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廣安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廣安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廣安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廣安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安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蘇格拉底說他一輩子除了考慮什么是正義,什么是非正義,并且實行正義和避免非正義以外,任何別的事情都沒有做。柏拉圖最重要的理論著作《理想國》主要討論的就是正義。亞里士多德更關注什么樣的正義是最現實和可能的。據此可知,這些主張A.試圖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質 B.源于對當時民主政治的反思C.捍衛思想自由與民主權利 D.致力于實現公民內部的平等2.如圖中的雕塑所反映的國家及政體是A.雅典民主制B.羅馬共和制C.羅馬帝制D.法蘭克封建制3.關于雅典民主制,有人認為,“就是這種民主政治才是滅亡古希臘的真正的罪魁禍首”。以下對雅典民主制的敘述,能證明上述觀點的是A.雅典的民主,只是城邦公民內部之間的民主B.抽簽選舉,導致權力的濫用與誤用C.直接民主,使不同素養的人享有相同的政治權利D.婦女與奴隸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激化了社會矛盾4.戲曲刻本側重故事情節再現的插圖模式在明朝中后期的江南地區十分流行,由上圖下文模式逐漸發展為單而大圖或雙而合式(見下圖)據此可知,這一時期A.活字印刷得到廣泛應用B.戲曲藝術發展臻于完善C.商業出版迎合市場需要D.市民文化成為社會主流5.下表為不同資料對1912年全國人口統計的歷史記述。據此可推知A.清末人口分布狀況和人口發展趨勢 B.文獻記載具有較大隨意性不足為信C.1930年初人口統計更接近歷史真相 D.人口統計結果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6.在古希臘,“智慧”一詞原意為“實踐的技藝”,后隨著歷史的演變,詞義逐漸豐富為“熟諳日常事務、能做出健全的判斷、聰明、具有實踐的智慧”。“智慧”詞義的豐富反映出古希臘A.注重勞動實踐 B.理性占據主導 C.強調人的價值 D.民主政治發達7.在美國人民評選的“最受歡迎的總統”中,羅斯福常名列前茅,原因之一是他A.領導美國獨立 B.引導美國走出經濟危機C.維護聯邦統一 D.倡議成立國際聯盟8.“在你們面前受審的是個有錢人,他指望以財富來開脫罪名。可是在一切公正無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為就足以給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應有的懲處,那不是因為缺乏罪證,也不是因為缺乏檢察官,而是因為司法官失職。”上述材料反映了A.本身生活和行為是定罪主要依據B.自然法精神在實踐中面臨挑戰C.羅馬法的理念在現實中無法實現D.羅馬法不重視證據和法律程序9.“既然建立社會主義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那么,我們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國為這種文明創造前提,如驅逐地主,驅逐俄國資本家,然后開始走向社會主義呢?”為“創造前提”,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A.發動無產階級革命 B.實行新經濟政策C.退出帝國主義大戰 D.推行農業集體化10.清朝江浙的農村地區出現了甩賣土地現象。“有力之家,以田為累,不敢置買”,已買者,或者直接賣給佃戶,或者以之“投送縉紳,以圖脫累”。其中以城市商人地主為多。這主要反映了當時A.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稅制調整引發了社會異動C.租佃關系在日益普遍化 D.政府放棄了重農抑商政策11.元朝設立宣政院管轄西藏地區和宗教事務,尊奉喇嘛教首領為帝師;明朝制定了“多封眾建,尚用僧徒”的治藏宗教策略;清朝形成達賴喇嘛與駐藏大臣共治的局面。材料反映出元明清時期對西藏治理的特點是A.政教合一 B.因俗而治 C.嚴密控制 D.羈縻冊封12.如圖是中國古代某個朝代的地方機構設置示意圖這一設置A.提高了行政效率 B.體現崇文抑武的方針C.實現了權力制衡 D.有利預防內部的動亂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疫病防治關系民生福祉,是政府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材料一1408~1643年間,中國爆發全國性大疫19次之多,局部性疫情不計其數,致使“萬戶蕭疏鬼唱歌”“饑民搶掠四起”。文獻記載每當瘟疫發生時,皇帝往往派人去祈禱,采取施咒的辦法安慰百姓。明憲宗曾下詔在京城崇文、宣武等六門城外,各置漏澤園一所,收殮遺尸。1587年明神宗諭旨禮部:“爾部便行太醫院精選醫官人等,多發藥材,分頭診視施給”;還強調“此后各省直有與重大災疫,須令各府州縣即許便宜動支社倉積谷,及本部事例義輸等銀、病者或給衣食”。對此時人評論:“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至于對防疫較為有效的隔離、禁止人員流動等措施,朝廷并沒有推行,文獻也沒有記載。——摘編自甘海根《明代北京的瘟疫與政府應對》材料二英國首都倫敦由于人口集中、衛生環境差而成為鼠疫頻繁光顧的城市之一,15—17世紀頻繁發生嚴重鼠疫。針對疫情,1518倫敦市政當局號召患病家庭主動進行隔離。后為確保隔離措施的落實,1572年伊麗莎白女王簽署法案向全國征收“普通稅”以建立濟貧基金,被認為是社會保障制度正式建立的標志。在1604年索爾茲伯里瘟疫期間,整個鎮1/5的人口被納入到國家救助中,因此群眾愿意配合隔離。為確保法令有效實施,市政當局還專門任命幾個臨時委員會具體負責。郡治安法官作為總負責人,教區牧師和執事作為配合機構每周要報告相關情況。——摘編自陳凱鵬《十六、十七世紀中英兩國防疫對策比較》(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概括明代防疫措施的特點。(2)根據材料一、二及所學知識,指出英政府與明政府防疫措施的不同點,并分析不同的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政府防疫的認識。14.(20分)(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1895年7月,徐悲鴻出生于江蘇省宜興縣一位正直不阿的畫家家里,從小跟隨父親讀書畫畫。1917年從日本游學歸來任教于北京大學,力主國畫革新,指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1919年,在蔡元培等人幫助下留學西歐,八年間他潛心求學,觀奉無數名畫,遍訪藝術大師。抗戰時期,他畫的駿馬都是一往無前的氣魄和錚錚硬骨。他畫的雄獅,不是怒目欲毗的負傷之獅,就是威鎮百獸的雄獅。1940年創作的巨幅國畫《愚公移山》,表現劇烈運動中的人體,以艱卓精神和必勝信念震撼人心,是歷史與現實、西洋畫與中國畫的完美結合。1946年,徐悲鴻擔任北平藝專校長。他重視嚴格的基本訓練,強調描寫物象務求精確。同時反對照抄對象,主張有重點地取舍,既要致廣大,又要盡精微。提倡現實主義,而不以抄襲古人為自足。——摘編自廖靜文《徐悲鴻小傳》(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徐悲鴻國畫創作的藝術主張。(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徐悲鴻國畫風格形成的原因。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思考、關注正義,主要是源于對當時民主政治的反思,故選B;A材料無法體現,排除;材料無法體現思想自由、公民內部的平等,排除CD。2、C【解析】

蓋維斯·屋大維·奧古斯都是羅馬帝國的第一位元首,元首政制的創始人,實為羅馬皇帝,故排除ABD,C符合題意。3、B【解析】試題分析: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采用抽簽選舉,導致了權力的濫用與誤用,最終造成古代雅典的衰敗和滅亡。故本題應選B項。考點: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4、C【解析】

戲曲刻本側重故事情節再現的插圖模式迎合了市民階層的大眾化的閱讀需求,故材料說明當時商業出版迎合市場需要,故C正確;插圖模式突出圖畫內容,不能說明活字印刷得到廣泛應用,故A排除;戲曲刻本的出版也不能說明戲曲藝術發展臻于完善,故B錯誤;材料沒有將市民文化與其它文化形式比較,不能說明市民文化成為社會主流,故D錯誤。【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戲曲刻本插圖模式與市民階層大眾化需求之間的關系,學生可以結合所學知識從此角度入手,即可排除無關選項。5、D【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清史稿對人口的統計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而學者對人口統計的重新整理具有新的參考價值,故D項符合題意;材料無法看出清末人口分布,也無法說明人口發展趨勢,排除A項;材料無法得出人口統計有較大隨意性,排除B項;從材料信息不能判定1930年的人口統計是否接近歷史真相,排除C項。故選D。6、C【解析】

題干材料強調人在有實踐技能的同時,還強調人的思考、判斷,突出體現人的價值,故C正確;智慧一詞的原意即注重勞動實踐,設問“詞義豐富"不僅限于此,非材料強調重點,排除A;“健全的判斷”能體現理性,但“理性占據主導”說法錯誤,希臘社會并非理性占據主導的社會,排除B;民主指人民按照平等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材料并未體現民主政治,排除D。故選C。7、B【解析】

羅斯福新政減輕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的破壞,故B正確;A是華盛頓,排除;C是林肯,排除;D是威爾遜,排除。8、B【解析】

由材料“可是在一切公正無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為就足以給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應有的懲處,那不是因為缺乏罪證,也不是因為缺乏檢察官,而是因為司法官失職”可知,在人們心中按照自然法原則對這一案件已作定性,但是在實際操作層面卻因為司法官失職導致結果變化,故選B。材料強調的是自然法的精神原則是定罪的依據,而不是他本身的生活和行為,排除A;材料說的是遭遇到現實挑戰,而不是無法實現,C項以偏概全,排除;結合所學可知,羅馬法非常重視證據和法律程序,排除D。9、A【解析】

1917年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發動了無產階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A正確;B項此時蘇俄已經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排除;C項此時布爾什維克黨已經打敗了俄國資本家,排除;D項是斯大林時期的政策,排除。故選A。10、B【解析】

據“以田為累,不敢置買”并結合所學可知,清代改革稅制,實行攤丁入畝,賦稅負擔較重,由此帶來材料中的現象,故選B;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應該是帶來購買土地,排除A;租佃關系普遍化與題意無關,排除C;D項不符合史實,當時清政府并沒有放棄重農抑商政策,排除。故選B。11、B【解析】

材料體現了元明清時期對西藏的治理都有利用當地宗教的特點,體現了“因俗而治”,B正確;A與材料無關;C不是材料主旨;羈縻冊封主要是清朝,D以偏概全。【點睛】材料的關鍵信息是元明清時期的宗教策略,考查的是學生對材料的理解和描述能力,體現了“因俗而治”。12、D【解析】

據材料信息可知,這是宋代的地方管理制度,其目的是通過分化事權,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故D符合題意;ABC與材料無關。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特點:缺乏系統、有效的救濟措施;防疫側重在賑濟救助,忽視防治;皇權色彩濃厚;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2)英國措施有一定的的群眾基礎;英國呈現法制化特點;英國政府防更加制度化、系統化;英國防疫方法更科學、理性。明政府的措施很難得到民眾的有效配合;缺乏有效的針對疫情的防治體系。原因:明政府敬天畏神思想觀念濃厚;施政的重點在維護封建統治。英國經歷文藝復興,以人為本的觀念深入人心;科學技術進步;英國關注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3)疫病流行要從政治、經濟等方面綜合治理;政府主導與民眾參與相結合;預防與治理相結合;要有強有力組織的領導;防疫事關民生【解析】

(1)特點:依據材料“每當瘟疫發生時,皇帝往往派人去祈禱,采取施咒的辦法安慰百姓”來看,具有濃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依據材料“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來看,防疫側重在賑濟救助,忽視防治;依據材料“對防疫較為有效的隔離、禁止人員流動等措施,朝廷并沒有推行,文獻也沒有記載”來看,缺乏系統、有效的救濟措施。(2)不同:依據材料“號召患病家庭主動進行隔離”來看,英國防疫方法更科學、理性,依據材料“群眾愿意配合隔離”來看,英國措施有一定的的群眾基礎,依據材料“為確保法令有效實施,市政當局還專門任命幾個臨時委員會具體負責”來看,英國呈現法制化特點,而且英國政府防更加制度化、系統化;相對于英國來說,明政府的措施很難得到民眾的有效配合,缺乏有效的針對疫情的防治體系;原因:結合中英兩國的社會制度和主流文化來看,明政府敬天畏神思想觀念濃厚,施政的重點在維護封建統治,而英國經歷文藝復興,以人為本的觀念深入人心,關注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3)綜上中、英兩國在防疫上的特點和結果來看,疫病流行要從政治、經濟等方面綜合治理;政府主導與民眾參與相結合;預防與治理相結合;要有強有力組織的領導;防疫事關民生。14、(1)主張:在繼承古畫傳統基礎上革新;借鑒西方繪畫藝術的精華成分;提倡現實主義,反映時代精神;重視嚴格的基本訓練,力求實現廣大而精微。(2)原因:受家庭和環境的影響,自幼在江南接受藝術的熏陶;海外游學對西方藝術的深刻洞察;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個人潛心治學的精神,民族危亡的時代責任與擔當。【解析】

(1)主張:概括材料“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可知在繼承古畫傳統基礎上革新;借鑒西方繪畫藝術的精華成分;概括材料“抗戰時期,他畫的駿馬都是一往無前的氣魄和錚錚硬骨。他畫的雄獅,不是怒目欲毗的負傷之獅,就是威鎮百獸的雄獅。1940年創作的巨幅國畫《愚公移山》,表現劇烈運動中的人體,以艱卓精神和必勝信念震撼人心,是歷史與現實、西洋畫與中國畫的完美結合”可知提倡現實主義,反映時代精神;概括材料“他重視嚴格的基本訓練,強調描寫物象務求精確。同時反對照抄對象,主張有重點地取舍,既要致廣大,又要盡精微”可知,重視嚴格的基本訓練,力求實現廣大而精微。(2)原因:概括材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