延(5)森林銳減IV、V類水;28%劣V類水。“有河皆枯,有水皆污”20XX年的霧霾天氣人類環境:以人類為主體的環境(環境科學中)生物環境:以生物為主體的環境(生態學中)(2)按有無生命特征:生物因子(biOticfactors)和非生物因子(abioticfactors)兩(3)按生態因子對種群數量變動的作用:密度制約因子和非密度制約因子。2.2生態因子作用的特征及規律綜合作用主導因子作用階段性作用不可代替性和補償作用2.2生態因子作用的特征及規律(1)綜合作用2.2生態因子作用的特征及規律一、生態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2)主導因子作用2.2生態因子作用的特征及規律(3)直接作用與間接作用(4)階段性作用魚的洄游2.2生態因子作用的特征及規律一、生態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5)總體上的不可代替性和局部上的補償作用二、生態因子作用的規律限制因子規律(Limitingfactors)利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1)限制因子規律(Limitingfactors)(2)利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Liebig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lawof素.(3)謝爾福特(Shelford)耐受定律Shelford耐受性定律(Shelford’slawoftolerance)(3)謝爾福特(Shelford)耐受定律(4)生態幅(4)生態幅二、生態因子作用的規律(5)生物內穩態及耐性限度的調整耐受限度的調整二、生態因子作用的規律(5)生物內穩態及耐性限度的調整(6)指示生物指示節氣指示天氣燕子低飛預示雨將來臨,蜻蜓高飛預示天晴指示水質美國威斯康星地區湖泊中的軟水指示植物為Gratiola,硬水指示植物為Ranunculusaquatili指示資源安徽的海州香薷只在安徽指示銅礦,在北方則無此作用.二、形態適應如風大可以使某些樹木形成“旗型樹冠”;高山上由于風大、低溫等使得許多植物形猛禽件下,形成了不同的適應方式和途徑.2.4生態因子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性一、光因子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光強的生態作用與生物的適應光周期的影響(1)光強的生態作用與生物的適應性①光照強度對生物的生長和形態結構的建成有重要作用④光照強度增加,有利于果實的成熟與品質的提高(1)光強的生態作用與生物的適應性2、植物對光照強度的適應②陰性植物:在較弱的光照條件下比在強光下生長良好的植③耐陰植物:介于上述兩類植物之間。一、光因子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2)光質的生態作用與生物的適應(2)光質的生態作用與生物的適應③短波的紫外線有殺菌作用,可引起人類皮膚產生紅疹及皮膚癌,但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④長波紅外線是地表熱量的基本來源,對外溫動物的體溫調節和能量代謝起了決定性的作(2)光質的生態作用與生物的適應(2)光質的生態作用與生物的適應(1)植物的光周期現象(2)光質的生態作用與生物的適應(2)動物的光周期現象(1)溫度因子的生態作用(2)生物對極端溫度的適應性(2)生物對極端溫度的適應性(3)溫度與生物的地理分布兩棲類動物:廣西51種,福建41,浙江40,江蘇20,山東、河北各9種,內蒙古8種;爬行動物:廣東121,廣西110,海南104,福建101,浙江78,江蘇47,山東、河北小于20,內蒙古6種;植物:我國高等植物3萬多種,巴西4萬多種,蘇聯面積最大,但只有1萬多種。三、水因子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1)水因子的生態作用水對動植物分布的影響雨量充沛的熱帶雨林中植物達52種/hm2,我國大興安嶺則只有10種/hm2。(2)生物對水因子的適應植物主要有兩大類水生植物陸生植物(2)生物對水因子的適應②動物的適應水生動物陸生動物四、土壤因子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性(1)土壤因子的生態作用土壤提供了植物生活的空間、水分和必須的礦質元素。土壤也是許多生物棲居的場所(如:四、土壤因子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性(2)植物的適應性①鹽類對植物的不利影響四、土壤因子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性(2)植物的適應性②堿土對植物的不利影響強堿性毒害植物的根系土壤物理性能惡化四、土壤因子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性(2)植物的適應性③植物對土壤因子的適應性植物的適應性類型對鈣鹽的反應:鈣質土植物,嫌鈣植物對含鹽量的適應:鹽土植物,堿土植物四、土壤因子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性(2)植物的適應性③植物對鹽類的適應性鹽堿土植物本章思考題思考題什么是環境因子和生態因子?生態因子和環境因子之間具有怎樣的關系?生態因子的作用特征和規律是什么?什么是生態幅?如何理解指示生物?(1)有多少?(數量和密度);(2)哪里多,哪里少?(分布);(3)怎樣變動?(數量變動和擴散遷移);(4)為什么這樣變動?(種群調節)。單位面積(或空間)的數量將隨時間改變。(1)種群結構與性比年齡錐體圖有三種形式(圖3-1):(1)種群結構與性比1982年河北省人口的年齡結構及性比(圖3-2)1974年墨西哥和美國人口的年齡結構及性比(圖3-3)圖3-21982年河北省人口的年齡結構圖3-31974年墨西哥和美國人口的年齡結構(1)種群結構與性比(1)種群結構與性比線則接近Ⅲ型。(1)種群增長率(1)種群增長率降低R,即降低增殖率(繁殖能力)。(2)種群增長模型即種群的增長不受限制(無限環境中),有兩種情況:種群的各個世代不相重疊(如昆蟲),稱為離散增長;種群的各個世代互相重疊(如人類),稱為連續增長。(Ⅱ)與密度有關的種群增長模型即種群的增長受環境限制(有限環境中),也有離散和連續兩從微分式看,在前有的指數曲線方程上增加了一個新項(1-N/K),即剩余空間,其中K為引入時間約在1800年,1850年后在70萬頭上下作不規律波動,可以看出:logistic曲線可(Ⅱ)與密度有關的種群增長模型(2)種群增長模型增長一、自然種群的數量變動(1)增長澳大利亞的昆蟲學家Andrewartha曾對薊馬種群進行了14年的研究,繪制了薊馬種群的數一、自然種群的數量變動(2)季節消長一、自然種群的數量變動(2)季節消長北京地梅8年間的種群變動一、自然種群的數量變動(3)不規則波動不規則波動種群數量的年間變動,有的是規則的(周期性波動),有的是不規則的(非周一、自然種群的數量變動(4)周期性波動一、自然種群的數量變動(4)周期性波動一、自然種群的數量變動(5)種群暴發一、自然種群的數量變動(6)種群平衡一、自然種群的數量變動(7)種群的衰落和滅亡一、自然種群的數量變動(7)種群的衰落和滅亡一、自然種群的數量變動(7)種群的衰落和滅亡一、自然種群的數量變動(7)種群的衰落和滅亡(8)生態入侵(ecologicalinvation)認為依據依據三、生態對策三、生態對策r選擇選擇物種三、生態對策K選擇物種3.3種群的數量變動和調節三、生態對策★兩種類型對策者的優缺點K-對策者競爭性強,數量較穩定,一般穩定在K附近,大量死亡或導致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較小。但一旦受危害造成種群數量下降,由于其低r值種群恢復比較困難。r-對策者死亡率高,但高r值使其種群能迅速恢復,而且高擴展能力還可使其迅速離開惡化生境,在其它地方建立新的種群。r-對策者的高死亡率、高運動性和連續地面臨新局面,3.4種內與種間相互作用(一)種內關系2、性比性比通常以種群中雄體對雌體的相對數來表示。大多數生物種群的性比傾向于1:1。3.4種內與種間相互作用(一)種內關系3、領域性和社會等級4、他感作用3.4種內與種間相互作用(二)種間關系分正相互關系和負相互關系(1)高斯(Gause)假說(競爭排斥原理)捕食(predation)為一種生物攝取其他生物種個體的全部或部分為食,前者稱為捕食者4、共生(a)一維的生態位,覆蓋溫度耐受度(b)兩維生態位,包括溫度和獵物大小;(c)三維生態位,包括溫度、獵物大小和覓食的高度(1)群落的組成與結構;(2)群落的性質與功能;(3)群落的發展與演變。錯區(ecotone),并導致明顯的邊緣效應。對群落的結構和群落環境的形成有明顯控制作用的物種稱為優勢種(dominant優勢度與綜合優勢比(物種的綜合數量指標)求平均值。如:SDR2=(密度比+蓋度比)/2×100%Gleason指數Margalef指數4.3群落的結構(群落的格局)一、群落的外貌(生活型和生長型)4.3群落的結構(群落的格局)一、群落的外貌(生活型)群(丹麥植物學家C.Raunkiaer)4.3群落的結構(群落的格局)一、群落的外貌(生長型)4.3群落的結構(群落的空間結構)1.植物的成層現象——林相(地上)和根系分布(地下)4.3群落的結構(群落的空間結構)植物群落水平結構的主要持征就是它的鑲嵌性(mosaic)。鑲嵌性是植物個體在水平方向上的動物活動(種間相互作用)以及人類的影響等等。4.3群落的結構(群落的格局)溫帶闊葉林的時間層片表現最為明顯:春季類的短命植物層片和夏季長營養期植物層片(時間上明顯層化的結構)六、影響群落結構的因素4、島嶼與群落結構(1)海島的物種數一面積關系六、影響群落結構的因素4、島嶼與群落結構(2)MacArthur的平衡說4、島嶼與群落結構(3)島嶼生態與自然保護4.4群落的演替一、群落演替的概念群落演替(communitysuccession)又稱生態演替(Ecologicalsuccession):是指在群落發4.4群落的演替侵移(遷移):繁殖體傳播到新定居的地方的過程;4.4群落的演替三、群落演替基本類型4.4群落的演替三、群落演替基本類型①原生演替的基本系列河口沖積扇等裸露礦質土階段→草本植物階段→木本植物階段(從灌木群落變為喬木群落)內因性生態演替(或內因動態演替)外因性生態演替(或外因動態演替)3、多元演替頂極(Poly-climaxtheory)學說英國生態學家坦斯利(1954)提出的;美國Whittaker(1953年)生產者(producer)分解者(decomposer)2非生物環境池塘生態系統示意圖無機物質有機物質氣候因素5.2生態系統的結構時間結構5.2生態系統的結構一、食物鏈和食物網2、食物網(foodweb):食物鏈彼此交錯連結,形成一個網狀結構.二、食物鏈的類型2、碎屑食物鏈3、寄生食物鏈2、碎屑食物鏈物鏈.3、寄生食物鏈后者與前者是寄生關系.一個簡單的食物鏈一個食物鏈的例子“螳螂捕蟬,黃雀在后”5.2生態系統的結構三、食物網5.2生態系統的結構5.2生態系統的結構5.2生態系統的結構生態系統中的反饋(正反饋(左)和負反饋(右))營養級(trophiclev例一、生物圈2號工程生物圈2號工程(Biosphere2)例一、生物圈2號工程設計壽命100年。1991年9月26日投入運行,并進行實驗。例一、生物圈2號工程號”系統嚴重失去平衡:氧氣濃度從21%降至14%,不足以維持研究者的生命,輸入氧氣再次以失敗告終。例一、生物圈2號工程例一、生物圈2號工程2個人,2只羊“迷你地球”實驗從20XX年9月6日開始,實驗的目的之一是,調查食物等所含的碳是如何在生態系統中循環的。“迷你地球”是日本財團法人環境科學技術研究所2000年建造的,總面積5000平方米,其中10%的空間全部密封,在密封空間里除了植物栽20XX年9月13日,日本在封閉空間“迷你地球”進行的為期一周自給自足的實驗13日有獨鐘,今后會更珍愛植物。”筱原正典準備2009年在“迷你地球”居住4個月,向封production),也可稱為初級生產力。收獲量測定法(產量收割法)氧氣測定法(水域生態系統)二氧化碳測定法(陸地生態系統)放射性標記物測定法(海洋生態系統)地下的部分可以占有40%至85%的總生產量,因此不能省略;1927年T.Garder,H.H.Gran植物定期取樣;按已知同化量A和呼吸量R,估計生產量PP=C-Fu-R,C-攝入的能量;Fu-尿糞量(植物的GE大于動物)6.2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6.3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6.3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地表總水量:1.4×109km3,海洋約占97%;含硫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燒;煉油、冶金工業和其它工業過程。信息(覓食、求偶、警告等),形式主要有四1)物理信息2)化學信息3)營養信息4)行為信息(蜜蜂的8字舞)總結危害?(作業)特點緯度經度海拔高度每升高180m,氣溫下降1℃;3、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4、我國的森林資源現狀2、森林生態系統的主要特征3、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4、我國的森林資源現狀4、我國的森林資源現狀六種主要的樹形模式(1)熱帶雨林高溫多雨高濕:年均氣溫26℃以上,月均氣溫20℃以上;年降水2500-4500mm;熱帶雨林外貌(1)熱帶雨林除喬木外,還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世界上50%(有說90%)以上的物種只能以熱帶(1)熱帶雨林板狀根(1)熱帶雨林(1)熱帶雨林地上生物量可達300t/hm2,年總初級生產力可達124.4t/hm2,凈初級生產力為29.8太陽能固定量為3.43×107J/m2·a,光能利用率1.5%,為農田的2倍;(1)熱帶雨林烏葉猴(2)常綠闊葉林特點(2)常綠闊葉林分布現狀(2)常綠闊葉林(2)常綠闊葉林特點現狀(4)北方針葉林(4)北方針葉林特點現狀猞猁降水減少降水增加輻射量增加輻射量減少氣候(溫度)對草原植物有明顯的影響。20世紀60年代以來,草原生態系統普遍出現草原退化現象。20世紀70年代中期,全國退化草原面積占草原總面積的15%,20世紀70年代中期,增加到30%以上。全國草原退化荒漠化(desertification):化土地占國土面積的8%。據1996年6月17日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發表的公告全球:約10多億人(1/5)受荒漠化的直接威脅。其中荒漠化損失表土240億噸,涉及全球1/3的陸地面積,亞州為14億公頃。因荒漠化每年損失420多億美元,亞州210億。荒漠化速度:每年以5-7萬km2的速度擴大。雷鳥水域生態系統的功能特點一、濕地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wetlandecosys一、濕地生態系統天然的基因庫(生物多樣性保護);潛在資源(提供天然產品:水稻、各種水產品等);凈化功能(地球之腎);3、濕地及其保護鄭東新區人工濕地濕地保護1971年全球政府間的濕地保護公約《關于特別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到1999年已有96個國家加入《濕地公約》。我國于1992年正式加入。我國目前已建立各類保護區152處,有7個自然保護區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4、中國濕地及分類近海及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和沼澤化草甸濕地庫塘二、淡水生態系統根據水的運動分為流水(江河)與靜水(湖泊)兩類淡水生態系統。生境特征淡水湖泊濕地的資源、結構與功能(生態特征)淡水湖泊濕地的破壞(水體富營養化)2、淡水沼澤生態系統沼澤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頂級肉食動物)三、海洋生態系統椎動物幾乎所有的動物門類,約達25萬種之多,它們構成了錯綜復雜的食物網,形成獨特1、海洋生態系統概述海洋是遼闊的:總面積363×106km2,占地球總面積的約70%;海洋都是含鹽的,各種無機鹽含量達3.5;1、海洋生態系統概述海洋生態系統的生產力海洋的初級生產力:15×109t碳或30×109t有機物;遠低于陸地(102×109t有機物);海洋的次級生產力:以魚類計算,為240×106t;雖然海洋具有巨大的初級生產力,但迄今海洋為人類提供的食物僅為1%,或約為蛋白質的海洋的主要分帶2、河口生態系統定義生境特征鹽度:具有周期性和季節性變化溫帶:冬、春季低鹽(冰雪融化)浮游生物:有魚類,大型甲殼類(龜、鱉),哺育類(鯨、海豹)和海鳥類;我國近海主要魚類有:大、小黃魚,帶魚、墨魚(四大家魚)和鯡魚,馬面鲀(河豚),鯧(1)生境特征:壓力:影響最大,每隔10m增加1個大氣壓;——(2)深海生物的適應——(3)生物群落組成——(4)海洋赤潮——(4)海洋赤潮(一)城市化的正面效應(二)城市化的負面效應(1)城市居民(2)自然環境系統(3)社會環境系統(1)自然系統態系統的形態和結構。城市在生產活動中把許多自然界中深藏地下甚至不存在的(如許多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物質三、城市生態系統的主要特點5.城市生態系統是自我調節和自我維持能力很薄弱的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三、城市生態系統的主要特點6.城市生態系統是受社會經濟多種因素制約的生態系統因此城市生態系統的存在和發展更多受社會和經濟多種因素制約,只有城市社會經濟發展(一)城市生態系統生產功能城市生態系統的生產功能是指城市生態系統能夠利用城市內外系統提供的物質和能量長、發育和繁殖過程。(一)城市生態系統生產功能(1)生物的初級生產(一)城市生態系統生產功能(2)生物的次級生產生物初級生產的物質與能量的貯備是不能滿足城市生態系統的生物(主要是人)次級生產的(一)城市生態系統生產功能(2)生物的次級生產(一)城市生態系統生產功能(2)種類(一)城市生態系統生產功能(3)物質生產內容(一)城市生態系統生產功能(4)非物質的生產內容濕地1、急性中毒(在大氣污染事件中常見)b、抗癲癇藥:胎兒畸形,新生兒凝血功能有些學者估計人類癌癥80~90%與環境因素有關,其中病毒因素引起的占5%,放射性因素引起的占5%,化學性因素引起的占90%。而人類所接觸到的化學性物質和放射性(1)機械遷移(2)物理-化學遷移(3)生物遷移(1)物理轉化(2)化學轉化(3)生物轉化(1)生物濃縮(bioconcentration)生物濃縮用生物濃縮系數(富集因子)表示,即:(2)生物積累(bioaccumulation)(3)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8.4污染物生態效應研究方法環境污染對群落與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影響是污染物在個體和種群及以下水平產生影響①絕對致死劑量或濃度(LD100,LC100)8.4污染物生態效應研究方法一、污染物的毒性試驗LDO,LC0是指一群動物雖然發生嚴重中毒,但不致引起實驗動物死亡的污染物的最大劑量8.4污染物生態效應研究方法一、污染物的毒性試驗⑤最大無作用劑量⑥最小有作用劑量8.4污染物生態效應研究方法⑦半數效應濃度(EC50)能引起50%受試生物的某種效應變化的濃度。⑧半數抑制濃度(IC50)能引起受試生物的某種效應50%抑制的濃度。8.4污染物生態效應研究方法一、污染物的毒性試驗⑨毒性最大容許濃度(MATC)8.4污染物生態效應研究方法一、污染物的毒性試驗急性毒性試驗(acutetoxicitytest)指測定高濃度污染物一次大劑量或24小時內多次亞慢性毒性試驗(subacutetoxicitytest)數IB值=0,表示水體受有機物嚴重污染;IB值1~10,表示水體受有機物中度污染;IB值>10,表示水體為清潔水體。(2)硅藻生物指數:Margalef豐富度指數Gleason指數Margalef指數均勻度指數8.4污染物生態效應研究方法三、模擬生態系統法8.4污染物生態效應研究方法三、模擬生態系統法①標準水生模擬微系統(4L的玻璃廣口瓶);②混合燒杯模擬微系統(IL的燒杯);③聚氨酯泡沫塑料塊法(PFU法):PFU法是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塊采集水域中微生物和測定8.4污染物生態效應研究方法聚氨酯泡沫塑料塊法是1969年由美國弗吉尼亞工程學院和弗吉尼亞州立大學環境研究中心的Cairns等人1969年創立的。國內自80年代起將這種方法用于污染水體的監測和評價。PFU法的原理是島嶼生物學原理,即原生動物集群過程實際上是集群速度隨著種類上升而PFU法的優點:使監測水平提高到了群落層次,使監測更符合客觀事實和真實環境;簡便8.4污染物生態效應研究方法三、模擬生態系統法優點是能在真實氣候條件下研究潛在污染物對生態系統的影響,但同時又不會產生環境污8.4污染物生態效應研究方法三、模擬生態系統法一、生物監測1、生物監測的定義(biologicalmonitoring)以評價環境的變化,并把它的信息應用于環境質量控制的程序中去。從生物學組建水平生態學研究范疇。從這種意義上說,凡是利用生命系統(無論哪一層次)為主進行環境監測三、生物監測與生態監測的應用指示生物:指對環境中某些物質(包括污染物)能產生各種反應或信息而被用來監測和評三、生物監測與生態監測的應用指示水質美國威斯康星地區湖泊中的軟水指示植物為Gratiola,硬水指示植物為2、大氣污染的生物監測2、大氣污染的生物監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安徽黃山市祁門縣國有投資集團人才招聘2人(二次)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人才招聘會協議書范例二零二五年
- 工程造價技術咨詢合同
- 二零二五總經理聘用協議書
- 二零二五版養殖業用工合同書
- 廚房消防安全培訓課件
- 森林和草原防火安全教育
- 廚房安全操作課件
- 科技條線培訓
- 七下英語試卷填空題及答案
- 【字節跳動盈利模式和核心競爭力探析(論文)12000字】
- 區域地理課件教學課件
- 北師大版(2024新版)七年級上冊數學第四章《基本平面圖形》測試卷(含答案解析)
- 新解讀《JTG 2112-2021城鎮化地區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 2024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四年級英語模擬練習練習卷含答案
- 知青聚會倡議書
- 《積極心理學(第3版)》 課件 第9章 積極的愛
- 2024年北京版小學英語必背單詞表
- 4.1植物的身體(課件)三年級下冊科學湘科版
- 內蒙古包頭市2024年中考英語真題【附真題答案】
- 臨床微生物標本處理及操作流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